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衰减综合征营养与运动干预中国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2023年版《老年人肌少症防控干预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2023年版《老年人肌少症防控干预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肌少症患者
对于已确诊的肌少症患者,共识提倡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康 复训练、营养支持等,以改善患者的肌肉力量和身体功能。
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助力肌少症防控工作推进。
完善诊疗流程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肌少症诊疗流程,提高诊疗效率和准确性,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 的治疗。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共识呼吁加强肌少症防控专业队伍的建设,包括培养专业人才、提高诊疗水平等,为患者 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生活活动能力。
跌倒风险增加
肌力减退使得老年人更容易跌 倒,进而引发骨折等严重并发 症。
生活质量降低
肌少症引发的身体功能限制可 能导致老年人社交活动减少、 心理健康状况恶化,整体生活 质量下降。
医疗费用增加
肌少症患者往往需要更多的医 疗照护和康复服务,增加了家
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03 肌少症防控策略与干预措 施
• 营养干预: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优质 蛋白质的摄入,以维持肌肉的正常功能。
• 运动干预: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包括有氧运动、力量 训练和平衡训练等,以提高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
• 药物干预:针对肌少症的病因和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抗 炎药、生长激素等,以减缓病情恶化。
02 肌少症定义、流行病学与 危害
肌少症定义及诊断标准
定义
肌少症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进行性、全身肌量减少和(或)肌力下降或肌肉生 理功能减退的综合征。
诊断标准
通常使用肌肉质量、肌肉力量和身体功能作为评估指标,具体数值可能因不同 的研究机构和标准略有差异。
老年人肌少症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上升
制定个性化防控方案

老年人肌小症防控干预中国专家共识2023

老年人肌小症防控干预中国专家共识2023

老年人肌小症防控干预中国专家共识2023肌少症(sarcopenia)是指与增龄相关的骨骼肌质量和肌肉力量或躯体功能下降,多见于老年人,又称肌肉衰减综合征、肌肉减少症、少肌症。

肌少症作为常见的老年综合征之一,因其发病率高、起病隐匿、对机体影响广泛等特点,对家庭医疗负担与社会公共卫生支出造成巨大影响。

我国对于肌少症的认识与研究起步较晚,防控干预相关建议尚未明确与统一。

为了提高综合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养老院等机构对老年人肌少症的防控干预水平,本项目组织国内多位老年相关学科专家就老年人肌少症防控干预制定以下共识。

1、肌少症定义肌少症(sarcopenia)是指与增龄相关的骨骼肌质量和肌肉力量或躯体功能下降,多见于老年人,又称肌肉衰减综合征、肌肉减少症、少肌症。

肌少症作为常见的老年综合征之一,因其发病率高、起病隐匿、对机体影响广泛等特点,对家庭医疗负担与社会公共卫生支出造成巨大影响。

我国对于肌少症的认识与研究起步较晚,防控干预相关建议尚未明确与统一。

为了提高综合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养老院等机构对老年人肌少症的防控干预水平,本项目组织国内多位老年相关学科专家就老年人肌少症防控干预制定以下共识。

2、本共识撰写流程(1)组建肌少症防控干预专家组,拟定共识方案,制定共识大纲;(2)基于循证方法学,以德尔菲法为指导,进行文献检索、质量评价、综合国内外指南共识推荐意见,汇总文献证据;(3)项目组根据文献证据撰写共识,期间反复组织专家对共识内容进行主题讨论,经过多轮反馈和修改,最终形成本共识。

本共识适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师、养老护理院的全科医师、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的老年科医师使用。

既往肌少症的定义、诊断标准以及测量技术不统一,研究人群背景具有差异性,导致不同研究中肌少症的患病率差异很大。

3、共识推荐推荐1:双能X线吸收法是测量肌肉质量的金标准,生物电阻抗分析技术相对简单便捷,更适用于社区和医院广泛筛查和诊断。

双能X线吸收法(DXA)使用广泛,放射暴露量低,可清晰区分不同组织成分,短时间内出具可重复测定的四肢骨骼肌量(ASM)数据。

运动和营养干预对骨骼肌减少症的影响

运动和营养干预对骨骼肌减少症的影响

运动和营养干预对骨骼肌减少症的影响2019亚洲骨骼肌减少症(肌少症)共识定义为增龄相关的肌肉质量损失,低肌力和/或低体力表现,是老年人生理功能逐渐减退的重要表现之一。

目前,肌少症尚无批准的药物治疗,国内外研究均证明,运动干预和营养干预是肌少症的最佳治疗选择。

本文围绕肌少症的运动干预和营养干预进行论述,突出多模式运动、肠道菌群、肠外营养及综合干预与肌少症的关系,补充国内外肌少症研究运动和营养干预方面的不同。

一、运动干预规律运动是改善骨骼肌肌肉量和肌肉力量的重要疗法,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运动、被动运动以及多模式运动等(表1)。

为肌少症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时应考虑五个方面:基础疾病控制、运动处方持续时间、运动强度、重复次数、运动进展,从而提高运动干预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表1 运动干预措施及其主要干预效果注:↑表示增加,↓表示降低,—表示不显著或未知,MM:肌肉质量,MS:肌肉力量,PP:躯体功能;RT:抗阻运动,AT:有氧运动,WBVT:全身振动训练,NMES:神经肌肉电刺激,HLG:高强度运动组,MLG:中强度运动组,CG:观察组,HS:握力,ASM:四肢骨骼肌质量,LBM:瘦质量,SMI: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GS:步速,SPPB:简易机体功能评估,TUG:计时起走测试,Qol:生活质量,FM:脂肪质量1.抗阻运动:抗阻运动增加Ⅰ型和Ⅱ型肌纤维横截面积和全身瘦质量,从而增加肌肉力量,渐进性抗阻运动被认为是肌少症的一线治疗。

Lopes等发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高强度运动组肌少症发生率分别降低了14.3%和25.0%,且骨骼肌质量指数(SMI)和身体活动能力均增加,高强度运动组腿部瘦质量和生活质量改善更明显,而观察组肌少症发生率增加10.0%。

深入研究显示,低强度抗阻运动结合血流限制疗法对肌肉量和肌肉力量的增益效果最明显。

汪亚男等进一步验证了12周的渐进式弹力带抗阻运动,发现肌少症患者干预后较干预前的四肢骨骼肌质量、握力及步速明显改善,且肌少症患病率较干预前降低63.3%。

老年人肌少症防控干预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老年人肌少症防控干预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05
非药物治疗手段探讨
物理治疗方法介绍
要点一
运动疗法
通过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 平衡训练等,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改善身体功能。
要点二
物理因子治疗
利用声、光、电、磁等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促进肌肉组 织的血液循环和代谢,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
中医中药在肌少症中应用价值
中药调理
肌少症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进行性、 全身肌肉量减少和/或肌肉力量下降或 肌肉生理功能减退的综合征。
危害
肌少症会导致老年人活动能力下降、 跌倒风险增加、生活质量降低、死亡 率升高等不良后果。
全球及中国老年人肌少症现状
全球现状
肌少症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逐渐上升。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患病率存在差异,但总 体趋势相似。
干预,改善心理状态。
认知功能训练
通过认知功能训练如记忆训练、注 意力训练等,提高老年人的认知功 能,延缓认知衰退。
社会参与
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增 加社交互动,提高生活质量。
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探讨
1 2 3
组建多学科团队
包括营养学、运动医学、心理学、康复医学等多 个领域的专家,共同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肌少症 防控干预服务。
饮食习惯
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如偏 食、挑食、过度节食等, 可能导致营养摄入不均衡 ,增加肌少症的风险。
运动锻炼不足
缺乏运动
长期缺乏运动锻炼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和力量下降,增加肌少症的发生率。
运动方式不当
不适当的运动方式或强度可能无法有效刺激肌肉生长和力量提升,甚至可能导 致运动损伤。
慢性疾病与药物使用
家庭成员应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 肌少症的防控干预工作,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

老年患者衰弱评估与干预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老年患者衰弱评估与干预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老年患者衰弱评估与干预中国专家共识(全文)衰弱(Frailty)是指老年人生理储备下降导致机体易损性增加、抗应激能力减退的非特异性状态。

衰弱老人经历外界较小刺激即可导致一系列临床负性事件的发生[1,2]。

衰弱涉及多系统病理、生理变化,包括神经肌肉、代谢及免疫系统等[2]。

衰弱、失能和多病共存是不同的概念,三者关系密切、相互影响并伴有一定的重叠,衰弱和多病共存可预测失能、失能可作为衰弱和多病共存的危险因素、多病共存又可促使衰弱和失能进展[3]。

因衰弱评估方法的不同,各文献报道的患病率也不尽相同。

但总的趋势是患病率随增龄而增加,且女性高于男性。

医疗机构中老人衰弱患病率高于社区老人。

社区老人衰弱患病率4.0%~59.1%[4]。

西班牙养老院65岁以上老人衰弱患病率为68.8%,衰弱前期比例为28.4%,无衰弱的老年人仅占2.8%[5]。

来自荷兰的横断面研究结果显示,入住老年科的患者均为衰弱老人,其他病房的老年人衰弱患病率为50%~80%[6,7]。

国内研究数据相对较少,诊断标准不统一,纳入人群的异质性较大,衰弱患病率为4.9%~83.4%[8,9,10,11]。

衰弱是人体内多个系统生理功能和储备的进行性下降,不仅可使老人面对应激时的脆性增加、发生失能、功能下降、住院和死亡的风险增加,还可导致老年人对长期照护的需求和医疗费用增加[12]。

如能早期识别衰弱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可减少失能、降低照护机构的入住率、长期照护的需求和医疗/社会的花费,衰弱前期可被逆转至健康状态,一些衰弱状态也可被逆转至衰弱前期[13]。

但目前的证据表明,仅通过处理传统的慢性疾病并不能克服衰弱,必须用一种新的概念和方法来治疗和管理衰弱。

为提高对老年衰弱的识别、评估、预防和治疗水平,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组织国内专家,结合现有研究证据制定本共识,以规范老年衰弱的临床诊治方法。

危险因素衰弱常为多种慢性疾病、某次急性事件或严重疾病的后果。

目前,尚未发现最佳的生物学标记物能识别衰弱[1,2,14,15]。

肌肉衰减综合征营养与运动干预中国专家共识

肌肉衰减综合征营养与运动干预中国专家共识

肌肉衰减综合征营养与运动干预中国专家共识2015-09-17 14:44 来源:营养学报编辑:徐金洋中医养生肌肉衰减综合征营养与运动干预中国专家共识(节录)中国营养学会老年营养分会、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老年营养支持学组肌肉衰减综合征(sarcopenia)是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骨骼肌量减少、伴有肌肉力量和(或)肌肉功能减退的综合征。

运动和营养治疗是防治肌肉衰减综合征的有效手段。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充分认识肌肉衰减综合征并开展积极防治,对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营养学会老年营养分会牵头组建“肌肉衰减综合征营养与运动干预中国专家共识起草组”,并征求了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与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分会老年营养支持学组专家的意见。

按照循证医学原则,选择当前最佳证据,经反复讨论修改,最终形成本共识。

共识推荐意见分为三级,即A级:单个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或Meta分析,B级:小型研究,C级:专家意见。

共识突出科学性和实用性的结合,适合卫生专业人员和普通居民使用。

、蛋白质(1) 食物蛋白质能促进肌肉蛋白质的合成,有助于预防肌肉衰减综合征。

(A)(2) 老年人蛋白质的推荐摄入量应维持在1.0〜1.5 g/(kg • d),优质蛋白质比例最好能达到50%,并均衡分配到一日三餐中。

(B)(3) 富含亮氨酸等支链氨基酸的优质蛋白质,如乳清蛋白及其它动物蛋白,更有益于预防肌肉衰减综合征。

(B)二、脂肪酸(1) 对于肌肉量丢失和肌肉功能减弱的老年人,在控制总脂肪摄入量的前提下,应增加深海鱼油、海产品等富含n-3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摄入。

(A)(2) 推荐EPA+DH的ADM为0.25 〜2.00 g/d。

三、维生素D(1) 有必要检测所有肌肉衰减综合征老年人体内维生素D 的水平,当老年人血清25(OH)D 低于正常值范围时,应予补充。

(A)(2) 建议维生素D的补充剂量为15〜20卩g/d(600〜800IU/d);维生素D2 与维生素D3 可以替换使用。

老年肌肉衰减综合征(肌少症)

老年肌肉衰减综合征(肌少症)
老年肌肉衰减综合征 (肌少症) Sarcopenia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内分泌科
精品课件
概述
在机体正常老化过程中,年龄的增大往往带来 进食量、活动量的减少。一些老人体重逐渐减 轻,身材逐渐变瘦,自以为是“千金难买的老 来瘦”。但身体的一些信号却不像是“老来瘦 ”所预期的健康表现。
他们越来越容易疲劳,时常走不动路,拿不起 东西,最麻烦的是越来越爱生病。此时要高度 怀疑叫“肌少症”的病。
CT或MRI:肌肉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area,CSA), 在第1、2或第4、5腰椎间盘处成像,或通过骨性标志 的提示,在大腿中部成像,以此进行体积测量等。
精品课件
2.骨骼肌肌力测试。 通用方法是电子握力计测量优势手的握力 亚洲肌少症工作组建议界值标准: 男性<25kg,女性<18kg。
如生长激素、雌激素等。当体内这些激素的水平
发生改变,骨骼和肌肉均可表现出相应症状.
但由于骨骼和肌肉对于同一激素的敏感性并不 相同,其中一者可能更早地表现出相应症状,这 就为临床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机会,阻断骨骼和肌 肉病变的进程,或是尽早预防、诊治另一者的病 变。
精品课件
肌少症发病的可能机制
少肌症营养共识:蛋白质(乳清蛋白、酪蛋白、大豆蛋 白及必需氨基酸:亮氨酸,肌酸)、多不饱和脂肪酸(a ALA、EPA、DHA,CLA)、抗氧化营养素、维生素(VD) 、矿物质等营养素与肌肉衰减征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精品课件
1.营养的摄入不足和吸 收障碍; 2.活动减少,废用; 3.年龄相关的性激素水 平改变、细胞凋亡、线 粒体功能异常; 4.神经退行性疾病,运 动神经元丢失; 5.内分泌因素:皮质激 素、生长因子(GH)、 胰岛素生长因子,甲状 腺功能异常,胰岛素抵 抗; 6.其他,如恶病质等。

老年患者衰弱评估与干预:中国专家全文共识

老年患者衰弱评估与干预:中国专家全文共识

老年患者衰弱评估与干预:中国专家全文
共识
背景
老年患者衰弱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健康问题,对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独立性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中国专家就老年患者衰弱评估与干预达成了全文共识。

共识内容
1. 老年患者衰弱的评估应包括以下方面:
- 体力功能评估:使用标准化评估工具,如体力功能测量(Physical Performance Measures)和肌力测量。

- 营养评估:评估老年患者的饮食惯和营养摄入情况。

- 心理社交评估:评估老年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交互动情况。

- 疾病评估:评估老年患者的已知疾病和潜在健康问题。

2. 老年患者衰弱的干预应包括以下方面:
- 营养干预:提供个性化的饮食指导,确保老年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

- 运动干预:制定适当的运动计划,以提高老年患者的体力功能和肌力。

- 心理社交干预:提供心理支持和社交活动,以改善老年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交互动。

- 疾病管理:积极治疗已知疾病,并及时干预潜在健康问题。

3. 干预效果的评估:
- 对老年患者进行定期复查和评估,以监测干预效果和调整干预计划。

- 评估指标包括体力功能、营养状况、心理健康和社交互动情况。

- 根据评估结果,对干预计划进行优化和调整。

结论
中国专家就老年患者衰弱评估与干预达成了全文共识,提供了评估和干预的具体指导。

这将有助于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独立性,并为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肌肉衰减综合征营养与运动干预中国专家共识

肌肉衰减综合征营养与运动干预中国专家共识

肌肉衰减综合征营养与运动干预中国专家共识2015-09-17 14:44 来源:营养学报编辑:徐金洋中医养生肌肉衰减综合征营养与运动干预中国专家共识(节录)中国营养学会老年营养分会、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老年营养支持学组肌肉衰减综合征(sarcopenia)是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骨骼肌量减少、伴有肌肉力量和(或)肌肉功能减退的综合征。

运动和营养治疗是防治肌肉衰减综合征的有效手段。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充分认识肌肉衰减综合征并开展积极防治,对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营养学会老年营养分会牵头组建“肌肉衰减综合征营养与运动干预中国专家共识起草组”,并征求了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与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分会老年营养支持学组专家的意见。

按照循证医学原则,选择当前最佳证据,经反复讨论修改,最终形成本共识。

共识推荐意见分为三级,即A级:单个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或Meta分析,B级:小型研究,C级:专家意见。

共识突出科学性和实用性的结合,适合卫生专业人员和普通居民使用。

一、蛋白质(1)食物蛋白质能促进肌肉蛋白质的合成,有助于预防肌肉衰减综合征。

(A)(2)老年人蛋白质的推荐摄入量应维持在1.0~1.5 g/(kg·d),优质蛋白质比例最好能达到50%,并均衡分配到一日三餐中。

(B)(3)富含亮氨酸等支链氨基酸的优质蛋白质,如乳清蛋白及其它动物蛋白,更有益于预防肌肉衰减综合征。

(B)二、脂肪酸(1)对于肌肉量丢失和肌肉功能减弱的老年人,在控制总脂肪摄入量的前提下,应增加深海鱼油、海产品等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摄入。

(A)(2)推荐EPA+DHA的ADMR为0.25~2.00 g/d。

三、维生素D(1)有必要检测所有肌肉衰减综合征老年人体内维生素D 的水平,当老年人血清25(OH)D 低于正常值范围时,应予补充。

(A)(2)建议维生素D 的补充剂量为15~20 μg/d(600~800IU/d);维生素D2 与维生素D3 可以替换使用。

营养干预联合运动训练治疗老年肌少症的临床疗效

营养干预联合运动训练治疗老年肌少症的临床疗效

DOI:10.19368/ki.2096-1782.2023.24.041营养干预联合运动训练治疗老年肌少症的临床疗效石海燕,曹节勤,金晓青,刘文瑞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江苏南京211500[摘要]目的探讨营养干预联合运动训练治疗老年肌少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22年2—12月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诊治的72例老年肌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

对照组采用阿法骨化醇治疗,观察组在阿法骨化醇基础上予营养干预联合运动训练干预,比较治疗前后营养状态,检测握力、步速、骨骼肌密度,并评估患者躯体功能。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微型营养评价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握力为(21.18±2.14)kg、步速为(1.13±0.12)m/s、骨骼肌密度为(48.26±3.66)HU,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29、5.529、4.163,P均<0.05)。

治疗后观察组简易体能状况表、Barthel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对老年肌少症患者采用营养干预联合运动训练治疗能改善营养状态,可提高握力、步速以及骨骼肌密度,能提高患者躯体功能。

[关键词]营养干预;运动训练;老年;肌少症;躯体功能;营养状态[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782(2023)12(b)-0041-04Clinical Effect of Nutrition Intervention Combined with Exercise Training on Senile SarcopeniaSHI Haiyan, CAO Jieqin, JIN Xiaoqing, LIU WenruiDepartment of Geriatrics, Liuhe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2115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utrition intervention combined with exercise training in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sarcopenia. Methods A total of 72 elderly patients with sarcopenia diagnosed and treated in Nan⁃jing Liuhe District People 's Hospital from February to December 2022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36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lfacalciferol.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 combined with exercise train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alfacalciferol. The nutritional statu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as compared. The grip strength, pace and skeletal muscle density were measured, and the physical function of the pa⁃tients was evaluated. Results The micro nutrition evaluation scale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grip strength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21.18±2.14) kg, the walking speed was (1.13±0.12) m/s, and the skeletal muscle density was (48.26±3.66) HU, all of which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3.729, 5.529, 4.163, all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scores on the Simplified Physical Fitness Scale and Barthel Scal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oth P<0.05). Conclusion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 combined with exercise training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sarcopenia can improve nutritional status, improve grip strength, walking speed and skeletal muscle density, and im⁃[基金项目]南京市六合区科技计划项目(LHZC2021J24)。

肌肉衰减综合征营养与运动干预中国专家共识

肌肉衰减综合征营养与运动干预中国专家共识

肌肉衰减综合征营养与运动干预中国专家共识2015-09-17 14:44 来源:营养学报编辑:徐金洋中医养生肌肉衰减综合征营养与运动干预中国专家共识(节录)中国营养学会老年营养分会、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老年营养支持学组肌肉衰减综合征(sarcopenia)是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骨骼肌量减少、伴有肌肉力量和(或)肌肉功能减退的综合征。

运动和营养治疗是防治肌肉衰减综合征的有效手段。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充分认识肌肉衰减综合征并开展积极防治,对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营养学会老年营养分会牵头组建“肌肉衰减综合征营养与运动干预中国专家共识起草组”,并征求了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与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分会老年营养支持学组专家的意见。

按照循证医学原则,选择当前最佳证据,经反复讨论修改,最终形成本共识。

共识推荐意见分为三级,即A级:单个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或Meta分析,B级:小型研究,C级:专家意见。

共识突出科学性和实用性的结合,适合卫生专业人员和普通居民使用。

一、蛋白质(1)食物蛋白质能促进肌肉蛋白质的合成,有助于预防肌肉衰减综合征。

(A)(2)老年人蛋白质的推荐摄入量应维持在1.0~1.5 g/(kg·d),优质蛋白质比例最好能达到50%,并均衡分配到一日三餐中。

(B)(3)富含亮氨酸等支链氨基酸的优质蛋白质,如乳清蛋白及其它动物蛋白,更有益于预防肌肉衰减综合征。

(B)二、脂肪酸(1)对于肌肉量丢失和肌肉功能减弱的老年人,在控制总脂肪摄入量的前提下,应增加深海鱼油、海产品等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摄入。

(A)(2)推荐EPA+DHA的ADMR为0.25~2.00 g/d。

三、维生素D(1)有必要检测所有肌肉衰减综合征老年人体内维生素D 的水平,当老年人血清25(OH)D 低于正常值范围时,应予补充。

(A)(2)建议维生素D 的补充剂量为15~20 μg/d(600~800IU/d);维生素D2 与维生素D3 可以替换使用。

2023版老年人肌少症防控干预中国专家共识ppt课件

2023版老年人肌少症防控干预中国专家共识ppt课件
通过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老年人的肌肉功 能和健康状况,以便进行早期干预。
深化肌少症病因与机制研究
开展基础研究
深入研究肌少症的生物学机制,揭示其与衰老、营养、生活方式等 因素的关系。
加强临床研究
通过观察和分析大量肌少症患者的数据,进一步明确肌少症的发展 过程和影响因素,为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推动转化医学研究
去除诱因
针对导致肌少症的诱因进行治疗, 如控制感染、纠正代谢紊乱等,有 助于减缓肌肉减少的速度。
肌少症的康复
康复锻炼
根据个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康 复锻炼计划,包括力量训练、平 衡训练、柔韧性训练等,以提高
肌肉力量、改善身体功能。
物理疗法
如按摩、理疗等,可以促进局部 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有助于肌肉功能的恢复。
防控知识
向老年人普及肌少症的知识,包括危害、症状、预防方法等,提高 他们对肌少症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针对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
识别与评估
医护人员应掌握肌少症的 诊断标准和评估方法,以 便早期发现并干预。
个性化干预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 护人员应制定个性化的营 养和运动干预方案,并进 行定期随访和调整。
患者教育
推动国际合作项目
联合国际合作伙伴,共同开展肌少症防控研究项目,促进全球肌少 症防控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心理支持
肌少症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心理 支持同样重要。家人和医护人员 应给予关爱和鼓励,帮助患者树
立信心,积极面对康复挑战。
03 肌少症防控的健康教育
针对老年人的健康教育
运动锻炼
老年人应进行规律的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以增强肌肉力量和促进新陈代谢。

2023年版《老年人肌少症防控干预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2023年版《老年人肌少症防控干预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探索有效干预手段
通过临床试验等手段,探索并验证更多有效的老 年人肌少症防控干预手段。
提高诊疗水平
不断完善诊疗规范,提高老年人肌少症的诊疗水 平,减少漏诊、误诊的发生。
携手共建老年人健康中国
01
02
03
04
政府层面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将老年人 肌少症防控纳入国家健康战略
,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
社会各界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老 年人肌少症的认识,形成全社
症状与影响
肌少症可导致平衡能力下降、跌 倒风险增加、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受限等。
《老年人肌少症防控干预中国专家共识》发布背景
老龄化社会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肌少症的防控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对肌少症的研究不断深入,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共识的目的和意义
01
规范防控策略
02
共识汇聚专家智慧,为老年人肌少症的防控提供科学、规范的
策略建议,有利于推动相关工作的深入开展。
推动资源整合
03
共识的发布将有助于整合医疗、康复、营养等多方资源,共同
致力于老年人肌少症的防控工作。
未来研究方向与目标
深化病因研究
进一步深入研究老年人肌少症的发病机理,为防 控策略提供更加针对性的理论依据。
定期体检
建议老年人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以及早发现潜在的肌少症 风险。
肌少症的治疗与干预建议
个体化治疗方案
运动干预
根据老年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运 动、营养和药物治疗方案。
针对肌少症患者,制定适量的有氧运动和 抗阻运动计划,提高肌肉力量和功能。
营养支持
多学科团队协作

版老年人肌少症防控干预中国专家共识

版老年人肌少症防控干预中国专家共识

版老年人肌少症防控干预中国专家共识汇报人:日期:•引言•老年人肌少症的流行病学特点•老年人肌少症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目录•老年人肌少症的防控干预策略•老年人肌少症的康复治疗与护理•老年人肌少症的预防与教育宣传目录•结论与展望01引言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肌少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人口老龄化肌少症可导致老年人身体功能下降、生活质量降低、骨折风险增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疾病负担制定针对老年人肌少症的防控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防控意义背景与目的肌少症的定义与危害定义:肌少症是指老年人体重下降、身体功能下降、肌肉力量减弱等肌肉减少的症状。

危害身体功能下降:肌少症可导致老年人身体功能下降,影响日常生活。

医疗费用增加:治疗肌少症需要长期用药和康复治疗,增加了医疗费用。

死亡率增加:肌少症患者死亡率较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骨折风险增加:肌少症患者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加,尤其是髋部骨折。

02老年人肌少症的流行病学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肌少症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发病率包括年龄、性别、种族、遗传、生活方式、营养状况、慢性疾病等,这些因素均对老年人肌少症的发生和发展产生影响。

影响因素发病率与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营养不良、慢性疾病、生活方式等,这些因素均与老年人肌少症的发生有关。

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加强营养支持、积极治疗慢性疾病等,以降低老年人肌少症的发病率。

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预防措施危险因素03老年人肌少症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进行性或阶梯式进展的全身肌肉力量减弱,尤以腿部肌肉力量减弱更为显著。

肌肉力量减弱四肢肌肉体积减小,尤其是小腿和大腿肌肉。

肌肉萎缩由于肌肉力量减弱和肌肉体积减小,老年人跌倒的风险增加。

跌倒风险增加由于肌肉功能减退,老年人难以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如步行、上楼梯等,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运动疗法在肌肉衰减综合征中的应用进展

运动疗法在肌肉衰减综合征中的应用进展

cal impedance analysis,BIA)或双 能 x射线吸收法 (dual en— ergy X—ray absorptionmetry,DXA);肌 肉力量检 测可参考 握 力值 大小 ;身 体活 动 能力 检测 可 以 4m步 行 速度 (4m usual gait speed)为参 考指 标 】。但是 ,EWGSOP关于 肌 肉质量 和 肌 肉力量 的诊断标 准并没 有完全针 对亚洲人 群 。而在 2014 年 ,专 门研究 肌 肉衰 减综 合征 的亚洲科研 团队 (Asian work. ing group on sarcopenia,AWGS)提 出了针对亚洲 人群肌 肉 衰减综合征 的诊断标准 ,且 我国现阶段有关肌 肉衰减综合征 的诊 断都是 参考该 诊 断标准 ,故 在此重 点介 绍 。DXA测 出 的肌 肉质量 男性≤7.0kg/m2,女 性≤5.4kg/m:或 BIA测 出的肌 肉质量 男性≤7.0kg/m:,女 性≤5.7kg/m 即可认 为肌 肉质 量减 少 ;握力值 男性 <26kg,女性 <18kg可视为肌 肉力量低下 ;步 行速度≤0.8m/s即为 身体活动 能力低下 。若仅 有肌 肉质量 的减少 ,可 诊断 为前 期肌 肉衰减综合 征 ;若肌 肉质量 减少且 伴 有肌 肉力量或身 体活动能力 的低下 ,则可诊 断为肌肉衰减 综合征 ;若 三项指标 均降低 ,则 可诊 断为重度 肌 肉衰减综 合 征。肌 肉衰减综合征 的诊 断流程 图见图 1。
Chinese JouTnal ofRehabilitation Medicine,Aug.2018,Vo1.33,减 综 合 征 的 机 制 研 究 研究发现 ,肌 肉衰减综合 征的发生与骨骼 肌生物学改 变
密切相关 。 目前 被认可 的相关 机制大致 包括代 谢 、细胞 、血 管 和炎症 四个方 面。从 代谢水平看 ,机体 的代谢 变化与哺乳 动物 的雷 帕霉 素靶蛋 白(mTOR)激酶 密切相 关 ,mTOR对 细 胞 生长起着重要 的调节作用 ,且 mTOR的含 量可作为机体 营 养状况 的提示 性指标 。正常情况下 ,运 动可通过激活 mTOR 从 而诱导肌 肉蛋 白质的合成 ,因而在肌 肉衰减综合征患者体 内 ,r oTOR含量 的减少可能也是造 成肌 肉功 能减低 的一个 重 要原 因 。从细 胞层 面看 ,肌纤维的萎缩和数量 的减少 (特 别 是 Ⅱ型肌 纤维 ),是造 成肌 肉衰 减综 合征 发生 的主 要原 因 。 此外 ,也有 研 究发 现肌 肉衰 减综 合征 可能 也 与脂肪 浸润 有 关 。从血 管层面看 ,肌 肉衰减综合 征患者肌 肉内毛细血管密 度下 降 ,这可能 与肌 肉低灌 注 、氧化应激 加强 以及线粒 体功 能紊乱 有关 。研 究发现 ,运 动可 以增 加增殖物 激物受体 Y共 激活 因子 1一a、肌 肉脂肪 酸结合蛋 白和活 化的线粒体基 因 ,同 时可 优化线 粒体 能量 的产 生 。最 后 ,从炎症 机制方 面看 ,肌 肉衰 减综 合征患 者肌 肉质量 和力量 的减少可 能与其 体 内高 水平 的 C反应 蛋 白 、白介 素 6和肿 瘤坏 死因子 0【有关 。而临 床研 究发 现 ,运 动可有 效降低老年虚弱患者体 内的 c反应蛋 白量及 白介素的表达水平 。到 目前 为止 ,运动对肌肉衰减综 合征 的生物学影 响机制可 以解释为运 动可以对肌 肉力 量 、质 量和功能产生有益影响 ,而这也已在 临床试验 中得到证 实。

肌肉衰减症的评估诊断与营养运动干预

肌肉衰减症的评估诊断与营养运动干预

现代实用医学2019年12月第31卷第12期•1563••专家论坛•肌肉衰减症的评估诊断与营养运动干预孙建琴,白慧蜻doi:10.3969^.issn,1671-0800.2019.12.001【中图分类号】R685【文献标志码】C【文章编号】人体骨骼肌有生长和衰老的规律。

从30岁开始,骨骼肌肌量达到峰值,此后骨骼肌肌量每年减少1%〜2%,骨骼肌力量每年减少1.5%〜3%。

2010年,欧洲老年肌肉衰减症工作组(EWGSOP)发布了肌肉衰减症的定义和诊断标准的共识,将肌肉衰减症定义为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骨骼肌量减少、伴有肌肉力量和/或肌肉功能减退的综合征。

2014年,亚洲肌肉衰减症工作组(AWGS)提出了基于亚洲人群数据的诊断标准。

因肌肉衰减症诊断的切点值、方法的不同,发病率也不尽相同。

据统计,在60-70岁的老年人中,肌肉衰减症的发病率为5%~13%;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则高达11%~50%。

骨骼肌减少会引起老年人虚弱,此外可以增加跌倒、失能、生活质量下降、增加死亡风险等不良的结局,并带来高额的医疗费用和经济负担。

2016年Sousa等研究发现:伴有肌肉衰减症的住院患者,住院费用增加了34%~58.5%。

肌肉衰减症已入编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表(ICD-10-CM,代码M62.84)O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充分认识肌肉衰减症并开展积极防治,对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和残疾具有重要意义。

1肌肉衰减症的筛查'评估和诊断肌肉衰减症特异的临床表现为虚弱、容易跌倒、行走困难、步态缓慢、四肢纤细和无力等,肌肉衰减症判定标准应综合肌量和肌肉功能的评估,主要评估指标有肌量减少、肌力下降,日常活动功能失调等。

参考国外的有关标准及我国现有的研究,肌肉衰减作者单位:200040±海,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通信作者:孙建琴,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老年营养分会前主任委员、国家卫计委营养标准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营养学会副理事长兼临床营养主任委员。

2021中国老年人肌少症诊疗专家共识(附表)

2021中国老年人肌少症诊疗专家共识(附表)

2021中国老年人肌少症诊疗专家共识(附表)目前肌少症已成为老年人常见疾病,肌少症起病隐匿,但却会引起机体功能障碍,增加老年人跌倒、失能和死亡风险,严重损害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给我国医疗系统及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我国对肌少症的认识尚处于初级阶段,仍存在对老年人肌少症的危害认知不足、评估方法不统一、诊疗欠规范、地区医疗水平不均衡等诸多问题。

因此,由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发起,根据目前的国际规范结合我国国情,编写了适合我国老年人肌少症患者的诊疗规范共识,旨在为我国社区医疗机构、大型综合医院等医疗单位的老年医学工作者提供指导意见。

社区医疗机构的肌少症诊疗流程注:BIA:生物电阻抗分析法大型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的肌少症诊疗流程注:DXA:双能X线吸收法,BIA:生物电阻抗分析法,PFP:生理衰弱评估量表,FI:衰弱指数量表,CFS:临床衰弱量表,MFS:Morse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IADL: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MMSE:简易智能评估量表,MoCA: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GDS:老年人抑郁量表预防和治疗去除诱因、改善病因是预防肌少症的前提。

研究证实,长期的酒精摄入会导致肌肉Ⅱ型纤维(快肌)的萎缩,产生慢性酒精性肌病。

香烟也会减少蛋白质的合成,并加速蛋白质降解,导致肌少症的发生。

因此,建议积极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

多种慢性疾病与肌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需积极治疗基础疾病,预防和逆转肌少症的发生和发展。

营养不良是肌少症发生的重要原因,也是其干预的主要靶点。

推荐所有肌少症和可能肌少症的老年人进行必要的营养筛查,如使用Mini营养评估量表(MNA)进行营养状况的评估。

对于住院的严重肌少症患者,建议检测营养生化指标如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等。

根据营养评估结果给予足够的能量摄入是保证肌肉量和肌肉质量的必要条件,尤其是足量的蛋白质补充。

老年肌肉衰减综合征营养干预研究进展

老年肌肉衰减综合征营养干预研究进展

老年肌肉衰减综合征营养干预研究进展
谢琪
【期刊名称】《华夏医学》
【年(卷),期】2018(031)004
【摘要】肌肉衰减综合征(sarcopenia,SP)是一种随着年龄增加,以骨骼肌质量减少、肌肉力量下降为主要特征的退行性综合征.大量研究表明,肌肉衰减综合征已成为严
重影响中老年人正常生活和自理能力的一个突出问题,此外,还增加罹患糖尿病、关
节炎、骨质疏松症、心脏病等疾病的危险,给社会及医疗卫生服务系统带来沉重的
经济负担.肌肉衰减综合征在我国尚未引起研究者的足够重视,相关研究也有限.笔者从SP的诊断及营养干预研究方面做一综述.
【总页数】5页(P177-181)
【作者】谢琪
【作者单位】桂林市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广西桂林541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59.3
【相关文献】
1.老年肌肉衰减综合征的康复研究进展 [J], 罗敷;周君
2.营养与运动对老年人肌肉衰减综合征的干预效果 [J], 张伊文
3.老年人肌肉衰减综合征运动干预方法的研究进展 [J], 王锋;吴雪萍
4.补充β-羟基-β-丁酸甲酯对改善老年肌肉衰减综合征效果的研究进展 [J], 赵
恩光;吴红梅;蒋劲;夏阳(综述);牛凯军(审校)
5.老年肌肉衰减综合征患者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J], 田婧;肖雄;陈明;高新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肉衰减综合征营养与运动干预中国专家共识2015-09-17 14:44 来源:营养学报编辑:徐金洋中医养生
肌肉衰减综合征营养与运动干预中国专家共识(节录)
中国营养学会老年营养分会、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老年营养支持学组
肌肉衰减综合征(sarcopenia)是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骨骼肌量减少、伴有肌肉力量和(或)肌肉功能减退的综合征。

运动和营养治疗是防治肌肉衰减综合征的有效手段。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充分认识肌肉衰减综合征并开展积极防治,对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营养学会老年营养分会牵头组建“肌肉衰减综合征营养与运动干预中国专家共识起草组”,并征求了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与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分会老年营养支持学组专家的意见。

按照循证医学原则,选择当前最佳证据,经反复讨论修改,最终形成本共识。

共识推荐意见分为三级,即A级:单个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或Meta分析,B级:小型研究,C级:专家意见。

共识突出科学性和实用性的结合,适合卫生专业人员和普通居民使用。

一、蛋白质
(1)食物蛋白质能促进肌肉蛋白质的合成,有助于预防肌肉衰减综合征。

(A)
(2)老年人蛋白质的推荐摄入量应维持在1.0~1.5 g/(kg·d),优质蛋白质比例最好能达到50%,并均衡分配到一日三餐中。

(B)
(3)富含亮氨酸等支链氨基酸的优质蛋白质,如乳清蛋白及其它动物蛋白,更有益于预防肌肉衰减综合征。

(B)
二、脂肪酸
(1)对于肌肉量丢失和肌肉功能减弱的老年人,在控制总脂肪摄入量的前提下,应增加深海鱼油、海产品等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摄入。

(A)
(2)推荐EPA+DHA的ADMR为0.25~2.00 g/d。

三、维生素D
(1)有必要检测所有肌肉衰减综合征老年人体内维生素D 的水平,当老年人血清25(OH)D 低于正常值范围时,应予补充。

(A)
(2)建议维生素D 的补充剂量为15~20 μg/d(600~800IU/d);维生素D2 与维生素D3 可以替换使用。

(A)
(3)增加户外活动有助于提高老年人血清维生素D 水平,预防肌肉衰减综合征。

(A)
(4)适当增加海鱼、动物肝脏和蛋黄等维生素D含量较高食物的摄入。

(B)
四、抗氧化营养素
(1)鼓励增加深色蔬菜和水果以及豆类等富含抗氧化营养素食物的摄入,以减少肌肉有关的氧化应激损伤。

(A)
(2)适当补充含多种抗氧化营养素(维生素C、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硒)的膳食补充剂。

(B)
五、口服营养补充(ONS)
(1)口服营养补充有助预防虚弱老年人的肌肉衰减和改善肌肉衰减综合征患者的肌肉量、强度和身体组分。

(A)
(2)每天在餐间/时或锻炼后额外补充2次营养制剂,每次摄入15~20 g富含必需氨基酸或亮氨酸的蛋白质及200 kcal(836.8 kJ)左右能量,有助于克服增龄相关的肌肉蛋白质合成抗性。

(A)
六、运动
(1)以抗阻运动为基础的运动(如坐位抬腿、静力靠墙蹲、举哑铃、拉弹力带等)能有效改善肌肉力量和身体功能;同时补充必需氨基酸或优质蛋白效果更好。

(A)
(2)每天进行累计40~60 min 中-高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其中抗阻运动20~30 min,每周≥3d,对于肌肉衰减综合征患者需要更多的运动量。

(A)
(3)减少静坐/卧,增加日常身体活动量。

(B)
起草组专家
组长:孙建琴副组长:张坚、常翠青成员:朱惠莲、黄承钰、曹伟新、蒋与刚、何更生、莫宝庆、付萍、于康、陈伟
顾问
赵法伋、顾景范
秘书
王彦、徐丹凤
参与评阅的专家
杨月欣、薛长勇、韦军民、于键春、马爱国、董碧蓉、刘晓红、胡予、刘晓军、孙明晓、许红霞、闫雅更、景洪江、朱惠莉、陈洁、何梅、谢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