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长方体的认识(三)教学目标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三)_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三)_教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
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为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打下基础。
依据以上的认识,所以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位在,让学生正确地掌握长正方体的特征。
学情分析:(1)知识上: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正方体的形状,也进行过观察长正方体组成的物体的学习,已具备准确辨认长正方体实物的能力。
(2)经验上:生活中长正方体的物体较多,学生对长正方体的感性认识比较丰富。
(3)能力上:学生已经具备了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等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我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课前调研,调研中发现,95%以上的学生能从众多的立体图形中准确地挑出长正方体,对长正方体的特征也有初步地了解,但30%的学生对于特殊的长方体认识模糊,特别是相对面是较大的正方形,如瓷砖,有68%的学生认为是正方形,或者认为是正方体。
这一调研结果显示出学生空间观念的欠缺,所以我把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位为,掌握特殊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实物、模型,操作学具,认识长、正方体,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等活动使学生经历建立立体图形表象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操作和探索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地掌握长正方体的特征教学难点:掌握特殊长方体的特征。
课型:新课教法: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教具准备:课件、长正方体框架、长正方体物品、土豆教学过程:一、导入:回忆旧知,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点、线、面,并引出立体图形。
揭示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长方体的认识》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长方体的认识》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长方体的定义和特征。
2.能够识别和描述长方体的不同表面。
3.能够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4.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长方体模型、彩色纸、尺子、笔等。
2.教学资源:教材《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相关课件。
3.教学环境:整洁、宽敞的教室环境。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长方体1.导入:通过展示长方体模型,引发学生对长方体的兴趣。
2.探究: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各个面,讨论其特征和性质。
3.总结: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定义,并对其不同面进行命名。
第二课时: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1.复习:回顾长方体的特征,引导学生理解表面积的概念。
2.计算:通过实际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引导学生计算表面积的方法。
3.实践:让学生通过绘制长方体展开图的方式,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第三课时:计算长方体的体积1.复习:回顾长方体的定义和表面积计算方法。
2.引入:通过比喻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
3.计算:教授学生如何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4.练习:布置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反思。
四、教学延伸1.通过展示生活中的长方体物体,拓展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
2.让学生尝试设计长方体的折纸模型,进一步加深对长方体的理解。
3.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在建筑、包装等领域的应用,开展有趣的讨论。
五、课堂评价1.利用小组讨论、个人练习等方式,考察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和计算能力。
2.鼓励学生通过口头表达、书面作业等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反思1.总结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长方体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关于《长方体的认识》的教学内容和安排,希服能够帮助学生全面理解长方体的概念,并培养其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识长方体》教案(精选13篇)
《认识长方体》教案(精选13篇)《认识长方体》篇1一、教学目的1.通过学生的自主发现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会辨认长方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精心组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现数学充满着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二、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建立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
四、教具准备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等;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
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
五、教学过程1.分类、操作、引出新知(1)教师出示一幅图:你能将它们根据一定标准分类吗?(2)师生共同概括:像粉笔盒等长方体和正方体,和排球、土豆等都占据一定空间把它们称为立体图形。
请同学们说说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板书:长方体的认识)长方体我们从哪些方面来认识呢?(3)拿出一块橡皮,横切一刀,露出一个面,让学生触摸,并说说感觉,教师明确这部分叫面。
再切一刀,再让学生触摸两面相交的线,说出感觉,明确这在立体图形中叫做棱。
什么叫棱?将橡皮的一个面扣放在桌面上,与两个面垂直再切一刀,触摸三条棱相交的点,说出感受,明确它叫顶点。
什么叫顶点?(4)找实物指出它的长、宽、高。
今天,我们就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来学习长方体的认识。
2.实践操作,探究新知(1)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那么长方体的特征是什么?请同学们自己数一数、量一量、比——比后,完成表格。
(提示:放手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和学习用具独立探究、自主发现面、棱、顶点的知识。
)(2)教师巡回指导,指导要点如下:①数面、棱、顶点时,如何数比较科学。
②采用多种学习方法。
(提示:如测量、计算、比较及用身体某个部分去接触面、棱、顶点等。
)③独立填写“我的发现”一表。
面棱长顶点(学生在学习时,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多种学习方法,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汇报:师生共同归纳。
(除了各部分的数量外,还要引导学生认识。
正方体、长方体的初步认识(第三课时)(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正方体、长方体的初步认识(第三课时)(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一、课前导入•回顾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所学的几何图形的名称和特点,例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二、授课内容1.正方体的认识•正方体是指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的立体图形。
•正方体具有以下特点:1.所有的面都是正方形。
2.所有的边长都相等。
3.所有的棱角都是直角。
4.所有的对面平行且相等。
•拿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进行拼接,可以得到长方体。
2. 长方体的认识•长方体是指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立体图形。
•长方体具有以下特点:1.所有的面都是长方形。
2.相对的2个面的长和宽相等。
3.所有的棱角都是直角。
4.所有的对面平行且相等。
•长方体可以分解为6个正方形,拼接2个长方体就可以得到一个更大的长方体。
3. 对正方体、长方体的取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被称为形体的概念,例如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等。
•对于一个物品的形体选择,取决于它的使用场合,如:1.如果我们想把一个物品放在一个立方体中,那么我们可以选择正方体。
2.如果我们想把一些东西码放在仓库中,那么我们可以选择长方体。
•因此,对于一个物品的形体选择要根据使用场合来决定。
三、课后练习1. 选择题1.下列属于正方体的是:A. 1个正方形和4个长方形组成的图形。
B. 6个正方形组成的图形。
C. 1个正方形和5个长方形组成的图形。
2.下面哪张图是长方体:A.C.2. 判断题1.一个长方体,它的对面都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相等。
A. √B. ×2.所有正方体都是长方体。
A. √B. ×四、课堂小结•学习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点和区别,并知道了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应用场合选择合适的形体。
五、布置作业1.翻开课本,找出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的图形,并标注他们各自的特点。
2.记述一下在日常生活中,一个物品的形体选择要根据什么来决定。
六、课堂延伸•在练习课的时间内,请同学们到教室后面的角落里去,尽可能多地寻找一些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物品。
认识长方体教案
认识长方体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的定义,并能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长方体的特点。
2. 学生能够区分长方体与其他几何体,并能够通过观察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长方体。
3. 学生能够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理解长方体的定义和特点。
2. 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教学难点:1.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长方体的实物模型或图片。
2. 计算长方体体积和表面积的公式。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个长方体的实物模型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简单描述这个物体的特点。
Step 2: 导入概念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长方体的定义:“长方体是一种有六个面的几何体,其6个面都是矩形,且相邻两个面互相垂直。
”教师可以使用示意图辅助讲解,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长方体的实物模型或图片来理解这个定义。
Step 3: 特点描述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配对,用自己的话来描述长方体的特点。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关键词来辅助学生描述,如“六个面都是矩形,相邻两个面互相垂直”等。
每对学生可以在班级中口头分享自己的描述,并进行讨论,以达到更准确地理解长方体的特点。
Step 4: 区分长方体与其他几何体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包括长方体在内的不同几何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判断每个物体是否是长方体。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长方体的特点,并通过对比其他几何体的特点来判断。
Step 5: 计算体积和表面积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并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计算。
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单位,并引导学生在计算中注意四舍五入和保留有效数字的规则。
Step 6: 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并给出答案的单位。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并引导学生逐步解决问题。
Step 7: 拓展练习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拓展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并提供必要的指导。
数学教案-长方体的认识_五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数学教案-长方体的认识_五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
2、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掌握有序观察、分类比较等学习方法。
3、在学习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长方体的特征教学难点:形成长方体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的模型各一个学具准备:礼品袋中有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型物体一宗学具带1:土豆、萝卜、橡皮泥、纸板、刀子、剪刀等学具袋2:长方体框架制作材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分类比较。
师:今天。
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带礼物,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请同学们倒出来看一看。
你们愿意玩吗?为了玩的方便,你能把这些物品按照一定的特征分分类吗?(生分类)师:哪为同学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是怎样分的,根据什么标准来分的?(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区别)师: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有一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你能把它找出来吗?2、揭示课题。
师:这些物体,它们的大小高矮都不一样,为什么都是长方体?长方体究竟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二、操作实验,探究新知1、初步感知长方体的特征。
(1)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2)动手制作长方体形状的物体请同学们从学具袋1中,选择你喜欢的材料,制作一个长方体模型,比一比,谁做的又快又好。
学生可以自己制作,也可以小组合作。
(3)相互评价所制作的长方体形状的物体。
让展示作品,学生自评,其他同学互评,老师评。
随学生的回答点明:面、棱、顶点(并板书)2、抽象概括长方体的特征(1)自主学习让学生从自己的学具中挑选一个自己认为最标准的长方体形状的物体,要求学生通过看一看,数一数,量一量,想一想等方法,从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三个方面深入探讨长方体的特征。
(2)小组讨论(3)小组汇报,交流辩论师:哪一个小组愿意交流一下你的发现?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质疑、辩论。
长方体的认识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板书设计这是长方体的认识板书设计,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长方体的认识板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顶点个数,面的个数、形状和大小关系以及棱的条数和长度关系。
【过程与方法】在认识长方体的过程中,提升动手能力与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自己动手研究长方体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难点】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出示有许多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事物的课件,如床垫、魔方、铅笔盒等。
提问学生都是什么图形。
顺势引入课题——《长方体的认识》(二)探索新知活动一将课件中展示的图形抽象为数学图形板书在黑板上,并让学生也画在自己的草稿本上,接着组织学生独立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是由什么几何图形组成的?请个别同学回答,总结后板书明确面、棱和顶点。
活动二组织学生小组活动:利用课前准备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具,让学生小组合作,填表完成长方体和正方体顶点个数,面的个数、形状和大小关系以及棱的条数和长度关系,再请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并板书。
活动三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三)课堂练习课本中的试一试的内容。
(四)小结作业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的认识。
课后作业:回家找一找生活中的长方体,找一找它们的顶点、面和棱。
长方体的认识板书设计第2篇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现代小学数学”五年制课本第十册第3~5页)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及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3.渗透子集思想,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长方体的特征及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让学生说出已经学过的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等),指出这些图形是平面图形。
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长方体的认识教案长方体的认识教案1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一)教案部分课时一:《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直观、形象的展示ひ导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长方体的特点,加深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物体特征的认识,能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
方法过程:学生通过观察、合作交流等形式来探索,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归纳、概括等能力。
进一步增强了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模型和一些长方体的实物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导入:讲新课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这些都是什么图形?(板书:平面图形)教师:平面图形我们已经认识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立体图形。
二、探究新知(一)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1.出示墨水盒、粉笔盒等实物。
教师提问:谁说说这些物体与平面图形比较有什么不同?(占有一定的空间)2.教师明确: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它们的形状叫做立体图形。
3.在生活中你还见到哪些立体图形?4.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立体图形中的长方体。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二)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教学例1。
1.面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长方体有6个面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面相对的面是正方形)③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2.棱学生实际操作:①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每两个面相交的地方。
(教师明确:在长方体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长方体的棱。
)②数一数,长方体有几条棱?(12条棱)③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相对的棱的长度是相等的。
)3.顶点教师:请同学们拿起长方体的盒子或实物,用手摸一模三条棱相交的地方。
《长方体的认识》数学教案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數學教案設計教案设计:《长方体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并掌握长方体的基本概念,了解长方体的特征和性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长方体的基本概念、特征和性质的理解与掌握。
难点: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物品,如书本、电视、冰箱等,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并提出问题:“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出长方体的概念。
(二)新知呈现1. 长方体的基本概念教师解释长方体是由六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让学生亲手摸一摸实物,感受其三维特性。
2. 长方体的特征和性质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各个面、棱和顶点,归纳总结长方体的特征。
并通过动手操作,感受长方体的稳定性。
(三)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活动,用积木或纸板制作一个长方体模型,然后讨论并记录它的特征和性质。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四)课堂小结请各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发现和体验,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补充和总结。
(五)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在家中找寻一些长方体的物品,测量它们的长、宽、高,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直观地认识了长方体,初步掌握了长方体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但在处理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时,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困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讲解。
五年级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
五年级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的概念,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长方体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的概念,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长方体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长方体模型、长方体图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长方体模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特征。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长方体特征,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长方体的定义及特征,如:长方体有六个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有12条棱等。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长方体的特征,并完成相关练习。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对长方体的认识。
2. 教师讲解答案,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特征的应用。
四、实际问题解决(10分钟)1. 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如:一个长方体盒子,长为10厘米,宽为8厘米,高为6厘米,求盒子的体积。
2.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讲解答案,并引导学生运用长方体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长方体的概念和特征。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是否准确,课堂练习和实际问题解决是否顺利,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
2023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共三篇)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1、说教材《长方体的认识》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教材的编写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
通过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并能根据特点解决一些加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了解到了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球的等几何图形得基本特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过的基本图形的性质,另一方面,由平面图形拓展到立体图形,既是是对所学知识的延伸,又是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说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3、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难点是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二、说学情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在教学之始,掌握学生的情况尤为重要,我接着说一下学情。
一方面:小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开始增强,兴趣爱好也有所分化,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
但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自控能力较差。
另一方面:学生已经在五年级上册中学习关于长方形的一些基本知识,而本节课正是在这些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继续探究长方体的认识,所以有很多的学生对于以上所学知识并不陌生,但是学生对掌握本节课的内容仍有难度。
学生在此基础上对新知识的学习,应该能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达到方法的多样化。
但是对于方法的交流、借鉴、反思及优化上需要教师的引导,所以,要重视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让活动有实效,真正让学生在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方面有所发展。
三、说教法学法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之上,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知识和经验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针对这种情况,我注重丰富学生对知识的感知,主要运用一下几种教学方法:一是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大班教案数学《认识长方体》
大班教案数学《认识长方体》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掌握长方体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长方体的定义和性质。
2.长方体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长方体的计算方法。
2.运用长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PPT。
2.长方体的模型。
3.给学生准备的习题册和笔。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识(10分钟)1.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桌子、书柜等物体并描述其形状,引入长方体的概念,并与学生进行互动对话。
2.出示一张长方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简单描述其形状和特点。
步骤二:引出长方体的定义和性质(10分钟)1.出示长方体的定义和性质的PPT,让学生跟读并理解。
2.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桌子、书柜、教室,哪一个物体是长方体?为什么?步骤三:长方体的计算方法(20分钟)1.出示长方体的计算公式的PPT,让学生跟读并理解。
2.老师出示一些长方体的实物模型,并给出其长、宽、高的数值,让学生自己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3.让学生分组,互相出题出模型,进行计算练习。
步骤四:长方体的运用(20分钟)1.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关于长方体的问题,并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
2.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个长方体的实际应用场景,并写出相关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
步骤五:巩固和评价(10分钟)1.收集学生在步骤四中的小组讨论问题和展示情况。
2.提问学生长方体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长方体定义:有6个面的立体图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性质:体积=长×宽×高,表面积=2×(长×宽+长×高+宽×高)教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长方体的定义和性质有了基本的了解,并能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但是我们在教学中还应该更加强调长方体的实际应用场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在模型计算方面也可以加强一些拓展性练习,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数学思维。
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长方体教案分享
作为幼儿园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数学教育不仅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培养孩子们逻辑思维、认知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的关键部分。
在幼儿园大班阶段,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结合幼儿园数学课程的整体目标,设计精心的教案,以引导幼儿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本篇文章将分享一份关于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长方体的教案,旨在为广大幼儿园教师提供参考。
1、教学目标通过长方体的认识教学,使幼儿掌握长方体的基本概念,了解长方体的形状和特征,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并应用长方体。
2、教学重点学生要求能够准确的将长方体进行分类,学生要能够学会测量和计量长方体的各种长度参数,学生要能够学会识别长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教学准备黑板、彩笔、白纸、相框、十字绣网4、教学过程(1)彩笔画出长方体通过彩笔在黑板上画出长方体,并引导幼儿们逐步认识长方体的各个部分:长、宽、高。
在画图的过程中,教师们可以引导幼儿们用数字来描述长方体的各个部分的长度,以此培养幼儿对数字的敏感度和数学思维。
(2)找出实物长方体在幼儿园的教学环境中,寻找各种形状的日常用品,引导幼儿了解长方体在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应用,例如可乐瓶、纸盒、书包、桌子等等。
(3)让幼儿手工制作长方体模型引导幼儿们使用彩纸、剪刀等材料,手工制作自己的长方体模型,期间,教师们可以帮助幼儿们纠正错误,进行指导和教育,以此巩固幼儿们对长方体的认识。
(4)巩固长方体的测量和计量知识在课堂的教师们可以通过各种测量和计量的活动,帮助幼儿们掌握长方体不同参数的测量方法,例如长、宽、高的测量方法,帮助幼儿们培养准确测量、计量的习惯,并加深幼儿们对长方体的印象和记忆。
5、总结本次数学认识长方体教学活动,从长方体的基本概念出发,逐步深化了幼儿们对长方体的认识。
在课堂中,教师通过指导、辅导和小组合作活动,帮助幼儿们逐步理解长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关系。
《长方体的认识》数学教案
《长方体的认识》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掌握长方体的定义及性质。
2.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长方体的定义:学生通过观察实物,了解长方体的形状特征,总结出长方体的定义。
2. 长方体的性质: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究长方体的性质,包括长、宽、高的概念,以及长方体对面相等、相邻边不等的特点。
3. 长方体的大小:学生通过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计算长方体的体积,理解长方体的大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长方体的定义、性质及大小。
2. 教学难点:长方体性质的理解和应用,长方体体积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观察、操作、讨论、实践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2. 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3. 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各种形状的长方体模型、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 准备测量工具,如尺子、量角器等。
3. 准备练习题和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长方体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能找出长方体的特征吗?2. 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长方体的定义和性质。
3.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计算体积,验证长方体的性质。
4. 巩固知识: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对长方体知识的掌握情况。
5. 总结拓展: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七、课堂练习1. 填空题:(1)长方体有____个面,____个顶点,____条棱。
(2)长方体的对面____,相邻边____。
2. 选择题:(1)下列图形中,哪个是长方体?()A. 正方体B. 圆柱体C. 长方体D. 球体(2)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3cm、4cm、5cm,它的体积是____cm³。
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本特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发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教具3. 学生操作材料: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模型或图片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物图片,如:魔方、粉笔盒、篮球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引出课题:立体图形。
2. 探究新知(1)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如粉笔盒、魔方等,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
教师总结: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的面积相等。
(2)圆柱的认识引导学生观察圆柱实物,如茶杯、易拉罐等,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
教师总结:圆柱有3个面,两个底面是圆形,一个侧面是曲面。
(3)球的认识引导学生观察球实物,如篮球、乒乓球等,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
教师总结:球是一个曲面,没有面、棱和顶点。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从学具中找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找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例。
《长方体的认识》数学教案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數學教案設計教案名称:《长方体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长方体的基本概念,包括长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乐于合作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长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理解和计算。
难点:运用长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是一个什么形状的物体?”引发学生对长方体的初步认知。
(二)探究新知:1. 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各个面,让学生发现长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矩形,相对的两个面大小相等。
然后让学生用手触摸长方体,感受它的特征。
2. 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师讲解表面积的概念,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3. 学习长方体的体积教师解释体积的概念,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同样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三)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关于长方体的问题,让学生解答,以检查他们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了长方体的相关知识。
(四)课堂小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长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
(五)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找一些长方体的实物,测量并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长方体的认识》小学数学教案
《长方体的认识》小学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体验长方体的特征,能够正确识别长方体。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1. 长方体的特征。
2. 能够正确识别长方体。
三、教学难点:1. 长方体的特征的理解和应用。
2. 能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长方体。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长方体的实物,如纸箱、文具盒等。
2. 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一些长方体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吗?”学生回答:“长方体。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特征。
3. 巩固:教师出示一些长方体的图形,引导学生识别。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4. 应用: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长方体的特征解决。
如:“一个长方体的长是8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3厘米,求它的体积。
”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6. 作业:教师布置一些有关长方体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是否有所提高,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七、评价建议: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准确性、书写规范性和完成速度。
3. 测试成绩:进行一次长方体知识的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扩展活动:1. 学生可以自己制作一个长方体模型,加深对长方体的理解。
2. 学生可以收集生活中的长方体物体,进行观察和分类。
九、教学建议:1. 对于空间想象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多给他们一些实际操作的机会,如触摸长方体实物,增强感知。
2. 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题目难度,挑战他们的思维。
十、教学计划:下一节课程内容将围绕长方体的展开图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长方体的展开图的特点,能够识别不同的展开图,并能够通过展开图还原长方体。
《长方体的认识》教案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教案设计《长方体的认识》教案设计1学习目标:1、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的名称2、经历观察、分类操作和讨论等探索活动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重点:熟练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习难点: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发展空间观念教(学)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和模型、课件教学过程:一、扑克牌展示,导入新课:师:(出示一张扑克牌)请问这是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生:长方形师(出示一副扑克牌)同学们这是什么图形呢?生:长方体(板书:长方体)师:同学们!桌子上的磁带、包装盒,这里的磁带盒等(在讲台上出示),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长方体。
(补充板书:的认识)师:(出示一些长方体形的、非长方体形的物体和模型)现在请两们同学来分一分,把是长方体形的物体放在左边,不是长方体形的物体放在右边,。
(学生上台分,)师:他们分得对不对?等我们研究了长方体的物征后就知道了。
二、切果成形,观察讨论,探究特征师:(取一个苹果)这里有一个苹果,把它切一刀,就切出一个平面,(摸,板书:面)再切一刀,(垂直于上切面)又是一个面,两个面相交的边(指示)叫作“棱”,(板书:棱)再切一刀,(垂直于棱切)现在有几个面?生:三个。
师:有几条棱?生:三条。
师:三条棱相交的点,叫作顶点。
(板书:顶点)如果再相对着切三刀就得到一个长方体。
(出示长方体模型)我们先来研究长方体的面的情况。
请拿起你手中的长方体,摸一摸它的面,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生:(摸、数)长方体有六个面。
师:你是怎样数的?生:我是这样数的——按上下、前后、左右的顺序数。
师:根据长方体的面的位置,分别把它们称作上下两个面、前后两个面、左右两个面。
(指着)位置上相对着的叫作一组相对的面,长方体有几组相对的面?生:三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教案-长方体的认识(三)教学目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观察后回答:
①我们已经学过这些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②根据学生的回答有意归类并板书.
③指着左边问:这些都是什么图形?(板书:平面图形)
④指着右边问:这又都是什么图形?(板书:立体图形)
2、出示第19页图中的各个实物,观察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什么图形?(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
②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是都占有一定的什么?
(空间,占有一定空间的图形叫做立体图形.)
③你知道这里面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肥皂、牙膏盒、墨水盒)
④你还见到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让学生说)
二、揭示课题.
从今天开始,我们的数学课主要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这节课我们首先学习长方体的认识,并板书课题.
三、教学新课.
(一)教学例1,拿出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它们的特征.
1、认识长方体的面.
①用手摸一摸它有几个面?(注意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
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注意出示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③哪些面完全相等?(演示给学生看)
归纳: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2、认识长方体的棱.
在长方体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①数:长方体有多少条棱?(要说出数的方法)
②量:动手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看哪些棱的长度相等?(有什么规律?)
归纳: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3、认识长方体的顶点.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长方体有几个顶点?(8个)
4、拿一个长方体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
最多能看到几个面?(3个面)讲解:所以我们通常把长方体画成这样.
5、用填空的形式小结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是由_____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_____形)围成的____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两个面_____,相对的棱的长度______.(二)教学长方体的长、宽、高.出示长方体框架提问:1、它的
12 条棱可以分为几组?怎样分?12条棱可以分为3组,把长度相等的棱分为一组.2、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想一想:1、你知道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什么吗?(长、宽、高)2、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短与这个长方体有没有关系?结论:长方体的大小和形状是由它的长、宽、高决定的.四、巩固练习.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展开图,按要求做一个长方体,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度量的结果,并指出它的长、宽、高.(注意不同放置法的长、宽、高)2、看图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是多少?
3、说出下图表示的物体是什么形状,并且说明:
(1)它的上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2)它的右侧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3)它的前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4)它的下面和后面各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注意搞清楚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它的每个面的长、宽之间的关系.)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六、课后作业.
自己设计一个长方体模型,量一量长、宽、高,然后与同学交流.
七、板书设计.长方体的认识
面: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棱:在长方体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12条棱,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顶点: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8个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长、宽、高.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