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子贡的经商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子贡的经商思想

摘要:作为孔子72贤弟子之一的子贡,是儒商的第一人。他开辟了文人经商的先河,使儒家思想与经商真正的结合了起来,而其重要的经商思想,对后世不断发展壮大儒商的力量,传承儒商的商业美德,弘扬商业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字:子贡儒商思想孔子仁义礼信

据《史记﹒货殖列传》对子贡的记载,“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竟至于“家累千金”。他经常“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到之处“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甚至越王勾践还曾“除道郊迎,身御至舍”。无可争议,子贡是儒商的始祖,作为一个儒者,子贡在商业领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不光是因为有良好的家族经商根基,更多的是因为其在求学过程中不断形成的经商思想。

儒家提倡“仁义礼信”,孔子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不断地将“仁义礼信”授予其弟子。《论语》中子贡和孔子曾有这样一段对话,“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在经商上就是在低位买进货物,等待比较高的价位卖出,从中获利。对待经商,孔子曾多次予以教之,因此,子贡在其过程中深受其影响,形成了义利、诚信、人和、乐施四方面的经商思想。

义利思想,是指在追求物质利益时应遵循的伦理道德标准,是为了正确处理经济活动中各种不同利益之间的经济关系所提出的思想观点或理论。

《论语·述而》中记载,孔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意思是说,如果是值得求取的财富,就是给人赶车作仆人,我也愿意干;如果是不可求取的不义之财,那还是从事我的喜好吧。由此看来,儒家的思想学说对经商并不贱视,关键是不取不义之财。

子贡作为一个儒者和商人,他严格遵循老师孔子的教诲,把道德放在第一位的,“道德”和“财富”的关系也就是“义”和“利”的关系。在子贡看来,一个儒者经商务必处理好“义”和“利”的关系,用正当的方式合理、合法地谋取利益,决不能“见利忘义”,关键时刻还能做到舍利取义、义利分明才堪称大丈夫,才配称儒商;而“见利忘义”者只能被称作是奸商。

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意思为,孔子说:“有钱有地位,这是人人都向往的,但如不是用正当的方式取得,君子是不该接受的;贫穷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但如果不是用正当的方式摆脱,君子是不做的”。子贡正是因为不断践行义利思想,在商业活动中自觉地把儒家伦理、精神文化同商业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在经商上不断取得众多成就。

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原则,强调信、义与善的结合。

《论语·为政》中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他就无法在世上立足。可见诚信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在《论语·颜渊》中,也记载了孔子对子贡讲“诚信”:“子贡问政。子

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意思是说,子贡向孔子请教有关治理政务的问题。孔子说:“善施政者要有充足的粮食储备,充足的军备和民众的信任。”子贡问道:“若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这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又问:“若迫不得已还是要去掉一项,两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粮食储备。自古人们都难逃一死,但若没有民众的信任,那政府也立不起来了。”

可见,在孔子看来,信任比什么都重要。“言必行信,人无信而不立,信誉是金,信者令人推心置腹。”治国如此,其他事何尝不是如此。如果得不到别人的信任,什么事都办不成。

假若子贡不诚信,他卖的东西有质量问题甚至是假货,那他可能获利一时,但他的经商之路就有可能走不下去。因此,诚信为本,一诺千金,子贡正是因为坚守了诚信思想,才使他的经商之路越走越远。

儒家的重要思想之一就是“仁和思想”,即强调“以仁为本,以和为贵”。“仁”即爱人、宽容人、理解人、信任人,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仁”的思想之集中代表。“和”即和谐、团结、融洽,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从另外角度强调了“和”的价值,是让人们以尊重和承认为前提。子贡不仅讲求信誉,而且还特别强调“仁爱”与“人和”。

子贡曾说:“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贡不喜

欢别人强加于他,同时他也不会勉强他人做事。在经商中,就是强调要宽容理解他人,所谓和气生财,只有“以人为本,以和为贵”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商机和合作伙伴。

《论语·雍也》中记载子贡向孔子请教何为“仁”,“子贡曰:‘如有博施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一个人如果能广泛地周济众人,那么他就堪比尧舜了。子贡正是把“仁和”用在经商上。

就像子贡和一个商人做买卖,商人因种种原因无法按时交货,如果此时子贡扭头就走,不再与他交易,那么他就会失去了一个商机或者是合作伙伴。但如果他问清缘由,那么就可能会继续与他合作,之后的商路也越来越广。正是因为子贡有“仁和”的基础,所以才会产生有效的合作,促进合作各方共同发展和进步,从而形成和谐共存的局面,使得他的商业蓬勃壮大。

乐施思想是指乐善好施,乐于帮助他人,不求回报。

作为一名儒商,子贡在经商过程中继承和贯彻了儒家文化的精髓,的在他看来,创造或聚集财富只是实现人生目的的一个条件,最终还是要“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子贡乐善好施,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发挥自己应有的价值。

子贡还“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他经常散发家财救济困窘。《吕氏春秋》中,记述了一个“子贡赎人”的故事。根据当时鲁国法律规定,如果鲁国人在国外沦为了奴隶,有人出钱赎回来,事后可以找国家报

销赎金,并且国家还要给予表彰。有一次,子贡到别国做生意,就赎了一些同胞回来,而没有去国家报销赎金,其“乐施”胸怀可见一斑。

子贡经商获得成功,他不是靠损人利己,而是秉持了儒家的这些基本信念。他在自我人格修养中坚持“温、良、恭、俭、让”即“温和、良善、恭敬、节制、谦让”的道德修养原则,努力做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在处理自身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时,坚持“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无欲加诸人”的忠恕之道,以同情的、换位思考的方式处理人我关系,实现互惠共赢,并以“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博爱胸怀,慷概回馈社会。

子贡这种坚持诚信、公心和社会责任的立场,客观上有利于凝聚人心、协调关系、树立良好形象,有利于实现商业活动的可持续发展,维持自身的长远利益。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子贡所代表的儒商精神受到了近代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论语》

《百度学术》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金湛东《儒商先祖子贡的经商处世之道》

曾凡《家累千金,亿则屡中――浅谈子贡经商之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