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说欣赏》话题之七:情感的艺术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情感的魅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情感的魅力》教学设计

外国小说欣赏(选修人教版)第七单元话题:情感《情感的魅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情感的魅力》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的《外国小说欣赏》的第七单元的话题﹒情感的第一部分。

该部分内容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山羊拉兹特》,体会和感悟小说的“情感的魅力”这个主题。

二、学生分析:了解和体会“情感的魅力”,结合外国“情感小说”《山羊拉兹特》,引发学生的阅读的兴趣,激活课堂教学。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情感在小说中的魅力和作用;(2)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主题;(3)考察小说的情感与作品的主题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体会情感在小说中的作用和魅力。

(2)感受《山羊拉兹特》的情感的魅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了解现代小说的情感现状;(2)考察小说的情感要素及其与作品内容、题旨的关系。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情感在小说中的魅力和作用以及小说对情感的不同处理。

(2)体味《山羊拉兹特》一文的情感魅力。

五、教学准备:1.PPT;2.资料链接;3.导学案六、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七、教学时数:一课时八、教学过程:(一)导入:“情之所至,金石为开。

”情感是小说的动力,是小说的线索。

情感如神秘的面纱,笼罩在小说里,营造着小说的氛围,奠定着小说的基调。

现代小说回避情感的暴露,作者“离场”,情感“退席”,小说中的人物,也缺少感情色彩,多写“人性”,没了“人情”,缺少情感的魅力,少了情感的交融。

而只有真情实感的作品,才是感动人、打动人。

今天,我们就带着欣赏、体会的目的来感悟“情感的魅力”。

[设计意图:提出教学的重点:情感的魅力,引发学生的重视,激发阅读和欣赏小说的欲望,产生迫不及待阅读的效果。

](二)阅读“情感的魅力”一节,展示主要理论内容。

教师:PPT呈现1.感动文章—开启读者的心灵之旅“感动”是衡量小说的重要标志之一。

人的情感有丰富与简单、细腻与粗犷之别。

感情丰富的人总能体味到更多的喜悦和更大的悲哀。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七单元 话题:情感 情感的处理》优质课教案_4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七单元  话题:情感  情感的处理》优质课教案_4

情感的处理:节制的魅力——以《礼拜二午睡时刻》为例一、教学目标1.领会小说的内容与题旨2.理解情感在小说中的魅力和作用以及小说对情感的节制处理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母亲的形象把握2.理解情感在小说中的魅力和作用以及小说对情感的节制处理3.探究小说主旨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造境:毛阿敏《天之大》;浙江卫视《被遗忘与被缅怀的马尔克斯》2.齐读《礼拜二午睡时刻》是我认为最好的小说。

——马尔克斯《礼拜二午睡时刻》是我最喜欢的十篇小说之一。

——余华师:从文中为作者本人或余华或自己寻找一些理由,说说这篇小说靠什么打动了他们,打动了你?——情感(预设:答出母爱。

追问:人物还是情感?/没有情感吗?)过渡:文学是人学,文学的第一要义,就是表现人性和人情。

老师觉得这篇小说的精彩之处还表现在情感的处理方式上。

《礼拜二午睡时刻》是一篇中篇小说,篇幅较长,又发生在拉美,与我们有地域隔膜,情节又淡,作者马尔克斯呢又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很有深度,这样一篇很有挑战性的小说我们如何去学?(三要素;三要素是基础,还有什么更好的建议?)没有的话,我们来听听大作家余华的建议:当他不断地展示细部的时候,他也在不断地隐藏着什么,被隐藏的总是更加令人着迷。

它会使阅读走向不可接近的状态,因为后面有着一个神奇的空间,而且是一个没有疆界的空间,可以无限扩大,也可以随时缩小。

马尔克斯的创作影响了一代中国作家,余华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

所以他是非常懂如何去读马尔克斯的作品的。

他的建议简而言之就是——从不断重复的细节中挖掘深刻的内涵。

(所谓深意处于微言。

)那老师也给出一条建议:小说中的矛盾冲突,是小说表达最具张力的部分。

(二)品细节过渡:首先来品细节,老师从同学们的问题中梳理出关注度极高的有深意的细节。

这些细节都非常有意思小说中不断展示的细部:香蕉、鲜花、一模一样的小镇、漆皮剥落的皮包、天气热的描写、一群聚集的人、午睡、生锈的钥匙、小女孩的鞋子、……师示范例1,请学生选择。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外国小说欣赏教学案:第七单元话题前言情感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外国小说欣赏教学案:第七单元话题前言情感含答案

[话题诠释]一、情感富有魅力,小说离不开情感1.小说是情感的记录“文学是人学”,既然以人为本,而人又是富于情感的,所以就无法不写人性、写人情。

人性的复杂无不由情感体现:嫉妒、悲愤、喜悦、狂热、迷恋、恼恨、悔恨、忧伤、凄楚、悲苦……小说就是对这些情感的艺术性的记录。

2.小说创作也要作家情感的融入创作本身也是作家的一种情感需求。

写作源于一种想“说”的冲动,这种冲动往往是一种情感的激发。

作家往往有着异于常人的敏感。

他们内心复杂,感情细腻。

巴尔扎克在写作时,常常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他时而大笑,时而悲哭,还时常与作品中的人物对话,有时还和作品中的人物大吵大闹起来。

3.情感使小说更能打动人一篇给人留下难以磨灭印象的小说,除了思想的力量外,情感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情之所至,金石为开。

情感的存在,使小说可以超越知识水平、地位教养,被广大的读者理解.一篇渗透着情感的小说,可能比一篇思想深刻、复杂多义的小说,打动的人更多。

小说里的爱恨情仇永远都不会过时.我们被那些有血性的人物所打动,被那些刻骨铭心的爱情所打动,也被那些荡气回肠的英雄气概所打动。

二、小说对于情感处理的原则和方法1.原则(1)节制胜于放纵。

小说所表达的情感应该是有一定节制的,不能任由情感在小说中放纵和恣肆。

小说在处理情感上,不宜饱满和激烈。

并不是作者花在煽情上的力气越大,读者就越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相反,适当的隐忍和节制,让小说情节和人物自己说话,会起到更好的效果.在表达感情时,应尽量避免对情感“顶点"过于饱满的表现,而宁愿“降格”处理,让它停留于一定的分寸之上,也不宜采取同步同度方式,而应当有所克制,避免浮躁和浅薄,保持一种平和、稳重的叙述风格。

(2)蓄势待发。

优秀的小说家都能很好地把握和控制情感在小说中的表现,既能打动读者,又不至于令人厌烦。

2.方法(1)作为小说的线索。

在某种程度上,情感不仅是小说中的感性要素,而且可能具备结构的功能.契诃夫的《苦恼》,写一个刚死去儿子的车夫,在雪夜中苦苦寻找一个肯听他倾诉苦恼的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七单元 话题:情感 情感的魅力》优质课教案_1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七单元  话题:情感  情感的魅力》优质课教案_1

小说的情感魅力——以《山羊兹拉特》为例【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阅读,体验人与动物之间的动人情感。

2.通过小组讨论,探究作家如何让情感更有力量。

3.通过问题探讨,体悟作者的悲悯情怀。

4.通过批判性阅读,挖掘文本的深层思想。

【教学设想】《山羊兹拉特》是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的小说。

这篇小说的情感魅力不仅仅体现在动物与人之间的温情,更在于作者通过环境的渲染、情节的设置等写作技巧所表现出的对动物与人的悲悯情怀。

本堂课尝试用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问题探究等方法让学生领悟这篇小说的情感魅力。

另外,故事中人与动物应该是一样重要的,但是小说的题目只起“山羊兹拉特”,本堂课还要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批判性阅读,挖掘文本可能存在的更深层的思想。

【教学方法】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问题探究【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情感是衡量小说的重要标准。

今天要学的小说比较特别,讲得是一只山羊和人之间的情感故事。

二、自由阅读,体验故事情节【活动1】(出示ppt)自由阅读小说,找出让你感动的内容与大家分享。

示例:1.听到这事,阿隆的母亲不禁泪流满面。

阿隆的妹妹安娜和米丽昂也哭了起来。

……在阿隆给山羊套上绳索时,全家人都出来向兹拉特告别。

2.阿隆吃完了他那两片涂着奶酪的面包,他仍觉得饿得慌,突然看见兹拉特乳房胀鼓鼓的全是奶。

……兹拉特上下左右不时地吃着草,它的身子散发出热气,阿隆靠着它缩成一团。

3.在困境中,兹拉特给予阿隆精神上的慰藉,共度难关。

说明:这一处可以安排男女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阿隆与兹拉特之间的情感升级。

4.最后兹拉特和勒文一家人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一起。

活动小结:人与动物之间,情感的流动是双向的,既有人对动物的温情,又有人对动物的情感;这些情感是感人的动人的。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先从感性的层面体验故事情节,使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情境,为后面的探究与讨论做好准备。

)过渡:如果作者写这篇小说的目的就是为了感动读者,那么他做到了。

外国小说欣赏话题七——情感

外国小说欣赏话题七——情感

【高考链接】真题回放
• 2011年山东卷《审丑》20题结合文意赏析两处划 线部分。(4分)
其二“无定早没了谈生意的心思,心坠得他累”
[参考答案]心理描写,表现此时无定对老人的同情和对小臭儿 夫妻言行的反感。
• 2011年四川卷《锈损了的铁铃铛》17题请分析最 后一段划线句子的妙处。(6分)
“勉儿最后一次抱住它,大滴眼泪落在铃身上,经过绿锈、 裂缝和长长短短的线路波纹,缓缓地流下来。”
小话 题结
叙 述 场 景 主 题 人 物 情 节
重要概念、主要观点
叙述角度: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 叙述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场景的定义 场景的分类及场景的功能 “母题” 主题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贴着人物写, 揣摩人物的心理、语言、行动。 “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情节的运行方式:1、基本模式2、摇摆。3、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 情节运行的动力
直击高考【考点梳理】
情感话题主要应把握情感的4点作用及情感的处理方式: ①如果情感作为小说的题材呈现,那么要注意对文中的 多种情感进行分类梳理。 ②如果情感笼罩全篇,那么其作用就是营造小说的氛围 和基调。 ③如果情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那么就要去把握作者情 感变化的脉搏。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摘录出来,过程 也就清楚了。 ④如果是推动情节发展,那么就要对某种情感进行理解 性的认定,或将文中的某些情感进行比较鉴别。 ⑤对于情感的处理方式,经常会就某一句话某一段为命 题点,有时也会涉及全篇作答情感表达技巧。
结 构 情 感 虚 构
结构是一个“容器” “延迟”手法 情感的作用:1、题材2、基调3、线索4、推动情节 情感的处理技巧:节制胜于放纵
完成【训练案】上的其余练习 并推测每道题的出题意图。 下节课我们一起合作探究。

2019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情感)word学案

2019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情感)word学案

《第七单元:情感》教学案2019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情感)word学案学习目标:1、体会作品的内容与主题2、理解情感在小说中的魅力和作用以及小说对情感的不同处理3、考察小说的情感因素及其作品内容、题旨的关系基本要求: 1、了解《山羊兹拉特》的内容与题旨2、《山羊兹拉特》中情感的魅力3、不同小说对情感的不同处理,体会情感在小说中的魅力和作用发展要求: 1、、了解现代小说的情感现状2、了解加西亚·马尔克斯和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一、资料链接:作者简介:艾萨克·什维斯·辛格(1904—1991),美国著名犹太作家,197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辛格生于当时在沙俄统治下的波兰。

1943年他加入了美国国籍。

辛格一生出版了九部长篇小说、十部短篇小说集、两部剧本、十六本儿童故事集。

曾先后两次荣获美国图书奖,辛格被称为当代最会讲故事的作家。

主要作品有《傻瓜吉姆佩尔》《卢布林的魔法师》《庄园》《冤家,一个爱情故事》《萧莎》,课文是他的一则童话。

获得诺贝尔奖的理由:因为他有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这种艺术既扎根于波兰犹太人的文化传统,又反映了人类普遍处境。

加西亚.马尔克斯(1928-),哥伦比亚作家,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长篇小说《百年孤独》“以结构丰富的想象世界,其中揉混着魔幻与现实,反映出整个大陆的生命矛盾”获诺贝尔文学奖。

本文虽不如代表作那样有广泛的影响,但是,它所产生的情感力量尤其是其中的悲天悯人的情怀也有其自身的魅力。

关于《百年孤独》和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全书近30万字,内容庞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离奇,再加上神话故事、宗教典故、民间传说以及作家独创的从未来的角度来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等等,令人眼花缭乱。

但阅毕全书,读者可以领悟,作家是要通过布恩地亚家族7代人充满神秘色彩的坎坷经历来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要求读者思考造成马贡多百年孤独的原因,从而去寻找摆脱命运捉弄的正确途径。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七单元 话题:情感 情感的处理》优质课件_2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七单元  话题:情感  情感的处理》优质课件_2

用坚强克制悲伤
例①:她一直是直挺挺地背靠着椅子……
以命令克制脆弱
节 例②:“拖鞋穿上!” ……“梳梳头!”……“你要有什么事,现在
制 赶快做好!往后渴死了,你也别喝水。尤其不许哭。”
以执拗克制激动

例③:找到神父之后的一番对话

以平静克制愤怒

纵 例④:母亲重复地说自己是小偷的母亲时的语调和神态。
《礼拜二午睡时刻》是我最喜欢的十篇小说之一。 ——中国“先锋小说”家 余华
为什么神父都会在这个女人面前不安?为什么枯萎的 鲜花会令我们战栗?马尔克斯留下的疑问十分清晰,疑问后 面的答案也是同样的清晰,让我们觉得自己已经感受到了, 同时又觉得自己的感受还远远不够。
——中国“先锋小说”家 余华
一、检查预习, 概括故事情节
探究作品的情感与思想的蕴涵及社会价值
“母亲”强忍着丧子之痛,勇敢地面对来自小镇居民“可能”的“审判”。 她是为儿子送名字来的,是为送尊严而来的,是为了维护生命的尊严,是 对儿子形象的最后坚守。“母亲”的镇定、坚强无疑来自人性的力量,更 是灵魂救赎的力量。原来的受审者与审判者发生了大逆转:“母亲”对神 父进行审判,对小镇上的人们进行审判,对麻木冷漠的世人进行最后的审 判!“母亲”的 “悲悯”,在小镇上掀起灵魂的救赎风暴,使处于混沌状 态的民众惊醒。
[哥伦比亚] 马尔克斯
洪汉友
加西亚·马尔克斯(1928 一 )哥伦比亚魔幻现实主 义作家,1982年获诺贝尔文 学奖。马尔卡斯的重要作品 有长篇小说代表作《百年孤 独》(被誉为“再现拉丁美 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 著”。 )
加西亚·马尔克斯(1928一 )
《礼拜二午睡时刻》是我认为最好的小说。 ——马尔克斯
神父:

【《外国小说欣赏》资源七】话题七:情感

【《外国小说欣赏》资源七】话题七:情感

【《外国小说欣赏》资源七】话题七:情感7话题:情感(参见《外国小说欣赏》第87—89页)【话题梳理】㈠情感的魅力1.感动文章情感质量是人的品质的重要指标。

相对于知识的广博与贫乏,情感也有丰富与简单、细腻与粗犷之别。

感情丰富的人总是比一般人感情更强烈,他们能体味到更多的喜悦和更大的悲哀。

他们会为一片落叶而感伤秋天,从秋天的萧索联想到人生的暮年;也会从果实那缤纷灿烂的色彩感受到丰收的喜悦与生命的精彩,为绚丽的秋色而振奋,为人生的中年而奋发。

“粗线条的人”可能会停留于事件表面的大致印象,而忽略很多细微的感觉。

细腻的感情则使人对事物的感觉更敏锐多样。

故事常常就蕴藏于这些微妙之中。

一篇给人留下难以磨灭印象的小说,除了思想的力量外,情感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情之所至,金石为开。

情感的存在,使小说可以超越知识水平、地位教养,被广大的读者理解。

一篇渗透着情感的小说,可能比一篇思想深刻、复杂多义的小说,打动更多的人。

情感使人类按社会属性、阶级之别划分出的优势不再明显,正如简·爱对罗切斯特说的:“在上帝面前,我们是平等的。

”情感使不同人群之间得以沟通、理解和同情。

安娜·卡列宁娜放弃一切去追求爱情,在被爱人抛弃后毅然自杀的那种绝望,也会跨越阶级、性别,穿越时间、空间,作用于每一个读者的神经,令人感受到那份心碎的悸动。

2.感情的投入创作本身也是作家的一种情感需求。

写作源于一种想“说”的冲动,这种冲动往往是一种情感的激发。

日本文学理论家厨川白村在其《苦闷的象征》中认为,文学艺术就是人生苦闷的象征。

由于人的欲望和情感受到现实的压抑,小说家才借助于形象来发泄现实的苦闷。

托马斯·沃尔夫谈起他的写作时说:“我所以写作,是因为写作的这条激流般的力量流过了我,将我挟带而去,我没有办法不写……那书是它自己写出来的。

”作家往往有着异于常人的敏感。

他们内心复杂,感情细腻。

巴尔扎克在写作时,常常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他时而大笑,时而悲哭,还时常与作品中的人物对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小说欣赏》第 七 单 元话题
• 情感在小说里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情感 有时是小说的表现对象,作为题材出现: 有时笼罩于全篇的氛围,成为作品的基调: 有时是贯穿全篇的线索,统摄作品的材料: 有时是小说结构的动力,推动着情节的发 展。情感也能像雾一样笼罩在小说篱,营 造小说的氛围和基调。
[美]艾萨克· 什维斯· 辛格
• 我们知道马尔克斯大多是因为他太著名的《百年 孤独》。你再去看《礼拜二午睡时刻》的时候, 你会惊讶,惊讶一个作者会如此的沉住气,把节 奏控制的那么好,让你进入他的笔下甚至你能感 觉到呼吸。你就知道,一切伟大再离奇的想象, 都有着深厚的写实功底。没有这个底气,想象是 不着边际的。《礼拜二午睡时刻》里,母亲的镇 定坦然与神父的关切之语,显示出的宽容和慈悲, 超越了世俗与道德的樊篱,令我们在冷酷的现实 面前感到一丝暖意。
从内容上说,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取材于拉丁 美洲各国的现实生活,抨击军事独裁的统治和外国资 本的掠夺,谴责大资本家、大庄园主的罪恶,反映了 本大陆地区广大人民的贫困和落后状况,具有反帝、 反霸、反殖、反封建的倾向,在现阶段有它一定的进 步意义。但是,这类作品在抨击社会弊病时,又找不 到根治的办法,揭露了独裁政权,又不能指出光明正 确的道路,不满于拉莱贫困和落后的现状,又感到束 手无策。因而常常流露出虚无主义的观点和消极、悲 观、绝望的情绪。
魔幻现实主义是本世纪五十年代前后在拉丁美洲兴盛 起来的一种文学流派。它不是文学集团的产物,而是 文学创作中的一种共同倾向,主要表现在小说领域, 限于拉美地区。
这一流派的作家,执意于把现实投放到虚幻的环境和 气氛中,给以客观,详尽的描绘,使现实披上一层光 怪陆离的魔幻的外衣,既在作品中坚持反映社会现实 生活的原则,又在创作方法上运用欧美现代派的手法, 插入许多神奇,怪诞的幻景,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似真 非真、似假非假、虚虚实实、真假难辨的风格。这种 把现实与幻景溶为一体的创作方法,拉丁美洲的评论 家称它为“魔幻现实主义”。
《山羊兹拉特》里,我们看到情感积蓄的过 程。人与羊的情感从来就好,可是被生活所 迫,人必须出卖羊。而在困境中,羊却救了 人,于是人真正把羊当作了朋友和亲人,再 也不出卖它了。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感情不断 积累和升华的过程,在困境中,人与羊相濡 以沫,终于使他们的感情达到了一个新的高 度,决定了故事的结局和走向。
主要荣誉
• • • • • 1962年 - 《恶时辰》获埃索奖。 1969年 - 《百年孤独》获意大利基安恰诺奖。 1969年 - 《百年孤独》获法国最佳外国作品奖。 1971年 - 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教授称号。 1972年 - 获拉丁美洲文学最高奖——加列戈斯 文学奖。 • 1981年 - 获法国政府颁荣誉军团勋章。 • 1982年 - 获诺贝尔文学奖。 • 1982年 - 获哥伦比亚语言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
• 文中有一段阿隆和兹拉特的一段对话,表 现了阿隆和善养的怎样的感情?
表现了山羊于阿隆之间亲密的情感,阿隆在情 感上对山羊的依赖
• 辛格主张写小说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某种个 人意图。说说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什 么信息
• 这篇文章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有关人和动物之间的故事,故事主 人公阿隆与山羊兹拉特经历了一场暴风雪之灾,在患难中共同 救助得以保全性命。故事朴实,不加任何修饰,但读后却令人 震撼。人的本性,动物的善良,人与动物之间那种无法用言语 表达的和谐共处、患难与共都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展现,这里只 有真挚的情,只有融洽的爱,而不再有动物与人的区别。这就 是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所要表达的信息。 • 故事以小说的形式展开情节,简单明了,即以暴风雪为山羊不 卖的转机,暴风雪好象是天意的安排,特意来阻止这次对动物 不义的举动。从而保全了一个即将老去但仍有感情的可爱的生 命,于是患难中的相互救助与依赖,再次演示了人与动物的温 情,虽然人有过无奈杀生的念头,但人性善良处处可见。虽然 山羊不通人语,但仍能与人进行心灵的沟通。
属于这一流派的著名作家和作品有
危地马拉作家 米格尔· 安赫尔· 阿斯图里亚斯 《总统先生》(1946) 墨西哥的作家 胡安,鲁尔福 《佩德罗· 帕拉莫》(1955) 哥伦比亚作家 加西亚· 马尔克斯 《一百年孤独》(1967) 秘鲁作家 马利奥· 略萨 《城市与狗》(1962)
《礼拜二午睡时刻》所展示的就是作家克制的才华,这 是一个在任何时代都有可能出现的故事,因此也是任何 时代的作家都有可能写下的故事。它的主题其实源远流 长,一个母亲对儿子的爱。虽然作为小偷的儿子被人枪 杀的事实会令任何母亲不安,然而这个经过了长途旅行, 带着已经枯萎的鲜花和唯一的女儿,来到这陌生之地看 望亡儿之坟的母亲却是如此的镇静。马尔克斯的叙述简 洁和不动声色,人物和场景仿佛是在摄影作品中出现, 而且他只写下了母亲面对一切的镇静,镇静的后面却隐 藏着无比的悲痛和宽广的爱。为什么神甫都会在这个女 人面前不安?为什么枯萎的鲜花会令我们战栗?马尔克 斯留下的疑问十分清晰,疑问后面的答案也是同样的清 晰,让我们觉得自己已经感受到了,同时又觉得自己的 感受还远远不够。
主要作品表
1955年 - 《枯枝败叶 (La hojarasca)》 1961年 - 《没有人写信给上校(El coronel no tiene quien le escriba)》 1962年 - 《大妈妈的葬礼(Los funerales de la Mamá Grande)》 1962年 - 《蓝宝石般的眼睛(Ojos de perro azul)》 1962年 - 《恶时辰(La mala hora)》 1967年 - 《百年孤独(Cien años de soledad)》 1975年 - 《家长的没落(El otoño del patriarca)》 1970年 - 《落难海员的故事(Relato de un náufrago)》 1978年 - 《难以置信的悲惨故事——纯真的埃伦蒂拉和残忍的祖母 (La increí ble y triste historia de la cándida Eréndira y de su abuela desalmada)》 1981年 - 《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Crónica de una muerte anunciada)》 (1990年被李少红、萧矛改编成电影《血色清晨》) 1985年 - 《霍乱时期的爱情(El amor en los tiempos del cólera)》 1989年 - 《迷宫里的将军(El general en su laberinto)》 1992年 - 《奇怪的朝圣者(Doce cuentos peregrinos)》
• 兹拉特是儿童小说里的一只山羊。是辛格眼中的一 只平平常常的山羊.很奇怪为什么把山羊兹拉特这篇 儿童小说放在美国短篇童话里面,美国的童话想象 力天马行空,绚烂耀眼,但是兹拉特却是依偎在身 边的,踏踏实实的爱和温暖。 • 作者不仅将怜悯的目光投向困境中的人,更把关怀 的温情给了绝境中依然忠心耿耿的山羊。 阅读全文,请按开端、发展高潮、结 局分成三部分
开端(前三段) 发展高潮(中间) 具体分为: 节前决定卖羊 结局(最后三段) 卖羊途中遇暴风雪 风雪中相互救助
安全回家
北方的秋天是一年里最好的时候,天空蓝的可以淹死一个人,阳光明晃 晃的让你一下走近画里。但是冬天却可怕可怕,有最寒冷的天气,一到 了冬天,就是四肢僵硬的小松鼠,可以啪嗒一下子从树上掉下来的那种 看到阿隆为了卖兹拉特上路,结果却被困在暴风雪里,真是急啊急啊 急,就跟我自己被困在那里面了一样。哇!终于找到了一个草垛,可以 挖个洞躺到里面去。我才松了一口气。阿隆在草垛里面,和兹拉特一起 过了三天三夜。阿隆渴了饿了都要喝兹拉特的奶。 山羊兹拉特是阿隆的救命恩人呐,但是最最窝心的,是在蓬松温暖的 草垛里面,安静的可以听到时间哗哗溜走的声音,还有最可爱的兹拉特 陪着。你会一直陪着我的,对吗?咩~~~我需要你,你也需要我,对 吗?咩~~~ 最最喜欢你了,兹拉特! 除了温馨的大自然,书中动物们真诚的友情也是让人印象深刻的。 一只山羊是一只山羊是所有的爱和温暖。 对吗,兹拉特? 咩~~~~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Isaac Bashevis Singer,19O4-1991)美国作家。出生于沙俄 统治下的波兰,祖父与父亲都是犹太教的长 老。他从小接受正统犹太教教育,学习希伯 来文和意第绪文,熟悉犹太教的经典和宗教 仪式以及犹太民族的风俗习惯等,这一切都 铸就了他作品的重要特色。 由于受到作家和记者的哥哥的影响,他违背 父命,走进了华沙犹太人文学界。在哥哥的 帮助下,1935年迁居美国纽约。 辛格15岁开始文学创作。迄今为止已创作 30余部作品,全都用意 第绪文写成,大部分已译成英文。长篇小说《莫斯卡特一家》 (195o)、《庄园》(1967)和《农庄》(1969)等主要写在现 代文明和排犹主义双重压力下,波兰犹太社会的解体过程,其中 《庄园》是这类作品的代表作。另一类小说主要写爱情与宗教问 题,主要作品有《撒旦在戈雷》(1955)、《卢布林的魔术师》 (196o)、《奴隶》(1962)、《仇敌;一个爱情故事 ) (1972)和《童爱)(1979)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卢布林的魔
在艺术上,魔幻现实主义颇具特色。它采用多种方法将 残酷的现实与奇异的幻景结合起来。有时变现实为神话, 有时变现实为梦幻,有时变现实为荒诞。作品中出场的 人物仿佛是梦中人,他们来之蹊跷,去之迷离,作品中 常常出现死人复活,鬼魂与世人对话,天降花雨,旅客 们扛着火车车厢越过山涧,男修士用枷锁拉塌监狱,带 上镣铐飞越大西洋等一类荒诞怪异的情节。在语言表达 方面,它还广泛地吸收了古代印第安的神话传说,大量 使用本民族的方言俗语,乃至不见书面记载的粗犷的土 语,因而具有浓烈的地方色彩
• 辛格的短篇小说创作也很突出,至今已发表I0余部 短篇小说集,重要的有《傻瓜吉姆佩尔及其他故事 》(1957)、《市场街的斯宾诺莎》(1961)、《 羽毛的王冠》(1973)、《短篇小说集》(1982)、 《意象集》(1985)、《梅休塞拉赫之死及其他故 事》(1988)等。此外还有 2个剧本、 3部回忆录。 11部儿童故事集。 1978年,由于“他的充满激情 的叙事艺术,这种艺术既扎根于波兰犹太人的文化 传统,又反映了人类的普遍处境”,辛格获诺贝尔 文学奖。 • 辛格被称为当代最会讲故事的作家。在创作上,他 尊重传统,又吸收了意第绪文学中的营养,创造出 自己的独特风格。重在探索和揭示激情对个人命运 的影响。他主张作家创作要起到娱乐读者的作用, 让读者得到艺术享受。所以他的故事叙述生动,文 笔轻松幽默,作品中丰富的成语和活泼的句法受到 评论界的高度赞扬,认为那是任何译文无法传达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