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学设计1
第1课 古代日本 教案
第1课古代日本教案
教学目标
- 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 掌握古代日本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结构
- 分析和评价古代日本的文学、艺术和宗教影响
教学内容
1. 古代日本的历史概述
- 日本的原始社会和早期王朝时期
- 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的兴起
2. 古代日本政治体制和社会结构
- 大和政权的建立与日本宫廷制度
- 北陆政权和地方豪族的影响
- 武士阶级的崛起和武家政权的建立
3. 古代日本的文学、艺术和宗教
- 和歌和万叶集的诗歌艺术
- 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 和的传入与发展
教学方法
- 班级讨论:鼓励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班内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理解。
- 视听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料,让学生观看与古代日本相关的影像、音频等,提高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
- 独立研究:布置相关的阅读材料和课外作业,鼓励学生通过个人研究和思考加深对古代日本的理解。
教学评估
- 小组讨论记录:根据学生的小组讨论记录,评估学生对古代日本历史和文化的理解深度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 作业评分:评估学生提交的阅读材料和课外作业,评估他们对古代日本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参考资料
- 红宝书《古代日本史》
- 李悦文《日本史》
- 《古代日本文化》教材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日本》教案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日本》教案1 教学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国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要的组成部分,首都。
2.根据地图,了解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平原狭小,海岸线曲折,多港湾的地形特点。
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多地震的原因。
4.结合日本的国情,分析其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的发展特点。
5.了解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以及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结构分析《日本》一节是教材中介绍的第一个国家。
因此,教材首先通过一些地图、景观图和活动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分国地理的一般方法,如分析一个国家的自然条件要从位置、地形等自然要素入手,可以用比较法(如活动2日本与英国的地理环境比较)找出特点,也可以用综合法,用若干个主题概括出一个国家的突出特征(如日本是个多火山、多地震的岛国的特征)。
除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外,教材中还渗透着能力和价值观念的培养,例如基本的读图、用图能力,地理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针对日本在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突出的地理问题,联系我国的国情分析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形成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的良好学风。
从教材内容来看,由“多火山、地震的岛国”、“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三个部分组成,这三个标题内容是有着内在的联系的。
日本的岛国国情,促使其走加工贸易型经济的发展道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经济的对外开放,必然对其科学、文化、艺术、思想意识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形成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成为本节教材内容的主线,也是本节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指导思想。
内容点析1.教材在第一部分中首先概括介绍了日本的位置、范围和领土组成,并且通过图7.1“日本在世界中的位置”和图7.2“日本的地形”,示意出日本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使学生了解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可从地理位置和范围入手。
教材中又通过活动2,将日本和英国位置、范围做对比,让学生找出两国的地理环境差异,理解位置、范围,甚至领土形状对国家地理环境的复杂程度有深刻影响。
初中地理《日本》教案
初中地理《日本》教案教学目标:1. 能借助地图,准确说出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
2. 结合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地震与火山的原因,能说出常用的防震措施。
3. 了解认识一个国家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方法,并初步尝试运用这种方法去学习其他国家。
教学重点:1. 认识日本的自然环境。
2. 培养学生的防震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自己读图总结日本的自然环境,掌握学习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图片导入。
播放关于日本的图片:富士山、樱花、穿着和服的日本女人、丰田汽车的标志等图片,并解说:这是一个亚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并且位于我国东方,是我国的邻邦——日本。
2. 提问:你对日本了解多少呢?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1. 读图7.1日本在世界的位置,思考下列问题:(1) 日本濒临的海洋有哪些?日本属于哪一大洲?在该洲的什么部位?(2) 说出日本的纬度范围。
学生活动:(1) 太平洋、东海、黄海、日本海。
亚洲,东部。
(2) 大致位于北纬30到北纬45之间。
教师总结:日本位于太平洋西北部,亚洲东部,这是从海陆位置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
日本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大致在北纬30°到北纬45°之间。
2. 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特点,引导学生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方面进行总结。
3. 结合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地震与火山的原因,引导学生了解日本的地质特点。
4. 介绍常用的防震措施,提高学生的防震意识。
三、课堂小结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自主学习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问题引导等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总结日本的地理位置特点。
同时,结合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了日本多地震与火山的原因,提高了学生的防震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日本的地理环境特点的讲解较为简单,可以进一步拓展相关知识,增加学生的地理知识储备。
《古代日本》优质教案1
《古代日本》优质教案1【课程标准】知道大化改新,初步了解日本古代社会。
【学习目标】1.了解大和政权基本统一了日本、武士集团的形成和幕府统治的发展等基本史实;(史料佐证)2.掌握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及其对日本社会的影响;(历史解释)3.知道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唯物史观)4.通过对古代日本的学习,认识到要不断学习其他民族的长处,积极体会时代内涵,弘扬民族自信心和民族使命感。
(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重点:大化改新的内容和作用。
难点: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每隔四年,这灿烂的奥运五环旗就会在世界上空飘扬,它是团结的象征,是拼搏的表现。
(询问学生的出生年份,大概是奥运宝宝,2008年在北京举行了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
提问第32届奥运会是哪一年哪个国家举办?)由于疫情的影响在日本举行的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推迟到2021年,日本是东亚一个岛国。
那么这个岛国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我们这节课来共同学习第11课古代日本。
新课探究一、6世纪前的日本(一)地理特征上个单元讲完了欧洲的中世纪,那这节课把目光投向亚洲,来说两个亚洲的文明。
那今天先说一说古代日本。
我们还是先从地理层面上来进行了解,我们来看这张地图,这是整个日本的地图,可以看到它的地理特征跟古希腊是很像的,多优良港湾,多山,少平原。
但是他却并没有形成一个海洋文明,而是明显地形成了一个专制社会呢。
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社会,跟旁边一个庞大的文明古国有关,我们都知道这个庞大的文明古国是中国。
(二)上古时代那么首先我们从头来说起,说一说日本的上古时代。
阅读教材P52页,回答问题:根据教材概述日本国家兴起时间及统一的过程①公元1-2世纪,日本各地形成100多个小国;②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
③5世纪,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基本统一日本;出示材料:材料:“乐浪肯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初中人教版日本教案
初中人教版日本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 描述日本的地形、地貌特点。
3. 知道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了解其成因。
4. 分析日本自然环境的优势和劣势。
教学重点:解释日本气候、河流、火山地震等问题的成因。
教学难点:理解日本四面环海是一个岛国。
教学准备:课件、地图、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日本的国旗图片,简要介绍日本国旗的来历。
2. 引导学生找出日本的相对位置:亚洲东部和太平洋西北部。
3. 让学生找出日本周围的主要海洋和海峡、濑户内海。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 学生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及成因。
三、课堂讲解1.讲解日本的地理位置,解释其四面环海是一个岛国的原因。
2.讲解日本的地形、地貌特点,强调其多火山地震的特点。
3.分析日本自然环境的优势和劣势。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日本自然环境对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五、巩固练习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解答疑问。
六、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点以及自然环境对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但在时间安排上,可以更加合理,确保课堂内容充分讲解。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 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九年级历史上册的第11课,主要介绍古代日本的历史。
教材内容包括大化改新、日本幕府统治、武士道精神以及日本的大化改新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日本社会的一些特点。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日本的历史,他们可能已经了解一些基本信息。
但是,对于日本幕府统治、武士道精神等概念,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古代日本的历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过程,掌握日本幕府统治、武士道精神等基本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珍惜和平。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过程,日本幕府统治、武士道精神等基本概念。
2.教学难点:对日本幕府统治、武士道精神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九年级历史上册。
2.教学多媒体:PPT、历史图片、视频等。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古代日本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古代日本有哪些了解?然后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用PPT展示教材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过程。
在此过程中,教师重点讲解日本幕府统治、武士道精神等基本概念。
《日本》(第1课时)名师公开课系列(教学设计)
[视频导入]:播放《猜猜这是哪个国家?》视频,引出主题【教师提问】同学们,大家好,你们猜出这是哪个国家呢?探究一:日本的位置同学们,我们要了解一个国家,首先要知道它在哪儿,请大家看这两幅图,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说出他们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教师总结:日本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东亚岛国。
(活动思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①说出日本领土主要有哪四个大岛组成?其中哪个岛的面积最大?②日本的海岸线有何特点?这种海岸线特点对经济发展有何作用?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领土组成,接下来我们学习日本的地形。
探究二:日本的地形找出富士山、关东平原,观测日本地形图中的颜色,归纳日本地形的特点。
过渡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富士山是日本最高的山脉,它是一座活火山。
其实除了富士山,日本还有很多的火山,也经常发生地震。
(教师提问)你知道为什么日本多火山地震吗?(教师追问)当地震发生时,我们该怎么办呢?看这则视频,拿起我们的小本子,记一记。
日本的气候又是怎么样的呢?读图,说一说日本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其分布有何特点?探究三:日本的气候读图,说一说日本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其分布有何特点?展示日本气候图,让学生归纳气候特点。
(提问过渡)我国的东部也分布这两种气候类型,那与日本的这两种气候特点是一样的吗?思考活动题:①从降水量、气温变化幅度两方面比较东京和北京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
②分析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学生得出日本的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活动思考)读图,说一说日本樱花开花的时空变化规律。
北海道樱花开花的时间,比九州要迟1个多月,你了解其中的原因吗?1.对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对照新潟(xì )与东京的气候统计图,结合两地的海陆和地形位置,分析日本东西两侧的主要气候差异及原因。
今天的课程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观看评价习题。
【精】《日本》教案(第1课时)
《日本》教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读图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
(2)根据图文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
(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掌握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
(2)通过读图和资料,分析日本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3)通过本课学习,初步学会分析一个国家的自然地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自然的情感,树立防震减灾的意识。
【教学重点】(1)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
(2)日本的岛国地形及多火山地震。
(3)日本的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国家自然地理的学习方法,防震减灾的识的培养。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展示图片:富士山、樱花、和服提问:图片反映的是哪个国家?(学生看图片回答问题)明确:图片反映的是日本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日本这个国家。
二、新课学习(一)东亚岛国(1)地理位置读图说一说日本地理位置的特征。
(学生读图回答)明确:日本是西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
东临太平洋,西北隔日本海与俄罗斯、中国、朝鲜、韩国相望。
首都是东京。
活动1:1.找出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其中哪一个面积最大?(学生读图找图回答问题)明确:四个大岛中,本州岛最大。
(2)领土组成明确:日本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以及附近一些小岛组成,面积37.8万千米2。
活动1:2.找出太平洋、日本海、东京湾、濑户内海、朝鲜海峡、津轻海峡、富士山和关东平原。
(学生读图找图)读图观察:日本的海岸线是平直的还是弯曲的?这对日本有什么影响?(学生读图分析回答)明确:日本海岸线曲折,长约3万千米,沿岸多岛屿、半岛、海湾和天然良港,这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二)多山的地形提问:读图说一说日本以什么地形为主?(学生回答)明确: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山地丘陵约占全国面积的3/4以上。
九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 《4.11 古代日本》教学设计 教案(1)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 课古代日本》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 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本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选择了古代日本和阿拉伯帝国等两个国家作为代表。
古代日本深受中华文明影响,其历史发展进程也表现出一些典型的民族特征。
古代日本的文化特性,对日本后来的明治维新和军国主义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 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课标要求,“知道大化改新,初步了解日本古代社会”。
本课按照古代日本社会发展的时序,将古代日本社会发展分成三个子目,分别为“6世纪前的日本”、“大化改新”、“幕府统治”。
3. 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本课按照时序性呈现古代日本社会发展状况,三个中子目内容是先后关系:6世纪前的日本,大和政权于5世纪统一全国。
646年,日本通过大化改新,学习中国的律令制度,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8世纪,日本地主土地兼并严重,开始盛行庄园经济。
在此基础上,地方豪强建立武装集团,形成割据势力。
12世纪晚期,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幕府成为实际上的权力中心。
二、教学目标1. 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通过大化改新后日本社会的发展、中日两国人民古代交往、庄园经济与8世纪以后日本地方割据势力的关系等事实,认识和理解改革是是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历史发展的多元联系性、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等唯物史观基本观点。
2. 历史解释:通过将大化改新的内容与唐朝法令制度比较,认识古代日本善于学习外来文化的民族特性;了解武士集团的形成和幕府统治的建立,认识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历史渊源。
3. 家国情怀:认同自古以来,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往是历史发展主流的观点;认同古代日本文化也是多样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大化改新的内容和意义。
2. 教学难点:理解幕府与天皇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导入新课。
呈现古代日本地图和历史上的日本和中国的诸多联系。
2. 正课讲授。
初中地理日本教案人教版
初中地理日本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掌握日本的地形、地貌特点。
(3)了解日本的气候类型及特点。
(4)认识日本的板块位置及地震、火山活动原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片,观察和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观察日本地形图,总结日本的地形、地貌特点。
(3)收集日本气候的相关资料,分析日本的气候特点。
(4)通过实例,了解日本的防震减灾措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珍惜资源的意识。
(3)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看待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
【教学重点】1. 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 日本的地形、地貌特点。
3. 日本的气候类型及特点。
4. 日本的板块位置及地震、火山活动原因。
【教学难点】1. 日本的地形、地貌特点。
2. 日本的气候类型及特点。
3. 日本的板块位置及地震、火山活动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图片导入:展示富士山、樱花、穿着和服的日本女人、丰田汽车的标志等图片。
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图片,并提问学生对日本了解多少,引发学生思考。
2. 提问:你知道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吗?它属于哪个大洲?在该洲的什么部位?二、新课教学1. 地理位置:(1)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找出日本濒临的海洋。
(2)让学生说出日本的纬度范围。
(3)总结日本的地理位置特点。
2. 领土组成和首都:(1)让学生说出日本的领土组成。
(2)指出日本的首都是哪个城市。
3. 地形、地貌特点:(1)引导学生观察日本地形图,总结日本的地形、地貌特点。
(2)介绍日本的地形、地貌形成原因。
4. 气候特点:(1)让学生说出日本的气候类型。
(2)分析日本的气候特点。
5. 板块位置及地震、火山活动原因:(1)介绍日本的板块位置。
(2)解释日本多地震与火山的原因。
(3)让学生说出常用的防震措施。
三、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地形、地貌、气候特点以及板块位置和地震、火山活动原因。
8.1《日本》教案1
《第一节日本》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各种地图以及各种日本自然、社会、文化方面的图片,了解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社会、文化风貌,了解日本的工业、农业、渔业现代化程度高,主要海港、主要工业区及领土组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东亚地图”“日本地形图、日本工业分布图、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和“日本主要工业原料从国外进口所占的百分比”,了解日本缺乏哪些主要工业原料和燃料,哪些重要原料依靠进口。
从世界几个大洲进口原料、燃料占多大比重,并进一提高读图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认识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条件,理解其工业分布的特点及原因,加深对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理解。
通过学习日本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加深对可持续发展协调人地关系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与老师同学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相对全面地认识日本,同时反观自身,发现日本在社会发展历程中,值得中国学习的方面。
四、设计思路:本次教学活动旨在让学生认识日本这个“近而远的国家”,开阔学生视野。
了解日本自然和人文两大领域的特色,发现中国可以学习的地方。
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分为两部分:第一、以自然为切入点,介绍日本地狭人稠的基本国情,和受海洋山地影响的气候变化。
第二、分析日本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特点。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日本地形图日本工业带分布图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板块构造示意图六、教学过程:(一)展示日本地形分布1.老师提问:日本是一个岛国,都有哪部分组成?日本滨临哪些海洋与哪些国家隔海相望?学生回答:日本四大岛是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临海洋:太平洋、日本海。
隔海相望的国家是中国、韩国和朝鲜、俄罗斯。
2.老师提问:日本虽然面积小,只有37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我国的云南)但海岸线却比我国还长,为什么?学生回答:日本是个群岛国家,海岸线漫长而曲折。
《日本》学案设计1
《日本》学案设计1{教学目标}:l.掌握认识日本地理位置特点的方法,并会举一反三。
2.了解日本突出的自然灾害:多火山地震,分析成因。
{教学重点}:日本地理位置及主要城市、工业区的分布。
{教学难点}:日本主要的自然灾害:火山地震及其成因。
课堂展示:一、位置、组成(看仔细,认真做)1.在空白图上填出周围的海洋及四大岛名称。
2.日本主体位于。
从这种纬度位置看,日本应处于什么温度带上?3.日本与那些国家隔海相望?4.日本是位于亚洲的,太平洋的国。
二、地行、气候(读仔细,找知识)1.日本的地形以和为主,该国最大的平原是平原,最高的山是2.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的特征,与亚洲大陆同纬度相比,冬季,夏季降水。
3.日本北部的气候类型是,南部的气候类型是。
三、多火山、地震(研仔细,找答案)1.日本为什么事多火山地震的国家呢?2.日本著名的活火山是,也是日本的最高峰。
3.在上图中A.B.C三处填写版块名称。
四、小结完成(想仔细,找特点)根据所学知识,试着在下图空白楚天出更多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成功体验:一、小试身手1.就海陆位置而言,日本位于太平洋的---------------------------()A.西北部B.东北部C.东南部D.西南部2.日本是一个岛国,其领土有四个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四个大岛中面积最大的是--------------------------------------------------------()A.北海道B. 本州C.四国D.九州3.有关日本的区域说法错误的是-------------------------------()A.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B.与其他国家有漫长的陆上国界C.日本位置对造船业、海上运输十分有利D.日本位于亚洲东部4.下列城市与其所在岛屿搭配正确的是--------------------------()A.北九州—九州岛B.横滨—四国岛C.长崎—本州岛D.名古屋—北海道5.从纬度位置看,日本大部分位于------------------------------()A.北温带、中纬度B.热带、低纬度C.北寒带、高纬度D.南温带、西半球6.从“日本地形图”上看,日本的主要要地形类型是--------------()A.山地和丘陵B.平原和高原C.盆地和山地D.丘陵和平原探究与反思:。
《日本》教案 (第1课时)
第五、六课时课题: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日本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地图和数据分析出日本的国情以及根据其国情说出日本经济发展的策略。
2.能运用地图说出日本工业带的分布特点并能分析其分布原因。
3.能说出日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
4.能说出日本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等方面的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文字和分析图表数据以及小组讨论、交流看法等学习活动,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日本经济依赖性强的分析,懂得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的辨证思想。
2.初步树立发展经济要保护世界环境的人地观。
3.通过学习日本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发展经济方式,对从化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有所理解并能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一个国家的国情,并分析其经济发展特征。
教学难点:学生自己读图分析日本的自然和经济特点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个案设计个性化修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板画《日本轮廓简图》。
问:同学们,你们能猜出这是哪个国家吗?它位于哪个洲?你能说说你知道的关于这个国家的事情吗?(学生自由发言,老师适当点评)师:刚才同学们讲了不少关于日本的故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与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
[学习新课]板书一、自然地理环境学生识图活动:同桌互助,仔细观察《日本地图》,利用已有知识自主归纳日本的位置范围、国土组成、地势地形、气候特征。
(设计目的:培养识图意识,养成从地图中提取信息的习惯。
学生自主学习回答以下问题,教师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引导)(一)位置范围1.海陆位置:太平洋与日本海之间→岛国2.纬度位置:250N~450N(二)国土组成1.日本的领土是由哪些岛屿组成?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2.主要城市: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长崎练一练:看谁能快速、准确的记忆日本的四大岛屿和主要城市(教师在板画上指一个学生答一个)(三)地形地势1.在日本地形图上,日本四大岛的颜色以什么为主?褐色主要分布在哪儿?绿色主要分成在哪儿?地势有何特点?褐色在岛屿中部、绿色在岛屿四周沿海(板书)地形:中部山地、丘陵占3/4;周边平原占1/4地势:中高周低2.日本最大的平原在哪儿?(关东平原)3.日本的最高峰在哪儿?(富士山、位于本州、活火山)4.日本位于哪2个板块之间?(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板书)多火山地震(说明:由于上期已经专题进行地震学习,此处可以对地震防护不再拓展,在教学时老师利用P15进行适当拓展,重在防灾意识)(四)气候特征在日本,樱花随处可见,樱花为什么能够在日本生长?1.日本的气候类型是什么类型呢?(参见P10亚洲气候类型图)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2.为什么日本的南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是温带季风气候?提示:纬度跨度大教师小结:我们刚才通过地图,从位置范围、国土组成、地形地势、气候特征对日本这个国家进行了信息提取,相信细心的同学还会从中获得更多信息。
7.1 日本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1)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日本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⑴结合日本的国情,分析其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的发展特点。
⑵说出日本工业带的分布并分析其原因;⑶通过学习日本经济发展特征,学会分析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策略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⑴通过对日本经济依赖性强的分析,培养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的辨证思想。
⑵在教师创设的一系列问题情境中体会并树立发展经济要保护世界环境的人地观⑶通过学习日本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发展经济方式,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有所理解,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日本的经济发展特征。
日本的工业布局。
教学难点日本的工业布局及其原因。
教学设计:导入主题:问:在日常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日本产品?幻问;世界其他地方有没有日本的产品?教师:我们看看实际情况。
幻学生看分析讲述世界和日本的渊源,有抵制的情感,但是实际生活中接受了日本的产品,日本产品的魅力何在呢?导出低成本,高质量。
幻活动一学生讨论后回答,从四组中引导出1、廉价的原料2、低运费3、用廉价的劳动力4、合理高效的管理看图,日本的原料的百分比,总结日本经济的特点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2、日本的工业布局幻资料让学生以组的形式尝试公司经营的策划工作,重点是工厂的建设(保证质量的同时,有利于原料的运进、减少运费、使用廉价的劳动力,从而降低产品成本)同学分组讨论,并选代表发言。
幻帮助学生印证自己的观点,并引导学生对照地图说出日本工业的具体分布区。
小结:在日本本土把工业区布局在沿海更有利于日本经济的发展;在海外要把工厂放在发展中国家,综山所述,日本在它的基础产业-------工业的发展上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扬长避短,使日本在二哈、战后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就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课堂联系游戏:时间充足的话,完成探究题。
《日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案例题目:《日本》教学设计方案教材分析本课教材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
属于世界地理中的国家地理,是学生在学习国家地理中碰到的第一个国家,《日本》这一课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学习日本,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分国地理的一般方法,且对后面的国家教学,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从教材内容来看,由“多火山、地震的岛国”“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三个部分组成,这三个标题内容是有着内在的联系。
日本的国情——地域狭小、资源贫乏。
对他的经济以及文化有着一定的影响。
学习者特征分析在当今的新课程改革中,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所以本节课采用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因此要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对于本课的基础知识,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培养学生阅读地理课文和地理插图的习惯和能力,正确掌握阅读插图的步骤和方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自然地理环境(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二、能力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学会学习一个国家地理特征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认识日本,培养学生防震、减灾意识。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四、教学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构成、地形及气候的特征。
教学难点: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综合法、启发式引导法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教师播放多媒体【百度视频1】/s?f=0&n=1&word=%B6%DF%C0%B2a%C3%CE【提问】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进而想到了哪个国家?(日本)【教师】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这个我们既陌生又熟悉的国家——日本,他与我国为什么要用“一衣带水”来形容呢?它的自然环境,经济以及文化又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与我共同走进日本。
《古代日本》精品教案1(问题导向型)
《古代日本》精品教案1(问题导向型)课程标准:知道大化改新,初步了解日本古代社会。
学习目标:了解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能简单说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能简述大化改新的内容和作用;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能准确表达日本大化改新对我们的启示;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
教学重点:大化改新教学难点: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许多国家都会用猛兽比喻武士英雄。
但是在日本是以樱花来比喻武士。
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是凋谢的时候,樱花花期虽然不长,但却会在一夜之间全部凋谢,没有一朵花留恋枝头。
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便毫无留恋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二、讲授新课:(一)6世纪前的日本1.讲述:中日交往是从汉朝开始。
据《三国志·魏志·倭人传》记载,公元1~2世纪时,日本列岛上已有100多个小国,同中国交往的就有30余国。
公元57年(东汉初),九州北部的倭奴国曾谴使向东汉进贡,汉光武帝赐给其“汉委奴国王”金印。
约公元1世纪,日本各地共有一百多个小国(其中有些与东汉建立了外交关系),到了公元3世纪,这些小国逐渐统一。
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
5世纪初,大和统一了日本。
2.指导学生说说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提示: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
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二)大化改新1.提问:大化改新的背景是什么提示: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兴起(催化因素)。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提示: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川市第四中学新授课教学设计
第一设计人:石晶设计时间:2014年5月16日星期五
授课教师:石晶授课班级:七(3)授课时间节次:
授课内容:第八章走进国家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
计划课时数:二课时
课堂实践反馈
1、学生参与情况
2、课前准备与课堂流程衔接是否流畅
3、交流展示是否充分
4、教学时间把握是否准确
已学过的知识:地理位置的学习方描述和自然环境要素的特征描述方法。
反馈达标:读下列材料,找出其中错误,试着用学过的知识解释错误的原因。
5月1日上午,我们从北京乘火车到达日本东京车站。出站后,感觉东京气候和北京截然不同。开车行驶在日本宽阔平坦的道路上,两旁是一望无际的农田,民居多是木质结构的房屋,我想可能是为了节省建筑材料吧!下午我们来到位于九州岛上的富士山脚下,它是一座著名的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被视为日本的象征。
教学流程:
新课导入:用日本著名的景观等图片配以动漫音乐先学环节.
快速阅读教材P69-70“东亚岛国”部分,仔细看地图册P1和教材图8-1,完成前置作业(一)。
仔细阅读教材P70的“多山的地形”、“深受海洋影响的气候”部分,并读图6-9、图8-3,完成前置作业(二)。
新授知识: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涉及到的学习目标:
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课程标准
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学情能达到的程度:80%
中考测试要求
5、教师点评。
重点对学生遗漏的知识进行补充,对于知识的联系和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学生前置作业第八章 走进国家
第一节 日本(第一课时)前置作业
一、学习目标:
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二、先做先学:
(一)快速阅读教材P69-70“东亚岛国”部分,仔细看地图册P1和教材图8-1,指图说明下列问题:
1、日本的地理位置
2、日本的领土组成和首都。
(二)仔细阅读教材P70的“多山的地形”、“深受海洋影响的气候”部分,并读图6-9、图8-3,完成下列问题:
1、日本的地形有何特征?
2、日本最高的山峰、最大的平原分别是什么?
3、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4、日本的气候有何特征?
5、归纳日本樱花开花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形成原因。
学以致用完成合作探究题。
2、小组间讨论。
小组成员在独立完成前置作业的基础上对不会做的或没有把握的问题进行讨论,达成一致后进行展示分工。
3、学生前置作业完成情况统计。
巡视检查学生前置作业的完成情况,确保80%的学生完成。
4、交流展示前置作业。
简单的题目学生完成即可快速展示,对于有难度的题目可指导后再次展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