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丁时间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古斯丁时间观

作者:朱剑锋

来源:《现代交际》2020年第13期

摘要:首先论述了奥古斯丁时间理论的背景、困境,这种困境是由于古希腊哲学家将时间作为划分现象界与本体界的标准而产生的,由此引申出作为奥格斯丁改造古希腊时间观面临的两个任务:拯救现象与捍卫上帝。接着从奥古斯丁主体时间观中引出了蕴含在其中的自由萌芽。最后得到结论:奥古斯丁打开了自由得以展开的视野——时间,为自由的无限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奥古斯丁时间自由

中图分类号:B5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3-0232-02

为什么要讨论时间问题?首先,时间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但是如果仔细推敲就会发现根本抓不住时间这样的东西,深思时间就像在思虚无一般。正如奥古斯丁说的:“时间究竟是什么?没有人问我,我倒清楚,有人问我,我想说明,便茫然不解了。”其次,时间也是哲学的重要问题之一。时间问题属于那些最抽象的哲学问题,时间问题往往与存在、历史性、主体性、自由等问题缠绕在一起。正是在时间是其他重大哲学问题之视野的意义上,我们在从传统到当代的时间观转换中可以折射出当代哲学与传统哲学的不同之处,或者也可以说时间问题正好是一个哲学范式新旧交替的标志性问题。

一、奥古斯丁时间观的背景与意义

在奥古斯丁的理论框架下来谈论时间对于基督教理论的重要性,即为什么对作为基督徒的奥古斯丁而言不得不改造古希腊时间观。

1.拯救现象

巴门尼德提出“思维与存在是同一的”。巴门尼德所谓的存在是指固定不变、我们思维能把握、语言能言说的东西,这些东西在他看来才是真的东西。这种真的东西是超脱于流变时间之外的。而现象就成了一种虚假而不可言说因而不可把握的东西,这些东西就处在时间之中。由此变动的时间就成了判定存在与非存在的标准,这就在现象界与存在界之间画出了一条界线。一直到柏拉图后期与亚里士多德那里,这种僵化的时间模式才有了转机。他们开始把本体设定在自我运动之中,让本体与时间、运动沟通起来。

而基督教哲学家认真对待了现象领域,因为世界上的万物都是由上帝创造,因此也是真的东西,不可随意抛弃。于是必须对古希腊时间观进行改造,因为按照古希腊时间观,时间是划

分二元对立的标准也是分隔神与其他万物的鸿沟,那么被造物始终都是假的而得不到拯救。要解决矛盾办法就是将时间看作内在于上帝的东西,或者说是上帝心灵产生出来的东西,不然时间永远是上帝的边界,而上帝也就成了具有边界的有限者而不是无限者了。

2.捍卫上帝

古希腊时间理论框架还会产生上帝与时间的关系问题,因为如果上帝在时间中创世,那么时间本身应该先行于上帝,则既不符合上帝创造时间的教义,而且还会产生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上帝在创造时间之前他在做什么?那么唯一可能的解释只有这样,即时间是现象领域之物,上帝超脱时间之外创造万物。但是仔细想来,变动的时间怎么会蕴含在作为无时间性本体的上帝之中呢?被时间性污染的永恒还是真的永恒吗?以上就是奥古斯丁面临的理论问题。

二、奥古斯丁时间观

面对上述两个领域的困境,奥古斯丁不得不开始对古希腊时间观进行改造。改造可以分为两个步骤,首先将过去与将来归结为现在,然后通过主体的回忆与期待两种行为,再造过去与将来,这样一来,时间就被改造成了由主体派生而来的主体时间。于是上帝与时间的矛盾就得到了解决。

1.将过去与将来归结为现在

奥古斯丁首先考察了日常意义上的时间,他认为大致可以分为过去、现在、将来三个时间样式。而日常意义上的时间与永恒是截然不同的,因为永恒是永远的现在,而过去、现在、将来的划分是前后相继的。

接着,奥古斯丁思考了每一个时间样式。他认为现在不应该有长度,因为当人们试图用小的时间单位来规定现在,会发现有更小的时间单位出现,比如规定一小时是现在,但是分钟单位比小时更适合现在这个时间样式。因此他得出结论“设想一个小得不能再分割的时间,仅仅这一点能称为现在,但也迅速地从将来飞向过去,没有瞬息伸展。一有伸展,便分出了过去和将来;现在是没有丝毫长度的”。

那么过去和将来的情况如何?于是奥古斯丁寻找过去与将来在何处存在。但是这种存在是违背过去、将来的本性的,因为一旦找到了过去与将来的存在,那么过去与将来就只能作为现在而存在了。因此它们或者不能存在,或者只能作为现在的某种派生者而存在。于是奥古斯丁得出结论:“说时间分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类是不确当的。或许说:时间分过去的现在、现在的现在和将来的现在三类,比较确当。”

到此为止奥古斯丁将日常时间逼到了绝境,流变的时间已经变成了永恒的现在。他拿着这个结论已经可以回应当初他遇到的两个问题了。

首先现象界的时间也是无尽的现在(因为过去、将来是不存在的),对于事物本身来说时间是不流变的,也就是说现象界本身也是处于真实之中,拯救现象的任务得以完成。

在此基础上,上帝与时间的矛盾也得以解决,因为上帝是“千年如一日”的,于是“上帝创造时间之前”这个说法本身就是有问题的,没有时间就谈不上“之前”这个概念。“你既然是一切时间的创造者,在你未造时间之前,怎能有无量数的世纪过去?”而这种无数的现在的时间从上帝的无限中产生出来也不会有损于上帝无限的本性。

2.从现在中产生出过去与将来

如此随之而来又有了新的问题,那就是时间的度量何以可能?我们明明体验到一种时间的持续。因此奥古斯丁需要解决时间度量问题,以最终完成他对古希腊时间观的改造。而奥古斯丁将时间改造为主体时间,为后来康德的主体时间奠定了思想基础。

奥古斯丁将时间的伸展归结为主体的行为。具体而言,回忆行为派生出过去,期待行為派生出将来,注意行为派生出现在。他举了回忆的例子来说明这种派生关系,以及时间的伸展与永恒的现在的矛盾:我们都会有对童年的回忆,而我们的童年早已经不存在,但是当我讲述童年时,它浮现在我当下的回忆之中。这也就是说,作为永恒的现在而存在的时间并不与时间的伸展而矛盾,因为回忆、注意与期待虽然本身构造出过去、现在与将来,但这三种行为本身只能是当下的行为。这就在主体之中构造出了时间的伸展,由此时间的度量成为可能。

三、时间作为自由视野的合法性

主体时间观被康德继续发展下去,既与主体认识结构相关涉又与主体的自由纠缠在一起。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的先验图式论中认为主体通过时间规定来认识各个范畴,比如实体范畴的时间规定就是某物在时间中的持存性;因果范畴的时间规定就是两个事件在时间中的相继性。

不论人们认为自由应该是完全摆脱因果关系的束缚(负相关),或者认为自由应该是任意开始一个因果系列因而自由是与因果相关的(正相关),自由都必定与因果范畴相关涉。因此在主体认识层面上,时间就成了人们认识“自由概念”的视野。

四、自由观变革

两种不同时间观会导致两种不同的自由观。

在古希腊时间观下,万物处于时间之中,而刚才说到时间的相继性规定正是因果关系的图式,因此万物都难逃时间或者更准确地说难逃天命。这种时间框架下的自由其实是极其有限的自由,甚至是不自由。这种自由根本没有能力与必然性相抗衡。这样一种哲学观点在希腊文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