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广告文化对比
中西广告文化内涵比较分析
中西广告文化内涵比较分析广告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来传递商业信息、塑造品牌形象以及促进消费。
在这个过程中,广告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西方广告文化有着许多不同的内涵,下面将从创意、审美、文化背景以及传播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首先,中西方广告在创意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西方广告注重形式的创新和幽默感的表现,通常采用戏剧化的手法来吸引观众的注意。
例如,美国的超级碗广告经常通过精心设计的情节和搞笑的台词来引发观众的共鸣。
相比之下,中式广告更偏向于情感化和故事性的呈现。
中式广告通常会通过感人的故事情节和走心的台词来打动观众的心灵,以此来传递产品的卖点和价值观。
其次,中西方广告的审美理念也存在差异。
西方广告注重视觉冲击和创意设计,在制作上追求高质量的特效和视觉效果。
它们通常更注重品牌形象的表现和产品的外在特点。
中式广告则更注重情感和美学体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共鸣。
中式广告中常见的元素包括家庭、友情和爱情等,试图通过这些情感共鸣来激发观众对产品的兴趣和信任。
此外,中西方广告的文化背景也会对广告的内容和形式产生影响。
西方广告文化源于个人主义和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强调个人的自由和选择。
因此,西方广告经常以个人为中心来塑造品牌形象和推销产品。
相比之下,中式广告更加注重社交和人际关系,在宣传中更加强调家庭、集体和社群的观念。
这与中国社会的家庭核心价值观以及人情味较重的文化传统有关。
最后,中西方广告在传播方式上也有所区别。
西方广告更加注重大众传播渠道,如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等。
它们通常通过大规模广告宣传和营销活动来推广品牌和产品。
相比之下,中国广告更注重近距离传播渠道,如户外广告、电视购物、微信朋友圈等。
此外,中国的口碑传播也非常重要,因为消费者更倾向于相信自己身边人的推荐和评价。
综上所述,中西方广告文化在创意、审美、文化背景以及传播方式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
西方广告注重创新和幽默感,强调个人主义价值观和大众传播渠道;中式广告更注重情感和故事性,强调家庭、社交关系和近距离传播渠道。
中外广告的差异性
中外广告背后的文化因素
一:中国历来有着含蓄传统美德,从历代的诗 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抒情诗多以含蓄为 美,很少直接表情达意,总是借助于一定的意 象去寄托感情,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受 这种文化环境的熏陶,中国人普遍形成了重感 情、讲仁爱的性格,同时这种性格往往用含蓄 的方式表达出来才能为人所接受。所以中国的 很多广告讲究以情动人,讲究表达方式上的含 蓄性
西方广告则不然,它以使用商品服务的人为中心, 往往具备一定的故事情节,重视情感性。而西方广 告重点表现商品对人的影响,人因为拥有这种商品 而进行某种改变,达到某种极端的境况;或者是广 告中的主角宁可处于某种极端的境况下,也不愿放 弃该商品,突出对其喜爱程度之深;或者是对拥有 该商品之前和之后进行对比等。这不再单单是产品 功能的诉求,而是注重品牌的宣传。尤其记忆深刻 的一些作品有伊卡璐与旁氏系列产品的广告,唯美、 有趣、具有连续剧似的风格与情节,让人过目不忘。 观众们甚至会带着期待性的心理等待同一系列的广 告续集出现。它们重在渲染一种或优美、或荒诞、 或戏剧性的诉求意境,传达一种价值观念、生活态 度,使产品得到消费者的认同,从而成为消费者购 买的理由。付诸于购买行为。
• 二:西方,自古就崇尚英雄主义,强调个体的
独立和主体作用,重视个性的张扬。在古希腊 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中,有很多神的故事和英雄 传说,但是它所塑造的神并不重视亲情,一些 神话传说往往和杀戮并存。这种文化的熏陶下, 广告的创意也突出一种个性、宣扬英雄主义的 情结。如万宝路广告,塑造了一个美国西部牛 仔形象:一个目光深沉、皮肤粗糙、浑身散发 着粗犷、原野、豪迈英雄气概的男子汉,袖管 高高卷起,露出多毛的手臂,手指间总是夹着 一支冉冉冒烟的万宝路香烟,跨着一匹雄壮的 高头大马驰骋在辽阔的美国西部大草原。
中外广告差异
国中的广告大多都一目 了然,直接表现,质朴 实在,大方简单
广告语的差异
• • 中国人创造广告特别注重广告语的设计,的确,一个成功的广告语能铸就大 半个成功的广告作品。 在广告内容上,我国广告语大都注重以传统美德为基础并与时代精神联姻, 树立起正确正面的广告形象;而海外广告语则注重直接宣传企业与产品。为 表店做广告,国内可能会告诉观众“夺秒争分,须知创业艰难,时不我待, 同心协力,事在人为”,抓住一切机会表现中国传统美德,教育消费者,而 另一家表店的广告则是“一表人才,一见钟情”,连用两个双关成语,突出 刻划了钟表的端庄俊逸,让人一见钟情,产生戴了手表就提升气质的感觉。 在表现形式上,国内广告语遣词用句大都严谨、工整,且喜欢用诗句。而海 外广告语多趋向不拘一格的自由体,常采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 如眼镜店,国内广告语是“胸中存灼见,眼底辨秋毫”,是对仗工整的诗句。 海外广告语则以幽默方式作温馨提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为了保护你的 灵魂,请为你的窗户安上玻璃”。这个广告用的是比喻兼拟人的修辞手法, 让消费者备感亲切、备受感动。在表述风格上,国内广告语大都庄重、严肃、 直接;如金六福酒“金六福酒,中国人的福酒!”而海外广告语则大都幽默、 风趣、活泼。如美国一家美容院:“请不要喝和从我们这里走出去的女人调 情,她可能是你的外婆!”
大众汽车总体品牌形象广告“中国路 大众心”引起了不少观 众的兴趣和话题。人们发现在广告画面中不时穿插着用书 法形式写就的汉字而这些汉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 “心”字底。在中国文化中这些带“心”字底的汉字都可 以用来表现那些非常美好的品质和精神这就是“大众心” 的体现。 不少观众注意到广告中出现的每一个汉字不但涵 义隽永而且都以书法的形式来表现。这些独具中国文化深 邃韵味的汉字与视觉效果强烈震撼的广告画面融合在一起 显得如此相得益彰。大众汽车以书法的美学来提升汽车文 化的灵性不得不使人对这一创意拍案
中外广告文化对比
中外广告文化对比一、中外广告差异从广告形式上来看,国外广告多是以画面语言为主,广告词精炼简洁,常常在结尾处用言简意赅的语言点名广告的寓意;国内广告则常使用大段的解说词和字幕渲染气氛,让观众产生代入感。
举例:1、丰田汽车广告。
汽车中的部件都变成了人体结构,汽车就像活人一样服务于驾驶员。
整个广告只有最后有一句Human Touch的字幕,点明人性化设计的主旨。
2、小时候电视上常播的南方黑芝麻糊广告。
“小时候,一听见芝麻糊的叫卖声,我就再也坐不住了。
那亲切而悠长的吆喝,那夕阳下摇曳的芝麻糊担子。
”解说词充满了亲切感。
1、日清经典的原始人拉面广告。
几个原始人的默剧表演,让人捧腹不以,最后用“饿了吗?日清拉面!”结尾,让人印象深刻。
2、国内的拉面广告,通常用大面积的泡面的特写,吃面吃的满头大汗的人的特写,以及挑逗人食欲的解说词构成。
简单直接。
从广告创意上来看,国外广告常采取非常规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常常采取正话反说的方法;而国内广告则以平铺直叙居多。
举例:1、国外一则劝止吸毒的公益广告,一个还之后爬的婴孩把一把刀当做了玩具,最后还差点把刀放进了嘴里,看了让人很心塞。
2、国内类似的公益广告则常常用吸毒的恶果为内容,直接阐明吸毒的危害。
有时也会请演艺明星做宣传,不过最近好像效果不怎么样。
1、国外一则劝止随意丢弃动物的公益广告,镜头从一个狗的第一视角记述了主人如何劝导它到一条河边,然后被淹死在河中的全过程。
2、国内例如姚明代言的“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的公益广告,全程平铺直叙,说明每年有多少野生动物被杀害,以此达到其广告目的。
从广告内容上来看,国外广告价值观上更倡导西方个人主义的立场,关注受众的个性需求;而国内广告则更加关注社群关系,强调家庭,朋友,邻里的和谐。
但是,有很多时候,国内广告并不在意其是否携带了价值倡导,而更多的采取了洗脑式的,广场舞歌曲式的,精神污染式的广告模式。
其代表就是恒源祥“羊羊羊”和脑白金系列。
中西广告的差异2008
中西广告的差异2008-11-21 13:56作为广告,无论是汉语广告还是英语广告,必有某些相同之处,但两门语言本身的不同特点以及各自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底蕴,决定它们又有某些相异之点。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中英广告的差异。
一、语言方面的差异中英广告的语言差异集中表现在韵律方面。
汉语历来讲究韵律和节奏,主要表现在音节的重叠和押韵上。
重叠是汉语所特有的。
如:①柔柔的风,甜甜的梦②舒舒服服入睡,清清爽爽醒来③清凉凉的世界,暖融融的爱心诸如此类的音节重叠,不但增加一些新的语法意义,还形成语言的美感。
在节奏和韵律方面,汉语和英语有很大的差别,汉语以音节计时而英语则以重音计时,汉语广告一般以意群决定它的节奏,停顿的位置,平仄也合于一定的标准。
琅琅上口的广告语必须押韵而且往往同调相押(有的不计声调)。
如:④李宁领带,王者气派⑤狼迹天涯伴你行,与狼共舞传真情例④两个节拍为一个义群,两个义群间稍有停顿,两个义群各占一个节拍。
例⑤前4个音节占两个节拍,后3个音节也约占两个节拍。
讲究节拍,富有节奏美,会给人以美妙的音乐感、韵律美,便于口头宣传。
然而在英语广告中,总是按照轻重音交替出现的模式安排节奏,但占主导地位的却是重音,重音决定节奏,而且重读的单词往往押韵。
若以重读音节为主干,声调较高,响度较大,读得较清楚,占用的时间也较长;以弱读音节为辅助,声调较低,响度较小,读得快而弱,占用时间短。
所以,在英语广告中有些表面上看音节数不等,结构不对称,但重音音节数对等的读起来仍是琅琅上口。
例如:⑥ Clean your breath while it cleans your teeth.⑦ You can not beat The Feeling.⑧ Feel good Fast food.]尾;例⑦两个重读单词主要元音都读[i:];例⑧两个重读单词元音与辅音尾同。
琅琅上口的广告读起来像诗一般给人以愉悦,因而人们会对所介绍的商品产生兴趣,而且韵律美的语言还可帮助记忆。
中西文化差异跨文化广告传播
中西文化差异跨文化广告传播一、中西文化差异在广告中的体现中国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核心,西方文化则以基督教文化为主流。
中西文化差异主要表现为:西方文化以个人为本位,中国文化以群体为本位。
在广告中具体表现为:1.价值取向不同。
中国文化是典型的以群体主义为重心的价值取向的文化,所以中国的广告大多都强调整体,突出家庭和亲情。
比如“孔府家酒”广告,“孔府家酒,让人想家”的诉求深深打动中国人传统的“思家和叶落归根”的乡愁情绪,从而大获成功。
而西方广告体现的是典型的以个人为重心的价值取向,表现在广告中就是突出以自我为中心的文化,重视个性的张扬和表现,如耐克广告,”Justdoit”(想做就做)、“Ican”(我能)。
耐克广告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大的成功,是因为它标榜个人奋斗、突现自我的品牌精神实际上是和西方人骨子里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暗自契合的,所以很容易引起共鸣。
2.思维方式存有差异。
中国文化习惯于含蓄而委婉的表达方式,善于营造写意氛围。
表现在广告中是先做好渲染铺垫,逐步引向主题,最后在高潮中含蓄地升华出中心。
雕牌洗衣粉广告通过描绘母亲下岗后四处找工作渲染出一种生活艰辛的场景,母亲回家看到孩子的字条“妈妈,我能帮您干活了”感动得流下了眼泪,直到此时才打出产品的名称“雕牌洗衣粉”。
广告中把感情因素注入到产品中,让人们记住了充满人情味的“雕牌”。
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直线式的,他们表达感情的方式通常也是非常直率的。
如美国贝尔电话公司的广告。
一天晚上,一对老夫妇正在用餐,电话铃响,老妇人去另一个房间接电话。
回来后,老先生问:“谁的电话?”老妇人回答:“女儿打来的,说她爱我们。
”两人顿时相对无言,激动不已。
这时出现旁白:“用电话传递你的爱吧!”西方人这种直接表达感情的方式与中国人含蓄间接的文化特质有着明显不同。
3.思想观点不同。
中国人的观点相对保守传统,而西方人则开放叛逆。
中西文化思想观点不同的最突出表现就在于中西方对“性元素”的使用尺度和性观点的开放水准方面存有很大差别。
第六讲 中西广告文化之差异
这类广告中主要集中在食品、保健品、酒 类等行业。例如近年来刊播的脑白金广告。广 告片中反复吟唱“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 脑白金” 、“今年更要送健康,收礼更收脑 白金!”等句子。广告作品可以说毫无创意可 言,但正是因为定位于礼品,访亲拜友都适合, 所以其销量大大上升。 同样取材“礼尚往来”主题的,还有中国的 一则牙膏广告:
各个国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决 定了生活在这一国家的人的行为习惯和思 维方式,也形成了该国独特的人文氛围和 文化品位。作为一种大众化的传媒文化形 式,广告能充分体现它所依附的文化背景 及人们的思维方式。广告与人们的思维方 式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中国广告往往不是直接进入正 题,而是用一段叙述性语言作铺 垫,最后再讲出与产品有关的广 告语。而西方广告一般叙述性语 言较少,整个广告多为一系列有 所寓意的画面,只在最后给出简 明精炼的广告语,画龙点睛。
广告大师莱斯曾说:“寻求创意的 空间,一定要有反其道而行的精神。 如果每个人都往东来,想一下,你 往西走能不能找到你想要的东西, 哥伦布所用的方法既然有效,对你 也能有用。”
如今,中西方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潜移 默化地交融,这一点在中西方广告上已有越 来越多的反映,许多西方广告中所包涵的文 化和价值观已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尤其是 年轻一代所接受。因此,中国的广告研究和 从业人员,有必要比较各国广告中的思维方 式,清醒认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尝试多方 位训练扩展自己的思维,创作出精彩的作品, 进而更好的弘扬、传播和推广独具魅力的中 华民族文化。
西方人敢于冒险,崇尚标新立异 的精神,极为注重个体的独立和对 个性的张扬。在广告创作上,西方 广告也带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及新 颖创意,不愿随大流。
如西方的一则啤酒广告:整个画面是很广阔的 城市景象,拥挤的人们像多米诺骨牌一样顺次倒 下,大楼里,电梯里,办公室里,汽车上,巴士 站,最后到酒吧里,似乎整个城市的人都倒了, 最后画面定格在两个年轻人身上,只有两个他们 没有跟着倒下,他们很奇怪的看看倒下的人,然 后对酒吧侍者说,Miller(该啤酒的牌子)!广告 片的最后,出现一句话:Miller,good call!意 思是说,miller是个好选择。整个画面生动有趣, 新颖奇特,只在最后点出主题,妙趣横生。这一 则广告在表现出西方人不愿从众的心理的同时, 也在其广告的制作上典型地表现出了西方广告的 特色。
初中语文教案:比较中外电视广告,探究文化差异
这篇文章旨在比较中外电视广告,探究文化差异。
本篇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中外广告对比、文化特点的剖析、文化差异引发的分析、以及如何撰写与展示文化差异的分析。
相信这些内容将为您提供非常宝贵的参考。
一、中外广告对比中国与西方在广告制作上的方式可能存在明显的不同,因为每个文化都有其自己的语言表达和社会背景。
在中国,一般会选择以商业邀请(一般以特价推销为主)的方式来进行广告的推广。
而西方广告则普遍以情感营销为主要战略,试图将产品与品牌形象联系起来。
由此可见,中西方在广告领域的文化焦点有所不同。
在电视广告的表现形式方面,中方广告通常采用快速切换镜头的方法以求引起观众的注意,但其文化传达方式还很直率、普通,以突出产品作为广告的主题。
而西方广告则通常以情感表现力把品牌形象与产品融为一体,以此创造一个更简洁、代码化、精美的效果。
通常在演示广告中,西方广告会用愉悦和值得信任的情感状态引人注目。
这种状态能够增加观众的构想力,收集品牌和正在推销的产品,以促进行动的思考。
可以说,中西方在广告类型,审美和文化符号的运用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二、文化特点的剖析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对威望、权利、让步的敏感程度比较高。
在电视广告中,中国经常使用明星和知名人士作为代言人来表达产品的美好可信的性质。
这一往往可以是中国广告中重要的习惯和传统的表现形式。
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注重自身的权利,愿意表现自己的独立性和独特性。
在广告制作方面,西方广告很少采用大明星和知名人物来代言,因为这可能会让人感到做作和不真实。
这一特点是西方广告的文化传承和表现形式。
在音乐和语言方面也显示出了巨大的差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音乐和语言之间有较强的联系。
电视广告往往采用长久的旋律,并以清晰的语言表达和深刻的寓意为特色。
相反,西方广告常采用简短的旋律和比较幽默的语言表达方式,旨在改善观众的思维,激发他们参与和解释。
三、文化差异引发的分析由于不同国家之间的不同文化和审美影响,广告制作方采用的方法也不一样。
论述中外广告的异同点
论述中外广告的异同点一.相同点:1.中外广告都注重广告的广泛信息传达,而不仅仅在乎经济效果。
2中外广告都体现出传统人格的广告化、民族精神的商业化、私人领地的公共化以及广告创意的人性化。
3中外广告在表现方式上都注重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官体验,以比较能为大众接受的方式表现。
二.不同点(一)中外广告形态的宏观差异西方的广告是外向型的,具有很强的扩张性和渗透性。
中国的广告是内敛型的,含蓄、沉稳、凝重。
1、广告诉求点:中国广告目前的主流创意是一种创意的表层模式,大多是直接地推荐。
而外国的广告则是以消费者为中心,往往具备一定的生动的故事情节,重视情感性诉求。
2、广告心理倾向:随大流的从众心理是中国人的心态,但西方人则比较注重个体。
3、广告承诺依据:中国传统文化崇尚“自上而下的绝对权威”,在广告中通常以奖章作为承诺的依据。
西方广告更为注重事实的权威。
(二)中外广告形态的微观差异西方广告一般比较直接地表现商品信息,在形式上往往追求新奇,风格较为粗犷。
竞争性较强。
中国广告很多广告讲究以情动人,讲究表达方式上的含蓄性,产生了很多以亲情和爱情为创意主题同时意味深长的优秀作品。
(三)中外广告表达方法比较中国广告语注重解说词等声音造型,表意性强,比较侧重感性认识。
外国广告则通常比较客观,广告语精短。
强调语言的精准.概括以及画面造型语言的推理和联想。
(四)中外广告文化思想比较中国传统思想提倡含蓄,中国广告多以含蓄为美,讲究以情动人和表达的含蓄性,适应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需求。
而国外广告则善于直抒胸臆,且往往都很幽默、风趣,接受起来很轻松、惬意。
具体从以下几点来谈:1中国广告崇尚集体思想,外国广告注重个人思想2“和”与“争”在中外广告中的不同表现: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和”.乃和平,和谐,和美,之谓也。
西方广告崇尚自由,张扬个性,强调与众不同的特征尤为显著。
3中外广告中的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对比:中国广告注重直觉思维。
而西方文化则崇尚逻辑思维。
中西方广告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广告文化的差异广告作为一种大众化的传媒文化形式,它能充分体现它所依附的文化背景及人们的思维方式。
各国广告在创意、风格、语言应用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都是由各国在历史、文化、生活、价值观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同所影响和决定的。
文化背景的不同、需求物质优先次序的不同、欣赏口味的不同等等,都会造成中西方广告的差异。
中西方广告文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1.文化上的差异使东西方广告表达的侧重点不同。
中国的广告文化注重深厚的人情味和体现传统文化的东方价值观。
(1)中国广告关注的对象往往是群体、团队。
做饮料广告常是一群人争着唱着喝饮料,做食品广告常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感叹,做洗衣粉广告则是洗衣服的人排成长队……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讲求集体的力量、关注众生的利益有关,也与中国人的从众心理有关。
(2)中国广告文化中的“家”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家”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多层面的丰富意蕴,广告人才会不约而同地将产品与“家”相结合,力求让目标受众产生共鸣。
像黄金酒的广告,里面的广告语“送爸妈,黄金酒”,并没有特意的夸张产品的效果之类的,而是挖掘了一个消费群体—孝顺的孩子。
(3)中国对自己悠久、持续、统一的历史传统有着自豪感,如“数百年的工艺”、“传统的酿造”、“古代宫廷的珍贵秘方”等,并且在现代产品广告形象塑造中融入传统的诗歌、曲艺、服装、书法、道具等。
西方人向来崇尚自由、个性,性格开朗活泼、热情奔放以及张扬的个性,所以他们的广告往往幽默、风趣,给人带来轻松随和的感觉,让人耳目一新。
像阿迪达斯的广告“Impossible is nothing.(没有不可能)”似乎与其实体的鞋子没有多大的关系,但是我们已经可以感觉到其中的张扬,时尚,也足以展示自己的个性。
再看美国的百威啤酒,则选取一批蚂蚁作为广告的主角,赋予蚂蚁这种动物以人化,以一种夸张、幽默的风格来表现啤酒这一真正的主角。
2.广告与人们的思维方式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因此中西方思维方式上的不同,也造就了广告上的差异。
中西方广告文化的差异及成因
中西方广告文化的差异及成因任何广告的目标消费者和交流对象都是社会人,受经济、文化、受教育程度、风俗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社会群体对广告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兴趣点也不一样。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品牌国际化趋势的增强,广告所面对的受众范围进一步扩大,这种背景下,对中西方广告的对比研究越显重要,认识中西方广告差异及其产生的根源,不仅是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的需要,更是市场拓展、跨国传播的要求。
一、中西方广告差异的外在表现(一)致敬传统与面向未来中国广告创作者热衷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比如广告中经常出现书法、水墨、剪纸、唐诗宋词等,中国传统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深厚的底蕴,独特的魅力,成为当代中国广告作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一方面,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创造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是其它大多数国家不可比拟的,中国广告创作具备这样的先天条件。
同时,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带给中国人强烈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而且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也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和推崇,运用传统文化元素对于提升品牌形象和获得受众认可大有帮助。
崇尚科学、勇于冒险、富于幻想和批判精神的民族个性决定西方广告更倾向于面向未来的表现,科幻、UFO、外星人等常常会成为西方广告信息传播的载体,这在以青年人为受众的产品上表现的尤为突出,这样的广告表现可以给受众留下时尚、前卫、炫酷的形象。
(二)精准表达与自主推理中国广告大都会将广告信息说白点透,不管是为了产品促销还是基于品牌形象塑造,不管是采用说明证明形态还是选择故事情节形态,总是会相对直白精准地向受众表达信息。
因此,即使发展到今天,文字仍然是我国广告中最重要的部分,正是因为它有直接说明和准确传情达意的作用。
而西方则讲究留白式的自主推理,很多广告都不会直接点破内容,给受众留下足够的空间去体味想象。
广告中直接说明性的文字较少,甚至整支广告没有一句关于产品的文案,主要通过情节的设计、画面铺陈或意境的塑造,让受众自己去发现关联,推导和感悟广告信息,进行准确解码。
国内外广告差异
中外广告在文化上的差异我国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广告水平的差异就更突显文化背景,尤其对一个具有五干年历史文化背景的民族来说,广告的整体风格、广告观念、广告语等方面与外国有着明显的差异。
(一)广告的整体风格中国观众大多喜欢看西方广告,因为它们往往都很幽默、风趣,接受起来很轻松、惬意。
相反,国内的广告则显得有些拘谨、放不开,给人的整体印象是过于凝重。
国外广告,特别是那些在国际广告节上获奖的广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能跳出商品本身,不拘泥于商品,但又能在准确把握商品的某一个性特征的基础上非常生动、形象地展示商品魅力,似乎是在不经意之间就已经征服了消费者。
幽默风趣、诙谐逗笑、轻松快乐,是构成西方广告的主调。
而大多数中国广告,总是习惯于抓住商品的某一特点,然后将这一特点用非常实在、非常直接的方式展现出来,很难超越商品本身,很难给受众带来接受的轻松与愉‘院。
比如做药品广告,就一定要通过推荐者把某种药品的功能、疗效一一说出来;做洗发液的广告,似乎只有通过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才能烘托产品的品质。
(二)广告观念的差异在科学、理性的广告观念的指导下,西方广告很早就确立了广告经营规范,人们都自觉地按照这些规范行事,以共同维护广告市场的健康、有序。
首先,从整个行业的经营来说,西方国家普遍遵从的是广告代理制。
广告代理制使广告客户、广告公司、广告媒介机构三方能在一个共同的市场内各处其位、各司其职,不至于因各自功能、职责的错位而引发恶性竞争、不正当竞争。
其次,广告公司在具体的业务代理过程中,严格、认真地按照行业规范、运作流程进行,很少随意删减其中的某个环节,或有意漏掉某一步骤。
中国人的处理方法则相当“灵活”。
这种“灵活”更多的是一种认识不到位、考虑不周全的“灵活”,是一种自身能力有限、根本无暇顾及其它的“灵活”。
从整体而言,中国广告市场与国外相比,显得比较混乱。
因为参与市场的三方都将广告作为一个赚钱的工具或途径,为了各自的经济利益,不惜以牺牲市场规范为代价。
中西方广告文化的差异及成因
中西方广告文化的差异及成因任何广告的目标消费者和交流对象都是社会人,受经济、文化、受教育程度、风俗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社会群体对广告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兴趣点也不一样。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品牌国际化趋势的增强,广告所面对的受众范围进一步扩大,这种背景下,对中西方广告的对比研究越显重要,认识中西方广告差异及其产生的根源,不仅是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的需要,更是市场拓展、跨国传播的要求。
一、中西方广告差异的外在表现(一)致敬传统与面向未来中国广告创作者热衷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比如广告中经常出现书法、水墨、剪纸、唐诗宋词等,中国传统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深厚的底蕴,独特的魅力,成为当代中国广告作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一方面,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创造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是其它大多数国家不可比拟的,中国广告创作具备这样的先天条件。
同时,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带给中国人强烈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而且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也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和推崇,运用传统文化元素对于提升品牌形象和获得受众认可大有帮助。
崇尚科学、勇于冒险、富于幻想和批判精神的民族个性决定西方广告更倾向于面向未来的表现,科幻、UFO、外星人等常常会成为西方广告信息传播的载体,这在以青年人为受众的产品上表现的尤为突出,这样的广告表现可以给受众留下时尚、前卫、炫酷的形象。
(二)精准表达与自主推理中国广告大都会将广告信息说白点透,不管是为了产品促销还是基于品牌形象塑造,不管是采用说明证明形态还是选择故事情节形态,总是会相对直白精准地向受众表达信息。
因此,即使发展到今天,文字仍然是我国广告中最重要的部分,正是因为它有直接说明和准确传情达意的作用。
而西方则讲究留白式的自主推理,很多广告都不会直接点破内容,给受众留下足够的空间去体味想象。
广告中直接说明性的文字较少,甚至整支广告没有一句关于产品的文案,主要通过情节的设计、画面铺陈或意境的塑造,让受众自己去发现关联,推导和感悟广告信息,进行准确解码。
广告语言中的中西方文化比较
广告语言中的中西方文化比较广告首先源于拉丁文Advertere,其意为注意,诱导,传播。
中古英语时代演变为Advertise,其含义衍化为使某人注意到某件事。
直到17世纪末,英国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商业活动。
这时,广告一词便广泛地流行并被使用。
此时的广告,已不单指一则广告,而指一系列的广告活动。
广告活动作为一种创作活动,实际上是文化的结晶。
任何民族文化均对广告创作有着重要影响,而广告语言是广告的核心内容,因而,民族文化也必然影响和制约着广告语言及其表达。
典型的内部融合型的中国与外向而又开放的西方国家在广告语言文化方面又有怎样的异同呢?一、宗教信仰自古以来,中国就受到儒家,佛教,道教的深遠影响,这在我们的汉语言词汇中有着显著的体现,比如:凤凰涅盘,龙凤呈祥,孔孟之道等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的融合,这些影响中国国民的宗教思想在众多广告语言和广告商标中出现,如铁观音中的观音,凤凰卫视电视台,以及金龙鱼花生油中的龙等等,都来源于我国的宗教传统。
而西方文化由于受到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围绕着基督教和希腊神话逐渐发展。
在众多文学著作和历史事件中都可以找到这两者的影子,在广告语言中也是频繁出现。
例如,Enjoy Quaker Oats.这是一则美国贵格麦片广告。
Quaker是基督教中的贵格教派,教义是纯洁,忠诚,果断,坚强等,用在这里来强调该麦片的纯净,公司注重信誉。
某香水广告的广告语是You dont have to be an angel to wear it.这其中,Angel原来是指基督教信仰中上帝的使者或者侍者,这里指该香水适用于美丽,纯洁,善良的人。
二、价值观差异中西文化在价值取向上有着巨大差异。
由于长期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人的价值观整体呈现集体取向,集体主义精神受到社会崇尚。
这体现在商业广告语中的民族情结和家乡情结。
例如,某文化传播公司的广告语:繁荣民族文化,传播艺术经典;海尔集团的宣传标语:海尔,中国造。
中西广告传播比较:文化的差异
• 西方先有个体,后有群体
• To me, the past is black and white but the future is always color. 于我而言,纵然过去单调缺乏色彩,但是未来却总是多 姿多彩 ----轩尼诗酒
• 二、民族语言的差异
1、篇幅较长与篇幅较短 、
• 二、民族语言的差异
• 2、权威崇拜与自我价值 、
• 三、风俗习惯的差异
• • • • 1、喜庆热闹与清新淡雅 、 2 庄重严肃与幽默风趣 2、庄重严肃与幽默风趣 3、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 、 4、尚敬与尚爱 、
• I couldn’t believe it,until I tried it! I’m impressed! I’m really impressed! You’ve gotta try it! I love it!’
• 下面我们将以中西广告为例来探讨广告中 所体现的中西文化差异
• 一、心理认知的差异
1、一元论与多元论 一元论与多元论
• 一、心理认知的差异
1、一元论与多元论 一元电器
• 荣华月饼 大打文化战 荣华月饼”
• 西方文化历来坚持多元论 ,鼓励个人自由, 发展和创造性,鼓励人们去改造世界,征 服自然
• 结语 : 作为新生代的社会文化形态的现代 广告,既承担着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任, 也肩负着传承文化的使命
• 西方广告比较直观和大胆,国内的则比较含蓄 • 西方广告会大量使用幽默元素,或者是反语等表 达方式,但国内广告则比较少
文化特点
• 西方文化具有激进、开放、进取、变幻的文化特 征。西方人外向、好动、感情奔放、富于冒险精 神, 追求独立不羁的人格 • 中国文化则更多的倾向于中庸而较少思变, 追求一 , 种平衡和谐之美
中西广告文化对比差异
中西广告文化对比差异广告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特有的营销手段和传播方式,代表了该地区商业发展的水平和审美观念。
中西广告文化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这体现了两种文化背景的不同特点和商业理念。
首先,在广告创意方面,中西广告存在差异。
西方广告注重情感表达和创意的张扬,通常采用幽默、悬念和情感化的手法,力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比之下,中国广告更加注重产品本身的介绍和实用性,追求更加直接、明了的表达方式,以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功能和性能的需求。
其次,在文化传承方面,西方广告更加注重个人主义和自由思维。
他们常常通过明星代言或者与时下热点话题结合的方式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而中国广告往往更加注重集体主义和传统文化元素的传承。
中国广告常常融入传统文化符号和用户喜闻乐见的元素,以吸引大众的关注和共鸣。
另外,在价值观方面,中西广告文化也存在差异。
西方广告常常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选择,注重个体的独立性和追求。
而中国广告则更加注重集体价值观和社会责任。
中国的广告往往以家庭、友情和社会关系为主题,以展示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为目标。
最后,在传媒渠道方面,中西广告文化也有所不同。
西方广告善于利用各种平台和传媒渠道,通过电视、广播、杂志、报纸、网络等多种形式进行广告传播。
而中国广告多以电视广告为主,尤其在大型综艺节目等重要时间段进行推广。
总的来说,中西广告文化在创意、文化传承、价值观和传媒渠道等方面存在差异。
这是由于两种文化背景和商业理念的不同导致的。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跨文化交流与合作,并且为广告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参考。
中西广告文化在创意、文化传承、价值观和传媒渠道等方面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是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和商业理念的不同所导致的。
了解这些差异对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至关重要,并为广告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和参考。
首先,中西广告在创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西方广告注重情感表达和创意的张扬,经常使用幽默、悬念和情感化的手法,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中西广告文化差异
(4)西方广告 中展现的是 一种激烈竞 争态势的生 活基调,并 且广告对这 种激烈竞争 的态势不是 持否定的态 度,而是强 调要积极应 对。
(5) 西方广 告还常 常采用 恐惧手 法来劝 说人们 注意安 全、戒 烟、戒 酒、戒 毒等。
2.中国广告创意文化的特点:
(1)中国文化强调以“家” 为中心的群体价值。广告人 才会不约而同地将产品与 “家”相结合,力求让目标 受众产生共鸣。这种影响主 要体现在在广告中突出以下 几个方面: 一是突出诚实信用。 二是突出亲情友爱。 三是突出家庭温馨。 四是突出民间习俗。
(2)西方文化善于表 现矛盾、冲突,在广告 创意上强调剌激、极端 的形式,以突出个性为 创意焦点,突出个人主 义的价值观,表现自我 。
莫比广告奖05.DQ新口味汉堡包喷火幽默广告
(3)西方广告 常运用幽默、荒 诞、夸张、恐惧 等形式传播广告 讯息。以剌激、 极端的形式表现 矛盾、冲突,以 幽默、恐惧等震 撼受众的心灵, 并且西方惯用黑 色幽默的方式。
(2)中国文化是和谐文化, 艺术偏重抒情性,广告表现偏 重均衡、统一,即使有些矛盾 、冲突,也会以“皆大欢喜” 为结局。在广告着重表现“家 ”和“亲情”,表现个体与亲 朋共享产品带来的欢乐,表现 个性价值体现于某种群体或共 性的价值中,这是中国广告与 西方广告的显著差异。
(3)中国对自己悠久、持续、统一 的历史传统有着自豪感,这一自豪感 在广告传达中则呈现出较为显著的纵 向比较和延伸,如“数百年的工艺” 、“传统的酿造”、“古代宫廷的珍 贵秘方”等,并且在现代产品广告形 象塑造中融入传统的诗歌、曲艺、服 装、书法、道具等。
二、西方广告与中国广告在创意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2﹒
1﹒ 关 注 心 灵 , 以 情 动 人
从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看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看中英语言文化差异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的差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文化差异中英文化差异是中英商业广告用语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西方文化有着明显的区别,在商业广告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中文广告更注重情感色彩的营造,强调感性、亲和的交流方式。
而英文广告则更倾向于理性、直接的表达方式。
英文广告中常使用的"amazing"、"incredible"等形容词,强调产品的独特性和出色之处。
而中文广告则更倾向于使用"人人称赞"、"无人能敌"等形容词,突出产品的社会认可度和市场地位。
二、语言表达中英商业广告用语在表达方式上也有所不同。
中英语言有着不同的语法结构和表达习惯,在广告中的使用也有所差异。
中文广告常使用形容词和动词的组合,以及词语的反复、重复来强调产品的优点和特性。
而英文广告则更倾向于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注重句型的多样化和声音的押韵。
在中文广告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是"XX使您更自信,XX让您更美丽",强调产品能给人带来的改变和提升。
而在英文广告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是"XX makes you more confident, XX makes you more beautiful",注重强调产品的功效和效果。
三、文化符号商业广告在传递信息和吸引目标受众方面,经常使用各种文化符号。
中英商业广告中所使用的文化符号也会因文化差异而有所不同。
中文广告中常使用的文化符号包括:红色、春节、精美的包装等,这些符号在中国文化中代表了喜庆和美好的意义。
而英文广告中常使用的文化符号包括:美国国旗、自由女神像、快乐的家庭等,这些符号在西方文化中代表了自由和幸福的意义。
四、语气和情感商业广告作为宣传和推销产品的媒介,语气和情感的表达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英商业广告用语在语气和情感的表达上也有所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广告文化对比
一、中外广告差异
从广告形式上来看,国外广告多是以画面语言为主,广告词精炼简洁,常常在结尾处用言简意赅的语言点名广告的寓意;国内广告则常使用大段的解说词和字幕渲染气氛,让观众产生代入感。
举例:
1、丰田汽车广告。
汽车中的部件都变成了人体结构,汽车就像活人一样服务于驾驶员。
整个广告只有最后有一句Human Touch的字幕,点明人性化设计的主旨。
2、小时候电视上常播的南方黑芝麻糊广告。
“小时候,一听见芝麻糊的叫卖声,我就再也坐不住了。
那亲切而悠长的吆喝,那夕阳下摇曳的芝麻糊担子。
”解说词充满了亲切感。
1、日清经典的原始人拉面广告。
几个原始人的默剧表演,让人捧腹不以,最后用“饿了吗?日清拉面!”结尾,让人印象深刻。
2、国内的拉面广告,通常用大面积的泡面的特写,吃面吃的满头大汗的人的特写,以及挑逗人食欲的解说词构成。
简单直接。
从广告创意上来看,国外广告常采取非常规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常常采取正话反说的方法;而国内广告则以平铺直叙居多。
举例:
1、国外一则劝止吸毒的公益广告,一个还之后爬的婴孩把一把刀当做了玩具,最后还差点把刀放进了嘴里,看了让人很心塞。
2、国内类似的公益广告则常常用吸毒的恶果为内容,直接阐明吸毒的危害。
有时也会请演艺明星做宣传,不过最近好像效果不怎么样。
1、国外一则劝止随意丢弃动物的公益广告,镜头从一个狗的第一视角记述了主人如何劝导它到一条河边,然后被淹死在河中的全过程。
2、国内例如姚明代言的“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的公益广告,全程平铺直叙,说明每年有多少野生动物被杀害,以此达到其广告目的。
从广告内容上来看,国外广告价值观上更倡导西方个人主义的立场,关注受众的个性需求;而国内广告则更加关注社群关系,强调家庭,朋友,邻里的和谐。
但是,有很多时候,国内广告并不在意其是否携带了价值倡导,而更多的采取了洗脑式的,广场舞歌曲式的,精神污染式的广告模式。
其代表就是恒源祥“羊羊羊”和脑白金系列。
举例:
1、苹果公司著名的1984广告。
这个广告采取了乔治奥威尔1984小说的故事设定,一个年轻女子将锤子扔向正在播送老大哥演讲的电子屏,最后广告语总结道,苹果公司即将发行的产品说明了,为什么1984不会成为1984。
立意非常前卫。
二、营销效果
中外广告分别立足于不同的文化环境,针对不同的受众文化水平、话语体系,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外国广告的形式契合了理性化的审美需求,多样化的广告创意满足了受众追求个性化的需求。
这样的广告非常明确自己的细分市场,适应自己的细分市场中受众的审美取向;国内广告的形式则体现了中国传统山水画追求的写意美,浅显易懂的内容则适应了国内受众千差万别的文化水平,使得广告能在更加广泛的水平上传播。
同时讲求天人和谐的理念则契合
了国人传统儒家文化的文化基因。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市场营销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传统的广告也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人们的审美取向日趋多样化,广告的形式也同样需要变化。
原来的包打天下的广告可能不再适合如今的市场环境。
广告者需要更多的明确市场定位,关注特定受众的特征,制定差异化的广告策略。
一、实质是依赖于粉丝营销。
正是因为罗永浩的个人魅力和影响力,才将锤子手机推向了大
众眼球。
1.粉丝营销的明星效应转化,需要一定的领域匹配性,乔布斯是当代个人电脑的发明人之
一,自21岁开始到其去世之前,一直都是全球互联网领域的创新领军人物,故而,其明星效应对苹果公司推出的iPod和iPhone系统,是具有很强的领域匹配性的。
而罗永浩在国内虽然也是明星人物,但仅仅是一个知名的英文培训讲师而已,这种明星效应与其所创办的锤子手机之间,个性不具备领域的匹配性,是相对断层的。
用户对偶像的认同,并不代表对产品的认同,之前手机厂商为韩庚订制的“庚Phone”、为崔健订制的“蓝色骨头”就是先例。
2.粉丝营销需要创新能力支撑,无论相较乔布斯1997年回归时的苹果公司,还是相较雷
军2010年创办的小米公司,其创办人的专业素养,以及公司实力,均远非罗永浩所创办的锤子科技可比。
3.品牌形象会受偶像的公众形象变化严重影响。
与王自如的那场“辩论”,罗永浩在王自
如说话时屡屡打断插话,不给其辩驳机会的“辩风”,引发了很多恶评;10月27日锤子T1突然宣布降价,而罗永浩之前宣称“如果低于2500,我是你孙子”……如此种种的报道,使得罗永浩从完全正面的形象变得充满争议,也严重损害了手机的品牌形象。
二、情感营销和产品连接脱节,产品体验环节失败。
1.电子消费品的热度通常不足两个月,锤子手机从一开始便暴露出产能不足的问题,导致
4个月后才能发货,一般消费者难以承受如此长的等待期,最终会导致流失。
从传播角度来说,发布会结束后2个月的时间段,最利于建设品牌形象以及口碑传播,也最容易引爆热点,但由于供应链的问题,不但失去了最佳销售期,也错失了最佳的市场传播期。
2.乔布斯说“营销即价值观”,即让用户认同并拥护你提出的价值观,进而从情感上倾向
于选择你的产品,罗永浩学习了乔布斯,将个人的这种价值主张,嫁接到锤子手机的品牌价值上,但在情感连接被成功构建后,由于缺乏产品体验跟进导致T1手机大规模逃单
三、注重个性,忽视产品本身。
演讲过后,微博、报纸、网络大篇幅都在讨论老罗,却极少
报道锤子手机,罗永浩用自己的个人光环让用户知道了锤子手机,却忽视了产品本身。
手机发布后出现屏幕边框碎裂、漏光、摄像头内有污迹、前置摄像头位置不正、实体按键塌陷或窜键等多项质量问题。
刚刚发售的锤子手机,被用户频繁曝出质量瑕疵,这些负面的报道使得营销效果大打折扣。
四、用户定位和市场需求认知不足。
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在发布会上说到,自己10年前在中国书店的旧书堆里花10元钱,买了一本由美国学者托马斯·索威尔所著的《美国种族简史》,并在10年后为此书再版做了书评。
结果这本10年前在中国只印了5000册的枯燥论作,在10年后销量却接近20万册。
这与老罗在供应链与富士康给Smartisan T1下的20万订单数量一致。
换句话说,锤子手机的目标用户定义为了老罗忠实粉丝群体。
老罗认为,连枯燥的论著都可以卖单,自己花费两年时间打造的锤子手机应该也可以接受,即使定价超过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