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教学课件传神与意境共50页文档
初中美术 --- 传神与意境(共36张PPT)
• 朱耷的存世作品十 分受艺术品投资市 场的追捧,2010 画作《竹石鸳鸯》 在西泠印社拍场拍 出了1.187亿的拍 卖价(创下古代书 画南方市场的最高 记录)。
• 墨梅图是元代画家王冕画梅的代表作。 此图写一干倒挂嫩梅,枝条生长茂盛, 枝头缀满繁密的花朵,千姿百态,犹 如万斛玉珠,晶莹透彻,渗出一股清 气。洁白的花朵与铁骨铮铮的干枝相 映照,清气袭人,深得梅花清韵。这 种以繁梅形式表现出清贞孤傲气概的 艺术手法,较之疏梅更为不易。此图 是王冕晚年画梅艺术臻于化境的精心 之作,深为后世文人所珍贵
• 八大有一首题画诗说:“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 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 摹。”这第一句“墨点无多泪点多”,夫子自道, 最言简意赅地说出了他绘画艺术特色和所寄寓的 思想情感,只有沿着他所提示的这条线索,我们 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欣赏这位画家的伟大艺术作品。 明代林良徐渭之后另开花鸟大写意新境界。
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 一只小舟,一个垂钓的渔翁, 却让人感到烟波浩渺,满幅皆水
• 在青花瓷上,绘以图案, • 青花与留白处对比强烈, • 通体以极大的留白空间, • 来映衬青花,自然灵动。
• 《溪山行旅图》是北宋范宽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绘画史上 的杰作。这件作品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气势雄强,巨峰壁 立,几乎占满了画面,山头杂树茂密,飞瀑从山腰间直流 而下,山脚下巨石纵横,使全幅作品体势错综,在山路上 出现一支商旅队伍,路边一湾溪水流淌,正是山上流下的 飞瀑,使观者如闻水声、人声、骡马声,也点出了溪山行 旅的主题。
荷花水禽图
此图是最能代表画家艺术风格的作品,荷叶的画法奔放 自如,墨色浓淡相间,并富有层次,水鸭画法亦简率放逸, 形象洗练,一幅白眼向天的情景.画面意境空灵,余味无
第二课传神与意境
马嵬坡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8.7 厘米,绢本设色。
第二、山水画
• 山水的意境赋予山川不同的氛 围与意境,表达的是画心境和 愿望,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第三、花鸟画
• 花鸟追求的传神,是把花草 木鸟的生机勃勃表现出来。
谢谢观赏
课后作业
•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以中秋节为主题, 设计独特的月饼。
优秀作品欣赏
传神与意境
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欣赏
一、了解中国画工具
• 1、毛笔 • 2、墨
3、纸
•绢 • 宣纸
墨趣
二、了解三大画科和两大技法
• 1、三大画科 • 中国画的题材分为:人物画、山水画、 花鸟画
• 2、两大技法 • 表现分为写意、工笔
二、欣赏中国古代绘画
• 传神与意境
第一、人物画
• 人物画要求形似,更要求 神似,使人物性格鲜明, 呼之欲出。
第2课传神与意境PPT教学课件
.
27
《清明上河图》局部欣赏
.
28
《清明上河图》局部欣赏
.
29
《清明上河图》局部欣赏
.
30
《清明上河图》局部欣赏
.
31
泼墨仙人图
此图画一位仙人袒胸露怀,宽衣 大肚,步履蹒跚,憨态可掬。那 双小眼醉意朦胧,仿佛看透世间 一切,嘴角边露出一丝神秘的微 笑。那副既顽皮可爱又莫测高深 的滑稽相,使仙人超凡脱俗又满 带幽默诙谐的形象活灵活现。画 面上几乎没有对人物做严谨工致 的细节刻画,通体都以泼洒般的 淋漓水墨抒写,那浑重而清秀、 粗阔而含蓄的大片泼墨,可谓笔 简神具、自然潇洒,绝妙地表现 出仙人既洞察世事又难得糊涂的 精神状态和性格特
. 33
李白行吟图
这幅画仅寥寥数笔,就勾划出一 个洒脱放达的诗仙形象。 他运用粗阔的笔势与有浓淡的水墨 作的写意画。 《李白行吟图》即体现了这种大胆 的画风。用笔简练豪放,纯以线描 表现,但诗人疏放不羁的个性,以 及边吟边行的姿态却刻划得生动传 神,令人叫绝。 《李白行吟图》舍弃一切背景,简 单数笔,就勾勒出李白游吟飘然潇 洒的神情,以少胜多,而寓意深远, 耐人寻味。
3.画:画幅的主体,其他三者的一切来源。 4.印:印章,可作为代表个人的凭证。因为颜色上 与墨有区分以致起到丰富和活跃画面的作用,也 是组成画面必不可少的部分。种类有姓名章,斋 馆章,闲章 。
. 7Leabharlann 题诗:秋劲拒霜盛,峨冠锦 羽鸡;已知全五 德,安逸胜 凫鹥。 落款:用的是自己独创的瘦 金体,内容是“宣和殿御制 并书”押书:“天下一人” (自己的别号) 印:钤印“御书”朱文方印, 印在“宣和殿”三字之上, 一点不占画面,相反却为之 生色。
.
《传神与意境》教案
《传神与意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神与意境的概念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运用传神与意境的原则进行艺术创作,提升创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传神与意境的定义与内涵2. 传神与意境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3. 艺术作品中传神与意境的体现4. 欣赏与分析传神与意境的艺术作品5. 实践创作:运用传神与意境进行艺术创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传神与意境的定义与内涵2. 如何在艺术创作中运用传神与意境3. 欣赏与分析传神与意境的艺术作品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神与意境的定义、内涵及应用。
2. 示范法:展示艺术作品中传神与意境的体现。
3. 欣赏法:分析、讨论艺术作品的传神与意境。
4.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实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传神与意境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 新课内容:讲解传神与意境的定义、内涵及应用。
3. 案例分析:展示艺术作品中传神与意境的体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4. 欣赏与感悟:欣赏传神与意境的艺术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5. 创作实践:引导学生运用传神与意境进行艺术创作,展示作品并进行评价。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互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品分析:评估学生在欣赏和分析艺术作品时对传神与意境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创作实践:评价学生在实际创作中运用传神与意境的能力,包括创意、技巧和表现力。
七、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或博物馆,以便更直观地感受传神与意境在实际艺术作品中的体现。
2. 邀请艺术家或专家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在创作中如何运用传神与意境的经验。
3. 开展艺术作品比赛或展览,鼓励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践,提升创作自信。
八、教学反思:1. 总结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内容难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2课 传神与意境
《传神与意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欣赏和认识传统中国画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初步了解传统中国画的发展概况,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并能对美术作品进行简短评论。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中国古代美术作品中传神与魅力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领略传统中国画的传神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教材分析注重传神写照,“以形写神”是中国画的首要原则,《辞海》对传神的诠释是“指能生动地传达神情意志”。
本节课所选的几幅画涵盖了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写意与工笔两大形式,显示了中国画的传神与魅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能准确地评价中国画的魅力。
难点: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
五.教学方法教师可以综合多学科、多角度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授课时,教师应把美术鉴赏摆在首要位置,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以学生的感悟和认识为主,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六.教学过程1.中国画知识导入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前的都统称为古画。
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
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
它依照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趋向及因此而产生的艺术手法而创作。
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审美情趣,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融化物我,创作意境,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
由于书画同源,两者在达意抒情上都强调骨法用笔、因此绘画同书法、篆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中华民族文化的中国画是具有“诗、书、画”等中华民族文化特征,这是中中国画的根本;其最高境界就是诗情画意。
七年级美术上册 第2课《传神与意境》课件5 赣美版
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 用散点 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500多,衣着不同,神 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 章法都很巧妙。
《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卷是王希孟传世的唯一作品。此图描绘了祖国的锦 绣河山。画面上峰峦起伏绵延,江河烟波浩淼,气象万千,壮丽恢 宏。山间高崖飞瀑,曲径通幽,房舍屋宇点缀其间,绿柳红花,长 松修竹,景色秀丽。山水间野渡渔村、水榭楼台、茅屋草舍、水磨 长桥各依地势、环境而设,与山川湖泊相辉映。此卷以概括精练的 手法、绚丽的色彩和工细的笔致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一向 被视为宋代青绿山水中的巨制结构。
山水画
在山水画中,传神是通过意境表达 出来的.所谓意境即赋予山川环境 以不同的氛围与境界传达的画家的 心境和愿望,是人与自然的合一.
《梅石溪凫图》 此图设色画幽僻的崖涧,石壁上梅花盛开。一群野鸭在涓涓的溪水中
或追逐嬉戏,或梳理羽毛,或振羽欲飞,其中一对幼凫伏在母凫的背上, 十分动人,画面留出大片空白,显现出空濛的,诗一般的意境.
传神与魅力
概述
•
艺术表现人类生活的精神,各个民族对
艺术有不同的追求.追求传神是中国艺术的
重要审美标准中国画尤其突出.传神要求画
家在反映客观现实时不仅仅满足于外在形
象的逼真,更重视对其神态与精神的揭示.
中国画欣赏
人物画
• 重形似,更重神似.
作者细微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把韩熙载生活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画面里的
_第2课 传神与意境- 课件
意境
是指中国山水画和花鸟画中情调和境 界,是作品中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韵味 空间。
在山水画中,传神是通过意境表达出来 的。
所谓意境即赋予山川环境以不同的氛围 与境界,传达的是画家的心境和愿望,是人 与自然的合一。
对比两幅山水画, 说说它们的不同之 处?
溪
行旅在哪里呢?
山
行
旅
图
范
山间行旅:
宽
两商人一前一后,中间 (
齐白石的《虾》, 为什么画虾不画水?
第2课 ——传神与意境
中国画 是我国特有的一个画种,是古代的人们
传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的文化精髓。
中国画涵盖了三大画科:
——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 两大形式:
——工笔与写意
注重细节、用笔细腻
注重意境、用笔随意
•传神
• 是指中国人物肖像画的最高境界,
人物形象的刻画要求表达出神情意境。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 五代南唐, 作者顾闳中。绢本,宽28.7厘米, 长335.5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 物院。
五代十国南唐时名臣、文学后唐同光年进士,文章书画, 名震一时。其父亲因事被诛,韩熙载逃奔江南,投顺南唐。 初深受南唐中主李璟的宠信,后主李煜继位后,当时北方 的宋朝威胁着南唐的安全,整个南唐统治集团内斗争激化, 朝不保夕。在这种环境之中,官居高职的韩熙载为了保护 自己,故意装扮成生活上腐败,醉生梦死的糊涂人,好让 李后主不要怀疑他是有政治野心的人以求自保。但李煜仍 对他不放心,就派画院的“待诏”顾闳中和周文矩到他家 里去,暗地窥探韩熙载的活动,命令他们把所看到的一切 如实地画下来交给他看。大智若愚的韩熙载当然明白他们 的来意,韩熙载故意将一种不问时事,沉湎歌舞,醉生梦 死的形态来了一场夜宴过程 默记在心,回去后即刻挥笔作画,李煜看了此画后,暂时 放过了韩熙载等人,一幅传世精品却因此而流传下来。
第2课传神与意境
学习本课后,你对中国画有什么新的认识?
学习中国画能够帮助我们提高审美意识,激 发我们更加了解中国文化,更好的继承和发 扬本民族的文化,培养爱国情操。
谢谢观赏!
40
庐山高图
画中山石林木笔法全仿王蒙, 益以本身功力,更觉浑朴雄健。, 几无空处,山石融合了王蒙的解 索皴与董源、巨然的披麻皴法, 先以淡墨层层皴染,再施以浓墨 逐层醒破。笔法稳健细谨,不恣 意逞任,用墨浓淡相间,於满幅 布局中有疏朗之感,故觉实中有 虚。而画悬泉百丈直泻冲下,涧 水轻柔,云光山色极为精采。
3.画:画幅的主体,其他三者的一切来源。 4.印:印章,可作为代表个人的凭证。因为颜色上 与墨有区分以致起到丰富和活跃画面的作用,也 是组成画面必不可少的部分。种类有姓名章,斋 馆章,闲章 。
题诗:秋劲拒霜盛,峨冠锦 羽鸡;已知全五 德,安逸胜 凫鹥。 落款:用的是自己独创的瘦 金体,内容是“宣和殿御制 并书”押书:“天下一人” (自己的别号) 印:钤印“御书”朱文方印, 印在“宣和殿”三字之上, 一点不占画面,相反却为之 生色。
李白行吟图
这幅画仅寥寥数笔,就勾划出一 个洒脱放达的诗仙形象。 他运用粗阔的笔势与有浓淡的水墨 作的写意画。 《李白行吟图》即体现了这种大胆 的画风。用笔简练豪放,纯以线描 表现,但诗人疏放不羁的个性,以 及边吟边行的姿态却刻划得生动传 神,令人叫绝。 《李白行吟图》舍弃一切背景,简 单数笔,就勾勒出李白游吟飘然潇 洒的神情,以少胜多,而寓意深远, 耐人寻味。
36
酸寒慰像
画中人头戴红缨 帽,足蹬高底靴,着 长袍马褂,神态矜持 可笑。题款“酸寒尉 像” 一语,耐人寻 味。画家以淡笔草草 勾写面部,略加皴擦, 神采毕现;长袍马褂 以没骨法写出,色中 见笔,别开生面。
最新赣美版美术七年级上册课件2第二课:传神与 意境 (2)
2、什么是写意画?
(1)、写意画即是用简练嘚笔法描绘景物。 写意画多画在生宣上,纵笔挥洒,墨彩飞扬, 较工笔画更能体现所描绘景物嘚神韵,也更能 直接地抒发作者嘚感情。
今天作业: 1、你从哪几个方面欣赏中国画? 2、课后搜集两张中国画。
课题
中国
欣赏 3、花鸟画
二、中国画技法分类: 1、工笔画 2、写意画
请欣赏 请欣赏 请欣赏
如荷花
看图回答问题: 1、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 2、辨别哪是工笔荷花?
作
1、什么是工笔画?
“工笔”是与“写意”相对应嘚概念,简单来讲,就 是运用工整、细致、缜密嘚技法来描绘对象。
赣美版美术七年级上 传神与意境 课件(23张)
艺术表现人类的精神生活,但各个民族对艺 术有不同的追求。追求传神是艺术的重要审美 标准,中国画尤其突出。传神要求画家在反映 客观现实时不仅仅满足于外在形象的逼真,更重 视对其神态与精神的生动揭示。
人物画赏析
人物画要求形似,更要求神似,形神兼 备是重要追求。绘画中表现人物内在的精神 气质,使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呼之欲出。
中国画的画面组成
1.诗:诗是对画的寓意进行补充和联想,起到点题和丰富画面的作用,诗 的内容通常也表达了作者的寄托。
2.书:也叫落款。内容要按作画时间,地点,作者姓里不可缺 少的一部分。
3.画:画幅的主体,其他三者的一切来源。 4.印:印章,可作为代表个人的凭证。因为颜色上与墨有区分以致起到丰
什么是中国画
中国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 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 简称“国画”。 绘画工具:毛笔 墨汁 宣纸(有生宣和熟 宣) 中国画颜料 毛毡 砚台 笔洗等
人物画
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之通 称。简称“人物”,是中国画 中的一大画科 大体分为道释画、仕女画、肖 像画、风俗画、历史故事画等
意境
是指中国山水画和花鸟画中情调和境界, 是作品中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韵味空间。
溪山行旅图 这件作品给人的第一感 觉就是气势雄强,巨峰壁立, 几乎占满了画面,山头杂树 茂密,飞瀑从山腰间直流而 下,山脚下巨石纵横,使全 幅作品体势错综,在山路上 出现一支商旅队伍,路边一 湾溪水流淌,正是山上流下 的飞瀑,使观者如闻水声、 人声、骡马声,也点出了溪 山行旅的主题。
渔庄秋霁图
此画追求萧条、淡薄的 意境,有一种“静之愈静、 空之愈空”的韵味。他把赵 孟頫的“一水两相隔”发展 到极致:中间大片水域,几 棵孤树,远处渺茫的山石。 他的画没有些许的人间烟火 气,流露出一种简淡超脱的 情绪。
《传神与意境》PPT
总结
艺术表现人类生活和精神,不同民族对艺术有不同的 追求。追求传神和意境是中国艺术的重要审美标准, 中国画尤其突出。传神是指中国人物肖像画的最高境 界,人物形象的刻画要求表达出神情意态。意境是指 中国山水画和花鸟画中情调和境界,是作品中情景交 融,虚实相生的韵味空间。
思考
1、什么是中国画? 2、画中国画要用到哪些工具? 3、中国画有哪三大题材?
二、在山水画中,传神是通过意境表达出来的。所谓意境 即赋予山川环境以不同的氛围与境界,传达的是画家的心 境和愿望,是人与自然的合一。
《渔庄秋霁图》倪瓒
笔墨干枯,简练,意境荒寒, 气韵深远。寥寥数笔,饱含 了复杂的心绪以及对审美理 想的追求。 此画不仅创造了一种荒寒旷 远的绘画意境,而且也将元 代的山水画的用笔技巧推向 极致。
中国画
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汉朝人认为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 所以称为中国,将中国的绘画称为“中国画”,简称“国 画”。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上的画。国画是汉族的传 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
工具和材料
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 等。 毛笔:狼毫 羊毫 兼毫 宣纸:生宣 熟宣
中国画的三大题材
人物 山水 花鸟
一、在人物画中,传神不仅要求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且更 要求表现出人物内在的精神气质,使人物形象个性鲜明, 呼之欲出
《
韩
熙 画家对人物的刻画,以形写神,显示出了高超的艺术水平。顾闳
载 夜 宴
中通过对不同形体的姿态、目光手势的相应描绘,画中人物有的 弹奏琵琶,有的挥手舞蹈,有的按拍欣赏,情态生动。
《千里江山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本,设色,纵51.5厘 米,横1191.5厘米, 为中国北宋青绿山水画作品。作者王希孟。王希 孟18岁为北宋画院学生,后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得到宋徽宗赵佶的亲 自传授,半年后即创作了《千里江山图》。惜年寿不永,20馀岁即去 世,是一位天才而又不幸早亡的优秀青年画家。
美学教学ppt课件传神与意境
传神是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原则之一,它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 、形象、富有感染力,使观众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作品所 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传神的实现方式
深入挖掘题材
注重细节表现
通过对题材的深入挖掘,能够发现其 中所蕴含的内在精神和意义,从而更 好地将其传达给观众。
细节是表现内在精神和意义的关键, 艺术家应该注重对细节的刻画和表现, 使其更加生动、具体、富有感染力。
意境的感知与体验能够激发观众的创造力 ,促进观众在审美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想象 力和创造力。
传达文化价值观
增强艺术表现力
意境的营造可以传达特定的文化价值观和 思想观念,使观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 能够了解和传承文化传统。
意境的运用能够增强艺术作品的表现力, 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感人,具有更强 的艺术感染力。
传神与意境的区别
传神更强调艺术作品的情感表达和内在精神,而意境则更注重艺术作品的氛围和境 界的创造。
传神的表达方式通常是通过形象的描绘和细节的刻画来展现作品的内在精神和情感, 而意境的创造则更多地依赖于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审美观念。
在艺术实践中,艺术家需要根据作品的主题和表现需求来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以 实现最佳的艺术效果。
文学
在文学中,传神可以通过语言、修 辞、叙事等表现手段来实现,通过 作家的文字表达,将文学作品中的 情感和意境传达给读者。
Part
03
意境的营造与体验
意境的营造技巧
运用象征和隐喻
通过具体的形象或符号来表达抽 象的概念或情感,引发观众的联 想和感悟。
运用空间和时间
通过空间和时间的变换,表现出 事物的动态和变化,使画面更加 生动和真实。
创作指导
指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时, 强调传神与意境的表现, 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 行创作。
传神与意境
2、“意境”之“境”经过艺术家创造的“意 义”的点化,已经不是客观环境,而是艺术 家创造的境界
3、艺术对自然的 反哺
艺术活动不仅创造了艺术品,还创造了人们 的生活世界 它拓展了客观世界的空间、深度、内涵。
“风景如画”的美学内涵。——园林艺术。 给自然景物命名的审美意义。 名胜古迹的牌匾的作用。
对客体对象的熟悉了解。 艺术技巧的熟练掌握。
附:中国传统绘画的最终歧路及其破 解。
中国传统绘画的最终歧路:文人画与程式化。 破解尝试一:徐渭与“扬州八怪”——强调 个性,变换形象与技巧,突破程式。 破解尝试二:
(二)意境
1、“意境”之“意” 来自艺术家的意义 赋予
马致远《秋思》:
说说你觉得广州最失败的地点命名。
活虾
活虾
陈家祠的镂雕虾蟹笼
对人物客体而言,他们的“神”,也有赖于 艺术家的认识、理解、评价,因而也离不开 艺术家的赋予。
(2)主体创造?
王维《雪里芭蕉画》的故事。 韩干画牛出错的故事。 宋徽宗指导画院画师画孔雀与蔷薇的故事。 ——真实是传神的首要要求。艺术家不能脱 离客观真实。
“形似”与“神似”
又郭令公婿赵纵侍郎尝令韩干写真,众称其善;后 又请周昉长史写之,二人皆有能名,令公尝列二真 置于坐侧,未能定其优劣。因赵夫人归省,令公问 云:“此画何人?”对曰:“赵郎也。”又云: “何者最似?”对曰:“两画皆似,后画尤佳。” 又问:“何以言之?”云:“前画者空得赵郎状貌, 后画者兼移其神气,得赵郎情性笑言之姿。”令公 问曰:“后画者何人?”乃云:“长史周昉。”是 日遂定二画之优劣,令送锦彩数百段与之。 ——朱景玄《唐朝名画记》
第七章 意境与传神
谢赫(南朝画家)《古画品录》
在其所提的绘画六法中,“气韵生动” 居于首位。 “韵”与“气”不可分。“韵”是由 “气”决定的。“气”是“韵”的主体 和生命。没有“气”就没有“韵”。 从“气韵生动”看中西美学的分野。 《中国美学史大纲》P224
“韵”的突出
在宋代美学中,“韵”这个范畴占有非 常突出的地位。宋代美学家、文学家、 艺术家有关“韵”的论述是非常多的。 如黄庭坚说:“凡书画当观韵。”把韵 作为对于艺术作品最高的审美要求。 宋代范温的《潜溪诗眼》对“韵”作了 极为详尽的论述。但此书已亡佚。
宋代美学中对“韵”的突出,与书画领域中对 于对于“逸品”的推重是有联系的。所谓“逸 品”,就是书画艺术中表现艺术家本人的超脱 世俗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 “逸品”要表现艺术家的超脱世俗(即苏轼所 说“高风绝尘”)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它 要和现实人生拉开距离,因此它要求审美意象 “简古”、“澹泊”、“平淡”。就这一点来 说,“韵”是远离人生的。
外向的进取转向内取的静观,由对“充 实”而“辉光”的大象之美得积极追求, 转向“澄怀味像”和“韵外之致”等清 雅境界的苦苦追求,文学艺术中的意境 和意象由刚健转向虚静,体现着两种相 互区别的美学境界。这种转变是以一系 列社会和文化的转变为基础的。
在中国古典美学中,韵的含义很多,但“有余 意之谓韵”是其最基本的涵义。从理论上看, 韵的内涵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韵是一种意 蕴之美;其次,韵是一种审美理想,因而它的 价值目标指向无限,终极目标是清雅虚静;最 后,韵的实现机制是一种回旋性的情感表达方 式,它一方面趋向无限遥远的价值目标,另一 方面又始终缠绕着当下的现实体验。范温在 《潜溪诗眼》中写道:“尝闻之撞钟,大声已 去,余音复来,悠扬宛转,声外之音,其是之 谓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