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傻瓜来看印度的文化特征
电影《三个傻瓜》外的印度理工学院
“我就是因为考不上印度理工,才到麻省理工来的。
”一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印度学生在开学时这样回答教授的提问,当时,教授看到新生里有一位来自印度,好奇地问:“你怎么会在这里?你的国家有印度理工学院,为什么不去那里呢?”这是在印度理工学院的校友中广为流传的一个段子。
印度理工学院是印度最好的大学,印度人考这所学校比美国人考麻省理工学院要难很多——2010年报考印度理工的学生超过了45万,招收名额只有不到一万名,录取率为2%。
相比之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2010年秋季的录取率是10%。
这一录取比例相对于中国的清华、北大不足为奇,但印度理工却有其独到之处,成为世界级名校。
它每年为印度的软件业输送大批人才;在美国硅谷,则聚集着大批印度理工毕业生。
I、IT、IIT是印度的三个重要标识,I是指印度文化,IT指领先的印度IT产业,而IIT,就是印度理工学院。
印度电影《三个傻瓜》中,三个“皇家理工学院”的大学生自称“三人帮”,经常在一起搞怪,以消解寂寞的校园生活。
(南方周末资料图片)原来吃肉不一定就是坏人印度理工学院的许多学生来自农村,一名农村男孩入校后才明白,原来吃肉的人也不一定就是坏人。
这是他进入印度理工的第一课。
《三个傻瓜》是一部根据印度畅销书作家奇坦·巴哈特的小说《五点人:在印度理工学院不要做的事情》改编的电影,讲述了三个不同家庭背景的印度男生在“皇家理工学院”的疯狂经历。
2008年7月开拍,由拉库马·希拉尼指导。
2009年圣诞节上映之后仅10天,票房便达到10亿卢比,随后成为宝莱坞历史上票房收入最高的电影。
影片得到的反馈几乎全是好评。
印度影评人萨哈什·贾说:“《三个傻瓜》并非一部完美的艺术品。
但它是生气勃勃的、激励人心的当代艺术品,浸染着某种精神。
在一个学生会被他们不可能完成的课程逼得自杀的国度,《三个傻瓜》提供了希望。
”透过网络,《三个傻瓜》在中国也被迅速传播,电影里虚构的“皇家理工”有极为浓烈的印度理工的影子。
异国风情:印度文化特点与风俗习惯
异国风情:印度文化特点与风俗习惯介绍在世界上各个国家里,印度是一个颇具异域风情的国家,拥有独特而多样的文化特点和风俗习惯。
印度文化深受宗教、历史和地理等因素的影响,这赋予了印度一个独特而丰富的文化传统。
本文将对印度文化的一些主要特点和风俗习惯进行介绍,以期能够给读者带来对这一神秘国度的一些了解。
丰富多元的宗教印度是世界上宗教多元化最为显著的国家之一,拥有印度教、佛教、锡克教、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信仰。
其中,印度教是印度最主要和最广泛的宗教,在印度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印度教印度教是印度最古老的宗教之一,约有10亿多的信徒。
印度教教义包罗万象,信仰众多神灵,尤其是三位最重要的主神:梵天、湿婆和毗湿奴。
印度教徒相信轮回转生的理念,认为生命是不断循环的,而每个人的行为都会影响下一世的命运。
在印度教的风俗习惯方面,有一项重要的仪式叫做“卡尔瓦钦”。
这是一个由血浓于水的家庭成员围绕着火焰祈祷的仪式,目的是祈求神灵的保佑和祝福。
这个仪式在印度人婚礼、生日、孩子出生等重要场合经常举行。
佛教佛教在印度也有着重要的地位,是世界上最早的宗教之一。
佛教教义强调人的内心修行和慈悲为怀。
印度的佛教遗址如鹿野苑、波罗奈塔瑟、恒河沿岸的古志奈普拉遗址等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佛教信徒。
佛教在印度的影响还体现在一些节日和庆典上。
例如,“娑年”是庆祝佛陀诞辰的一个重要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到佛教寺庙中礼佛,诵经,祈求平安和幸福。
锡克教锡克教是一种信仰自由和坚定信仰的宗教,其信徒被称为“锡克教徒”。
锡克教是由古印度教派生而来,强调道德伦理和公正。
锡克教的中心教义是信仰上帝和充实的内心修行。
锡克教徒的标志性头巾“土尔巴威”以及充满活力的庙宇“果布申德·萨帕”是锡克教独特的传统象征。
锡克教徒通常会定期到萨帕进行仪式和祈祷,向上帝表达敬意。
伊斯兰教作为印度的主要宗教之一,伊斯兰教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穆斯林在印度的人口大约有2亿多,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
印度文化环境
梵天:梵天通常以四面,手持念珠,水壶(装着水的椰子壳),令牌(吠陀经),莲花。
座骑是白天鹅,也有说是孔雀的。
这代表四种种姓的人,婆罗门,地位权利最高,刹帝利,权利颇高,仅次于婆罗门,吠舍属于一般平民,首陀罗是地位最低的,也是人数最多的。
后来被佛教吸纳为护法之神,在南传佛教的东南亚,尤其是泰国,信奉着,华人称为四面佛。
梵天就相当于中国的盘古,开天辟地。
传说他是从一个金蛋里出来的,蛋壳上部为天,下为地。
据说开始他有五个头,创造出智慧女神辩才天,应该算他女儿,但是他娶了辩才天,有违伦理,所以湿婆砍了他的一颗头。
梵天是有求必应的神,不管是神,魔,人,他都会帮他们实现愿望。
传说梵天在宫殿只顾享乐,不管人间疾苦,做种种道德败坏的事,所以公元6世纪人们对他的崇拜衰落,大部分转移给了毗湿奴和湿婆。
虽然他是印度三大主神之一,但是现在印度信奉他的人很少。
虽然这样,但是梵天的地位还是无与伦比的。
毗湿奴:毗湿奴是叙事诗中地位最高的神,掌管维护宇宙之权,与湿婆神二分神界权力。
毗湿奴通常手持法螺贝,妙见神轮、棍棒与莲花,座骑是迦楼罗(千头蛇)。
他的肚脐有一朵莲花,传说毗湿奴一觉醒来,从他的肚脐里长出的一朵莲花中诞生的梵天就开始创造世界,而一劫之末湿婆又毁灭世界。
不但循环反复。
他性格温和,有多种化身,常以化身拯救危难世界。
他的神妃是吉祥天女,拉克什米,代表吉祥与幸运,他们住的地方叫外琨塔也叫韦孔塔。
在印度教徒中有一个毗湿奴派,他们只供奉毗湿奴,有1000多做寺庙供奉他。
湿婆:湿婆的地位是毁灭者,兼具生殖与毁灭、创造与破坏双重性格。
手中分执三股叉、神螺、水罐、鼓等;身着兽皮衣,浑身涂灰,头上有一弯新月作为装饰,头发盘成犄角形,,颈上绕着一条蛇,座骑是一头大白公牛南迪,湿婆居住在凯拉萨山(Mount Kalashi,即中国西藏阿里境内的冈仁波钦神山),他的神妃是雪山神女帕尔瓦蒂(Parvatī),又叫乌玛(Umā,光明、美丽),他的配偶还有另外两种形象,复仇女神,黑女神。
三个傻瓜读后感
三个傻瓜读后感
《三个傻瓜》是一部印度励志电影,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赢得了全球观众的喜爱。
我也有幸观看了这部电影,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以下是我对这部电影的一些读后感:
首先,《三个傻瓜》让我感受到了乐观、积极、努力的力量。
电影中的主人公们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用积极的态度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他们热爱自己所学的,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境,不断努力进取。
这种精神让我深受鼓舞,让我明白到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有信心去克服,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其次,电影中对我国应试教育、追逐名利等现象进行了讽刺。
这让我深思我们国家的教育现状,以及社会中的一些弊端。
电影以此提醒我们,要敢于质疑权威,勇于追求自己的兴趣和梦想,不被名利所累,活出真实自我。
此外,《三个傻瓜》中的故事情节简单易懂,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它让我明白,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值得我们去追求,而追求梦想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珍惜与朋友、家人之间的感情,互相支持、鼓励,共同成长。
最后,电影以两个小时的片长,轻松地将故事讲述得淋漓尽致。
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喜怒哀乐,跟随着主人公们一起笑一起哭。
电影结束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反思自己的人生道路和价值观念。
总之,《三个傻瓜》是一部极具启发性的电影,它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梦想、热爱生活、珍惜友情,以及勇敢地面对困难。
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我的成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我相信,只要我们勇敢地去追求,用心去生活,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人生中的英雄。
三个白痴观后感
三个白痴观后感三个白痴观后感1众所周知,印度的电影产业十分发达,优秀的作品层出不穷。
给大家推荐一部十分优秀的印度电影《三个傻瓜》,这部电影我看了不下五遍,里面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体会。
说起尊重,让我十分感慨,现在国人普遍不懂得尊重是什么。
电影一开始,片中的三个主人公之一的法汉一出生,他的爸爸就宣布了:我的儿子是工程师。
但他没有想过,法汉到底想不想成为工程师,就擅自做主希望他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
法汉后来说:我想成为什么,没人问过。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帝国理工大学主任儿子的身上,甚至主任还决定未来的外孙也要当工程师。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中国的孩子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没错,这跟目前绝大多数中国父母的做法一模一样,很多中国父母从自己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把孩子的一生都设计好了,希望孩子能够按照他们的想法来做,并且还经常苦口婆心的对孩子说:“这都是为了你好”。
但是孩子们自己的想法是什么样的,父母们从来不关心。
说到底,这只不过是父母们一厢情愿的想法而已,这就是没有做到尊重,即没有尊重孩子内心深处的选择。
《与神对话》的 G 先生说过:“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为了要经历自己的真实身份”。
这就是说,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家长或老师要学习老子“无为”的思想,要学着放下“家长”或“老师”的架子,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让孩子自己做主,自己拿主意来设计将来要走什么样的路,家长或老师仅仅是一个引导者,对孩子可能出现的问题给予纠正,但决不能成为领导者,干扰甚至阻挠孩子们自己的选择。
不过现实中的中国却是完全剥夺了孩子自我思考的能力,使孩子成为了家长或老师实现自己目标的工具,因此中国的孩子们普遍不快乐,厌学,网瘾现象十分严重。
家长或老师希望孩子成才的愿望是好的,但是成为什么样的“才”不是家长或老师能够决定得了的,这要看孩子自己的想法。
正如法汉的好友兰彻说的,如果泰森改行唱歌,杰克逊改练拳击会发生什么事,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综论印度文化的特点
综论印度文化的特点历史•文化综论印度文化的特点朱明忠摘要:同中国文化一样,印度文化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体系之一。
它起源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印度河流域,至今已有4500多年的历史。
印度文化历经风风雨雨,起伏跌宕,从未中断,一直延续至今。
印度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内容和形式丰富而多彩。
由于印度地处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并且具有自己独特的社会人文发展背景,所以印度文化有着许多其他民族文化所没有的特点。
印度文化有它的八大特点:一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统一体。
印度自古就是一个多宗教、多种族、多种语言并存的国度,有一种“印度精神”把他们凝聚在一起。
二是具有强大的融合和同化能力。
三是信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世界观。
四是重精神、轻物质的人生价值观。
五是在思维方式上,追求永恒精神、崇尚内向直觉思维。
六是由于宗教文化的彩响,古代印度人不注重历史,历史观念淡薄。
七是印度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一种等级分离制度,后来发展为种姓制度,这种制度对印度社会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彩响。
八是印度古代就发明了瑜伽术,后被各种宗教所吸纳,作为它们实现精神解脱的手段。
现在,瑜伽术已演化为成一种修心养性、强身健体的体育项目风靡于世界。
关键词:印度文化;多元文化统一体;同化能力;人生价值观;种姓制度;瑜伽收稿日期:2019-12-24作者简介:朱明忠(1943-),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印度哲学与宗教。
在人类发展史上,形成了四大文化体系或四大文化圈:中国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波斯一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和欧洲文化体系。
从东西方文化比较的角度看,前三者属于东方,后者属于西方。
每个体系都具有悠久的历史,鲜明的特色,广袤的影响地域,并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印度文化起源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迄今已有4500年的历史。
它历经风雨磨难,起伏跌宕,既有昌盛辉煌的时代,也有衰落低沉的时期,但从未中断,一直延续至今。
印度电影的特点及文化内涵
2017.No27摘 要 电影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体裁,直接而形象地再现了特定国家特定时代的社会状况。
自电影产业化之后,便出现了类型化,并形成了不同的类型模式保留和发展下去。
随着社会文化不断发展,电影类型也开始出现分化和重构。
印度电影在吸收一般影片制作方法和元素的同时,还创造性的引入了歌舞元素,使其在电影界异军突起,具有独特的风格类型。
本文对印度电影的特点和文化内涵进行了分析,以更好地认识印度电影。
关键词 印度电影 特点 文化内涵0 引言1913年,印度首部国产电影《哈里什昌德拉国王》正式上映,这也是印度国产电影的开端,世界电影业由此多了一个新的成员,至今已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历程。
在这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印度电影经历了十分曲折和起伏,例如殖民地统治、民族独立斗争、政局动乱、恢复国家治理秩序、发展经济等,这些都在印度电影历史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总体来说,印度电影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上世纪十至二十年代,是印度电影的探索期和成长期;上世纪三十年代到二战时期的“制片厂时期”,五十年代印度电影步入黄金发展时期,到了六七十年代迎来了新电影运动;八十年代被黑社会掌控的混乱期,以及九十年代的贻害期。
这期间的电影制作暴露出一系列突出的问题,例如题材重复、模式老旧、制作手法简单粗糙,将印度电影带入到了最萎靡的发展阶段。
进入到新世纪后,印度电影开始重新振兴。
2015年,《巴霍巴利王:开端》(Baahubali:The Beginning)夺得了印度电影票房桂冠,这也使一向是由宝莱坞组成的印度电影市场得到了改观。
近年来,印度电影逐渐引入到中国国内,并得到了观众的好评,例如《三个傻瓜大闹宝莱坞》《我的个神啊》《摔跤吧爸爸》等,在国内电影上座率令人侧目。
需要强调的是,印度电影在保留传统精华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和改变,引入了许多崭新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体系和特色。
1 印度电影主要特点1.1 融合了许多歌舞元素从全球电影发展过程来看,歌舞片占据了重要的一席,是最具浪漫型、最富有艺术气息的影视作品。
三个傻瓜观后感
三个傻瓜观后感《三个傻瓜》观后感吃年饭的时候,我表弟推荐我看一下《三个傻瓜》这部电影,说是最近他看的最经典的一部。
失恋的人,百无聊赖。
回家我就在PPS找这部电影看了。
这是一部印度电影,我原来也曾经打开过看了几分钟。
由于一直以来对印度电影不是很感冒,而且看了开头的几分钟,加上电影的名字,给我感觉这是一部闹剧,当时我就没有继续看下去了。
这次看完以后,心里面由衷地感激表弟的推荐,没有让我错过了如此一部精彩的电影。
如果《百万富翁》不能算是纯粹的印度片子,那么这一次是印度片第一次带给了我如此强烈的撼动。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印度电影的水平已经进步到这个程度了。
这是一部很干净的电影,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勾心斗角。
剧情发展有悲有喜,但让人感到的是温暖和浓浓的人情味。
虽然片中也有反面的角色,但是最终让人感觉,人性还是善良的。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情侣之间的感情、朋友之间的感情,都是真挚而没有轻重之分的。
因为每个人的心都是用相同的材料做成的,受到感动时,会感觉同等的快乐,受到伤害时,承受着一样的痛苦,谁也无法说,谁有权利或者义务去得到或者失去更多。
而因为爱对方,人最终能像原谅自己一样,去原谅别人了。
片中虽然以探讨教育的问题作为主线,却在过程中探索了很多人生的哲理。
很多令人感动和感触的片段和情节,想留着让大家自己去感受。
但其中,片中主角曾经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的深刻。
在他的教授强迫他去教授学生作为惩罚他时,他给大家开了一个玩笑,希望大家了解到学习的真谛时,当时他说道,来到大学学习,大家学习的目的都是为了竞争,为了将来,为了各种目标而奋斗,却忘记了人为什么学习,再也没有了单纯因为学会了东西而感动和高兴了。
这句话让我很有感触,因为让我想到了人生。
我们为了生存,拼命的吃饭、睡觉、工作、向上爬而努力挣扎。
到最终,却忘记了生存是什么,我们是到底是为了什么生存,生存的快乐又是什么了。
《三个傻瓜》观后感记忆中上一次看印度电影是已经很久年前的事了,那时,《流浪者》、《大篷车》、《哑女》等印度电影红极一时。
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印度电影
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印度电影电影,作为一种流传的艺术形式,能够通过故事情节、角色塑造等方式给观众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
一部有教育意义的电影,不仅能够娱乐观众,还能够传递深刻的道德、价值观念以及教育理念。
印度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经常以其独特的手法和风格呈现出教育意义的作品,本文将就其中几部有教育意义的印度电影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三个傻瓜》《三个傻瓜》是一部由印度导演拉吉库马尔·希拉尼执导的电影,改编自Chetan·Bhagat的同名小说。
影片讲述了三个大学生在追求自己的梦想过程中,对传统教育制度的挑战和思考。
影片通篇贯穿了对教育系统的深刻思考,旨在呼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该电影,我们可以看到印度教育中存在的刻板印象和社会压力对学生发展带来的困扰。
主人公拉努在电影中带着不同寻常的学习方式,挑战传统的应试教育。
影片中的一幕,拉努在学校教室中通过简单的实验形象地解释了静电现象,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到教育不应只局限于纸上谈兵,而是要通过实践和体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此外,影片还对教育的价值观进行了探讨。
在电影中,主人公拉努和他的朋友们通过实践,最终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并在学业和生活中取得了成功。
这告诉我们,教育不仅仅是为了通过考试获得好成绩,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
二、《好奇宝宝》《好奇宝宝》是一部印度儿童电影,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帮助孩子们认识和理解世界。
通过该片,孩子们能够获得各种学习和教育知识,同时保持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片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好奇宝宝”的小孩,他无时无刻不在探索、学习和尝试新事物。
他会去探索不同的环境、学习不同的技能和知识。
在片中,他通过观察和模仿大自然和人类的行为,探索了人类的活动和自然现象。
这部电影通过亲近自然、培养好奇心的方式,让孩子们能够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通过电影的形式,孩子们能够在欢乐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建立起对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小度写范文印度文明的特点_印度文明和中国文明模板
印度文明的特点_印度文明和中国文明印度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为丰富世界文化宝库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印度文明在其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其连续性、吸收性和融合性见长,从而不断发展和丰富。
纵观印度文明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其具有以下三大特点。
印度文明的特点之一是它的宗教性。
印度历史上曾先后产生并流行多种宗教,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和锡克教均起源于印度。
此外,主要的世界宗教如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和琐罗亚斯德教等在印度都有自己的信徒。
多种宗教在印度的长期共存和印度人民对宗教的虔诚信仰,形成了印度文化浓郁的宗教性,宗教生活和宗教文化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中心。
印度教、佛教和伊斯兰教都在印度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宗教文化。
古代印度的凝聚力量主要是宗教,宗教以外的凝聚力是较微弱的。
宗教的统一作用还表现在民族认同上。
在印度,宗教不仅是一种信仰和一种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民族认同,人们生活的重心不在国家政治而在宗教上。
印度人曾经容许无数民族的统治者君临其上,很大的一个原因在于他们不大在意什么人来统治、剥削他们――无论是本地人或异邦人。
对他们而言,要紧的是宗教而不是政治,是灵魂而非躯体,是无数的来生而非暂驻的今生。
印度文明的特点之二是它的多样性。
印度在历史的大部分时间内处于四分五裂状态,印度的历史犹如一条长河,在它的大部分时段里,都是水流湍急而混乱,只在少数几个时段水面平静而宽阔。
非常粗略地说,印度在历史上统一与分裂的时间之比大体是三比七。
在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无论北印度或南印度都存在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政治实体,它们之间长期征战不已,相互吞并。
印度历史上只有前述三个帝国的统治超过了次大陆半数的土地,其他王朝都只能称其为地方性政权。
即使是这三个大的王朝,也从来没有完全统一过次大陆,仍有诸多小王国未归在帝国的版图内。
号称统一了全印度的孔雀王朝,实际上也只不过是以宗主权加在原来的统治机构之上而已。
阿育王从来没有自称过“印度之王”,而只称自己为“摩揭陀王”,并把其广大的领土称为“征服之地”。
《三个傻瓜》观后感800字作文范例5篇
《三个傻瓜》观后感800字作文范例5篇参考!《三个傻瓜》观后感800字作文范文一印象中基本上没有看过印度的电影,可能是觉得印度这地方能出什么好的电影呢.所以看电影一般就看国产的和欧美的.国产的是因为毕竟是本国的文化,有些电影还是有看头的.而欧美的其实一般也就是好莱坞出的片,也就是我们传统所说的美国大片.美国的电影虽然说是在宣传他们的意识形态,但不得不佩服他们所作的作品,因为和国产的比起来,无论在剧情,视觉效果,想象力和其他方面,无不领先国产电影几十年.而这一次看这一部〝三个白痴〞,完全是因为好几个同学的强力推荐.以前有听过印度每年都拍好多的电影,但基本上还是看轻他们的,这一次心想这么多人推荐,必有他的可看之处,因此也就带着期待的心情来观看此电影了.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三个不同性格的年轻人之间的故事.影片以其中一位主人公法涵在飞机上接电话开始,由于电话中所讲事情紧急,而飞机又已经起飞,因此他就假装生病倒地,换得飞机返航,这样一个滑稽的场面开始.故事以三个人要寻找另外一个人的悬念展开,之后进入故事的主体,就是三个主人公在在印度的皇家工程学院求学的经历.其中主角兰彻是一个对机械工程无比热爱的年轻人,但又抵制古板的教学制度,鼓励学生要有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而另一个主角法涵是一个热爱摄影,但又因着家人要他成为一个工程师而来到学院.第三个主角是莱俱,他是个对生活充满恐惧的人,因为他家人的重担很大.而学院的院长却是一个非常严谨,刻守教条的老古板.故事中的三人是学院的异类,兰彻长年是学院的第一名,而另外两人却是倒数一二名.兰彻为了使莱俱相信教条主义的无用而使学院中另一名古板而成绩好的学生查尔图在学校的演讲上出名,以致查尔图立下了十年后和兰彻比拼成就的誓言,引出片头三个人寻找兰彻的一幕.兰彻在院长大女儿的婚礼上认识了院长小女儿皮亚,并使皮亚看出她未婚夫拜金主义的丑像,最后兰彻和皮亚陷入热恋中.后来三人因偷院长的试卷而被院长开除,在开除的路上刚好碰到院长大女儿要生产,而城市下暴雨以致交通瘫痪.当院长无助的时候,兰彻领导学院的学生帮助产妇顺利生产.因着这样院长对兰彻另眼相看,免去他们被开除的噩运.故事又回到三人寻找兰彻的线路上,他们到达兰彻的家里发现兰彻其实另有其人,而真实的兰彻其实只是他主人家里园丁的儿子.因着他热爱学习而与主人签订协议,主人出资供他学习,而他在将来的学位证书上必须写上主人儿子的名字.紧接着他们打听到兰彻的地址,但此时又听到皮亚即将结婚的消息,因此他们赶到婚礼现场将新娘抢走,并找到了兰彻.而查尔图发现兰彻其实就是他即将要合作的生意伙伴,比他更加成功百倍,而兰彻和皮亚则重新走到一起.哆嗦了这么多才大概讲了下故事情节,其实也是想让自己对这部电影印象更加深刻,毕竟是一部挺精典的电影.影片的主题是在阐述自由的观念,就是人不应当受到各样的束缚,而是真正的享受自由带来的乐趣.不应该为了前途,为了家人的期待,为了各样的要求,而失去了追求自由的心志.主人公兰彻作为一个天才学生,不但自己一直贯彻这样的思想,还帮助别人脱离各样的束缚.兰彻他可以在明知到学习得再好都没有学位的情况下,还能一如既往的追求知识,并且敢于挑战老师的权威.兰彻帮助法涵有勇气追求自己所喜爱的摄像的梦想,帮助莱俱脱离对各样事情的恐惧,成为一个坚强的人,帮助皮亚脱离用金钱衡量的婚姻,帮助院长改变固守己见,不思创新的思想.影片中所不断阐述和表达的自由创新的思想,勇于挑战旧制度的思想,对我们每一个人也是一种提醒和鼓励.我们在生活中,在人生的道路上,何尝不像故事里面那些害怕改变,固步自封的人那样,整天为了金钱,名利,地位,为了成为别人眼中所称许赞叹的人,而不为牺牲自己的兴趣爱好,牺牲作为一个人应有的自由呢?影片中可能有一些拖沓的地方,特别是唱歌的部分占了好长一段,或许是文化不一样的缘故,但总体上不论是创意,剧情,笑点,和影片所带来的思考,都说明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让我们都能够从这部电影中,学习成为一个乐观,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人.《三个傻瓜》观后感800字作文范文二《三个傻瓜》这部电影讲述了兰彻,法涵,莱具三个〝傻瓜〞的大学生活.有喜有忧,既幽默又沉重……导演在这部影片中提出了一个很深刻的问题:做我们想做的事,还是做别人要我们做的事?借助这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导演强烈地抨击了摧残人性的应试教育制度,揭示了填鸭式教育下抹杀人性,让无数学生沦落为只知道竞争,只会赚钱的丧失了快乐与自主思考能力的工具的罪恶事实!做自己想做的事还是别人要我们做的事?初看这个问题,很多人会觉得很简单,但未必做得到.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起来很容易,可是在这个充满竞争.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个人的兴趣爱好和主观感受都是微不足道的,换句话说,我们被太多的东西牵制着,金钱,工作,亲情,友情……我们越来越难做出符合自己主观感受的决定!就如同电影里的一句经典台词所说的:我们拥有自由的空气,为什么不能自由的呼吸?拿电影里〝病毒〞的二女儿做例子吧,她从小就做着父亲希望她做的事情,按着父亲的意愿长大——好好读书,做个医生,与自己不喜欢的人结婚……久而久之,她甚至麻木到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干什么?而更恐怖的是,她不是一个个案,无论是在印度还是在中国,像她这样的人随处可见!朝着长辈们为我们规划好的生命轨迹前进,我们甚至不知道怎样寻找自己的方向!在国内,现在的孩子甚至还没有出生就被父母们放在了一条看不见的起跑线上——胎教,学英语,学奥数,学钢琴,学画画……有谁问过他们到底喜欢什么?!!然后,甚至从幼儿园开始,他们就要与其他孩子们竞争,上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上重点大学,考公务员,当官发财……这些父辈们的期望是多么的美好,而这些美好期望的寄托者又是多么的悲哀啊……在这个既定的轨道上行驶的孩子们,稍有偏离轨道的,就会被父母的压力,社会的压力又强制性地押回了原来的轨道,所有的改变都是那么的单薄无力……孩子们不断地被灌输着那个唯一的〝未来〞,一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就会就会视为另类,被视为没有前途的人,于是他们渐渐地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丧失了创造力,放弃了抗争,放弃了对自己命运,自己未来的主动权,沦为一个个〝风光的奴隶〞!我记得中国的童话大王郑渊洁在《鲁豫有约》中说过,如果中国的孩子都变成了〝听话〞的孩子,那么中华民族就变成了一个听话的民族!可是,当我们成为了公务员,官员,医生,律师,证券分析师时,自己又在哪里?电影中的法涵一直想做一个摄影师,却硬着头皮学习自己一点都不喜欢的工程学,只是因为那是父母的希望,正如同我们费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所谓的目的地,到头来却发现原来自己不喜欢它……可悲的是,麻木的人多了,那些少数几个保有生命的主动权的人就显得很另类,如电影里的兰彻.〝我们为脚下的路途牵引,他却在独辟蹊径,路途艰难却毫无忧烦;我们在为明日愁颜,他只顾畅想,让每一刻壮美不凡!〞电影里的兰彻就是这样一个自由自在的精灵,他的自由不仅仅体现在他的生活上,而是他的思想上.当所有的学生在苦背那些教条的公式定理时,他把定理运用在了实际的操作中;当所有的学生为了相互竞争而处心积虑时,他却在享受知识带来的快乐……而我们在看到这部电影前都不知道自己在做真正的自己还是在做别人要求的自己,都没有扪心自问过〝这,真的是你想要的吗?〞正如我们之前辩论过的一个话题——大学学习中老师辅导更重要还是自学更重要,我们正方的观点是自学更重要,其中一个核心立论就是自学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的内因.而现在想想,何止是在大学学习中,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们要做什么,怎么做,这些决定权都取决于自己!虽说长辈的指导必不可少,可是能够跳出各种成规旧俗,跳出各种所谓的成功模式,从而找到自己成功的道路又何尝不是一种自在?像兰彻一样置身圈外,就会发现原来自己的小圈子是这么的僵化,原来自己一直都掌握着主动权却这样莫名地交了出去……或许,像法涵说的那样:爸爸,如果我是一个摄影师,我会赚很少的钱,我的房子会更小,车子会更小,但我会更幸福,我真的会更幸福的!试问一下,我们有没有想过,自己是为谁而活?自己到底喜不喜欢?当我们嘲笑某些人是傻瓜时,有没有想过谁才是真的傻瓜?是的,人生不应该只有金钱,而是应该追求一些更有意义的东西!我们也不应该过多的责备我们的父母,因为这是死板硬性的应试教育制度指挥棒下指向的道路,是这个追逐名利的社会给我们制造的海市蜃楼.我们真正要做的就是质疑它,怀疑它,不要总是被动的接受,被动的成长,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上帝,没有所谓的绝对,只有自己,只有你自己能够拯救自己!!!也许将来还会有各种各样的因素在牵制着你,也许以后我们还会遇到很多的身不由己,但是不要忘了,我们自己,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拉力,永远不要忽视自己!《三个傻瓜》观后感800字作文范文三前段时间从网上下了《三个白痴》,网速慢,下了CD1 现在正在下CD2,先来说说看了CD1后的感受,之后再补上CD2的.《三个白痴》是一部印度电影,采取了倒叙的手法,先从十年后的场景开始.原来十年前有两个学生定下了一个赌约,一个是追求自由和张扬的A,一个是遵循传统甚至是专制的E,就是这样两个学生赌谁在十年后活得好.活得成功,此时的E已经有房有车,就等着A出现.然后场景拉回十年前刚刚进入大学时的情景,三个白痴指的是印度一所大学里的三个学生,其中一个是A,另外两个是B和C.说说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情节吧,第一个是A刚进大学时被侮辱后,教训那个人(也不知道是个什么人),我想这是想告诉我们A极强的动手能力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二个是上课时对原原版版记住定义的讽刺;第三个是一个具有才华的青年被各方面压力逼得自杀;第四个当然就是爱情(附带的还有那些舞蹈).我想这部电影主要是对印度教育的批判,专制的体制扼杀年轻人的创造力,无情的压力让学生逼死了有想法的学生.对于这个其实我也是有感受的,怎么说我也是个拿到退学通知的学生,那段时间的压力的确不小,也就在那段时间里我靠自己挺了过来,那个时候不要冒险去找别人谈心,因为别人的无所谓一定让你后悔自己的举动.其实人生就是慢慢适应承受的过程,经历的事情多了就会锻炼你的承受能力,你知道当你痛苦的时候你会有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就跟小时候拿个低分的感觉一样,所以当你承受得多了,承受能力强了,你就适应了,你的感觉就不那么强烈,你就能承受更大的事情.中国可能就是在营造这样一种氛围,把你套在一个框里面,从小到大一直套在一个框里面,这样你的适应能力,承受能力没有得到丝毫提高,就这样一直到你长大,这时候你有了自己的想法可能想逃出这个框,但是由于很多人都承受不住逃出框所带来的沮丧和痛苦的感觉,所以他们就放弃了.上面讲到一个孩子被逼自杀,CD2中B也承受不住压力而跳楼自杀,还好后来经过伙伴的照顾和刺激痊愈了.影片的高潮部分算是学校里生孩子那一段,那一段改变了强权校长的思想,因为我看的是英文字幕的,其中那个词又是印度语,所以至今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就是说一下,小孩子会踢一脚的那个词).结尾很圆满,总得来说影片还是不错的,可以让你联想到自身上.《三个傻瓜》观后感800字作文范文四有时候,人看电影是为了消磨时间;有时候,人看电影是为了让心灵寻求慰藉;有时候,人看电影是为了平定心情,而我,亦是如此,直到我看了一部电影──三个傻瓜,我才明白:我看电影的意义,是在寻找心灵深处的感动……这部电影是在描述三个朋友求学的过程,互相扶持的表现.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当中的主角--放了一张相片在朋友的皮夹里,一张父母面带笑容而喜悦的照片,他说:〝当你有轻生的念头时,看看这张相片,变不会有放弃自我的想法了.因为如果自杀,你就再也看不到父母的欢愉,他们的笑容也会因此而消失!〞在这一刻,我清晰地看见了电影的价值,心中也泛起一波波涟漪.三个朋友的互相扶持,提醒我珍贵的友谊,要与朋友共患难,主角的一席话,更是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紧绷的弦,带给我刻骨铭心的感动.父母,是一路上伴我成长的人,付出了岁月.无数光阴来照顾我们.倘若有一天,儿女离开了人世间,父母必痛苦难当,且没有灿烂的笑容,所以,我们不仅要爱惜自身,不辜负父母的爱与关怀,更要孝顺父母,回报他们,我想,这便是主角的话所延伸的意义吧!深深地让我感受到父母的养育之恩.在一场电影中,我看见了人对朋友的真诚;在一场电影中,我看见了人对父母尊敬.朋友是我成长中一双紧握的手,而父母,是暖阳,为我照亮生命的前方.这是电影给我的感触,在虚幻的情节中,我看见真实.电影,就只是电影,局限在大银幕中;然而,身边的人却是真实的,所以,我们要把虚幻的美好化做真实,让感人的一幕幕发生在你我的周围,让电影,在身边播放着.《三个傻瓜》观后感800字作文范文五有时候,人看电影是为了消磨时间;有时候,人看电影是为了让心灵寻求慰藉;有时候,人看电影是为了平定心情,而我,亦是如此,直到我看了一部电影——三个傻瓜,我才明白:我看电影的意义,是在寻找心灵深处的感动……这部电影是在描述三个朋友求学的过程,互相扶持的表现.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当中的主角--放了一张相片在朋友的皮夹里,一张父母面带笑容而喜悦的照片,他说:〝当你有轻生的念头时,看看这张相片,变不会有放弃自我的想法了.因为如果自杀,你就再也看不到父母的欢愉,他们的笑容也会因此而消失!〞在这一刻,我清晰地看见了电影的价值,心中也泛起一波波涟漪.三个朋友的互相扶持,提醒我珍贵的友谊,要与朋友共患难,主角的一席话,更是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紧绷的弦,带给我刻骨铭心的感动.父母,是一路上伴我成长的人,付出了岁月.无数光阴来照顾我们.倘若有一天,儿女离开了人世间,父母必痛苦难当,且没有灿烂的笑容,所以,我们不仅要爱惜自身,不辜负父母的爱与关怀,更要孝顺父母,回报他们,我想,这便是主角的话所延伸的意义吧!深深地让我感受到父母的养育之恩.在一场电影中,我看见了人对朋友的真诚;在一场电影中,我看见了人对父母尊敬.朋友是我成长中一双紧握的手,而父母,是暖阳,为我照亮生命的前方.这是电影给我的感触,在虚幻的情节中,我看见真实.电影,就只是电影,局限在大银幕中;然而,身边的人却是真实的,所以,我们要把虚幻的美好化做真实,让感人的一幕幕发生在你我的周围,让电影,在身边播放着.《三个傻瓜》观后感800字作文范文五篇。
三个傻瓜大闹宝莱坞
三个傻瓜大闹宝莱坞》观后感作者:初二(7)班詹卉| 点击:1043 | | 编辑:吴玟摔倒爬起,他无忧无虑地前行,面对浪涛,迎面直击。
——题记也许你看到这部影片的名字,会觉得是一部单纯的喜剧片。
但我觉得它更是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
两个小时的片长,影片中人物的境界恐怕要尝尽世间冷暖才能够体会得到。
但我只能领悟其中浅显的道理。
故事发生在印度的一所大学,可以说那是一所封建的大学,只把学习成绩放第一位。
那儿的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被称为“病毒”的校长抹杀了无数学生的创新,不考虑他们的感受。
致使了许多学生自杀的悲剧。
直到兰彻的出现,他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学生,幽默且伶俐,感觉做错了就要指出。
他会在课堂上把老师辩得哑口无言乃至面红耳赤,还敢顶撞“病毒”,质疑他的教育方式,成了老师的眼中钉。
他不迷信权威和死念书,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虽然不能取得老师的好评,但学习却老是名列第一。
这种不拘末节的性格吸引了拉朱和法涵,于是他们三个变成了如影随行的好兄弟。
兰彻总是和他的兄弟们说:“Aal Izz Well,一切顺利。
”这也反映了他们乐观向上的性格,那段欢乐的极具印度风的歌舞不由让咱们开怀大笑。
无论碰到什么都高兴得去面对,如此就会离成功更近一些。
不去思考影片中的一些负面问题,仅仅是故事励志的方面,就能让我们拥有无限的动力。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兰彻的性格也影响着他的兄弟们。
他不顾别人的眼光,总是我行我素,虽然风趣幽默,认真起来却一丝不苟,他对梦想的敢于追求敢于奋进的精神让人震撼。
法涵的梦想是当一名动物摄影师,但在家庭的压力下而上工程学校,在兰彻的影响下他终于鼓起勇气和父亲表达了自己的心意,并努力成为了一名动物摄影师。
拉朱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家庭,瘫痪的父亲,唠叨的母亲以及一个嫁不出去的姐姐,可以说是非常不幸。
想自杀却没成功,也是因为兰彻而当上了一名大工程师。
这部影片所包含的奋斗、友情、爱情、学习和事业的思想,都发人深思。
“Aal izz Well”--三傻大闹宝莱坞
“Aal izz Well”--《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影片是在两年前的暑假看的。
这也是我看过的唯一一部印度电影,但没想到这已经足够打动我在往后的日子里反复地去重温里面的每一个场景—Rancho对课本关于“机械”的灵活定义、刚来学校时用灯线惩治校园一霸、和Pia两人的在印度电影中必不可少的歌舞···多到每一分每一秒你都不觉得在浪费镜头和观众的时间;多到即使花费了你2小时44分钟你也会心想这个值了;多到你会毫不犹豫地夸它是一部难得的、绝对上乘的电影佳作—因为它不仅仅只是一部电影,更多的则是对生活的真实反映:印度的贫富差距产生了地位阶层的讽刺,死板的教育制度使学生成了只会读书的机器而不懂得触类旁通,不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让穷人病人看不到希望···这每一幕都让无数观众内心引起共鸣。
我想无论是从这几位40岁左右的演员去表演20来岁的大学生的演技、还是从影片对于画面色彩,原声音乐,歌舞呈现的绝佳运用;无论是从剧本的精彩有趣的故事台词、还是从笑料和泪点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现状或人生哲理,我都找不到任何一个理由或缺憾去给他差评。
接下来给大家从不同角度详细地阐述。
一、文本赏析1、情节和人物性格分析:电影以两个人在寻找销声匿迹、多年不见的好朋友Rancho的过程为线索展开回忆,讲述十年前Rancho顶替主人来到帝国工程学院(ICE)的故事。
影片里的ICE是一所印度名校,这里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只有成绩—成绩不好就意味着没有未来!教授Virus“病毒”以这种理念教导学生,生命就是大自然的物种选择,“竞争或死亡”,在这场赛跑中,“要么全速前进,要么就会被践踏”。
而Rancho却总是挑战常规,不拘泥于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朋友的眼里,他就像风一般自由,像风筝一样高飞,自己给自己铺路,跌倒了爬起来、再前行,无忧无虑,每一分钟都活得很充实,最终成为印度一位天才科学家,实现了当初的梦想,也做回了真正的自己。
印度的民族风俗特点
印度的民族风俗特点印度是个神奇的国度,国人常常亲切的称之为印度阿三。
你了解印度的民族风俗特点吗?你想了解印度的民族风俗特点吗?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印度的民族风俗特点,一起来看看吧。
印度的民族风俗特点之出生在印度的传统上十分重男轻女,因为女儿结婚时,父母必须准备一笔丰富的嫁妆,如果没有嫁妆,女儿是嫁不出去的。
而这对于贫穷人家而言,确实是一项庞大的负担。
印度人如果生下的是女儿时,会用拍手示意,代表两手空空来也。
但如果生的是儿子时,那就大大不同了,家人会立刻敲锣庆祝,表示儿子将来娶老婆时,可以带来响当当的嫁妆。
印度人庆祝小孩出生与平安成长的方式,就是到寺庙进行「普迦仪式」、唱颂祈祷文,然后和亲朋好友举行餐宴。
印度小孩出生后,父母都会找人为他们占卜,小孩的名字多半取自英雄或神祇.小孩的生辰八字尤其受到重视,因为这可以决定小孩未来的婚姻对象。
印度的民族风俗特点之葬礼印度教徒死亡时,都会在河坛举行火葬仪式。
印度教徒去世后,家人会以黄色或白色绢布包裹尸体,然后放在两根竹制担架上,以游行方式抬到河坛火葬地点。
传统上,将死者抬送到火葬场的任务,应该由家属担任,但是现在大部份的人都交给专人处理。
在印度,专门处理丧葬事宜的人,都是被视为种姓地位最低的贱民。
一般送葬的仪式都非常简单,但是比较富有的人家,可能会请乐师在前面演奏,浩浩荡荡地游行。
火葬前,死者的长子必须手持油灯绕行遗体3次,当火葬柴堆被点燃时,死者长子必须将头发剃光,只在后脑勺留一小撮,然后到河里沐浴净身。
火葬结束后,死者骨灰会被扫到河里,代表灵魂已经脱离躯壳、得到解脱。
印度的民族风俗特点之婚礼印度人的婚礼是社会地位的代表,也是一生中最重大的仪式。
印度青年到了适婚年龄,都会由父母代为寻找社会阶级、语言、区域、背景相同,以及星相可以配合的对象。
印度婚礼仪式相当繁琐,结婚之前,双方家长会透过充当媒人的祭司讨论嫁妆事宜,女方必须答应男女提出的嫁妆数量后,双方才选定黄道吉日、开始筹备婚礼。
从三个傻瓜来看印度的文化特征
从三个傻瓜来看印度的文化特征从三个傻瓜来看印度的文化特征基于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分析高权力距离印度是一个高权力距离的社会。
师长对于后辈有着绝对的权威和十足的话语权,后辈们也倾向于顺从长辈。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镜头看出来:三人在水塔下喝酒的场景(电影片段)我们可以看到因为父亲的命令,法汗不得不就读自己并不喜欢的工程学,并且藏匿了自己写给大摄影家的信件整整五年时间。
第二个场景,是女主角向父亲坦白哥哥的死亡真相(电影片段)由于无法达成父亲的期望,哥哥最终选择了卧轨自杀男性主义印度社会的男性主义,在整部电影中,特别是在对三位主角大学生涯的回忆部分中,有着充足的体现。
第一个场景是开学典礼上院长对新生的训话。
(电影片段)印度的男性主义还体现在以下几个场景:在考试放榜之后,成绩好的考生(男主)就可以坐在前排校长的旁边,成绩差的考生则只能站在后排角落;(图片展示)大家在考试之前向各种各样的神灵祈祷;在考试之前往其他寝室投放XX杂志;因为考了第二名而沮丧的“消音器”;“消音器”和兰彻定下赌约;我们可以看出印度是一个相当强调竞争和能力的社会,这一点深深地根植于学校的教育理念,并为学生所接受。
集体主义这在新生入学之后的“传统仪式”上有所体现。
年长的学生会以某种方式来对待低年级的学生以便建立他们在学生群体中的地位。
这一点在日本的文化中也有类似的体现。
不过这一点在电影中体现得并不是十分明显强不确定性规避兰彻和校长在办公室争执的场景(电影片段)印度的教育推崇传统和既定的规则,不鼓励创新,通过严格的教学体系来确保毕业学生的素质。
这反映了印度人对不确定性的主动规避。
这和实际的情况有所冲突,可能反映了近二十年来印度社会的文化转变。
《三个傻瓜》的艺术分析
《 三个傻瓜 》的艺术分析
苗 钰
( 重庆 大 学美视 电影学 院,重 庆 4 0 0 0 3 0 ) 中 图分类 号 :J 9 0 5 文献 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 :1 0 0 3 — 2 7 3 8( 2 0 1 3 )0 3 — 0 1 7 9 — 0 2
摘要 :0 9 年 由 阿米尔 汗制 片并 主演 的印度 电影 《 三个傻 瓜 》- -3 I d ; o  ̄ s 在 全 球范 围 内引起 了一股 宝莱 坞热 潮 ,影 片一上 映便进 入英 国 电影排 行榜 前十 位 ,并 在O 9 年 圣诞 档获 得 1 8 0 万 美元 的高 额票 房 。虽 然 《 三个傻 瓜 》并 没有 被 引进 海 内,但 是截 止 ̄ J 1 2 0 1 O 年 却风 靡 中国 各 大视 频 网络 ,成 为 中国 目前 国外 电影在 没 有任 何 宣传造 势 的情 况下 , 点击 率最 高的 电影 ,大 家 争相 下载 观看 ,并 将其 誉 为 印度 宝莱坞 电影新 世纪 十年 来最 好 的一部 影 片 。一部 长达 3 个小 时 的影 片 ,却 能让人 们不 厌其 烦 、兴致 勃勃 地从 头看 到尾 ,甚 至反 复 的观看 ,离 不 开剧作 中极 富个 性 的人物 设置 , 以及峰 回路 转 、跌宕 起伏 的故 事情 节 , 配 合几 个 主演 的精 彩演绎 ,经典绚 丽 印度歌 舞 的植入 以 及时 间交 错的叙 事 手法 ,共 同承托 起 对现如 今 印度应 试 教育 的批 判与讽 刺 ,为观 众 呈现 了一份 极赋 艺 术价 值 的影片 ,对 此 ,通 过 对这部 影 片的艺 术分 析 ,从而 更好 的学 习和借 鉴影 片 的艺术 创作 手法 。
影片 中充 满异域色彩 ,大量 运用 了传统 印度电影色彩绚丽 ,明快 的特 点,尤 其在描写兰彻 大学 生活的情节过程 中,歌舞片段 的应 用 , 大多是 明亮欢 快的色彩 表现 了兰彻大 学生 活的充实和求职探 索的激 情和乐趣 。但 每当 电影 中展现 拉朱一家 的生 活状态时,影片便从 绚丽 的彩色变成 黑 白色 ,立 即将观 众从现代 时空带入 了古老 时空一样 ,精
看《三个傻瓜》,领悟普通人快速崛起成长为超级个体的秘诀
看《三个傻瓜》,领悟普通人快速崛起成为超级个体的秘诀今日,又把那部印度电影《三个傻瓜》(有一个很烂的翻译叫《三傻大闹宝莱坞》),重新温习了一遍,感慨万千。
这部电影,当年创造了印度电影史上的票房奇迹。
我相信,如果在中国上映的话,也一定会创造不菲的票房。
这部电影,对于教育的拷问,对于当代教育的批判,非常深刻。
通过观看这部电影,也让我对个人成长、个人崛起、个人成功,有了新的感悟,让我总结出了能够让普通人快速崛起的方法。
为何主人公兰彻能够成为那样一个自由之人?正如在电影中演唱的那样:他像风一样自由也像风筝一样翱翔天际我们被走过的路引导他却在独辟自己的蹊径路途艰难,却毫无忧烦我们常为明日愁颜他却只顾畅享当今烈日之下,他如同一片林荫大漠之中,他像是一片绿洲对受伤的心,他是良药一剂恐惧,将我们桎梏于蛙井无畏的他畅游于海天之际毫不迟疑的迎接浪涛他如一片浮云,独自飘逸却是我们最好的知己他来自何处?触动你我心弦他去了哪里?让我们去寻觅。
是的,为什么,兰彻能够像风一样自由?为什么,他能够做到这样的自己?他只是一个普通人,甚至是一个贫穷的人,但是,他是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超级个体,实现人生逆袭、个人崛起的?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影片之中,去感悟个人崛起的策略和方法。
第一:学以致用。
学习,就是为了使用的。
电影的开头,当兰彻被一群高年级同学捉弄,而被迫躲到房间里的时候,高年级同学逼他开门,并打算用小便来羞辱他。
这个时候,他灵机一动,运用了盐水能够导电的原理,狠狠的整治了那个高年级同学一下。
盐水具有极强的导电性,初二的物理知识,我们都学过,只有他会应用。
学习,就是为了使用的,学以致用才是学习的根本目的。
著名的互联网达人李叫兽,前最年轻的百度副总裁(25岁成为百度副总裁),他在读书学习的时候,就特别擅长使用学以致用的道理,遇见一个原理或者道理,总是去追问:这个道理或原理还能用在什么地方?这才导致了他个人的崛起。
所以,学习,就去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三个傻瓜来看印度的文化特征
基于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分析
∙高权力距离
印度是一个高权力距离的社会。
师长对于后辈有着绝对的权威和十足的话语权,后辈们也倾向于顺从长辈。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镜头看出来:
三人在水塔下喝酒的场景(电影片段)
我们可以看到因为父亲的命令,法汗不得不就读自己并不喜欢的工程学,并且藏匿了自己写给大摄影家的信件整整五年时间。
第二个场景,是女主角向父亲坦白哥哥的死亡真相(电影片段)
由于无法达成父亲的期望,哥哥最终选择了卧轨自杀
∙男性主义
印度社会的男性主义,在整部电影中,特别是在对三位主角大学生涯的回忆部分中,有着充足的体现。
第一个场景是开学典礼上院长对新生的训话。
(电影片段)
印度的男性主义还体现在以下几个场景:
在考试放榜之后,成绩好的考生(男主)就可以坐在前排校长的旁边,成绩差的考生则只能站在后排角落;(图片展示)
大家在考试之前向各种各样的神灵祈祷;
在考试之前往其他寝室投放XX杂志;
因为考了第二名而沮丧的“消音器”;
“消音器”和兰彻定下赌约;
我们可以看出印度是一个相当强调竞争和能力的社会,这一点深深地根植于学校的教育理念,并为学生所接受。
∙集体主义
这在新生入学之后的“传统仪式”上有所体现。
年长的学生会以某种方式来对待低年级的学生以便建立他们在学生群体中的地位。
这一点在日本的文化中也有类似的体现。
不过这一点在电影中体现得并不是十分明显
强不确定性规避
兰彻和校长在办公室争执的场景(电影片段)
印度的教育推崇传统和既定的规则,不鼓励创新,通过严格的教学体系来确保毕业学生的素质。
这反映了印度人对不确定性的主动规避。
这和实际的情况有所冲突,可能反映了近二十年来印度社会的文化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