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专题学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应用;2、了解透镜的构造及成像原理;3、能够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判断凸透镜的成像情况。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应用。
难点:理解物距、焦距与成像大小、虚实的关系。
三、学习过程1、了解凸透镜的基本概念和成像原理;2、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3、根据成像规律,学习透镜在不同情况下成像的特点;4、通过实例分析,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四、学习内容及方法1、学习凸透镜的构造及成像原理;2、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了解物距、焦距与成像大小、虚实的关系;3、学习凸透镜在不同情况下成像的特点,如:当u>2f、f<u<2f、u<f 时,分别成什么样的像;4、通过实例分析,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如: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的使用方法。
五、学习效果检测1、完成相关练习题;2、根据实验现象,分析不同情况下凸透镜的成像特点;3、根据实例分析,掌握不同情况下如何使用凸透镜。
六、学习反思与总结1、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及特点;2、分析自己在掌握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3、对于难以理解的地方,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
我的课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flash课件《我的课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Flash课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方式也在逐步转变。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不再仅仅是听取教师的讲解,而是通过各种多媒体课件,更加直观、生动地学习知识。
本文将介绍一款名为《我的课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Flash课件,该课件对于帮助学生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课件概述《我的课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一款针对中学物理课程的Flash 课件。
该课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通过动画演示和互动式学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该课件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将知识点进行细化,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突出特点1、动画演示:通过生动的动画演示,将抽象的物理现象进行直观的展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经历探究过程,提升对证据的分析和论证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体会实验探究活动对认识事物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学习难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过程。
【自主预习】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1.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蜡烛、凸透镜、光屏和光具座,分别把上述物体安装在光具座上,调整它们的高度,使得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光屏的作用是承接并显示凸透镜所成的实(选填“虚”或“实”)像。
2.完成下表的填写:(焦距、物距、像距分别用f、u、v表示)物距u像的性质物与像的位置像距v光屏能否承接应用u>2f倒立缩小实像异侧2f>v>f能照相机u=2f倒立等大实像异侧v=2f能测焦距f<u<2f倒立放大实像异侧v>2f能投影仪u=f不成像u<f正立放大虚像同侧不能放大镜【合作探究】一、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提出问题】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哪些因素有关?【猜想假设】①可能与物体到透镜的距离有关。
支持事例: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成像特点不同,是因为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不同。
②可能与凸透镜的焦距有关。
支持事例:同一物体通过照相机成像,当照相机镜头的焦距改变时(调焦),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会改变。
③像的正倒很可能跟它与物体是否在同侧有关。
支持事例:照相机与投影仪,物体和所成的像分居在凸透镜的两侧;通过放大镜观察物体,物体和像在透镜的同一侧。
【设计实验】(1)相关概念①物距u: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如图所示,物距为30cm;②像距v: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如图所示,像距为60cm;③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实验思路我们可以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较远的地方,然后逐渐移近,观察成像的情况。
由于凸透镜对光的偏折程度跟凸透镜的焦距f有关系,所以研究物距u的变化时,焦距可能是个应该注意的参照距离。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学案
8让一束平行光经过一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7所示),小明用此透镜做“探究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物体距透镜9cm时,成正立的像B.当物体距透镜2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C.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
D.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4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50cm的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缩小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是( )
A.10cm B30cm C20cm D5cm
5如图所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某位置(图中未标出),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a点,调节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倒立缩小的像.将蜡烛从a点滑到b点后,再移动光屏,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变小.则( )
即:无论成什么像,当物体靠近焦点时,所成的像变_______。
2眼睛
A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____________,在视网膜上成_____、______的实像。
B近视眼配戴________透镜,远视眼配戴________透镜。
二解决问题
1如图5所示是一款具有摄像功能的手机,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透镜,通过镜头所成的像是(选填“实像”或“虚像”)。
2小华用铁丝绕成一个内径约4mm的圆环,将圆环在清水中浸一下后取出,形成一个“水透镜”.
(1)通过“水透镜”看到的字如图所示,此时“水透镜”是一个______透镜,将这个“水透镜”再向字靠近一点,看到的像会____________(变大/变小).
(2)小明猜想“水透镜”的焦距与水的质量有关,为此他用牙签在“水透镜”上轻轻取走一点水,再次观察,比较前后两次所成像的大小.观察时他应该注意控制“水透镜”到字________________的不变.
专题11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专题学案3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专题学案一、 复习目标在记住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基础上,学会分析题目中的条件从而判断出凸透镜成像的情况(包括像的倒正、实虚以及放大还是缩小情况),还要学会凸透镜成像情况的实际应用如: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以及人的眼睛、眼镜 二、 知识储备成_____像; 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_______像,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时成_______像; 无论成什么像,当物体靠近焦点时,所成的像变_______,且像距变________. 二、典型例题解析:(一)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判定成像性质 例1: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10cm 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当物体移到凸透镜前10cm 处,所成的是( )A 、倒立缩小的实像B 、倒立放大的实像C 、正立放大的虚像D 、正立等大的虚像【针对性训练】1、三个焦距都是20cm 的凸透镜,小明利用它们做了一些简易光学器材,第一个做成了简易照相机,拍摄了墙上的一幅画;第二个做了一台投影仪,演示了一张幻灯片;第三个直接作放大镜使用,观察一只小昆虫,使用过程中,下面对应关系连线正确的是( )2、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30cm 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到距透镜45cm 处,成的像情况是:( )A 、放大的实像B 、缩小的实像C 、等大的实像D 、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二)焦距大小的判定例2.将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30cm 的地方,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有蜡烛清晰放大的像,由此可知,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 、20cmB 、15cmC 、10cmD 、5cm 【针对性训练】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将这三个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做成像实验,在保持各透镜跟烛焰的距离相等的条件下,得到实验记录如下表:透镜 像的性质 甲 放大 倒立 实像 乙 缩小 倒立 实像 丙 放大 正立 虚像由此表可知:甲、乙、丙三个透镜的焦距关系是:A 、f 甲>f 乙>f 丙B 、f 丙>f 甲>f 乙C 、f 甲<f 乙<f 丙D 、f 乙>f 丙>f 甲 (三)镜的调节问题例3、照集体相时,发现有些人没有进入镜头,为了使全体人员都进入镜头,应采取: A 、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往外伸一些 B 、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 C 、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外伸一些 D 、照相机和镜头都不动,人站近一些。
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案5.3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研究目标:1.熟悉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能够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一)知识预备:1.实像是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收到,也可以用眼看到。
2.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3.焦距:凸透镜的焦点是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成一点的位置。
用f表示,则2倍焦距表示为2f。
4.物距: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用u表示。
5.像距:像离凸透镜的距离,用v表示。
生活中的透镜:成像特点:在透镜两侧放置物体和屏幕,可以看到物体的实像或虚像。
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当物距u和像距v变化时,实像或虚像的大小和正倒性质也会发生变化。
二)自主研究和小组合作操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实验器材:光具座、蜡烛、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光屏。
3.实验步骤:1)测定凸透镜的焦距f。
2)将蜡烛点燃作为物体,研究烛焰所成的像,蜡烛和光屏放在凸透镜的两侧。
将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高度。
3)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f以外的位置,点燃蜡烛,移动光屏直到出现边缘清晰的蜡烛的像为止;记录下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u)、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v)、像的性质大小和倒正。
4)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在2f以外,即u>2f,重复步骤(3)进行观察与测量。
5)将蜡烛放在凸透镜2f处,即u=2f处,进行观察和测量。
6)将蜡烛向凸透移近,使物距在2f和f之间,即2f>u>f 之间,进行观察测量。
7)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重复步骤(6),进行观察与测量。
8)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f,进行观察、估测像距。
4.实验结论:当物距u和像距v变化时,实像或虚像的大小和正倒性质也会发生变化。
当物距u等于2f时,像距v等于2f;当物距u小于2f时,像距v大于2f;当物距u等于f时,像距v等于f;当物距u小于f时,像距v为虚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3 凸透镜成像规律学案
5.3 凸透镜成像规律【学习目标】1、能描述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过程;知道探究实验要经历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论证的过程。
能够规范地记录实验数据,会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2、记住凸透镜成像规律3、能说出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分别应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哪个规律4、进一步理解凸透镜成像原理及透镜相关概念,大致了解焦距能够影响成像的性质【学习过程】活动一观察与描述1、让(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为50cm,将光屏从靠近凸透镜的位置逐渐向远处移动,当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停止移动,描述光屏上像的性质。
像的性质此时像距大约是2、小组竞赛:物距分别为15cm和5cm时,重复上述1的实验,记录当u=15cm时,像的性质像距当u=5cm时,像的性质像距活动二实验探究探究问题:探究像的性质与物距大小的关系设计实验:改变大小,分别为(4cm、6cm、8cm)、(12cm、15cm、18cm)、(22cm、30cm、38cm),寻找到清晰的像,在表格中描述像的性质,并记录。
参照教材97页,进行实验,搜集证据,完成表格。
焦距f=10cm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物距u/cm 像的性质像距v/cm 像距与焦距关系分析论证:1、凸透镜成实像的条件是:2、凸透镜成缩小像的条件是:3、当凸透镜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实像时,物距像距当凸透镜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实像时,物距像距当凸透镜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虚像时,物距像距【练习巩固】1、联系上节课所学知识,总结归纳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2、《能力培养》90页2、3、4、53.练习1、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物距为u>2f 时,成像,像距为f<v<2f;当物距为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为;当物距为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有一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那么将点燃的蜡烛放在位于凸透镜前15cm处时,光屏上得到的像是()A、正立放大的像B、正立缩小的像C、倒立缩小的像D、倒立放大的像3、有一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将物体从离凸透镜30 cm处沿主光轴移到距透镜20 cm处,这个过程中所成的像.()A.始终是正立、放大的实像B.始终是倒立、放大的实像C.离透镜越来越远,像变大D.离透镜越来越近,像变小。
5.3凸透镜成像规律 学案(有答案)
【学习目标】1. 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2. 能通过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更加深刻了解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原理3. 会画凸透镜成像的光路图4. 能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一些计算焦距相关的问题5. 掌握遮住、破损透镜后,出现的现象6. 掌握改变物距(或像距)后,如何操作才能再次出现清晰的像【自主学习】一、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思路:为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我们可以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较远的地方,然后逐渐移近(图5.3-1),把每次观察到的物距以及像的虚实、大小、正倒等情况都记录在表格中,比较实验数据,看看像的虚实、大小、正倒与物距有什么关系,寻找其中的规律。
实验过程: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发光物体,一块白色的硬纸板作为光屏,调节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高度,研究发光物体的成像情况(图5.3-2 )。
把发光物体放在较远处,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实像。
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物距和像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把发光物体向凸透镜移近几厘米,放好后重复以上操作。
继续向凸透镜移动发光物体并调整光屏的位置,重复以上操作,你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发光物体的像吗?当在光屏上看不到发光物体的像时,可以撤去光屏,从光屏一侧向凸透镜方向看去,观察发光物体的像。
此时发光物体和它的像在什么位置?记录凸透镜的焦距f,把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和观察的结果填入下表。
每个小组可以自己选择适当的物距,并与各小组共享测量的数据。
下表是f =12cm时测出的数据。
表格中的规律(物距变化与像距变化的关系):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但是物距的变化程度大一些;物距小于2倍焦距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但是像距的变化程度大一些。
实验结论:成像光路图:u > 2f2f >u > fu = 2fu < f注意事项:1. 实验时,应根据光具座长度L选用合适焦距的透镜,具体关系是L ≥ 4f。
2. 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的目的是:保证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物理教案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物理教案•相关推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物理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物理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物理教案篇1【三维目标】1、知道物距、焦距和像距的概念,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实验时能够正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能够利用光具座进行实验。
2、能设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经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全过程。
3、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参与实验探究的快乐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习惯。
【教材分析】学生对凸透镜的认识,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已经有所了解,但对物体通过凸透镜怎样才能在光屏上成像,及会成什么样的像,还不够了解。
所以,本节教材主要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探究,这个探究实验是一个较完整的科学探究实验。
目的是:一让学生认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二是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
【教学重、难点】1、重点:1)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2)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中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方法。
2、难点:1)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2)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中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方法。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用具】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小玩具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教学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提出问题教师:请同学们用小玩具按照课本P61图3-47所示的方法做一个实验,移动放大镜或白纸板的位置,会在白纸上看到怎样的像?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让学生说出看到的像的特征。
教师:对你所观察的现象,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如:凸透镜所成的像跟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与假设让学生交流讨论,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我们知道实验是探究物理知识最基本的一种方法。
凸透镜成像学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学案一)总结规律:1.像的虚实:当u=f 时,既不能成实像也不能成虚像;u ﹥f 时,成 像; u ﹤f 时,成 像;所以u=f 是成像虚实的分界点。
一倍焦距.... 分虚实 2.像的大小::当u=2f 时,成等大的实像;u ﹥2f 时,成 的像;u ﹤2f 时,成 的像;所以u=2f 是成像大小的分界点。
二倍焦距.... 分大小 3.像的倒正:实像总是 立的,像和物在透镜的两侧;虚像总是 立的,像和物在透镜的 。
实像异侧倒,虚像同侧正 4.实像的位置:物在外(2f 以外)、像在间(f 与2f 之间); 物在间、像在外。
5.成等大的像时,像距等于物距;成放大的像,像距 物距;成缩小的像,像距 物距; 6.像的大小变化实像:物近像 远 像变 大 物远像 像变:物近像 近 像变 小 物远像 像变 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跟着物体跑(像跟物移动方向相同,再结合 成实像、虚像时像与物位置关系,很容易得到物距、像距变化规律)。
二)应用规律:1.如图所示,是第一套2010年上海世博会特种邮票。
用焦距为15厘米的凸透镜观察这张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 】A 、大于15厘米B 、大于30厘米C 、小于15厘米D 、小于30厘米2.把下图甲所示的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在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像。
这个像是下图乙中的【 】3.小周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与烛焰等大的像(如图),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他必须【 】A .让蜡烛远离透镜,同时让光屏也远离透镜B .让蜡烛远离透镜,同时让光屏靠近透镜C .让蜡烛靠近透镜,同时让光屏也靠近透镜D .让蜡烛靠近透镜,同时让光屏远离透镜4.把高2cm 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cm 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4cm 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A.7.5cmB.12.5cmC.4.5cmD.10cm 5.小华同学在教室里用一个焦距为10cm 的凸透镜在一张白纸上得到了窗外一颗树清晰的像,这个像是【 】A .缩小、倒立的实像B .缩小、倒立的虚像C .放大、倒立的实像D .放大、正立的虚像 6.(多选)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像.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 ,由此可以判断像距v 和物距u 所在的范围是【 】A .v <fB .f <v <2fC .u >2fD .f <u <2f7.用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某同学拍照时,底片上成一清晰的半身像,现要改拍全身像,则应该【 】A .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前调节B .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后调节C .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前调节D .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后调节8.小方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当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复习学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复习学案【复习及巩固】一、操作问题1.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为了使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的,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 。
(2)当蜡烛位于图中的B 处时,移动光屏到D 处,观察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时像和物大小相等,则该凸透镜焦距为 cm 。
(3)紧接着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下半部分,发现光屏上呈像是 (选填“完整”或“不完整”)的。
(4)实验过程中蜡烛由于燃烧而变短,为了使烛焰的像再次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向下移动 (填“光屏”或“凸透镜”)。
二、动态问题(一)凸透镜成像规律 知识回顾 物距(u ) 像距(v ) 成像特点 应用举例f <v <2f 倒立、缩小、实像 u=2f v=2f 倒立、 、实像 得到fv >2f 立、 、 像u=f不成像获得平行光v >u 正立、 、 像2.如图所示,烛焰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 的实像,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设备有 (写出一种即可)(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知识回顾 成实像时 物近像 像变 成虚像时物近像 像变3.如图所示,若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 、b 、c 、d 、e 各点,分别调节光屏: (1)蜡烛放在 点时,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2)蜡烛放在 点时,屏上出现的像最小;(3)蜡烛放在 点,当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屏距透镜最远;(4)蜡烛放在 点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屏上都得不到烛焰的像,但透过透镜可以观察到 (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像.4.如图所示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
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远离景物B .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减小相机镜头和胶片之间的距离C .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D .景物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才能成缩小的像 5.放映幻灯时,为了在屏幕上得到更大的像,那么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幻灯机离屏幕远一些,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调小一些 B .幻灯机离屏幕远一些,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调大一些 C .幻灯机离屏幕近一些,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调大一些 D .幻灯机离屏幕近一些,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调小一些 知识回顾 加凹透镜时 凹透镜发散作用,像向 移 加凸透镜时凸透镜会聚作用,像向 移6.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 A .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B .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C .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D .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三、不等式问题7.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2cm(u 大)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18cm (v 小)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 ) A .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光屏上所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C .该透镜的焦距f 一定满足9cm <f <16cmD.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9cm<f<18cm 拓展:若物体放在此透镜前6cm处,光屏上有怎样的现象8.下面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精选4篇)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精选4篇)《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猜想与假设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得出规律。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生活中的透镜》这一节,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凸透镜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生:有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
师:我手里有个照相机,会使用照相机的同学请举手!请你给一位同学先拍一张全身像、再拍一张较大的半身像。
其他同学观察照相机和被照同学的距离有没有变化。
(学生拍照后,教师利用电脑将两张照片展现在大屏幕上。
)师:这两张照片的大小不同,可能是因为刚才拍照时什么发生了改变引起的?生:被照的同学和照相机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师:我们再做两个实验:请同学们拿起自己手中较大的凸透镜,先靠近课本看书上的字,再伸直手臂看大屏幕,观察两次成像情况。
(学生实验后,请一位同学说出这两次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师:刚才实验时凸透镜两次成像不同,可能是由于什么条件不同造成的?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同。
(二)进行新课师: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像距”。
板书:【提出问题】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虚实、正倒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生:可能跟物距有关。
生:可能跟凸透镜的焦距有关。
板书:【猜想】①可能跟物距有关;②可能跟凸透镜的焦距有关。
师:同学们的猜想都非常好,我们今天用实验只研究一下凸透镜所成的像跟物距的关系。
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案教学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重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学法指导:探究法一、自主学习:1、凸透镜有作用;凸透镜能将光线会聚一点,这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
凸透镜凸透镜有个焦点。
2、焦距:到光心的距离,用表示。
3、能够在上得到的像叫实象,由实际光线汇聚而成;不能在光屏上接受到的像叫虚象。
4、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叫,用表示,像到透镜的距离,用表示。
二、合作探究:1、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学生分组实验探究P97)注意:应该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蜡烛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探究过程:详看课本思考:(1)如上述实验中,用凹透镜代替凸透镜,能在光屏上得到实象吗?为什么?(2)认真分析上述实验探究过程,你能分析出凸透镜成像是由什么决定的?分析与论证: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是一个短焦距的凸透镜。
自我检测:1、用一凸透镜成像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实像总是正立的,虚像总是倒立的。
B.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或缩小的。
C.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
D.成虚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
2、当物体距离凸透镜8cm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
则凸透镜的焦距为()A.f<2cmB.2cm<f<4cmC.4cm<f<5cmD.5cm<f<8cm3.一个焦距是10cm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20cm处逐渐移向30cm处的过程中( ).A.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B.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D.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4.如果要使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得到物体的清晰、缩小的实像,测应选择的凸透镜的焦距为( )A.5cm B.10cm C.15cm D.20cm5、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需要从高空飞机上向地面拍照,若使用的相机镜头焦距为50mm,则胶片与镜头的距离应为( )A.100mm以外B.恰为50mm C.50mm以内D.略大于50mm 6、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8 cm处,在透镜另一侧20 cm处成一清晰像,则此透镜的焦距()A.一定大于20 cmB.一定小于9 cmC.一定在10 cm到8 cm之间D.一定在9 cm到10 cm之间7、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 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导学案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凸透镜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学会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4、能够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过程和方法。
2、难点(1)理解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2)分析和归纳实验数据,得出成像规律。
三、知识回顾1、什么是凸透镜?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2、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四、实验探究1、实验器材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等。
2、实验步骤(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蜡烛火焰的像。
(3)记录此时物距、像距和像的性质(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
(4)改变蜡烛的位置,重复上述步骤,多做几次实验。
3、注意事项(1)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蜡烛的火焰、凸透镜的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以保证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2)光屏上的像一定要清晰,否则实验数据不准确。
五、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像距(v)像的性质应用u > 2f f < v < 2f 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u = 2f v = 2f 倒立、等大、实像测焦距f < u < 2f v > 2f 倒立、放大、实像投影仪u = f 不成像获得平行光u < f v > u 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六、成像规律的理解1、一倍焦距分虚实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实像;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虚像。
2、二倍焦距分大小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缩小的像;当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的像。
3、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七、实际应用1、照相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体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投影仪的镜头也是凸透镜,物体在镜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学案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基本概念,如物距、像距、焦距等。
2、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能够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二、学习重点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过程。
2、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
三、学习难点1、准确测量物距和像距。
2、分析实验数据,总结成像规律。
四、知识回顾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凸透镜。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主光轴: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
3、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
4、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
5、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字母“f”表示。
五、实验器材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
六、实验步骤1、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移动蜡烛,使物距分别为 u>2f、2f>u>f、u<f,同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记录下此时的物距 u、像距 v 和像的性质(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
七、实验数据记录|物距 u(cm)|像距 v(cm)|像的性质||||||u>2f|_____|倒立、缩小、实像||2f>u>f|_____|倒立、放大、实像||u<f|_____|正立、放大、虚像|八、实验数据分析与总结1、当 u>2f 时,像距 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此时,像比物小,像与物在凸透镜的两侧。
例如: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
当我们用照相机拍照时,物体距离镜头较远(u>2f),在相机的底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当 2f>u>f 时,像距 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此时,像比物大,像与物在凸透镜的两侧。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精选3篇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精选3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篇一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中考的一个考点。
在透镜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尽管我们都通过实验研究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在实际练习时仍会因规律遗忘感到做题困难。
现介绍几招记忆技巧,供同学们参考。
方法一:列表记忆法(f为凸透镜的焦距)凸透镜成像规律表由表中内容可以看出:1. 凸透镜成实像的特点是物体在焦点以外。
当物体从2倍焦距以外向焦点移动的过程中,物距逐渐减小,像距逐渐增大,像也逐渐变大,像和物体一定在凸透镜的异侧,并且像是倒立的。
2. 凸透镜成虚像的特点是:物体在1倍焦距以内,像和物体一定是在透镜的同侧,并且像是正立、放大的。
3. 从表中看出,有三个“没有”:①没有正立的实像;②没有倒立的虚像;③没有缩小的虚像。
方法二:数轴记忆法说明:1. 焦点F是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当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即物距u等于焦距f)时,既不成实像也不成虚像,因为从焦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射出,平行光不能相交,所以不能成像。
当物体放在焦点以外时成实像,当物体放在焦点以内时成虚像,即物体成像以焦点F 分为界点,分成虚像和成实像的区域,物体的位置分别在成虚像和实像的区域时,所成的像就对应数轴图上的规律。
2. 2倍焦距处是凸透镜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物体在2倍焦距处成等大的实像,在2倍焦距以外成缩小的实像,在1倍和2倍焦距之间成放大的实像。
方法三:口诀记忆法由列表和图像记忆法中可以归纳出下面的简单口诀:1倍焦距分虚实,2倍焦距分大小。
实像与物异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大。
虚像与物同侧正,物远像近像变小。
方法四:图像法光路图法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涉及到四幅图,如下:光路图法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虽然说可以从本质上认识凸透镜成像规律,找到成像的原因,但是由于现在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光路图不要求掌握,只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内容,因此,同学们只需对此方法简单了解。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案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案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研究目标:1.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2.理解凸透镜物距的变化引起像距和像的大小的变化规律;3.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相关应用。
研究重点:掌握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研究难点: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理解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课前预学案:1.凸透镜的焦距用符号表示为f。
2.物距用符号表示为u。
3.像距用符号表示为v。
4.实像由光线会聚而成,能在屏幕上呈现的像。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是由光线的相交而成,只能在光屏上呈现,且是正立的。
5.照相机照相时,物体离照相镜头比较远,成的是实像。
6.投影仪投影胶片时,物体离投影仪比较近,成的是虚像。
7.放大镜看物体时,物体离放大镜很近,成的是虚像。
自主研究:认真阅读课本,自主完成下列问题: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提出问题:1.回顾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利用凸透镜成像,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2.凸透镜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与物距的关系是什么?猜想与假设:1.照相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大,而投影仪中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小,由此看来像的大小与物距有关。
2.照相机和投影仪物体和像都在凸透镜的两侧,而放大镜物体和像在透镜的同侧,由此看来像的倒正与物距有关。
合作互动探究新知:设计实验:1.实验器材:光具座、光屏、凸透镜(f=10cm)、蜡烛、火柴。
2.摆放实验器材,将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并调整它们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提出问题,进行探讨:如何使物体所成的像呈现于光屏上?4.实验过程中应记录现象和数据,多次进行测量,仔细观察,做好记录并认真分析实验数据。
活动1:在实验中,我们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二倍焦距之外的位置,然后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最清晰的像。
我们将像距和观察到的像的性质(大小、正倒、虚实、物像同异侧)记录在下表一中。
活动2:接下来,我们将点燃的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放在距离凸透镜二倍焦距的位置上,然后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最清晰的像。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3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案
一、教学内容1.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2. 物距、像距与焦距的关系3. 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操作步骤与观察现象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能够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物距、像距与焦距的关系,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操作步骤与观察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测量工具。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投影仪、放大镜等器材,引导学生思考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2. 知识讲解:讲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重点讲解物距、像距与焦距的关系。
3. 实验演示: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物距、像距与焦距的关系。
5. 知识拓展:介绍凸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天文望远镜、显微镜等。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凸透镜成像规律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凸透镜成像规律2. 物距、像距与焦距的关系3. 凸透镜成像实验操作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一个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2. 答案:放大镜是一种凸透镜,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提高了实践能力。
在课堂小结环节,强调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研究凸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天文望远镜、显微镜等,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与应用一、重点内容1. 凸透镜成像规律:学生需要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包括当物距u变化时,像距v和成像性质(实像或虚像)的变化。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3篇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精选3篇(一)教案名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凸透镜的特点和分类;2. 学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3. 能够使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1. 凸透镜的特点和分类a. 凸透镜的定义和结构特点;b. 凸透镜的分类:双凸透镜和凸面镜;c. 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2.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a. 物距和像距的关系;b. 物高和像高的关系;c. 物体与像的位置关系。
3. 解决凸透镜成像问题的方法a. 绘制光线追迹图;b. 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计算物距、像距、焦距等。
教学过程:Step 1: 引导学生了解凸透镜的特点和分类(10分钟)- 通过展示凸透镜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凸透镜的结构特点和形状;- 解释凸透镜的定义和分类,强调双凸透镜和凸面镜的特点和区别;- 讲解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的概念,并结合图示进行说明。
Step 2: 讲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5分钟)- 介绍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基本原理,即物距和像距的关系、物高和像高的关系、物体与像的位置关系;- 示意图和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并记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
Step 3: 解决凸透镜成像问题的方法(20分钟)- 通过示范和实例演练,教学如何绘制凸透镜的光线追迹图;- 给学生几个实际问题,引导他们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计算物距、像距、焦距等。
Step 4: 练习与巩固(15分钟)-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个别或小组完成;- 点评练习题,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提供额外练习题,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熟练使用。
Step 5: 总结与评价(5分钟)- 让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提问和回答关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问题;- 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正确的回答和积极参与讨论。
教学资源:- 凸透镜实物或图片;- 包含凸透镜成像问题的练习题。
课堂作业: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并提交解题过程和答案。
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和相关实验方法,例如使用凸透镜进行放大实验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专题学案一、 复习目标在记住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基础上,学会分析题目中的条件从而判断出凸透镜成像的情况(包括像的倒正、实虚以及放大还是缩小情况),还要学会凸透镜成像情况的实际应用如: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以及人的眼睛、眼镜二、 知识储备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 倒正虚实 像距应用U>2fU=2ff<U<2fU=f不成像获得平行光U<f结论: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成______像,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_____像;当物距大于 2 倍焦距时,成_______像,当物距小于 2 倍焦距时成_______像;无论成什么像,当物体靠近焦点时,所成的像变_______,且像距变________.二、典型例题解析:(一)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判定成像性质例 1: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 10cm 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当物体移到凸透镜前 10cm 处,所成的是(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等大的虚像【针对性训练】1、三个焦距都是 20cm 的凸透镜,小明利用它们做了一些简易光学器材,第一个做成了简易照相机,拍摄了墙上的一幅画;第二个做了一台投影仪,演示了一张幻灯片;第三个直接作放大镜使用,观察一只小昆虫,使用过程中,下面对应关系连线准确的是( )投影仪的凸透镜到幻 灯片的距离150 厘米 40 厘米投影仪的凸透镜到幻 灯片的距离150 厘米 40 厘米照相机的凸透镜到 画的距离22 厘米 20 厘米照相机的凸透镜到 画的距离22 厘米 20 厘米放大镜到小昆虫 的距离12 厘米A放大镜到小昆虫 的距离12 厘米B投影仪的凸透镜到幻 灯片的距离照相机的凸透镜到 画的距离放大镜到小昆虫150 厘米 40 厘米 22 厘米 20 厘米投影仪的凸透镜到幻 灯片的距离照相机的凸透镜到 画的距离放大镜到小昆150 厘米 40 厘米 22 厘米 20 厘米CD2、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 30cm 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到距透镜 45cm 处,成的像情况是:( )A、放大的实像B、缩小的实像 C、等大的实像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二)焦距大小的判定 例 2.将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 30cm 的地方,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有蜡烛清晰 放大的像,由此可知,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20cmB、15cmC、10cmD、5cm【针对性训练】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将这三个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做成像实验,在保持各透镜跟烛焰的距离相等的条件下,得到实验记录如下表:透镜像的性质甲 放大 倒立 实像乙 缩小 倒立 实像丙 放大 正立 虚像由此表可知:甲、乙、丙三个透镜的焦距关系是:A、f 甲>f 乙>f 丙 B、f 丙>f 甲>f 乙 C、f 甲<f 乙<f 丙 D、f 乙>f 丙>f 甲 (三)镜的调节问题例 3、照集体相时,发现有些人没有进入镜头,为了使全体人员都进入镜头,应采取:A、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往外伸一些B、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C、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外伸一些D、照相机和镜头都不动,人站近一些。
例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第 1 小组同学依次把点燃的蜡烛、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
但是,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请你帮他们找出一个可能的原因:。
1、 2 个实验小组分别实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记录在下面表格中凸透镜焦距/cm 物距/cm第一小组 14 14 14 14 16第二小组 16 16 1620 30 40 60 20 30 40 60像距/cm47 26 22 18 80 34 27 22像的正倒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请分析以上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写出两条即可)【针对性训练】1、某校同学在学习了眼睛和眼镜的内容后,想通过实验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
他们选择了如下器材:蜡烛、用薄膜充入水后制成的水凸透镜(与注射器相连,注射器里有少量水)、光屏等。
水凸透镜的厚薄能够通过注射器注入、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
其装置如图所示。
(1)在此实验装置中,____________相当于人眼球中的晶状体。
____________相当于人眼球中的视网膜。
(2)请你用此实验装置探究近视眼的成因,要求写出实验过程。
2 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为 10cm。
某同学按下图所示放置好蜡烛和透镜后,左右移动光屏始终得不到烛焰完整的像,其原因是。
该同学作适当调整(物距不变)后,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完整的像。
该像的性质是。
0 cm 102030405060708090 100、三、达标测试1、在利用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太阳光线会聚后在距离透镜 10cm 处发现一亮点,若把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 15cm 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了蜡烛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 )A、 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放大的实像2、下面关于近视的说法中准确的是:( )A、 近视眼镜镜片能把太阳光会聚于一点 B.近视眼镜是发散透镜C、“度数”越大的近视眼镜镜片,凹面弯曲越明显,焦距越大D、近视眼眼睛本身就是发散透镜3、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 20cm 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小明又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原来的光屏处,则所成像的性质:(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等大倒立的实像4、在一些交通要道路口、银行等公共场所常常安装电子监控器,它们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光学系统,另一部分为光电转换系统。
光学系统收集被监控区域内的景物信息。
光电转换系统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送到监控中心,实现间接监控的目的的其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相当于( )A、平面镜成虚像 B、凸透镜成实像 C、显微镜D、凸透镜成虚像5、某照相机镜头焦距为 10cm,小刚用它来给自己的物理小制作参展作品照相,当照相机正对作品从 50cm 处向 12cm 处移动的过程中( )A、像变大,像距变小B、像变小,像距变大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 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6、某凸透镜的焦距为 10cm,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 30cm 处向透镜处移动时,则下列叙述凸透镜所成像的变化情况中,准确的是( )A、像始终变大B、像始终变小 C、像先变小后变大 D、像先变大后变小7、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中准确的是( )A.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 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C. 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 近视眼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8、图中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A. (2)(1)B. (3)(1) C. (2)(4) D. (3)(4)9、小宝用焦距一定的照相机拍摄景物,若他将照相机移近被拍摄的景物,景物在底片上所成的清晰像将变 (选填“大”或“小”)10 、 在 鉴 定 文 物 时 , 常 用 放 大 镜 观 察 文 物 的 细 微 部 分 , 这 时 他 看 到 的 像是。
如果在文物上两条裂纹,其夹角是 5 度。
要想使看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裂纹。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 6 倍,则他看到的角是 度。
11、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 cm,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 12cm 处时,如图乙所示,则从该凸透镜右侧通过透镜能够看到一个 、放大的虚像(填“正立”或“倒立”)甲 15 厘米乙 12 厘米12、如图所示,蜡烛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选填“倒立”或“正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这三种光学仪器正常使用时,与上述成像情况一致的是。
蜡烛透镜光屏如果在前面的实验中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移动中间的透镜,要使光屏上再次出现一个明亮清晰的像,则应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凸透镜。
13、为了比较甲、乙两个凸透镜焦距的大小,小明先后用这两个凸透镜做成像实验,他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且使两个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均为 20cm。
实验时发现:烛焰经凸透镜甲折射后在光屏上所成的是一个清晰缩小的像,烛焰经凸透镜乙折射后在光屏上所成的是一个清晰放大的像,由此能够判断:凸透镜_____的焦距较大。
1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物体距离透镜 30 cm,像距透镜 10 cm,则此时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像(依次选填“倒立”或“正立”、“放大”或“缩小”、“实”或“虚”)1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放在如图 12 甲所示 的光具座上实行(凸透镜的焦距 ƒ 已知):(1)若在图中 C 位置上放置光屏,则 B 位置上应放置;(2)实验过程中,应测量物距 u 和像距 υ,并记录的性质特点;(3)若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如图 12 乙所示,为使像能清晰地呈在光屏中央,应将凸透镜向移动(选填“上”或“下”);(4)实验发现:当物距在范围时,像都能在光屏上承接;当物距在范围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像。
1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图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利用这种成像原理能够制成A.照相机 B.幻灯机 C.放大镜 D.潜望镜17.某同学用一凸透镜做实验,发现当物距为 20cm 时,能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像,则以下说法准确的是( )A 物距为 10cm 时,一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 物距为 15cm 时,一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C 物距为 30cm 时,一定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 物距为 40cm 时,一定成倒立、缩小的实像18.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 30cm 处,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等大的实像,若把蜡烛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5cm,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够看到(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 倒立等大的实像19.关于凸透镜成像,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 因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通过凸透镜的光束不可能是发散光束B 凡是虚像,一定与物体在透镜同侧,且是正立的C 凡是实像,只能用屏来观察,而不能用眼睛直接观察D 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增大,像距一定减小20.用三块透镜做实验,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得到如下数据,可知这三块透镜的焦距关系为( )透镜像的性质A放大倒立实像B缩小倒立实像C放大正立虚像A.fA<fB<fC B.fA>fB>fC C.fC>fA>fB D.fA>fC>fB 21.我市周村航校展开了航空观光旅游项目,小刚同学在乘坐飞机观光时,用携带的镜头焦距为 30mm 的照相机拍摄张店城区的全景照片,则底片与镜头间的距离应该( )A 小于 30 ㎜ B 等于 30mm C 略大于 30mm D 等于 60mm22.五一期间,小明和同学到泰山去游玩,当他为全体同学拍了一张合影后,又想为一位同学拍一张单身照,则他应( )A 保持照相机与同学间的距离不变,拉长镜头B 减小照相机与同学间的距离,镜头不动C 增大照相机与同学间的距离,缩短镜头D 减小照相机与同学间的距离,拉长镜头23.小明用一架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小刚拍一张 2 寸的全身照,小刚在原地不动,小明又要给他拍一张 2 寸的半身照,准确的操作是( )A 小明往前移动,并使镜头往里缩 B 小明往前移动,并使镜头往外伸C 小明往前移动,并增大光圈D 小明往后移动,并使镜头往外伸24.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 )A 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B 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C 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D 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