中位数说课稿
中位数说课稿
中位数说课稿引言概述:中位数是统计学中常用的一个概念,它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中位数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它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一、中位数的定义1.1 中位数的概念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居于中间位置的数值,即将数据按照大小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如果数据个数为奇数,则中位数为排序后的中间值;如果数据个数为偶数,则中位数为排序后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
1.2 中位数的意义中位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相比于平均数,中位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更能准确地描述数据的中心位置。
因此,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中位数更适合作为数据的代表值。
1.3 中位数与其他统计量的关系中位数与平均数、众数是统计学中常用的三个统计量。
平均数是所有数据之和除以数据个数,众数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中位数在一些非对称分布的数据中更能反映数据的中心位置,而平均数和众数则更适用于对称分布的数据。
二、中位数的计算方法2.1 对于奇数个数据的计算方法将数据按照大小进行排序,找到排序后的中间位置的数值即为中位数。
2.2 对于偶数个数据的计算方法将数据按照大小进行排序,找到排序后的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即为中位数。
2.3 中位数的计算注意事项在计算中位数时,需要注意数据的排序和处理。
如果数据量较大,可以使用计算机软件或统计工具进行计算,以提高计算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中位数的应用3.1 中位数在统计学中的应用中位数在统计学中被广泛应用于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
例如,在研究人口收入水平时,中位数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避免了极端值的干扰。
3.2 中位数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在医学研究中,中位数常用于描述疾病的严重程度、患者的生存期等。
相比于平均数,中位数能够更好地反映患者的整体情况,避免了个别极端值的影响。
3.3 中位数在金融领域中的应用中位数在金融领域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分析股票市场时,中位数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市场的整体走势,避免了个别极端值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中位数说课稿
中位数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理解中位数的概念、计算中位数,并能够运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中位数的定义,能够正确计算给定数据集的中位数。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计算等方法,解决与中位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中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中位数的概念,例如:小明家有5个人,他们的身高分别是150cm、160cm、170cm、180cm、190cm,那末他们家的中位数是多少?请同学们思量并回答。
2.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引导学生的思量,解释中位数的概念。
中位数是指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罗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
如果数据个数为奇数,则中位数是惟一的;如果数据个数为偶数,则中位数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
3. 计算方法讲解(10分钟)以奇数个数据和偶数个数据为例,详细讲解如何计算中位数。
通过示例演示和学生的参预,让学生掌握具体的计算步骤。
4. 练习与巩固(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中位数的计算练习,包括奇数个数据和偶数个数据的情况。
通过个别辅导和同伴互助,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正确计算中位数。
5. 实际问题解决(15分钟)设计一些与中位数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例如:小明家有8个人,他们的年龄分别是10岁、12岁、13岁、15岁、16岁、18岁、20岁、22岁,那末他们家的中位数是多少?请同学们思量并回答。
6. 拓展应用(10分钟)引导学生思量中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例如:体育比赛中的排名、调查统计中的数据分析等。
通过讨论和展示,拓展学生对中位数的应用认识。
7. 归纳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
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精选多篇)
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精选多篇)第一篇: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中位数和众数》的说课稿1、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章《统计》中,第三节的内容。
主要让学生认识数据统计中三个基本统计量,是一堂概念课,也是学生学会分析数据,作出决策的基础。
本节内容是继平均数学习之后的后续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与拓展,又是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良好素材。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含义(2)掌握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方法能力目标:会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会确定一组较简单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小组协作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各中真实、贴近生活的素材和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体验事物的多面性和学会全面分析事物的必要性。
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合作意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数据代表的概念难点: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判断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在概念教学中,以生活实例为背景,从具体事实上抽象出三个统计量的概念,通过对三个统计量的计算和确定帮助学生完善新知的建构,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方式启发学生,以生动的实例吸引和鼓励学生,在整个教学中采取情景教学法学法指导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采取自主探索与互相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尽量让每一位学生参与研究,最终学会学习。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多媒体课件演示)以故事“骗人的平均数”为切入点。
1、课件出示第一幅情境图师:同学们,你们都是热心助人的好孩子,现在我的朋友阿冲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愿意帮他解决吗?刚毕业的阿冲还没有找到工作,有一天阿冲路过某超市时看到一份招聘启示上写着:本超市要招聘工作人员,月平均工资是1000元,阿冲觉得条件不错,就去应聘。
2.课件出示第二幅情境图师:可是过了一周后,阿冲发现大部分工作人员的工资都在1000元以下。
中位数说课稿
中位数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中位数的概念,并能够准确计算一组数据的中位数;2. 掌握求解中位数的方法和步骤;3. 运用中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中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中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中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运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黑板、彩色粉笔、计算器、实物或图片等教具;2. 学生准备: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1. 教师出示一组数据:12, 15, 18, 20, 22, 25, 28,请学生观察并思考这组数据的特点。
2. 引导学生发现这组数据的特点是有序排列,并提问学生如何找出这组数据的中间值。
3. 学生思考后,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然后找出中间的数。
4. 教师解释这个中间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并给出中位数的定义。
Step 2 讲解中位数的计算方法1. 教师出示一组数据:10, 15, 18, 20, 22, 25, 30,请学生观察并思考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应该是多少。
2. 引导学生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并找出中间的数。
3. 教师解释这个中间的数即为中位数,并引导学生总结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为奇数,中位数就是中间的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为偶数,中位数就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4. 教师通过多组数据的例子,帮助学生掌握中位数的计算方法。
Step 3 练习中位数的计算1. 教师出示一些有序排列的数据,要求学生计算出其中的中位数,并进行讲解和讨论。
2. 教师提供一些无序排列的数据,要求学生先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再计算出其中的中位数,并进行讲解和讨论。
3.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根据问题中给出的数据,计算出其中的中位数,并进行讲解和讨论。
Step 4 拓展应用1. 教师出示一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根据问题中给出的数据,运用中位数的概念解决问题,并进行讲解和讨论。
小学数学《中位数》教案(精选10篇)
小学数学《中位数》教案〔精选10篇〕小学数学《中位数》教案〔精选10篇〕小学数学《中位数》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中位数》教材第105页例4、第106页例5及局部习题。
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的意义,学会求中位数的方法。
理解中位数与平均数的联络与区别,会根据数据的详细情况合理选择统计量。
2、过程与方法经历中位数的认识计算过程,体验合作讨论,理解认识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全面多角度分析^p 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统计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应用,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中位数的意义,掌握中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求偶数个数据的中位数的方法。
教法学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引导与讲解相结合。
小组合作探究,自主理论体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师生谈话导入。
2、课件出示二、创设情境,生成问题下面让咱们去看看五〔1〕班7名同学正在进展的掷沙包比赛,他们的成绩如何呢?〔出示教材第105页例4情景图〕设疑:老师知道这组学生中有一名同学叫刘云,他的成绩是25.8米,你们猜猜他在这组中可能排在第几?三、探究交流,解决问题1、出示五〔1〕班7名同学掷沙包成绩统计表。
略从他们的成绩表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刘云同学排在第几?为什么刘云的成绩比平均数低,还能排在第三呢?引导学生观察,小组内交流。
师:这组数据中,只有两个数比平均数大,有五个数都比平均数小,用平均数表示他们掷沙包的一般程度适宜吗?〔不适宜〕想想方法:从这组数据中挑出一个数代表他们掷沙包的程度,自己找一找,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这是可能有些困难,老师适时引导学生认识中位数。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估计,计算比拟,发现用平均数表示一般程度不适宜,从而引入新的内容——中位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2、介绍中位数平均数与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都有直接关系,任意一个数据大小的变化都会对平均数值都会产生影响,为弥补平均数在描绘某数据组的缺乏,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中位数。
中位数说课稿
中位数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理解中位数的概念,并能够运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中位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能够熟练运用中位数解决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中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将中位数的概念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投影仪、计算器。
2. 教学素材准备:教材《数学》第三册第四章相关内容的教材、练习册、课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的例子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假设有一堆水果,有苹果、香蕉、橙子等等,我们想知道这堆水果的中位数是什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2.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投影仪展示中位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中位数的概念。
然后,通过几个简单的例子让学生自己计算中位数,并与同桌交流验证答案。
3. 练习与巩固(20分钟)在课堂上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某班级的学生身高数据如下:150cm、155cm、160cm、165cm、170cm,求该班级学生的中位数。
请同学们用计算器计算并回答。
4. 拓展与应用(15分钟)通过一个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中位数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
例如,某班级的学生考试成绩如下:80分、85分、90分、95分、100分,求该班级学生的中位数,并判断该班级的平均分是高于中位数还是低于中位数。
5. 归纳总结(5分钟)通过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归纳总结中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与同桌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练习练习册上与中位数相关的题目,并要求学生思考如何运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
中位数说课稿
中位数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理解中位数的概念,并能够准确计算给定数据集的中位数;2. 掌握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中位数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3.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中位数的概念,并能够准确计算中位数。
难点在于如何将中位数的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
三、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中位数的概念,例如:小明的家庭有5口人,他们的年龄分别是10岁、12岁、15岁、18岁和30岁,那么小明的家庭的中位数年龄是多少?通过这个例子,引导学生思考中位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2. 导入概念介绍中位数的定义:中位数是一个数据集中的中间值,当数据集中的个数为奇数时,中位数是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当数据集中的个数为偶数时,中位数是排列后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
3. 计算中位数示范如何计算中位数,以小明家庭的年龄为例,将年龄从小到大排列为10岁、12岁、15岁、18岁和30岁,由于数据集中的个数为奇数,所以中位数是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即15岁。
4. 实际应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中位数应用到实际情境中,例如:某班级的学生进行一次数学测试,成绩如下:70分、75分、80分、85分、90分、95分、100分,问这个班级的数学成绩的中位数是多少?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将中位数与数据分析进行结合,发现中位数可以反映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5. 数据比较通过比较不同数据集的中位数,让学生分析并得出结论。
例如:某班级的男生和女生的身高数据如下:男生的身高为160cm、165cm、170cm、175cm、180cm,女生的身高为150cm、155cm、160cm、165cm、170cm,问男生和女生的身高分布情况有何不同?通过比较男生和女生的身高中位数,可以得出结论:男生的身高比女生的身高更高。
《中位数》说课稿
《中位数》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中位数的概念和意义,知道中位数在一组数据中的位置和作用。
•让学生学会计算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掌握寻找中位数的方法。
•让学生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区别,掌握它们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案例和数据分析,让学生体验数据分析和推断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概括能力。
•通过寻找中位数、计算中位数和比较不同数据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中位数的概念和意义。
•中位数的计算方法。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区别。
•中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中位数的概念和意义,掌握计算中位数的方法,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区别。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寻找中位数的方法,并能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推断。
3.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案例分析、演示和互动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充分理解中位数的概念和意义。
•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寻找中位数的方法和计算步骤。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应用意识。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数据,让学生了解平均数和中位数的概念和意义,并引出本堂课的主题。
2.新课教学:(1)中位数的概念和意义:•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中位数的概念和在一组数据中的位置和作用。
•让学生了解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和适用范围。
(2)中位数的计算方法:•通过演示教学,让学生掌握寻找中位数的方法和计算步骤。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动手操作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巩固掌握寻找中位数的方法。
(3)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区别:•通过比较不同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区别和适用范围。
2024《中位数》说课稿范文
2024《中位数》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位数》,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中位数》是中学数学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数据统计与分析相关知识并具备一定计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中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中位数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据思维能力。
③情感目标:在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的作用,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中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应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是:掌握数据集合中奇数个数和偶数个数时中位数的计算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规律。
学法上,我将倡导学生合作交流,在小组讨论和合作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准备丰富的教学素材,包括数据集合和实际问题,以便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分析。
同时,我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图表形式直观呈现教学素材,增强学生对中位数概念的理解。
四、说教学过程根据教学理念,我将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1. 导入引入新课我将与学生进行简短的对话,引发他们对数据的思考和猜测。
然后,我将呈现一组数据,并请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的规律。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讨论,我将引导他们了解中位数的概念。
2. 讲授中位数的计算方法我将以具体的例子和图表,向学生介绍中位数的计算方法。
我会先从奇数个数据的情况开始讲解,然后再讲解偶数个数据的情况。
通过实例演示和问题解答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中位数的计算步骤。
3. 实际应用我将设计几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中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
中位数说课稿
中位数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中位数的概念,并能正确计算一组数据的中位数;2. 运用中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中位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 运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 中位数的计算方法;2. 运用中位数解决复杂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 手写板书工具;- 实际生活中的数据案例。
2. 学生准备:- 学生需要提前了解平均数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一组数据:8,12,15,17,20,22,25,27,30,32。
2. 引导学生回顾并复习平均数的概念,提问:如何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3.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有其他方法可以描述这组数据的特征?Step 2:引入中位数的概念1. 教师出示一组数据:8,12,15,17,20,22,25,27,30,32。
2. 教师解释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的一个数值,它将这组数据划分为两个部分,一半的数据比它小,一半的数据比它大。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这组数据的中位数?4.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正确的计算方法: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然后找出中间的数值即为中位数。
Step 3:中位数的计算方法1. 教师出示一组数据:8,12,15,17,20,22,25,27,30,32。
2. 教师引导学生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这组数据:8,12,15,17,20,22,25,27,30,32。
3. 教师指导学生找出中间的数值:20。
4. 教师解释20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并解释其含义。
Step 4:运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1. 教师出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小明家有10个月的存款金额分别为500元,1000元,2000元,3000元,4000元,5000元,6000元,7000元,8000元,9000元。
五年级下册《中位数》说课稿
五年级下册《中位数》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中位数》是五年级下册的一篇数学教材。
本课主要介绍了中位数的概念和求解方法。
通过该课的研究,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中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掌握求解中位数的基本技巧。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中位数的概念和定义。
- 掌握求解中位数的方法和步骤。
-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中位数的概念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积极思考中位数的应用。
-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中位数及其应用的兴趣和好奇心。
-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理解中位数的概念和定义。
- 掌握求解中位数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 在实际问题中应用中位数的概念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 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内容包括:- 中位数的概念和定义。
- 求解中位数的方法和步骤。
- 中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新知识- 利用一个生活场景引入中位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 提问学生对中位数的了解和认识程度,引导学生思考中位数的应用场景。
- 第二步:讲解中位数的概念和定义- 通过示例和图表讲解中位数的概念和定义。
-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巩固对中位数概念的理解。
- 第三步:演示求解中位数的方法和步骤- 演示如何求解给定数据的中位数。
- 引导学生参与示范计算,并在计算过程中解答学生的问题。
- 第四步:拓展中位数的应用场景- 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中位数解决问题。
- 分组合作,进行情景模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 第五步:总结和归纳- 对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 引导学生思考中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五、说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教学手段:- 演讲授课:用于讲解中位数的概念和定义。
《中位数》的说课稿
《中位数》的说课稿《中位数》的说课稿一、说教材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西师版教材第九册第八单元的一个内容“中位数”。
中位数的学习是在学生已学过“平均数”和“众数”的基础上进行的。
和“众数”一样,“中位数”也是《数学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一个新的要求。
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要让学生了解到: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不仅能用“平均数”来反映,在一些情况下,还能用“众数”和“中位数”很方便快捷的反映出数据组的整体水平和集中趋势。
这一节主要安排了两个内容:一是理解某些情况下,用中位数作一组数据代表,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合理性;二是学会计算一组数据中数据个数分别是奇数或偶数时中位数的值,理解中位数的意义。
二、说设计理念1、数学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因此在本节课中我选择了大量的现实生活素材,如学生身高情况,体重情况等情况进行教学。
2、建构主义观强调:知识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而是通过学生亲身参与,自主探索,主动建构的。
因此,在设计中,我注重了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
对中位数意义的理解和一组数据中位数的求法,强调学生的自身的感悟与探究。
3、新的教学观还要求:教师要积极的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教学,我对教材进行了整合。
重点呈现例1和例3,而把例2淡化作为练习处理,以突出对中位数意义的理解和中位数的求法。
三、说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及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及心理特点,认知规律,结合数学课程标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例,让学生理解中位数的意义和特点;学会计算一组数据中位数的值;2、能在具体的实例中,解释中位数的实际意义;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中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与交流评价的能力。
中位数说课稿
中位数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中位数的概念,并能够准确计算给定数据集的中位数;2. 掌握寻找中位数的方法和步骤;3. 运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中位数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2. 教学难点:运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器;2. 教学素材:包含多组数据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提问,引导他们回忆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为引入中位数的概念做铺垫。
2. 概念讲解(10分钟)a. 引导学生思考:当数据集中的数值分布不均匀时,用平均数是否能够准确反映整体情况?b. 引入中位数的概念: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它能够更好地反映数据集的中间位置。
c. 与平均数的比较:平均数易受极端值的影响,而中位数对极端值的影响较小。
3. 计算方法(15分钟)a. 指导学生掌握寻找中位数的步骤:i. 将一组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ii. 若数据个数为奇数,中位数即为中间的数值;iii. 若数据个数为偶数,中位数为中间两个数值的平均数。
b.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中位数的计算方法。
4. 实际问题应用(20分钟)a. 提供多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中位数解决问题,如:i. 一组学生的考试成绩为:85,92,78,90,87,95,80,88,94,82,请计算他们的中位数;ii. 一辆公交车上乘客的年龄分别为:20,25,30,45,50,55,请计算乘客的中位数年龄。
b.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法和答案。
5. 总结与拓展(10分钟)a. 总结中位数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b. 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情况下中位数更适合用来描述数据集的中心趋势?c. 提出拓展问题:如何利用中位数判断一组数据的偏态?六、课堂作业布置课堂作业:要求学生自行寻找一组数据,并计算其中位数,并思考中位数的应用场景。
《中位数》五年级数学上学期说课稿
《中位数》五年级数学上学期说课稿《中位数》五年级数学上学期说课稿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位数》五年级数学上学期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位数》说课稿1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时“中位数”。
一、说教材中位数的学习是在学生已学过“平均数”的基础上进行的。
“中位数”也是《数学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一个新的要求。
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要让学生了解到: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不仅能用“平均数”来反映,在一些情况下,还能用“中位数”很方便快捷的反映出数据组的整体水平和集中趋势。
这一节主要安排了两个内容:一是理解某些情况下,用中位数作一组数据代表,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合理性;二是学会计算一组数据中数据个数分别是奇数或偶数时中位数的值,理解中位数的意义。
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心理特点、认知规以及《新课标》的精神,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例,让学生理解中位数的意义和特点;学会计算一组数据中位数的值;2、能在具体的实例中,解释中位数的实际意义;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中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与交流评价的能力。
基于以上目标,我认为本课的重难点是:理解中位数的意义和特点,会求一组数据中位数的值上,难点是在具体情境中,解释中位数的实际意义。
二、说教法和学法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为了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我主要采用:1、自学.展示.点拨指导教学法:此方法贯穿整节课的始终,通过让学生自学可以锻炼学生自学能力,展示交流可以锻炼学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点拨指导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中位数说课稿
中位数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中位数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计算给定数据集的中位数;2. 掌握求解中位数的方法和步骤;3. 运用中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中位数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电子白板、投影仪、计算器。
2. 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数据集,如学生身高、考试成绩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数据集,引导学生思量如何找到这组数据的中间值,并引出中位数的概念。
2. 概念讲解(10分钟)首先,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向学生介绍中位数的概念: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的中间值,即将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罗列,中间位置上的数就是中位数。
然后,讲解求解中位数的方法和步骤:步骤一:将给定的数据集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罗列;步骤二:判断数据个数的奇偶性,若为奇数,则中位数为中间位置上的数,若为偶数,则中位数为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
3. 计算实践(15分钟)让学生尝试计算一些给定数据集的中位数,通过实际操作巩固中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师可在电子白板上演示计算过程,引导学生思量并解答疑惑。
4. 拓展应用(15分钟)引导学生运用中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给定一组学生的考试成绩,让学生计算出中位数,并分析成绩的分布情况。
通过这样的实例,匡助学生理解中位数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5. 总结归纳(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中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提醒学生继续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量、示意图解释和实际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匡助学生理解中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实际问题的拓展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思量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便调整教学策略,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中位数说课稿
中位数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中位数的概念,并能准确计算给定数据集的中位数;2. 掌握求解中位数的方法和步骤;3. 运用中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中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中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中位数的概念和意义;2. 运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教学课件、中位数相关的练习题;2.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材相关内容。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1. 引入问题: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听说过中位数这个概念呢?它在哪些场景中会用到呢?2.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中位数的应用场景,如统计分析、排名等。
3. 教师出示一个数据集:{3, 5, 6, 8, 12, 15, 20},并向学生提问:你们能否找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呢?Step 2:引入中位数的概念1. 教师解释中位数的概念:中位数是指一组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如果数据个数为奇数,中位数就是中间那个数;如果数据个数为偶数,中位数就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
2. 教师通过示例展示中位数的计算方法:- 若数据个数为奇数,直接找出中间的数即可;- 若数据个数为偶数,将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后,找出中间两个数,然后求平均值。
3. 教师请学生尝试计算出之前给出的数据集的中位数。
Step 3:中位数的应用1. 教师出示一个实际问题:某班级的学生考试成绩如下:{85, 92, 76, 89, 94, 78, 90, 88, 81, 79},请问这个班级的考试成绩的中位数是多少?2. 学生尝试解答问题,并向教师提问:中位数能否代表整个班级的考试水平呢?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中位数的意义:中位数能够反映出一组数据的中间水平,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
4. 教师出示另一个实际问题:某城市一周七天的最高气温分别为:{25℃, 23℃, 24℃, 22℃, 26℃, 27℃, 25℃},请问这个城市一周的最高气温的中位数是多少?5. 学生尝试解答问题,并思考中位数对于了解该城市一周气温变化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位数说课稿
中位数说课稿范文
(一)教材说明: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统计学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统计观念是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在统计中,对数据的分析以及做出科学推断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平均数”在小学和前两节也已经初步学习,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非常广泛;但现实生活的事务是多方面的,针对数据中出现的“异常值”时该如何评价呢?中位数应运而生。
从知识的掌握看:它是对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进一步完善,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从数学的应用价值看:从“单一”的“平均数”评价逐步过渡到“多元”的综合评价,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有利于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明确中位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在描述一组数据特征方面的差异,对统计数据多角度、全面的分析。
(由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可以多借助一些生活中的事例及现代教育技术来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3.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②、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社会生活问题,积累数学应用、创新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社会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及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②、在通过对大量数据的统计、计算中培养认真、耐心、实事求是的态度。
情感与态度目标:
①、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其自信心。
②、在问题情境中激发学习积极性;在中位数的学习中,渗透一组数据对称的数学美以及树立求中位数时对应的数学思想。
4.教法和学法:
①、根据本节课的内容主要采用“以问题为中心”讨论发现法。
教师提出问题,通过学生与学生(或教师)之间相互讨论、学习;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发现概念的产生过程及思想方法的概括过程。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其主体地位;教师是通过参与学生活动中以启发、调整、激励体现主导地位。
②、在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始终坚持对学生进行“学疑结合”、“学思结合、“学用结合”的学法指导,注意对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流程:
布置作业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合作探讨、探究新知自主学习、形成概念指导应用、积极创新归纳小结、反思提高
(三)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事先布置学生准备统计图表,包括扇形图,折线图和条形图。
课前时间学习小组长检查,并作出评价。
收集完成情况较好的作业。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1、某餐厅招聘服务员。
小张听领班说这里的平均月工资超过1000元,觉得不错,就前来应聘,并获得录用。
小张工作几天后,发现没有一个服务员的工资超过每月800元,平均工资怎么可能是每月1000元呢?带着这个疑问,他来到财务室看到这样一张工资表:人员经理领班出纳服务员杂工合计月工资(元)600025002000800600——人数(人)12220227工资支出(元)60005000400016000120032200请大家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分别按学习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领班所说的平均月工资超过1000元,是否欺骗了小张?
2、平均月工资1000元能否客观地反映餐厅一般员工的收入?为什么?
3、你觉得还能用什么更合理的数据来反映一般员工的收入?设计意图:提出一个真实的问题,力求创设一种问题情境;疑问是发现之母,通过现实和学生认知上的矛盾激发同学的探索欲望。
在问题的
情境中发现,有利于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合作探讨、探究新知】
在讨论
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1、去掉经理的工资,求其它几个数的平均数。
2、以大多数人即大堂服务员的工资来反映平均工资水平。
3、以处于中等水平的员工(出纳)工资来反映平均工资水平。
设计意图:学生之间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评价、相互完善;在自主探索中发现概念的形成过程,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学生的整体认识水平。
同时,教师作为参与者,应主动地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中,对学生的认识不断地起促进和调节作用;在讨论的过程中积极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
教师对问题解答要点:(1)为什么去掉经理工资?与截尾平均数的区别?因为客观存在的事实,是不容抹杀的。
体现统计是一门客观公正的科学,应具备实事求是的精神。
(2)为什么以大堂服务员的工资来反映平均工资水平?因为这样评价更符合实际情况。
以此为契机,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科学价值观的培养。
【自主学习、形成概念】
让学生自学教材,结合上面的故事带着问题进行讨论、解决。
有助于同学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培养。
采取同学间“一问一答”的形式即:一部分同学提问,另一部分回答,活跃课堂气氛。
可能提出的问题:
(1)什么是中位数呢?
(2)怎么确定中位数呢?
(3)中位数有什么作用呢?
(4)中位数和平均数有什么异同?
(5)各有什么优缺点?。
教师小结:中位数和平均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
平均数比较稳定,它与这一组数据中每一个数都有关系,对这一组数据中所包含的信息最为充分、最为广泛,在统计中有重要作用,但计算比较较繁,并且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计算较易,但不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指导应用、积极创新】
问题2:(口答)求下列各组数的中位数:(1)、90,96,84,80,95(2)、90,96,84,80,95,25(3)、—5,28,6,72,99,—1,56(4)、85,4,48,—2,95,4,8,100设计意图:学生从练习中体会:
(1)数据个数的变化对中位数的影响,如1、2小题。
(2)中位数只与这组数据的个别数有关,如:3、4小题。
问题3、十一月份两个班级月考数学成绩的比较:(三班人数43人,四班人数为38人)课前给学生两个班级同学的月考数学成绩,要求他们分组统计(按照习惯,组距为10分)。
课堂上让学生评价两个班级数学成绩哪一个更好些?学生多数会用平均数来评价,教师引导从中位数角度试着来评
价。
设计意图:
(1)未分组中位数的计算:应用电脑的排序功能与没有排序时比较,加深印象。
以及人数的变化对中位数的影响。
(2)分组中位数的计算:根据分组表,先计算中位数所在的组数,再确定对应的标志值——中位数。
体会分组可以提高统计效率。
问题4、出示学生准备的折线图,计算图中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例如:月份7891011度数8747546894112用电统计表12
问题5:出示学生准备的条形图,计算图中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例如:
年份010*******房屋中介个数:(万)1。
20。
82。
12。
90。
45 问题6:出示学生准备的扇形图,计算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55%30%5%10%合格良优不合格
设计意图:
(1)从同学提供、制作的图表中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进行练习(如折线图、条形图)。
来源于同学的基本素材,可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2)通过练习,树立求中位数时对应的数学思想﹝位置数,标志值﹞,从而解决利用中位数决定自己成绩在班级的大致位置。
【归纳小结、反思提高】
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体会?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设计意图:由于本节课采用的是“讨论与探究”相结合的方法,
同学对知识的理解可能不全面、不系统;通过以上问题的归纳小结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和提升。
【布置作业】
练习册§31。
3选做题:(关于标准日产量的定额)某车间为了改变管理松散的状况,准备采取每天任务定额,超产有奖的措施,提高工作效率.下面是该车间15名工人过去一天中各自装备机器的数量(单位: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