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脑室穿刺

合集下载

侧脑室穿刺术全解

侧脑室穿刺术全解

隔日消毒或更换;
Page 9
4、注意引流是否通畅,如引流管阻塞,应找出原
中南大学 湘雅医院
因和及时处理,否则可迅速出现高颅内压意外, 如引流管被血块或脑组织堵塞,可试用少量生理 盐水轻轻冲洗,不能解除时应及时更换引流管; 5、引流持续时间一般为一周左右,不超过15天。 故应抓紧时机及早进一步进行检查和处理; 6、拔除引流管前应先试行夹管1~2天,观察病人能
Page 12
中南大学 湘雅医院
谢 谢!
Page 13
否适应,拔管后应防止脑脊液漏以避免感染的发
生。
Page 疗原则:
1、及时引流脑室内积血、积液,降低颅内压; 2、尽快以较频繁的冲洗、粉碎、液化血肿的方法 清除脑室积聚的血凝块,使脑脊液循环恢复通畅

3、治疗过程中,注意防止出现双侧脑室压力不均 衡现象,对门氏孔不通畅者应行双侧脑室引流;
分流术和后颅窝手术及手术后作持续脑脊液引
流; (2)方法:侧卧位 穿刺点: 枕外粗隆上方4~7cm中线旁开3cm 方向:与矢状面平行,对准眉嵴 深度:<5~6cm
Page 7
优点:
中南大学 湘雅医院
侧脑室三角区最大,易刺中,发生移位机会不
多或不 严重,且该处皮质血管少。但可能伤及脉
络丛而引起出血。作脑室持续外引流时,头易将 引流管压瘪致不通畅,伤口易受压。 侧入法(穿刺侧脑室下角或三角区) 经眶穿刺法(侧脑室额角底部) 经前囟法:适用于前囟未闭的婴幼儿
Page 3
二、禁忌征:
中南大学 湘雅医院
(1) 穿刺部位有明显感染者
(2) 有大脑半球血管畸形或血供丰富的肿瘤时
(3) 脑室穿刺必须十分慎重,蛛网膜下腔出血者由 于出血来源不明,为了避免穿刺损伤引起出血和 致病菌组织,除了急救外,一般不作脑室穿刺 (4) 有明显出血倾向者禁作脑室穿刺 (5) 广泛性脑水肿,脑室狭小者;

侧脑室穿刺术

侧脑室穿刺术
5.术中穿刺 (1)应用范围:经翼点入路行动脉瘤夹闭术时,帮助提供合
适的术野。 (2)方法:翼点入路体位 【1】潘氏点穿刺法 穿刺点:潘氏点(paine JT) 方向:前颅窝底内侧眶板上方2.5cm,侧裂静脉前方2.5cm 深度:5cm
.
25
【2】改良潘氏点穿刺法
穿刺点:改良潘氏点(paine JT)
对麦氏孔不通畅者应行双侧脑室引流; 4、严重铸型积血可采用多针穿刺、行对口冲洗可获良好
效果。
.
29
处理方法 1、单侧脑室积血,采用单针行侧脑室额角或三角区穿刺; 2、双侧脑室积血,视病情选择双侧脑室穿刺;
3、穿刺成功后,可用振荡手法在脑室血肿中心破碎血肿, 使其溶融成一空洞。脑室内仅注入单一尿激酶作液化 剂,每4—6小时一次;
穿刺(穿刺侧脑室前角):常用
(1)应用范围:常用于脑室造影和急救性引流 (2)方法:仰卧位 穿刺点: 发际上、中线旁开2-2.5cm; 或冠状缝前1cm、中线旁开.2.5cm 或发际内或冠状缝前2cm,中线旁开3cm 秃顶病人:眉弓上8~10cm,中线旁开2.5cm
4、根据病情可另作腰穿放出出血性脑脊液等方法,以加 快积血的清除。
.
30
讨论男,70岁,突起昏倒神志不清3小时入院。体查:GCS 评分记8分,瞳孔等大3MM,颈抗感明显,膝反射迟钝,双 巴氏正阳性。
手术方案?若选穿刺引流,穿刺引流血肿与侧脑室穿刺是否
要同时进行?穿刺的先后对预后有无区别?侧脑室穿刺的
.
17
.
18
.
19
操作方法与应用范围
侧入法(穿刺侧脑室下角或三角区) (1)应用范围:常用于脑室-心房分流术或脑室-腹腔分流术
等。 (2)方法:侧卧位 穿刺点:在外耳道上、后方各3-4cm处(我院4cm) 方向:穿刺针垂直刺入 深度:<5-6cm

(完整版)脑室穿刺引流术

(完整版)脑室穿刺引流术

脑室穿刺和引流术7应用解剖脑室系统包含位于双侧大脑半球内对称的左右边脑室,位于脑幕上中线部位,经室间孔与双侧脑室相通的第三脑室,中脑导水管以及位于颅后窝小脑半球与桥脑延髓之间的第四脑室(图,)。

脑室穿刺仅指穿刺双侧侧脑室而言。

侧脑室在双侧大脑半球内(图),成狭小而纵行的裂隙状,分为以下几部分:前角(额角):在额叶内,其上壁及前壁为胼胝体前部,外壁为尾状核头,内壁为透明隔。

内下部有室间孔( Monro 孔),经此与第三脑室相通。

体部:为水平位裂隙,在顶叶内。

上壁为胼胝体,内壁为透明隔,下壁由内向外为穹隆、脉络丛、丘脑反面、终纹和尾状核。

后角(枕角):为体部向枕叶的延长,系一纵行裂隙。

形态变异很大,常较小,有时缺如。

上外侧壁为胼胝体放射,内壁有两个隆起,上方者为后角球,系胼胝体大钳所形成,其下方为禽距,系距状裂前部深陷所致。

下角(颞角):位于颞叶内,为一直下、前及向内曲折的裂隙,内缘为终纹和尾状核尾部,尾端连有杏仁核,下角底由内向外为海马伞、海马、侧副隆起。

体部和后角、下角相移行处为三角部。

体部和下角内有侧脑室脉络丛,与第三脑室脉络组织在室间孔处相续。

脉络丛球在侧脑室三角部。

[ 返回 ]8穿刺部位临床中常用的和有时采纳的有以下几种:1.前角穿刺穿刺点在冠状缝前和中线旁各,穿刺方向与矢状面平行,瞄准两外耳道设想连线,深度不超出 5cm。

2.后角穿刺穿刺点在枕外粗隆上 5~ 6cm,中线旁 3cm,穿刺方向瞄准同侧眉弓外端,深度不超出 5~6cm。

3.侧方穿刺穿刺侧脑室下角时,在耳郭最高点上方 1cm,穿刺三角部时,在外耳孔上方和后方各 4cm 处。

均垂直进针,深度约 4~5cm。

4.经眶穿刺在眶上缘中点下后 0.5cm 处,向上 45°、向内 15°进针,深度约 4~5cm,可进入前角底部(图)。

[ 返回 ]9适应症脑室穿刺和引流术合用于:1.因脑积水惹起严重颅内压增高的病人,病情重危甚至发生脑疝或昏倒时,先采纳脑室穿刺和引流,作为紧迫减压急救举措,为进一步检查治疗创建条件。

侧脑室额角穿刺术1例体会

侧脑室额角穿刺术1例体会

侧脑室额角穿刺术1例体会标签:脑室穿刺术;额角;鼻梁;内眦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54岁,因突发头痛呕吐伴意识丧失约2小时30分钟,于2011年11月19日入院。

查体:眼闭,无言语,刺痛屈曲。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为5分,左瞳孔圆形,直径约3.0 mm,右瞳孔圆形,直径约2.0 mm,对光反射均迟钝。

双侧巴宾斯基征阳性。

CT示左尾状核头部见小团块状高密度影,双侧侧脑室,第三、四脑室均见高密度铸型,第四脑室扩大,已呈近椭圆形,中线移位不明显,见图1。

建议患者行侧脑室钻孔外引流术、第四脑室内血肿清除及后颅窝减压术,家属只接受侧脑室钻孔外引流术。

术中患者头正位,分别在冠状线前2.5 cm、中线旁开各2.5 cm处标定两处穿刺点;又在发际内2.5 cm、中线两侧各旁开2.5 cm 处标定两处穿刺点。

各穿刺点至同侧外耳孔间的连线均用龙胆紫标示在头皮上。

不用托盘架,消毒后直接铺无菌巾,无菌巾仅遮盖顶部及双侧颞颊部,眼、鼻、口侧不铺无菌巾,以鼻尖为界向上,用护皮膜与鼻梁、鼻根、眼睑、眉毛、术野皮肤及无菌巾良好贴合,清晰显露鼻根、内眦、术野的标识线。

制成骨孔后,进行侧脑室额角穿刺时,以标好的穿刺点与同侧外耳孔间连线为矢状位参考方向,以同侧眼内眦至鼻梁连线中点为冠状位参考靶点,引流管平缓置入颅内约7.0 cm。

四次穿刺均如上操作,均一次性穿刺成功。

术后复查CT,见引流管均准确置入同侧侧脑室内,见图2。

患者因后颅窝病变未能及时处理,血压不稳,病情恶化,但笔者认为,此例脑室穿刺术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2讨论脑室系统包括位于两侧大脑半球内对称的左右侧脑室,位于幕上中线部位、经室间孔与两侧侧脑室相通的第三脑室,中脑水管,位于颅后窝小脑半球与桥脑延髓之间的第四脑室。

脑室穿刺仅指穿刺两侧侧脑室而言[1]。

目前,侧脑室额角穿刺术的要点为:穿刺点在冠状线前和中线旁开各2.5 cm,穿刺方向与矢状面平行,对准两外耳道假想连线方向。

在临床工作中,矢状面与两外耳道假想连线均非现实中具体可见的标志。

经典:侧脑室穿刺及体外引流术

经典:侧脑室穿刺及体外引流术
矢状面平行、垂直缓慢进针,进针约 4~6cm达侧脑室,拔出针芯,可见血性 CSF。
4
四.侧脑室冲洗引流术
1.侧脑室穿刺成功后,缓慢放出CSF,后改用 适量(一般3~5cm)生理盐水、平衡液、人工 CSF等分次冲洗置换至CSF颜色明显改善。
2.置放引流管,证实通畅后,可一次注入尿激 酶6000u~10000万u(溶于3~5ml注射用水中)
侧脑室穿刺及体外引流术在高 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所致脑
室内积血的临床应用
天坛医院神经内科 (100050)
窦林森
1
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患者的基底节 区,特别是丘脑和内囊部位出血量过大, 压力过高,血液常易从丘脑及尾状核之 间破入同侧脑室,导致脑室系统内积血, 其中红
细胞碎片、血凝块可阻塞大脑导水管, 三四脑室积血也可引起脑脊液(CSF— —引流不畅;但CSF分泌增多,势必造 成急性颅压升高的危象等,危机生命。 侧脑室穿刺引流脑室内积血,或同时兼 行脑内血肿碎吸术成为抢救此类患者的
3.引流管局部固定。
4.开放时间酌情每4~6小时、12小时、最长不 超过24小时。期间进行重复冲洗、引流注药。
5.CSF外观、压力、细胞学检查接近正常,可
以拔管。一般以3~5天为宜,但不宜超过7天,
以免发上脑室炎症。
5
五.注意事项
1.严格选择好适应症和熟练穿刺技术。 2.严格无菌操作,掌握好冲洗引流液的 出入量和速度,以免导致脑室内压力过 高或过低。 3.防治出血和感染。 4.注意有无引流管的阻塞、扭曲和滑出。 5.定期进行CSF的细胞学检查和监护, 为引流管的拔出提供佐证。
2
一.适应症
1.原发脑室出血。 2.基底节区、丘脑出血破入脑室。 以上情况均有颅内压增高症或病情 还在恶化(出现呼吸、循环衰竭者 应先处理)。

侧脑室穿刺持续引流的护理体会

侧脑室穿刺持续引流的护理体会

侧脑室穿刺持续引流的护理体会杨咏梅【摘要】目的探讨侧脑室穿刺持续引流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及护理技巧。

方法回顾分析87例侧脑室穿刺持续引流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结论严格的无菌操作,保持切口处敷料干躁、清洁,保证引流管在位、固定、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液量(流速)并记录,拔管的护理以及并发症的观察与预防等,是护理颅脑外科侧脑室穿刺持续外引流患者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侧脑室穿刺持续引流护理侧脑室穿刺是指在头颅额部钻孔或锥孔,将硅胶引流管置于脑室额角,脑脊液或血液经引流管流出,以缓解颅内压增高的应急性手术[1]。

脑室持续引流可有效地缓解颅内高压,改善病情。

常用于脑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颅内压的监护。

脑室穿刺引流是神经外科常规治疗手段,是神外科护士必须掌握的专科技术之一。

引流的成败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及预后情况,其中引流管的管理又是保证引流成败的关键。

我院自20XX年1月至20XX年3月做脑室穿刺87例,术后经严密观察及护理,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87例,男52例,女35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81岁,平均45岁。

其中,后颅凹肿瘤16例,脑出血破入脑室者64例,脑脊膜膨出修补术后漏液者5例,不明原因高颅压脑疝者3例,引流时间最短3天,最长15 天,期间并发颅内感染者3例,经脑脊液培养及药敏结果应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后痊愈,余者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2术前准备及护理(1)穿刺前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并详细记录,保持静脉管道及呼吸道通畅,给氧。

(2)常规术前备皮:包括备皮、药物过敏试验等,全头备皮,减少由于穿刺部位感染。

(3)心理准备:由于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缺乏了解,对手术有恐惧感,护理人员要耐心解释疾病的性质及危害性,手术的必要性,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治疗前后的注意事项和方法,消除其恐惧心理,主动配合治疗。

(4)协助医师进行操作,根据医生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体位,固定患者头部,躁动患者约束上下肢,必要时通知医生适当的应用镇静药物,本组中躁动患者,常规予以安定或氯丙嗪镇静,减少术中患者躁动对操作的影响。

侧脑室穿刺

侧脑室穿刺

二、有急性梗阻性脑积水,脑室扩大,严重颅内高压者。
三、慢性脑积水急性发作或慢性进行性脑积水用其他降颅压措施无效者。
四、脑疝前期或早期。
2,禁忌症:
一、脑疝形成期。
二、出血性疾病及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
三、颅内血管或脑室畸形。
四、穿刺部位有外伤或局部感染。
3,准备:
一、术前用肥皂水洗头,剃去前囟及其源自围3-4cm内头发。 侧脑室穿刺引流术
1,适应症:侧脑室引流是一种紧急的颅内减压术。用于枕骨大孔疝抢救、置颅内压监测器、脑室内插管或脑室外引流。可以迅速降低颅内压,预防或纠正脑疝,对异常的脑脊液起到置换作用,可降低脑脊液的白细胞和蛋白含量,减轻蛛网膜粘连,其适应症如下:
一、严重脑水肿并高颅压综合征,药物降颅压效果不明显者。
二、物品准备:脑室穿刺包。
三、助手固定头部,局部皮肤常规消毒。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
4,方法:患者取仰卧位,选择非优势半球穿刺,穿刺部位在Kocher点,避开运动区(冠状缝前1-2cm),避开矢状窦(中线旁开2-3cm),以1%利多卡因局麻,用钻颅锥穿入头皮至颅骨,锥头对准两耳连线的方向钻透颅骨,将带导丝的脑室引流管沿同方向刺入5-6cm,(婴儿3-4cm)即达脑室内,脑脊液引出后,固定引流管,接无菌引流装置,引流高度应在外耳道水平以上15cm,使侧脑室压力维持在0.96KPa(100mm水柱左右)。

脑室穿刺术

脑室穿刺术

脑室穿刺术脑室穿刺术(brain cell puncture )是经颅骨穿孔,或婴幼儿患者经颅外侧角穿刺侧脑室。

此手术危险性大,必须在有经验医师指导下进行,并且严格掌握穿刺指征。

一、适应证(一)用于诊断1.需要测脑室压力,行颅内压监测和检查脑脊液成分者。

2.了解脑室系统有无梗阻。

3.行脑室造影术。

4.脑室内注射酚酞或靛胭脂, 根据腰椎穿刺脑脊液中色素出现时间,或尿排出酚酞量,判断脑积水的性质。

5.颅后窝手术中脑室内注入靛胭脂,了解中脑导水管的情况。

(二)用于治疗1. 阻塞性脑积水,颅内压增高出现脑疝等险情时,应迅速行脑室穿刺,放液降低颅内压。

2.颅手术揭开骨瓣后或颅后窝手术时虽应用脱水药物,但颅内压仍很高,切开硬脑膜有困难者应行脑室穿刺减压。

3.化脓性脑室炎,脑脊液呈脓性,药物控制有困难时,应行脑室穿刺,以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然后注入抗生素。

4.行脑室引流或侧脑室-小脑延髓池分流术。

5.脑室内有血液需清除时。

二、禁忌证(一)穿刺部位皮肤感染。

(二)因脑水肿导致脑室变得极小。

(三)有明显出血倾向者三、术前准备参阅小脑延髓池穿刺术。

器械准备颅骨锥、颅骨钻、脑室引流管。

(金属导条)四、操作方法(一)操作前准备患者取仰卧位,剃发备皮,选用2%碘酒,然后用70%乙醇消毒皮肤。

患者头下铺消毒巾,操作者戴无菌手套,消毒后在操作部位铺上无菌洞巾。

麻醉用0.5%的利多卡因1-2ml局部浸润麻醉。

常选择侧脑室前角和后角进行穿刺下角较少穿刺。

(二)前角穿刺在冠状缝前或前发际内2cm和距矢状线2.5cm的交点作标记,局麻后用颅骨锥或颅骨钻钻孔达硬脑膜,以穿刺针经钻孔刺入,与矢状面平行,针尖向后下,对准两侧外耳道连线,刺入5-6cm即可进入侧脑室前角(婴幼儿可经前囟外侧角刺入)。

紧急情况下,也可经前额或眶顶穿刺前角。

可在两眉中间向上3cm,旁开2cm(本法无需剃头,可在床旁进行),用甲紫标记定位。

(三)后角穿刺在枕外粗隆上6cm和距矢状线上3cm的交点用颅骨锥或颅骨钻钻孔。

脑室穿刺术操作规程

脑室穿刺术操作规程

脑室穿刺术操作规程
1适应症:
1)主要应用于作脑室造影。

2)测量脑室内压力和脑脊液成分的变化。

3)用于抢救由后颅凹或中线结构占位性病变引起的脑疝。

2方法
1)手术前剃头,当日晨禁食。

2)依照病人情况给予镇静剂。

3)一般应用于侧脑室前角穿刺,小儿可用前囟穿刺,紧急情况下可用经眶穿刺。

3侧脑室前角穿刺:
1)仰卧位,划线,一般取右侧。

位置在矢状缝外2-5cm与冠状缝(眉间上13cm)前2-5cm交点处,消毒、铺巾、局麻。

2)纵切口直达骨膜,牵开,钻孔,电凝硬脑膜并“十”字切口。

3)电凝蛛网膜后,脑针垂直刺向双外耳孔连线的方向,进针4—6cm,获清楚的突破感即为进入脑室,记录进针深度。

4)拔出脑针后,放入“8”号尿管或硅胶管(注意不要快速放出脑脊液)进入脑室部分不超过3—4cm,脑脊液引流通畅后,自切口旁另切一小口自皮肤引出、固定,缝合原切口。

5)也可用颅锥穿刺法。

6)导管连接脑室引流瓶,置于脑室上方10cm,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侧脑室穿刺

侧脑室穿刺

各位老师,学长好我是麻醉学的学生,导师给我的课题是,侧脑室以预处理的方式,给吗啡,观察其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影响现在我遇到的问题是:侧脑室置管模型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联合建立,对大鼠的影响很大,动辄就死了,心肌I/R模型在我已经基本能掌握其精髓,但侧脑室置管模型,依然存在隐患,我给大家说下我的操作步骤,恳请各位老师,学长能我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麻醉后的大鼠(S-D,250~350克)固定于立体定位仪(振华,蓝星B)上,暴露前囟,坐标是向后1.0毫米,旁开1.5毫米,自硬脑膜面向下3.5毫米.材料是我们麻醉科用于硬膜外麻醉置管的PE管,内芯插有细软铁丝,在定位仪的指导下穿刺,502胶和牙托粉固定,术后青霉素30万单位抗感染.单笼饲养三天,再做心脏模型.还有想请教一下各位老师,关于侧脑室给吗啡(剂量?容积?)的问题及其阻断剂CTOP,NTD,nor-BNI,的剂量怎么给? 我查了文献大多数文献报道,脑室注射的剂量是有限的1-5ul药物或抑制剂只能是0.1--0.6ug,是腹腔注射或静脉注射的1/100--1/1000但是遗憾的是术后大鼠死亡率很高即模型的成功率很低要多练习,很浪费钱和动物的,初学这一定要用心掌握侧脑室注射的定位和模型的成功率!要熟悉术前术中常规及应对措施,由于术后创伤至脑室压力太高易出现脑疝,导致窒息死亡,再者术后一定要注射大剂量的抗生素防止大鼠感染脑膜炎致死,要求术后大鼠要温度保持在37°C左右这一点很重要,再者术后要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来抵抗术后血糖的升高【高糖导致大鼠昏迷】请在侧脑室注射方面有战绩的战友来支持一下!你的定位没有问题,关键的是导管太粗了,硬膜外导管直径过大,你可以使用4号或是6号头皮针作为外套管,用胰岛素针(29G)作为内针,这样损伤会小多了,成功率自然就提高了。

置管后让动物休息一周再做其他手术比较好,因为颅脑损伤恢复期也要一周的。

手术注意无菌,保温,术后注意营养就可以了。

颅内压监测下侧脑室穿刺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内出血的临床效果

颅内压监测下侧脑室穿刺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内出血的临床效果

颅内压监测下侧脑室穿刺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内出血的临床效果脑室内出血是指血液在脑室内积聚和存留,是一种常见的危重疾病。

脑室内出血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等。

而目前,颅内压监测下侧脑室穿刺脑室外引流术已经成为治疗脑室内出血的重要手术方式之一。

本文将就该手术治疗脑室内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

一、手术原理颅内压监测下侧脑室穿刺脑室外引流术的手术原理是通过侧脑室穿刺,将脑室内积聚和存留的血液引流出来,减轻颅内压,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病情。

手术过程中,先通过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确定脑室内出血的位置和程度,然后在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在侧脑室内插入引流管,将脑室内的积血引流出来,并保持引流管的通畅,使血液不再积聚在脑室内。

通过引流术,能够有效减轻颅内压,改善脑血流灌注,减少脑水肿,恢复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脑室内出血的目的。

二、术前准备在进行颅内压监测下侧脑室穿刺脑室外引流术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和手术适应症。

同时还需要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好必要的手术器械和设备,确保手术环境的清洁和无菌,保证手术过程中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三、手术操作颅内压监测下侧脑室穿刺脑室外引流术的手术操作需要在专业的医疗团队的配合下完成。

手术中需要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安全和无菌。

在手术操作过程中,需要准确定位侧脑室穿刺点,选择合适的穿刺器械和引流管,准确插入引流管,确保引流管的通畅和固定,避免出现意外并发症。

在手术操作结束后,需要做好术后处理工作,包括及时处理手术伤口,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

四、临床效果颅内压监测下侧脑室穿刺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内出血的临床效果是显著的。

通过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减轻颅内压,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病情,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侧脑室穿刺的意义及位置

侧脑室穿刺的意义及位置

侧脑室穿刺术应用解剖侧脑室穿刺术可用于(1)测定脑室压力,进行颅内压监护或检查脑脊液成分.(2)行脑室造影术,向脑室内注入酚磺肤或靛烟脂,根据腰椎穿刺色素出现的时间或尿中排出酚磺肤量,判断脑积水的性质。

(3)颅内压增高出现脑疝等险情时,应迅速进行脑室穿刺。

(4)开颅术揭开骨瓣后或颅后窝手术时虽应用脱水药物,但脑张力仍很高,切开硬脑膜有困难者应行脑室穿刺减压。

(5)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呈脓性,药物控制有困难时,应行脑室穿刺,以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然后注入抗生素。

(6)行脑室引流或侧脑室、小脑延髓池分流术。

(7)(一)应用解剖学基础"(8)脑室系统是位于脑内的腔隙,包括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及连结它们的孔道。

脑室壁由室管膜覆盖,室内有分泌脑脊液的脉络丛。

脑室内脑脊液约20m1,由于脑室的大小变异较大,故含量变化也较大。

(9)1.侧脑室的位置及形态侧脑室左有各一,是脑室系统中最大者,位于大脑半球内借室间孔与狭窄的第3脑室相连通。

侧脑室呈弯曲的弓形,包绕在尾状核的周围,从前向后再向下分成前角、中央部、后角和下角。

前角自室间孔向前伸入额叶,额状切面呈三角形。

侧脑室前角上方以胼胝体为界,内侧以透明隔的前部为界,底为膨大的尾状核头,前方为盲端,位于胼胝体膝的后面。

中央部稍弯曲,由室间孔伸展至胼胝体后部,横切面呈三角形,顶由胼胝体下面构成。

内侧壁为透明隔的后部,底由外侧至内侧为尾状核、终纹、丘脑上面的外侧部、脉络丛和窜窿的外侧缘。

后角伸入枕叶,顶和外侧壁由肿服体构成,再向外为视放射。

内侧壁上有两个纵行膨大,上方的叫后角球,由胼胝体枕钳形成,下方的为禽距,由距状裂内陷而成。

后角长度的变异很大,有时缺如。

下角在丘脑的后方弯向下,然后前进入硕叶,其顶和外侧壁为胼胝体,尾状核尾、终纹和杏仁核也位下角的顶,底由海马、海马伞、脉络丛和侧叶副隆起构成,前方的盲端终止于距顿极大约甘外,后方与后角结合处呈三角形,称侧副三角。

侧脑室穿刺术及脑脊液引流

侧脑室穿刺术及脑脊液引流
详细描述
感染的原因可能包括手术操作污染、术后护理不当、免疫力低下等。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 等症状。处理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引流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等,以指导抗生素选择。同时应加强术后护理, 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污染。
脑脊液漏
总结词
脑脊液漏是侧脑室穿刺术及脑脊液引流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能导致颅内感染、低颅内压等严重后果 。
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侧脑室穿刺术及脑脊 液引流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02 目前的研究重点在于优化手术操作、减少并发症、 提高治疗效果等方面。
02 未来,侧脑室穿刺术及脑脊液引流有望在治疗其 他神经系统疾病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患者带来 更好的治疗体验和生活质量。
THANKS
总结词
降低并发症风险
详细描述
对于急性或亚急性脑积水患者,侧脑室穿刺术可以迅速降低颅内压, 避免出现脑疝等严重并发症,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
在脑室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总结词
降低颅内压、控制出血
总结词
促进血肿吸收、减少并发症
详细描述
侧脑室穿刺术可以引流脑脊液,降低颅内压,缓 解患者症状,同时可以引流出血性脑脊液,减少 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控制出血。
详细描述:侧脑室穿刺术可以实时监测颅内压的变化情 况,有助于医生及时了解病情进展,调整治疗方案。
详细描述:通过侧脑室穿刺术获取的脑脊液样本可以用 于各种实验室检查,有助于医生明确诊断,确定治疗方 案。
在脑积水治疗中的应用
总结词
改善脑积水症状、恢复脑功能
详细描述
侧脑室穿刺术可以引流脑脊液,降低颅内压,改善脑积水患者的症状, 如头痛、呕吐、视物模糊等,并有助于恢复患者的脑功能。

侧脑室穿刺是什么

侧脑室穿刺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侧脑室穿刺是什么
导语:侧脑室穿刺是什么,其实一开始听到侧脑室穿刺的时候,相信很多人就感觉到很可怕,一般人可能会认为侧脑室穿刺就是为了检查脑干等问题,在脑
侧脑室穿刺是什么,其实一开始听到侧脑室穿刺的时候,相信很多人就感觉到很可怕,一般人可能会认为侧脑室穿刺就是为了检查脑干等问题,在脑门中打一个孔引流进行检查。

其实这样子的说法不是完全正确的,而对于侧脑室穿刺是什么,下面也给出了比较正确的解释。

侧脑室穿刺是运用CT、MRI技术对正常人和患者脑室进行观察。

额角穿刺方向应指向双外耳道连线中点,枕角穿刺方向应指向同侧眉弓内端与中线之间。

侧脑室穿刺持续脑脊液引流术对改善重型脑干出血患者的预后是有价值的。

脑干出血应早期诊断治疗,重型脑干出血应在急性期内(≤72 h),尽早行侧脑室穿刺持续脑脊液引流术,尽量在致命性并发症尤其是脑疝发生前进行手术,积极的内科综合治疗措施,包括脱水降颅压、降温、防治应激性消化性溃疡及出血、抗感染,必要时尽早气管切开及呼吸机辅助/控制呼吸等是成功抢救治疗的基础。

颅骨缝未闭的婴儿,必要时可做脑室穿刺。

婴儿剃去顶部头发,约束于仰卧位,头靠台端。

皮肤消毒后,用两手持针在前囟侧角刺入,一般在前囟两侧角连线上离中点1.5~2cm处刺入,针头指向同侧外眦。

进针时用两示指抵住头部,以防骤然进入过深(进针深度约3~5cm),且应固守一个方向,不要将针头左右摇动,以防损伤脑组织。

注意事项
1.对于急性脑积水行脑室系统减压(甚至可以在床边进行);
2.颅内压升高:引流脑脊液,检测颅内压;
3.分流术后感染:引流被感染的脑脊液;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侧脑室穿刺定位

侧脑室穿刺定位

侧脑室穿刺术一、适应征:1.诊断性穿刺(1) 脑室造影;(2) 采集脑脊液标本作化验;(3) 鉴别脑积水的类型(即作脑室和腰椎双室穿刺,用染料测试两者是否相通)。

方法:将染料(对神经组织无损伤)如PSP与靛胭脂注入侧脑室内,如果染料能出现在腰椎穿刺的CSF 中,表明脑积水属交通性,反之为阻塞性。

2.治疗性穿刺:(1) 暂作脑室引流,暂时缓解颅内压,特别对枕大孔疝是一种急救性措施;(2) 开颅手术时或手术后用以降低颅内压;(3) 脑室内注入药物以治疗颅内感染(或恶性肿瘤蛛网膜下腔转移,特别是白血病);(4) 脑室内有瘀血急需清除者;(5) 作脑脊液分流手术,放置各种分流导管;二、禁忌征:页脚内容1(1) 穿刺部位有明显感染者;(2) 有大脑半球血管畸形或血供丰富的肿瘤时;(3) 脑室穿刺必须十分慎重,蛛网膜下腔出血者由于出血来源不明,为了避免穿刺损伤引起出血和致病菌组织,除了急救外,一般不作脑室穿刺;(4) 有明显出血倾向者禁作脑室穿刺;(5) 广泛性脑水肿,脑室狭小者;三、操作方法与应用范围:1、额入法(穿刺侧脑室前角):常用(1)应用范围:常用于脑室造影和急救性引流(2)方法:仰卧位穿刺点:发际上、中线旁开2-2.5cm;或冠状缝前1cm、中线旁开.2.5cm或发际内或冠状缝前2cm,中线旁开3cm秃顶病人:眉弓上8-10cm,中线旁开2.5cm深度:<5-5.5cm方向:与矢状面平行,对准两外耳道连线;页脚内容2优点:为侧脑室额角较大,易刺中,无脉络丛,便于作脑室持续外引流术。

但该处皮质血管较多,大脑半球肿瘤时额角移位较多,到使穿刺困难。

2、枕入法(穿刺侧脑室的三角区)(1)应用范围:常用于脑室造影、脑室一枕大部分流术和后颅窝手术及手术后作持续脑脊液引流;(2)方法:侧卧位穿刺点:枕外粗隆上方4-7cm中线旁开3cm方向:与矢状面平行,对准眉嵴深度:<5-6cm优点:侧脑室三角区最大,易刺中,发生移位机会不多或不严重,且该处皮质血管少。

侧脑室穿刺术

侧脑室穿刺术

侧脑室穿刺术
适应症
1.枕骨大孔疝抢救。

2.置颅内压监测器。

3.脑室内出血引流。

4.脑室置入Ommaya贮液器,注射化疗药治疗肿瘤性脑膜炎、淋巴瘤或白血病。

5.颅内压增高的颅后窝手术,枕角穿刺(参见脑室-腹腔分流术)引流可以降低颅内压。

禁忌症
小脑幕上占位病变造成大脑中线结构明显移位,侧脑室扩大不明显。

操作步骤演示
1.病人仰卧。

一般选用右侧(非优势侧),如果左、右脑室不通,穿刺压力高的一侧(或双侧)。

2.双侧额部备皮。

穿刺点避开运动区和矢状窦,冠状缝前1cm(定位冠状缝:沿外眦与外耳道连线的中点向上);中线旁开2~3cm(近似于2横指)。

3.局部麻醉。

直切口长轴位于矢状面,分开骨膜;应用自动牵开器;钻孔,骨蜡止血;切开硬脑膜并用双极电灼。

4.穿刺脑室。

垂直脑表面插入导管(或颅内压监测管)达5~7cm深。

进针3~4cm 深一般可获得脑脊液(正常脑室为4~5cm)。

如无脑脊液流出,向深处送导管,直到脑脊液流出。

5.缝扎引流管,并且固定在骨膜上。

6.缝合头皮,包扎切口。

7.根据需要连接引流袋或颅内压监测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脑脊液需每天常规进行蛋白质、糖、细胞记数等检查和培养;发热、白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增多意义不大,细胞培养较有价值
3.危险因素:
(1)颅内出血脑室扩大
(2)颅内压大于20mmHg
(3)监测时间大于5天
(4)还需行其他神经外科手术
(5)脑室系统灌注
出血:
1.发生率1.1%;导致需要手术的血肿为0.5%
5.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但是过度的引流脑脊液会增加动脉瘤灶向外膨胀的压力而导致再出血的危险;
禁忌证:
1.凝血障碍或血小板减少等疾病:立即输送新鲜冰冻血浆和血小板;
2.导管通路处有血管畸形等实质性病变;
3.中线过度偏移;脑室外引流术会导致更严重的脑偏移;
术前:
术前准备:
(4)均匀轻柔的插入导管是既安全又有效的方法
14.对于“额入法”来说导管必须对准眉间的矢状面,高于同侧耳屏约2cm;这样可确保导管末端在侧脑室前角内,导管头靠近Monro孔
15.将引流管与导管远端连接,握住导管,将引流管从离切口至少5cm远的硬膜下导出;当导管导出头颅,要确定引流通畅
16.导管末端经接口连接到压力转换器和或引流系统,稳定的引流水平以外耳道为参照点
注:(1)简单定位:中线外侧3-4cm(沿中瞳线),冠状缝前1cm(如果冠状缝可触及)
(2)Kocher点的好处在于:它在大脑皮层运动功能区前,切口在前额发际内,又在上矢状窦及其大的额叶桥静脉属支外侧;
4.后角穿刺脑室外引流术利用Frazier孔:枕外隆突上方6-7cm,中线旁开3-4cm;此孔位于人字缝上1cm,可使导管进入侧脑室体部 距离最短;
1.重新阅片(CT或MRI);
2.两个钻孔位置:一个在前额部(最常见于右侧Kocher点);另一个在后枕部(Frazier孔);右侧脑室外引流术可将优势大脑半球的损伤最小化,除非是左侧脑出血患者;
3.Kocher点为两条直线的垂直交叉处:(1)中瞳线的后半部分,(2)外耳道与外眦中点线的上半部分;
(3)无菌拭子
(4)无菌手术巾、纱布、塑料薄膜
(5)25号针和22号针
(6)无菌生理盐水
(7)解剖刀
(8)手摇颅骨钻
(9)3.0尼龙线和丝线
(10)持针器、镊子、剪刀
2.标准脑室外引流管
3.脑脊液引流袋
4.无菌手套
手术:
额入法:
体位:
1.患者仰卧位,床头抬高20度,颈部放松
2.术侧头部备皮以利于导管通过帽状腱膜下层
3.钻孔处头皮用笔作记号
4.备皮区消毒五分钟为无菌区
5.铺上塑料薄膜,仔细确定中线
6.切口位置皮下注射1%lidocaine
7.钻头长度能够穿透颅骨内外板
8.标记位点处头皮作一1cm长切口,既能通过钻头,又尽可能减少出血;切口深达骨面
定位:
1.矢状面上仍然以眉间或前额中点为目标,此入路很自然会越过中线,因此必须在水平面上对准同侧眼眦
2.脑室导管垂直插入颅骨,对准前额中点,深达6cm
3如果有脑脊液流出,不要拔出探针,导管前进至8-12cm深度(尖头须超过Monro孔)
并发症:
感染:
1.目前还没有临床感染(如脑室炎或脑膜炎)的前瞻性研究;有报道的细菌感染率为0-40%,平均10-17%
12.带探针的脑室导管垂直插入脑表面达6cm;拔去探针以利于脑脊液流出;若达到6cm深度之前已有脑脊液流出,也应拔除探针让导管单独前进至预定深度,以减少探针造成的损伤
13.如果到达6cm深度脑脊液仍未引流出来,不可轻易继续插入:
(1)拔除导管并用盐水冲洗
(2)重新定位
(3)再次插入带探针的导管
运用CT、MRI技术对正常人和患者脑室进行观察,认为:额角穿刺方向应指向双外耳道连线中点,枕角穿刺方向应指向同侧眉弓内端与中线之间。
适应证:
1.对于急性脑积水行脑室系统减压(甚至可以在床边进行);
2.颅内压升高:引流脑脊液,检测颅内压;
3.分流术后感染:引流被感染的脑脊液;
4.术中脑组织松弛:有利于到达深部结构;
2.短时诱导麻醉(咪达唑仑或管内吸入propofol)
3.尽量避免肌肉麻痹,这样可以通过神经体检以确定脑室外引流术的疗效
4.广谱抗生素术前、 术中、术后常规使用(苯唑西林2g q6h,或头孢唑林10mg/kg q6h)
器械:
1.标准脑室外引流术器械包括:
(1)刀片(两把)
(2)记号笔
5.导管的最终定位取决于三个几何变量:导管在矢状面上的位置,水平面或冠状面上的位置,导管插入的深度;
注:(1)对于儿童患者,导管插入的深度可以从CT上估计;
(2)对于成人患者,导管插入的深度(从颅骨外表面计)一般不必超过6cm,此深度足可达到脑脊液。
麻醉和抗生素:
1.1%lidocaine
9.手摇钻垂直于颅骨钻一孔,钻头可刺破硬膜,但切勿陷入脑实质
10.必要时冲去颅骨碎片
11.将钻头扳手或腰穿针入骨孔,确定硬膜开口足以通过导管
注:(1)如果硬膜未破而插入导管或金属探针,会导致硬膜剥离而形成硬膜外血肿
(2)而且,如果硬膜开口太小,导管会被硬膜拽住,金属探针会戳破导管头而突入脑实质
17.与导管连接的接口应用3.0的丝线固定;缝合切口,用3.0的尼龙线将导管固定于头皮至少三处位置
18.无菌敷料包扎
枕入法:
体位:
1.患者取仰卧位,同侧肩收拢,头完全转向对侧肩膀;床头抬高15-20度,或俯卧位(例如枕下颅骨切除术)
2.入路:枕外隆突上6-7cm或3cm,中线旁开3cm
2.如果神经体征有恶化或癫痫,立即行CT检查
3.绝大多数出血可以立即解决
置管易位:3%需手术治疗
堵塞或失效:发生率6%左右
动脉瘤破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