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合集下载

环境卫生学课件-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环境卫生学课件-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1、定義 ---由於長期攝入過量氟而引起的一種 慢性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現為氟斑 牙和氟骨症
2、病因
● 飲水型 -----長期飲用高氟水
● 煤煙型 -----燃高氟煤,室內空氣和糧食氟 污染
● 磚茶型 -----茶葉中含氟量過高
高氟煤烘烤糧食
磚茶
3、病區確定標準(GB17018—1997)
●當地出生成長的8~12周歲兒童氟斑牙患病 率大於30%
打深井尋找低氟水
第四節 地方性砷中毒
(endemic arseniasis)
1、定義 ---某些地區長期從飲用水、室內煤煙、食 物環境介質中攝入過量砷而引起的一種 地方病。主要臨床表現為:末梢神經炎 、皮膚色素沉著、掌蹠部皮膚角化、肢 端缺血壞疽、皮膚癌
2、病因
● 飲水型-----飲水砷含量大於0.05mg/L
碘缺乏病病區劃分標準
病區 8~10歲兒 童甲狀腺 腫大率%
(觸診法)
7~14歲兒 童甲狀腺 腫大率% (B超法)
地方性 克汀病
尿碘 (中位數) (ug/L)

5~19.9
10~29.9
中 20~29.9 30~49.9

≥30
≥50
無 無或有 有
50~100 25~50 ≤25
注:三項指標不一致時,以兒童甲狀腺腫大率為准。
● 流行概況
世界性地方病,有110個國家流行此病 ,受 害人口達16億 , 占全世界總人口的28.9%
我國除上海市外都有不同程度流行,病區 人口達4.25 億,占世界病區人口的40%,累計 查出地方性甲狀腺腫病人3500多萬,克汀病病 人20多萬
從1979年起,採取食鹽加碘為主的綜合防 制措施, 我國已基本實現了消除碘缺乏病的階段 目標, 兒童甲狀腺腫大率由1995年的20.4%下降 到2005年的5.0%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385
10 ~ 29
154
35 ~ 56



29 ~ 97 17 ~ 40 17 ~ 40

308 ~ 1 300
— — —
10 000 3 866
常见食物中的平均含碘量(µg/kg)
34 ~ 92 223 ~ 245 204 ~ 1 636 62 ~ 277




471 ~ 1 591

1 292 ~ 4 958
33
八、碘缺乏病的临床表现
▪ 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分度
1.正常:甲状腺看不见,摸不着。 2.Ⅰ度:头部保持正常位置时,甲状
腺容易看到。由超过本人拇指末节 大小到相当于1/3拳头大小,特点 是“看得见”。甲状腺不超过本人拇 指末节大小,但摸到结节时也算I度
34
3.Ⅱ度:由于甲状腺肿大,脖根明 显变粗,大于本人1/3个拳头到相 当于2/3个拳头,特点是“脖根粗”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1
第一节 Section 1
概论
2
一、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 由于地壳表面化学元素分布的不均 一造成某些地区的土壤和水中某种
(些)化学元素过多或过少或比例失 常,通过食物和饮水使人体内某种
(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的一类 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biogeochemical disease
第二节 Section 2
碘缺乏病
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 ,IDD
8
一、碘缺乏病
▪ 碘缺乏病
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 ,IDD
是指从胚胎发育至成年期由于 碘摄入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 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 病、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流产、 早产、死产、先天畸形等。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缺乏病(id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
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导致碘摄入不足(或过量的碘) 而造成机体碘营养不良所变现出的一组疾病的总称。
(一)碘
碘(iodine,I)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空气、水、土 壤、岩石以及动植物体内都含有碘,并以碘化物的形式存 在。
海水含碘较高使海产品中碘含量也较高,可达到 100ug/kg以上,特别是海藻类碘含量更高。
来源:食物、水和空气; ➢ 吸收途径:胃肠吸收; ➢ 分布:全身组织器官,其中甲状腺富集碘的能
力最强;
常见食物中的平均含碘量
我国碘供给量标准
第一次调整是1996年。由于对食盐中碘含量没有规定上限值,导 致部分地区的盐碘含量有的高达100毫克/公斤。规定碘含量的 上限值不得超过60毫克/公斤。
2020/6/18
20
(二)诊断标准
地方性甲状腺肿
➢居住在地方性甲状腺肿病区; ➢甲状腺肿大超过本人拇指末节,或小于拇指末节而有 结节; ➢排除甲亢、甲状腺炎、甲状腺癌等其他甲状腺疾病; ➢尿碘低于50ug/g肌酐,甲状腺吸131I率 呈“饥饿曲 线”、B超检查患者的甲状腺容积超过相应年龄段的正
常值20可20/6作/18为参考指标。
2020/6/18
15
地方性甲状腺肿
居住在特定地理环境中的居民,长期通过饮水 、食物摄入低于生理需要量或过量的碘,而造成 的以甲状腺肿大为主要临床体征的生物地球化学 性疾病。
History
• 我国早在公元前七世纪就有文字记载,称为瘿 (Ying) 病,晋代的葛洪首次提出用海藻、昆布治 疗地方性甲状腺肿。直至二十世纪人们才普遍认识 到可以用碘来预防碘缺乏病并获得成功 。
第三节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辅助条件
神经系统障碍
甲状腺功能障碍
诊断原则
必备条件加至少一项辅助条件再排除由碘缺乏以外
原因造成的疾病
2019/6/22
32
(四) 临床分型
地方性克汀病
: 神 经型:精神缺陷、聋哑、神经运动障碍,
没有甲状腺功能低下的症状。
粘液型:严重的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状、生长
迟滞、侏儒。
混合型:兼有上述两型的特点,有的以神经
21
地方性甲状腺肿
临床分型
弥漫型:甲状腺均匀增大,质地较柔软,可摸 到结节,B超查不出结节;
结节型:在甲状腺上可模到一个或几个结节 ; 常见于缺碘成人,特别是妇女和儿童。
混合型:在弥漫肿大的甲状腺上可摸到一个或 几个结节 。
2019/6/22
23
地方性克汀病
原指欧洲阿尔卑斯山区常见的一种体格发育落后、痴 呆和聋哑的疾病。
4 减少或消除环境中的致病因子,该病的发生会减少或 消失。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种类
碘缺乏病(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IDD ) 地方性氟中毒(endemic fluorosis) 地方性砷中毒(endemic arseniasis) 克山病 大骨节病
1946年Lyth报道了贵州省威宁县的4例氟骨症
患者和134例儿童的氟斑牙,也认为是水氟高引起
的。
2019/6/22
41
图1、 7省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百分比
四川 湖北重庆
重庆
9% 4% 3%
云南
云南
25%
陕西
湖南
陕西
贵州
贵州 46%
湖 南5 %
四川
8%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医学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医学
详细描述
地方性甲状腺肿主要发生在缺碘地区,由于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元素,缺碘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 进而引发甲状腺肿大。该病主要症状包括颈部肿胀、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预防和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的方法 包括补碘、食用碘盐等。
案例二:克山病
总结词
克山病是一种以心肌病变为主要特征的 地方性心肌病,与环境硒缺乏有关。
流行病学特征
地区性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主要发生在 特定的地理区域,与当地的水、 土壤、食物中的元素含量密切相 关。
人群特征
不同年龄、性别、饮食习惯的人 群对元素的吸收和利用程度不同, 因此对疾病的易感性也有所不同。
预防和治疗
针对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预防 和治疗,需要采取综合性措施, 包括改善环境质量、提供营养补 充剂、加强健康教育等。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医学
目录
CONTENTS
•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概述 •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 •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案例分析 •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未来研究方向
01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概述
CHAPTER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是由于地球表面化学元素分布不均匀,导致某些地区的水、 土壤或食物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从而影响当地居民健康的一类疾病。
手段
治疗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营养 补充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并密切监测治疗效 果,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预防措施与建议
预防措施
预防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关键在于减少暴露于有害物质和改善生活习惯。这包括避免接触有毒化学 物质、减少摄入重金属和毒素、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增加体育活动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

环境卫生学 第7章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环境卫生学 第7章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饮水
室内燃煤
食物
一、砷的毒作用机制
(一) 抑制酶活性
❖ 三价砷+酶蛋白的双巯基或羧基→络合物或环状化合物 →酶活性受到抑制。(转氨酶、丙酮酸氧化酶、丙酮酸 脱氢酶、磷酸酯酶、细胞色素氧化酶、脱氧核糖核酸聚 合酶)
❖ 五价砷抑制α-甘油磷酸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阻 断肝细胞线粒体中的氧化磷酸化过程→抑制ATP的合成。
(三)诊断
必备条件
①出生、居住在碘缺 乏地区。 ②有不同程度的精神 发育迟滞,IQ≦54
辅助条件
①神经系统障碍 ②甲状腺功能障碍
有上述必备条件及任何一项或一项 以上的辅助条件,排除其他原因造成的 疾病后,即可诊断。
(四)临床分型
神经型
粘液性 水肿型
混合型
智力低下 神经功能 障碍
甲低、身 体、性发 育落后
(3) 肢体变形 关节功能障碍, 肢体弯曲变形 , 活动受限 ,瘫痪
(4) 其他 神经衰弱症候群。
2、体征
(1) 硬化型 广泛性骨质增生,硬化及骨周软 组织骨化所致的关节僵硬及运动障碍。
(2) 混合型 在骨质硬化即骨旁软组织骨化的 同时,因骨质疏松、软化而引起脊柱及四肢 变形。
3、X线表现
(1)骨结构改变:
2. 出生后至两岁 : 缺碘→甲状腺激素缺乏→影响身体和骨骼生长 → 体格矮小、性发育落后、粘液性水肿等。
(二)临床表现





1. 智力低下 2. 聋哑 3. 生长发育落后
①身材矮②小婴幼儿生长发育落后 ③克汀病④面性容发育落后 4. 神经系统症状 下肢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 5. 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状 主要表现为 粘液水肿 6. 甲状腺肿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环境卫生学复习重点:第七章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环境卫生学复习重点:第七章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第七章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一.★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biogeochemical disease ):由于地壳表面化学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使某些地区的水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当地居民通过饮水、食物等途径摄入这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某些特异性疾病,又称地方病。

常见的地方病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克山病等。

影响因素:营养条件、生活习惯、多种元素的联合作用。

二.碘缺乏病( IDD )是指从胚胎发育至成人期由于碘摄入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

其中主要临床表现是甲状腺肿和克汀病。

(一般当水碘含量<10ug/L 或每日摄碘量<40ug 易发病,胚胎期、婴儿期缺碘可引起克汀病, 生长期缺碘引起甲状腺肿。

)1. ·碘的生理作用(*):促进生长发育;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影响蛋白质、糖和脂类的代谢;调节水和无机盐;维持神经系统正常功能;其他:消化道、造血系统、生殖系统等。

·碘缺乏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地区分布;人群分布(青春期,女>男);时间趋势。

·影响因素(*):自然地理因素、水碘含量、协同作用、经济状况、营养不良。

·☆划分标准:见下表2. ☆地方性甲状腺肿①定义:主要是机体缺碘引起的以甲状腺代偿性肿大为主要表现的地方病。

②发病原因:缺碘;致甲状腺肿物质(有机硫化物);其他③临表:甲状腺肿、压迫症状④诊断标准:a生活于碘缺乏区(水碘低于10μg/L,尿碘低于100μg/L);高碘地区(水碘高于300μg/L,尿碘高于800μg/L);或存在致甲状腺肿物质的地区;b甲状腺明显增大,当超过受检者拇指末节并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和甲状腺癌等疾病后,即可诊断;c在上述地区内, 采用PPs抽样方法, 8~10岁学生的甲状腺肿大率大于5%就可诊断。

⑤分型:·弥漫型 (甲状腺均匀增大,触诊摸不到结节)·结节型 (在甲状腺上可摸到一个或几个结节)·混合型 (在弥漫肿大的甲状腺上可摸到一个或几个结节)⑥分度:·正常:没有任何可触知的或可见的甲状腺肿大(看不见,摸不着 )·Ⅰ度:头部保持正常位置时,甲状腺容易看到。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1)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1)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1)
§ 饮水因素
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发病率与饮 水中碘含量关系密切。
有人调查了北京地区地方性甲 状腺肿病区饮水碘含量与甲状腺肿 发病的关系。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1)
饮水碘与 地方性甲状腺肿发生率
饮水碘 (μg/L)
<2 2—5 5—10 10—30
地方性甲状腺肿发生率 (%)
26.10 18.7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1)
5.碘缺乏病多发生于经济落后、营养 不良的偏远山区,尤其多见于这些 地区内生活贫困的家庭。因此,从 某种意义上说,碘缺乏病是以碘缺 乏为主的多营养缺乏症。
6.膳食中致甲状腺肿物质:硫氰酸盐 硫葡萄糖苷等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1)
七、碘缺乏病的发病机理
§ 碘缺乏→→甲状腺素合成↓→→ 垂体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增生→→肿大
§ 从地方病区迁出后,病情不会加重,
有的可逐渐减轻甚至痊愈。
§ 某些易感动物也可患某种地方病
§ 消除该地区特异致病因子后,可使
该地区变为健康区。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1)
第二节 Section 2
碘缺乏病
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 ,IDD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1)
一、碘缺乏病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1)
一、地方性氟中毒
§ 地方性氟中毒endemic fluorosis
是由于某些地区环境中氟过多 导致生活在该地区的居民长期摄入 过量氟所引起的以骨相组织改变为 主要特征的全身性慢性疾病,又称
为地方性氟病。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1)
二、氟在自然界的分布
§ 化学性质
1.在所有元素中,氟是电负性最强、化

环境卫生学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环境卫生学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由于地壳表面化学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使某些地区的水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当地居民通过饮水、食物等途径摄入这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某些特异性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也称为地方病。

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大骨节病一、碘缺乏病碘缺乏病(IDD)是指从胚胎发育至成人期由于碘摄入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

它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流产、早产、死产等。

(一)碘在人体内的代谢人体由食物提供的碘几乎占所需碘的90%以上。

由消化道吸收的无机碘经过肝脏的门静脉进入体内循环,正常成人体内含碘量约为20~50mg,其中20%存在于甲状腺中。

血碘被甲状腺摄取,在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合成甲状腺激素。

碘主要通过肾脏由尿排出,少部分由粪便排出。

(二)碘的生理作用1.促进生长发育促进组织分化、生长与发育成熟的作用。

2.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刺激机体细胞产生ATP酶,使ATP分解产热,使基础代谢率升高。

3.影响蛋白质、糖和脂类的代谢适量可促进蛋白质合成加速,组织对糖的利用,促进脂肪分解,促进胆固醇利用、转化和排泄。

4.调节水和无机盐适量甲状腺激素使钙盐在骨组织中沉积,不足和过量时均可使钙盐沉积异常。

5.维持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缺乏时病人反应迟钝,智力低下;过量时则过度兴奋,易激动,心率快。

6.其他不足时消化功能减弱,并可影响造血功能而发生贫血,还可使性器官发育延迟、性功能减弱、男性可出现乳房发育等。

(三)碘缺乏病的流行病学特征1.地区分布山区高于丘陵,丘陵高于平原,平原高于沿海。

2.人群分布在流行区任何年龄的人都可发病,碘缺乏病流行越严重的地区发病年龄越早,女性早、高于男性。

3.时间趋势过去我国病区人口患病率约为11%,经大规模干预后降至2%左右。

(四)地方性甲状腺肿是一种主要由于地区性环境缺碘引起的地方病,是碘缺乏病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其主要症状是甲状腺肿大。

1.发病原因(1)缺碘:饮水、食物及土壤中,碘缺乏或不足是引起本病流行的主要原因。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甲状腺素合成不足,影响身体和骨骼生长
体格矮小、性发育落后、粘液性水肿
(二)临床表现
1.神经型:精神缺陷、聋哑、神经运动障碍,没有甲状腺功 能低下的症状。
2.粘液水肿型:严重的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状,生长迟滞和侏 儒。
3.混合型:兼而有之,或以神经型为主、或以粘液水肿型为 主。
克汀病面容:头大、额短,眼裂呈水平状、眼距宽,鼻梁下
确定条件:
1. 疾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区性; 2. 疾病和某种化学元素之间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不
同时期、地点和各类人群种均有同样的相关性; 3. 疾病和某种化学元素之间的这种关系可以用现代医学
理论加以解释。
• 破坏钙、磷代谢/对骨骼影响(Skeletal fluorosis )
F-+Ca2+CaF2
(二)毒作用机制
1.抑制酶的活性 As3+:双巯基、羧基 转氨酶、丙酮酸脱氢酶、磷酸酯酶、细胞色素氧化 酶、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 As5+:磷酰基: α-甘油磷酸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
2.诱发脂质过氧化 甲基化作用 激活肺泡巨噬细胞 抑制机体抗氧化酶活性 金属硫蛋白诱导能力下降
3.导致细胞凋亡 1)影响细胞凋亡控制基因的表达 2)端粒酶活性改变 3)细胞内信号转导异常 4)阻断从mRNA到蛋白质水平的转录表达
(四)鉴别诊断
五、地方性砷中毒 endemic arseniasis
(一)定义:
是由于长期自饮用水、室内煤烟、食物等环境介质中摄入 过量的砷而引起的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临床上以末梢神 经炎、皮肤色素代谢异常、掌跖部皮肤角化、肢端缺血坏疽、 皮肤癌变为主要表现,是一种多系统、多脏器受损的慢性全身 性疾病。
由于氟柠檬酸的合成,它与顺乌头酸酶结合而抑制 其活性,从而干扰、阻碍三羧酸循环。因此这种氟柠檬 酸的合成又称致死合成。

第八版环境卫生重点整理

第八版环境卫生重点整理

第一、二章1.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由于地球地壳表面化学元素分布不均匀,使某些地区的水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或比例失常,通过食物和饮水使人体内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的某些特异性疾病,也称为地方病。

我国是地方病流行严重的国家,目前纳入地方病管理范畴的疾病包括:地方性氟中毒、碘缺乏病、大骨节病、克山病、地方性砷中毒等2.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关系的学科,根本任务在于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达到维护、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目的。

3.环境卫生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识别、评价和充分利用与人群健康有关的各种有利因素,避免或控制不利因素,以维护和促进人群健康。

4.生物标志是指能反映机体吸收的外源化学物或其生物学后果的各类测定指标,可分为暴露生物标志、效应生物标志和易感性生物标志5.环境卫生标准制定原则1、保障居民不发生畸形中毒或慢性中毒2、对主观感觉无不良影响3、对人体健康无间接影响4、选用最敏感指标的原则5、掌握经济合理和技术可行的原则6.环境卫生标准制定方法1、环境毒理学试验2、感官功能影响的测定3、环境流行病学方法4、其他研究方法:人类受控实验、人体负荷测定、混合污染物的容许水平研究、数学计算方法等➡选取最敏感的观察指标,求出对人体的阈剂量,按照“最敏感”原则,得出阈浓度或阈下浓度,作为提出最高容许浓度的依据第三章(简答和分析)«大气污染来源712.气溶胶是液体或固体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气体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悬浮体系。

3.一次大气污染物由污染源直接排入大气环境中,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均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称为一次大气污染物。

二次大气污染物排入大气的污染物在物理、化学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形成的理化性质不同于一次污染物的新的、毒性更大的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

4.温度层结75即气温的垂直梯度,它决定大气的稳定程度,影响大气湍流的强弱。

2021环境卫生(医学高级)-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精选试题)

2021环境卫生(医学高级)-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精选试题)

环境卫生(医学高级)-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1、引起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废弃物的排放B.生物性病原体的传播C.环境中某些元素含量过多D.环境中某些元素含量过少E.环境中某些元素含量过多或过少2、关于判断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不正确的是()。

A.疾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区性B.与该地区某种化学元素之间关系密切C.疾病的发生与地质中某种化学元素之间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D.受害人群广泛性及是否暴发流行E.疾病的发生在不同时间、地点、人群中有同样的相关性3、目前我国预防地方性碘缺乏病的最主要措施是()。

A.增加食物中碘的比例B.供给碘化食盐C.多吃海带D.提倡用碘油E.改善居住环境4、某地区有部分儿童出现智力低下,而其他方面发育正常,应重点考虑()。

A.汞中毒B.铅中毒C.砷中毒D.碘缺乏病E.氟中毒5、对慢性砷中毒病人有效的解毒剂是()。

A.硫代硫酸钠B.依地酸二钠C.二巯基丙磺酸钠D.氨基磺酸钠E.碳酸氢钠6、预防人群碘缺乏病的最方便且实用的措施是()。

A.净化或更换水源B.在饮水中加入碘盐C.服用含碘药物D.在食盐中加入碘化钾或碘酸钾E.消除其他致甲状腺肿的物质7、下列哪种疾病不属于化学性元素性地方病()。

A.克山病B.氟斑牙C.黑脚病D.水俣病E.克汀病8、下列哪种元素与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发生无关()。

A.PB.IC.SeD.AsE.F9、地方性疾病主要是指()。

A.区域内的传染病B.自然疫源性疾病C.地质环境因素引起的疾病D.环境公害病E.种族遗传性疾病10、下列哪种方法不适用于防治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A.更换适宜的水源B.防止环境污染C.加强营养D.补充机体缺乏的元素E.对环境中过多元素进行降解11、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好发年龄是()。

A.0~10岁B.15~20岁C.25~35岁D.40~50岁E.55~65岁12、下列哪一项与地方性甲状腺肿有联系()。

A.深井水B.河流下游多发C.青春期发病增加D.男性患者多E.家族遗传13、下列哪一项不是缺碘性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发病机制()。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第七章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第一节概述生物与其所处环境是在相互适应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生物体与地质环境中的一些元素保持动态平衡。

在自然界中,目前已知天然存在的化学元素有92种,在人体内已发现81种。

人体的化学元素组成,在种类和含量上都与地壳表层的元素组成密切相关。

在地球地壳的漫长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地形成土壤的母质(岩石)成分、气侯、地形及地貌等因素的不同,使得地球表面的化学元素分布不均,一些地区的水、土壤、空气中某些或某种化学元素过多或缺乏,可影响到该地区人群对化学元素的摄入量。

人类在生活中需要适应环境,并从环境中摄取维持生命过程的必需物质,主要是元素和贮存能量的物质,但与此同时也受到环境中某些因素的损害。

某些元素具有明显的营养作用及生理功能,是维持机体健康所必需的;而有些元素是有害的,机体摄入过多会引起疾病。

由于自然的或人为的原因,地球的地质化学条件存在着区域性差异。

如地壳表面元素分布的不均一性,局部地区的气候差别等。

这种区域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控制着世界各地区人类、动物和植物的发展,造成了生物生态的区域性差别。

如果这种区域性的差异超出了人类和其他生物所能适应的范围,就可能使当地的动物、植物及人群中发生特有的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biogeochemical disease),或称为地方病(endemic disease)。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判定需要用流行病学方法对人群中某种健康危害的发生率与某种化学元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要符合下列条件才能作出比较肯定的结论:①疾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区性。

②疾病的发生与地质中某种化学元素之间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

③上述相关性可以用现代医学理论加以解释。

我国常见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有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和地方性砷中毒。

此外,克山病、大骨节病等病因虽尚未完全肯定,但都有明显的地区性,也列入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范围。

一、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流行特征(一) 明显的地区性分布由于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是地球表面某种化学元素水平的不均衡所致,所以其疾病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差异。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亿,占世界病区人口40%; 总的流行特点: 山区>平原;内陆>沿海;农村>城市
2. 人群分布特征:
发生于任何年龄
青春期多发 女性高于男性
3. 时间趋势: 采取补碘干预后,可以迅速改变碘缺乏病的流行状况。
(二)影响碘缺乏病流行的因素
自然地理因素
1
营养不良 5
影响因素
2 水碘含量
经济状况 4
(三)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甲状腺肿大。弥漫性肿大的甲状腺表面 光滑,有韧性感;若质地较硬,说明缺碘较严重或缺 碘时间较长。
甲状腺增大,可出现周围组织的压迫症状:(1)气 管受压时,出现憋气、呼气不畅甚至呼吸困难;(2) 食管受压造成吞咽困难;(3)声音嘶哑;(4)颈交 感神经受压使同侧瞳孔扩大;(5)上腔静脉综合征; (6)胸壁静脉怒张或皮肤瘀点及肺不张。
3 协同作用
(三)病区划分标准
居民甲状腺肿 患病率(%)
7-14岁甲状 腺肿大率 (%)
尿碘(µg/g 肌酐)
轻病区
>3
>20
25~50
重病区
>10
>50
<25
五 地方性甲状腺肿
地方性甲状腺肿(endemic goiter)是 一种主要由于地区性环境缺碘引起的地方病, 是碘缺乏病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其主要症 状是甲状腺肿大。
(一)发病机制
胚胎期
甲甲状状腺腺激激素素合合成成不不足足 使使胎胎儿儿大大脑脑皮皮层层、、基底 基核底以核及以内耳及结内构耳发结育构受发阻育受阻生后智力生缺后陷智及力耳缺聋陷。 及耳聋。
出生后继续缺碘:
甲状甲腺状素腺缺素乏缺乏,,此此时时会会影影响响神神经经细细胞胞树树突突,,髓 鞘髓形鞘成形和成胶和质胶的质发的育发,育导,致导抽致象抽能象力能缺力陷缺和陷智和力智低 下力。低下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15
(八)地方性砷中毒的主要表现
循环系统:
心脏:心悸、窦性心率不齐、室性早博、心脏损害;
血管:微循环障碍,台湾乌脚病;
消化系统:
腹胀、腹痛、腹泻及肝脾肿大,尤以肝脏为重;
生殖毒性:
性激素水平↓,精子发生↓;
内分泌系统:
糖尿病等;
16
(八)地方性砷中毒的主要表现
中国砷中毒病区县有43个,暴露人口1400万。专家估计, 中国砷危害特别是饮水型砷中毒将成为21世纪急需解决的 饮水卫生重大问题。 饮用地下水的趋势正在世界各地出现,有可能导致全球范 围内爆发砷中毒事件。 全球上亿人正面临严峻的砷中毒危害。
8
(四)砷污染流行类型
类 型 暴露途径
长期饮用含高砷的深层地下水而致, 饮水型砷中毒 用井水代替以往的地表水引起。最常
胸腹和腰背部多见; 色素沉着,灰黑色或深褐色斑点;可同时有色素点、片、 条状缺失(花皮病); 手掌脚跖皮肤高度角化、皲裂、溃疡经久不愈(砷疮); 可转成皮肤癌;
14
Raindrop hypopigmentation of chest (includes male nipple)
Wart-like hyperkeratosis of the palms with obvious hyperpigmentation Hyperkeratosis of the hands
有机砷:各种农药,性质各异。
4
(二)环境砷污染的来源
含砷地下水(含砷矿藏及有色金属矿藏
附近地下水); 含砷煤的燃烧污染空气和食品(吸入或 食入); 含砷金属的开采和冶炼(废弃物); 含砷农药、防腐剂、除锈剂等使用。
5

第7章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第7章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精选可编辑ppt
11
食物
谷类 豆类 蔬菜 水果 牛奶 鸡蛋
肉 淡水鱼 海水鱼 海带 贝类
鲜重
平均值
范围
47
22 ~ 72
30
23 ~ 36
29
12 ~ 201
18
10 ~ 29
47
35 ~ 56
93

50 30 832 2 000
29 ~ 97 17 ~ 40 17 ~ 40

798
308 ~ 1 300
1.甲状腺肿大
2.对周围组织(如气管、食管、喉返神经、颈交感神经、上
腔静脉)的压迫症状。
• 呼吸不畅甚至呼吸困难
• 吞咽困难
• 声音嘶哑
• 同侧瞳孔扩大,严重者出现Horner综合征(眼球下陷、瞳
孔变小、眼睑下垂)。
3.异位甲状腺肿(如胸骨后甲状腺肿)
压迫颈内静脉或上腔静脉,造成胸壁静脉怒张或皮肤
瘀点及肺不张。
肿和克汀病则是碘缺乏病最明显的表现形
式。
精选可编辑ppt
8
甲状腺肿在全球的分布
精选可编辑ppt
9
精选可编辑ppt
10
一、碘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碘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空气、水、土壤、岩石和动植物体 内都含有碘。
以碘化物形式存在。 水碘含量与碘缺乏病的流行有密切的关系,碘缺乏病区多在 10g/L以下。 陆产食物中的碘绝大部分为无机碘,海产品中碘含量较高, 可达到100g/kg以上,特别是海藻类碘含量更高。 碘化物溶于水,可随水迁移。因此,山区水碘低于平原,平 原低于沿海。
精选可编辑ppt
35
(五)鉴别诊断
➢ 单纯性甲状腺肿
➢ 甲状腺功能亢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及肺不张。
对周围组织压迫症状
① 气管受压时,出现憋气、呼吸不畅甚至呼吸困难。诱发肺气肿及支
气管扩张,严重者右心肥大,查体喘鸣音。 ② 食管受压造成吞咽困难。 ③ 声音嘶哑为肿大的甲状腺压迫喉返神经所致。 ④ 颈交感神经受压使同侧瞳孔扩大,严重者出现Horner综合征(眼
球下陷、瞳孔变小、眼睑下垂)。
2015/12/28 28
“痴呆村”
巫溪县天星乡万林村是重庆市首个“痴呆村”,
痴呆患病率高达7.93%,全国罕见。
2015/12/28
29
身材矮小(图为 18岁患者与同龄
女性身长的比较,
下肢比躯干短。
克汀病面容
如傻相、面宽、眼距宽、塌鼻梁、腹部隆起等 头大,额短。 眼裂呈水平状,眼距宽。 鼻梁下榻,鼻翼肥厚,鼻孔向前。 唇厚、舌厚而大常伸出口外,流涎等
2015/12/28 13
(二)碘缺乏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地区分布
山区、丘陵、平原都有流行。 一般流行规律是:山区>丘陵>平原>沿海。
共同特点: 地形倾斜,洪水冲刷严重,水土流失
2015/12/28 14
碘缺乏病
人群分布
流行范围广,发病人数多,病情较重。 任何年龄人群都可以发病,青春期高发。 一般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重病区无性别

海水含碘较高使海产品中碘含量也较高,可达到
100ug/kg以上,特别是海藻类碘含量更高。



来源:食物、水和空气;
吸收途径:胃肠吸收; 分布:全身组织器官,其中甲状腺富集碘的能
力最强;
常见食物中的平均含碘量
我国碘供给量标准
第一次调整是1996年。由于对食盐中碘含量没有规定上限值,导 致部分地区的盐碘含量有的高达100毫克/公斤。规定碘含量的 上限值不得超过60毫克/公斤。 第二次调整在1997年。儿童尿碘水平为330微克/升,由于向重 点人群滥补碘(乱用加碘保健品和碘油丸)所致。停止碘油丸的 投服, “科学补碘” 。 第三次调整在1999年。儿童尿碘水平为306微克/升,偏高水平 。在世界首次提出把尿碘水平降至300微克/升以下是可接受的 碘营养水平,这样既能向人群提供足够的碘,又把副作用的危险 性降至最低水平。碘含量出厂不低于40毫克/千克下调为平均35 毫克/千克。 2010年7月26日,卫生部公布《食用盐碘含量》征求意见稿,将 食盐碘强化量为20mg/kg至60mg/kg修改为20mg/kg至 30mg/kg. 国际开展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已有近百年的历史,食盐加碘后 碘致性甲亢发病率会一过性增高,但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并不增高
地方性氟中毒
(一)氟斑牙 临床表现
釉面光泽度改变,即白垩型;
釉面着色,即着色型;
釉面缺损,即缺损型。

氟斑牙分度 多采用Dean氏法。
2015/12/28 48
地方性氟中毒
(二)氟骨症(skeletal fluorosis)
氟骨症症状:
疼痛:四肢大关节持续疼痛,局部也无红、肿、发热现

1946年Lyth报道了贵州省威宁县的4例氟骨症
患者和134例儿童的氟斑牙,也认为是水氟高引起
的。
2015/12/28 41
图1、 7省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百分比 四川 湖北重庆 9% 4% 3%
云南 25% 陕西 湖南5% 8%
贵州 46%
重庆 云南 陕西 湖南 贵州 四川 湖北
(一)病区类型和分布
: 精神缺陷、聋哑、神经运动障碍, 神经型:
没有甲状腺功能低下的症状。
粘液型:严重的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状、生长
迟滞、侏儒。
混合型:兼有上述两型的特点,有的以神经
型为主,有的以粘液水肿型为主。
2015/12/28 33
(五)碘缺乏病的防治原则
全民补碘原则 长期补碘原则 每日微量补碘原则
碘元素是脑发育的智力元素,是人体用以合成甲 状腺激素的必需元素。 人体内储存碘的能力并不强,人的一生所需的碘 大约为5至7克,相当于一茶匙的量,需每天以微 量的形式摄取。 因此正常人都需要长期额外补碘,而食盐加碘是 最为经济、简便、有效的办法。

由于长期饮用含氟过高的茶叶而引起氟中毒的 病区。主要分布在西藏、内蒙、四川、青海、甘 肃和新疆等习惯饮砖茶的藏族、哈萨克族、蒙古 族少数民族地区。

“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
2015/12/28 46
பைடு நூலகம்
(二 )临床表现

患者20多岁时已是一口黄褐色牙齿,到40岁时
以后则牙齿早早脱落、骨质疏松、关节肿痛,病 情特别严重的可以让人瘫痪。
2015/12/28 6
一 我国地方病概况
二 碘缺乏病(id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
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导致碘摄入不足(或过量的碘) 而造成机体碘营养不良所变现出的一组疾病的总称。
(一)碘

碘(iodine,I)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空气、水、土 壤、岩石以及动植物体内都含有碘,并以碘化物的形式存 在。

胚胎期 (胎儿3个月~生前3个月) 由于缺碘,胎儿的甲状腺激素供应不足,胎
儿的生长发育障碍,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发 育分化障碍。由于胚胎期大脑发育分化不良 ,
引起耳聋、语言障碍、上运动神经元障碍和
智力障碍等。
2015/12/28 26
(二)临床表现
智力低下;
聋哑;
神经功能障碍;
生长发育落后;


甲状腺功能低下;
甲状腺肿。

智力低下是地方性克汀病的主要症状,其程度 可轻重不一。

在严重碘缺乏地区,整个村庄选不出一位合格 的会计和拖拉机手,甚至无兵可征,全村被称为 “傻子村”. “一代肿(甲肿)、二代傻(克汀 病)、三代断根芽(人口逐渐减少)”来形容 “傻子村” 智力缺陷儿童生活不能自理,成为父 母和社会的沉重负担。
种怪病,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十来岁的儿童,几乎人人腰酸背 痛、四肢疼痛。 蹲不能久蹲、坐不能久坐、站不能久站。每个人的牙齿褐黄、焦黑, 一块一块地脱落,有几个十几岁的孩子竟成了“没牙虎”。由于牙病 严重,不少青壮年都镶上了“大金牙”。 由于骨骼不好,人一接近50岁脊柱就严重变形,一个个都成了腰弯背 弓的废人。 最近村里又发生了一件心酸事:一位年近60岁的老人“作古”,因为 脊柱几乎弯成了“环状”,入殓时怎么摆弄也装不进棺材。有人建议 用棺盖强压,但亲人们不忍看到老人死后还“骨断筋折”,万般无奈,
(六) 防治措施
1 碘盐:食盐加碘经济、简便、易行,是补碘的最好办法 。
2 碘油:
为了避免碘的丢失,炒菜、煮汤时应在出锅时再加碘 盐,碘盐储存容器放于避光处,并加盖
2015/12/28 37
37
补碘的重点人群一儿童、新婚妇女,孕
妇和哺乳期妇女 2015/12/28
38
38
案例介绍:
河北省石家庄市怀来县八营村的200多位村民中 绝大多数人都得了一
结节;
排除甲亢、甲状腺炎、甲状腺癌等其他甲状腺疾病; 尿碘低于50ug/g肌酐,甲状腺吸131I率 呈“饥饿曲
线”、B超检查患者的甲状腺容积超过相应年龄段的正
2015/12/28 常值可作为参考指标。 21
地方性甲状腺肿
临床分型
弥漫型:甲状腺均匀增大,质地较柔软,可摸 到结节,B超查不出结节; 结节型:在甲状腺上可模到一个或几个结节 ; 常见于缺碘成人,特别是妇女和儿童。 混合型:在弥漫肿大的甲状腺上可摸到一个或 几个结节 。
只好将棺底撬掉草草掩埋了。
2015/12/28
39
四 地方性氟中毒
又称地方性氟病,是生活在高氟环境中的居民
通过饮水、摄食、或空气接触等,摄入体内过量 的氟而引起的一种氟斑牙和氟骨症为主要临床表 现的慢性全身性疾病。


饮水型、燃煤型、饮茶型。

1916年Mckay认为氟斑牙流行与饮水有关。
1931年Churchill证实氟斑牙是由于饮水中含氟量 高所致。此后,国内外相继报道有地氟病流行。
饮水型病区
地方性氟中毒
由于饮用高氟水而引起的氟中毒的病区,是主要的
病区类型。
一般以地下水氟含量高为主要特征,受干旱、半干
旱气候影响。有些地区受含氟矿藏影响形成局部高
氟区。温泉也往往含氟较高 。
主要分布在淮河-秦岭-昆仑山一线以北广大北方地
2015/12/28 区的平原、山前倾斜平原和盆地。 44
1 具有明显的地区性 2 疾病的发生和地壳中某种化学元素之间有明
显的剂量-反应关系,且可以用现代医学理论加
以解释。

地方病的流行特征
1 明显的地区性 :病区人群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显著高于
非病区人群。
2 外来的健康人进入病区一定时间后也可发病,其发病 率与当地居民相似。 3 迁出病区的健康者不再患该病,迁出的患者病理改变 是可逆的,病情会缓慢减轻或痊愈。
2015/12/28 23
地方性克汀病

原指欧洲阿尔卑斯山区常见的一种体格发育落后、痴
呆和聋哑的疾病。

在碘缺乏地区出现的一种严重的碘缺乏病的表现形式
。患者生后即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体格矮小,听力障
碍,神经运动障碍和甲状腺功能低下,伴有甲状腺肿。

可概括为:呆、小、聋、哑、瘫。
地方性克汀病
(一)发病机制
⑤ 上腔静脉受压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使单侧面部、头部或上肢浮肿; 影响头、颈和上肢的静脉回流,造成静脉瘀血,上臂举起头晕甚至
晕厥;甲状腺内出血。
⑥ 异位甲状腺造成胸壁静脉怒张或皮肤瘀点及肺不张。
2015/12/28 20
(二)诊断标准
居住在地方性甲状腺肿病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