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关系八种必考题型讲解

合集下载

公务员数量关系方法技巧和主要题型

公务员数量关系方法技巧和主要题型

第一部分:数量关系三大方法一、代入排除法1。

什么时候用?题型:年龄,余数,不定方程,多位数(近年考得少,即如个位数与百位数对调等),题干长、主体多、关系乱的。

如:给出几个人的年龄关系,求其中某人的年龄。

2. 怎么用?尽量先排除,再代入。

注:问最大值,则从选项最大值开始代入;反之,则从选项最小的开始代入。

二、数字特征法1。

奇偶特性:(1)加减法在加减法中,同奇同偶则为偶,一奇一偶则为奇。

实际解题应用:和差同性,即a+b与a-b的奇偶性相同。

【例】共50道题,答对得3分,答错倒扣1分,共得82分。

问答对的题数与答错的题数相差多少题?A。

16 B. 17 C. 31 D.33解:根据奇偶题型,a+b=50,为偶数,则a—b也为偶数,故选A。

(2)乘法在乘法中,一偶则偶,全奇为奇。

(其他不确定)如:4X一定是偶数,5y可能为奇可能为偶,2个奇数相乘一定为奇数.【例】5x+6y=76(x、y都是质数),求x、y。

技巧:逢质必2,即考点有质数,质数2必考。

代入x=2【注:ax+by=c,仅当a、b为一奇一偶时可用奇偶特性,其他情况不能用.如当a=4,b=6时,此时4x和6y均为偶数,无法确定x、y的特征.】2。

倍数特性(1)比例例:男女生比例3:5,则有:男生是3的倍数女生是5的倍数男女生总数是8的倍数男女生差值是3的倍数整除判定方法:一般口诀法:3和9看各位和。

4看末2位,如428,末两位28÷4=7,能被4整除,故428能被4整除。

8看末3位,原理同4.2和5看末位。

没口诀的用拆分法:如7,判断4290能否被7整除,可将4290化成4200+90,90不能被7整除,故该数不能被7整除。

百分数转化技巧:拆分如:62.7%=50%+12.5%=1/2+1/8=5/887.5%=100%-12。

5%=1-1/8=7/8(2)平均分组整除型:总数=ax余数型:总数=ax+b三、不定方程法:即未知数多于方程数ax+by=c(a,b为常数,求x,y)(1)未知数为整数时(如多少场比赛,多少人等)●奇偶法:当a、b恰好一奇一偶时适用.如3x+4y=28。

数量关系八种必考题型讲解

数量关系八种必考题型讲解

数量关系分类型讲解--等差数列及其变式【例题1】2,5,8,()A 10B 11C 12D 13【解答】从上题的前3个数字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等于一个常数。

题中第二个数字为5,第一个数字为2,两者的差为3,由观察得知第三个、第二个数字也满足此规律,那么在此基础上对未知的一项进行推理,即8+3=11,第四项应该是11,即答案为B。

【例题2】3,4,6,9,(),18A 11B 12C 13D 14【解答】答案为C。

这道题表面看起来没有什么规律,但稍加改变处理,就成为一道非常容易的题目。

顺次将数列的后项与前项相减,得到的差构成等差数列1,2,3,4,5,……。

显然,括号内的数字应填13。

在这种题中,虽然相邻两项之差不是一个常数,但这些数字之间有着很明显的规律性,可以把它们称为等差数列的变式。

□ 等比数列及其变式【例题3】3,9,27,81()A 243B 342C 433D 135【解答】答案为A。

这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排列方式,等比数列。

其特点为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商是一个常数。

该题中后项与前项相除得数均为3,故括号内的数字应填243。

【例题4】8,8,12,24,60,()A 90B 120C 180D 240【解答】答案为C。

该题难度较大,可以视为等比数列的一个变形。

题目中相邻两个数字之间后一项除以前一项得到的商并不是一个常数,但它们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1,1 5,2,2 5,3,因此括号内的数字应为60×3=180。

这种规律对于没有类似实践经验的应试者往往很难想到。

我们在这里作为例题专门加以强调。

该题是1997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大学毕业生考试的原题。

【例题5】8,14,26,50,()A 76B 98C 100D 104【解答】答案为B。

这也是一道等比数列的变式,前后两项不是直接的比例关系,而是中间绕了一个弯,前一项的2倍减2之后得到后一项。

故括号内的数字应为50×2-2=98。

公务员行测常见数量关系题解析

公务员行测常见数量关系题解析

公务员行测常见数量关系题解析数量关系题是公务员行测考试中的一类经典题型。

它主要考察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我们需要运用一些基本的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的方法。

接下来,将为大家详细解析公务员行测常见数量关系题。

1.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数量关系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情况。

在等比数列中,每两个连续的数之间的比值都是相等的。

为了解答等比数列题,我们可以运用以下公式:第n项 = 第1项 * 公比^(n-1)举例来说,如果题目给出了等比数列的前两项和第几项,我们可以利用上述公式求出等比数列中的任意一项。

2. 比例关系比例关系题在数量关系题中也是较为常见的。

比例关系一般分为直接比例和间接比例两种情况。

直接比例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保持不变。

例如,如果题目告诉我们A和B成正比,我们可以利用以下公式解答题目:A1 / B1 = A2 / B2间接比例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与另一个变量的比例关系成正比。

例如,如果题目中告诉我们A和B成反比,同时A和C也成反比,我们可以利用以下公式解答题目:A1 / B1 = C2 / A2在解答比例关系题时,我们还需要注意换算单位的问题,以确保比例关系的一致性。

3. 百分比和利率百分比和利率也是公务员行测中常见的数量关系题。

在这类题目中,我们需要将百分数或利率转换为小数来进行计算。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百分比的加减运算和百分比与整体数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如果题目告诉我们某项费用上涨了50%,我们可以将其转换为1.5倍,即原来的费用乘以1.5来计算。

4. 货币兑换货币兑换题也是公务员行测中常见的一类数量关系题。

在这类题目中,我们需要根据给定的汇率进行货币单位之间的换算。

例如,如果题目给定了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为1:6.8,我们可以将美元转换为人民币,或者将人民币转换为美元来计算题目中的换算问题。

总结:在解答公务员行测中的数量关系题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方法。

行测数量关系常见题型与答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常见题型与答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常见题型与答题技巧行测考试中的数量关系部分一直是许多考生的“拦路虎”,但只要掌握了常见的题型和有效的答题技巧,就能在这一部分取得较好的成绩。

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行测数量关系题型及对应的答题技巧。

一、工程问题工程问题是行测数量关系中的常见题型,通常涉及到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之间的关系。

解题关键在于找到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的等量关系。

如果题目中给出的是完成工作的时间,那么可以将工作总量设为时间的最小公倍数,从而求出工作效率。

例如: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 10 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 15 天完成,两人合作需要多少天完成?设工作总量为 30(10 和 15 的最小公倍数),则甲的工作效率为 3,乙的工作效率为 2,两人合作的工作效率为 3 + 2 = 5,那么两人合作完成这项工作需要的时间为 30 ÷ 5 = 6 天。

二、行程问题行程问题包括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等。

相遇问题的核心公式是:路程和=速度和 ×相遇时间;追及问题的核心公式是:路程差=速度差 ×追及时间。

比如:甲、乙两人分别从 A、B 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 5 米/秒,乙的速度为 3 米/秒,经过 10 秒相遇,A、B 两地相距多远?根据相遇问题公式,路程和=(5 + 3)× 10 = 80 米,即 A、B 两地相距 80 米。

再比如:甲在乙后面 100 米,甲的速度是 8 米/秒,乙的速度是 6 米/秒,甲多久能追上乙?根据追及问题公式,追及时间= 100 ÷(8 6)= 50 秒。

三、利润问题利润问题涉及成本、售价、利润、利润率等概念。

基本公式有:利润=售价成本;利润率=利润 ÷成本 × 100%。

例如:某商品进价为 80 元,按标价的 8 折出售,仍可获利 20%,则该商品的标价为多少元?设该商品的标价为 x 元,根据利润公式可得 08x 80 = 80 × 20%,解得 x = 120 元。

数量关系经典题型

数量关系经典题型

数量关系经典题型数量关系题型是数学考试中常见的一类题型,考察学生对数学概念和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这类题型中,通常会给出一组数据或信息,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条件推断出其他相关的数量关系。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数量关系经典题型。

1. 比例关系题型:比例关系题型要求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推断出两个或多个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常见的题型包括:- 问题:已知甲的速度是乙的3倍,乙的速度是丙的4倍,求甲的速度是丙的几倍?- 解答:设甲的速度为x,那么乙的速度为3x,丙的速度为12x。

所以甲的速度是丙的12倍。

2. 倍数关系题型:倍数关系题型要求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推断出两个或多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常见的题型包括:- 问题: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3倍,另一个数是第三个数的2倍,求第一个数是第三个数的几倍?- 解答:设第一个数为x,那么另一个数为3x,第三个数为6x。

所以第一个数是第三个数的六分之一倍。

3. 比较大小题型:比较大小题型要求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推断出两个或多个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常见的题型包括:- 问题:已知甲的身高比乙高5厘米,乙的身高比丙高8厘米,比较甲和丙的身高。

- 解答:设甲的身高为x厘米,那么乙的身高为x+5厘米,丙的身高为x+13厘米。

所以甲的身高比丙的身高低8厘米。

4. 配对关系题型:配对关系题型要求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将一组数据或信息进行配对。

常见的题型包括:- 问题:已知甲有3个苹果和4个橘子,乙有5个苹果和6个橘子,比较甲和乙的苹果和橘子的总数。

- 解答:甲的苹果和橘子的总数为3+4=7,乙的苹果和橘子的总数为5+6=11。

所以甲的苹果和橘子的总数比乙少4个。

以上是数量关系经典题型的简要介绍。

在解答这类题型时,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要求,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巧进行推理和计算。

另外,要注意解题过程的逻辑性和清晰性,避免出现计算错误或漏解的情况。

通过反复练习和思考,可以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速度,从而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行测数量关系经典题型与解题方法

行测数量关系经典题型与解题方法

行测数量关系经典题型与解题方法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数量关系一直是让众多考生感到头疼的部分。

但实际上,只要掌握了常见的经典题型和有效的解题方法,就能在这一模块取得较好的成绩。

一、工程问题工程问题是行测数量关系中的常见题型,通常涉及到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之间的关系。

解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例如: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 10 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 15 天完成,两人合作需要多少天完成?解题思路:首先求出甲、乙的工作效率,甲的工作效率为 1/10,乙的工作效率为 1/15。

两人合作的工作效率为 1/10 + 1/15 = 1/6,所以两人合作完成这项工程需要的时间为 1÷(1/6)= 6 天。

二、行程问题行程问题也是行测中的高频考点,包括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等。

相遇问题的核心公式是: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比如:甲、乙两人分别从 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 5 千米/小时,乙的速度是 3 千米/小时,经过 2 小时相遇,A、B 两地的距离是多少?解题方法:根据相遇问题公式,(5 + 3)×2 = 16 千米,A、B 两地的距离是 16 千米。

追及问题的核心公式是: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

例如:甲、乙两人同时同向而行,甲的速度是 8 千米/小时,乙的速度是 6 千米/小时,出发 2 小时后甲追上乙,出发时两人相距多远?解题思路:速度差为 8 6 = 2 千米/小时,追及时间为 2 小时,所以出发时两人相距 2×2 = 4 千米。

三、利润问题利润问题主要涉及成本、售价、利润、利润率等概念。

利润=售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比如:某商品进价为 100 元,按 20%的利润率定价,售价是多少?解题方法:先求出利润,100×20% = 20 元,售价= 100 + 20 =120 元。

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剖析

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剖析

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剖析公务员行测考试中的数量关系模块一直是众多考生备考的重点和难点。

数量关系主要考查考生对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的能力,涵盖了多种题型和知识点。

下面,我们就来对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中的一些常见知识点进行深入剖析。

一、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数量关系中较为基础且常见的知识点。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通项公式:\(a_n = a_1 +(n 1)d\),其中\(a_n\)表示第\(n\)项的值,\(a_1\)表示首项,\(n\)表示项数,\(d\)表示公差。

例如,数列\(2\),\(5\),\(8\),\(11\),\(14\)……就是一个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

在解题时,若已知首项、公差和项数,就可以通过通项公式求出指定项的值。

求和公式:\(S_n =\frac{n(a_1 + a_n)}{2}\),其中\(S_n\)表示前\(n\)项和。

例如,求上述数列前\(5\)项的和,先求出第\(5\)项为\(2 +(5 1)×3 = 14\),再代入求和公式可得\(S_5 =\frac{5×(2 + 14)}{2} = 40\)。

二、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值等于同一个常数的数列。

通项公式:\(a_n = a_1 × q^{(n 1)}\),其中\(q\)为公比。

例如,数列\(2\),\(4\),\(8\),\(16\),\(32\)……就是一个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求和公式:当\(q≠1\)时,\(S_n =\frac{a_1(1 q^n)}{1 q}\)。

比如求上述等比数列前\(5\)项的和,代入公式可得\(S_5 =\frac{2×(1 2^5)}{1 2} = 62\)。

三、行程问题行程问题是数量关系中的常考题型,主要包括相遇问题、追及问题和流水行船问题等。

数量关系容易拿分的题型

数量关系容易拿分的题型

数量关系容易拿分的题型一、工程问题1. 基本公式- 工作总量 =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通常用字母表示为W = P× t。

2. 题目示例及解析- 例: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10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15天完成,两人合作需要多少天完成?- 解析:设工作总量W = 30(这里设30是因为30是10和15的最小公倍数,方便计算)。

- 甲的工作效率P_甲=(W)/(t_甲)=(30)/(10) = 3。

- 乙的工作效率P_乙=(W)/(t_乙)=(30)/(15)=2。

- 甲乙合作的工作效率P = P_甲+P_乙=3 + 2=5。

- 合作完成需要的时间t=(W)/(P)=(30)/(5)=6天。

3. 解题技巧- 当题目中给出的工作时间不同时,可先设工作总量为时间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求出各自的工作效率,再根据题目要求计算合作时间、剩余工作量等相关问题。

二、利润问题1. 基本公式- 利润=售价 - 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价 = 成本×(1 + 利润率)。

2. 题目示例及解析- 例:某商品成本为80元,按50%的利润率定价,然后打八折销售,求实际利润是多少?- 解析:- 根据利润率求出定价。

定价P = 成本×(1 + 利润率)=80×(1 + 50%)=80×1.5 = 120元。

- 然后打八折后的售价S = 120×0.8 = 96元。

- 利润=售价 - 成本=96 - 80 = 16元。

3. 解题技巧- 明确各个量之间的关系,根据题目所给条件逐步代入公式计算。

如果遇到打折问题,要注意是在定价的基础上进行打折操作。

三、和差倍比问题1. 题目示例及解析- 例:甲、乙两数之和为30,甲数比乙数多10,求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解析:- 设乙数为x,则甲数为x + 10。

- 根据甲、乙两数之和为30,可列方程x+(x + 10)=30。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基础公式解析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基础公式解析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基础公式解析在公务员考试中,数量关系这一模块常常让考生感到头疼。

但其实,只要掌握了基础公式,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解析一下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基础公式。

一、行程问题行程问题是数量关系中的常见题型,其核心公式为:路程=速度×时间。

1、相遇问题相遇距离=速度和×相遇时间。

例如,甲、乙两人分别从 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 v1,乙的速度为 v2,经过 t 小时相遇,那么 A、B 两地的距离就是(v1 + v2)×t 。

2、追及问题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比如,甲在乙后面,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经过 t 小时甲追上乙,那么他们最初的距离差就是(v1v2)×t 。

3、流水行船问题顺流速度=船速+水速;逆流速度=船速水速。

如果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 v,水流速度为 u,那么顺流行驶的速度就是 v + u ,逆流行驶的速度就是 v u 。

工程问题的核心公式是: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1、合作完工合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

假设一项工程,甲单独完成需要 t1 天,乙单独完成需要 t2 天,那么两人合作完成这项工程所需的时间就是 1÷(1/t1 + 1/t2) 。

2、轮流工作对于多人轮流工作的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将每人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进行合理分配和计算。

三、利润问题利润问题涉及成本、售价、利润、利润率等概念,常用公式有:1、利润=售价成本如果一件商品的售价为 p ,成本为 c ,那么利润就是 p c 。

2、利润率=利润÷成本×100%比如,某商品的利润为 m ,成本为 n ,则其利润率为(m÷n)×100% 。

3、售价=成本×(1 +利润率)已知成本和利润率,就可以用这个公式求出售价。

容斥问题分为两集合容斥和三集合容斥。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大全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大全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大全
行测中的数量关系题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基本量问题:通过已知条件计算出需要求的量,例如:已知两个数的和为10,差为2,求这两个数。

2. 增长率问题:已知某数在一段时间内的增长率,求在另一段时间内的增长率。

3. 平均数问题:已知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求这组数据的总数。

4. 比例问题:已知两个数之间的比例关系,求其中一个数。

5. 排队问题:已知一组人的顺序关系,求其中某个人的位置。

6. 时间问题:已知两个事件之间的时间间隔和一个事件的时间,求另一个事件的时间。

7. 工程问题:已知完成一项工程所需的时间和工作效率,求完成整个工程所需的时间。

8. 利润问题:已知一笔投资的利润和成本,求投资的回报率。

9. 概率问题:已知某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求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以上仅是数量关系题型的一部分,实际上数量关系题型
非常多样化,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解答。

行测数量关系十大题型秒杀技巧(上)

行测数量关系十大题型秒杀技巧(上)

行测数量关系十大题型秒杀技巧(上)
题型六:方阵问题。

问题描述:
已知每一边上的数量,求方阵一圈的个数;
已知每一圈的数量,求方阵一边上的个数。

秒杀公式:
若一圈个数m,一边个数为n。

则m=4n-4;n=(m+4)÷4
题型七:火车过桥问题
问题描述:
在火车车长和桥长已知时,根据车速求时间。

在火车车长和桥长已知时,根据时间求车速
秒杀公式:
完全过桥:车速=(桥长+车长)÷过桥时间
完全在桥:车速=(桥长车长)÷过桥时间
过大小桥:车速=(大桥小桥)÷时间差
问题八、青蛙跳井问题
问题描述:
已知青蛙每次向上跳5米,向下滑4米,则10米深的井,需要跳几次才能跳出井口?
秒杀公式:
次数=(总长-单长)÷(实际单长)+1
解释:总长是指10米;单长是指青蛙的一次跳几米,也就是5米;实际单长是指青蛙实际向上滑了几米,指1米。

问题九:空瓶换水问题
问题描述:
已知4个空瓶可以换一瓶饮料,则若买36瓶饮料,最多喝多少瓶?
秒杀公式:
N空瓶换1瓶水,相当于买(N-1)喝N瓶。

解答:4空瓶换1瓶水,相当于买3喝4。

所以买了36瓶,相当于
买了12个3瓶,也就是喝12个4瓶,所以,最多喝36÷3×4=48瓶题型十、容斥极值问题
问题描述:
已知N个集合A、B、C...以及全集I,求N个集合公共部分最少为多少?
秒杀公式:
N个集合之和-(N-1)倍合集
两集合交集最少:A+B-I
三集合交集最少:A+B+C-2I
四集合交集最少:A+B+C+D-3I。

事业单位中的常见数量关系题解析

事业单位中的常见数量关系题解析

事业单位中的常见数量关系题解析数量关系题是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事业单位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之一。

数量关系题主要考察的是考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和推理能力。

在事业单位中,处理数量关系题是部分职位考试的必备技能。

本文将对事业单位中常见的数量关系题进行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类题目。

一、绝对值题绝对值题是事业单位考试中常见的一类数量关系题。

在解答绝对值题时,首先需要明确绝对值的定义和性质。

绝对值是表示一个数与零的距离,因此它的值一定是非负的。

根据这个性质,我们可以将绝对值题转化为不等式进行求解。

例如,题目给出一个绝对值不等式,要求确定满足不等式的数的取值范围。

我们可以通过拆分绝对值不等式的条件,并根据不等式的性质进行求解。

在求解过程中,需要注意在拆分条件时考虑正负号的情况,以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情况。

二、比例关系题比例关系题也是事业单位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题型之一。

比例关系题主要考察考生对比例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解答比例关系题时,我们通常采用等比例原理或者交叉乘积法进行求解。

等比例原理适用于直接比较两组数之间的比例关系。

当题目给出两组数的比例关系时,我们可以利用等比例原理来求解未知数的值。

通过设置等比例方程,将已知的比例关系转化为方程,进而求解未知数。

交叉乘积法适用于已知比例关系中含有未知数的情况。

当题目给出已知比例关系和一组数的值时,我们可以利用交叉乘积法求解未知数的值。

通过将已知比例关系的分数形式转化为等式形式,并进行交叉乘积计算,可以求解未知数的值。

三、变量关系题变量关系题在事业单位考试中也较为常见。

变量关系题主要考察考生对变量间关系的理解和运算能力。

在解答变量关系题时,我们可以通过列方程或者构建方程组的方法进行求解。

列方程方法适用于解决单变量关系的题目。

当题目给出一个变量间的关系表达式时,我们可以通过列方程的方法将变量间关系转化为等式,从而求解变量的值。

在列方程的过程中,需要根据题目要求确定需要求解的变量,将其他变量表示成求解变量的函数形式。

文职数量关系题型和解题技巧

文职数量关系题型和解题技巧

文职数量关系题型和解题技巧一、文职数量关系题型1. 数字推理基础数列。

这就像数学世界里的小积木块,像等差数列,就像1,3,5,7,9这样,相邻数字之间差个2。

等比数列呢,比如2,4,8,16,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2倍。

还有质数数列,像2,3,5,7,11这些只能被1和它自己整除的数组成的数列。

多级数列。

这有点像升级打怪。

先对数列中的数字做差或者做商,比如数列1,3,6,10,15,相邻数字做差得到2,3,4,5,这样就发现规律啦。

递推数列。

这个就很有趣,前几个数字通过一定的运算得出后面的数字。

像数列1,1,2,3,5,8,就是前面两个数字相加得到后面的数字,1 + 1 = 2,1+2 = 3,2 + 3 = 5等等。

2. 数学运算工程问题。

想象一下盖房子,甲、乙、丙不同的人或者机器干活效率不一样。

比如甲一天能砌10块砖,乙一天能砌15块砖,一起干的话,效率就相加,然后根据总的工作量来算时间。

行程问题。

这就像我们出去旅行。

有相遇问题,就像两个人从不同地方相向而行,速度相加乘以相遇时间就是总路程。

还有追及问题,快的追慢的,速度差乘以追及时间等于路程差。

利润问题。

去商店买东西就会涉及到这个。

成本、售价、利润之间的关系。

售价减去成本就是利润,利润率就是利润除以成本。

比如说一件衣服成本80元,卖100元,利润就是20元,利润率就是20÷80 = 0.25,也就是25%。

二、解题技巧1. 数字推理解题技巧观察法。

拿到数列先整体看看,是递增、递减还是忽大忽小。

如果是递增或者递减很规律,可能是等差或者等比数列。

要是数字变化特别大,可能是幂次数列或者递推数列。

试错法。

先按照常见的规律去试,做差不行就做商,还不行就看看是不是幂次关系。

比如说看到1,4,9,16,就可以想到是1²,2²,3²,4²这样的幂次数列。

2. 数学运算解题技巧代入排除法。

有些题可以把选项代入到题目条件里去试。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一、数字推理。

1. 基础数列。

- 等差数列:相邻两项的差值相等,例如:1,3,5,7,9,…,公差为2。

- 等比数列:相邻两项的比值相等,例如:2,4,8,16,32,…,公比为2。

- 质数数列:由质数组成的数列,如2,3,5,7,11,13,…- 合数数列:由合数组成的数列,如4,6,8,9,10,12,…- 周期数列:数列中的数字按照一定的周期重复出现,例如:1,2,1,2,1,2,…- 简单递推数列。

- 递推和数列:如1,2,3,5,8,13,…,从第三项起,每一项等于前两项之和。

- 递推差数列:如5,3,2,1,1,0,…,从第三项起,每一项等于前两项之差。

- 递推积数列:如1,2,2,4,8,32,…,从第三项起,每一项等于前两项之积。

- 递推商数列:如100,50,2,25,1/12.5,…,从第三项起,每一项等于前两项之商。

2. 多级数列。

- 做差多级数列。

- 对于数列不具有明显规律时,可先尝试做差。

例如数列:5,7,10,14,19,…,相邻两项做差得到2,3,4,5,…,是一个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 做商多级数列。

- 当数列各项之间有明显的倍数关系时,可尝试做商。

如数列:2,4,12,48,240,…,相邻两项做商得到2,3,4,5,…,是一个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 做和多级数列。

- 有些数列做和后会呈现出规律。

例如数列:1,2,3,4,7,11,…,相邻两项做和得到3,5,7,11,18,…,得到的新数列可能是质数数列或者其他有规律的数列。

- 做积多级数列。

- 数列中相邻项之间有乘积关系时适用。

比如数列:1,2,2,4,8,32,…,相邻两项做积得到2,4,8,32,256,…,做积后得到的数列可能有自身规律。

3. 幂次数列。

- 基础幂次数列。

- 要牢记常见的幂次数:1^2 = 1,2^2=4,3^2 = 9,4^2=16,5^2 = 25,6^2=36,7^2 = 49,8^2=64,9^2 = 81,10^2 = 100;1^3=1,2^3 = 8,3^3=27,4^3 = 64,5^3=125,6^3 = 216,7^3=343,8^3 = 512,9^3 = 729,10^3=1000等。

行测数量关系常考题型及常用方法

行测数量关系常考题型及常用方法

数量关系第一节代入排除法一、什么时候用1、题型:年龄、余数、不定方程、多位数2、选项:一组数(问法:分别/各)3、排除后剩两项第二节倍数特性型一、余数型:多退少补二、比例型A/B=m/n(均为整数,m,n是最简整数比)则A是m的倍数;B是n的倍数;A±B=m±n三、4看末两位四、拆分 Eg:看528是不是22的倍数——拆成444+88,则很容易看出第三节方程型第四节工程问题一、给完工时间型:设工程量为完工时间的公倍数二、给效率比例型 Eg:甲乙效率比2:3,则设甲2,乙3第五节行程问题一、基础行程1、过桥:路程=桥长+一个车长2、等距离平均速度=2*V1*V2/(V1+V2) 适用于:直线、上下坡往返等二、相对行程1、相遇(反向):S和=V和×T遇;环形相遇:相遇N次,S和=N圈2、追及(同向):S差=V差×T追;环形追及:相遇N次,S差=N圈3、多次相遇(1)两端出发:相遇N次,S和=(2n-1)×S=V和×T(2)同端出发:相遇N次,S和=2n×S=V和×T4、流水问题、扶梯问题V水(水流速度)=顺逆水速度差÷2V船顺/逆=V静水±V水三、比例行程第六节经济利润问题一、数量关系的利润率=利润÷进价二、函数最值第七节最不利结构(至少……保证)求至少保证有N个,要每种拿n-1个,然后+1。

第八节容斥原理一、标准型A+B-A∩B=全-都不A+B+C+A∩B∩C-A∩B-A∩C-B∩C=全-都不二、非标准型全-都不=A+B+C-满足两项的-2×满足三项的=A+B+C-(Ⅰ+Ⅱ+Ⅲ)-2×Ⅳ三、常识型:满足一项+满足两项+满足三项=全-都第九节排列组合与概率一、排列组合基础公式=n……(n-m+1)即从n开始乘m个数二、至少一个xxx的情况→优先考虑总体-反面情况三、捆绑法(相邻)四、插空法(不相邻)。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分类与解题方法详解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分类与解题方法详解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分类与解题方法详解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数量关系一直是让众多考生感到头疼的一个模块。

但实际上,只要我们对其题型进行清晰的分类,并掌握相应的解题方法,就能在考试中应对自如,提高得分率。

一、行测数量关系题型分类1、工程问题工程问题是研究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之间关系的问题。

常见的题型有两人合作完成一项工程、多人合作完成多项工程等。

2、行程问题行程问题主要涉及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包括相遇问题、追及问题、流水行船问题等。

3、利润问题这类问题围绕成本、售价、利润、利润率等概念展开,通常需要我们根据给定的条件计算相关数值。

4、排列组合问题排列组合是研究从给定元素中选取若干元素进行排列或组合的方式数量。

5、概率问题概率问题是基于排列组合的基础上,计算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6、几何问题包括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需要我们运用几何公式和定理来求解边长、面积、体积等。

7、溶液问题溶液问题主要涉及浓度、溶质和溶剂的关系,通过三者之间的变化来求解问题。

8、年龄问题年龄问题的特点是年龄差不变,根据不同时间点的年龄关系来建立方程求解。

二、解题方法详解1、方程法方程法是解决数量关系问题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方法。

当题目中存在明显的等量关系时,我们可以设未知数,然后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或方程组进行求解。

例如,在工程问题中,如果已知甲、乙两人的工作效率之比和合作完成一项工作的时间,就可以设甲、乙的工作效率分别为 x 和 y,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列出方程。

2、赋值法对于一些给出比例关系但具体数值不明确的题目,我们可以采用赋值法。

通过赋予某些量特定的值,从而简化计算。

比如在利润问题中,如果只给出了利润率和价格的比例关系,我们可以赋值成本为一个具体的数值,进而计算出售价和利润。

3、代入排除法当选项信息充分或者正面求解困难时,可以将选项逐一代入题干进行验证,排除不符合条件的选项,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行测数量关系常见类型

行测数量关系常见类型

行测数量关系常见类型在行政能力测试中,数量关系是一个常见的题型,它考察的是面对复杂的数量关系问题时,应聘者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这一类型的题目,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题目类型,并给出解题方法。

1. 比例关系题比例关系题是数量关系题中较为简单的一种类型。

常见的比例关系题包括直接比例、反比例和混合比例。

直接比例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保持不变;反比例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呈倒数关系;混合比例则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同时包含直接比例和反比例。

解决比例关系题的关键是找到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并利用已知条件求解未知量。

可以通过建立比例关系方程,利用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另外,注意题目中可能存在的单位转换,需要将各个变量统一到同一单位进行计算。

2. 面积和体积题面积和体积题是数量关系题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

这类题目通常涉及到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计算。

解决面积和体积问题的关键是熟悉公式并正确应用。

对于常见的几何图形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应聘者需要掌握并能够熟练应用。

此外,还需要注意单位换算和数据的精度处理。

通常情况下,题目会给出相应的提示或条件,需要善于利用这些信息进行推理和计算。

3. 阶乘和排列组合题阶乘和排列组合题是数量关系题中较为复杂的一种类型。

这类题目通常涉及到阶乘的计算和排列组合的模型运用。

解决阶乘和排列组合题的关键是理解阶乘和排列组合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阶乘的计算需要注意数学运算的优先级,并且要注意阶乘的边界条件。

在排列组合问题中,要注意区分排列和组合的概念,并根据问题的具体条件进行分析和求解。

4. 几何图形的数量关系题几何图形的数量关系题是数量关系题中较为复杂的一种类型。

这类题目通常涉及到几何图形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解决几何图形的数量关系题的关键是观察图形的特征和变化规律,并利用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和求解。

在解题过程中,可以通过图形的对称性、相似性、等边等角关系等进行推断。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解析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解析

行测数量关系题型解析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数量关系一直是让众多考生感到头疼的一个模块。

但实际上,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技巧,数量关系并非不可攻克。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解析一下行测数量关系中常见的题型。

一、工程问题工程问题是数量关系中的常见题型,其核心公式是“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在解题时,我们往往需要根据题目中的条件,设出工作总量为一个特定的值(一般是工作时间的最小公倍数),从而求出工作效率。

例如: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 15 天,乙单独做需要 10 天,两人合作需要多少天完成?我们可以设工作总量为 30(15 和 10 的最小公倍数),那么甲的工作效率就是 2,乙的工作效率就是 3,两人合作的工作效率就是 5,所以合作完成所需时间为 30÷5 = 6 天。

二、行程问题行程问题也是行测中的高频考点,涉及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题型有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等。

对于相遇问题,其公式为“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比如,甲、乙两人分别从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5 米/秒,乙的速度为 3 米/秒,经过 10 秒相遇,那么 A、B 两地的距离就是(5+ 3)×10 = 80 米。

追及问题的公式是“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

假设甲在乙后面,甲的速度为 8 米/秒,乙的速度为 6 米/秒,经过 20 秒甲追上乙,那么追及路程就是(8 6)×20 = 40 米。

三、利润问题利润问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主要涉及成本、售价、利润、利润率等概念。

利润=售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例如,某商品进价为 100 元,售价为 150 元,则利润为 150 100 = 50 元,利润率为50÷100×100% = 50%。

在解决利润问题时,我们要注意理清各个量之间的关系,通过设未知数来建立方程求解。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秒杀技巧(完整版)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秒杀技巧(完整版)

奇偶性例题:有8个盒子分别装有17个,24个,29个,33个,35个,36个,38个和44个乒乓球,小赵取走一盒,其余各盒被小钱,小孙,小李取走,已知小钱和小孙取走的乒乓球个数相同,并且是小李取走的两倍,则小钱取走的各个盒子中的乒乓球最可能是A.17个,44个B.24个,38个C.24个,29个,36个D.24个,29个,35个墨子解析:小钱是小李的两倍,小钱肯定是偶数,排除AC,B选项的一半是12+19=31,上面没有31这个数字,排除B,得到答案为D。

(二)大小性例题:现有一种预防禽流感药物配置成的甲、乙两种不同浓度的消毒溶液。

若从甲中取2100克,乙中取700克混合而成的消毒浓度为3%;若从甲中取900克,乙中取2700克,则混合而成的溶液的浓度为5%。

则甲、乙两种消毒溶液的浓度分别为:A、3% 6%B、3% 4%C、2% 6%D、4% 6%墨子解析:A,B,D不管怎么配都不可能达到3%,得到答案为C。

(三)因数特性(重点是因数3和9)例题:A、B两数恰含有质因数3和5,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75,已知A数有12个约数,B数有10个约数,那么AB两数和等于()A 2500B 3115C 2225D 2550墨子解析:AB的和肯定能被3整除,ABC显然都不能被3整除,得到答案为D。

例题:某单位招录了10名新员工,按其应聘成绩排名1到10,并用10个连续的四位自然数依次作为他们的工号,凑巧的是每个人的工号都能被他们的成绩排名整除,问排名第三的员工工号所有数字之和是多少()A.12 B.9 C.15 D.18墨子解析:第10名能被10整除,尾数肯定是0。

1到9 应该是XXX1,XXX2,XXX3………..XXX9,XXX9能被9整除,所以XXX能被9整除,答案减去3肯定能被9整除,只有12-3=9,得到答案为A。

(四)尾数法例题:一只木箱内有白色乒乓球和黄色乒乓球若干个。

小明一次取出5个黄球、3个白球,这样操作N次后,白球拿完了,黄球还剩8个;如果换一种取法:每次取出7个黄球、3个白球,这样操作M次后,黄球拿完了,白球还剩24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求和相加式与求差相减式
【例题7】34,35,69,104,()
A 138B 139C 173D 179
【解答】答案为C。观察数字的前三项,发现有这样一个规律,第一项与第二项相加等于第三项,34+35=69,这种假想的规律迅速在下一个数字中进行检验,35+69=104,得到了验证,说明假设的规律正确,以此规律得到该题的正确答案为173。在数字推理测验中,前两项或几项的和等于后一项是数字排列的又一重要规律。
解多块草地的方法
多块草地的“牛吃草”问题,一般情况下找多块草地的最小公倍数,这样可以减少运算难度,但如果数据较大时,我们一般把面积统一为“1”相对简单些。
牛顿问题,因由牛顿提出而得名,也有人称这一类问题叫做牛吃草问题。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学家牛顿曾编过这样一道数学题:牧场上有一片青草,每天都生长得一样快。这片青草供给10头牛吃,可以吃22天,或者供给16头牛吃,可以吃10天,如果供给25头牛吃,可以吃几天?
A 90B 120C 180D 240
【解答】答案为C。该题难度较大,可以视为等比数列的一个变形。题目中相邻两个数字之间后一项除以前一项得到的商并不是一个常数,但它们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1,1 5,2,2 5,3,因此括号内的数字应为60×3=180。这种规律对于没有类似实践经验的应试者往往很难想到。我们在这里作为例题专门加以强调。该题是1997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大学毕业生考试的原题。
【解答】这是一道综合性数列题,知识水平要求是高中程度,第二顶1/( + ),经过有理化可以得到 - ,第三项用同一方法可以得到2- ,那么未知项应该是 -2,即答案为A。
数量关系分类型讲解--牛吃草问题2011-03-11 10:14
牛吃草问题又称为消长问题或牛顿牧场,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提出来的。典型牛吃草问题的条件是假设草的生长速度固定不变,不同头数的牛吃光同一片草地所需的天数各不相同,求若干头牛吃这片草地可以吃多少天。由于吃的天数不同,草又是天天在生长的,所以草的存量随牛吃的天数不断地变化。解决牛吃草问题常用到四个基本公式,分别是︰
牛顿问题,俗称“牛吃草问题”,牛每天吃草,草每天在不断均匀生长。解题环节主要有四步:
1、求出每天长草量;
2、求出牧场原有草量; 来自3、求出每天实际消耗原有草量( 牛吃的草量-- 生长的草量= 消耗原有草量);
4、最后求出可吃天数
想:这片草地天天以同样的速度生长是分析问题的难点。把10头牛22天吃的总量与16头牛10天吃的总量相比较,得到的10×22-16×10=60,是60头牛一天吃的草,平均分到(22-10)天里,便知是5头牛一天吃的草,也就是每天新长出的草。求出了这个条件,把所有头牛分成两部分来研究,用其中头吃掉新长出的草,用其余头数吃掉原有的草,即可求出全部头牛吃的天数。
解:新长出的草供几头牛吃1天:
(10×22-16×10)÷(22-10)
=(220-160)÷12
=60÷12
=5(头)
这片草供25头牛吃的天数:
(10-5)×22÷(25-5)
=5×22÷20
=5.5(天)
答:供25头牛可以吃5.5天。
牛顿问题的难点在于草每天都在不断生长,草的数量都在不断变化。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是想办法从变化中找出不变量,我们可以把总草量看成两部分的和,即原有的草量加新长的草量。显而易见,原有的草量是一定的,新长的草量虽然在变,但如果是匀速生长,我们也能找到另一个不变量——每天(每周)新长出的草的数量。 其实这种牛吃草问题的核心公式是:原有草量=(牛数-单位时间长草量可供应的牛的数量)×天数
□ 求立方数及其变式
【例题13】1,8,27,()
A 36B 64C 72D 81
【解答】答案为B。各项分别是1,2,3,4的立方,故括号内应填的数字是64。
【例题14】0,6,24,60,120,()
A 186B 210C 220D 226
【解答】答案为B。这也是一道比较有难度的题目,但如果你能想到它是立方型的变式,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半,至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这道题的规律是:第一个数是1的立方减1,第二个数是2的立方减2,第三个数是3的立方减3,第四个数是4的立方减4,依此类推,空格处应为6的立方减6,即210。
数量关系分类型讲解--等差数列及其变式
【例题1】2,5,8,()
A 10B 11C 12D 13
【解答】从上题的前3个数字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等于一个常数。题中第二个数字为5,第一个数字为2,两者的差为3,由观察得知第三个、第二个数字也满足此规律,那么在此基础上对未知的一项进行推理,即8+3=11,第四项应该是11,即答案为B。
【例题5】8,14,26,50,()
A 76B 98C 100D 104
【解答】答案为B。这也是一道等比数列的变式,前后两项不是直接的比例关系,而是中间绕了一个弯,前一项的2倍减2之后得到后一项。故括号内的数字应为50×2-2=98。
□ 等差与等比混合式
【例题6】5,4,10,8,15,16,(),()
3、现欲将一池塘水全部抽干,但同时有水匀速流入池塘。若用8台抽水机10天可以抽干;用6台抽水机20天能抽干。问:若要5天抽干水,需多少台同样的抽水机来抽水?
4、一只船发现漏水时,已经进了一些水,水匀速进入船内.如果10人淘水,3小时淘完;如5人淘水8小时淘完.如果要求2小时淘完,要安排多少人淘水?
□ 双重数列
【例题15】257,178,259,173,261,168,263,()
A 275B 279C 164D 163
【解答】答案为D。通过考察数字排列的特征,我们会发现,第一个数较大,第二个数较小,第三个数较大,第四个数较小,……。也就是说,奇数项的都是大数,而偶数项的都是小数。可以判断,这是两项数列交替排列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排列方式。在这类题目中,规律不能在邻项之间寻找,而必须在隔项中寻找。我们可以看到,奇数项是257,259,261,263,是一种等差数列的排列方式。而偶数项是178,173,168,(),也是一个等差数列,所以括号中的数应为168-5=163。顺便说一下,该题中的两个数列都是以等差数列的规律排列,但也有一些题目中两个数列是按不同规律排列的,不过题目的实质没有变化。
设定一头牛一天吃草量为“1”
1)草的生长速度=(对应的牛头数×吃的较多天数-相应的牛头数×吃的较少天数)÷(吃的较多天数-吃的较少天数);
2)原有草量=牛头数×吃的天数-草的生长速度×吃的天数;`
3)吃的天数=原有草量÷(牛头数-草的生长速度);
4)牛头数=原有草量÷吃的天数+草的生长速度。
【例题2】3,4,6,9,(),18
A 11B 12C 13D 14
【解答】答案为C。这道题表面看起来没有什么规律,但稍加改变处理,就成为一道非常容易的题目。顺次将数列的后项与前项相减,得到的差构成等差数列1,2,3,4,5,……。显然,括号内的数字应填13。在这种题中,虽然相邻两项之差不是一个常数,但这些数字之间有着很明显的规律性,可以把它们称为等差数列的变式。
【例题9】2,5,10,50,()
A 100B 200C 250D 500
【解答】这是一道相乘形式的题,由观察可知这个数列中的第三项10等于第一、第二项之积,第四项则是第二、第三两项之积,可知未知项应该是第三、第四项之积,故答案应为D。
【例题10】100,50,2,25,()
答案解析
1、一块牧场长满草,每天牧草都均匀生长.这片牧场可供10头牛吃20天,可供15头牛吃10天。问:可供25头牛吃多少天?
2、12头牛28天可以吃完10公亩牧场上全部牧草,21头牛63天可以吃完30公亩牧场上全部牧草。多少头牛126天可以吃完72公亩牧场上全部牧草(每公亩牧场上原有草量相等,且每公亩牧场上每天生长草量相等)?
解题关键是弄清楚已知条件,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求出每日新长草的数量,再求出草地里原有草的数量,进而解答题总所求的问题。
这类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
1.(牛的头数×吃草较多的天数-牛头数×吃草较少的天数)÷(吃的较多的天数-吃的较少的天数)=草地每天新长草的量。
2.牛的头数×吃草天数-每天新长量×吃草天数=草地原有的草。
A 20,18B 18,32C 20,32D 18,32
【解答】此题是一道典型的等差、等比数列的混合题。其中奇数项是以5为首项、等差为5的等差数列,偶数项是以4为首项、等比为2的等比数列。这样一来答案就可以容易得知是C。这种题型的灵活度高,可以随意地拆加或重新组合,可以说是在等比和等差数列当中的最有难度的一种题型。
两个数列交替排列在一列数字中,也是数字推理测验中一种较常见的形式。只有当你把这一列数字判断为多组数列交替排列在一起时,才算找到了正确解答这道题的方向,你的成功就已经80%了。
□ 简单有理化式
【例题16】 -1,1/( + ),1( +2),()
A -2B 1/( -2)C +2D 1/(2- )
【例题8】5,3,2,1,1,()
A -3B -2C 0D 2
【解答】这题与上题同属一个类型,有点不同的是上题是相加形式的,而这题属于相减形式,即第一项5与第二项3的差等于第三项2,第四项又是第二项和第三项之差……所以,第四项和第五项之差就是未知项,即1-1=0,故答案为C。
□ 求积相乘式与求商相除式
这四个公式是解决消长问题的基础。
由于牛在吃草的过程中,草是不断生长的,所以解决消长问题的重点是要想办法从变化中找到不变量。牧场上原有的草是不变的,新长的草虽然在变化,但由于是匀速生长,所以每天新长出的草量应该是不变的。正是由于这个不变量,才能够导出上面的四个基本公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