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病句辨析常见的提示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病句辨析常见的提示信息
很多考生不喜欢做病句辨析类题目,为大家提供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病句辨析常见的提示信息,希望本文能帮助大家做好病句辨析题!
每当行测考试出到病句辨析的时候,很多考生就会头疼了,这些类型看似都明白,关键是混在一起的时候就晕了,根本看不出来哪些是病句哪些是正确的句子。我们在事业单位考试中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语序不当、句式杂糅、指代不明、不合逻辑等,最常见的代表形式就是句中出现代词、数量词、关联词、介宾短语时,这个句子往往就是个病句了,下面就来帮助大家分析总结一下病句常常出现的具体形式以及提示信息。
1、出现了多重定语和多重状语,可能是语序不当。也就是说当句中出现了很多个修饰词时,那就有可能出现几个修饰词顺序混乱的情况。
例如: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
(这个句子中出现了“有效的”、“改正错误的、提高思想水平的”两个定语,就有可能是语序不当,所以需要把“有效的”调至“方法”前)
2、出现了并列的短语,这些并列短语可能是以顿号来衔接,也有可能是以并列的短语形式、句子形式来呈现,那么就可能会出现不合的错误。
例如:
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做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这个句子中出现了顿号连接的几个名词作并列成分,我们就需要考虑这几个并列成分能不能并列、搭配的问题,也就是几个并列成分是否合逻辑,很明显,“报刊”包括“杂志”,切出版物”包括“报刊”,所以这几个事物就是不合逻辑的错误。)
3、出现了数量短语或代词,可能是表意不明成分赘余、语序不当、搭配不当。
例如:
①三个学校的学生会千部在教导处开会,研究本学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问题。
(句中出现了“三个”这个数量词,我们就会有两种理解,主语是“三个学校的学生会干部”还是“一个学校的三个学生会干部”,犯了表意不明确的错误)
②小王回到家,看到爸爸在和她的朋友聊天。
(句中出现了代词“他”,那么我们就不能确定,爸爸是在和爸爸的朋友聊天,还是和小王的朋友聊天,即代词指代不明。)
4、出现了介词,尤其是出现介宾短语时,可能是主语残缺。例如“由于……”,“在……指导下”、“通过……的学习”,这些短语是不能作主语的,而常见的病句中都会出现此类错误。
例如:
通过这次对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参观,使我们更加深刻地懂得了战争对我们带来的伤害以及 * 教训。
(“通过……的参观”是介宾短语,是不能作主语的,后面分句中谁使得?就没有了主语。)
5、出现了关联词语(连词),可能是搭配不当、主语残缺。关联词都是成对使用的,不能张冠李戴,随意更改搭配。
例如:
①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为什么人的问题,就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关联词语“只有”应该和“才”搭配,“只要”才能和“就”搭配,应用“只有…オ”)
②如果你的理由是十分充分的,那么就会相信。
(当关联词在主语之前时,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是不一致的,如上句中你的理由是前半句的主语,后半句的主语就不知道是谁了,所以关联词后面的分句需要就上自己的主语,改成“大家就会相信”)
6、出现了疑问句、否定词,可能是否定不当或者表意不清
例如:
这次他为一时的冲动而付出的代价无须多说,没有谁不会不知道。
(句中出现了“没有”"“不会”“不”三重否定,我们在理解句意时就会迷惑,所以需要去掉不会这一重否定词即可。)
7、出现了多个谓语,可能是搭配不当或结构混乱。
例如:
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
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当我们提炼出句子主干,“培养”与“失足青年”不搭配,就出现了动宾搭配不当的错误。)
对于行测可能性推理中“削弱加强”类的题目,很多同学可能都觉得,即便自己没有相应的逻辑学知识,也能做题。但是对于可能性推理中需要比较削弱或者加强力度的题目,很多同学就缺少比较力度的依据,只能靠自己的感觉来进行判断,尤其是对于一些生活中看起来非常有削弱力度的选项,很多同学无法在逻辑学上进行判断,从而造成错误。今天要为大家介绍一种比较力度的重要依据----本质大于现象。
大家都知道,当一个人做出了一个判断的时候,我们非常喜欢用举反例的方式来进行反驳,或者用举正面例子的方式来进行佐证,这也就是我们逻辑学中的削弱与加强,比如这么一种观点:“小李长得胖是因为他吃的太多。”那我们很多人很快就会想到:“那小刘吃也很多,长得并不胖啊!”在生活中看起来,这样的削弱方式很有效果,但是大家可以自己思考一下,真的有效果吗?对于小李和小刘两个不同的个体,他们可能有不同的基因,不同的生活环境或者习惯。他们在吃饭和长胖之间可能也有不同的因果关系。怎么可能用这么简单类比的方式在断定二者可以类比呢?再比如有些时候,我们的父母总会批评我们,别人家的XX孩子学习刻苦,所以成绩很好,而我们
就是因为不刻苦成绩才不好!这种说法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有一定的道理,可是事情的内在本质不一定有相应的联系。因此我们会发现,运用现象类比这样的方式在逻辑学上是很难揭示内部的关联的,而只有本质上建立或者切断因果联系,才能对论证形成削弱或者加强。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这个题目来加深理解:
例题:笔迹,广义上讲,是运用各种工具在一定界面上书写的
带有文字规范限制的痕迹。狭义上讲,就是指在自然状态下由书写人留在纸张上的带有文字规范限制的书写痕迹。因为书写者的性格和心理特性是不同的,由此可以推测,研究人的笔迹可以分析书写者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推测( )
A.不同笔迹的连笔程度和笔画结构是不同的
B.近代以来,很多先进的理论和仪器被用来进行笔迹鉴定
C.据调查,现在很多公司在招聘员工时加入了笔迹分析这一项
D.书写的压力、笔画结构和字体大小等能反映人的自我意识和
对外部世界的态度
分析:我们可以从题干中看出,作者的思路在于看到了书写人
的书写痕迹,也了解书写着的性格和心里不同,推断可以利用研究人的笔迹来确认书写者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要我们支持作者的推测,那我们就要证明确实在人的笔迹和心理性格特点之间存在某种联系。那我们来看看选项,A项指出的不同笔迹的练笔和笔画不同,与题目中人性格特点没有关联,属于无关项。再看B项,理论和仪器与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