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应用;2、了解透镜的构造及成像原理;3、能够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判断凸透镜的成像情况。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应用。
难点:理解物距、焦距与成像大小、虚实的关系。
三、学习过程1、了解凸透镜的基本概念和成像原理;2、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3、根据成像规律,学习透镜在不同情况下成像的特点;4、通过实例分析,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四、学习内容及方法1、学习凸透镜的构造及成像原理;2、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了解物距、焦距与成像大小、虚实的关系;3、学习凸透镜在不同情况下成像的特点,如:当u>2f、f<u<2f、u<f 时,分别成什么样的像;4、通过实例分析,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如: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的使用方法。
五、学习效果检测1、完成相关练习题;2、根据实验现象,分析不同情况下凸透镜的成像特点;3、根据实例分析,掌握不同情况下如何使用凸透镜。
六、学习反思与总结1、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及特点;2、分析自己在掌握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3、对于难以理解的地方,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
我的课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flash课件《我的课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Flash课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方式也在逐步转变。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不再仅仅是听取教师的讲解,而是通过各种多媒体课件,更加直观、生动地学习知识。
本文将介绍一款名为《我的课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Flash课件,该课件对于帮助学生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课件概述《我的课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一款针对中学物理课程的Flash 课件。
该课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通过动画演示和互动式学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该课件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将知识点进行细化,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突出特点1、动画演示:通过生动的动画演示,将抽象的物理现象进行直观的展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经历探究过程,提升对证据的分析和论证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体会实验探究活动对认识事物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学习难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过程。
【自主预习】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1.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蜡烛、凸透镜、光屏和光具座,分别把上述物体安装在光具座上,调整它们的高度,使得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光屏的作用是承接并显示凸透镜所成的实(选填“虚”或“实”)像。
2.完成下表的填写:(焦距、物距、像距分别用f、u、v表示)物距u像的性质物与像的位置像距v光屏能否承接应用u>2f倒立缩小实像异侧2f>v>f能照相机u=2f倒立等大实像异侧v=2f能测焦距f<u<2f倒立放大实像异侧v>2f能投影仪u=f不成像u<f正立放大虚像同侧不能放大镜【合作探究】一、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提出问题】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哪些因素有关?【猜想假设】①可能与物体到透镜的距离有关。
支持事例: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成像特点不同,是因为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不同。
②可能与凸透镜的焦距有关。
支持事例:同一物体通过照相机成像,当照相机镜头的焦距改变时(调焦),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会改变。
③像的正倒很可能跟它与物体是否在同侧有关。
支持事例:照相机与投影仪,物体和所成的像分居在凸透镜的两侧;通过放大镜观察物体,物体和像在透镜的同一侧。
【设计实验】(1)相关概念①物距u: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如图所示,物距为30cm;②像距v: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如图所示,像距为60cm;③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实验思路我们可以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较远的地方,然后逐渐移近,观察成像的情况。
由于凸透镜对光的偏折程度跟凸透镜的焦距f有关系,所以研究物距u的变化时,焦距可能是个应该注意的参照距离。
4.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设计
探究引导设计凸透镜成像的实验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
刚才两现象中我们改变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发现成像情况不同。由此关于凸透镜成像大家想到了什么呢?
(预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组织学生对提出的某一个问题进行猜想
学生讨论并可能提出各种问题
加强提出问题的能力
如何解决提出的问题?
思考:所需要的器材。
展示合作学习研究成果
学生掌握“凸透镜成像”基本规律
强化“合作”与“交流”
体会合作探究的快乐
课堂总结
有效反馈
利用课件动画,对本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进行总结
组织学生完成反馈练习
布置作业
学生观看,并回顾整个实验过程
增加感性认识,提高理性认识。
板书设计
提出问题:
猜想:
设计实验:
收集数据,得出结论:
评估交流: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观察
会组装实验器材,学会使用光具座
活动:“牛刀小试”
组织学生自己在光具座上找一个像
教师引导,并解决以下问题:
1、实验如何操作
2、实验关键:如何调整像落在光屏的中央?
学生合作实验
让学生体会成功喜悦
学生知道实验如何进行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调整方法
增加探究性
使学生明确实验中要收集的证据像的性质(大或小/正或倒)和此时的物距和像距
倒立、放大的像
①
②
③
交流发现:成这种像时有何规律?
从u与f的数据上:
从v与f的数据上:
活动3:猜测:什么情况下光屏上可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实验验证(设计表格,下面已画好了表格边框)
发现:
活动4:从远离凸透镜很远处的蜡烛逐步靠近它时,发现移动光屏上得不到像,可能此时烛焰经凸透镜成了像。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
【学习目的】
1.能用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剖析照相机、投影仪、缩小镜的成像特点,提高实验操作才干。
2.经过实验探求和小组协作,学会应用三条特殊光线研讨成像规律的方法。
3.树立生活与物理知识的联络,乐于探求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运用说明与学法指点】
1. 依据目的仔细阅读课本,勾勒并思索本节的重点内容(凸透镜成像规律),完成预习案局部,联络生活实践,尝试探求案效果,用红笔标出疑问,以备上课交流。
2. 结合上一节所学的照相机、投影仪、缩小镜的成像特点,总结凸透镜成像特点随物距变化的规律。
预习案
1.完成以下光路图。
2.你知道实像与虚像有哪些不同?
3.总结照相机、投影仪、缩小镜的成像特点,思索比拟三种光学仪器中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及像到凸透镜的距离的大小。
探务实验
1.提出效果
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照相机、投影仪,外面都有凸透镜,缩小镜自身就是一个凸透镜,它们都是应用凸透镜使物体成像。
照相机所成的像比物体小,而投影仪所成的像比物体大;照相机、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而缩小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
那么,凸透镜所成像的真假、大小、正倒跟什么有关系?
2.停止猜想
针对提出的效果,说出自己的猜想。
4.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导学案
课题:4.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设计说明:本节教学一直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难在以下方面:1、实验的步骤多,观察的内容多,需要强调注意的问题多,老师用于组织教学的工作量很大,实验过程往往嘈杂而混乱,搞了半天,很多学生甚至不知道在干什么?2、因为需要注意的地方太多,在嘈杂的实验环境中,老师要不断叫停实验,大声叫喊实验的注意事项,纠正操作错误,效果很不理想。
3、很多老师在实验过程中,只让学生找了三个特殊的物距点来研究,就得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忽略了很多中间过程,导致规律的得出非常的生硬。
4、实验结束后,学生对规律的理解是迷糊的。
对规律的记忆往往是死记硬背的。
5、虽然规律记住了,但学生没有在实验中看到凸透镜成像大小的渐变过程,所以碰到一些稍难的题目,就不会分析了。
6、对于成像的“放大”和“变大”理解不清,影响了对规律的总结和理解。
针对上述问题,我设计了这个导学案,力求解决上述问题。
首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凸透镜成像的实例对比,猜想影响凸透镜成像大小、虚实的可能原因,从而产生实验探究的内在动机。
整个实验过程的操作步骤,需要观察记录的现象和内容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都有现成的文字和图像的结合来导引,使得整个实验目的明确,过程清楚、明了。
学案中不仅设计了实验数据的记录表格,还增添设计了更形象化的比例图像记录方式,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分析总结成像规律,就降低了教学难度,不存在规律强加的嫌疑。
这一过程也培养锻炼了学生分析数据,找寻规律的能力。
设计了根据已学过的凸透镜对光的折射规律,通过光学作图来确定成像位置和大小的课堂练习,以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增设了新的探究项目,更能激发优秀学生的学习热情。
整个实验教学过程很好地体现了以学定教、自主合作的教学理念。
课题:5.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导学案设计者:宜昌金东方学校 李军班级 姓名【目标导引】1、通过实验经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
4.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导学案
二次备课 (调整)
研学部分
一、意外的发现 演示实验:老师演示课本 88 页图 4—21 所示之“意外的发现” ,移动放大镜位 置,会在报纸上看到不同的像. 二、阅读课本 P88——89 页内容,看看你能否说出下列问题的答案,你也可以和小 组同学相互讨论后来回答。 1.自主探究:用桌上的凸透镜观察远近不同的物体,描述你观察到的现象. 2.什么叫做物距?什么叫做像距?各用什么字母表示? 3.什么叫做实像?影响凸透镜成像性质的两个关键点是 和 . 【知识建构】——你最棒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组内交流:小组讨论怎样测量凸透镜焦距. 2.合作探究:利用桌面器材,以及阅读课本第 88 页内容,小组讨论实验方案来探究 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 3.小组展示:按照小组讨论的方案进行实验,并把实验的结果填写在表格中并展示. 物距与焦 距的关系 u>2f u=2f 2f>u>f 物距 u/cm 虚 实 像 的 性 质 大 小 正 倒 像距 v/cm
练学部分
1.某同学用焦距为 15cm 的凸透镜做成像实验,将蜡烛放在距凸透镜 25cm 处的主光 轴上,则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缩小的虚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2.如图所示,人通过凸透镜观察到的烛焰的像是( ) A.实像,能用光屏承接 B.实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C.虚像,能用光屏承接 D.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3.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光屏上已得到烛焰缩小的像, 如果小明使物体 远离凸透镜,则应使光屏应 (填“远离” 、 “靠近”或“不变” )凸透镜, 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 、 “变小”或“不变” ). 4.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他按如图装配仪器 (图中F点 是焦点,H 点是 2 倍焦距处) ,此时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 高.
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案教学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重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学法指导:探究法一、自主学习:1、凸透镜有作用;凸透镜能将光线会聚一点,这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
凸透镜凸透镜有个焦点。
2、焦距:到光心的距离,用表示。
3、能够在上得到的像叫实象,由实际光线汇聚而成;不能在光屏上接受到的像叫虚象。
4、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叫,用表示,像到透镜的距离,用表示。
二、合作探究:1、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学生分组实验探究P97)注意:应该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蜡烛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探究过程:详看课本思考:(1)如上述实验中,用凹透镜代替凸透镜,能在光屏上得到实象吗?为什么?(2)认真分析上述实验探究过程,你能分析出凸透镜成像是由什么决定的?分析与论证: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是一个短焦距的凸透镜。
自我检测:1、用一凸透镜成像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实像总是正立的,虚像总是倒立的。
B.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或缩小的。
C.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
D.成虚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
2、当物体距离凸透镜8cm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
则凸透镜的焦距为()A.f<2cmB.2cm<f<4cmC.4cm<f<5cmD.5cm<f<8cm3.一个焦距是10cm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20cm处逐渐移向30cm处的过程中( ).A.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B.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D.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4.如果要使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得到物体的清晰、缩小的实像,测应选择的凸透镜的焦距为( )A.5cm B.10cm C.15cm D.20cm5、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需要从高空飞机上向地面拍照,若使用的相机镜头焦距为50mm,则胶片与镜头的距离应为( )A.100mm以外B.恰为50mm C.50mm以内D.略大于50mm 6、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8 cm处,在透镜另一侧20 cm处成一清晰像,则此透镜的焦距()A.一定大于20 cmB.一定小于9 cmC.一定在10 cm到8 cm之间D.一定在9 cm到10 cm之间7、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 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
第三节《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会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积极参与实验过程,分工协作(全体学生)2)会组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全体学生)3)能正确确定物距,并通过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像的位置,然后正确辨认像距和像的正倒,大小和虚实。
(优生起主导作用,学困生在积极参与中形成并强化理解)2、知道凸透镜成虚实,大小,正倒像所满足的条件4)能正确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
(优生能独立得出结论,学困生在其启发下逐渐完成概括过程)5)对实验结论能用多种方式多种角度上进行表述(优生进行多种个性化理解,包括画出光路图)二、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的正倒,大小,虚实跟物距有什么关系?[实验器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器材主要有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
[引导点拨][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表一:根据计划进行实验探究,并把现象和数据填在表格中物距像距像的性质应用大小虚实正倒u>2fu=2ff<u<2fu=fu<f表二:各组每次实验时物距取值一览表(实验前先把物距写在表上方表一中)注意:做当f<u<2f时请在实验前把透镜向蜡烛一方移动,使其距光具座蜡烛一端25cm物距组号 1 2 3 4 5 6u>2f 25 27 29 31 33 35f<u<2f 15.5 16 16.5 17 17.5 18u<f 9 8.5 8 7.5 7 6.51、组装实验器材,将蜡烛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
2、把蜡烛放在较远处,即物距u>2f,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像距。
3、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在2f和f之间,即f<u<2f,重复以上操作,进行观察和测量。
4、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f,在光屏上还能得到蜡烛的像吗?5、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f,在光屏上还能得到蜡烛的像吗?取掉光屏,从光屏一侧透过透镜观察蜡烛的像?[成果展示]补充完善表格一中的内容[分析与论证]三、课堂检测1、一凸透镜的焦距是8cm,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离凸透镜12cm处,则所成的像是A.正立、缩小的虚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虚像2、小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测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4.3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案
4.3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第1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设计。
【课型】新授课、实验课。
学习用具:凸透镜、光屏、蜡烛、带刻度的白板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凸透镜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光学元件,用凸透镜近距离的观察一下课本上的字,你发现了什么呢?2、如继续观察课本上的字,将凸透镜慢慢的远离课本上的字,你又发现了什么呢?3、发现凸透镜能成不同的像,凸透镜成像究竟有什么规律呢?何时成放大的像、何时成缩小的像、何时成正立的像、何时成倒立的像、何时成实像、何时成虚像?新课教学:一、猜想:(1)物距:____________________。
(2)像距: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设计实验实验指导1、测量出所选凸透镜的焦距f=_8__cm2、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光屏、凸透镜的中心在同一直线、同一高度。
3、使烛焰从距凸透镜较远处逐次靠近透镜,每次都调节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最清晰的像。
4、改变物距重复以上过程。
5、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量物距与像距,并记录。
三、实验探究分析数据并找出物距、像距和两倍焦距、一倍焦距的关系并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
2、当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像时,测出物距(u)、像距(v)的值。
分析数据并找出物距、像距和两倍焦距、一倍焦距的关系并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物体放在焦距以内时,你在光屏上能否找到像?找不到像说明什么?能否成虚像分析数据并找出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并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物体放在二倍焦点上时,像是怎样的呢?5、当物体放在焦点上时,像是怎样的呢?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用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射入,经透镜后会聚于A点,测得A点距透镜光心10厘米,则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厘米。
八年级物理上册 4.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
【课题:】:四(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习目标】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学会从现象中归纳出规律的方法。
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观察、实验的兴趣。
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重点难点】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学习过程】“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报告提出问题:凸透镜成的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像距、焦距应满足什么条件呢?设计实验:光具座、蜡烛、凸透镜(f = cm)、光屏、火柴进行实验:将蜡烛、和依次放在桌面上,然后调节它们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大致在,这是为了使像.1.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
记下物距u和像距v (此步骤做两次)。
2.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在2f,即u=2f,重复以上操作,进行观察并记下物距u和相距v 3.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在2f和f之间,即f<u<2f,重复以上操作,进行观察并记下物距u 和相距v (此步骤做两次)。
4.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f,调整光屏的位置,看能否在屏上找到像。
如果不能,试着观察到蜡烛的像,观察一下是实像还是虚像?并观察像的大小和正倒。
记下物距u和像距v(像距只需估测)(此步骤做两次)。
5.把蜡烛从距凸透镜较远处逐渐移近透镜,同时移动光屏保证屏上的像清晰,注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以及像距的大小,看有什么规律。
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分析上表的记录,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像的虚实:当物体放在_________时,凸透镜成实像,当物体放在_________时,凸透镜成虚像。
2.像的大小:当物体放在_________时,凸透镜成的像是缩小的像。
当物体放在__________时,凸透镜成的像是放大的像。
_______缩小的虚像(填“有”或“没有”)3.像的正倒: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_________的,凸透镜所成的虚像都是___________的4.物体成实像时,当物体逐渐向凸透镜移近时,物体所成的实像逐渐_______,像离凸透镜的距离逐渐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5.物体成虚像时,当物体逐渐向凸透镜移近时,物体所成的虚像逐渐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 口诀:1、一倍焦距内外分;两倍焦距内外分;2、成实像,物近像像变。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过程。
2、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学习重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学习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探究操作和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复习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所成像(2)投影仪所成像(3)放大镜所成像二、想一想凸透镜成像可能与___ _______________有关三、(1)了解相关知识1.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用u表示。
2.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用v表示。
(2)实验准备:1.要完成该实验,需要哪些器材?2.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和像距与焦距的关系的表示方式。
1、按如图所示的顺序将蜡烛、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使他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按照表格选择合适的物距来确定蜡烛的位置(建议由远到近),并移动光屏的位置,直至在光屏上找到最清晰的像,记录此时像的性质(大小、正倒、虚实、物像同异侧)、像距和像距与焦距的关系,填入下表中。
3、实验使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四)分析上表的数据记录,我们可得出以下结论:1、在实验中,你能发现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在什么位置吗?2、在实验中,你能发现放大的像和缩小的像的分界点在什么位置吗?3、什么情况下像和物体在凸透镜两侧?什么情况下像和物体在凸透镜同侧?(1)用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射入,经透镜后会聚于A点,测得A点距透镜10厘米,则透镜的焦距是()厘米。
(2)若烛焰放在距上述透镜8厘米处,经透镜可得到一个像。
(填像的性质:倒正、放大缩小、虚实)( 3)若烛焰放在此透镜前12厘米处,经透镜可得到一个像。
(4)若烛焰放在此透镜前25厘米处,经透镜可得到一个像。
六、谈谈你的收获!七、练习题1、用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发现在凸透镜的另一侧1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那么将点燃的蜡烛放在位于凸透镜前15cm处时,光屏上得到的像是()A、正立放大的像B、正立缩小的像C、倒立缩小的像D、倒立放大的像2、某物体放在离凸透镜20cm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得不到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30 cmB、15 cmC、10 cmD、5 cm。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案学习目标:1. 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凸透镜成像基本规律的雏形;2.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数据的初步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的能力。
重点:经历探究过程交流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难点:如何引导设计实验、得出实验结论。
自主学习:●温故1.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作用,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用f表示。
2.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用u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用v表示。
3.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实像由光线会聚而成,能在上呈现的像。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是由光线的相交而成,(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但都(填“能”或“不能”)用眼睛看到。
4.完成光路图求新:1、发现问题: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平面镜,大家回想一下,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有哪些?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好,既然平面镜能成像,大家思考一下,凸透镜能不能成像呢?如果能,它成什么像呢?通过观察,凸透镜可以看到正立的放大的像,也能看见倒立的放大的像,有时在墙上得到放大的等大的或者缩小的像,但有时在墙上不能看见烛焰的像。
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大小、正倒、虚实跟物体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呢?2、提出问题:3、猜想与假设:改变凸透镜与物体间的距离,可以得到不同的像,那么,物、镜之间的距离就是影响凸透镜成像的主要因素5、设计实验: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需要通过实验来检验!合作探究:实验准备:1.将实验器材按如图所示摆放。
2.特别提醒:本实验各组所用凸透镜的焦距f均为5cm注意:1.将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
2.调整凸透镜、蜡烛、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水平高度......,尽量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光屏上的像一定要明亮,清晰;多次进行测量,仔细观察,做好记录进行实验;态度认真,一丝不苟。
4.实验过程中应记录哪些现象和数据。
《4.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4.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 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自己的兴趣、优点和不足。
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始终以孩子为中心,尊重他们的个性,引导他们发现自身的潜能。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我采用了探究式学习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自主发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这样的设计思路,旨在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提高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能够理解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凸透镜、蜡烛、白板、直尺等。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凸透镜,以及一些蜡烛和火柴。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我向孩子们展示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用凸透镜点燃蜡烛。
孩子们看到凸透镜能聚焦光线,点燃蜡烛,都感到非常神奇。
2. 自主探究:然后,我让孩子们自己尝试用凸透镜观察蜡烛的成像。
他们发现,当凸透镜与蜡烛的距离变化时,成像的位置和大小也在变化。
4. 分享成果:每个小组都向全班分享了他们的发现。
在分享的过程中,我引导他们用专业的物理术语来描述现象。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难点:让孩子们理解并应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我发现,孩子们在活动中,积极参与,乐于探究,他们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有了深入的理解。
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孩子对于一些专业术语的理解还不到位,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纠正。
对于拓展延伸,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设计一个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观察物体的成像。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孩子们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4.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一节课时,我特别关注了几个关键的细节,它们是孩子们理解和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的重难点。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二、观察凸透镜成像学生体验1:用凸透镜观察书本上的字?学生体验2:让凸透镜正对顶灯,在桌面附近上下移动,观察桌面上有没有顶灯的像?让凸透镜正对窗户,使他它在墙壁附近前后移动,观察墙面1.探究问题:2.实验方案:3、进行实验,记录数据4.数据分析,总结规律1.什么时候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候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什么时候成倒立缩小的像?2.成实像的情况下,物距增大时,像距如何变化,像的大小如何变化?四、归纳总结,能力提升1、在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来探究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下图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大致在______.其目的是使像成在________.(2)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2、小宇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a、b、c、d、e是主光轴上的五个点,F点和2F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距点。
①把烛焰放在___点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②把烛焰放在___点上,光屏上所成的像最小。
③把烛焰放在___点上,光屏上所成的像最大。
④把蜡烛由a点移动到d点的过程中,像距逐渐变,像逐渐变。
五、巩固练习1. 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物体放在主轴上距透镜中心25cm处,物体所成的像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等大的实像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眼睛不能看到虚像B.眼睛不能看到实像C.能用光屏承接的像可能是虚像D.能用光屏承接的像一定是实像3、某学生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若发现在距透镜20cm处的光屏上有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则此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6cm B.10cm C.25cm D.无法确定4.(1)当物距为18cm时,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3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案
一、教学内容1.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2. 物距、像距与焦距的关系3. 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操作步骤与观察现象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能够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物距、像距与焦距的关系,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操作步骤与观察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测量工具。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投影仪、放大镜等器材,引导学生思考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2. 知识讲解:讲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重点讲解物距、像距与焦距的关系。
3. 实验演示: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物距、像距与焦距的关系。
5. 知识拓展:介绍凸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天文望远镜、显微镜等。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凸透镜成像规律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凸透镜成像规律2. 物距、像距与焦距的关系3. 凸透镜成像实验操作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一个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2. 答案:放大镜是一种凸透镜,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提高了实践能力。
在课堂小结环节,强调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研究凸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天文望远镜、显微镜等,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与应用一、重点内容1. 凸透镜成像规律:学生需要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包括当物距u变化时,像距v和成像性质(实像或虚像)的变化。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4.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导学案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习目标】1、知道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点,知道凸透镜的焦距和二倍焦距。
2、正确操作实验,获得凸透镜成像的有关性质并收集实验数据,从中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学习重点】归纳凸透镜成像规律。
【学习难点】正确操作实验并收集数据。
【器材准备】光具盒光具座火柴蜡烛。
【学习设计】复习回顾1.我们已经知道凸透镜能成三种性质的像,分别是:⑴、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⑵、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
⑶、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2.已知下图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请在图上标出二倍的焦点(2F)及焦距(f)和二倍的焦距(2f)3.猜想:在下图中,把蜡烛先后放在a、b、c、d点,像的大小会逐渐(变大、变小、不变),像距会逐渐(变大、变小、不变),像在凸透镜的(左侧、右侧)一、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⑴组装器材:光具座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应使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使蜡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参考课本97页图5.3-2)⑵怎样找像:物体放在一定的位置不动,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得到最清晰的像,此时光屏的位置才是像的位置⑶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在课本98页表格中完成)四、分析与论证:归纳凸透镜成像规律(1)当物距大于二倍的焦距时,成、的像,此时像距物距,且像的位置就在和之间,随着物体靠近凸透镜,像在凸透镜,且像在。
(2)当物距等于二倍的焦距时,成、的像,此时像距物距。
即像的位置就在上。
(3)当物距小于二倍的焦距且大于焦距时,成、的像,此时像距物距,且像的位置在,随着物体靠近凸透镜,像在凸透镜,且像在(4)当物距等于焦距时,。
(5)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的像,此时像距物距。
【达标练习】上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图⑴若把蜡烛放在a点,则像应该在点,此时像是、的像;就是根据这个规律工作的。
⑵若把蜡烛放在b点,则像应该在点,此时像是、的像;就是根据这个规律工作的。
⑶若把蜡烛放在c点,则像应该在点,此时像是、的像;就是根据这个规律工作的。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
4.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教学建议: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利用太阳光测出凸透镜的焦距。
(2)说出凸透镜成像规律2.过程与方法:(1)认真参与探究活动,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
(2)乐于参与观察、试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教学重、难点1.重点:(1)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2)组织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2.难点:(1)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
(2)组织、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交流法:教学媒体学生分组实验:光具座、凸透镜、火柴、白塑料板、光屏、蜡烛。
课时安排2课时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体验活动,知道影响凸透镜成像性质的因素;得出凸透镜成像基本规律的雏形。
2.经历科学探究,提高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操作、得出结论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学习过程(一)引入新课现象1:小华通过穿衣镜可以观察到自己在镜中成一个正立、等大的像。
这个像(能/不能)被光屏接收,所以是虚像。
现象2:小明用凸透镜观察课本上的字,看到的是字的立、(放大/缩小/等大)的像。
凸透镜是不是只能成放大的像?【做一做】拿起凸透镜,观察老师,看到的像是立、(放大/缩小/等大)的。
小结:凸透镜既能成正立放大的像,也能成倒立缩小的像,它的成像性质明显比平面镜复杂和丰富。
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凸透镜的成像有什么样的规律。
(二)新课教学1.凸透镜的成像性质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体验1】将焦距不同的两个凸透镜并排放在一起,使它们离开箭头相同的距离,通过凸透镜分别观察大小相同的两个箭头,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归纳:凸透镜成像性质与它大小有关。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案(DOC)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案课前复习: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实像是_________光线会聚而成的,能用_________呈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都是_________的。
虚像_______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______看到,__________ 用屏接收,都是正立的学习目标: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合作探究:实验准备:1.测定凸透镜的焦距f并做好记录。
方法:平行光聚焦法2.将实验器材按如图所示摆放。
注意:将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
调整凸透镜、蜡烛、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光屏上的像一定要明亮,清晰;多次进行测量,仔细观察,做好记录进行实验;态度认真,一丝不苟。
3.提出问题,进行探讨:如何使物体所成的像呈现于光屏上?(答案:调整物体,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实验过程中应记录哪些现象和数据。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u),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v),倒立或正立,像的大小,像的虚、实。
)实验步骤:1、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物距和像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2、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等于2f重复以上操作,进行观察和测量。
3、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在2f和f之间,即2f>u>f,重复以上操作,进行观察和测量。
3、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等于f重复以上操作,进行观察看能不能成像。
4、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f,在屏上还能得到蜡烛的像吗?怎样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物距,估测出像距。
按上述计划操作,把数据和观察结果填入下表中。
小结:1、从左向右依次放置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 。
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 __________ ;,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 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