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诗两首》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9课《南朝诗两首》优质课件(共36张PPT)
南朝诗两首
南朝是我国文学创作的自觉时代
谢灵运
——谢公诗如初发芙蓉
• 南朝诗人,晋大将军谢 玄之孙,出生于世袭贵 族之家,袭封康乐公, 又称谢康乐、大谢。 • 是我国第一个大量创作 山水诗的作家,与陶渊 明的田园诗相对应。
山水诗派的开创者——谢灵运
谢灵运(385-433)南朝宋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 太康)人,迁籍会稽(今浙江绍兴市)。东晋名将谢玄之 孙,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他的主要成就在 于山水诗。由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 流派。他的作品语言富艳精绝,充满道法自然的精神, 贯穿着一种清新自然恬静之韵味,一改魏晋以来晦涩的
1.文本审美 《登池上楼》 (1)情景交融。用生趣盎然的江南春景,来衬托诗人内心的抑 郁。 (2)比兴、用典手法的运用。用虬和鸿的进退来说明自己进退 失据。 (3)造语精工,大量运用对偶句。
初春的阳光消除了冬季残留下来的寒风,新春替换了残冬。
8
•
池塘(堤岸)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堤岸上长出了嫩绿的春草,园子的柳树上变换了鸟的叫声。
9 祁祁伤(感伤)豳歌,萋萋感(感伤)楚吟。 (正常语序)伤祁祁豳歌,感萋萋楚吟
• “采藩祁祁”这首豳歌与“春Hale Waihona Puke 兮萋萋”这首楚歌使我产 生无限的感伤。
10 索居(离群独居)易永久(容易感到日子长久) , 离群难处心(难以安心) 。 • 离群独居,时光难挨,内心也难以安定。 11 持操(保持节操)岂独古,无闷(没有烦闷)征 (验证、证明)在今。
望,此时寒冬已过,初春的太阳赶走了残 冬的冷风,暖意融融,诗人侧耳倾听那池 水的波声,举目远眺高峻的山峦,一幅生 动的春之美景映入了诗人的眼帘。
•
一个“生(生长)”,一个“变(变 化、增加)”,突出了由冬到春的巨大变 化,一幅生意盎然的图画生出了动感,同 时将诗人心中激起的惊奇、欣喜、新鲜之 感,准确、生动、传神地反映了出来。
南朝是我国文学创作的自觉时代
谢灵运
——谢公诗如初发芙蓉
• 南朝诗人,晋大将军谢 玄之孙,出生于世袭贵 族之家,袭封康乐公, 又称谢康乐、大谢。 • 是我国第一个大量创作 山水诗的作家,与陶渊 明的田园诗相对应。
山水诗派的开创者——谢灵运
谢灵运(385-433)南朝宋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 太康)人,迁籍会稽(今浙江绍兴市)。东晋名将谢玄之 孙,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他的主要成就在 于山水诗。由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 流派。他的作品语言富艳精绝,充满道法自然的精神, 贯穿着一种清新自然恬静之韵味,一改魏晋以来晦涩的
1.文本审美 《登池上楼》 (1)情景交融。用生趣盎然的江南春景,来衬托诗人内心的抑 郁。 (2)比兴、用典手法的运用。用虬和鸿的进退来说明自己进退 失据。 (3)造语精工,大量运用对偶句。
初春的阳光消除了冬季残留下来的寒风,新春替换了残冬。
8
•
池塘(堤岸)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堤岸上长出了嫩绿的春草,园子的柳树上变换了鸟的叫声。
9 祁祁伤(感伤)豳歌,萋萋感(感伤)楚吟。 (正常语序)伤祁祁豳歌,感萋萋楚吟
• “采藩祁祁”这首豳歌与“春Hale Waihona Puke 兮萋萋”这首楚歌使我产 生无限的感伤。
10 索居(离群独居)易永久(容易感到日子长久) , 离群难处心(难以安心) 。 • 离群独居,时光难挨,内心也难以安定。 11 持操(保持节操)岂独古,无闷(没有烦闷)征 (验证、证明)在今。
望,此时寒冬已过,初春的太阳赶走了残 冬的冷风,暖意融融,诗人侧耳倾听那池 水的波声,举目远眺高峻的山峦,一幅生 动的春之美景映入了诗人的眼帘。
•
一个“生(生长)”,一个“变(变 化、增加)”,突出了由冬到春的巨大变 化,一幅生意盎然的图画生出了动感,同 时将诗人心中激起的惊奇、欣喜、新鲜之 感,准确、生动、传神地反映了出来。
高中语文 4.19 南朝诗两首课件
姓 名 生卒年 朝 代
谢 朓 464~499 南朝 齐 字玄晖,曾任宣城太守,世称 “谢宣城”。谢朓和谢灵运同 族,世称“二谢”,谢灵运为 “大谢”,谢朓为“小谢”。 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
字号称 谓
籍
贯
相关资 著名山水诗人,存诗二百多首。后人辑有《谢宣城 料 集》,今人曹融南有《谢宣城集校注》。
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登池上楼》的开头写“潜虬”“飞鸿”的作用是什么?
诗人为什么感到惭愧?
[名师指津] [我的理解] 从与“潜虬”“飞鸿”的对比中得出答案。 写潜虬、飞鸿的自由自在反衬自己的处境艰
的留恋和思乡之情。
5.《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一诗中作者并不是望“长安” “京县”,为什么要写“望长安”“视京县”?这是
一种什么写法?
[名师指津] [我的理解] 比喻自己回望京邑。用典。 这两句以王粲望长安、潘岳望洛阳比喻自
己回望京邑。采用了用典的写法。这样写含蓄蕴藉, 耐人寻味。
6.“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是千古名句,妙在何处? [名师指津] [我的理解] 从形成的画面、运用的手法等方面具体分析。 这几句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意境澄清、之情
5.古今异义 例 句 退耕 绪 征 佳期 退耕 力不任 .. 初景革绪 风 . 无闷征 在今 . 佳期 怅何许 .. 古 义 退出官位隐居 耕田 残余的 验证,证明 诗中指还乡之 期 今 义 退还耕地,不再 作为耕地使用 开端,头绪;心 情、 思想;事业 远行,讨伐,召 集 结婚的日子;男 女幽会的时间
6.特殊句式
①池塘生春草 倒装句 ____________ 倒装句 ____________
第19课《南朝诗两首》课件(粤教版必修1)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前八句为第一层,主要写官场失意后的不满与当 时矛盾的处境。 “潜虬”一句喻深藏不露、孤高自赏的生活, “飞鸿”一句喻奋进高飞、声名动世的境界;下面 两句说无论前者还是后者,自己都不能做到,深感 惭傀。 第三句紧接第二句,第四句远承第一句:是说自己 颇有退隐之心,只是为形势所格,无法实现。
4.诗人为什么要还望京邑?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5.诗人以何种方式表 达他的离乡之情?
借乐景抒哀情 使情更哀
谁能鬒不变?
以颜色暗示心情的沉重
乡音未改鬓毛衰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着“索居”、“离群”两句, 写隐居生活令人难以接受的一面。 但不管怎祥,他归隐的决心已下。 全诗结束两句意思是:坚持节操 岂止古人能够做到,《周易》所谓 “遁世无闷”在今人身上同样可以 得到征验!这样,诗的情绪便从进 退维谷的困境中解脱出来,以高亢 的声调收结全篇。
本诗以登池上楼为中心,抒发了种种复杂的情 绪。这里有孤芳自赏的情调,政治失意的牢骚, 进退不得的苦闷,对政敌含而不露的怨愤,归隐 的志趣……,虽然语言颇觉隐晦,却是真实地表 现了内心活动的过程。诗中写景部分与抒情结合 得相当密切,并且成为诗中情绪变化的枢纽。对 景物的描绘,也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敏感, 而这正是他能够开创山水诗一派的条件。只是, 语言过于深奥、句式缺少变化,因求对仗而造成 某些重复,也是显著的弱点。这些都有待于诗歌 的发展来纠正。
1.从题目中我们可以了解到 哪些信息?
时间、地点、事件、望的对象
2.站在三山上,诗人望到了 什么样的景色?
南朝诗两首PPT教学课件
____
栏
(2形)白容日词丽的飞使甍动用法,使……明丽
目 链
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3)杂英满芳甸
__________形__容__用__作__动__词__,__满__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发展的 原因有哪些?
(1)外来技术传入的推动; (2)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3)政府的大力提倡;
(4)中国人民聪明才智。(人才)
课堂小结
交通通信工具的发展更新对人民、对 社会生活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一方面, 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使人们活动的 范围越来越大,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越 变越小了;另一方面,也有力地推动了各 地经济的发展。正是它们使得人们明天的 生活更加美好!
(1)“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至“池塘生春草, 园柳变鸣禽”这几句诗是怎样写景的?有何特点?
答:
栏
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
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读 探究
答案:诗人用生花妙笔写出了满园春色。他在病
(2)机车制造和改进:
自行研制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高速列车和 磁悬浮列车
(3)铁路技术改进:铁路提速 (主要干线开始“时速200公里”的高速运行,中国铁路 开启“追风时代”。)
2、公路交通:
(1)近代:公路交通发展受限
①出现:20世纪初,汽车在上海出现。(仅 为权贵富绅代步工具)
②发展:民国时期,修建了一些公路,但发展缓 慢;
4.19《南朝诗两首》课件(粤教版必修1)
苦、穷困潦倒的无奈之感。
2.看标题。标题点明写作内容。如《送元二使安西》, 看标题可知为送别诗,一般抒发依依惜别之情。 3.看注释。有的诗歌会注明作品写作的时间和背景, 也有利于把握主旨。
4.看意象。有的意象能表明诗人情感,且相对稳定。
如李白《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写“月”这一传 统意象,表明诗人思念家乡、渴望团聚的思想。
诗歌中描写景物的手法
1.使用各种修辞格,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2.使用动静结合、明暗结合、虚实相生、点面结合等手法。 3.使用远近结合、高低结合等空间顺序描写。
一、基础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潜虬(qiǎn)
)
﹒
﹒ B.豳歌(bīn) ﹒ 衾枕(qīn) ﹒
C.参差(cī)
《登池上楼》
分析诗人的复杂情感
1.诗人在诗的开头写“潜虬”“飞鸿”有何作用? 提示:写潜虬的幽姿、飞鸿的鸣声是来比喻贤人深藏不露、
孤高自赏的品格,用来反衬自己功业难成、声名难树的无
奈和不幸。
2.诗中写了诗人登楼所见的满目春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感受? 提示:诗中描写了冬去春来,温馨而和煦的春景,突出了
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情况: (1)炼动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运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 人之心。
(2)炼形容词。“枯藤老树昏鸦”,藤给我们的感觉 是绿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加一个“枯萎”的“枯” 字,生机没了,活力死了,颜色也换成枯黄的了。 (3)炼虚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中的“复”和 “又”字,把游子那种复杂而细腻的心理活动充分地表现
南朝诗两首课件3
楼饯别校书叔云》
3.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将进酒》 4.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杜甫《古柏行》
5.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李贺《开愁歌》
6.面苍然,鬓皤然,满腹诗书不直钱。——陆游《长相思》
山水诗名句 1.远山翠百重,回流映千丈。 ——谢朓《与江水曹至滨干戏》 2.雨洗花叶鲜,泉漫芳塘溢。——谢朓《闲坐》 3.山路元无雨, 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4.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5.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6.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5.古今异义 例 句 退耕 绪 征 佳期 退耕 力不任 .. 初景革绪 风 . 无闷征 在今 . 佳期 怅何许 .. 古 义 退出官位隐居 耕田 残余的 验证,证明 诗中指还乡之 期 今 义 退还耕地,不再 作为耕地使用 开端,头绪;心 情、 思想;事业 远行,讨伐,召 集 结婚的日子;男 女幽会的时间
姓 名 生卒年 朝 代
谢 朓 464~499 南朝 齐 字玄晖,曾任宣城太守,世称 “谢宣城”。谢朓和谢灵运同 族,世称“二谢”,谢灵运为 “大谢”,谢朓为“小谢”。 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
字号称 谓
籍
贯
相关资 著名山水诗人,存诗二百多首。后人辑有《谢宣城 料 集》,今人曹融南有《谢宣城集校注》。
的大师是谢灵运。其实,在此之前的东晋晚期,士族寄情
山水,优游名胜,在他们的玄言诗中已出现了一些写景名 句,发挥老庄自然哲学来赞美江南山水,写下了大量的山 水诗作品。直至唐代王维、孟浩然,山水诗的创作更达到 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3.一词多义
形容词,残余的 风 __________________ ①初景革绪 . (1)绪 名词,头绪 ②扰百绪 于眼前 ____________ .
高中语文 第19课南朝诗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2.写作迁移 【角度一】 乡愁,离思 【题目】 离愁别恨在文人墨客笔下总关风月,一幕幕浓墨 重彩,款款深情,不须画卷,不须瑶琴,唯一纸一笔,足矣。你 怎么看待这一现象?请自拟题目,写下你的理解和感悟。不少于 600字。
《登池上楼》诗的前八句在全诗中的地位怎样? 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提示
第一、二句是诗的起兴,又含有比喻之意。诗人将
“我”与“物”连接在一起,“我”欲飞上云霄却自愧不如飞 鸿,“我”欲隐居山川又自惭不及潜龙,比喻之意十分明显:隐 居之士悠然自适,仕宦之人志得意满,而我欲为官却仕途不顺, 欲隐居却乏此高致。接着用“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抒发了 诗人在仕与隐的去向上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内心矛盾和痛苦。 再想到自己被贬永州、一直追求的理想难以实现,在病榻上度过 万木萧疏的冬天,心境愈加沉郁感伤。
1.文本审美 《登池上楼》 (1)情景交融。用生趣盎然的江南春景,来衬托诗人内心的抑 郁。 (2)比兴、用典手法的运用。用虬和鸿的进退来说明自己进退 失据。 (3)造语精工,大量运用对偶句。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采用对比手法。如“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句,一是 色彩相对,二是动静相对。 (2)比喻得当。如“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句,把霞比作 绮,把江比作练,形象生动、具体。 (3)精于选词。再如“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句,因为霞 “散”才显得“余”(残余),因为江“澄”才现出“静”。选词 的精当揭示了事物之间内在的因果关系。
预习作业 1.字音识记 潜虬 ( qiú ) . 衾枕( qīn ) . 岖嵚 ( qīn ) . 绮 ( qǐ ) . n 芳甸 ( dià ) . 怍( zuò ) . 徇禄( xù ) n . 灞涘( sì ) . 卧疴( kē ) . 窥临( kuī ) . 甍( mé ) ng .
南朝诗两首-课件
(二)点击诗人
谢眺 (464~499)南朝齐诗人。字玄晖。 高祖据为谢安之兄,父纬,官散骑侍郎。母 为宋文帝之女长城公主。谢眺家世既贵,少 又好学,为南齐藩王所重。
始安王萧遥光谋夺帝位,谢眺不预其 谋,反遭诬陷,下狱而死。
晚 登
一 (1-8):写登山所见
三 山
望
还
望 京
二(9-14): 抒去国之情
(一)导语
南朝文论家钟嵘说:“谢诗如芙蓉出 水。”诗人鲍照也说:“谢公诗如初发 芙蓉。”芙蓉花,天生丽质,初发而出 水,那必是自然清新、赏心悦目的。谢 灵运诗的佳妙之处,正在于它不加雕饰, 不用典故,自然形成。今天就让我们一 起来学习他的代表作《登池上楼》,领 略他芙蓉般清新的风格。
(二)点击诗人
“余”、“散”、“澄”、“静”四
字把黄昏天空和春江上的秀色佳气生动地传 写出来。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诗人把眼光落到那花草繁茂的郊外,用 “喧” “覆”和“杂”和“满” 从听觉、 视觉,动态、静态写出了日落时飞鸟纷纷投 林的景色,群芳怒放的情形。
在诗人笔下,白日、飞甍、晚霞、江水、 喧鸟、杂英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
邑谢
脁
对比 比喻 练字
【名句鉴赏】
(1)“对余比霞鲜散明成:绮色,彩澄对比江,静绮如红练练。白”,鲜
明靓丽;动静对比,霞动江静,和谐统一。 (2)比喻得当:把霞比作绮,把江比作练, 具体生动。 (3)精于选词:因霞“散”,才显得 “余”;因江“澄”,才现出“静”,精当 地揭示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2/282021/2/282021/2/282021/2/28
谢谢观赏
【高中语文】南朝诗两首ppt精品课件3
• 难点:古人论诗有“以哀景写乐情, 以乐景写哀情”之说,意思是用萧条 的景物来抒写欢愉的心情,或用美好 的景物来抒写悲伤的心情。这首诗属 于哪种表现手法?它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思想感情?
精华鉴赏:“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 ①采用对比手法。一是色彩相对:绮红练白,红 白相衬,对比鲜明。二是动静相对:霞动江静, 动静相谐。 • ②比喻得当。把霞比作绮,把江比作练,形象生 动、具体。 • ③精于选词。前句之“余”和“散”:因为霞 “散”才显得“余”(残余);后句之“澄”和 “静”:因为江“澄”才现出“静”。选词的精 当揭示了事物之间内在的因果关系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描写了诗人即将离 开京城建康(今江苏南京)的傍晚,登上 三山回望京城的情景,抒发了眷恋京城之 情。诗题的八个字,点明了时间、地点和 望的对象。三山,在今南京西南,因有三 座山峰相连而得名。还望,回头望。京邑, 指京城建康。
南朝诗两首
相关背景知识 谢灵运,南朝宋代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名臣 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他从小生活奢豪,养尊处优。后 曾任永嘉太守、侍中、临川内史等职。他在政治上有一定的雄 心,“自谓才能宜参机要”。而当时执政的出身比较寒微的刘 宋王族与王、谢等门阀贵族存在着矛盾。后来在争权夺利的斗 争中获罪被杀。 他喜爱山水,经常率众四处漫游,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 他有许多传诵的名句,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给人以清新可爱 之感。他是中国诗歌史上重要的山水诗人。 《登池上楼》这首诗作于谢灵运任永嘉太守时久病初愈的 一个春天。当时正是刘裕代晋后,建立南朝刘宋王朝不久。谢 灵运由朝官外放,郁郁不得志,但又无可奈何。诗中就是抒发 了这样的感情。
《南朝诗两首》ppt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谢脁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局部突破
1.“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此处用典, 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提示:此处使用了借指的手法,以灞涘、
提示: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美丽的春光,茂盛的春草,竟使诗人想起了前 人感伤的诗句,诗逝了,
诗人由此又联想到了自己“归”与“不归”的 矛盾,心情复而沉重起来。但是“索居易永久, 离群难处心”,孤独的隐居生活容易使人感到 岁月漫长,难以安心,诗人的内心展开了激烈 的斗争,然而“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今天照样有不追求功名、避世隐居不觉寂寞的 有德的隐者,这一点将在自己身上得到证明, 作者最终下了隐居的决心。
河阳比三山,以长安、洛阳比京邑,用古人的望 京师借指自己对京师的依恋之情。奠定了全文的 感情基调。
2.佳句欣赏: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 提示:李白有“解道澄江静如练,令
人长忆谢玄晖”的赞赏。这句诗以“绮” 喻晚霞,以“练”喻澄江,想象奇特, 比喻贴切,描写了黄昏时分天际、江上 之景色,使人在一片绚丽灿烂的色泽中 感受到无限的舒缓和宁静,创造出一个 鲜艳而和谐的艺术境界。同时以景衬情, 衬托出恋乡的深情,离乡的惆怅。
《登池上楼》自学思考题
1.诗首八句在全诗中的地位怎 样?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 提示:第一、二句是诗的起兴,又含有
比喻之意。诗人将我与“物”连接在一起, “我”欲飞上云霄却自愧不如飞鸿,“我” 欲隐居山川又自惭不及潜龙,比喻之意十 分明显:隐居之士悠然自适,仕宦之人志 得意满,而我欲为官却仕途不顺,欲隐居 却乏此高致。接着用“进德智所拙,退耕 力不任”抒发了诗人在仕与隐的去向上进 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内心矛盾和痛苦。再 想到自己被贬永州、一直追求的理想难以 实现,在病榻上度过万木萧疏的冬天,心 境愈加沉郁感伤。
南朝诗两首ppt7 课件下载
• 全诗理解:本诗描写了诗人即将离开 建康时晚登三山所见京邑的壮丽和大 自然 的美景,抒发了眷恋京城的情 感。全诗层次分明,写景如画,感情 真挚,开头八句描写春日京城暮色美 景,色彩鲜艳,洗练流丽,最后六句 写离开京邑的忧伤。因对京邑依恋, 所以淹留不忍离开,因怀念乡国,所 以三山风景虽佳妙,自己却已无心欣 赏。
登池上楼
谢灵运
• 潜虬(qiú)媚(怜惜)幽(沉静而安详)姿,飞 鸿(大鸟名)响远音(悠远的声音) 。
•
潜游的虬龙怜惜美好的姿态,飞鸿的声音从悠远的高空传来。
• 薄(靠近)霄愧(惭愧)云浮,栖川(指深渊中的潜 龙)怍( zuò 惭愧)渊沉。
•
面对高飞于云霄的飞鸿和潜游于深水的虬龙,我惭愧万分
• 进德(指仕途上的进取)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登池上楼》自学思考题
1.诗首八句在全诗中的地位 怎样?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 提示:第一、二句是诗的起兴,又含有
比喻之意。诗人将我与“物”连接在一起, “我”欲飞上云霄却自愧不如飞鸿,“我” 欲隐居山川又自惭不及潜龙,比喻之意十 分明显:隐居之士悠然自适,仕宦之人志 得意满,而我欲为官却仕途不顺,欲隐居 却乏此高致。接着用“进德智所拙,退耕 力不任”抒发了诗人在仕与隐的去向上进 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内心矛盾和痛苦。再 想到自己被贬永州、一直追求的理想难以 实现,在病榻上度过万木萧疏的冬天,心 境愈加沉郁感伤。
•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qū qīn 山势险峻的 样子) 。
•
侧耳倾听近处波涛彭湃,举目眺望远处山势险峻。
• 初景革(清除)绪风(余风) ,新阳(指春)改故 阴(指冬) 。
•
初春的阳光消除了冬季残留下来的寒风,新春改变了残冬。
• 池塘(堤岸)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登池上楼
谢灵运
• 潜虬(qiú)媚(怜惜)幽(沉静而安详)姿,飞 鸿(大鸟名)响远音(悠远的声音) 。
•
潜游的虬龙怜惜美好的姿态,飞鸿的声音从悠远的高空传来。
• 薄(靠近)霄愧(惭愧)云浮,栖川(指深渊中的潜 龙)怍( zuò 惭愧)渊沉。
•
面对高飞于云霄的飞鸿和潜游于深水的虬龙,我惭愧万分
• 进德(指仕途上的进取)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登池上楼》自学思考题
1.诗首八句在全诗中的地位 怎样?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 提示:第一、二句是诗的起兴,又含有
比喻之意。诗人将我与“物”连接在一起, “我”欲飞上云霄却自愧不如飞鸿,“我” 欲隐居山川又自惭不及潜龙,比喻之意十 分明显:隐居之士悠然自适,仕宦之人志 得意满,而我欲为官却仕途不顺,欲隐居 却乏此高致。接着用“进德智所拙,退耕 力不任”抒发了诗人在仕与隐的去向上进 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内心矛盾和痛苦。再 想到自己被贬永州、一直追求的理想难以 实现,在病榻上度过万木萧疏的冬天,心 境愈加沉郁感伤。
•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qū qīn 山势险峻的 样子) 。
•
侧耳倾听近处波涛彭湃,举目眺望远处山势险峻。
• 初景革(清除)绪风(余风) ,新阳(指春)改故 阴(指冬) 。
•
初春的阳光消除了冬季残留下来的寒风,新春改变了残冬。
• 池塘(堤岸)生春草,园柳变鸣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