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措施

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措施

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措施一、室内保持通风良好,空气清洁,减少人流量,限制陪护及探视人员。

二、新生儿放置在专用床,一婴一床,其它物品不得放置婴儿床内,床单元、布类等定期清洁、更换,有污染随时更换,出院后全部更换。

三、接触新生儿前后严格进行手卫生,隔离新生儿的各种诊疗护理操作最后进行。

四、新生儿每日用流动水洗澡更衣,小毛巾、浴巾等一婴一用,经高压灭菌后备用。

扑粉、油膏、眼药水一婴一用五、病室采用清洁剂辅助清洁的湿式卫生方式,每天2次;使用中的新生儿床和暖箱内表面,日常清洁应以清水为主,不应使用任何消毒剂;隔离产妇的床栏、床头桌、呼叫按钮等高频接触的环境表面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作用时间>10min六、隔离产妇及新生儿出院后,按照《隔离患者终末消毒制度》执行。

七、根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的要求,每季度对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等消毒效果进行监测,遇医院感染暴发时随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微生物的检测。

八、卫生学监测标准(一)空气细菌菌落总数(10000级):≤4CFU/(5min・直径9cm平皿);(二)手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手消毒后≤10CFU/cm²;(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1OCFU/cm²。

第二十节洁净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措施一、严格控制人员进出,进入洁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工作人员按规定穿戴专用衣、鞋、帽、口罩等。

二、隔离新生儿单独放置,空气隔离的新生儿应置于负压病房内。

三、加强多重耐药菌的管理,MRSA、CRE、VRE、CRAB、CRPA 感染或定植的患儿单间隔离,或将同种病原体患儿安置在同一房间,并有标识;诊疗用品固定专用,医务人员检查和操作前后要严格洗手或手消毒,防止交又感染。

四、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接触完整皮肤、完整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引言:母婴同室是指新生儿和母亲在产后住在同一房间的做法,保证了母婴之间的亲近联系,有助于促进母子情感的亲密关系。

然而,由于医院环境的特殊性,母婴同室也带来了一定的感染风险。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的发生,制定并执行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论述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制定和执行这一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的危害母婴同室医院感染指在母婴同室期间,由于不当的措施或者不合理的管理而导致新生儿或母亲感染病原体的现象。

对于新生儿而言,他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抵抗能力相对较弱,一旦感染病原体,后果可能十分严重,甚至危及生命。

而对于产妇来说,感染也会给恢复期造成不良影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成本。

因此,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的危害不可忽视。

二、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制定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提供系统、科学的指导,确保在母婴同室期间减少感染的风险。

具体来说,制度的实施可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1. 预防感染风险:通过制度,可明确医护人员在母婴同室期间的工作职责,确保操作规范、无重大差错,从而减少感染的风险。

2. 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意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过程中,可以组织相关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母婴同室感染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从而在实践中减少感染的发生。

3. 优化医疗环境:母婴同室期间的环境对于感染的防控至关重要。

制度的实施可以引导医院加强环境清洁消毒工作,卫生设施和器械的维护,提高医疗环境的整体水平。

4. 提升患者满意度:通过对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确保母婴安全和健康,提升患者满意度,增强母婴之间的亲密关系,有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

三、制定和执行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医院母婴同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母婴同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母婴同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母婴同室病房的感染管理工作,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母婴健康与安全,根据《医疗机构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院母婴同室病房的感染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院应当建立健全母婴同室病房感染管理的组织体系,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确保感染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第四条本院应当加强母婴同室病房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采取有效的消毒、灭菌、隔离、防护等措施,防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五条本院应当设立感染管理科,负责全院感染管理工作。

感染管理科应当设立专门的母婴同室病房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母婴同室病房的感染管理工作。

第六条母婴同室病房应当设立病房主任、护士长等职务,负责病房的感染管理工作。

第七条母婴同室病房的工作人员应当接受感染管理培训,掌握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第八条本院应当定期对母婴同室病房的感染管理工作进行考核与评估,持续改进感染管理工作。

第三章感染预防与控制第九条母婴同室病房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第十条母婴同室病房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严格的人员管理,包括工作人员、患者和探视人员的管理;(二)严格的环境卫生管理,包括病房的清洁、消毒和通风;(三)严格的物品管理,包括医疗用品、患者个人物品和废弃物的管理;(四)严格的诊疗操作管理,包括医疗操作的规范化和无菌操作的执行;(五)严格的监测与评估,包括感染的发生、传播和控制的监测与评估。

第十一条母婴同室病房应当实行严格的探视制度,控制探视人员的数量,探视者应当进行健康筛查,并遵守病房的感染管理规定。

第十二条母婴同室病房的患者和工作人员应当进行健康筛查,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员不得进入母婴同室病房。

第十三条母婴同室病房的医疗用品应当进行严格的消毒和灭菌处理,患者个人物品和废弃物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配奶间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范本

配奶间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范本

配奶间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范本配奶间是医院中专门用于母婴喂养和配制奶粉的区域,因为婴儿免疫系统尚不健全,对细菌和病毒更为敏感,所以配奶间的卫生管理和消毒隔离制度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个关于配奶间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的范本,旨在确保配奶间环境的卫生和婴儿的安全。

一、配奶间卫生管理制度1. 配奶间的定期清洁配奶间应每天清洁一次,并进行定期消毒。

清洁时应使用专用清洁剂,并确保所有表面都得到仔细清洁,包括桌面、柜子、配奶器具等。

清洁过程中要注意避免飞溅物的传播。

2. 双手消毒所有进入配奶间的人员,在进行配奶工作之前必须正确洗手和消毒。

洗手时要用流动水和肥皂彻底清洁双手,然后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进行双手消毒。

3. 空气流通和通风配奶间应保持空气流通和通风良好,以减少细菌滋生的可能性。

可以使用新风系统或定期开窗换气的方式来保持空气新鲜。

4. 垃圾分类和处理垃圾桶应放置在配奶间内,根据医院的垃圾分类规定进行分类。

每天结束配奶工作后,必须将垃圾桶中的垃圾倒入专门的垃圾袋中,并及时更换垃圾袋,并定期将垃圾送往医院指定的垃圾处理区域。

二、配奶间消毒隔离制度1. 消毒器具使用规范配奶间中使用的所有器具,包括奶瓶、奶嘴、奶瓶刷等,都必须经过专门的清洁和消毒处理后才能使用。

清洗时,要使用专用清洁剂进行彻底清洁,并使用高温高压的方法对器具进行消毒。

2. 配奶器具的存放清洁和消毒后的配奶器具应存放在干燥、洁净、通风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

存放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交叉感染的可能性,最好使用封闭式的柜子进行存储。

3. 配奶师的防护措施配奶师在进行配奶工作时,应佩戴专用的防护手套,以避免手部细菌的传播。

同时,嘴部和鼻部应使用口罩进行覆盖,以避免呼吸道细菌的传播。

4. 配奶间的隔离措施配奶间应设置专门的隔离区域,用于处理可能存在感染风险的情况。

例如,当有患有传染性疾病的婴儿需要配奶时,应将其隔离在专门的区域进行配奶,以避免感染的传播。

产房、母婴同室、新生儿监护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产房、母婴同室、新生儿监护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产房、母婴同室、新生儿监护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产房医院感染管理1.相对独立,布局合理,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

与产科新生儿病房相邻。

分娩室内产床配备数量与使用面积符合规定,室内无死角。

2.配备外科洗手设施,洗手水池,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接产前严格执行外科洗手。

3.诊疗过程中落实标准预防措施,有体液、血液暴露风险时应戴防护面罩隔离衣及防护鞋套。

4.产前应做血清学检测。

产妇进入待产室更换专用拖鞋。

对患有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应安置到隔离分娩室,采取相应隔离措施,所有物品严格按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

5.无菌物品标识明确、规范,按灭菌日期及有效期存放。

6.各种仪器设备清洁无污迹、血迹,胎心监护仪探头及绑带一人一用一消毒。

7.患有或疑似感染性(传染)疾病胎盘按病理性医疗废物处置,胎儿遗体、婴儿遗体纳入遗体管理。

(二)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1.病房空间与设置布局合理,产妇病床和婴儿床使用面积符合规定。

2.母婴一方患感染性(传染)疾病时,须与正常母婴隔离。

产妇在感染性(传染)急性期应暂停哺乳。

3.产妇哺乳前应行手卫生与乳头清洁。

4.婴儿用品须一婴一用,需消毒的一用一消毒。

隔离儿用具应单独使用和清洗消毒。

5.保持室内环境清洁、空气清新、通风良好,每日定时通风、消毒。

每月实施一次空气、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的微生物监测。

6.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严格执行易感人群隔离管理要求。

7.工作人员患化脓性皮肤疾病及其他感染性(传染)疾病期间,不得与婴儿接触。

8.加强探视人员管理,严格控制陪护率和探视人员,应着清洁服装,手卫生清洁后方可接触婴儿。

严禁患有传染病及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传染病的家属探视或陪护,探视时间应控制在30分钟以内。

9.母婴出院后,其床单位、保温箱等用品、用具应彻底清洁和终末消毒。

(三)新生儿监护室医院感染管理1.布局规范,医疗区、辅助区分区合理,病室床位设置符合规定,每个房间至少设置1套非手触式手卫生设施。

母婴室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母婴室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母婴室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人员管理l.工作人员衣着整洁。

2.工作人员患有急性呼吸道感染、腹泻、皮肤渗出性病灶者,应暂时调离。

3.严格执行探视制度,控制探视人员,探视者应着清洁服装,洗手后方可接触婴儿。

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

(二)卫生保洁措施1.母婴同室每组母婴床位面积应不少于6-7.5m2,每个婴儿应有独立的床位。

2.母婴同室应保持清洁,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每日≥2次,每次30min。

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

室内温度在22—26度,湿度50-60%。

3.病房湿式清扫,一床一巾,地面、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天清洁擦拭1次,遇有污染时应立即清洁和消毒。

抹布一桌一用,用后清洗消毒,晾干备用。

4.被服每周更换,使用被服袋和被服车收集脏被服,避免污染环境。

5.清洁工具应分区使用,颜色标记,用后清洗消毒、悬挂晾干备用。

(三)消毒隔离1.产妇的安置准绳:患者有特殊熏染或传抱病的产妇,应按传抱病的有关规定实行隔离或转院;同种病可同居一室,特殊熏染者应单室隔离,并根据疾病的流传路子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2.医护人员上班时应衣着整洁,进、出母婴同室应洗手或卫生手消毒。

3.母婴有一方患有感染性疾病时应隔离,产妇在传染病急性期,应暂停哺乳。

4.产妇哺乳前应洗手、清洁。

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消毒。

隔离婴儿的用具应单独使用,用后及时清洗消毒。

5.眼药水、油膏、沐浴液、浴巾、治疗用品等,应一婴一用,避免交叉使用。

6.患有化脓性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不得接触婴儿。

7.被服一人一用一调换,住院时间超过一周应每周调换,遇有污染时应随时调换。

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脏污被服。

母婴出院后,其床单位及用品等,应完全清洁和消毒。

8.发现传染病人应及时按我院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上报,并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

9.新生儿疫苗接种室及疫苗的管理符合相关规定,接种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手卫生制度。

10.每季度对环境卫生及消毒效果进行监测,物体表面和工作人员手不得检出沙门菌。

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目的:规范母婴同室病区的医院感染管理,保护母婴与工作人员安全。

特制定《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参考文件:2.1《医院感染防控质量管理与控制实务》-第三十五章第二节-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3.名词定义:无。

4.内容:4.1手卫生设施齐全,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每张产妇床的使用面积为8-10m²。

4.2母婴一方患有感染性疾病时,均应及时与其他正常母婴隔离,并在病历夹、床头卡标注明显标志。

产妇在传染病急性期,暂停哺乳。

4.3严格探视管理,非必要不探视。

4.4工作人员进入母婴室前戴好帽子、口罩,接触婴儿前后严格执行手卫生,离开时脱去专用着装。

皮肤化脓及患有其他感染病的工作人员,暂时停止与婴儿和产妇接触。

4.5产妇哺乳前洗手、清洁乳头,婴儿使用的人工喂养哺乳用具一人一用一消毒或使用一次性用具。

4.6病区如遇有医院感染流行时,执行分组护理,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4.7操作管理4.7.1医疗护理操作。

4.7.1.1预防接种、抽血化验、新生儿筛查等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和手卫生,宜每床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4.7.1.2婴儿治疗及护理用品一婴一用一清洁/消毒或灭菌。

4.7.1.3婴儿洗浴室的温度在26-28℃,操作台严格清洁、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婴儿每日洗澡1次,脐部用0.5%碘伏或75%酒精消毒并保持干燥。

婴儿用眼药水、油膏、沐浴液、浴巾、治疗用品等一人一用,避免共用。

4.7.1.4实施婴儿护理操作时,按照先非感染婴儿,后感染婴儿顺序;发现有感染患儿立即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4.7.2家属照护操作4.7.2.1每日沐浴或用温热的湿毛巾清洁婴儿身体。

若臀部被粪便污染,可用温水清洗臀部,并彻底擦干。

4.8环境、物表管理4.8.1保持母婴同室空气清新,室内定时通风,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

4.8.2病床每天湿式清扫2次,抹布一床一用一更换;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天擦拭2次,抹布一桌一用,用后集中清洗消毒,干燥备用;遇污染时随时进行消毒处理。

医院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目的:规范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保障婴儿健康和安全。

2、参考文件:《国家卫计委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细则要求(2016 版)》3、内容:3.1 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在病房医院管理基础上应本制度要求。

3.2 病房设置3.2.1 病房每组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 6 平方米,每个婴儿应有独立床位,占地面积不应少于2m2(根据国家卫计委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细则要求)。

3.2.2 病室的空调系统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室内温度保持24—26℃,湿度以50—60﹪为宜。

3.3 探视制度3.3.1 严格执行规定时间探视,每位产妇每次只允许1—2 位家属探视。

3.3.2 探视者进入母婴同室前应洗净双手,严禁患有传染性或感染性疾患者探视。

3.3.3 探视者应遵守医院母婴同室各项规章制度,注意公共卫生。

3.3.4 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

3.4 消毒与隔离3.4.1 母婴同室保持空气流通,早晚开窗通风,必要空气消毒,每次30 分钟。

3.4.2 注意产妇及新生儿的保暖,防止感冒。

3.4.3 产妇喂哺前应用消毒纱布或清洁的小毛巾把乳头擦拭干净,然后哺乳,以防致病原微生物经口传播。

母乳在4℃冰箱内存放时间不超过24 小时。

3.4.4 床头柜擦拭要求一桌一抹布,用后消毒。

3.4.5 病室地面湿式清扫每日二次,遇污染时即刻消毒。

3.4.6 产妇用的衣服、裤子每天更换,床单、被套原则上每周更换一次,特殊情况及时更换,新生儿均使用一次性尿布。

3.4.7 工作人员接触病人前后要洗手,无菌操作时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进行。

3.4.8 患有皮肤化脓及其它传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停止与婴儿接触。

3.4.9 当发生产妇或新生儿某些疾病时,由查房医师或者值班医师决定是否停止哺乳及进行隔离治疗,母婴一方有感染性疾病时,患病母婴均应及时与其他正常母婴隔离。

及时上报院内感染情况。

3.5 新生儿沐浴间消毒隔离要求3.5.1 婴儿沐浴时,做到浴垫、毛巾、浴巾及治疗用品,一人一用,避免交叉感染。

母婴同室病区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

母婴同室病区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
国 医院, 0 , () — . 2 81 3 4 6 0 2 : 【7王 晓 霞, 1】 闰成 美. 系统 化 整 理 护 理模 式 的 实现 . 用护理 杂 论 使 志 ,9 6 1 ( ) 6 — 6 . 19 ,21 : 0 5 1 25 f] 1 黄君 丽. 8 医患纠风 恶化 的症 结. 生经济研 究, 9 , : — 0 卫 2 81 1 2 . 9 99 【 ] 晓京 . 院环境 建 设 新 理念 . 苏卫 生 事 业 管理 , 0 , 1) 1和 9 医 江 2 3( : 0 6 4
2 0 ,16:5 . 0 52 () 0 4
『 ] - 真. 1 +年 现代 医院顾客 满 意度研 究. 02 中华 医院管理 杂志, 0, : 2 31 0 9
30 7 7 -3 2.
【1 志成, 南 南. 医疗服 务 的基 本原 则. 1】 何 郑 满意 中华 医院管理 杂志,
2 0 1 :0 -71 . 0 3,97 9 2
参考 文献
内蒙古中医药
【 刘新 艳 , 雁 妮 , 智 . 建 新 型 顾 客 满 意 度 指数 模 型 一 于 8 ] 刘 杨 构 基 S S 、 C IE S 的分析 [ . C B A S、 C I J 南开管理 评论 , 0 ( : — 6 ] 2 3 ) 25 . 0 65 【 宋 勇 , 少雄 , . 者 满 意 度 评 价 浅 析 . 华 医 院 管理 杂 志 , 9 ] 贺 等 患 中
5 4
人 由于疾 病而造 成焦 虑 、 惧 、 独 、 疑等 心理 。 恐 孤 猜 5 .护士应理解病 人的行为 , 视病人 的心理体 验 和感受 : 同文 .3 4 重 不 化背景 的人 对同一 个问题 有不 同的解 释模式 ,护士应 根据病人 的 年龄 , 知识结构等 文化背景与病 人沟通 , 了解病人 的心理 和行为 。 5 . 5创建 医院文化 , 丰富 的 文化 活动 : 文环 境 的塑造 有赖 于 开展 人 医院文 化 , 化的体 现 , 以要 注重 医 院文化 的建设 。 是文 所 医院文化 的核 心是 医 院精 神圈, 抓 好 医 院精 神 的设 计 与实 施 , 要 确立 医 院 的价值 观 , 灌输强 化 , 人们 内心 的信 念 。其 次 , 定 医院 进行 形成 制 道德规 范与服 务理念 , 整肃 医风 , 化服 务行 为 态度 , 优 并形 成培 育 人才 , 高素质 的文化 氛 围 , 过办 各种 文化 培训 班 , 高人 的素 提 通 提 质。 通过 多种多样 的文 化活动 , 导职 工 的思 想行 为 , 足他们 的 引 满 心理 隋感需求 , 激励他 们奋 发 向上 , 高 自身素 质 , 成 浓郁 的医 提 形 院文 化氛 围 , 塑造优 美和谐 的医院人 文环 境【。 】 4 1

母婴同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母婴同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母婴同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在医院中,母婴同室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方式,可以促进母婴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宝宝的早期接触和哺乳。

然而,母婴同室环境中也存在着感染传播的风险。

为了确保母婴安全,医院必须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

1. 临床管理(1)感染控制团队:医院应设立感染控制团队,由感染科医生、护士、消毒供应员等组成。

团队负责母婴同室感染监测、预防和处理等工作。

(2)感染风险评估:根据病情及母婴感染风险的评估,确定是否可以进行母婴同室护理。

对于感染风险较高的母婴,应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

2. 感染控制操作(1)手卫生: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包括洗手和使用合适的手消毒剂。

在与母婴接触之前、之中和之后都应进行手卫生。

(2)穿戴防护:医务人员应佩戴洁净的工作服、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防止感染物接触宝宝和母亲。

(3)环境消毒:对母婴同室的环境进行定期消毒,特别是经常接触的表面,如床铺、浴室和更衣室等。

3. 宣教与培训(1)宣传教育:医院应通过多种形式,如宣传栏、宣传册、讲座等,向医务人员和患者宣传感染预防的重要性,并普及正确的预防知识。

(2)培训与考核: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感染控制培训与考核,提高其感染控制的意识和操作技能。

4. 感染监测与报告(1)感染监测:医院应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对母婴同室环境进行定期检查和抽样,以及对发生的感染进行监测。

(2)感染报告:对于发生的感染事件,医院应及时进行报告,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包括隔离措施和病例调查。

5. 质量评估与改进(1)质量评估:医院应定期进行感染控制质量评估,对制度的执行情况、操作规范和效果进行评估。

(2)改进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医院应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提高母婴同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的效果。

母婴同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是保障母婴安全的重要环节。

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操作,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的传播。

医院应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并不断进行监测和评估,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目的为确保母婴同室患者在医院内得到有效的感染控制和管理,减少感染风险,保障母婴安全和健康,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院内的母婴同室患者,包括产科、妇科和儿科病房。

三、责任部门1.感染控制科负责制定并监督本制度的执行;2.医院行政部门负责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3.所有医务人员都有义务按本制度的要求进行工作。

四、感染控制策略1.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包括医务人员和患者接触前后必须洗手;2.母婴同室患者间的接触必须遵守医院的防护措施,如戴手套、口罩等;3.定期对母婴同室进行清洁和消毒,特别是常接触的物品和表面;4.严格控制医院内感染的传播途径,特别是空气传播;5.建立和维护感染控制的监测和报告制度;6.提供相关培训和教育,确保医务人员掌握感染控制的知识和技能。

五、感染控制程序1.入院前筛查:所有病房入住申请的母婴同室患者必须进行感染评估和筛查,包括相关检查和问诊;2.感染控制培训:所有医务人员在入职前和定期进行感染控制培训;3.感染控制装备:医院必须提供足够的感染控制装备,包括消毒剂、防护用品等;4.感染控制措施:严格执行手卫生、消毒和隔离措施,如患者手卫生、病房清洁和消毒等;5.感染监测和报告:建立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报告疑似感染病例;6.隔离措施:对疑似感染病例和已确认感染的患者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7.感染爆发处理:一旦发生感染爆发,及时采取紧急措施,迅速控制和处理;8.感染控制手册:制定并定期更新感染控制手册,包括相关操作指南和流程。

六、附件1.手卫生操作指南2.消毒操作规程3.感染监测表格4.食品安全和卫生检查记录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感染控制:预防、检测和控制病原体在医院内传播的措施;2.隔离措施:对疑似感染病例和已确认感染的患者进行单独隔离和管理的措施;3.手卫生:指医务人员和患者在接触前后采取洗手的行为;4.消毒:将物品、表面或环境处理为无病原体存在的状态的过程;5.感染监测:通过定期检查和报告疑似感染病例,了解感染状况和趋势的过程。

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人员管理1、工作人员须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不得在母婴同室工作。

2、每年对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检查一次,每半年进行一次鼻咽拭子和粪便培养,如发现带菌状况出现应暂时调离母婴同室。

3、凡患有急性呼吸道感染,胃肠炎,皮肤渗出性病灶和多重耐药菌株携带者,暂不得在母婴同室工作。

4、进母婴同室前应戴帽子、口罩,每次护理新生儿前应严格洗手。

5、严格执行探视制度,控制探视人员,探视者应着清洁服装,洗手后方可接触婴儿。

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

二、环境管理1、母婴同室房间每组母婴床位占地面积不少于6~7.5m2,每个婴儿应有独立床位。

2、母婴同室环境清洁、空气清新、通风良好,室内温度保持在24~26 度,湿度50~60%。

3、每日用0.1%含氯消毒液擦拭室内物体表面,每日用0.1%含氯消毒液拖地一次。

4、母婴同室每天用动态方式消毒,上下午各开窗通风1 次。

5、严格探视制度,探视者进入室内应洗净双手,不得随意触模新生儿及抱其外出,严禁患有传染性或感染性疾病者探视,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

三、消毒隔离制度1、产妇哺乳前应洗手,清洁乳头,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消毒,隔离婴儿用具单独使用及消毒。

2、母婴同室中婴儿用眼药水、扑粉、油膏、淋浴液、浴巾、治疗用品等,应一婴一用,避免交叉使用。

3、所有人在接触婴儿前后均需认真洗手。

4、如产妇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性肝炎,活动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或病原不明的发烧等症状时,应根据情况决定是否中止授乳与母婴同室,必要时将母亲和婴儿分室隔离,以免感染扩散。

5、产妇及新生儿出院后,床单元,保温箱应进行终末消毒。

6、不得随意触摸新生儿和将新生儿抱出室外。

母婴同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母婴同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母婴同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保障母婴同室病房的安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院母婴同室病房的感染管理工作。

三、组织架构1.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感染管理的领导工作。

2. 设立感染管理科,负责感染管理的具体工作。

3. 各临床科室设立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感染管理的具体工作。

四、人员管理1. 医护人员必须接受感染管理培训,掌握感染管理知识和技能。

2. 医护人员进入母婴同室病房必须按照要求穿戴防护用品。

3. 医护人员在处理感染病例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4.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感染管理知识和技能的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从事相关工作。

五、环境管理1. 母婴同室病房应当保持清洁、通风,室内温度、湿度适宜。

2. 病床、床旁桌、椅等设施应当保持清洁,定期消毒。

3. 病区内应当设置专门的污物处理设施,污物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4. 病区内应当设置洗手设施,医护人员应当在接触病人前后洗手。

六、医疗用品管理1. 医疗用品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不合格的医疗用品不得使用。

2. 医疗用品应当进行定期检查、消毒、灭菌,记录齐全。

3.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处理,不得重复使用。

七、感染预防和控制1. 医护人员应当根据病情和病原体特点,合理使用抗生素。

2. 医护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消毒、灭菌、无菌操作规程。

3. 病区内应当建立健全感染监测制度,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病例。

4. 病区内应当建立健全感染报告制度,医护人员发现感染病例应当及时报告。

八、健康教育1. 医护人员应当向病人及其家属宣传感染预防的知识和技能。

2. 医护人员应当向病人及其家属介绍病区的环境和管理制度。

3. 病人及其家属应当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感染预防和管理。

九、考核和奖惩1.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应当定期对母婴同室病房的感染管理工作进行考核。

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母婴同室是指在医院内实行母婴同室护理的一种模式,通过让新生儿与母亲同室照料,可以促进母婴间的情感交流,提高母乳喂养率,有助于早期亲子关系的建立。

然而,母婴同室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其中之一就是感染的传播。

为了保证母婴同室的安全与卫生,医院需要建立严格的感染管理制度。

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医务人员的操作行为,保障母婴的健康与安全。

以下是具体的管理措施:1. 定期培训医务人员:为了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质控意识,医院应定期组织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包括感染病例的识别与报告、手卫生操作规范、医疗废物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培训后需要进行考核,达到合格才能上岗。

2. 严格手卫生操作规范:手是常见的病原体传播媒介,因此医务人员应在接触母婴之前、之中和之后,进行正确的手卫生操作。

这包括洗手、消毒等步骤,并且应根据操作要求选择合适的洗手消毒剂。

3. 母婴同室区域的划分:医院应设置相应的母婴同室区域,并与其他区域进行分离,以确保感染的有效隔离。

同时,应设立符合卫生要求的隔离设备和设施,如带有消毒功能的洗手池、抽风系统等。

4. 个人防护具的正确使用:医务人员在处理母婴护理过程中,应戴好适合的个人防护具,如手套、口罩、帽子等。

使用后及时更换,并正确进行处理和消毒。

5. 定期检查消毒设备:医院应定期检查和维护消毒设备的有效性,如消毒柜、消毒器等。

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为母婴同室提供一个干净、无菌的环境。

6. 感染病例的控制与报告: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感染病例监测与报告机制,对于出现感染病例的,需及时采取隔离措施,避免感染的扩散。

同时,还需要进行病例调查和原因分析,为今后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

7. 母婴健康宣教:医院应定期开展母婴健康宣教活动,向家长传达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相关知识。

包括正确母乳喂养的方法、新生儿护理的注意事项等,提高家长的健康管理意识。

在实施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医院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 加强组织领导:医院应明确感染管理的责任部门,并制定相关的工作方案,确保各项措施的顺利实施。

孕保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孕保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孕保科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母婴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孕保科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管理1. 成立孕保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孕保科医院感染管理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

2. 感染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感染管理工作,包括制定感染管理制度、培训、检查、评估等。

3. 各科室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三、预防措施1. 医疗人员应严格遵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

2. 加强孕保科环境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消毒、清洁、通风,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3. 加强手卫生管理,医疗人员应按照《手卫生规范》进行手卫生。

4. 加强医疗废物管理,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暂存、转运和处理。

5.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确保手术、操作等过程中的无菌安全。

6. 加强母婴同室管理,预防母婴交叉感染。

7. 加强疫苗接种工作,提高孕产妇和新生儿免疫力。

四、监测与报告1. 建立孕保科医院感染监测网络,定期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监测、分析、评估。

2. 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报告感染管理委员会,并采取相应措施。

3. 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按照《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进行报告和处理。

五、教育与培训1. 定期对医疗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医疗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

2. 加强孕保科医院感染管理宣传,提高孕产妇和新生儿家属的感染防控意识。

3. 鼓励孕保科全体人员积极参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共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六、奖惩措施1. 对在孕保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造成医院感染事件的责任人,依法依规进行处罚。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孕保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为准。

配奶间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范本

配奶间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范本

配奶间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范本一、制度目的为了确保配奶间的卫生、防控医院感染,保障母婴安全,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医院配奶间的管理及相关人员。

三、工作职责1. 配奶间负责人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本制度的落实情况。

2. 配奶间工作人员负责按照本制度的要求进行工作,确保卫生、防控医院感染。

3. 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对配奶间进行定期检查、指导及培训。

四、配奶间的卫生要求1. 设施及设备:配奶间应保持通风良好,设有洗手池、消毒柜、婴儿用品储存柜等设施设备,并定期对其进行清洁、消毒。

2. 清洁与消毒:每日至少进行两次整体清洁,每次喂奶后,立即清理奶瓶、奶嘴等,并进行高温消毒。

3. 奶瓶、奶嘴和餐具的管理:应专用专洗,每次使用后及时清洗、消毒,确保无颗粒残留。

4. 配方奶粉的储存: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远离阳光直射。

五、配奶间的防控措施1. 入口放置插有消毒液的鞋底消毒垫,进入配奶间的工作人员必须进行鞋底消毒。

2. 工作人员在进入配奶间前,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洗净双手,穿戴好工作服和口罩。

3. 工作人员应在配奶操作之前,先对自己进行手部消毒,佩戴好手套,避免直接接触奶瓶和奶嘴。

4. 配奶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要避免说话、咳嗽或打喷嚏,以免污染奶粉和奶瓶。

5. 用完的尿布、纸巾等污物要分类投放,并妥善处置。

六、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1. 配奶间每季度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一次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 配奶间工作人员定期接受医院感染管理科的培训,提高对医院感染防控的意识和知识水平。

3. 配奶间负责人要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的自查自纠,并做好记录。

七、惩罚措施对违反本制度的工作人员,医院将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严重者依法处理。

八、附则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生效,如有需要修改的,由医院感染管理科提出,并报领导批准后执行。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孕妇和新生儿的安全,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提高医疗质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产房医院的所有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清洁工等。

第三条产房医院应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本规章制度的执行。

第四条产房医院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感染预防意识和技能。

第五条本规章制度的修改和解释权归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第二章医务人员的行为规范第六条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应做到干干净净、严谨认真,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第七条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时应严格遵守洗手、消毒等感染控制措施,确保感染传播的有效阻断。

第八条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物时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

第九条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感染管理培训,了解最新的感染防控知识和技术。

第十条医务人员在发现或怀疑医院感染时应立即报告,配合医院进行调查和处理。

第三章医疗设备和环境卫生管理第十一条产房医院应建立健全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检测、维护和消毒。

第十二条产房医院应建立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定期对产房、手术室、洗手间等进行清洁消毒。

第十三条产房医院应做好医废的分类、包装、运输和处理工作,确保医废不致传播感染。

第十四条产房医院应建立传染病隔离措施,对患有传染病的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第四章医院感染的监测和报告第十五条产房医院应建立医院感染监测网络,定期对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第十六条产房医院发现医院感染时应立即进行调查、处理,并报告相关部门。

第十七条产房医院应建立感染事件报告制度,对医院感染事件进行及时记录和报告。

第五章处罚规定第十八条对违反本规章制度的医务人员,医院将按照医院规定给予处罚,直至开除。

第十九条对于因医院感染导致的医疗事故,医院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第六章附则第二十条本规章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第二十一条本规章制度的最终解释权归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为规范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依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版)、《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2016版)、等相关行业标准,结合我院实际,修订本制度。

一、建立和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严格管理,落实到位。

二、母婴室环境应保持安静、整洁、整齐,采光及通风良好。

室内备有快速手消毒剂。

三、母婴同室病房内每张产妇床位的使用面积26m2,每名婴儿应有一张婴儿床,占地面积22m2。

四、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标准预防措施、手卫生规范等相关规范和制度,并向产妇、家属及探视者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和相关制度的宣传工作。

五、母婴任何一方如发生有感染性疾病者,对感染者应进行隔离治疗,并对室内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六、严格执行入室卫生常规及探视制度,限制室内人员数量,人员相对固定,尽量减少室内人员的流动性,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接触新生儿前应认真洗手。

七、工作人员患有皮肤化脓及其他感染性疾病者应暂停与婴儿接触。

八、母婴室内应做好日常清洁或消毒工作,母婴离室后,床单元或室内应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盛装感染性织物的收集
袋宜为橘红色有“感染性织物”标识;有条件的医院可使用专用水溶性包装袋。

九、被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或被感染性疾病病人污染的可复用器械或物品应经消毒或灭菌后方可再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严禁重复使用。

十、医疗废物的管理应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执行。

相关文件:
1.《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2016
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
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2009
4.《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009
5.《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