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南朝诗两首 》课件 粤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1课件 第19课《南朝诗两首》课件 粤教版必修1PPT课件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1课件 第19课《南朝诗两首》课件 粤教版必修1PPT课件

• 初景革(清除)绪风(余风) ,新阳(指春)改故 阴(指冬) 。

初春的阳光消除了冬季残留下来的寒风,新春改变了残冬。
• 池塘(堤岸)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堤岸上长出了嫩绿的春草,园子的柳树上变换了鸟的叫声。
2020年10月2日
6
• 祁祁(盛大)伤豳(bīn)歌,萋萋感楚吟。

“采藩祁祁”这首豳歌与“春草兮萋萋”这首楚歌使我产
• 薄(靠近)霄愧(惭愧)云浮,栖川(指深渊中的潜 龙)怍( zuò 惭愧)渊沉。

面对高飞于云霄的飞鸿和潜游于深水的虬龙,我惭愧万分
• 进德(指仕途上的进取)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想做一番事业,自己的智能又来不及,想告老归田,体力又
担当不了。
• 徇(xùn 追求)禄反穷海,卧疴( kē 疾病)对 空林。
2020年10月2日
11
提示: 作者终日卧床,甚至连外界节气的
变化也不知晓了,当他姑且撑起久病初 愈的身体揭开门帷登楼一望,此时寒冬 已过,初春的太阳赶走了残冬的冷风, 暖意融融,诗人侧耳倾听那池水的波声, 举目远眺高峻的山峦,一幅生动的春之 美景映入了诗人的眼帘。一个“生”, 一个“变”,一幅生意盎然的图画生出 了动感,同时将诗人心中激起的惊奇、 欣喜、新鲜之感准确、生动、传神的反 映了出来。在此时,诗人暂时忘却了烦 恼,心情清朗,愉快了许多。
2020年10月2日
8
《登池上楼》自学思考题
1.诗首八句在全诗中的地位 怎样?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2020年10月2日
9
• 提示:第一、二句是诗的起兴,又含有
比喻之意。诗人将我与“物”连接在一起,
“我”欲飞上云霄却自愧不如飞鸿,“我”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南朝诗两首》课件 粤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南朝诗两首》课件 粤教版必修1
新鲜之感准确、生动、传神的反映了出来。在此 2023时/5/14,诗人暂时忘却了烦恼,心情清朗,愉快了许17
第十七页,共33页。
• 【小结:朗诵与赏析】2′09″
登池上楼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登 池 上 楼
2023/5/14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还望峰相连而得名。
•京还望,回头望。
2023/5/14
21
第二十一页,共33页。
• 【基本解读】
• 灞涘望长安, • 我就像王粲在灞陵上眺 河阳视京县。 望长安,又像潘岳在河 阳回顾洛阳那样登上三 山回望京城。
化用古人诗句,以喻今日自己的心态。
晚 作者以古人的“望京”来比自己的“望京”:
登 三 邑山
以灞涘、河阳比三山,以长安、洛阳比建康, 以王粲、潘岳比自己,用古人的望京师借指自
还 望 京
己对京师的依恋之情,从而为全诗定下了情 感的基调。
“望”是贯穿全篇的线索。
2023/5/14
22
第二十二页,共33页。
• 白日丽飞甍, • 夕阳使飞耸的屋脊色彩明
参差皆可见。
丽,京城内的屋宇高低不 齐,历历在目。
2023/5/14
15
第十五页,共33页。
• 最后六句:抒发了诗人欲遁世
离尘又徘徊不决的苦闷,情调
低沉哀伤。虽然结句勉励之志
登尚在,然而这种遁世无闷的人 池生哲学不过是自我安慰罢了。

楼• 全诗层次分明,描写工细,旨在
从外物远累的角落寻求自我解脱。

4.19南朝诗两首课件(粤教版必修1)

4.19南朝诗两首课件(粤教版必修1)

在黑暗的现实环境中,目睹仕途险恶,常
常流露出忧生之叹。后来受诬陷,下狱而 死,年仅三十六岁。
他是南朝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诗风清新、秀丽。他的
写景诗吸收了谢灵运作品中那种细致观察与逼真描写的优点,
避免了谢灵运诗作中的晦涩之弊,成就很高。 写作背景: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一诗是诗人于春天傍晚登上三山
(即三山矶,上有三峰,南北相接,在今江苏南京西南长江 东岸)回首眺望京城建康(即今江苏南京)所作。
壮阔的春晴晚景图。良辰美景呈现眼前,令人陶醉和留恋。
第三层(从“去矣方滞淫”到“谁能鬒不变”):这一 层融景入情,抒发诗人登山临江望京邑所引起的怀乡愁绪。
《登池上楼》
主题:欣赏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品味诗句的精妙 1.《登池上楼》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情与景是如何融为一体的?
明确:诗人主要是在中间八句描写了登楼临窗所见所闻初春 生机盎然的景色。后六句写诗人触景伤怀,决意归隐。
教学目标:
《登池上楼》
山水诗的先行者——谢灵运 谢灵运(385~433),南朝宋代诗人。
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移居会稽,
晋车骑将军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故世 称谢康乐。少好学,性奢豪。曾任永嘉太 守,后获罪被诛。喜爱山水,常率众肆意 遨游。谢灵运的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
主要成就在于山水诗。由他开始,山水诗
关爱和接受良好的教育。请你拟写一条以“关爱留守儿童”
为主题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语言简 明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在18字以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第19课《南朝诗两首》课件粤教版必修1

2012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第19课《南朝诗两首》课件粤教版必修1

(6)衾枕昧.节候 昧:形容词作动词,昏暗
(7)褰.开.暂窥临 褰开: 揭开帷帘,打开窗子 (8)举目眺岖.嵚. 岖嵚: 山势险峻的样子 (9)初景革绪.风. 绪风: 残余的寒风 (10)无闷征.在今 征: 验证,证明 (11)灞涘.望长安 涘: 水边
(12)白日丽.飞甍 丽: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色彩明丽
登江中孤屿 谢灵运
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 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 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 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 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 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
[美文评点] 这首诗描绘了江中孤屿秀媚幽丽的景色, 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孤高傲世的性格、遭受排挤的幽愤和厌 世求仙的思想情绪。此诗可谓匠心独运。欲写江屿之秀媚 神奇,先写江南胜景历览之倦,一抑一扬,对比鲜明。然 后又一笔宕开,“精骛八极,心游万仞”,遥想昆仑山仙 人姿容,神会古代安期生道术,进一步烘托和神化了孤屿 的幽丽神奇。如此前皴后染,虚实交错,不仅突出了孤屿 之美、之奇,也有效地寄寓了自己孤傲不遇的主观情感。 结构绵密而意脉一贯,情景相生而物我融一。
山水诗鼻祖是东晋的谢灵运。谢灵运所开创的 山水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诗成为 独立的审美对象。他的创作,不仅把诗歌从“淡乎 寡味”的玄理中解放了出来,而且加强了诗歌的艺 术技巧和表现力,并影响了一代诗风。
二、永明诗体 永明体是中国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出现的诗风。又称新 体诗。谢朓是南齐永明体诗的代表作家。他和沈约、王融等 人根据汉语的四声研究诗歌中的声、韵、调配合问题,提出 了“八病”之说,开创了永明体,对近体诗的发展作出了贡 献。永明体,即以讲究四声、避免八病、强调声韵格律为其 主要特征。南朝齐竟陵王萧子良门下的8位文学家:萧衍、沈 约、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合称竟陵八友),都是 永明体诗歌的作家。其代表人物历来认为是谢朓、沈约和王 融。从齐永明至梁陈100余年间,吴均、何逊、阴铿、徐陵、 庾信等先后有90余人对新体诗进行过有益的尝试,从而为唐 代格律诗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9南朝诗两首课件粤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9南朝诗两首课件粤教版必修1
.不以人之坏自成也,不以人之卑自高也,不以遭 时自利也。(《庄子杂篇·让王》)
【译文】不因别人的失败而自显成功,不因别人的卑 微而自视高大,不因逢时机而自图利益。
【品悟】这是庄子告诉我们做人的基本原则。
3.势为天子而不以贵骄人,富有天下而不以财戏人。 (《庄子杂篇·盗跖》)
(15)泪下如流霰. (16)谁能鬒.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名词作动词,发出声音 (2)使动用法,使……
惭愧 (3)惭愧 (4)增进道德,这里指仕途上的进取 (5) 追求禄位 (6)形容词作动词,昏暗 (7)揭开帷帘,打开 窗子 (8)山势险峻的样子 (9)残余的寒风 (10)验证,证 明
2.字形辨认
怍( ) (1)柞( )
疴( ) (2)病( )
昧( ) (3)味( )
聆( ) (4)伶( )
答案:(1)zuò/惭怍 zuò/柞树 (2)kē/沉疴 bìnɡ/病情
(3)mèi/拾金不昧 wèi/滋味 (4)línɡ/聆听 línɡ/伶人
五、正确理解词语
(1)飞鸿响.远音 (2)薄霄愧.云浮 (3)栖川怍.渊沉 (4)进.德.智所拙 (5)徇.禄.反穷海 (6)衾枕昧.节候
(11)水边 (1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色彩明丽 (13)白绸 (14)芳草遍地的郊野 (15)雪粒 (16)黑色的 头发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登池上楼》的开头写“潜虬”“飞鸿”的作用 是什么?诗人为什么感到惭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9课《南朝诗两首》课件(粤教版必修1)

第19课《南朝诗两首》课件(粤教版必修1)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前八句为第一层,主要写官场失意后的不满与当 时矛盾的处境。 “潜虬”一句喻深藏不露、孤高自赏的生活, “飞鸿”一句喻奋进高飞、声名动世的境界;下面 两句说无论前者还是后者,自己都不能做到,深感 惭傀。 第三句紧接第二句,第四句远承第一句:是说自己 颇有退隐之心,只是为形势所格,无法实现。
4.诗人为什么要还望京邑?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5.诗人以何种方式表 达他的离乡之情?
借乐景抒哀情 使情更哀
谁能鬒不变?
以颜色暗示心情的沉重
乡音未改鬓毛衰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着“索居”、“离群”两句, 写隐居生活令人难以接受的一面。 但不管怎祥,他归隐的决心已下。 全诗结束两句意思是:坚持节操 岂止古人能够做到,《周易》所谓 “遁世无闷”在今人身上同样可以 得到征验!这样,诗的情绪便从进 退维谷的困境中解脱出来,以高亢 的声调收结全篇。
本诗以登池上楼为中心,抒发了种种复杂的情 绪。这里有孤芳自赏的情调,政治失意的牢骚, 进退不得的苦闷,对政敌含而不露的怨愤,归隐 的志趣……,虽然语言颇觉隐晦,却是真实地表 现了内心活动的过程。诗中写景部分与抒情结合 得相当密切,并且成为诗中情绪变化的枢纽。对 景物的描绘,也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敏感, 而这正是他能够开创山水诗一派的条件。只是, 语言过于深奥、句式缺少变化,因求对仗而造成 某些重复,也是显著的弱点。这些都有待于诗歌 的发展来纠正。
1.从题目中我们可以了解到 哪些信息?
时间、地点、事件、望的对象
2.站在三山上,诗人望到了 什么样的景色?

高中语文 第19课《南朝诗两首》课件 粤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第19课《南朝诗两首》课件 粤教版必修1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谢眺
1、作者简介 谢眺(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人,与谢灵运同族, 前后齐名,与谢灵运并称为“大小谢”。他曾任职宣城太守,因
此被人称为“谢宣城”。他当时生活在黑暗的现实环境中,目睹仕
途险恶,常常流露出忧生之叹。后来受诬陷,下狱而死,年仅三 十六岁。他是南朝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诗风清新、秀丽。他的写 景诗吸收了谢灵运作品中那种细致观察与逼真描写的优点,避 免了谢灵运诗作中的晦涩之弊,成就很高。有《谢宣城集》。
19、南朝诗两首 登池上楼
谢灵运
1、作者简介 谢灵运(385——433),南朝宋代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东晋名臣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他从小生活奢豪,养尊处优。 后曾任永嘉太守、侍中、临川内史等职。他在政治上有一定的野心, “自谓才能宜参机要”。而当时执政的出身比较寒微的刘宋王族与 王、谢等门阀贵族存在着矛盾。后来在争权夺利的斗争中获罪被杀。 谢灵运喜爱山水,经常率众四处漫游,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他 游览的山水很多,观察自然景物很仔细,再加山他的高度艺术修养 ,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山水中存在的自然美。他有许多传诵的名句 ,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给人以清新可爱之感。
2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3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4 池塘生春草, 园柳变鸣禽。
5、鉴赏佳句: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 神来之笔,作者紧扣新春景色的 特点,由远及近,绘声绘色,赋 予春景以感情。这两句景情融化, 自然贴切。历来为后人所赞赏, 作者自己也曾激赏。
6 作者在这样的景物 里,融 入了他什么样的感情?从哪里 看出来?
第二部分:自“衾枕”以下八句, 写登楼所见的满目春色。 第三部分:最后六句,先写由登 楼观春,联想到古代描写春景的 诗,借用典故抒发自己的感慨, 情绪又转向感伤。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9课《南朝诗两首》ppt课件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9课《南朝诗两首》ppt课件

2. 第十三至第十六句写了诗人登楼及所 见所闻,其中佳句“池塘生春草,圆柳 变鸣禽”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020/2/16
提示: 作者终日卧床,甚至连外界节气的
变化也不知晓了,当他姑且撑起久病初 愈的身体揭开门帷登楼一望,此时寒冬 已过,初春的太阳赶走了残冬的冷风, 暖意融融,诗人侧耳倾听那池水的波声, 举目远眺高峻的山峦,一幅生动的春之 美景映入了诗人的眼帘。一个“生”, 一个“变”,一幅生意盎然的图画生出 了动感,同时将诗人心中激起的惊奇、 欣喜、新鲜之感准确、生动、传神的反 映了出来。在此时,诗人暂时忘却了烦 恼,心情清朗,愉快了许多。
2020/2/16
3. 诗的后六句表现了诗人心境 的再度变化,具体有何表现?
2020/2/16
提示: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美丽的春光,茂盛的春草,竟使诗人想起了前 人感伤的诗句,诗人心中的抑郁沉重得难以派 遣,新鲜之感激起 的愉悦心情转瞬即逝了,
诗人由此又联想到了自己“归”与“不归”的 矛盾,心情复而沉重起来。但是“索居易永久, 离群难处心”,孤独的隐居生活容易使人感到 岁月漫长,难以安心,诗人的内心展开了激烈 的斗争,然而“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今天照样有不追求功名、避世隐居不觉寂寞的 有德的隐者,这一点将在自己身上得到证明, 作者最终下了隐居的决心。
2020/2/16
对比:这两首诗在抒情写景上有 什么异同?
• 提示: 《登池上楼》融情于景,把对春天
的喜爱之情完全融到对初春万物复苏的美景之 中。如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便是 很好的力证。而谢脁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则是以美景写哀情,他眼中的景色越是美好, 那么,他心中的眷恋就会越是炽热,他也就越 是悲伤。
2020/2/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谢脁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离群难处心”,孤独的隐居生活容易使人感到
岁月漫长,难以安心,诗人的内心展开了激烈
的斗争,然而“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今天照样有不追求功名、避世隐居不觉寂寞的
有德的隐者,这一点将在自己身上得到证明,
作者最终下了隐居的决心。
13
谢脁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 诗风清新流丽,多为 山水诗,情味隽永, 极受李白推崇,对后 世影响很大。
9
2. 第十三至第十六句写了诗人登楼及所见 所闻,其中佳句“池塘生春草,圆柳变鸣 禽”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10
提示: 作者终日卧床,甚至连外界节气的
变化也不知晓了,当他姑且撑起久病初 愈的身体揭开门帷登楼一望,此时寒冬 已过,初春的太阳赶走了残冬的冷风, 暖意融融,诗人侧耳倾听那池水的波声, 举目远眺高峻的山峦,一幅生动的春之 美景映入了诗人的眼帘。一个“生”, 一个“变”,一幅生意盎然的图画生出 了动感,同时将诗人心中激起的惊奇、 欣喜、新鲜之感准确、生动、传神的反 映了出来。在此时,诗人暂时忘却了烦 恼,心情清朗,愉快了许多。
14
谢朓(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 人。南朝齐诗人。出身世家大族,祖、父辈皆刘宋 王朝亲重,祖母是史学家范晔之姐,母亲为宋文帝 之女长城公主,与谢灵运同族,经历有些类似,时 与谢灵运对举,亦称小谢。公元495年出任宣城太守, 故有谢宣城之称。现存诗二百多首,其中山水诗的 成就很高,观察细微,描写逼真,风格清俊秀丽, 一扫玄言余习。写景抒情清新自然,意境新颖,富 有情致,且佳句颇多。但诗中反映的社会生活面较 窄,且“有句无篇” 。他与王融、沈约等人共创 “永明体”,为“永明体”诗人之雄。语言精炼, 诗情隽永,宛如唐人五绝,故严羽说:“谢朓之诗, 已有全篇似唐人者”(《沧浪诗话》)。对近体诗 的发展有贡献。其诗得到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杜甫 的称许:“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谢朓每诗堪讽诵” 。原有集十二卷,已散佚。明 人辑有《谢宣城集》,今人郝立权有《谢宣城诗 注》。《南齐书》卷四十七、《南史》卷十九有1传5 。
• 进德(指仕途上的进取)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想做一番事业,自己的智能又来不及,想告老归田,体力又
担当不了。
• 徇(xùn 追求)禄反穷海,卧疴( kē 疾病)对 空林。

追求禄位而到了荒僻的海滨地区,卧病在床,面对空荡荡的
树林。
4
• 衾(qīn 大被子)枕昧(昏暗,不明)节候,褰开 ( qiān 揭开、打开)暂窥临。
11
3. 诗的后六句表现了诗人心 境的再度变化,具体有何表 现?
12
提示: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美丽的春光,茂盛的春草,竟使诗人想起了前
人感伤的诗句,诗人心中的抑郁沉重得难以派
遣,新鲜之感激起 的愉悦心情转瞬即逝了,
诗人由此又联想到了自己“归”与“不归”的
矛盾,心情复而沉重起来。但是“索居易永久,
(验证、证明)在今。

能保持高尚的节操无所苦闷,此事岂独古人有之,我于今
日可验证它。
6
登池上楼
谢灵运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祈祈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因卧病在床,不明季节的变化,拉开窗帷,临窗眺望。
•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qū qīn 山势险峻的 样子) 。

侧耳倾听近处波涛彭湃,举目眺望远处山势险峻。
• 初景革(清除)绪风(余风) ,新阳(指春)改故 阴(指冬) 。

初春的阳光消除了冬季残留下来的寒风,新春改变了残冬。
• 池塘(堤岸)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Hale Waihona Puke 堤岸上长出了嫩绿的春草,园子的柳树上变换了鸟的叫声。
5
• 祁祁(盛大)伤豳(bīn)歌,萋萋感楚吟。

“采藩祁祁”这首豳歌与“春草兮萋萋”这首楚歌使我产
生无限的感伤。

索居(离群独居)易永久(容易感到日子长久) ,离
群难处心(难以安心) 。

离群独居,时光难挨,内心也难以安定。

持操(保持节操)岂独古,无闷(没有烦闷)征
1
谢灵运
谢灵运(385—433),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 世居会稽(今浙江绍兴县)。晋宋之际的著名诗人。出身江南 大族,祖父谢玄为东晋名将。十八岁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公; 小名客儿,故又称谢客。他与颜延之,鲍照并称“元嘉三大 家”。在政治上,谢灵运屡有沉浮,因此“常怀愤愤”,遂寄 情山水,开创了山水诗派。山水诗描写景物细致入微,语气精 雕细琢,为当时诗坛带来新鲜气息。故艺术上,他开辟了南朝 诗歌崇尚声色的新局面。“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 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文心雕龙·明诗篇》)。 极大改变了东晋以来“理过其辞,淡乎寡味”之诗风,使人耳 目一新。但“山水不足以娱其情,名理不足以解其忧”。又见 其诗之缺憾。且其诗中玄言佛理令人费解,与景物描写不甚和 谐。因此,名句虽不少,佳篇却难觅。
2
登池上楼
谢灵运
3
• 潜虬(qiú)媚(怜惜)幽(沉静而安详)姿,飞 鸿(大鸟名)响远音(悠远的声音) 。

潜游的虬龙怜惜美好的姿态,飞鸿的声音从悠远的高空传来。
• 薄(靠近)霄愧(惭愧)云浮,栖川(指深渊中的潜 龙)怍( zuò 惭愧)渊沉。

面对高飞于云霄的飞鸿和潜游于深水的虬龙,我惭愧万分
7
《登池上楼》自学思考题
1.诗首八句在全诗中的地位 怎样?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8
• 提示:第一、二句是诗的起兴,又含有比喻
之意。诗人将我与“物”连接在一起,“我” 欲飞上云霄却自愧不如飞鸿,“我”欲隐居山 川又自惭不及潜龙,比喻之意十分明显:隐居 之士悠然自适,仕宦之人志得意满,而我欲为 官却仕途不顺,欲隐居却乏此高致。接着用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抒发了诗人在仕 与隐的去向上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内心矛盾 和痛苦。再想到自己被贬永州、一直追求的理 想难以实现,在病榻上度过万木萧疏的冬天, 心境愈加沉郁感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