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共66页文档

合集下载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385
10 ~ 29
154
35 ~ 56



29 ~ 97 17 ~ 40 17 ~ 40

308 ~ 1 300
— — —
10 000 3 866
常见食物中的平均含碘量(µg/kg)
34 ~ 92 223 ~ 245 204 ~ 1 636 62 ~ 277




471 ~ 1 591

1 292 ~ 4 958
33
八、碘缺乏病的临床表现
▪ 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分度
1.正常:甲状腺看不见,摸不着。 2.Ⅰ度:头部保持正常位置时,甲状
腺容易看到。由超过本人拇指末节 大小到相当于1/3拳头大小,特点 是“看得见”。甲状腺不超过本人拇 指末节大小,但摸到结节时也算I度
34
3.Ⅱ度:由于甲状腺肿大,脖根明 显变粗,大于本人1/3个拳头到相 当于2/3个拳头,特点是“脖根粗”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1
第一节 Section 1
概论
2
一、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 由于地壳表面化学元素分布的不均 一造成某些地区的土壤和水中某种
(些)化学元素过多或过少或比例失 常,通过食物和饮水使人体内某种
(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的一类 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biogeochemical disease
第二节 Section 2
碘缺乏病
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 ,IDD
8
一、碘缺乏病
▪ 碘缺乏病
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 ,IDD
是指从胚胎发育至成年期由于 碘摄入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 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 病、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流产、 早产、死产、先天畸形等。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2013)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2013)

病区
轻病区 中等病区 重病区
(一) 地方性甲状腺肿 (endemic goiter)
(1)发病原因
1)缺碘 3)其他原因 是引起本病流行的主要原因 与缺碘联合作用 营养缺乏、高碘等 2)致甲状腺肿物质
18
1)缺碘
碘主要来源于食物和水
当碘摄入量低于40g/d或水中含碘量低于10g/L时,即 可出现地方性甲状腺肿不同程度的流行 机体缺碘可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使血浆甲状腺激素 水平降低,甲状腺发生代偿性增大
(endemic cretinism)
甲状腺素供应不足,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分化 障碍,大脑发育分化不良 耳聋、语言障碍
上运动神经元障碍、智力障碍


甲状腺素合成不足,影响身体和骨骼生长

体格矮小、性发育落后、粘液性水肿
2.
临床表现
智力低下:主要症状,轻重程度不一 聋哑:多为感觉神经性耳聋 生长发育落后 身材矮小 婴幼儿生长发育落后 克汀病面容 性发育落后 神经系统症状:下肢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强,病理 反射 现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状 甲状腺肿
非缺碘性地方性甲状腺肿病区:
查清原因,针对性防治
33
三、地方性氟中毒(endemic fluorosis)
地方性氟中毒是由于一定地区的环境中氟元素过 多,而致生活在该环境中的居民经饮水、食物和空气
等途径长期摄入过量氟所引起的以氟骨症(skeletal
fluorosis)和氟斑牙(dental fluorosis)为主要 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又称地方性氟病。
(一)氟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氟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一般不以游离状态存在,而是以化合
物形式存在; 氟的成矿能力较强,各种岩石都含有一定量的氟。 地下水的含氟量较地面水高; 空气含氟较低; 各种食物都含有不同浓度氟,叶类蔬菜氟含量较果实类为高, 粮食含氟量一般高于瓜果类,动物性食物往往高于植物性食 物,多数情况下海产动物食品高于陆生动物食品; 砖茶中氟含量很高,一般在100mg/kg以上。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缺乏病(id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
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导致碘摄入不足(或过量的碘) 而造成机体碘营养不良所变现出的一组疾病的总称。
(一)碘
碘(iodine,I)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空气、水、土 壤、岩石以及动植物体内都含有碘,并以碘化物的形式存 在。
海水含碘较高使海产品中碘含量也较高,可达到 100ug/kg以上,特别是海藻类碘含量更高。
来源:食物、水和空气; ➢ 吸收途径:胃肠吸收; ➢ 分布:全身组织器官,其中甲状腺富集碘的能
力最强;
常见食物中的平均含碘量
我国碘供给量标准
第一次调整是1996年。由于对食盐中碘含量没有规定上限值,导 致部分地区的盐碘含量有的高达100毫克/公斤。规定碘含量的 上限值不得超过60毫克/公斤。
2020/6/18
20
(二)诊断标准
地方性甲状腺肿
➢居住在地方性甲状腺肿病区; ➢甲状腺肿大超过本人拇指末节,或小于拇指末节而有 结节; ➢排除甲亢、甲状腺炎、甲状腺癌等其他甲状腺疾病; ➢尿碘低于50ug/g肌酐,甲状腺吸131I率 呈“饥饿曲 线”、B超检查患者的甲状腺容积超过相应年龄段的正
常值20可20/6作/18为参考指标。
2020/6/18
15
地方性甲状腺肿
居住在特定地理环境中的居民,长期通过饮水 、食物摄入低于生理需要量或过量的碘,而造成 的以甲状腺肿大为主要临床体征的生物地球化学 性疾病。
History
• 我国早在公元前七世纪就有文字记载,称为瘿 (Ying) 病,晋代的葛洪首次提出用海藻、昆布治 疗地方性甲状腺肿。直至二十世纪人们才普遍认识 到可以用碘来预防碘缺乏病并获得成功 。
第三节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第7章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第7章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精选可编辑ppt
11
食物
谷类 豆类 蔬菜 水果 牛奶 鸡蛋
肉 淡水鱼 海水鱼 海带 贝类
鲜重
平均值
范围
47
22 ~ 72
30
23 ~ 36
29
12 ~ 201
18
10 ~ 29
47
35 ~ 56
93

50 30 832 2 000
29 ~ 97 17 ~ 40 17 ~ 40

798
308 ~ 1 300
1.甲状腺肿大
2.对周围组织(如气管、食管、喉返神经、颈交感神经、上
腔静脉)的压迫症状。
• 呼吸不畅甚至呼吸困难
• 吞咽困难
• 声音嘶哑
• 同侧瞳孔扩大,严重者出现Horner综合征(眼球下陷、瞳
孔变小、眼睑下垂)。
3.异位甲状腺肿(如胸骨后甲状腺肿)
压迫颈内静脉或上腔静脉,造成胸壁静脉怒张或皮肤
瘀点及肺不张。
肿和克汀病则是碘缺乏病最明显的表现形
式。
精选可编辑ppt
8
甲状腺肿在全球的分布
精选可编辑ppt
9
精选可编辑ppt
10
一、碘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碘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空气、水、土壤、岩石和动植物体 内都含有碘。
以碘化物形式存在。 水碘含量与碘缺乏病的流行有密切的关系,碘缺乏病区多在 10g/L以下。 陆产食物中的碘绝大部分为无机碘,海产品中碘含量较高, 可达到100g/kg以上,特别是海藻类碘含量更高。 碘化物溶于水,可随水迁移。因此,山区水碘低于平原,平 原低于沿海。
精选可编辑ppt
35
(五)鉴别诊断
➢ 单纯性甲状腺肿
➢ 甲状腺功能亢进

环境卫生学07第七章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环境卫生学07第七章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3. 发病机理 ● 氟对骨骼的影响----氟骨症(skeletal fluorosis)
骨质硬化
与Ca结合 形成CaF2
过量氟
沉积骨 组织
血Ca
反馈引起 甲状旁腺 分泌 溶骨作用
骨质疏松
取代骨盐晶体表面 羟基磷灰石中羟基
抑制某些 酶的活性
氟磷灰石
骨质晶 体破坏
阻碍骨骼对 Ca 的利用
骨钙化不良
● 氟对牙齿的影响-----氟斑牙(dental fluorosis)
必需元素和非必需元素的剂量反应关系
(一)地方性氟中毒(endemic fluorosis) 1. 定义-------由于长期摄入过量氟而引起的一种 慢性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氟斑 牙和氟骨症 2. 病因
● 饮水型 ------长期饮用高氟水
● 煤烟型 ------燃高氟煤,室内空气和粮食氟
污染
● 饮食型 ------井盐、茶叶中含氟量过高
打深井寻找低氟水
(二)碘缺乏病 (iodion deficiency disorders , IDD)
● 碘缺乏病
----由于摄碘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种地方病, 主要临床表现是甲状腺肿和克汀病
● 一般当水碘含量<5~10ug/l 或每日摄碘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40ug 发病
● 胚胎期、婴儿期缺碘可引起克汀病, 生长
0.33~0.86 2.1 3.6
粮食含碘量与地方性甲状腺肿病情的关系(ug/kg) 粮食种类 玉米 小米 高粱 轻病区 263.6 244.4 205.6 重病区 132.7 156.7 176.8
小麦
黄豆
160.8
160.8
140.7
128.5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医学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医学
详细描述
地方性甲状腺肿主要发生在缺碘地区,由于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元素,缺碘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 进而引发甲状腺肿大。该病主要症状包括颈部肿胀、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预防和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的方法 包括补碘、食用碘盐等。
案例二:克山病
总结词
克山病是一种以心肌病变为主要特征的 地方性心肌病,与环境硒缺乏有关。
流行病学特征
地区性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主要发生在 特定的地理区域,与当地的水、 土壤、食物中的元素含量密切相 关。
人群特征
不同年龄、性别、饮食习惯的人 群对元素的吸收和利用程度不同, 因此对疾病的易感性也有所不同。
预防和治疗
针对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预防 和治疗,需要采取综合性措施, 包括改善环境质量、提供营养补 充剂、加强健康教育等。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医学
目录
CONTENTS
•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概述 •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 •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案例分析 •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未来研究方向
01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概述
CHAPTER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是由于地球表面化学元素分布不均匀,导致某些地区的水、 土壤或食物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从而影响当地居民健康的一类疾病。
手段
治疗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营养 补充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并密切监测治疗效 果,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预防措施与建议
预防措施
预防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关键在于减少暴露于有害物质和改善生活习惯。这包括避免接触有毒化学 物质、减少摄入重金属和毒素、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增加体育活动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1)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1)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1)
§ 饮水因素
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发病率与饮 水中碘含量关系密切。
有人调查了北京地区地方性甲 状腺肿病区饮水碘含量与甲状腺肿 发病的关系。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1)
饮水碘与 地方性甲状腺肿发生率
饮水碘 (μg/L)
<2 2—5 5—10 10—30
地方性甲状腺肿发生率 (%)
26.10 18.7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1)
5.碘缺乏病多发生于经济落后、营养 不良的偏远山区,尤其多见于这些 地区内生活贫困的家庭。因此,从 某种意义上说,碘缺乏病是以碘缺 乏为主的多营养缺乏症。
6.膳食中致甲状腺肿物质:硫氰酸盐 硫葡萄糖苷等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1)
七、碘缺乏病的发病机理
§ 碘缺乏→→甲状腺素合成↓→→ 垂体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增生→→肿大
§ 从地方病区迁出后,病情不会加重,
有的可逐渐减轻甚至痊愈。
§ 某些易感动物也可患某种地方病
§ 消除该地区特异致病因子后,可使
该地区变为健康区。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1)
第二节 Section 2
碘缺乏病
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 ,IDD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1)
一、碘缺乏病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1)
一、地方性氟中毒
§ 地方性氟中毒endemic fluorosis
是由于某些地区环境中氟过多 导致生活在该地区的居民长期摄入 过量氟所引起的以骨相组织改变为 主要特征的全身性慢性疾病,又称
为地方性氟病。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1)
二、氟在自然界的分布
§ 化学性质
1.在所有元素中,氟是电负性最强、化

环境卫生学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环境卫生学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由于地壳表面化学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使某些地区的水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当地居民通过饮水、食物等途径摄入这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某些特异性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也称为地方病。

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大骨节病一、碘缺乏病碘缺乏病(IDD)是指从胚胎发育至成人期由于碘摄入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

它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流产、早产、死产等。

(一)碘在人体内的代谢人体由食物提供的碘几乎占所需碘的90%以上。

由消化道吸收的无机碘经过肝脏的门静脉进入体内循环,正常成人体内含碘量约为20~50mg,其中20%存在于甲状腺中。

血碘被甲状腺摄取,在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合成甲状腺激素。

碘主要通过肾脏由尿排出,少部分由粪便排出。

(二)碘的生理作用1.促进生长发育促进组织分化、生长与发育成熟的作用。

2.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刺激机体细胞产生ATP酶,使ATP分解产热,使基础代谢率升高。

3.影响蛋白质、糖和脂类的代谢适量可促进蛋白质合成加速,组织对糖的利用,促进脂肪分解,促进胆固醇利用、转化和排泄。

4.调节水和无机盐适量甲状腺激素使钙盐在骨组织中沉积,不足和过量时均可使钙盐沉积异常。

5.维持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缺乏时病人反应迟钝,智力低下;过量时则过度兴奋,易激动,心率快。

6.其他不足时消化功能减弱,并可影响造血功能而发生贫血,还可使性器官发育延迟、性功能减弱、男性可出现乳房发育等。

(三)碘缺乏病的流行病学特征1.地区分布山区高于丘陵,丘陵高于平原,平原高于沿海。

2.人群分布在流行区任何年龄的人都可发病,碘缺乏病流行越严重的地区发病年龄越早,女性早、高于男性。

3.时间趋势过去我国病区人口患病率约为11%,经大规模干预后降至2%左右。

(四)地方性甲状腺肿是一种主要由于地区性环境缺碘引起的地方病,是碘缺乏病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其主要症状是甲状腺肿大。

1.发病原因(1)缺碘:饮水、食物及土壤中,碘缺乏或不足是引起本病流行的主要原因。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吸收
1.食物是人体摄入碘的主要来源,碘 以消化道吸收为主,主要是在胃和 小肠迅速被吸收。
2.食物中的无机碘溶于水形成离子碘。 食物中的碘化物需首先被还原成离
子碘后才能被机体吸收。
Better Environment, Better Life & Better Tomorrow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为两种类型: 元素缺乏和元素过多
常见的有 碘缺乏病 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 地方性氟中毒 endemic fluorosis 、 地方性砷中毒 endemic arseniasis
Better Environment, Better Life & Better Tomorrow
平均值
鲜重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范围
干重
平均值
范围
47
22 ~ 72
65
34 ~ 92
30
23 ~ 36
234
223 ~ 245
29
12 ~ 201
385
204 ~ 1 636
18
10 ~ 29
154
62 ~ 277
47
35 ~ 56


93



50
29 ~ 97


30
17 ~ 40
Tel:39380568 Email:Jinhuawu@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当空腹时,进入胃肠道的碘,1-2h 可完全被吸收。胃内有食物时一般 在3h内也可吸收完毕。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Endemic disease 7

判定条件:


地方病按其原因分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和与特定的生产生活方 式有关的疾病三类。


我国是地方病流行严重的国家,全国31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地方病的 流行。 目前纳入地方病管理范畴的疾病包括: 地方性氟中毒、碘缺乏病、大骨节病、克山 病、地方性砷中毒、鼠疫、血吸虫病、布氏 杆菌病等。

分度:

按肿大程度可分:正常; Ⅰ度 ;Ⅱ度 ;Ⅲ度 ;Ⅳ度 。
Endemic disease 41
Endemic disease
42

地方性克汀病(Endemic cretinism) :
由于胚胎期与出生后早期碘摄入量低而引起。主要表 现智力低下、体格矮小、聋哑、生长发育落后、神经运 动障碍、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肿。概括为呆、小、 聋、哑、瘫 。 多出现在严重的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区,患病率可达 1~5%,甚至5%~10%。
26
Endemic disease
27
地方性氟中毒:剂量 — 效应曲线也为 U 字 型,环境低氟导致人群罹患龋齿,环境 高氟则引起地方性氟中毒,即氟斑牙和 氟骨症。
Endemic disease
28
流行病学特征:

居住时间:

氟骨症欺侮外来人
Endemic disease
29
流行病学特征:

人群分布: 摄入剂量:发病时间、病情均与摄入量呈正相关 时间长短: 个体排氟能力、对氟敏感性、蓄积量、生 长发育状况等 :
Endemic disease
30
流行病学特征:

年龄分布: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亿,占世界病区人口40%; 总的流行特点: 山区>平原;内陆>沿海;农村>城市
2. 人群分布特征:
发生于任何年龄
青春期多发 女性高于男性
3. 时间趋势: 采取补碘干预后,可以迅速改变碘缺乏病的流行状况。
(二)影响碘缺乏病流行的因素
自然地理因素
1
营养不良 5
影响因素
2 水碘含量
经济状况 4
(三)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甲状腺肿大。弥漫性肿大的甲状腺表面 光滑,有韧性感;若质地较硬,说明缺碘较严重或缺 碘时间较长。
甲状腺增大,可出现周围组织的压迫症状:(1)气 管受压时,出现憋气、呼气不畅甚至呼吸困难;(2) 食管受压造成吞咽困难;(3)声音嘶哑;(4)颈交 感神经受压使同侧瞳孔扩大;(5)上腔静脉综合征; (6)胸壁静脉怒张或皮肤瘀点及肺不张。
3 协同作用
(三)病区划分标准
居民甲状腺肿 患病率(%)
7-14岁甲状 腺肿大率 (%)
尿碘(µg/g 肌酐)
轻病区
>3
>20
25~50
重病区
>10
>50
<25
五 地方性甲状腺肿
地方性甲状腺肿(endemic goiter)是 一种主要由于地区性环境缺碘引起的地方病, 是碘缺乏病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其主要症 状是甲状腺肿大。
(一)发病机制
胚胎期
甲甲状状腺腺激激素素合合成成不不足足 使使胎胎儿儿大大脑脑皮皮层层、、基底 基核底以核及以内耳及结内构耳发结育构受发阻育受阻生后智力生缺后陷智及力耳缺聋陷。 及耳聋。
出生后继续缺碘:
甲状甲腺状素腺缺素乏缺乏,,此此时时会会影影响响神神经经细细胞胞树树突突,,髓 鞘髓形鞘成形和成胶和质胶的质发的育发,育导,致导抽致象抽能象力能缺力陷缺和陷智和力智低 下力。低下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2014(1)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2014(1)

基本健全了地方病防治监测体系,地方病严重流行趋 势总体得到控制,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截至2010年底,已有28个省(区、市)达到了省级消除碘 缺乏病的阶段目标,97.9%的县(市、区)达到了消除碘缺 乏病目标;已查明的水源性高碘病区和地区基本落实停止 供应碘盐措施
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炉改灶率达到92.6%;基本 完成已知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中、重病区的饮水安全工程 和改水工程建设;基本查清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范 围和危害程度
一类微生物和寄生虫为病因的传染性地方病 种类非常多,包括血精吸品课虫件病、疟疾、布鲁氏杆菌病等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判定——流行特征
▪ 疾病的判定,需要用流行病学方法对人群中 某种健康危害的发生率与某种化学元素之间 的关系进行研究,要符合以下条件才能做出 比较肯定的结论
▪ 流行特征★
➢ 疾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区性分布 ➢ 疾病的发生与地质中某些化学元素之间有明显的
精品课件
一、防治现状
我国是地方病流行较为严重的国家, 31 个省 (区/市)不同程度地存在地方病危害, 主要有 碘缺乏病、水源性高碘甲状腺肿、地方性氟中 毒、地方性砷中毒、大骨节病和克山病。
我国外环境普遍处于缺碘状态,除上海市外,30个 省(区、市)都曾不同程度地碘缺乏病流行
水源性高碘病区和地区分布于9个省(区、市)的 115个县(市、区),受威胁人口约3000余万
➢ 高氟与低硒:使人群较早出现氟中毒效应
➢ 低碘与低硒:协同作用,使碘缺乏病流行强度增加
多种病因元素并存对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流行强度、流行
规律及健康效应的影响,将是环境卫生学研究领域内的新
课题
精品课件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控制措施
▪ 组织措施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
便秘等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等症状。
慢性氟中毒病人的症状:
头痛、眩晕、食欲不振、恶心、腹痛、 腹泄以及记忆力减退,易困和反应迟钝等 表现,也有的报告中指出,氟可引起皮疹 及神经系统损害。



氟斑牙(显性):釉面失去光泽、着色、 缺损; 氟骨症(隐形):疼痛、神经损伤、肢体 变形; 非骨相损害:除牙齿和骨骼外的机体组织 受到过量氟摄入所致的损伤,如神经系统、 骨骼肌、肾脏等
对骨骼钙磷代谢的影响
羟基磷灰石 → 氟磷灰石 → CaF2沉积→血Ca2+↓→
高血钙素释放↑→破骨细胞↑→
溶骨→骨质疏松
临床表现

疼痛:常由腰背部开始,逐渐累及多个部位和关
节乃至全身。

麻木:多发生在四肢或躯干。 其它表现:手脚抽搐、头痛、头昏、无力、嗜睡
等神经系统症状,或有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或
氟斑牙:又称斑釉齿
居住于高氟区(水氟高于1.0mg/L,或食 物中氟高)排除其他原因,牙齿发生斑釉
改变,即可定为氟斑釉齿。它是慢性氟中毒 最早出现的症状之一,因牙齿生长期成釉细 胞发生障碍所致。受损害时间是恒齿生长期, 到恒齿钙化后,即不再受损害。
乳牙氟斑牙:乳牙钙化始于胚胎期,生后11个月 内已完全发育成熟,所以乳牙氟斑牙发生在11 个月以前的婴儿。 恒牙氟斑牙:7~8岁以前在高氟区出生的儿童, 均可受到氟的影响,发生恒牙氟斑牙,一旦形 成,终生不能消退。当恒牙萌出以后迁入病区 的儿童不会再发生氟斑牙。
砖茶型氟中毒病区
1980年代后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现的一种
新的氟中毒类型。
病区主要在我国中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如四川
西北部、内蒙古等。
发病机制:

1.破坏钙、磷代谢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确定条件:
1. 疾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区性; 2. 疾病和某种化学元素之间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不
同时期、地点和各类人群种均有同样的相关性; 3. 疾病和某种化学元素之间的这种关系可以用现代医学 3.多种元素的联合作用
我国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流行现状
1.补碘: 2.控碘 3.控制其它致甲状腺肿物质
(三)鉴别诊断
1.单纯性甲状腺肿 2.甲状腺功能亢进 3.甲状腺炎
亚急性甲状腺炎 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 侵袭性纤维性甲状腺炎 4.甲状腺癌
四、地方性克汀病 endemic cretinism
(一)病因及机制
胚 胎 缺期 碘 出 生 后
甲状腺素供应不足,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分化 障碍,大脑发育分化不良 耳聋、语言障碍 上运动神经元障碍、智力障碍
三、地方性甲状腺肿 endemic goiter
(一)发病原因
1.缺碘 2.高碘 3.致甲状腺肿物质:
有机硫化物 某些有机物:生物类黄酮、酚类、邻苯二甲酯、有机氯化物 某些无机物:钙、氟、镁、锂、硝酸盐 4.其他原因 某些化学物质、某些元素、某些药物 某些维生素(A、C、B2)缺乏
(二)防治措施
(三)预防措施
改换水源 饮水除砷 限制高砷煤炭的开采使用 减少室内空气砷污染
六、地方性硒中毒 endemic selenosis
七、地方性心肌病 endemic cardiomyopathy 克山病 Keshan disease
八、大骨节病 Kaschin-Beck disease
塌、鼻翼肥厚、鼻孔向前,唇厚、舌厚而大,常 伸出口外,流涎。
(三)诊断标准
1. 必备条件:A.出生、居住在碘缺乏区; B.有精神发育不全,主要表现为智力障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由于地壳表面化学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使某些地区的 水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当地居民通过饮 水,食物等途径摄入这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某些特 异性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biogeochemical disease),又称地方病。
地方病的判定
1 具有明显的地区性 2 疾病的发生和地壳中某种化学元素之间有明
在碘缺乏地区出现的一种严重的碘缺乏病的表现形式。 患者生后即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体格矮小,听力障碍, 神经运动障碍和甲状腺功能低下,伴有甲状腺肿。
可概括为:呆、小、聋、哑、瘫。
(一)发病机制
地方性克汀病
胚胎期 (胎儿3个月~生前3个月) 由于缺碘,胎儿的甲状腺激素供应不足,胎 儿的生长发育障碍,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发 育分化障碍。由于胚胎期大脑发育分化不良, 引起耳聋、语言障碍、上运动神经元障碍和 智力障碍等。
2019年7月26日,卫生部公布《食用盐碘含量》征求意见稿,将 食盐碘强化量为20mg/kg至60mg/kg修改为20mg/kg至 30mg/kg.
国际开展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已有近百年的历史,食盐加碘后 碘致性甲亢发病率会一过性增高,但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并不增高
2020/5/14
12
(二)碘缺乏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20
地方性甲状腺肿
临床分型
弥漫型:甲状腺均匀增大,质地较柔软,可摸 到结节,B超查不出结节;
结节型:在甲状腺上可模到一个或几个结节 ; 常见于缺碘成人,特别是妇女和儿童。
混合型:在弥漫肿大的甲状腺上可摸到一个或 几个结节 。
2020/5/14
22
地方性克汀病
原指欧洲阿尔卑斯山区常见的一种体格发育落后、痴 呆和聋哑的疾病。2020/5/14源自25(二)临床表现
➢ 智力低下;
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导致碘摄入不足(或过量的碘) 而造成机体碘营养不良所变现出的一组疾病的总称。
(一)碘
碘(iodine,I)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空气、水、土 壤、岩石以及动植物体内都含有碘,并以碘化物的形式存 在。
海水含碘较高使海产品中碘含量也较高,可达到 100ug/kg以上,特别是海藻类碘含量更高。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种类
碘缺乏病(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IDD ) 地方性氟中毒(endemic fluorosis) 地方性砷中毒(endemic arseniasis) 克山病 大骨节病
2020/5/14
5
一 我国地方病概况
二 碘缺乏病(id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
2020/5/14
16
碘缺乏病
(一)临床表现
➢ 甲状腺肿大。 ➢ 对周围组织(如气管、食管、喉返神经、颈交感
神经、上腔静脉)的压迫症状。 ➢ 异位甲状腺肿(如胸骨后甲状腺肿),压迫颈内
静脉或上腔静脉,造成胸壁静脉怒张或皮肤瘀点 及肺不张。
对周围组织压迫症状
① 气管受压时,出现憋气、呼吸不畅甚至呼吸困难。诱发肺气肿及支 气管扩张,严重者右心肥大,查体喘鸣音。
② 食管受压造成吞咽困难。 ③ 声音嘶哑为肿大的甲状腺压迫喉返神经所致。 ④ 颈交感神经受压使同侧瞳孔扩大,严重者出现Horner综合征(眼
球下陷、瞳孔变小、眼睑下垂)。 ⑤ 上腔静脉受压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使单侧面部、头部或上肢浮肿
;影响头、颈和上肢的静脉回流,造成静脉瘀血,上臂举起头晕甚 至晕厥;甲状腺内出血。 ⑥ 异位甲状腺造成胸壁静脉怒张或皮肤瘀点及肺不张。
2020/5/14
19
(二)诊断标准
地方性甲状腺肿
➢居住在地方性甲状腺肿病区; ➢甲状腺肿大超过本人拇指末节,或小于拇指末节而有 结节; ➢排除甲亢、甲状腺炎、甲状腺癌等其他甲状腺疾病; ➢尿碘低于50ug/g肌酐,甲状腺吸131I率 呈“饥饿曲 线”、B超检查患者的甲状腺容积超过相应年龄段的正
常值20可20/5作/14为参考指标。
显的剂量-反应关系,且可以用现代医学理论加 以解释。
地方病的流行特征
1 明显的地区性 :病区人群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显著高于 非病区人群。
2 外来的健康人进入病区一定时间后也可发病,其发病 率与当地居民相似。
3 迁出病区的健康者不再患该病,迁出的患者病理改变 是可逆的,病情会缓慢减轻或痊愈。
4 减少或消除环境中的致病因子,该病的发生会减少或 消失。
第二次调整在2019年。儿童尿碘水平为330微克/升,由于向重 点人群滥补碘(乱用加碘保健品和碘油丸)所致。停止碘油丸的 投服, “科学补碘” 。
第三次调整在2019年。儿童尿碘水平为306微克/升,偏高水平 。在世界首次提出把尿碘水平降至300微克/升以下是可接受的 碘营养水平,这样既能向人群提供足够的碘,又把副作用的危险 性降至最低水平。碘含量出厂不低于40毫克/千克下调为平均35 毫克/千克。
地区分布
山区、丘陵、平原都有流行。
一般流行规律是:山区>丘陵>平原>沿海。
共同特点: 地形倾斜,洪水冲刷严重,水土流失
2020/5/14
13
人群分布
碘缺乏病
➢ 流行范围广,发病人数多,病情较重。 ➢ 任何年龄人群都可以发病,青春期高发。 ➢ 一般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重病区无性别
差异。
时间趋势
➢ 采取补碘干预措施后,可以迅速改变碘缺乏病 的流行状况。
来源:食物、水和空气; ➢ 吸收途径:胃肠吸收; ➢ 分布:全身组织器官,其中甲状腺富集碘的能
力最强;
常见食物中的平均含碘量
我国碘供给量标准
第一次调整是2019年。由于对食盐中碘含量没有规定上限值,导 致部分地区的盐碘含量有的高达100毫克/公斤。规定碘含量的 上限值不得超过60毫克/公斤。
2020/5/14
14
地方性甲状腺肿
居住在特定地理环境中的居民,长期通过饮水 、食物摄入低于生理需要量或过量的碘,而造成 的以甲状腺肿大为主要临床体征的生物地球化学 性疾病。
History
• 我国早在公元前七世纪就有文字记载,称为瘿 (Ying) 病,晋代的葛洪首次提出用海藻、昆布治 疗地方性甲状腺肿。直至二十世纪人们才普遍认识 到可以用碘来预防碘缺乏病并获得成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