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前外侧壁浅层与

合集下载

局部解剖学(二十九)胸部局解

局部解剖学(二十九)胸部局解

(二十九)胸部局解问:试述第四胸椎下缘平面(胸部)的解剖结构?(中大2001)答:胸骨角 sternal angle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的角。

该角两侧平对第2肋软骨,是计数肋的标志。

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纵隔内一些重要器官在此平面行程和形态改变,如主动脉弓与升、降主动脉的分界,气管分为左、右主支气管,胸导管由右转向左行,左主支气管与食管交叉等。

1.胸壁的层次结构一、浅层结构(一)皮肤胸前、外侧区皮肤较薄,除胸骨表面皮肤外,均有较大的活动性。

胸前部皮肤面积大,颜色和质地与面部相近,可用于颌面部创伤的修复。

(二)浅筋膜浅筋膜内含脂肪、皮神经、浅血管、浅淋巴管和乳腺。

1.皮神经胸前、外侧区的皮神经来自颈丛和上部肋间神经的分支。

(1)锁骨上神经supraclavicular nerves:约2-4支,属于颈丛皮支,自颈丛发出后向下跨越锁骨的前面,分布于胸前区上部和肩部皮肤。

(2)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和前皮支:肋间神经在腋前线附近(或腋中线)发出外侧皮支,分布于胸外侧区和胸前区外侧部皮肤;在胸骨两侧发出前皮支,分布于胸前区内侧部皮肤。

肋间神经的皮支分布具有两个特点:①明显的节段性和带状分布,自上而下按神经序数排列,第2肋间神经皮支分布于胸骨角平面的皮肤,其外侧皮支分出肋间臂神经分布于臂内侧部皮肤,第4肋间神经分布于男性乳头平面,第6肋间神经至剑突平面,第8肋间神经至肋弓平面。

根据皮神经的阶段性分布,可判断麻醉平面和脊髓损伤节段。

②重叠分布,相邻的三条皮神经互相重叠,共同管理一带状区的皮肤感觉。

一条肋间神经受损,其分布区的感觉障碍不明显,只有在相邻两条肋间神经受损时,才出现这一共同管理带状区的感觉障碍。

2.血管(1)动脉:主要是胸廓内动脉、肋间后动脉和腋动脉的分支(如胸肩峰动脉和胸外侧动脉)。

胸廓内动脉穿支:在距胸骨侧缘约1cm处穿出,一般与肋间神经前皮支伴行,分布至胸前区内侧部。

肋间后动脉的前、外侧穿支:与肋间神经前、外侧皮支伴行,分布于胸前、外侧区的皮肤、肌和乳房。

体 壁

体    壁



境界 体表标志 和定位线

层次

1.皮肤 2.浅筋膜 3.深筋膜 4.肌肉 骨 血管 神经干层 5.胸内筋膜
胸部手术常用切口及其层次
根据胸壁的结构特点,进入固有胸腔的 切口基本上可分别经肋间切口和肋骨截除 经肋床切口两种。在胸前外侧切口时(前 外侧切口),则须切断胸大肌和部分前锯 肌。如果在背上部做切口(后外侧斜切 口),则须切断背阔肌、斜方肌、菱形肌 部分和大部分前锯肌。一般进入胸腔的入 路,则须切开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肌 肉、分离或者切断肋骨,切开胸内筋膜和 壁层胸膜才能进入胸腔。
背部肌间结构
听诊三角 triangle of auscultation
下界-背阔肌 内上界-斜方肌 外界-肩胛骨 脊柱缘 背部听诊
列氏四角或腰上三角 superior lumbar
triangle 内侧界-竖脊肌外缘 外下界-腹内斜肌 上界-下后锯肌(和12肋) 底-腹横肌 其深面有肋下N.髂腹下和髂腹 股沟N. 肾手术入路. 腰薄弱区(腰疝) 腰三角或腰下三角 inferior lumbar triangle 下界-髂嵴 外上界-腹外斜肌 内上界-背阔肌 底-腹内斜肌 腰部薄弱区(腰疝)
腋窝内容—臂丛及其分支
brachial plexus
臂内侧皮N. 前臂内侧皮N. 内侧束 尺N.→肱二头肌内侧沟 正中N.内侧头 胸内侧N↘胸大肌 胸外侧N↗和胸小肌 外侧束 正中N.外侧头 肌皮N.→穿喙肱肌,臂前群肌 肩胛下N.→肩胛下肌和大圆肌 胸背N.→伴胸背A.到背阔肌 后束 桡N.→伴肱深A.到臂后 腋N.→伴旋肱后A.穿四边孔 至三角肌等 正中N.内侧头和正中N.外侧头 合成正中N.入肱二头肌内侧沟下行
腋区与临床

实习一胸前外侧壁浅层解剖

实习一胸前外侧壁浅层解剖

实习一胸前外侧壁浅层解剖Anterioral lateral thoracic wall一、实验目的1. 了解实地解剖的方法及注意事项2. 掌握常用解剖器械的使用方法3. 了解胸壁的结构与层次4. 掌握胸大肌深面的血管,神经等结构的位置关系5. 掌握女性乳房的位置,淋巴引流二、基本内容(一)体表标志锁骨、锁骨下窝、胸锁关节、颈静脉切迹、胸骨柄、剑突、腋前襞、腋后襞、肩峰、喙突(二)浅层结构浅筋膜、肋间神经前皮支和外侧皮支、肋间臂神经、锁骨上神经、乳房(女性)、胸腹壁静脉(三)深层结构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锁胸筋膜、胸内侧神经、胸外侧神经、胸外侧血管、胸肩峰动脉分支、胸肌淋巴结、头静脉图一三、解剖方法(一)尸位:尸体仰卧位(二)皮肤切口1. 皮肤切口:如图一。

注意此区皮肤较薄,切皮要浅。

3. 翻皮:自中线向两侧外方各翻开上、下两个皮瓣,显露出胸前外侧区的浅筋膜。

(二)修洁浅筋膜,寻找皮神经1.锁骨上神经supraclavicular nerves的解剖观察:去除锁骨下方的浅筋膜,寻找锁骨上神经的末梢。

2.肋间神经前皮支anteriro braches of intercostol nerves及胸廓内动脉internal thoracic artery前穿支的解剖观察:沿胸骨外侧缘1-2 cm处,切开浅筋膜,逐渐向外剥离并翻开,可见肋间神经的前皮支伴随胸廓内动脉的穿支穿出肋间隙前部。

在女性,由若干动脉的穿支分布到乳房。

(至少要找到2-3组)3. 肋间神经外侧支和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 nerve的解剖观察:沿腋中线附近,胸大肌下缘稍后方,切开浅筋膜并翻向前,可见肋间神经外侧皮支穿出肋间隙外侧部,其中第2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还分支走向外侧,经腋窝至臂内侧上份的皮肤,及肋间臂神经(至少要找出2-3组)4. 去除全部胸前外侧壁的浅筋膜(包括女性乳房)显露其下方的深筋膜。

(三)切开深筋膜,观察其下面的结构1. 头静脉cephalic vein的解剖观察:沿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切开深筋膜,找到头静脉的末段,向近端修洁至锁骨下窝处。

胸部局部解剖

胸部局部解剖

2、乳房(mamma):
(1)形态、位置 (2)内构 (3)淋巴回流
(4)临床:乳腺炎(化脓切开引流) 乳腺Ca体征(酒窝征、乳头内陷、橘皮样改变) 乳腺Ca手术
(1).形态、位置:
以成年女性未哺乳女性为标准呈半球形,
位于胸肌筋膜浅面,胸骨旁线与腋中线之 间,平第2~6肋高度,(“乳房后间 隙”)。
肌部 肋部 腰部
胸肋三角 腰肋三角
二、裂孔:
腔V孔 T8 食管裂孔 T10 主A裂孔 T12
1.皮神经:
胸前、外侧区的皮神经来自颈丛和上位的肋间神经的分支。
(1).锁骨上神经(supraclavicular nerves) (2).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和前皮支
肋间神经分布的特点: ①明显的节段性和带状分布 ②重叠分布
(2).内构
由纤维组织、脂肪组织、乳腺构成。 乳晕:乳头周围色泽较深的环行区。 乳腺叶:15~20个(乳腺小叶) 输乳管:开口于乳头,呈放射状排列。 乳房悬韧带:两端分别附于皮肤和胸肌筋膜的纤维束。
乳房淋巴回流:分为浅、深两组。
浅组:位于皮下或皮内。
两者有广泛的吻合
深组:位于乳腺小叶周围和输乳管壁内
穿刺的层次:
皮肤 浅筋膜 深筋膜 胸大、小肌 肋间外肌 肋间内肌 胸内筋膜 壁胸膜
第四节 肺
一、肺门、肺根 二、肺根内结构排列关系
自前向后:肺V、肺A、支气管
自上而下
左肺:肺A、支气管、肺V 右肺:支气管、肺A、肺V
三、支气管肺段
第一节 概述
胸壁 胸部 胸腔
胸腔内容物
一、境界
上界: 以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上缘、
肩峰至第7 颈 椎棘突的连线。
下界:以剑突、两侧沿肋弓、第11

《局部解剖学》简答及论述题

《局部解剖学》简答及论述题

《局部解剖学》简答及论述题第一章头部1.额顶枕区软组织分层及各层特点?答:额顶枕区软组织分层由浅入深: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及额枕肌、腱膜下疏松组织和颅骨外膜。

皮肤特点:厚而致密,含有大量毛囊、汗腺和皮脂腺;血管丰富外伤易出血。

浅筋膜特点:由致密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并有许多纤维小隔,内有丰富血管神经,感染物不易扩散,早期有压迫性神经末梢痛。

帽状腱膜及额枕肌特点:帽状腱膜坚韧致密,前连额枕肌的额腹,后连该肌的枕腹,两侧至颞区逐渐变薄,与颞浅筋膜相续;腱膜下疏松组织:又称腱膜下间隙,此隙范围广,头皮借此层与颅骨外膜疏松连接,移动性大,此层多发生头皮撕裂伤,此间隙内静脉借导静脉与颅骨的板障静脉及颅内海绵窦相通,发生感染可继发颅骨骨髓炎或向颅内扩散,此隙被称为颅顶部的“危险区”。

颅骨外膜特点:不具生骨能力;血管对颅骨不营养,骨膜下血肿可局限。

2.垂体的位置、毗邻关系及临床意义?答:垂体的位置:位于蝶鞍中央的垂体窝内。

毗邻关系及临床意义:垂体借漏斗穿过鞍隔与第三脑室底的灰结节相连。

垂体的肿瘤可突入第三脑室,发生脑脊液循环障碍,引起颅内高压。

顶为鞍隔,其前上方有时交叉和视神经,垂体前叶瘤可将鞍隔的前部推向前上方,压迫视交叉,出现视野缺损。

底为蝶窦,垂体病变,可使垂体窝加深,侵袭蝶窦。

前为鞍结节,后为鞍背,垂体瘤时可使两处的骨板压迫变薄,骨质破坏。

两侧海绵窦,垂体肿瘤向两侧扩散压迫发生海绵窦淤血和脑神经受损。

3.海绵窦的交通支及穿经的结构?答:海绵窦的交通:向前经眼静脉、内眦静脉与面静脉相交通;经眼下静脉与面深部的翼静脉丛相交通。

向上经大脑中静脉与上矢状窦、横窦相交通。

向后经颞骨岩尖部,分别与乙状窦或横窦相交通,经岩下窦与乙状窦或颈内静脉相交通。

向下经卵圆孔、破裂孔等处的导静脉与翼静脉丛相交通。

穿经的结构:在前床突和后床突之间的海绵窦外侧壁的内层中,由上而下依次排列着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和上颌神经。

(自)胸前外侧壁浅层和腋区

(自)胸前外侧壁浅层和腋区

⑶ 第3段:胸小肌下缘与大圆肌下缘之间,第3段末 端位置较浅,仅覆皮肤和浅、深筋膜,临床常在此处显露 腋动脉。
毗邻: 前方有正中神经内侧根、胸外侧神经;
后方有桡神经、腋神经、旋肱后血管; 外侧有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外侧根、正中神经; 内侧有尺神经、胸内侧神经、腋静脉、臂内侧皮神经和前臂内 侧皮神经。
⑵ 第2段:胸小肌深面。 毗邻:前方有胸小肌; 后方有臂丛后束; 外侧有臂丛外侧束; 内侧有臂丛内侧束和腋静脉。
发支:胸肩峰动脉,穿锁胸筋膜后分为胸肌支、三角肌支 和肩峰支,分布于胸大肌、胸小肌、三角肌和肩峰等处。
胸外侧动脉,沿胸小肌下缘走向前下方,分支分布 于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和乳房等处。
参与构成臂丛的神经根先合成上中下3个干,即C5、6前支合成上干,C7的前支自 合成中干,C8与T1的前支合成下干。在锁骨上方,每个干再分为前后两股,上中 干的前支合成外侧束,下干的前支自合成内侧束,3个干的后股汇为后束。3个束分 别从外、内、后三面夹腋动脉中断。
外侧束(C5-7):肌皮神经、胸外侧神经; 内 侧 束 (C8-T1) : 尺神经、胸内侧 神经、前臂内侧 皮神经、臂内侧 皮神经; 内、外侧束 分别发出内、外 侧根组成正中神 经。
3. 腋神经损伤
损伤的原因:肱骨外科颈骨折、肩关节脱位、使用 腋杖不当等。 表现:三角肌瘫痪,肩关节不能外展; 臂外侧上部皮肤感觉丧失; 时间过久,三角肌萎缩,形成“方形肩” 肩或军官肩)。
(方
4. 腋路臂丛阻滞麻醉
适用于臂下部以下的某些手术。
体位:仰卧,臂外展、旋外、屈肘位。 进针点:腋动脉搏动明显处,在搏动点 的上方或下方经皮刺入腋鞘内。 腋动脉上方注药麻醉肌皮神经及正中神经; 腋动脉下方注药麻醉尺神经、桡神经及前臂内侧皮神经。 在腋动脉第 2段周围进行,阻滞臂丛各束 ; 在锁骨上斜角肌 间隙内阻滞臂丛各根。

解剖胸壁

解剖胸壁

解剖胸壁胸壁可分为浅、深两层结构。

浅层结构包括皮肤、浅筋膜;深层结构包括深筋膜、胸廓外肌层、胸廓、肋间隙软组织(肋间肌、血管和神经)以及胸内筋膜等。

▍浅层结构>>>>皮肤胸前区和胸外侧区皮肤较薄。

胸骨区皮肤移动性小,其余部位皮肤有较大的移动性。

胸前区皮肤面积大,颜色和质地与面部相近,可用于颌面部创伤的修复。

>>>>浅筋膜胸前区和胸外侧区的浅筋膜与颈部、腹部和上肢浅筋膜相延续。

浅筋膜内含浅血管、皮神经、浅淋巴管、女性乳腺和脂肪。

其厚度个体差异大。

1.浅血管(1)动脉:主要有胸廓内动脉、肋间后动脉和脑动脉的分支。

1)胸廓内动脉穿支:在距胸骨外侧缘约1cm处穿出,一般与肋间神经前皮支伴行,分布至胸前区内侧部。

女性胸廓内动脉的第1~4穿支较粗大,发出分支至乳房,在作乳腺癌根治术时应注意结扎这些动脉。

2)肋间后动脉的分支:与肋间神经外侧皮支伴行,分布于胸前区和胸外侧区的皮肤、肌和乳房。

3)腋动脉的分支:胸肩峰动脉和胸外侧动脉的分支也分布于胸壁。

(2)静脉:主要有胸廓内静脉的穿支和肋间后静脉的属支,分别注入胸廓内静脉和肋间后静脉。

浅筋膜内的浅静脉吻合成静脉网,并汇集成胸腹壁静脉(thoracoepigastric veins)。

胸腹壁静脉起于脐周静脉网,沿腹前外侧壁上部上行至胸前、外侧区,汇入胸外侧静脉,收集腹前外侧壁上部、胸前区和胸外侧区浅层的静脉血。

此静脉是上、下腔静脉之间的重要交通之一,当肝门静脉回流受阻时,借此静脉可建立门-腔静脉侧支循环,血流量增大时产生静脉曲张。

2. 皮神经胸前、外侧区的皮神经来自颈丛和上部肋间神经的分支。

(1)锁骨上神经(supraclavicular nerves):约3-4支,为颈丛的分支,自颈丛发出后经颈部向下跨越锁骨前面,分布于胸前区上部和肩部皮肤。

(2) 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和前皮支:肋间神经在腋前线或腋中线附近发出外侧皮支,分布于胸外侧区和胸前区外侧部的皮肤;近胸骨外侧缘处发出前皮支,分布于胸前区内侧部皮肤。

胸部局部解剖

胸部局部解剖
分区:
胸壁分胸前区、外侧区、胸背 区;
胸腔有中部的纵膈和容纳肺、 胸膜腔的左右部。
胸部的分区
胸壁: 胸前区位于前正中线和 腋前线间; 胸外侧区于腋前线与腋 后线间; 胸背区位于腋后线与 后正中线间。
胸腔有中部的纵膈和容 纳肺、胸膜腔的左右部
表面解剖
体表标志 标志线
胸部解剖体表标志
颈静脉切迹:平对第二胸椎
以胸廓为支架,皮肤、筋 膜、肌等软组织覆盖表面, 内衬以胸内筋膜,构成胸 壁。与膈肌围成胸腔,上 通颈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部为纵膈,有 心、出入心的大血管
气管、食管、胸导管等, 两侧部容纳左右肺和胸膜 腔。


境界;
上界以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 锁骨丄缘、肩峰至第七颈椎棘 突连线;
下界自剑胸结合向两侧肋弓、 11肋前端、12肋下缘至第12 胸椎棘突。
投影 胸膜的血管、淋巴
引流和神经
胸膜壁层
肋胸膜: 膈胸膜 纵膈胸膜 胸膜顶
胸膜隐窝
肋膈隐窝:位于肋胸膜下 缘与膈胸膜转折处,呈半 环形,自剑突向后至脊柱 两侧,后部较深,是胸膜 腔的最低点,深吸气时肺 缘不能深入其内,胸膜腔 积液首先积聚于此。胸膜 腔穿刺在此引流。
肋纵隔隐窝:位于肋胸膜 前缘与纵膈胸膜前缘转折 处下部,以左侧较为明显, 在胸骨左侧4~5肋间隙后 方,心包前方,肺的心切 迹内侧。
右肺根
自上向下( 管、动、管、静 ) 主支气管 肺动脉 肺静脉
肺韧带
支气管肺段
肺的血管、淋巴引流和神经
肺动静脉 功能性血管
血 管
支气管动静脉 营养性血管
神经 交感神经来自脊髓2-5节段侧角 副交感干来自迷走神经
二者在肺根前、后方组成肺丛

第四次解剖操作胸前外侧壁、腋区

第四次解剖操作胸前外侧壁、腋区

第四次解剖操作胸前外侧壁、腋区一、目的要求1.了解胸部的境界、体表标志、胸部的标志线。

2.掌握胸壁的层次、胸部皮神经分布的节段性,了解其意义。

3.熟悉女性乳房的位置、构造、淋巴引流及其临床意义。

4.掌握锁胸筋膜的构成及其穿过的结构。

5.了解上肢的境界、分部和表面解剖。

6.了解腋区境界、位置、浅层结构。

了解腋腔各壁的构成。

7.掌握腋腔后壁的层次结构,掌握三边孔与四边孔及穿行结构。

8.掌握腋腔的内容(腋动脉分段、分支及其与臂丛的毗邻关系,腋淋巴结的位置及流注关系)9、掌握臂丛各束发出的主要分支。

熟悉腋鞘的构成及其交通。

二、基本内容1.体表标志腋前襞、腋后襞、锁骨、锁骨下窝、胸锁关节、颈静脉切迹、胸骨柄、剑突、胸骨角、喙突、乳头、肋弓、肋及肋间隙。

2.浅层结构皮肤、浅筋膜、肋间神经前皮支和外侧皮支、肋间臂神经、锁骨上神经、乳房(女性)、胸腹壁静脉。

3.深层结构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锁胸筋膜、胸内侧神经、胸外侧神经、胸外侧血管、胸肩峰动脉分支及伴行静脉、胸肌淋巴结、头静脉、腋筋膜、腋窝顶、腋窝的四壁、腋鞘、腋动脉及其分支、腋静脉、腋淋巴结群、臂丛及其主要分支、胸长神经、三边孔、四边孔。

三、解剖步骤及方法(一) 尸位取仰卧位摆正。

(二) 扪认体表标志(1) 结合活体,逐一扪认体表各标志。

(2) 确认胸骨角两侧平对第2肋软骨。

(三) 皮肤切口及剥皮1.胸前正中切口从胸骨柄上缘颈静脉切迹中点起始,沿前正中线向下切至剑突尖端。

2.胸上界切口由颈静脉切迹中点沿锁骨上缘向外切至肩峰。

注意此切口勿过深,以免伤及深面的锁骨上神经。

3.胸下界切口从剑突尖端沿肋弓下缘斜向外下切至腋后线处。

4.胸部斜切口自剑突尖端向外上对乳头方向作斜行切口至乳晕(男性)或乳房周缘(女性),再沿乳晕或乳房周缘作环行切口;从环行切口的对侧继续向外上作斜行切口至腋前襞上部。

5.臂前上纵切口自腋前襞上部沿上臂内侧面向下作纵行切口至臂上、中1/3份。

胸前外侧壁浅层和腋区

胸前外侧壁浅层和腋区

臂丛
臂丛进入腋腔后,由6股组成内侧束、外侧束和后束。 外侧束(c5~c7)发出肌皮神经和胸外侧神经 内侧束(c8~t1)发出尺神经、胸内侧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和臂 内侧皮神经;内侧束与外侧束分别发出内、外侧根组成正中神经 后束(c5~t1)发出桡神经、腋神经、肩胛下神经和胸背神经。
臂丛损伤

臂丛上位神经根损伤
锁胸筋膜
腋淋巴结
(1) 胸肌淋巴结(前群) : 位于胸大肌深面、胸小肌下缘处的前锯肌 表面,沿胸外侧血管排列,收纳乳房大部、上肢、胸前外侧壁和 脐以上腹壁的淋巴管。 (2) 外侧淋巴结(外侧群) : 沿腋静脉远侧段排列,收纳上肢的浅、 深淋巴管。
(3) 肩胛下淋巴 结(后群) : 沿肩胛 下血管和胸背神 经排列,收纳肩 胛区和胸后壁的 淋巴管。
位于腋动脉的 前内侧,在第 1肋外缘处续 于锁骨下静脉。 属支除浅静脉 外,均为同名 动脉的伴行静 脉。主要收集 上肢及部分胸 腹壁的静脉血。
损伤
上肢外展时腋静脉 紧贴于动脉前方由 于腋动脉与腋静脉 被共同紧密包绕在 腋鞘内,外伤时易 发生静脉瘘。腋静 脉壁薄又与腋鞘一 起附着于锁胸筋膜, 静脉壁损伤后,易 处于开放状态发生 空气栓塞。
胸前外侧壁浅层和腋区
临二11小班1小组
一、体表标志
1.肩峰:肩部最高骨点 2.喙突:位于锁骨下窝,内下方有腋血管和臂 丛经过。 3.腋前襞、腋后襞 肩峰
喙突
二、主要内容

腋区指肩关节下方,臂上部与胸前外侧 壁之间的区域。上肢外展时,肩下方呈 穹隆状的皮肤凹陷称腋窝,深部呈四棱 锥体形的腔隙称腋腔,是分布到上肢的 血管和神经的通道。
4.后壁:由肩胛下肌、大圆 肌、背阔肌和肩胛骨构成。 后壁上形成的三边孔通肩胛 区,四边孔通三角肌区。

手术局部解剖学第五章胸部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手术局部解剖学第五章胸部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五章胸部胸廓及其软组织构成胸壁,胸壁分为胸前壁、胸外侧壁与胸后壁三部分,前两者统称为胸前外侧壁。

胸壁的体表标志与标志线对于解剖结构的定位及临床疾病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一)胸前外侧壁的层次结构胸壁层次由浅入深分别为皮肤、浅筋膜、胸廓外肌层,肋间肌、胸内筋膜与壁胸膜等。

1.浅筋膜(1)浅动脉:胸廓内动脉的穿支,分布于胸前外侧壁内侧部;肋间后动脉前外侧皮支与腋动脉的胸肩峰动脉胸肌支分别分布在胸前外侧壁外侧部的外侧与内侧。

(2)浅静脉:与浅动脉伴行,分别汇人胸廓内静脉与肋间后静脉。

脐周静脉网经胸腹壁浅静脉汇入腋静脉。

(3)浅淋巴:主要经胸肌淋巴结汇入腋窝中央淋巴结群。

(4)皮神经:第2肋以上为锁骨上神经,其他部位均为肋间神经的前皮支与外侧皮支,具有明显的节段性与重叠性。

2.深筋膜:浅层覆盖于胸大肌表面;深层位于胸大肌深面,其中张于喙突、锁骨下肌与胸小肌上缘的部分称为锁胸筋膜,有深面的胸内、外侧神经及胸肩峰动脉穿出,头静脉与淋巴管穿人,故术中要保护这些结构。

3.肌层:浅层为胸大肌以及腹外斜肌与腹直肌的起始部,深层有锁骨下肌、胸小肌与前锯肌。

肋间结构为肋间肌及肋间后动脉、静脉及肋间神经,其内面分别有胸内筋腰及壁胸膜。

根据血管、神经的走行,当胸膜腔穿刺时,腋中线以前要在两肋之间进针,腋中线以后应在下位肋的上缘进针,以避免损伤血管与神经。

(二)女性乳房局解及乳腺癌根治术乳房位于胸前壁,由皮肤、浅筋膜及乳腺组织构成。

女性乳房的淋巴主要经胸肌淋巴结群回流入腋淋巴结群,也可通过腹壁及膈下的淋巴管与肝的淋巴相交通。

因此,乳腺癌往往经腋淋巴结发生淋巴转移。

乳房根治术包括全部乳房、胸前外侧壁与腋窝的皮肤、脂肪、淋巴结以及胸大、小肌等。

(三)膈的裂孔与裂隙膈分肌性部(即膈肌)与腱性部(即中心腱)。

膈肌是主要的呼吸肌。

膈上有三个裂孔,即主动脉裂孔、食管裂孔与腔静脉孔。

膈的三部(胸骨部、肋部与腰部)起点之间有三角形裂隙,形成腰肋三角、胸肋三角与正中三角,易发生膈疝。

胸壁的层次汇总

胸壁的层次汇总
下----窄 前----宽 后----窄 肋间隙内被 肋间肌封闭.
1、肋间肌
(1)肋间外肌 (2)肋间内肌 (3)肋间最内肌
2、肋间血管 、神经
肋间血管和神经走行于肋 间内肌和肋间最内肌之间。
(六)胸内筋膜
胸内筋膜:衬托于胸廓 内面的致密结缔组织膜。 向上突入颈根部,覆盖 于胸膜顶上面并增厚, 称胸膜上膜。向下盖于 膈肌上面,称膈上筋膜。 与壁胸膜之间有发达的 疏松结缔组织。
局部解剖学
胸壁的层次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解剖学教研室 齐书妍
一、胸壁的层次结构
(一)皮肤 (二)浅筋膜 (三)深筋膜 (四)胸廓浅层肌 (五)肋间隙 (六)胸内筋膜 (七)胸膜壁层
(一)皮肤
胸前壁和胸外侧壁的 皮肤较薄,活动度大。
背部的皮肤较厚,活 动度小,疖、痈好发。
(二)浅筋膜
内含脂肪组织、浅血 管、皮神经和淋巴管。
乳腺位于胸前壁的浅 筋膜内。
(三)深筋膜
深筋膜浅层
深筋膜深层
深筋膜覆盖在上述肌表面及肌之间。
穿喙锁胸筋膜结构
① 胸肩峰动、静脉 ② 胸外侧神经 ③ 头静脉
(四)胸廓浅层肌
浅层:胸大肌.腹直 肌和腹外斜肌的上部。
深层:锁骨下肌、胸 小肌和前锯肌。
胸肌间隙:胸大肌和 胸小肌的间隙,内含疏 松的结缔组织和2-3个 胸肌间淋巴结。
(七)胸膜壁层
• 肋胸膜 • 膈胸膜 • 纵膈胸膜 • 胸膜顶
临床应用: 胸腔穿刺常选部位:肩胛线或腋 后线第7、8肋间隙中部进针。 穿刺层次:皮肤、浅筋膜、深筋膜、 胸廓浅层肌、肋间肌、胸内筋膜。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在肋沟中,神经血管的排列由上至下为:

胸前外侧壁实验报告

胸前外侧壁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胸前外侧壁的解剖结构;2. 掌握胸前外侧壁的体表标志及局部神经、血管的分布;3. 熟悉胸前外侧壁的淋巴引流及深筋膜层次。

二、实验材料1. 人体解剖学标本;2. 解剖图谱;3. 解剖器械。

三、实验方法1. 观察胸前外侧壁的整体结构,包括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肌肉、血管、神经和淋巴结等;2. 识别胸前外侧壁的体表标志,如锁骨、胸骨、肋骨、乳头等;3. 观察胸前外侧壁的局部神经、血管分布,如胸神经前支、胸廓内动脉、胸外侧静脉等;4. 了解胸前外侧壁的淋巴引流及深筋膜层次。

四、实验步骤1. 观察胸前外侧壁的整体结构:首先观察胸前外侧壁的皮肤,注意其厚薄;然后观察浅筋膜、深筋膜、肌肉等层次,了解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2. 识别胸前外侧壁的体表标志:观察锁骨、胸骨、肋骨、乳头等结构,了解它们的位置和形态。

3. 观察胸前外侧壁的局部神经、血管分布:观察胸神经前支、胸廓内动脉、胸外侧静脉等,了解它们的起始、走行、分布和临床意义。

4. 了解胸前外侧壁的淋巴引流及深筋膜层次:观察腋淋巴结、胸肌间淋巴结等,了解它们的分布和功能;观察深筋膜层次,了解其与肌肉、血管、神经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胸前外侧壁的整体结构:皮肤较薄,浅筋膜、深筋膜、肌肉等层次清晰可见。

浅筋膜下有丰富的脂肪组织,深筋膜与肌肉紧密相连。

2. 胸前外侧壁的体表标志:锁骨、胸骨、肋骨、乳头等结构位置明确,形态正常。

3. 胸前外侧壁的局部神经、血管分布:胸神经前支分布范围广泛,胸廓内动脉、胸外侧静脉等走行明确,临床意义显著。

4. 胸前外侧壁的淋巴引流及深筋膜层次:腋淋巴结、胸肌间淋巴结等分布合理,淋巴引流路径清晰;深筋膜层次分明,与肌肉、血管、神经紧密相连。

六、实验结论1. 胸前外侧壁具有丰富的解剖结构,包括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肌肉、血管、神经和淋巴结等。

2. 胸前外侧壁的体表标志明显,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手术定位。

3. 胸前外侧壁的局部神经、血管分布广泛,临床意义显著。

胸前外侧壁

胸前外侧壁
淋巴管吻合,间接和肝上面的淋巴管相通。 ⑤深部的淋巴管经乳房后间隙(胸大、小肌之间)→胸
肌间淋巴结(Rotter结)或尖淋巴结。
Fig
现在您浏览到是五页,共二十三页。
现在您浏览到是六页,共二十三页。
(4)乳腺癌根治术行腋淋巴结清扫注意事项★
①清扫胸肌淋巴结时,应 注意勿损伤胸长神经,以 免前锯肌瘫痪导致“翼状 肩”。
现在您浏览到是二十三肋间隙,与同名静脉、肋间神经伴行 •在肋角附近分为上、下2支
上支
现在您浏览到是十四页,共二十三页。
下支
4.肋间神经 Intercostal nerves
①行程与分支
•在相应肋间隙内、肋间后血管下方与之伴行
•在腋前线附近发外侧皮支,其终支自胸骨侧缘浅出称前皮支
②分布:胸前外侧壁皮肤;肋间肌及壁胸膜
Supraclavicular nerves •为颈丛的皮支
•有3~4 支 •向下越过锁骨前 方,分布于胸前区
上份和肩部皮肤
②肋间神经的外侧 皮支和前皮支 (后述)
现在您浏览到是四页,共二十三页。
3.乳房 Breast
(1)位置、形态 (2)结构
(3)淋巴回流途径★
复习
①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管→胸肌淋巴结(主要途径)。 ②内侧部的淋巴管→胸骨旁淋巴结。 ③上部的淋巴管→尖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 ④内下部的淋巴管→膈上淋巴结,并与腹前壁和膈下
现在您浏览到是十五页,共二十三页。
内容总结
胸前外侧壁。(一) 皮肤 Skin。侧静脉注入腋静脉。皮支和前皮支。①外侧部和中央 部的淋巴管→胸肌淋巴结(主要途径)。④内下部的淋巴管→膈上淋巴结,并与腹前壁和 膈下。淋巴管吻合,间接和肝上面的淋巴管相通。(1)最上肋间动脉 Suprese intercostal a.。(2)肋间后动脉Posterior intercostal arteries。在腋前线附近发外侧皮 支,其终支自胸骨侧缘浅出称前皮支。胸壁思考题

胸前外侧壁和上肢专家讲座

胸前外侧壁和上肢专家讲座

• 臂外上皮神经
• 臂外下皮神经
• 臂内侧皮神经 med. Brachial

cutaneous nerve
• 前臂内eous nerve
• 前臂外侧皮神经 lat. Anti-

brachial cutaneous nerve
胸前外侧壁和上肢
肩 部肌
名称
三角肌
起点
锁骨外1/3、肩 峰、肩胛冈
止点
肱骨三角肌粗隆
作用
肩关节外展 前屈、后伸、
神经支配
腋神经
冈上肌
冈上 窝
肱骨大结节上部 肩关节外展
肩胛上神经
冈下肌
冈下 窝
肱骨大结节中部
小圆肌
冈下窝下部
肱骨大结节下部
大圆肌 肩胛骨下角后 面
肩胛下肌
肩胛下窝
胸前外侧壁和上肢
肱骨小结节嵴 肱骨小结节
胸前外侧壁和上肢
第2页
颈静脉切迹 胸骨角 剑突 锁骨 肋和肋间隙 肋弓 乳头
表面解剖
胸前外侧壁和上肢
第3页
标志线
• 前正中线 • 胸骨线 • 锁骨中线 • 胸骨旁线
胸前外侧壁和上肢
第4页
❖腋前线 ❖腋后线 ❖腋中线 ❖肩胛线
胸前外侧壁和上肢
第5页
胸前外侧壁
浅层结构
• 皮肤 • 浅筋膜:
浅血管 动脉: 胸廓内动脉穿支
成,
由浅入深可分四层。
第一层:胸大肌、腹外斜肌和腹直肌上部 第二层:锁骨下肌、胸小肌和前锯肌 第三层:肋间肌 第四层:胸横肌
胸前外侧壁和上肢
第8页
胸前外侧壁和上肢
第9页
胸前外侧壁和上肢
第10页
胸前外侧壁和上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前外侧壁浅层与腋区
一、胸前、外侧壁浅层结构 1、皮神经 fig (1)肋间神经前皮支 (2)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3)锁骨上神经 2、浅动脉 3、浅静脉 4、浅淋巴管
5、乳 房 breast
1)位置: fig 2)形态: 3)构成:fig )构成:fig 4)乳房的淋巴引流 fig 乳腺癌导致橘皮样变的原因? 5)乳房的动脉供应: 6)乳房的静脉: 7)乳房神经分布:
(二)腋窝的内容及相互关系
1、腋动脉 axillary artery 1)分段:以胸小肌为标志,将其分为三段 fig 1)分段:以胸小肌为标志, 2)各段的分支: 2)各段的分支: 3)各段的毗邻: 3)各段的毗邻: 2、腋静脉axillary vein 、腋静脉axillary
3、臂丛brachial plexus 、臂丛brachial 1)臂丛与腋动脉的位置关系:fig 1)臂与腋动脉的位置关系:fig 与腋动脉第一段: 与腋动脉第二段: 与腋动脉底三段: 2)臂丛各束的分支 外侧束: 内侧束: 后 束:
二、腋 区 axillary region
(一)腋窝(axillary fossa)构成 fig fig 腋窝(axillary fossa)构成 1、顶: fig 2、底: 3、四壁: 1)前 壁:fig 、四壁: 1)前 壁:fig 锁胸筋膜(clavipectoral 锁胸筋膜(clavipectoral fascia) fig (1)概念:(2)出入结构: )概念:(2 2)后 壁: 3)内侧壁: 4)外侧壁:
4、腋淋巴结
axillary lymph nodes fig
1)胸 肌 淋 巴结 (1)位置 (2)收纳 2)肩胛下淋巴结 3)外 侧 淋 巴结 4)中 央 淋 巴结 5)尖 淋 巴结 乳腺癌手术,清除腋淋巴结时,勿损伤 哪些神经?
5、腋 鞘 axillary sheath
1)概念:fig )概念:fig 2)内容: 3)交通: 4)临床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