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30年代文学思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30年代文学思潮

现代文学的第二个十个,即从1928年到1937年抗战前的第一阶段,亦称30年代文学。

第一节人文主义文学思潮

30年代文学思潮的阐扬是以翻译与介绍西方精神的文艺美学论著的方式延伸,同时,本土学者的学理性探索的论著也不断出现。

日本美学家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是二三十年代最能引起当时中国美学理念界兴趣的。1925年,丰子恺与鲁迅先后翻译出版。

生命力受了压抑而生的苦闷乃是文艺的根抵,而其表现法乃是广义的象征主义。

新月派理论家梁实秋,代表了新月派的现代雅士文学理想。

受白璧德新人文主义影响,提出以“健康的常态的普遍的”人性核心的理性评价的文学标准,藉古典主义的“节制”概念为其雅士美学追求。

梁实秋的人性论,是以理制欲的人性论。

朱光潜的美学、文艺学思想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结合现代心理学,将现代人文主义心理学思想运用于文学研究。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文艺心理学》。

他们的文艺思想本质上承传了五四文学的人文主义思想。

第二节左翼文学思潮

1928年,无产阶级文学作为正式的口号提出,并发展成为一场无产阶级文学的倡导运动。

发起这场文学运动的,主要是经过整顿的创造社和新成立的太阳社。

创造社的刊物《创造月刊》和《文化批判》,发表郭沫若的《英雄树》和《桌子的跳舞》,成仿吾的《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化》

太阳社的刊物《太阳月刊》,发表蒋光赤的《关于革命文学》。

与鲁迅、茅盾等人的论战。

左联:

1930年3月,在上海成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大会选举沈端先(夏衍)、冯乃超、钱杏邨、鲁迅、田汉、郑伯奇、洪灵菲等七人为“左联”常务委员。

鲁迅发表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

左联主要进行了下列文学活动:

一、创办刊物。《萌芽》、《十字街头》、《北斗》、《文学月报》等。

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提倡。

三、加强了与国际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

四、推进文艺大众化运动。

五、文学思想集中体现为无产阶级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

提倡。

1931年2月7日,五位“左联”作家柔石、胡也频、殷夫、冯铿、李伟森被国民党秘密杀害,震惊中外,史称“左联”五烈士。

1936年春,“左联”自动解散

两个口号(“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争论

1936年10月,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文艺界各方面代表21人,联名发表《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标志着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文学论争:

1928年革命文学派对鲁迅、茅盾的批判

关于“文学基于普遍人性”的论争。后期“新月派”的文学人性论

关于“文艺自由”论争。胡秋原、苏汶与左翼作家之间。

关于“大众语文论争”。

左翼作家对林语堂、周作人“性灵文学”的批判。

30年代文学的活动方式,围绕名刊:

《文学》,傅东华、王统照等主编,茅盾与郑振铎是真正的组织者。

《文学季刊》,郑振铎、章靳以主编。

《文季月刊》,巴金、章靳以主编。

《骆驼草》,周作人、俞平伯、废名等编辑。

《大公报·文艺副刊》,沈从文、萧乾主编。

《现代》,施蛰存等主编。

《新月》,徐志摩等编辑。

有名的丛书:

开明书店(叶圣陶、夏丏尊等主持)的《开明文学新刊》。

生活书店(邹韬奋等主持)的《创作文库》。

文化生活出版社(吴朗西、巴金等主持)的《文学丛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