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冶读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冶》是我国明代关于造园理论的一本专著。作者计成对造园艺术中的几个主要方面,如造园的指导思想,园址选择,园林布局(包括建筑、门窗、栏杆、墙垣等的构造和形式),掇山、理水、置石、择木、铺地、借景等,都有系统阐述。无论对我国造园史、建筑史的理论研究,还是对造园设计和景观艺术的实践,都具有参考和借鉴作用。书不仅仅是谈"园子",妙在融"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环境观,"精而合宜"的建筑观,"随曲和方"的空间观为一体,言简意赅。

原文系四六文体,读起来却不涩,极富诗情韵味,朗朗上口。再配以陈植老先生多年辛勤而成的注释,确是一本环境营造学科(built environment)的建筑和环境艺术的专业必读常备书。

书中多有妙言警句,如"雕栋飞楹构易,荫槐挺玉成难","巧而得体,体宜因借","世之兴造,专主鸠匠,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不一而足。

有"好事者"乎?《园》中一会耳!

其他地方拉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首先,读《园冶》,要联系中国哲理,尤其是它“无往不复”的时空互涵观念,在中国古代园林与建筑中四维时空观表现得很突出。对比一下中西园林之差别,可以反衬各自特点。中国园林与中国山水画异曲同工,中国园林之偏爱借景实源于中国画之动点透视法,也就是在时光流逝,移步换景的观赏方式中去体会时空流与生命流的意义。西方园林几何式布局偏爱对景与夹景,在焦点透视中体会空间的深度与时间的停顿(宛如音乐中的休止),与油画照相式的复制世界同出一辙,反映了绝对时空观。

其次,在中国文化与哲学中,天人合一的命题是一个硬核。计成的《园冶》虽然通篇贯穿天人合一理想,却并不具有天人感应的迷信。“切要四时,何关八宅”,表明他是反对风水术的。所以,在他的因借体宜理论中,反复强调天然之趣,却并不让人们去盲从堪舆形势的说教。因此,中国园林在利用地形,改造自然方面,表现了相当程度的主动性。它既不同于英国纯自然的草地牧场式的风景园,也有别于日本抽象自然的枯山水园,中国园林是对自然的浓缩与提炼,在遵从大自然的前提下实现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的理念。《园冶》一书,与其说是一本造园学,不如说是一篇新离骚,充满着古代骚人迁客的悲壮情怀与委婉叹息,这就是计成高出张岱、文震亨、李渔、沈复的原因,也是《园冶》成为奇书的条件。计成决不是一般舞文弄墨、故弄玄虚的俗士,这一点对理解《园冶》至为紧要。从篇幅上看,全书讲了不少法式制度,画了不少图样,但重点并不在此。事实上,全书重神轻形,重意轻技的特点非常显明。所以,一开篇,就强调“能主之人”,“妙在得乎一人”,并反复露出“构园无格”的观点。他还一再强调“更入深情”,“意在笔先”,认为即使顽夯粗拙之石一旦到了高明造园家手中,也可化腐朽为神奇。中国古代有“文如其人”的箴言,他自称“性好搜奇”,“想出意外”,其人之奇决定了其书之奇。我认为,只有理解了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观,理解了中国古代士大夫出入儒、道、佛、玄的实质,理解了他们那种由老、庄、易、禅,诗、书、礼、乐,琴、棋、书、画,诗肠酒胆所陶冶出来的狂狷人格和无所不在的“书卷气”,我们才能理解计成和他的《园冶》。

《园冶》是讲艺术的,它凝结着中国美学、文艺学、诗品、画论的精华,强调的是虚无微妙,灵感顿悟,曲折委婉,传神写意。率性之谓道,高明的作者能创作千古绝唱,完全是纵情任性的自然结果。这里体现出更高层次的天人合一。

总之,《园冶》是中国造园学的一本奇书,蕴涵哲理,充满激情,堪称中国文化的一个全息元,不可当一般吟风玩月的书来读,此但可为悟者心传,不足为执斧斤者道也。

自古诗无达诂,可达诂者则非诗也。《园冶》,诗也。《园冶》一书,言有尽而意无穷,妙在诗外,幽于不言,不可以句读作冬烘解。张先生研究造园,功夫在造园外,今为之译注《园冶》,弦外之音,画外之象,文外之神,字外之意,多所领悟,超越前人远矣。

《园冶》的文化学阐释——评张薇著《园冶》文化论

优美的园林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和璀璨结晶,是人类的生产活动、宜居环境构筑和审美诉求的有机结合,并呈现出文化的厚重积淀和多样路径。自古以来,因自然、社会、人文环境的差异,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三大园林系统:西亚系统、欧洲系统和中国系统,昭显着三种不同的文化气韵。如果说,欧洲的规则式园林,显现出人类宰制自然的力量与智慧,从而展示了西方文化精神;那么,中国的山水风景式园林,昭示天人合一的境界与因势利导的高妙技艺,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和谐精髓。

对于作为园林文化载体的丰赡的造园实践,中国园林家和文人作过经验总结和文化描述,留下浩繁文献,其中价值最高的,是明末计成所著的《园冶》。然而,由于此书撰写、出版于政局动荡的晚明,后东传日本,在中国国内流播不广,清代湮没无闻,鲜为人知近300年。20世纪20年代,中国园林学家陈植先生留学日本,得见《园冶》,开始研究并推介此书。以后数十年间,《园冶》研讨有所展开,然主要用力于对原文的注释和园林艺术的分析,加之《园冶》文字古奥,它至今仍然藏在深山少人识。正是这种意义上,《〈园冶〉文化论》一书的价值得以凸显:作者张薇窥见《园冶》隐而未彰的文化价值,提炼出理论与实用相结合的选题,综合运用历史学、哲学、美学、文学、造园学以及人居环境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将《园冶》置于中国传统文化宏阔的背景下,从晚明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以及江南自然环境等具体而微的特定情境出发,以全景式视角,探索《园冶》广博深邃的内涵,将原创性研究与重构性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深入、系统地发掘《园冶》文化的精髓,取得了突破性研究成果。

《〈园冶〉文化论》在原创性研究方面,依据《园冶》文本及其他第一手材料,以较宽的视角发现《园冶》具有的文化内涵。

一是穷究原始材料,对计成其人与《园冶》其书的命运轨迹做系统考析。二是广为征引文献,分析孕育诞生《园冶》的生态环境,揭示《园冶》在晚明产生的必然性。三是深入辨析《园冶》文本,又置之纵横交错的广阔背景下,开掘其百科全书型的文化价值,提出《园冶》造园理论的精髓是古典宜居环境理论。

《园冶》文本是以形象思维方式表述造园理念及造园技术,未能明晰展现结构严谨、逻辑严密的造园理论,呈现较为散漫的诗化形态,因而人们难于发现其理论性内涵。然而张薇立足于中国文化史研究前沿,对《园冶》涉及的内容作了创造性整理,系统概括了《园冶》造园理论体系。

第一,对《园冶》造园理论构架从中国式园林的基本风格、造园创作基本理念、古典造园环境要津、利用资源法度、造园理财信条和造园人才条件等七个方面加以概括。第二,探讨《园冶》的哲学意蕴,展现其以“天人合一”观作为造园理论的灵魂,追求天、地、人和谐统一的园林文化精神。第三,对《园冶》中涉及的历代翰墨史籍典册、园林文献、古代贤豪隐士典故等丰富用典进行了分类梳理解析,揭示其厚重的人文底蕴,从而昭示《园冶》的历史价值。第四,深入探研《园冶》的文化关联域,分析其诗词歌赋的文心渊源,构图造景的画境墨情,以及与释道文化结缘,对曲艺天籁清音的追求,对酒趣、茶道的吸纳,在哲学、史学、文学、建筑园林学、美学、宗教学、茶文化、酒文化等等诸多领域纵横关涉,从而全方位阐发《园冶》的文化价值。

本书的原创性与重构性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的诠释路向,既以原始文本研究为基点,不做空洞浮泛之议,又由原始文本生发开去,作创造性阐发,大开大合,从而搭建起《园冶》学研究的新平台,对于文化史其他领域研究也有方法论的启示意义。

《〈园冶〉文化论》阐述的造园理论、艺术与技法,包括古典宜居环境理念及其实施手法,体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联姻,与“以人为本”、“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新的时代精神恰相暗合,给当下方兴未艾的造园实践提供关照古今的健全精义,有助于防止悖天逆理做法的泛滥,指引风景名胜区、旅游目的地的规划设计走向合情入理的正途,实有教意;对于今人营造宜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共处,都可以提供精神资源。故而《〈园冶〉文化论》在前贤筚路蓝缕的开创性工作基础上,对今人陌生的古典《园冶》所作的精细考证和别开生面的诠释,是适时的、有益的。当然,《〈园冶〉文化论》在《园冶》研究上虽树一里程碑,但是,无论对其文本的考释还是其题旨的创造性发挥,都还是未竟之业,我们期待着新的进展,乐观其程。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园冶图说》读后感

故宫博物院黄健

发布时间:2006-09-06 15:27:48 点击: 2547次

“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浪漫。梧荫匝地,槐荫当庭;

插柳延堤,栽梅绕屋。结茅竹里,浚一派之长源;障锦山屏,列千寻之耸萃。虽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