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常见连接体问题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连接体问题

(一)“死结”“活结”

1.如图甲所示,轻绳AD跨过固定在水平横梁BC右端的定滑轮挂住一个质量为10 kg的物体,∠ACB=30°;图乙中轻杆HG一端用铰链固定在竖直墙上,另一端G通过细绳EG拉住,EG与水平方向也成30°,轻杆的G点用细绳GF拉住一个质量也为10 kg 的物体.g取10 m/s2,求(1)细绳AC段的张力FAC与细绳EG的张力FEG之比;

(2)轻杆BC对C端的支持力;

(3)轻杆HG对G端的支持力.(二)突变问题

2。在动摩擦因数μ=的水平

质量为m=1kg的小球,小球与水平轻弹簧及与竖直方向成θ=45°角的不可伸长的轻绳一端相连,如图所示,此时小球处于静止平衡状态,且水平面对小球的弹力恰好为零,当剪断轻绳的瞬间,取g=10m/s2,求:

(1)此时轻弹簧的弹力大小

(2)小球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三)

力的合成与分解

3.如图所示,用一根细线系住重力为、半径

为的球,其与倾角为的光滑斜面劈接触,

处于静止状态,球与斜面的接触面非常小,

当细线悬点固定不动,斜面劈缓慢水平向左 移动直至绳子与斜面平行的过程中,下述正确 的是( ).

A .细绳对球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

B .细绳对球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

C .细绳对球的拉力一直减小

D .细绳对球的拉力最小值等于G

(四)

整体法

4.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物体

通过轻弹簧连接。在力F 的作用下一起沿水平方

向做匀速直线运动(m1在地面,m2在空中),

力F 与水平方向成θ角,则m1所受支持力N

和摩擦力f 正确的是( )

A .N=m1g+m2g -Fsin θ

B .N=m1g+m2g -Fcos θ

C .f=Fcos θ

D .f=Fsin θ

(五)

隔离法

5.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木板上面放置木块,木板与木块、木板与地面间的摩擦因数分别为

μ1和μ2。已知木块质量为m ,木板的质量为

M,用定滑轮连接如图所示,现用力F匀速拉

动木块在木板上向右滑行,求力F的大小

6.跨过定滑轮的绳的一端挂一吊板,另一端

被吊板上的人拉住,已知人的质量为70 kg ,

吊板的质量为10 kg ,绳及定滑轮的质量,滑

轮的摩擦均可不计,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 ,当人以440 N 的力拉绳时,人与吊板的加 速度a 和人对吊板的压力F 分别为( ) A .a=1 m/s2,FN=260 N B .a=1 m/s2,FN=330 N

C .a=3 m/s2,FN=110 N

D .a=3 m/s2,FN=50 N

7.如图所示,静止在水平面上的三角架的质

量为M ,它中间用两根质量不计的轻质弹簧

连着一质量为m 的小球,当小球上下振动,

三角架对水平面的压力为零的时刻,小球加

速度的方向与大小是( )

A .向下,

m Mg

B .向上,g

C .向下,g

D .向下,m g

m M )(

(六)

综合

8. 如图所示,一夹子夹住木块,在力F 作用

下向上提升,夹子和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 、 M ,夹子与木块两侧间的最大静摩擦均为f ,

若木块不滑动,力F 的最大值是( )

答案 1。

(1)图甲中轻绳AD 跨过定滑轮拉住质量为M 1 的物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绳AC 段的拉力F AC =F CD =M 1g

图乙中由F EG sin30°=M 2g 得F EG =2M 2g

所以得

(2)图甲中,根据几何关系得:

F C =F AC =M 1g =100 N ,

方向和水平方向成30°向斜右上方

(3)图乙中,根据平衡方程有

F E

G sin30°=M 2g ;F EG cos30°=F G

所以F G =M 2g cot30°=

M 2g ≈173 N ,

向水平向右

2。

由平衡条件得: 竖直方向:Fcos θ=mg

水平方向:Fsin θ=T 解得:T=mgtan θ=10N

当剪断轻绳瞬间弹簧的弹力大小不变,仍为10N ;

(2)剪断轻绳后小球在竖直方向

仍平衡,

水平面支持力与重力平衡:N=mg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T-μN=ma

解得:a=8m/s 2 方向向左.

答:(1)此时轻弹簧的弹力大小

为10N ;

(2)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8m/s 2,方向向左. 3.C 4.AC

5.122()mg M m g μμ++ 6。B 7.D 8.

2f (m +M )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