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妮对神经症人格的分析
霍妮思想概1
霍妮思想概述摘要]凯伦_ 霍妮(Karen Horney,1885—1952)是一位著名的美籍德裔女精神分析学家,是新精神分析学派的先驱。
她和弗洛伊徳一样,从临床实践中发展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同时也发展了自己的焦虑理论,并且在此焦虑理论上发展了自己独特的神经症理论。
本文将介绍其神经症理论并对其理论进行简要评述。
[关键词]霍妮;基本焦虑;神经症;人格分型;人性[正文]一、基本焦虑霍妮认为社会文化的矛盾所造成的人际关系困难是神经症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我将环境及其困难置于问题的中心。
但在全部环境因素中,涉及性格形成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一个孩子成长于其中的人际关系。
”神经症“最终是由人际关系的障碍决定的”。
这种障碍往往首先存在于神经症病人童年的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亲子关系之间。
儿童必须得到成人的帮助才能满足需要,如果父母不能给予儿童真正的爱,就会造成儿童的不安全感。
霍妮将这类父母行为称为“基本罪恶”。
一个儿童的父母如果经常表现出这类行为,就会使儿童产生敌意,霍妮称这种敌意为基本敌意。
这样,儿童就陷入一种既依赖父母又敌视父母的不幸处境之中。
由于无能无助之感,由于害怕,由于敌意所导致的内疚之感等等,使他不得不压抑这种敌意。
基本敌意很容易泛化到整个世界和一切人,使人感到世间的一切事物和一切人都潜伏着危险。
基本敌意及其压抑使人陷入焦虑,霍妮称之为基本焦虑。
这是一种在内心不知不觉地积累并到处蔓延渗透的孤独和无能之感,一种自觉渺小、无足轻重、无依无助、被抛弃、受威胁的体验,一种置身于一个充满欺诈、妒嫉、怨恨、背叛和荒诞的世界中的感受。
“这种感受是一块随时有可能滋生神经症的肥沃土壤”。
可见,霍妮的焦虑理论还是在精神分析理论框架里,其将焦虑最终归因于童年的亲子关系中。
二、神经症需要由于处于一种被设想为具有的一种潜在敌意的世界中,孩童感到孤独和无助。
其基本焦虑的限制性压力阻止儿童以其自发的真正情感与他人打交道,而且,更主要的是,敌意和焦虑导致更深的不安全感和更深的痛苦,为了减轻这些基本焦虑,不安全感,儿童就会形成一些防御性策略。
霍妮 社会文化的神经症理论
• 从《精神分析新法》一书开始,霍妮将神 经症的中心特征,看作是 因环境中压抑的 力量而产生的对“自然本我”的扭曲。治 疗的目的是帮助病人恢复自我,重获自发 性,并找到自己的重心。
爱的病态需要形成三种神经症人格 态度
• 对爱的永不知足 • 对爱的欲求与一般化的贪婪交替出现 • 对爱没有明显的欲求,但有一般化的贪婪。 每一种类型都表现出焦虑和敌意的同时增长
(1937《我们时代的神经质人格》)
惡性循環:焦慮→對愛的過份需求→冷落感 →敵意→由於害怕失去愛而不得不壓抑敵 意→憤怒→焦慮→安全感的需求增加
1、霍妮的社会文化的 神经症理论
神经症(定义)
动 力 来 源
女 性 心 理
、
2
破 坏
焦虑
焦虑 焦 虑 退 缩 力 从 神 情 经 症 性 境 权 顺 爱
神经症
学
VS
3
(一)神经症的定义
• 根据文化的和心理动力学的标准,霍妮把 神经症定义为“神经症是一种恐惧,由对 是一种恐惧, 抗这些恐惧的防御措施, 抗这些恐惧的防御措施,由为了缓和内在 冲突而寻求妥协解决的种种努力所导致的 心理紊乱。从实际的角度考虑, 心理紊乱。从实际的角度考虑,只有当这 种心理紊乱偏离了特定文化中共同的模式, 种心理紊乱偏离了特定文化中共同的模式, 才将它叫做神经症。 才将它叫做神经症。” (1937《我们时代的神经质人
格》)
焦虑和基本焦虑
• 心理学家霍妮,十分重视焦虑对于神经症的作用,把焦虑看作是神经症的动 心理学家霍妮,十分重视焦虑对于神经症的作用, 力根源。 力根源。
• 她把焦虑分成两类
一是焦虑(外显形式),是对显在危险的反应; 一是焦虑(外显形式),是对显在危险的反应; ),是对显在危险的反应 二是基本焦虑 是对潜在危险的反应。 基本焦虑, 二是基本焦虑,是对潜在危险的反应。
霍妮的社会文化的神经症理论
课程名称:变态心理学论文题目:霍妮的社会文化的神经症理论专业名称:教师评语:霍妮的社会文化的神经症理论摘要文章介绍了霍妮生平和其所提出的神经症理论,主要包括了霍妮对神经症的界定、神经症的产生、治疗,并在最后对其理论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霍妮;神经症;评价1关于霍妮卡伦、霍妮(Karen Horne)1885年9月16日出生于德国汉堡。
大学期间,师从于弗洛伊德得意门生卡尔·亚伯拉罕,按受精神分析训练,于1915年获医学学位,成为柏林精神分析门诊的医生,1932年她应邀去美国,此时正值美国经济大萧条期,人们正为吃、住和工作等基本生存条件而担忧,并不像弗洛伊德所言的为性的问题所困扰。
面对这样的客观的现实,她的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开始了她修正正统精神分析理论的历史,形成了她自己独特的观点,以文化决定论取代了弗洛伊德的生物决定论,认为“我们的情感和心态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生活环境,取决于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的文化环境和个人环境;如果我们未能详细了解某一特殊文化对个人所发生的种种影响,就不能理解个人的人格结构。
”霍妮特别对神经症作了深人地研究,撰写了大量的神经症方面的文章。
她于1952年12月4日卒于纽约。
重要著作有《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1937),《精神分析的新方法》(1939),《自我分析》(1942),《我们内心的冲突》(1945)和《神经症与人的成长》(1950)2 神经症神经症(Neurosis)也称神经官能症(psyctconeurosis),它是对一组非器质性的、轻型大脑功能失调的心理疾病的总称,主要包括瘫病、恐怖症、强迫症、疑病症、焦虑症、抑郁症、神经衰弱症等。
但上述神经症都有程度、轻重不同的焦虑症状。
霍妮在《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中就认为:“神经症乃是一种由恐俱、由对抗这些恐惧的防御措施、由为了缓和内在冲突而寻求妥协解决的种种努力所导致的种种心理紊乱。
从实际角度考虑,只有当这种心理紊乱偏离了特定文化中共同的模式,我们才应将它叫做神经症。
霍妮的社会文化精神分析
三、霍尼与弗洛伊德的对比
四、对霍尼社会文化精神分析的评价
①率先提出社会文化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成
开 为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的开创者和领袖。 创 ②她的理论吸收了人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新 作 成果,适应变化了的社会文化条件,将弗洛伊 用 德的本能与文化的矛盾的心理学发展文化本身
的内在矛盾心理学。,强调了人际关系的失调 以及与此相关的自我内在冲突的重要性,更能 帮助现代人认识和解决自己的内心冲突。
主要著作
《现代人的精神症人格》 《精神分析的新道路》 《自我分析》 《我们内心的冲突》 《神经症与人的成长》 《女性心理学》(霍尼及 其弟子神经症的文化观 (二)神经症病理学
•基本焦虑 •神经症需要 •神经症人格 • 神经症的自我 • 基本冲突 (三)神经症的治疗
主张对神经症的治疗应依靠人生来就具有的实 现自己潜能的建设性力量,即帮助患者发现并 发展自己的潜能。
反对夸大早期经验的作用,主张分析治疗的重 心是分析患者的神经症需要和人格类型,以帮 助患者克服冲突,实现与他人和自我的和谐关 系。
倡导自我分析,相信人的潜能并
强调在治疗中患者的配合的重要性。当然,
倡导自我分析绝不能代替专家治疗。
神经症的需要的定义:敌意和焦虑会导致更深 的不安全感和更深的痛苦。人就会形成一些潜意识 的防御性策略。
《自我分析》一书中列举了10种常见的神经症需要: ☆对友爱和赞许的神经症需要 ☆对主宰生活伙伴的神经症需要 ☆将自己的生活限制在狭窄范围内的神经症需要 ☆对权利的神经症需要 ☆对利用他人、剥削他人的神经症需要 ☆对社会承认和声望的神经症需要 ☆对个人崇拜的神经症需要 ☆对个人成就和野心的神经症需要 ☆对自足和自主神经症需要 ☆对完美无缺的神经症需要
霍妮的精神分析社会理论 2
霍妮的精神分析社会理论
• 精神分析社会理论(psychoanalytic social theory) 神经症的根源要从社会文化中去寻找
– “我们的情感和心态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生活环境,取 决于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的文化环境和个人环境。”
神经症的病态需要主要源自不幸的童年经验
– “全部的童年经验建造了某种人格结构,或者可以说开启了人 格的发展历程。个体以后对他人的态度不是重现婴儿时期的态 度而是人格结构的产物,它的基础是童年奠定的。”
•
对敌意的压抑
•
父母(基本罪恶)→儿童的不安全感←(基本敌意)儿童
基本敌意和对敌意的压抑
• 对敌意压抑的主要原因
– – – – 无能为力和无助感 恐惧 害怕失去爱 罪恶感
基本敌意和对敌意的压抑
• 对敌意压抑的主要原因
– 无能为力和无助感
• 生物学的依赖→心理、智力、精神生活的内在依赖; • 父母是使子女自立、勇敢、能应对各种环境,还是倾向于保护孩 子,使他顺从、听话、对生活一无所知; • 由于溺爱、由于恐吓、由于始终处在情感的依赖状态,儿童越发 感觉到自我的无能为力和无助感,而不敢表现出任何反抗; • “我必须压抑我的敌意,因为我需要你。” • 恐惧可以直接从威胁、禁止、恐吓和惩罚中产生,也可由突发脾 气或由儿童所见到的暴力情境产生。儿童越感到恐惧,月不敢表 示甚至感受敌意; • “我不得不压抑我的敌视,因为我害怕你。”
基本焦虑
• 基本焦虑(basic anxiety)
– 基本敌意及其压抑使儿童产生了强烈的不安全感和一种说不清 的担忧恐惧感,这种状态就是基本焦虑。 – 基本罪恶→基本敌意及其压抑→基本焦虑:“置身在一个充斥 着虐待、欺骗、攻击、羞辱、背叛、嫉妒的世界里,而经验到 的一种渺小、微不足道、无助、被人遗弃、危机四伏的情感。” – “在一个充满敌意世界里,感受到的一种泛化了的孤独无助的 情感体验。”
自我孤立型人格思考
自我孤立型人格思考卡伦•霍妮把神经症患者内心冲突的倾向分为三种:屈从型、攻击型和孤立型。
这三种倾向同时存在于神经症患者的人格当中,只是有主有次。
本篇主要讨论,当孤立型人格占据了主导地位,神经症患者会有怎样的内在逻辑和外在表现。
和屈从型、攻击型类似,孤立型指的是神经症患者在应对外部世界时所采用的一整套防御机制与手段。
但三种类型中,孤立型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如果说屈从型博取世界对他的喜爱,攻击型获取世界对他的臣服,那么这两种类型其实还是在以一种参与到世界中去的方式,在处理自己内心的冲突。
而孤立型,与他们不同,是以一种消极参与的方式与世界互动。
他是对内心冲突彻底的逃避,是对整个世界背过身去,从而让内心的冲突完全无法发生作用。
正常人同样需要孤独,但他们渴望的是一种“富有意义的孤独”,这绝不是孤立型的表现。
多数神经症患者不敢深入自己的内心,从而失去了一种享受孤独的能力。
当他们与他人的关系中出现了难以忍受的紧张、窘迫、矛盾,而孤独主要是为了避免这种冲突时,这才是神经症的表现。
如屈从型和攻击型,分别对爱和财富权力有着强迫性需求一样,孤立型对自身的隔离状态有着强迫性需求。
正常人独处,通常是希望用这孤独来做点什么,比如思考,比如阅读,一旦做这些事的需要得到满足,他们可以随时脱离孤独的状态,走出去与人进行亲密的接触。
但孤立型的人做不到,因为孤独的状态就是他们追求的目标,除了孤立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他们没有其他的和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
任何打破孤独状态的人和事都会引起他们的焦虑和烦躁。
孤立型所独有的特征之一乃是对自我的疏离O他对自己的感情麻木不仁,漠不关心,对自己的内心世界缺乏兴趣(爱做心理测试和热衷星座运势可不算对自己的内心怀有兴趣),他们常常是自己内心冲突的观察者,讥讽者,施虐者,但偏偏不是沉浸其中的体验者。
他压抑自己的感情,否定它的存在,因为它们对他所坚守的信念会带来毁灭性的破坏。
孤立型的特征之二便是与他人始终保持感情的距离。
霍妮与她的神经症理论
霍妮与她的神经症理论霍妮与她的神经症理论曾茂春摘要:霍妮是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主要代表,她将神经症置于文化和心理的二维标准,认为神经症的基本结构是基本焦虑和基本敌意,对基本焦虑的不恰当的防御方式使得个体与他人和自我关系的失调,并最终导致神经症的产生。
基于对人格倾向和神经症的理解,霍妮提出了自己的治疗目标和步骤。
关键词:霍妮;神经症理论;人格倾向一、霍妮生平及学术思想(一)生平凯伦·霍妮(Karen Horney)1885年出生于德国汉堡的一个犹太家庭。
1906年进入柏林大学医学院学习,1915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在此期间,霍妮先后师从弗洛伊德的得意门生卡尔·阿伯拉罕及弗洛伊德的虔诚信徒汉斯·萨奇斯,接受正统的精神分析训练。
1917年,霍妮发表了她的第一篇精神分析论文《精神分析治疗的技术》。
1918年霍妮成为一名精神分析临床医生。
1920年到1932年间,她在柏林精神分析学院任教。
1932年,为了逃避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霍妮接受了美国芝加哥精神分析研究所所长弗兰兹·亚历山大的邀请,离开柏林来到美国,并担任了美国芝加哥精神分析研究所副所长。
两年后,霍妮任职于纽约精神分析研究所,在该所任教并训练精神分析人员,创办诊所、开业行医。
在此期间,她著书立说,培养学生,宣传她的思想,直到1952年去世。
(二)学术思想霍妮是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先驱和主要代表人物,她继承了弗洛伊德传统精神分析的一些思想、观点和方法,同时,又对其进行了彻底的扬弃。
她的社会文化神经症理论就是在批判弗洛伊德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1937年出版的《我们时代的病态人格》是霍妮的第一部重要代表作,标志着她形成了不同于传统精神分析的自己的独特思想。
在本书中霍妮引入了社会和文化因素来说明和解释人的心理和人的精神疾病,认为神经症的驱动力量不是先天的本能,而是后天的人际关系失调所形成的。
她批判了弗洛伊德的理论过分强调人类行为中的生物学因素而忽视社会与文化因素的重要作用的倾向。
霍妮
• 霍妮认为正常人同样有这些需要,这些需要可 以随现实条件的改变而灵活变动,而且各种需 要间不易产生冲突,因而能比较好地获得满足;
• 而神经症患者往往执迷于其中一个需要,而且 满足这一需要的方法也是脱离实际的,以致难 以获得满足,产生更高的焦虑,导致恶性循环, 成为刻板性与强迫性的神经质需要。
• 霍妮相信,这些神经症需要将成为稳定的生活 态度和交往风格,一直保留到成年,形成神经 症倾向(neurotic trends)。
• 神经症是一种由于恐惧,由于对抗这些恐惧形成的防 御措施,由于为了缓和内在冲突而寻求妥协解决的种 种努力所导致的心理紊乱。从实际的角度考虑,只有 当这种心理紊乱偏离了特定的社会文化中的共同模式, 才称作神经症。
• 霍妮12岁时决定将来进入医学院,1915年获得柏林大 学的医学博士学位。
• 1918年加入柏林精神分析研究所,1934年加入纽约精 神分析研究所,1941年被同事投票解职。
• 离开后,她创办了自己的美国精神分析研究所,弗洛姆 和沙利文都曾经是其中的成员。从此综合社会文化因素 和积极人性观来研究心理冲突的模式在全世界发扬光大。
• ③逃避他人(moving away from people) (退 缩型,the detached type)——自弃(self-
resignation)
3、人生取向
• 三种神经症的行为方式继而又会发展为三种人 生取向,或称生活方式。
• ①自谦(self-effcaement),一种“爱的渴 求”的生活取向,表现为贬低自己,自卑,渴 求爱,对应于亲近别人的行为方式。
• 神经症患者强迫性地使用一种方式,而 压抑了另两种方式,但受压抑的方式也 可能自发的起作用,从而与患者所选择 的方式发生对抗。
霍妮的神经症理论对青少年人格教育的启示
霍妮的神经症理论对青少年人格教育的启示【摘要】青少年时期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青少年神经症问题频发的阶段。
本文结合霍妮的神经症理论,探讨了青少年人格教育中的重要启示。
首先分析了青少年人格发展特点,接着探讨了多动症、焦虑症、社交恐惧症和抑郁症在青少年中的教育指导、干预方法和处理策略。
总结了青少年人格教育中应关注个体差异,注重情感与社交能力培养,鼓励积极面对挑战和困难,构建健康的人际关系,引导青少年树立积极、健康的人格发展观。
霍妮的神经症理论为青少年人格教育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助于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霍妮,神经症理论,青少年,人格教育,发展特点,多动症,焦虑症,社交恐惧症,抑郁症,教育指导,干预方法,处理策略,心理辅导,启示,总结。
1. 引言1.1 霍妮的神经症理论简介霍妮(Karen Horney)是20世纪著名的德裔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师,她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一套独特的神经症理论。
霍妮认为,神经症是一种对社会环境适应不良、个体自我发展不足的一种心理障碍。
她拒绝了弗洛伊德对神经症的性欲理论,提出了自身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儿童早期的家庭环境和亲子关系对个体的心理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霍妮的理论强调了人的基本焦虑和基本冲突,她认为人类的基本焦虑源于对孤独、无助和恐惧的恐惧,而基本冲突则在于个体内部的矛盾与对抗。
在霍妮看来,神经症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是个体对现实世界和内心冲突的一种适应方式。
霍妮的神经症理论对于理解个体的心理发展和行为习惯具有重要意义,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和干预方法。
在青少年人格教育中,我们也可以借鉴霍妮的理论,更好地帮助青少年认识自己,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健康成长。
2. 正文2.1 青少年人格发展特点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也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经历着身心发展的巨大变化,他们开始建立自己的身份认同,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念,逐渐走向成熟。
霍妮的神经症人格理论
作者: 子叶
出版物刊名: 哲学动态
页码: 28-32页
主题词: 神经症人格;神经症患者;精神分析;霍妮;弗洛伊德;表现形式;内心冲突;社会文化背景;正常人;人与人
摘要: <正> 卡伦·霍妮(Karen Hornev,1885—1952)反对弗洛伊德的人格生物本能决定论,主张社会文化决定论,并由此而提出了一整套关于神经症人格的起因,表现形式,治疗方法的完整理论,该理论突破了仅仅将神经症人格当作个人的生理-心理现象,从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入手揭示了人类精神及其变异的本质特征,故有强烈的思想性。
霍妮因此而成为20世纪的著名思想家,是当之无愧的。
霍妮1885年生于德国汉堡,1913年获柏林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后随弗洛伊德的得意门生亚伯拉罕学习精神分析。
为逃避纳粹迫害,1932年赴美担任芝加哥的精神分析研究所副所长,两年后到纽约私人开业,并任教于社会研究新学院,直至逝世。
霍妮一生著作甚丰,主。
霍妮的人格理论
基本焦虑和安全感的追求
基本焦虑 1.是一种独自面对严重问题完全无助的感受 2.感到无助是儿童遇到的基本问题
3.父母的不恰当行为:统称基本罪恶:专制,过度 保护忽视冷漠。如果父母经常表现这样的行为就会 让孩子产生基本敌意。
神经症理论
(一)神经症的需要
3.逃避他人与退缩型人格
神经症人格
(三)神经症冲突
1.真实自与理想自我之间的冲突
2.行为方式的冲突
心理顺应方式
1.盲点
2.间隔区划
3,。合理性 4.合理性 5.极度的自我控制 6.外化 7.武断的正确 8.逃避 9.犬儒主义
1.对关怀和赞许的神经症需要
2.对支配其生活伴侣的神经症需要 3.对权力的神经症需要 4.对剥削和利用他人的神经症需要 5.对地位和尊严的神经症需要 6.对自我崇拜的神经症需要 7.对限制自己人生的神经症需要 8.对完美无缺的神经症需要
神经症理论
(二)神经症人格 1.亲近他人与顺从型人格 2.反抗他人与攻击型人格
霍妮的人格理论
Made by sulijun
人格结构
把人看成是完整动态的自我 (一)现实自我:相当于我们常说的自我概
念。 (二)真实自我:也称为可能的自我,人的 一切能力与成就都是从真实自我发展而来的, 他是人性成长的根源。
(三)理想自我:实际上是一种病态的自我。
研究主题
1.基本焦虑和安全感的追求
霍妮焦虑理论
(三)神经症焦虑的治疗
治疗焦虑症的治疗目标有两个 ,一个是要患者正视自己的基本焦虑 ,另 一个目标就是帮助消除患者在抵御基本焦虑时所形成的僵化的防御手段。
在治疗时患者可能会无意识地顺从、攻击或回避治疗者及其观点。 所有 这些,构成整个治疗的阻碍力量。霍妮认为心理治疗的任务,是努力去发现 某些处境对神经症病人所具有的意义。需要患者进行自我分析:医生通过对 患者的联想分析或者梦的分析,唤醒患者早年的精神创伤和痛苦经历。一旦 患者在分析中有所领悟,他的紧张和恐怖就会大大减轻乃至缓解。而他的防 御手段会因焦虑的减少,而不再僵化的存在于个体的人格倾向中。
在我们的文化中,逃避焦虑主要有四种方式: ①把焦虑合理化 ②否认焦虑 ③麻醉自己 ④回避一切可能导致焦虑的思想、情感、冲突和处境
敌意与焦虑之间的关系 ,并不限于敌意能够产生焦虑。反应性敌意如果受到压 抑 ,也可以产生焦虑。敌意与焦虑之问的这种相互作用,其结果往往是一方强 化了另一方。
(二)应对焦虑的调节模式
2.思想渊源: 霍妮接受了正统的精神分析训练,因此她的理论属于精神分析的范 式,在临床治疗运用了经典精神分析的许多技术。同时我们可以看 出霍妮接受影响较多的是弗洛姆、沙利文、卡丁纳等人。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霍妮指出,正常人也有独处和孤独的需要,这不属于病态。当一个人的孤 独具有否定的倾向一味排斥他人的影响时,才叫做退缩型 。健康人可在接
近、反对和避开他人三者之间灵活变通。但神经质患者的防卫措施主要是 为解决自身的焦虑,具有强迫性,在特定的环境中会变得极端而僵化。各 种防卫措施之间相互综合、冲撞、变强或变弱,滋生恶性循环,最终使人 格趋于分裂,陷入更深层次的焦虑。
霍妮神经症理论对儿童健康人格培养的启示
境是导致神经症人格形成的根本原因。 霍妮认为 ,
个人 的生 活 环境 实 际上 是一个 人 的人 际关 系 。神 经症 源 于个 体人 际关 系 的失 调 ,这种 失 调对个 体 造成 的影 响主要是 在 童年期 。在 童年期 , 神经 症 的
人格 结构 萌 发 的根源 是 亲子关 系的失 调 。孩子 出
发 育过程 中 ,儿 童早 期 的 环境 和家 庭教 育 被认 为
是非 常重要 的 因素 , 婴 幼 儿期 到儿 童期 、 在 青春 期 的孩 子 的人 格 形 成过 程 中 ,父母 与 子女 间的关 系
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构成 因素。这种关 系直接影 响
孩子 的人格 健 康 发展 。早期 的教 育 干预 能 够影 响 婴 幼儿 的行 为 和情 绪 , 使 他 们 向着 积 极 、 促 主动 、 进取 、 善 、 快 的方 向发展 。霍 妮 神经 症 理论 强 友 愉 调家 庭环 境 和早 期人 际关 系 ,特 别 是 亲子关 系在 儿 童人格形 成和 发展 中的重 要作 用 ,对 现代 家 庭 儿童健 康人 格教 育具 有重要 的借 鉴意 义 。
2 7
人格发展 。 如果子女体验 到了温暖和爱 , 有可能 “ 就
并 压抑 他的 敌意 , 而 导致 焦虑 , 从 最终 可能形 成 各
使之得到正常的心理发展甚至在儿童遭遇挫折和 面临困难的时候,也很少会产生不 良的心理后果 。 如果子女缺乏真正 的温暖和爱 ,会使之失去安全
感 , 而埋 下发展 出神经症人 格的种子 。” 棚 从 霍妮 把父母 未 能给 予孩子 温 暖和爱 或者 给予
世 界 。两者 交织 在 一起 , 变成 了神 经症 的温床 。 就 “ 这种态 度虽 不 构成 神 经症 ,然 而是 一块 沃 土 , 今 后 任何 时候都 可能形 成神 经症 。”】 【 2 嘲 与弗 洛 伊德 的本 能 决定 论 不 同 ,霍 妮 的神经 症 理论 强调 后天 环境 的作用 ,认 为个 体 的生 活环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读后感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是霍妮的作品,它在探讨个体心理的过程中,深入剖析了社会环境对个人行为模式的影响。
我将尝试从一个独特视角解读这部作品,并分享几点个人感悟。
首先,在阅读过程中,我意识到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巨大的压力和焦虑感。
书中提到的“神经质”并不单纯指那些明显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群,而是用来形容生活在当今社会中的大多数人,他们普遍感受到无处不在的压力。
这种压力来源于各个方面:职场竞争、人际关系、经济状况等。
霍妮指出,在这样一种充满冲突和不确定性的环境中,人很容易产生焦虑、抑郁和自责等负面情绪。
其次,作者认为个体的内心状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童年经历以及成长过程中所接受的社会教育方式。
这让我想到,很多时候我们感到不快乐或不满意,并非完全是因为外界的原因,而是因为在某个时刻被某种理念或者观点“塑造”了错误的人生观。
因此,在面对生活挑战时,我们应该学会批判性思考,而不是盲目服从他人的期待。
再者,《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强调了自我实现的重要性。
书中提到,“真实的我”与“理想的我”之间存在着差距。
为了能够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个体,必须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并勇敢地追求它。
这提醒着我们要倾听内心的声音,不要轻易被外界标签所束缚。
最后,我认为霍妮对于女性地位的讨论也很具启发性。
尽管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性别不平等的问题仍然存在。
书中关于男性权威与女性依赖性的分析,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思。
如何在个人成长中保持独立性和自主权?这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探索和实践。
总之,《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不仅是一本心理学书籍,更是一部深刻反映现代社会心理状态的作品。
它教会我们要勇敢面对内心深处的问题,学会认识自己、接受自我,并朝着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方向前进。
关于神经症的人格理论
关于神经症的人格理论
一、霍妮十分重视焦虑对于神经症的作用,把焦虑看作是神经症的动力根源。
她把焦虑分为两类:一是显在焦虑,这是对与显在危险的反映,二是基本焦虑,这是对潜在危险的反映。
前者产生情境性神经症,而人格性神经症则以基本焦虑为前提
二、霍妮把神经症看作是人际关系失调所引发的,这种失调往往首先存在于神经症病人童年的家庭成员之间。
如果父母不能给予儿童真正的爱,就会造成儿童的不安全感。
使儿童产生对父母的敌意,但是他们不得不压抑这种敌意,这种对父母的矛盾情感,使他们陷入焦虑,这被霍妮称为基本焦虑。
基本焦虑使儿童把对父母的基本敌意泛化到整个世界,于是就滋生了神经症人格。
三、敌意和焦虑导致了更深的恐惧感和痛苦,为了减轻基本焦虑,就形成了防御性策略。
这些策略被霍妮称为神经症需要。
霍妮列举了十种这样的需要:1.友爱与赞许;2.生活伴侣;3.狭窄空间;4.权利;5.剥削;6.社会认可;7.自我赞许;8.成就;9.自主;10.完美主义。
霍妮从十种神经症需要中归纳了三种神经症的人格类型:趋向他人、反对他人、逃避他人。
霍妮的人格理论
霍妮的⼈格理论霍妮反对弗洛伊德将⼈格分成本我、⾃我和超我,她认为⼈格是完整的动态的⾃我。
霍妮提出,⾃我有三种基本的存在形态,即真实⾃我、理想⾃我和现实⾃我。
真实⾃我指的是⾃⾝存在的、独特的、⼈格的中枢,是唯⼀能够⽽且希望成长的部分。
健康的过程都是朝向真实的⾃我的。
理想⾃我是个⼈⼼⽬中虚幻的完美的⾃我形象,是早年发展的逻辑结果,也是未来发展的开始。
当⼀个⼈的重⼼转到理想的⾃我时,他就会以⼀种错误的态度来看待真实的⾃我在霍妮看来,⾃我理想化本⾝是⼀种病态的解决⽅法,并且本⾝具有强迫性的特征。
神经症的主要特征之⼀就是将精⼒由发展真我所具有的潜能转移到发展理想化的⾃我的虚假能⼒上。
现实⾃我是个体此时此地⾝⼼存在的总和。
⼈应该实事求是地正确认识⾃⼰,既不⼩看⾃⼰,也不夸⼤⾃⼰,并勇于承担⾃⼰的责任。
霍妮甚⾄认为,⼀切神经症的发展过程中,核⼼问题都是脱离⾃我。
霍妮提出,神经症⼈格的类型主要有三种:顺从型、退缩型、攻击型。
顺从型的⾏为⽅式是接近他⼈,其逻辑是“只要⾃⼰顺从别⼈,就不会受伤害”。
退缩型的⾏为⽅式是回避他⼈,其逻辑是“如果我不与⼈接触,就不会受到伤害”。
攻击型的⾏为⽅式是与⼈对抗,其逻辑是“如果我有权⼒,别⼈就不能伤害我”霍妮疗法的治疗过程包括以下⼏个阶段:提出问题、强调问题、澄清问题、引导患者发问、⿎励患者扩展所提问题、促成进⼀步的交往,最后由治疗者提供⼀定的帮助。
其⽬的是使患者明⽩他所追求的理想⾃我的形象,这个理想⾃我⼜如何使他陷⼊恶性循环,损害他的成长与幸福,最终激发患者强烈的企图改变这种状况的动机。
“患者只有在他愿意并能够了解⾃⼰,从⽽改变⼼态时,他才能康复。
因此,如果患者的良好愿望没有与其有效的努⼒结合起来,那么治愈的希望就不会⼤。
”霍妮强调要从所有的⽅⾯看待来访者,既要看到病态⾏为,也要注意到其健康时的⾏为⽅式。
她认为,社会环境决定了⼀个⼈是否会产⽣⼼理问题及⼼理问题的类型。
在实践中,霍妮继承了弗洛伊德的⼀些传统精神分析治疗技术,如梦的解析与⾃由联想法。
《又来了,爱情》人物性格的霍妮式心理分析解读
《又来了,爱情》人物性格的霍妮式心理分析解读多丽丝·莱辛是位享誉世界文坛的英国女作家。
她的创作题材广泛且形式多样,小说、话剧、诗歌、散文、传记等均有涉及。
《又来了,爱情》是她从科幻主题回归现实主题的力作。
该作品向读者证实了莱辛在刻画人物方面的非凡天赋。
莱辛在《又来了,爱情》中刻画了多个面临各种心理问题,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
本文认为,这些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以及由不同性格导致的行为方式都与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先驱及主要代表——卡伦·霍妮的神经症人格理论十分相符。
本文以霍妮理论中的三种人格类型定义为基础,以文本细读的方法分四章探讨《又来了,爱情》中的不同人物形象。
第一章简要介绍霍妮的神经症人格理论,包括基本焦虑和应对基本焦虑的各种防御策略。
第二章到第四章从文本入手,分析了分属于敌对型、退缩型和顺从型人格类型的人物:哈尔、朱莉、史蒂芬和莎拉。
霍妮认为,人的童年经历对后期性格形成有重大影响。
本文指出,童年时期母亲的偏爱是哈尔敌对型性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除分析其占主导地位的敌对型性格特征和行为方式,本文还挖掘了哈尔被压抑的顺从型人格趋势,揭示了哈尔性格的复杂性。
朱莉的私生女身份和两次失败的爱情经历使其成为退缩型的人物。
但其性格发展是动态的,敌对型人格趋势对其也有影响。
其自杀行为既是退缩型性格导致的逃避现实的结果,也是其受到压抑的敌对型性格趋势反抗旧俗的手段。
第四章为全文重点,除讨论顺从型人物史蒂芬性格形成的原因和行为及其被压抑的敌对型人格特征之外,还以小说主人公莎拉的经历为例,重点阐述了解决内心冲突和克服性格缺陷的途径。
本文结论认为,莱辛在《又来了,爱情》中的人物塑造不仅是对人物本身复杂性格结构的体现,而且是对人类心理变化和发展的深入探讨。
通过分析莎拉内心冲突的解决过程,我们认为,人的自我认识是长期而痛苦的,老年人尤甚,因为他们面临着外在形象与内心真实之间的矛盾。
所以,表现莎拉解决内心冲突的意义也是莱辛为遭受神经症困扰的人们提供的一剂良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霍妮对神经症人格的分析姬雪松如果说弗洛伊德所创立的经典精神分析学说是维多利亚时代所孕育的,即它是弗洛伊德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精神的反映,那么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后,经典精神分析学说所赖以产生的时代精神已开始发生变化,正如著名的心理学家墨菲所描述的:“20年代以后,心理学家开始在每一次有关人类行为的概述以后都加入‘在我们的文化中’这一短句,正如在上一个20年代中开始给‘本能’一词加引用号一样。
”霍妮(Horney, K)这个曾接受过严格、系统的经典精神分析训练的人格心理学家和心理治疗家,已敏锐地意识到这一切,并力图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把它反映到学术研究和治疗实践中。
她说:“虽然我保留着我所重视的弗洛伊德教导的基本理论,但是我觉得,为了得到更好地理解,使我的研究走向与弗洛伊德不同的方向。
”这里所谓的“不同方向”,便是指否定“性”因素的突出地位、摒弃本能论和力比多的概念,转而把焦点集中于文化因素如何对人产生影响;社会条件如何制约心理与行为;以及社会文化与神经症有怎样的关联等等。
在霍妮的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她围绕着神经症人格问题所展开的讨论。
基本焦虑霍妮确信,神经症是由不适当的人际关系造成的,并把分析重点置于儿童和双亲的关系即亲子关系上。
她认为,儿童最基本的需要是获得安全感,而这种安全感恰是由父母提供的。
若父母能予子女以真正的关心和爱抚,他们的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其身心便可得到正常的发展;相反,若父母不能提供甚至损害儿童的安全感,将会导致神经症的产生。
在霍妮看来,父母损害儿童安全感的行为方式主要有:冷漠、拒斥、敌意、奚落、羞辱、怪癖、不守诺言等等,父母如果总是采用上述某种或几种方式对待儿童,儿童就会产生出一种对父母的敌意,然而社会文化对此是不容许的,所以儿童必须要压抑它。
由此,儿童会被置于一种不幸的处境之中:一方面对父母怀有敌意;另一方面必须压抑敌意,为了生存而不得不依赖他们。
更为不幸的是,由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所造成的这种敌意还会泛化和投射到周围的世界和所有的其他人身上,儿童会认为身边的一切人和一切事都是不可信赖的,都存在着危险。
在这种情况下,儿童势必会体验到一种“基本焦虑(basic anxiety)”,即“一个儿童在潜伏着互相敌视的世界里所产生的那种孤立无援的情感。
”霍妮说:“我所提及的这些因素产生孕育出的那种状态,在不知不觉中增强,并向各方面渗透,它是一块随时都有可能滋生神经症的沃土。
因为它在神经症中起着根本的作用,我给它冠以一个特定的名称:基本焦虑,它与基本敌意不可分割地相互交织在一起。
”简言之,父母与儿童不当的关系引起儿童的敌意,敌意又被投射到身边的一切人和一切事上,从而引起基本焦虑,正是这种焦虑,为神经症的产生打下了基础。
神经症人格如前所述,基本焦虑是一种孤立无助的痛苦体验,所以,个体必然要发展出若干的行为策略尽可能地将其降低到最小程度。
霍妮把这些行为策略叫做神经症性的需求或神经症人格的表现,她创造性地将其归纳为如下10种:1、对爱和被赞许的神经症性需求:活着就是为了得到爱和赞扬;2、对求助于伙伴的神经症性需求:依附于一个能保护自己的伙伴,以免遭受伤害;3、对囿于自己狭隘生活圈子的神经症性需求:为避免失败而无所事事;4、对权力的神经症性需求:崇拜强权、蔑视弱小;5、对剥削他人的神经症性需求:害怕别人占他(她)的便宜,但却认为自己从别人身上得到好处是理所应当的;6、对社会声望的神经症性需求:活着是为了得到认可,获取在别人心目中的威望;7、对个人钦慕的神经症性需求:活着是为了被别人奉承和恭维;8、对个人成就的神经症性需求:不顾后果地追求名声、财富和社会地位;9、对自足和自立的神经症性需求:极力避免对任何人承担责任,不愿为任何事和任何人所累;10、对完美的神经症性需求:对任何批评都极为敏感,力图成为完美无缺的人。
事实上,对正常人来说,他们也有譬如获得爱和赞许、求助伙伴、追求个人成功等等的需求,但正常的人能根据实际情况来加以调整和选择,不会不顾一切地缠结于某一种而舍弃其他。
但神经症患者却强烈地偏好某一种需求,把它当成一种生活方式,并以忽略和丢弃其它需求为代价。
对神经症患者而言,执着于某种需求是为了降低或去除“基本焦虑”,可是,由于其它对人也十分重要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致使他们更为焦虑。
为对付这种焦虑,他们就更为刻板地抓住那种特定的需求不放。
如此反复,陷入恶性循环不能自拔。
在划分10种神经症人格表现或神经症性需求的基础上,霍妮又进一步把它们概括为三个类型:趋向人的活动模式、反对人的活动模式和避开的人活动模式。
趋向人的活动模式包括对爱和被赞许、对求助于伙伴和对囿于自己狭隘生活圈子的神经症性需求。
“这种类型的人需要受别人喜爱、想念、期待和爱慕,希望得到承认、赞扬和赏识,同时愿意为别人所需要,成为在其他人,尤其是对某个特别的人看来是重要的和不能缺少的,他还期望得到来自别人的帮助、保护及指导。
”这类人生活的逻辑是:“如果我顺从,我就不会受到伤害。
”反对人的活动模式与趋向人的活动模式刚好相反,它是由对权力、对剥削他人、对社会声望、对个人钦慕和对个人成就等神经症需求组合而成的。
这类人看待任何事情和关系都从这样的观点出发:“我能从它那儿得到什么?”,这类人有意或似乎有意地认为,所有的人都是如此,因此,要考虑的是如何才能比别人获得更多一点儿。
"这类人生活的逻辑为:“如果我有权力,谁也不能伤害我。
”避开人的活动模式包含对自足自立、对完美的神经症性需求。
这类人“内心需要在他们自己和别人之间保持一定的情感距离,更确切地说,他们有意或无意地决心不以任何方式与他人发生情感上的联系,无论是爱情的方式、斗争的方式、合作的方式还是竞争的方式。
他们在自己周围筑起一个任何人也无法穿透的圈子。
”这类人生活的逻辑是:“如果我离群索居,什么也不能伤害我。
”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每个人都有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
就正常人而言,二者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现实自我决定了个体如何选择理想自我,而理想自我又给现实自我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动力。
但在神经症患者那里,二者的关系却与此迥然不同。
霍妮指出,由于父母不适当的对待方式,如前面提到的冷漠、拒斥、敌意和羞辱等等造成了个人对自己现实的自我产生歪曲的印象和负面的估价,现实的自我是低下的、被人瞧不起的;相反,理想的自我是完美的、能够被接受认可的。
理想自我决不会是那个可鄙的现实自我的延伸,而毋宁说是对现实自我的摆脱。
这样,一端是不值一钱、猥琐龌龊的现实自我;另一端则是尽管美好但却不着实际、幻想味十足的理想自我。
既然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有天壤之别,神经症患者势必倾全力把自己的活动方式指向理想的自我。
于是,虚无缥缈的理想自我支配一切,成了发号施令的“暴君”。
霍妮称之为“专横的必须”。
她详致地描述了这种异化的状态:“成为这个理想的自我是一切的一切……他必须极其诚实,极其慷慨,极其体谅,极其公正,极为端庄,极有勇气和大公无私;他必须是个完美的情人,完美的丈夫,完美的教师;他必须能忍受每一件事情,必须喜爱每个人,必须爱他的父母,必须爱他的妻子,必须爱他的国家,或者他必须不爱慕任何事情或任何人,什么东西都必须与他无关,他必须从来也没有受伤害的感觉,始终保持安详和沉着。
他必须总能获得生活的快乐,或者,他必须超脱享受与快乐,他必须神态自若,必须控制自己的感情,他必须见多识广,必须有超人的理解力,必须能预见万事万物。
他必须能解决自己的和别人的每一个问题。
他必须在面对困难时总能有效地处理,他必须从不感到疲倦和从不生病,他必须总能找到工作,他必须在一小时内完成二、三个小时才能完成的任务。
”显然,神经症患者越是追求理想的自我,他背离真实的自我就越远,这种背离使他们总是陷于失败的感受中,从而导致更为严重的病症。
在霍妮看来,心理治疗者的工作就是帮助神经症患者在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之间建立起一种切合实际的联系,把他们从“专横的必须”中解放出来,像常人一样地去体验成功和失败。
她相信人们在交互作用中产生的问题,也同样能在交互作用中得以解决。
许多人认为,对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学说加以修正,放弃本能论,把社会因素视为心理发展和变化决定力量的新精神分析学派,是由阿德勒(Adler A.)、霍妮和弗罗姆(Fromm, E.)组成的。
而事实上,把阿德勒纳入其中是不确切的,因为,一方面阿德勒并没有受过如霍妮和弗罗姆一样的系统的精神分析训练,只是到后来他对精神病产生了兴趣,才结识弗洛伊德,一起讨论有关的学术问题。
但两人很快便因观点上的不同而分道扬镳;另一方面,阿德勒也从没有把自己看成是一个精神分析家,他十分明确地把自己的研究称为“个体心理学”(individual psychology),以示与精神分析的区别。
阿德勒的确对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学说过分强调人的生物性冲动的观点作过诸多的批评,并努力尝试把视角转移到人际关系和文化因素上。
但是,阿德勒的上述工作只能被视为是来自圈外的冲击,而第一个从精神分析内部对弗洛伊德提出挑战并力图改变其研究方向的当属霍妮。
从这个意义上说,她不仅具有对时代精神敏锐的察觉和感受能力,更具有过人的胆量、勇气和才识。
坦白地讲,霍妮的理论在结构的严密程度、逻辑的一致性以及所涉猎的内容上都逊于弗洛伊德,但无论如何,它大大扩展了人们的视野,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与时代精神相一致的新思考维度,而且它是出自于精神分析的圈内。
此外,还应特别指出,霍妮的研究为后来弗洛姆集新精神分析之大成,创立其气魄宏大的理论体系奠定了极为坚实的基础。
我们无论从弗洛姆关于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论述中,还是从他对人的社会性格的分析中,都可找到霍妮的强有力的影响。
如果说弗洛伊德所创立的经典精神分析学说是维多利亚时代所孕育的,即它是弗洛伊德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精神的反映,那么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后,经典精神分析学说所赖以产生的时代精神已开始发生变化,正如著名的心理学家墨菲所描述的:“20年代以后,心理学家开始在每一次有关人类行为的概述以后都加入‘在我们的文化中’这一短句,正如在上一个20年代中开始给‘本能’一词加引用号一样。
”霍妮(Horney, K)这个曾接受过严格、系统的经典精神分析训练的人格心理学家和心理治疗家,已敏锐地意识到这一切,并力图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把它反映到学术研究和治疗实践中。
她说:“虽然我保留着我所重视的弗洛伊德教导的基本理论,但是我觉得,为了得到更好地理解,使我的研究走向与弗洛伊德不同的方向。
”这里所谓的“不同方向”,便是指否定“性”因素的突出地位、摒弃本能论和力比多的概念,转而把焦点集中于文化因素如何对人产生影响;社会条件如何制约心理与行为;以及社会文化与神经症有怎样的关联等等。
在霍妮的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她围绕着神经症人格问题所展开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