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论第六章全解

合集下载

《化学教学论》教学大纲.

《化学教学论》教学大纲.

《化学教学论》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目的、开设对象(一)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二)目的:初步掌握化学教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化学工作的初步能力和从事化学教学研究的初步能力;使学生获得先进的化学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格。

其任务是从理论和观念上引导本科生“入门”,从教学技能培养训练上教他们“上路”、“上手”,从教学研究思路上让他们“开阔眼界”。

(三)开设对象:化学系化学专业本科生二、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哲学》、《无机化学及实验》。

三、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一)教学方法: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以探究式学习为基础,采用讲授、自学、案例、讨论、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

在情景中学,在探究中学,在合作中学,在求异中学,在研讨中学,在实践中学。

(二)考核方式:考试四、学时数分配:总学时:54学时1、教学内容[主要内容]绪言(2学时)0.1化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课程教学目的、要求及内容体系.0.2化学教学论与相关学科的关系0.3化学教育的发展和化学教学论的形成[重点难点]:化学教学论的内容体系和教学目的[学生掌握要点]:研究对象、课程教学目的、要求及内容体系.第一章化学教师(4学时)[主要内容]:1.1.我国中学化学教师教育现状1.2. 21世纪中学化学教师的素质要求和评价1.3 .化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重点难点]:了解现代中学化学教师的素质要求,初步掌握发展型化学教师的评价方法;认识化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方向和途径。

[学生掌握要点]:化学教师的素质要求、化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方向和途径。

第二章化学课程(6学时)[主要内容]:2.1我国化学课程的设置及其发展2.2中学化学教科书2.3中学化学课程标准2.4国外中学化学教材概览2.5我国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现状及趋势[重点难点]:中学化学课程标准的作用,其指导思想。

对中学化学教科书三序结合编写原则的理解。

[学生掌握要点]:中学化学课程标准的结构、作用及新课程理念,中学化学教科书的结构体系、编写原则,我国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现状及趋势。

学习理论简介第六章1化学教学论课件-2024鲜版

学习理论简介第六章1化学教学论课件-2024鲜版

化学教师的教育情怀与责任担当
热爱教育事业 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愿意为学生的 成长付出心血和汗水。
关爱学生
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尊重学生的 个性差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 持和帮助。
责任意识
明确自己的教育职责,对学生的未来 负责,积极履行教育责任。
担当精神
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勇于担当,为化 学教育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定义
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科学, 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化学教学,提高学生的化学素 养和能力。
任务
揭示化学教学的本质和规律,指导化学教学实践,推动 化学教学改革和发展。
2024/3/28
4
化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研究对象
化学教学系统及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研究内容
包括化学课程与教材研究、化学教学方法与策略 研究、化学教学评价研究、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研 究等。
13
化学课程内容
基础知识
包括化学基本概念、原理、 元素化合物知识等。
化学与社会
介绍化学在社会生活、环 境保护、能源利用等方面 的应用。
2024/3/28
实验技能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14
化学教材分析
教材体系
分析化学教材的编排 体系、知识结构和逻
辑关系。
教材内容
分析教材中的重点、 难点和关键点,以及 知识的呈现方式和学
学生学习的成果
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包括知识掌握、 技能提升、思维发展等方面。
21
化学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的回顾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 点和不足,分析原因 并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效果的评估

化学教学论教学大纲(精选)

化学教学论教学大纲(精选)

化学教学论教学大纲(精选)化学教学论教学大纲化学教学论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1.了解化学教学论的概念及其研究的内容。

2.了解化学教学论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及其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3.掌握化学教学论课程的学习方法。

第二章化学课程与教学基础理论1.掌握化学课程目标及其层次结构。

2.掌握化学课程标准及其特点。

3.了解化学教材的结构与编写方法。

4.了解化学课程的发展趋势及化学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化学教学基本技能1.掌握化学教学基本技能的概念和要求。

2.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技能。

3.掌握化学教学演示技能。

4.掌握化学教学评价技能。

第四章化学教学方法1.了解化学教学方法的分类。

2.了解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

3.了解化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

第五章化学教学设计1.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2.了解教学设计的原则。

3.掌握教学设计的模式。

4.掌握教学设计的评价方法。

第六章化学实验技能与实验教学改革1.了解化学实验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2.了解化学实验技能培养的基本要求。

3.了解化学实验技能培养的方法。

4.了解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第七章化学教学实习与教师职业技能训练1.了解化学教学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2.了解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和要求。

3.了解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方法和途径。

化学教学设计教学大纲化学教学设计教学大纲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化学教学设计课程时长:16周授课人:张老师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设计出符合教学规律、具有可操作性的化学教学设计。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1.了解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2.掌握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出符合教学规律、具有可操作性的化学教学设计;4.了解化学教学设计的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

三、授课方式和时间安排授课方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

(完整版)化学教学论(第五版)刘知新主编复习总结

(完整版)化学教学论(第五版)刘知新主编复习总结

(完整版)化学教学论(第五版)刘知新主编复习总结化学教学论第一章:导论1.奏章学堂章程,1903年规定标志着化学课程在我国教育制度中正式确定了自己的位置,化学教育体系进入成型期2.化学教育的社会价值:化学教育是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化学教育是一种全社会参与的行动;化学教育是一种启智育人的内容;化学教育是一种社会预期的成果。

3.科学教育的广域四个目的:态度、过程、知识、技能。

4.通常被教师或研究者采用的化学教育的研究方法有调查法,采访法,实验法统计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等5.化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大学前化学教学系统及研究化学教学中教育学的联系,相互作用及其统一6.2000年初,教育部正式启动了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第二章:化学课程的编制与变革(1)新中国成立以来化学课程的变革:初建体系时期;相对稳定时期;发展变革时期;修订完善时期(2)科学素养框架构建的化学课程包括:一、科学内容,二、科学对社会的影响,三、科学的推理过程,四、科学的社会历史发展五对科学的积极态度(3)我国自1996年起公众的科学素养,至少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是对科学术语和概念的基本了解;二、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基本了解;三是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了解。

(4)在2001年义务教育、2003年普通高中两个阶段的化学课程标准中,都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化学课程改革的主旨,并从知识与技能、课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领域给予明确的界定。

(5)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6)化学课程的基本组织形式: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基础课程、拓展性课程与研究型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7)化学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一、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二、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三、根据化学学科的特征。

(8)化学课程目标的内容特征:突出科学探究目标;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目标;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9)合成路线的内容标准描述方式的多样化:一般应符合四个要素,也称abcd法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国家精品课程《化学教学论》电子教案

国家精品课程《化学教学论》电子教案

国家精品课程《化学教学论》电子教案第一章:化学教学论概述1.1 化学教学论的定义与意义理解化学教学论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方法1.2 化学教学论的发展历程了解化学教学论的历史背景掌握化学教学论的发展趋势1.3 化学教学论的基本原则与理念掌握化学教学论的基本原则理解化学教学论的教育理念第二章:化学教学目标与内容2.1 化学教学目标的设计理解化学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掌握化学教学目标的设计方法2.2 化学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了解化学教学内容的选择原则掌握化学教学内容的组织策略2.3 化学教学目标的实现与评价掌握化学教学目标的实现方法了解化学教学目标的评价体系第三章:化学教学方法与手段3.1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理解化学教学方法的意义与作用掌握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策略3.2 化学教学手段的运用与创新了解化学教学手段的种类与特点掌握化学教学手段的创新与运用方法3.3 化学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评价与改进了解化学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评价指标掌握化学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策略第四章:化学教学环境与资源4.1 化学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理解化学教学环境的重要性掌握化学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方法4.2 化学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利用了解化学教学资源的种类与特点掌握化学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利用策略4.3 化学教学环境与资源的评价与改进了解化学教学环境与资源的评价指标掌握化学教学环境与资源的改进策略第五章:化学教学评价与反思5.1 化学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施理解化学教学评价的意义与作用掌握化学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施方法5.2 化学教学反思的方法与策略了解化学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掌握化学教学反思的方法与策略5.3 化学教学评价与反思的改进与提升了解化学教学评价与反思的改进与提升方法掌握化学教学评价与反思的有效运用策略第六章:化学教学中的学生学习与发展6.1 学生化学学习特点与需求理解不同年级学生的化学学习特点掌握针对不同需求学生的教学策略6.2 学生化学学习困难的成因与对策分析学生化学学习困难的原因掌握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的方法6.3 学生化学学习评价与促进掌握学生化学学习评价的方法理解促进学生化学学习发展的策略第七章:化学教学中的教师专业发展7.1 化学教师的角色与责任理解化学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掌握化学教师的责任与专业要求7.2 化学教师的专业成长路径掌握化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方法与途径理解化学教师终身学习的意义7.3 化学教师的教学反思与自我提升理解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掌握化学教师教学反思的方法与技巧第八章:化学教学研究方法8.1 化学教学研究的类型与方法理解化学教学研究的不同类型掌握化学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8.2 化学教学研究的设计与实施学习如何设计化学教学研究项目掌握化学教学研究的实施步骤8.3 化学教学研究的分析与报告学习如何分析化学教学研究数据第九章:化学实验教学论9.1 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与地位理解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掌握化学实验教学的目标与原则9.2 化学实验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学习化学实验教学的设计方法掌握化学实验教学的实施技巧9.3 化学实验教学的评价与改进学习化学实验教学的评价标准掌握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第十章:化学课程与教材分析10.1 化学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理解化学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掌握化学课程标准的解读与运用10.2 化学教材的类型与结构分析学习不同类型化学教材的特点掌握化学教材结构分析的方法10.3 化学教材内容分析与处理学习如何分析与处理化学教材内容掌握化学教材内容处理的策略第十一章: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11.1 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理解信息技术对化学教学的影响掌握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11.2 化学教学多媒体资源的设计与制作学习多媒体资源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掌握化学教学多媒体资源的设计与制作技巧11.3 化学教学信息技术的评价与改进学习化学教学信息技术评价的标准掌握化学教学信息技术的改进策略第十二章:化学教学与文化12.1 化学教学与文化的相互影响理解文化对化学教学的影响掌握化学教学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12.2 化学教学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掌握跨文化化学教学的策略与方法12.3 化学教学文化的评价与改进学习化学教学文化评价的标准掌握化学教学文化改进的策略与方法第十三章:化学教学伦理与法律13.1 化学教学伦理的基本原则与规范理解化学教学伦理的重要性掌握化学教学伦理的基本原则与规范13.2 化学教学与法律的关系学习化学教学法律知识掌握化学教学法律风险的预防与应对策略13.3 化学教学伦理与法律的评价与改进学习化学教学伦理与法律评价的标准掌握化学教学伦理与法律改进的策略与方法第十四章:化学教学案例分析14.1 化学教学案例的选择与分析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化学教学案例掌握化学教学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技巧14.2 化学教学案例的编写与分享学习如何编写化学教学案例掌握化学教学案例分享的策略与方法14.3 化学教学案例的评价与改进学习化学教学案例评价的标准掌握化学教学案例改进的策略与方法第十五章:化学教学论的未来发展趋势15.1 化学教学论研究的新视角与新方法了解化学教学论研究的新趋势掌握化学教学论研究的新方法与技巧15.2 化学教学技术创新与发展学习化学教学技术创新的动向掌握化学教学技术发展的趋势与策略15.3 化学教学论未来发展的展望理解化学教学论的重要性掌握化学教学论未来发展的方向与目标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家精品课程《化学教学论》的电子教案,共包含了十五个章节。

(word完整版)化学教学论

(word完整版)化学教学论

第1章导论思考题1、你如何认识中国当今化学教育发展的趋向?2、你对化学科学与化学教育的关系是怎样认识的?3、你对化学教学论这门课程的必要性是怎样认识的?4、你对教师专业是怎样认识的?你心目中的化学教师形象是怎样的?5、有人主张化学教育就是以化学科学知识武装青少年的一种社会实践。

你对这种说法有什么认识?化学教学论第2章化学课程的编制与变革思考题1、何为科学素养?结合我国实际,查阅相关文献,试讨论为什么要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化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2、化学课程的基本组织形式有哪些?试结合国内外化学课程改革的实例,就某一方面展开论述。

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提升公民的科学素养有何影响?试结合实例展开分析4、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建构的内容体系有何特点?内容标准是如何具体阐述的?5、化学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的具体要求是什么?结合具体实例加以分析?6、高中化学新课程有哪些特点?各个课程模块的设计思路和主要功能是什么?化学教学论第3章化学教材设计及内容建构思考题1、三种不同课程理念所对应的代表教材分别有那些?有何不同?试举例说明。

2、结合国内外某种化学教材,具体说明教材栏目的特点和设计要求。

3、结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典型案例,思考“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的编写理念。

4、试讨论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之间的联系。

5、以现行化学教材的某一单元为例,分析“先行组织者”及其作用.第4章化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思考题1、化学教学设计可以分为哪些层次?这些层次各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何联系?2、现代教学设计跟“备课”是不是一回事?请详细论述。

3、阅读4—6中的案例1—案例4,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角度比较各有哪些特点?哪些需要改进和完善。

4、请查阅资料,结合社会生活,设计一个实践活动方案.5、请选择化学新教材中一章一节进行教学设计,制定教学方案。

化学教学论第5章化学教学技能思考题1、什么是教学情境?常见的化学教学情境设计途径有那些?2、化学教师应该首先掌握那些组织、指导学习活动的技能?3、任选一个课题,进行教学情境设计,尝试跟同学讨论交流修改后,进行小组试讲。

天津大学第五版 物理化学 第六章课后答案完整版

天津大学第五版 物理化学 第六章课后答案完整版

第六章 相平衡6.1 指出下列平衡系统中的组分数C ,相数P 及自由度F 。

(1) I 2(s)与其蒸气成平衡;(2) CaCO 3(s)与其分解产物CaO(s)和CO 2(g)成平衡;(3) NH 4HS(s)放入一抽空的容器中,并与其分解产物NH 3(g)和H 2S(g)成平衡; (4) 取任意量的NH 3(g)和H 2S(g)与NH 4HS(s)成平衡。

(5) I 2作为溶质在两不互溶液体H 2O 和CCl 4中达到分配平衡(凝聚系统)。

解: (1)C = 1, P = 2, F = C – P + 2 = 1–2 + 2 = 1.(2)C = 3–1 = 2, P = 3, F = C –P + 2 = 2–3 + 2 = 1. (3)C = 3–1–1 = 1, P = 2, F = C –P + 2 = 1–2 + 2 = 1. (4)C = 3–1 = 2, P = 2, F = C –P + 2 = 2–2 + 2 = 2. (5)C = 3, P = 2, F = C –P + 1 = 3–2 + 1 = 2.6.2 已知液体甲苯(A )和液体苯(B )在90℃时的饱和蒸气压分别为=和。

两者可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

今有系统组成为的甲苯-苯混合物5 mol ,在90 ℃下成气-液两相平衡,若气相组成为求:(1) 平衡时液相组成及系统的压力p 。

(2) 平衡时气、液两相的物质的量解:(1)对于理想液态混合物,每个组分服从拉乌尔定律,因此(2)系统代表点,根据杠杆原理mol.n mol .n n )..(n )..(.n n n )x x (n )x y (l g l g g l l l ,B o ,B g o ,B g ,B 7843216125030304556050==-=-=+-=-6.3 单组分系统的相图示意如右图。

试用相律分析图中各点、线、面的相平衡关系及自由度。

6.4 已知甲苯、苯在90℃下纯液体的饱和蒸气压分别为54.22 kPa和136.12 kPa。

第六章:中学化学教材分析的一般原理

第六章:中学化学教材分析的一般原理

内容简介
一、什么是教材分析 二、为什么要进行教材分析 三、化学教材分析的基础原则 四、化学教材分析的依据 五、化学教材分析的模式及内容
六、化学分析教材分析的基本方法
七、中学化学教材分析案例研究
四、教材分析的依据
1、中学化学课程标准
2、中学化学教材
3、学习者学情
内容简介
一、什么是教材分析 二、为什么要进行教材分析 三、化学教材分析的基础原则 四、化学教材分析的依据 五、化学教材分析的模式及内容
内容简介
一、什么是教材分析 二、为什么要进行教材分析 三、化学教材分析的基础原则 四、化学教材分析的依据 五、化学教材分析的模式及内容
六、化学分析教材分析的基本方法
七、中学化学教材分析案例研究
三、中学化学教材分 析的基础原则
目的性 原则
+
系统性 原则
+
导向性 原则
+
可行性 原则
有效性 原则
+
实践性 原则
第六章:中学化学教 材分析的一般原理
王欢
内容简介
一、什么是教材分析 二、为什么要进行教材分析 三、化学教材分析的基础原则 四、化学教材分析的依据 五、化学教材分析的模式及内容
六、化学分析教材分析的基本方法
七、中学化学教材分析案例研究
一、什么是化学教材分析
基本概念
所谓教材分析,就是根据课程标准对教材的内容 进行剖析、界定和层次把握。。
教材分析目的性原则
基本概念
教材分析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的作为分析的出发 点,用以指导和决定整个分析过程。
存在误区
造成教材分析存在严重偏向: 1. 只注重分析教材的智力因素,只关注教材内容 2. 只考虑少数学生的升学率

国家课程《化学教学论》电子教案

国家课程《化学教学论》电子教案

国家精品课程《化学教学论》电子教案第一章:化学教学论概述1.1 化学教学论的定义与意义理解化学教学论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1.2 化学教学论的发展历程了解化学教学论的历史背景掌握化学教学论的发展阶段及主要成就1.3 化学教学论的研究方法熟悉化学教学论的研究方法学会运用化学教学论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第二章:化学课程与教学目标2.1 化学课程概述理解化学课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方法2.2 化学教学目标明确化学教学目标的内容与分类学会制定化学教学目标的方法2.3 化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理解课程标准的作用与意义熟悉教材的编写原则与结构第三章:化学教学方法与策略3.1 化学教学方法掌握化学教学方法的基本类型学会选择与运用化学教学方法3.2 化学教学策略理解化学教学策略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学教学策略的制定与实施方法3.3 化学教学手段与技术了解化学教学手段的种类与作用掌握化学教学技术的应用与创新第四章:化学教学评价与测量4.1 化学教学评价概述理解化学教学评价的概念与作用掌握化学教学评价的原则与方法4.2 化学教学测量熟悉化学教学测量的内容与方法学会制定化学教学测量工具4.3 化学教学评价与反思掌握化学教学评价的结果分析与处理学会进行化学教学反思的方法与技巧第五章: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5.1 化学教学设计概述理解化学教学设计的概念与流程掌握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5.2 化学教学案例分析学会分析化学教学案例的方法与技巧掌握化学教学案例的编写与评价5.3 化学教学设计实践能够独立完成化学教学设计学会对化学教学设计进行修改与完善第六章:化学实验教学论6.1 化学实验教学的意义与作用理解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掌握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6.2 化学实验教学方法与策略学习化学实验教学的常用方法学会设计化学实验教学方案6.3 化学实验安全与实验技能培养掌握化学实验安全的基本知识了解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第七章:化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7.1 化学课程资源的概念与分类理解化学课程资源的内涵与外延掌握化学课程资源的分类方法7.2 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学习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方法学会化学课程资源的利用技巧7.3 化学课程资源的应用与实践能够运用化学课程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学会对化学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与创新第八章: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8.1 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融合的意义理解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掌握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融合的基本原则8.2 化学教学信息技术的种类与功能学习化学教学信息技术的种类掌握化学教学信息技术的功能与使用方法8.3 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分析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学会设计化学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案第九章:化学教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9.1 化学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化学教学研究的方法论学会运用化学教学研究方法进行实证研究9.2 化学教学论文的写作技巧学习化学教学论文的写作规范掌握化学教学论文的写作步骤与要点9.3 化学教学研究成果的展示与交流学会展示化学教学研究成果掌握化学教学研究成果的交流技巧第十章:化学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10.1 化学教学改革的背景与趋势理解化学教学改革的驱动力与挑战掌握化学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10.2 化学教学创新的理念与实践学习化学教学创新的理念学会化学教学创新的实践方法10.3 化学教学改革的策略与路径掌握化学教学改革的策略与路径能够规划化学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解析: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课程内容特点以及教学目标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灵活运用。

化学教学论

化学教学论

第一章导论P1 化学1.化学本身学科性质美国化学家布里斯罗概括:化学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和创造性的科学。

2.化学研究对象:(1)自然界里存在的物质(2)人类创造的新物质3.化学中最具创造性的工作:设计与创造新的分子。

P6 化学教育1.人们必须正确定位并实施化学教育的社会价值,化学教育承载着启智、益智、育人和笃行的特殊任务。

2.化学教育的社会价值:(促进社会、学科、人的发展)(1)化学教育是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2)化学教育是一种全社会参与的行动(3)化学教育是一种启智、育人的内容(4)化学教育是一种社会预期的成P10 化学教学论1.化学教学论的任务:化学教学论是以广大化学教师及教科研工作者的宝贵经验为基础,经过理论概括、充实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科学。

2.研究对象:化学教育系统,即研究化学教学中教与学的联系、相互作用及其统一。

3.对教育的理解: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第二章化学课程的编制与变革P13 化学课程1.什么是化学课程?化学课程是为实现化学教育目标所设计的全部内容。

2.化学课程包括什么?课程是为学生有目的地学习而设计的内容,它与教学的起点(课程目标)、教学的过程(课程观念、课程内容、教科书)和教学的结果(课程评价)密切联系3.化学学科的属性:化学教育的探究属性和社会属性,赋予基础教育化学课程以特定的内涵4.科学素养:是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基础教育阶段科学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重要归宿5.化学课程的主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6.化学课程的界定:(1)知识与技能方面(2)过程与方法方面(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P21 课程结构1.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1)必修课程是每一位学生为达到规定的学业要求必须学习的课程,一般是工具性基础课程,是学习其他知识和能力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

(2)选修课程就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职业倾向等要求自主决定是否选择的课程,它从性质上可分为限制选修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

化学教学论ppt课件

化学教学论ppt课件
一、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 学科课程:系统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和基本方法 ➢ 活动课程:社会调查、咨询访谈、交流辩 论、化学小制作、家庭实验(弥补不足)
高中: 活动课程:9.9% 学科课程:90.1%
16
二、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必修+选修” ➢ 必修课程:每一位学生为达到规定学业要求必 须学习的课程。 ➢ 选修课程:根据兴趣、职业倾向等要求自主决 定是否选择的课程。
结构如下: 高中化学课程总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 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内容标准 (2个必修、6个选修模块)
27
2、 2002年“高中化学教学大纲”总目的:
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加强化学课程 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实际的联系,充分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 趣,精选学生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个性 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 基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求熟记)
率、节省能源 精神利益:文化交流、破除迷信和实施科学方法训练等。 我国于1865年开设化学课程(格致课),至今已140多年。相
应的化学教育也已多140年。
2
二、化学教育的发展:(化学教学论)
历经三个阶段: ➢ 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为形成期: 《奏定
学堂章程》(1903年开设化学课) ➢ 从20世纪30年代起进入充实期: 化学教育目
13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化学课程的改革
初建体系 → 相对稳定 → 发展变革期 1952年 70-90年代 96年至今 1996年 化学Ⅰ 化学Ⅱ 修订: (必修) (必修+选修) (高一、高二、高三开设)
2000年再修订:增加了对科技发展新成果介绍、更多地联系社会生 活实际,选修课突出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大纲首次将研究性课题写入教学内容,有力地促进 了学生化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和科学素养水平的提高。

化学教学论

化学教学论

化学教学论第一章绪论1、化学教学论的设课目的,是为了使本科学生掌握化学教学论的基础知识和化学教学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从事中学化学教学工作和进行化学教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化学教学论课程的任务,是为了改进和完善化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知识结构,使苦情化学教育思想和化学教学观念,具备基本的教学、科研能力,成为比较有市场竞争能力、有持续发展潜质的化学教师。

2、化学教学论的学习方法(1)主动投入,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结合实际,提高学习活动水平(3)积极参与,适应学科的实践性。

第二章中外基础理论和中外中学化学课程概况1、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教育实践是以课程为轴心展开的。

影响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学科、学生。

2、化学炒家科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实验为基础,使用特定的概念、定律和理论;有自己的一套科学语言;具有较强的经验性gn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有比较直接的联系等。

3、学生因素对化学课程设置的影响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作为社会人,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

4、课程编制的原则:实现教育目的的原则、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准的原则、适合社会生活发展需要的原则、统一性和多样性结合的原则、综合化和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则。

5、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其优点是很明显的:(1)科学的逻辑成为编写书的体系,保持了学科内容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有利于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播和保留,有利于学习者系统掌握。

(2)学科内容比较稳定、具体、合乎逻辑,便于老师的教授和对学习成果的评价。

缺陷:(1)重视学科逻辑的系统性,却忽视了学生认识的发展顺序,易千百万学生偏重记忆,忽视理解,使学生成为接受并贮存知识的窗口,学生人主体作用不易发挥。

(2)和学科独立设置,彼此难以沟通和综合;学科统一要求,不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

6、学生中心课程论的合理之处在于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重视对学生学习动机的诱发和学习欲望的满足,突出活动或曰实践对学习的意义,因而即使目前,许多国家的课程中仍保留了部分此种类型的课程,如澳大利亚中学中开设木工课、戏剧课、烹饪课等,中国的中学开设劳技课等。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科学第六章:物质的结构知识重点.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科学第六章:物质的结构知识重点.

第六章物质的结构【概念和规律】一、物质由微粒构成1、无论生物还是非生物,都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2、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3、不同分子构成不同的物质。

4、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

5、有的分子由一个原子构成(稀有气体),有的分子由多个相同或不同的原子构成。

6、金属直接由原子构成。

7、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1811年意大利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假说,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

8、在一定条件下,原子可以失去或得到电子,成为带电荷的离子。

9、有的物质由离子构成,如氯化钠。

10、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的原子有核模型认为: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

11、现代研究表明: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而且它们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

12、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和核外的电子数相等,所以整个原子不带电。

13、实验表明: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着空隙和相互作用,并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而且微粒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元素1、把物质中的同一种原子统称为元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自然界中的所有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

3、每种元素都有一个名称和符号,符号通常用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表示,若有重复,增加第二个小写字母。

4、目前人类发现的元素有112种,其中94种为天然元素,18种为人工合成元素。

5、元素的分布不均匀①宇宙中氢元素最丰富,其次是氦元素;②地壳中的元素含量依次为:氧元素、硅元素、铝元素;③地核中的元素含量依次为:铁元素、镍元素;④空气中的元素含量依次为:氮元素、氧元素。

678、在非金属元素中He、Ne、Ar、Kr、Xe、Rn称为稀有气体元素。

9、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

10、单质和化合物都有确定的组成,并可以用元素符号表示。

11、由同种单质或同种化合物组成的物质叫做纯净物。

化学教学论总结

化学教学论总结

化学教学论总结第一章:导论1-1化学与化学教育的发展从19世纪中叶起,发达国家的高等和中等教育相继开设化学课程。

我国于1865年起始在学校开设化学课程。

成形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为成形期。

《奏定学堂章程》标志着化学课程在我国教育制度中正式确定了自己的位置,化学教育体系进入成形期。

发展期:20世纪30年代为充实发展期。

化学教育改革: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动力:主要来自高等学校;进入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变革的主要特点(化学发展的总趋势):从描述性到推理性;:定性到定量;宏观到微观1-2化学教育的社会价值:(4点)1、化学教育是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2、是一种全社会参与的行为3、是一种启智、育人的内容4、是一种社会预期的成果。

教育的4种“知识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或学会发展)1-3化学教育的新视野:科学教育的广域4目标:态度、过程、知识、技能第一章:化学课程的编制与变革2-1 化学课程发展概述基于科学素养的化学课程:科学素养是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基础教育阶段科学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

公众的科学素养(3方面):1、对科学俗语和概念的基本了解2、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基本了解3、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了解公众科学素养的基本要求(2点):1、理解科学本身2、理解科学对社会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化学课程的变革:化学课程的3个时期:初建体系期、相对稳定期、发展变革期2-2化学课程的基本组织形式:结构:宏观和微观。

一: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二: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新高中化学课程:2个必修课程模块:化学1、化学2;6个选修模块(是必修课程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2-3化学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化学课程目标确立依据(3点)1、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2、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3、化学学科的特征化学课程目标的内容特征:(3点)1、突出科学探究目标2、立足基础知识目标3、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科学探究目标的体现(2方面):1、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科学探究能力(8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高中化学课程总目标(3点):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具体目的要求从3方面展开: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情感态度内容标准(4要素):行为主体(学生,通常省略)、行为动词、行为条件(有时也可省略)、表现程度(或行为对象)2-4化学课程改革与课程标准化学课程的改革方向: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具体要求:(6点):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地状况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结构(4部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基本理念: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课程目标(3方面):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内容标准(5方面):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实施建议(4方面):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具体课程基本理念(6点):1、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学习化学知识,探究化学奥秘,形成好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2、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3、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在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关系,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4、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探究过程,养成科学的态度和方法5、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6、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课程内容的层级结构:一级主题、二级主题、内容标准(标准)课程评价(3点):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书面测验学生自我评价方式:建立化学学习档案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特点(7点)1、构建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2、确立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结构3、课程内容力求体现基础性、时代性与人文性4、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5、倡导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6、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推进新课程的实施7、采用学分管理模式,兼顾各类学生的需要第三章:化学教材设计及内容建构3-1化学教材设计的基础化学教材体系设计的5个方面:课程结构、课程理念、内容标准、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需求彼此之间的关系:课程结构限定教材种类,课程理念导向教材目的和目标,内容标准决定教材基本框架,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直接影响教材的活动方式。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高教四版第六章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高教四版第六章

第六章对映异构1.说明下列各名词的意义:⑴旋光性:⑵比旋光度:⑶对应异构体:⑷非对应异构体:⑸外消旋体:⑹内消旋体:答案:(1)(1)能使偏光振动平面的性质,称为物质的旋光性。

(2)通常规定1mol含1 g旋光性物质的溶液,放在1 dm (10cm)长的成液管中测得的旋光度,称为该物质的比旋光度。

(3)构造式相同的两个分子由于原子在空间的排列不同,彼此互为镜象,不能重合的分子,互称对应异构体。

(4)(答案)构造式相同,构型不同,但不是实物与镜象关系的化合物互称非对应体。

(5)一对对应体右旋体和左旋体的等量混合物叫外消旋体。

(6)分子内,含有构造相同的手性碳原子,但存在对称面的分子,称为内消旋体,用meso表示。

2. 下列化合物中有无手性C(用*表示手性C)(1)(2)(3)(4)答案:(1)(2)无手性碳原子(3)(4)3、分子式为C3H6DCl所有构造异构体的结构式,在这些化合物中那些具有手性?用投影式表示它们的对应异构体。

答案:解:⑴ (手性)⑵(无手性)⑶(手性)⑷(无手性)⑸4. ⑴丙烷氯化已分离出二氯化合物C3H6Cl2的四种构造异构体,写出它们的构造式:⑵从各个二氯化物进一步氯化后,可得的三氯化物(C3H5Cl3)的数目已由气相色谱法确定。

从A得出一个三氯化物,B给出两个, C和D各给出三个,试推出A,B的结构。

⑶通过另一合成方法得到有旋光性的化合物C,那么C的构造式是什么?D的构造式是怎样的?⑷有旋光的C氯化时,所得到的三氯丙烷化合物中有一个E是有旋光性的,另两个无旋光性,它们的构造式怎样?答案:(1)(2) 解:A:CH3CClCH3 B ClCH2CH2CH2Cl(3)(4)解:另两个无旋光性的为:CH2ClCHClCH2CCl和CH3CCl2CH2Cl5. 指出下列构型式是R或S。

答案:R 型R型S型S型6. 画出下列各化合物所有可能的光学异构体的构型式,标明成对的对映体和内消旋体,以R,S标定它们的构型。

化学教学论内容

化学教学论内容

化学教学论内容第一章导论1.化学教育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为成形期,我国化学教育从20世纪30年代进入充实发展期。

2.蒋明谦指出当代化学变革的主要特点:(1)从描述性的过渡到推理性的;(2)从主要是定性的过渡到定量的;(3)从主要是宏观的过渡到微观的;3.化学教育至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社会价值(1)化学教育是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2)化学教育是一种全社会参与的行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①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中起基础性作用②教育的首要作用之一是使人类有能力掌握自身的发展四种“知识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或学会发展)。

(3)化学教育是一种启智、育人的内容;(4)化学教育是一种社会预期的成果;4.化学教学论是以广大化学教师及教科研工作者的宝贵经验为基础,经理论概括、充实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第二章化学课程的编制与变革1.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至少包括三个方面:(1)对科学术语和概念的基本了解;(2)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基本了解;(3)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了解;按照上述建议,公众科学素养的基本要求:一是理解科学本身;二是理解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在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两个阶段的化学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课程的主旨,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方面给予明确的界定。

3.化学课程的结构分为:(1)宏观结构(2)微观结构4.高中化学新课程分为2个必修课程模块(化学1、化学2)和6个选修课程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每个课程模块均为2学分,36课时,学生在高中阶段最低必须修满6学分。

5.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特点:(1)构建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2)确立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结构;(3)课程内容力求体现基础性、时代性与人文性;(4)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5)倡导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种评价方式:纸笔测验方式、学习档案评价和活动表现评价)(6)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推进新课程的实施(7)采用学生管理模式,兼顾各类学生的需要在高考命题上,化学课程标准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化学教学论第五版刘知新主编复习(14页)

化学教学论第五版刘知新主编复习(14页)

化学教学论第五版刘知新主编复习(14页)化学教学论是化学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对于化学教师来说,掌握化学教学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本复习资料是根据刘知新主编的《化学教学论》第五版编写的,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教学论的核心内容。

第一章化学教学论的基本概念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育现象、规律和方法的学科。

它关注如何有效地教授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化学教学论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

第二章化学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化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包括化学知识、化学思维、化学实验技能等方面。

化学教学内容包括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实验、化学与社会的关系等。

第三章化学教学方法化学教学方法是化学教学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等。

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第四章化学教学评价化学教学评价是化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

化学教学评价包括课堂观察、学生作业、考试等。

教师应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五章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越来越紧密。

化学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六章化学教学与实验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化学实验设计应注重科学性、安全性和趣味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技能。

第七章化学教学与环境保护化学教学应注重环境保护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

化学教学可以通过实验、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问题,并采取实际行动。

第八章化学教学与跨学科融合化学教学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素养。

化学教学可以通过跨学科项目、综合实践活动等方式,促进学生的跨学科学习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 化学实验的构成及过程
6-2-1 化学实验的构成 2 、实验对象 化学实验对象: 天然对象、人工对象、人造对象 化学实验内容: 物质的制备(合成),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物质的表征(检验、鉴别与签定) 3、实验手段: 实验者发挥主体性,控制和认识实验对象 的重要工具。

6-2 化学实验的构成及过程
第六章

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 1.郑长龙主编,化学实验教学的理论与实 践,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郑长龙主编,化学实验教学的新视野,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刘知新,对“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 考,化学教育,1991(3)
第六章



主要内容: 6-1 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教学与化学教学 6-2 化学实验的构成及过程 6-3 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理论 6-4 化学实验及其教学改革
化学科学实验(化学实验):就是根据化学实验 目的,实验者运用实验仪器、设备及装置等物质 手段,在人为的实验条件下,改变化学实验对象 的状态或性质,从而获得各种化学科学事实(即化 学实验事实)的一种科学实践活动。
前进

航天员在更换“哈勃” 空间望远镜上的老化设 备
“太空清洁队”,专 门清除可能给航天活动 造成威胁的太空垃圾 发现号航天飞机的 宇航员在组建国际空间 站 “阿波罗”号航天 员在月面上行走 NASA月球基地模 拟图
6-2-2 化学实验的过程 (一)实验准备阶段 1 化学实验课题:

化学实验课题就是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化学 实验目的所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或一组化学实 验问题。

化学实验问题,是指化学实验主体在某个给定的 化学实验中的当前状态与所要达到的目标状态之 间存在的差距。化学实验问题要具有探究价值(重 点讨论)

6-1 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教学与化学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化学实验教学的设计要服从和服务于化学 教学的总体安排。
6-1 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教学与化学教学

实验方法:科学认识活动中感性阶段的一种重要 认识方法,它着重从认识方法论的层面来回答如 何进行化学实验的问题。如“实验条件的控制” 方法是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是将影响实验结 果的诸条件中的一个条件作为可变,其他条件保 持不变,探究此条件的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以便找出最佳实验条件的一种科学方法。
6-2 化学实验的构成及过程
6-2-2 化学实验的过程 (一)实验准备阶段

2 化学实验设计



化学实验设计是指在实施化学实验之前,依据一 定的实验目的和要求,运用有关的化学知识和技 能,对实验的仪器、装置、步骤和方法等在头脑 中所进行的一种规划。 类型: 原则:科学性、绿色化、可行性、安全性
化学实验方案 实验课题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用品(药品、仪器、装置设备)及规格 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注意事项 实验现象及结果处理 实验讨论及交流
返回
6-1 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教学与化学教学

化学教学实验:化学教学中教师或学生根据一定 的化学教学目的,运用一定的化学实验仪器、设 备和装置等物质手段,在人为的实验条件下,改 变实验对象的状态和性质, 从而获得各种化学实验 事实,达到化学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 在化学教育教学研究领域,人们也经常采用实验 的方法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并称之为“化 学教育实验” 或“化学教学实验” 化学实验教学:教师将化学实验置于一定的化学 教学情景下,为实现一定的化学教学目的而开展 的一系列教学活动。
6-1 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教学与化学教学

自学,理解下列术语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科学实验与化学科学实验(化学实验); ◆化学教学实验与化学实验教学; ◆实验方法与实验法
6-1 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教学与化学教学

科学实验:是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分化和发展起 来的一种社会实践形式,也就是在科学认识活动 中运用实践方法的一种科学实践活动。是有目的、 有步骤地通过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来认识自然事 物和规律的一种感性活动。
第6 章 化学实验及实验教学研究
第六章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理解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教学与化 学教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理论,化学实验的构成 及过程,学会进行初步的化学实验教学和化学实 验教学研究。 教学重点: 化学实验的构成及过程,化学实验教学及其研究 教学难点: 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理论,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

实验法:化学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重要的教学 方法,它着重从教学方法论的层面来回答如何进 行化学实验的问题。
Hale Waihona Puke 6-2 化学实验的构成及过程

6-2-1 化学实验的构成
6-2 化学实验的构成及过程


6-2-1 化学实验的构成 1 实验者 化学实验的诸要素中,化学实验者起着决定和 支配的作用 。 在化学实验的动态运行过程中,实验课题的选择 与确立、实验构思与设计、实验手段的选取、实 验技术的确定、每步实验操作中的实验条件的控 制、实验信息的收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处理以 及最后作出实验的结论,始终受着实验者的理论 思维的支配,全过程的每一环节和步骤无不体现 着实验者的主体作用。
6-2 化学实验的构成及过程

6-2-1 化学实验的构成 1 实验者
从化学科学研究的角度看,化学实验者是指具有 一定的化学科学知识和相关科学知识水平的、能 使用从事化学实验的科学仪器等工具进行操作的、 会运用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方法,以探索物质在 原子、分子水平上的运动变化规律为基本任务的 科学劳动者。 化学教学中的实验者可以是化学教师 (指演示实 验) ,也可以是学生 (指学生实验)。


6-2 化学实验的构成及过程

6-2-1 化学实验的构成 1 实验者
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是为了实现化学教学目标, 完成化学教学目的而设计和安排的。这些实验在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培养人才方面起着重要作 用。 但是它们并不要求学生去探索人类未知的科学 事实,不要求对人类认识有什么创新和贡献,这 与化学实验研究中的实验者是不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