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苏教版语文选修《淮阴侯列传》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2016苏教版语文选修《高祖本纪》同步练习

2016苏教版语文选修《高祖本纪》同步练习

(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子中全含通假字的一组就是 ( )(3分) ①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②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 ③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④因以文谕项羽 ⑤乃详尊怀王为义帝 ⑥夫运筹策帷帐之中A 、①②③⑤B 、②④⑤⑥C 、①②④⑤D 、①③④⑥解析 ①“案”同“安”,②“内”同“纳”,③“距”同“拒”,⑤“详”同“佯”。

答案 A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就是( )(3分) A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 易:瞧不起 B 夺其军,可.四千余人 可:大约 C 、欲止.宫休舍 止:居住 D 、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 卒:同“猝”,突然 解析 D 项,卒:士卒答案 D3、下面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就是( )(3分) A ⎩⎨⎧ 系颈以.组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B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C ⎩⎨⎧ 诸将过此者.多吾视沛公大人长者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 D ⎩⎨⎧高祖因.狎侮诸客因.张良遂略韩地车睘辕 解析 者:定语后置句的标志,可不译。

A 项,以:介词,用/动词,认为;B 项,则:连词,表假设,如果/连词,表顺承,就;D 项,因:介词,乘机/介词,凭借。

答案 C4、下面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就是( )(3分)A 、诽谤..者族 B 、鲁为楚坚守..不下 C 、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 D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解析 A 项指“公开批评,议论”;C 项指“崤山以东”;D 项指“没有出息”。

答案 B、下列与例句中的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就是( )(3分)例句:会项伯欲活张良A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B 、吕公因目固留高祖C 、沛公从百余骑D 、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 解析 其中“活”与“从”均为使动用法。

A 项中“苦”为意动用法;B 项中的“目”为名词作动词;D 项中的“道”为名词作状语。

答案 C6、下列各项中文言句式与其她三项不同的一项就是( )(3分)A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B 、此非儿女子所知也C 、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D 、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 解析 C 项为定语后置句,其她三项为判断句。

语文一轮精品复习之选修史记19淮阴侯列传Word版含答案.doc

语文一轮精品复习之选修史记19淮阴侯列传Word版含答案.doc

(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 .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B .右倍山陵,前左水泽C .相国绐信曰D .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 解析 A “罢”同“疲”;B “倍”同“背”;D “萆”同“蔽”。

答案 C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3分) A .众.辱之 众:当众 B .信由此日夜怨望.望:盼望 C .有能生得者购.千金 购:悬赏 D .不伐己功,不矜.其能 矜:夸耀 解析 B .望:怨恨。

答案 B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信乃.解其缚生乃.与哙等为伍 B.⎩⎨⎧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发以.袭吕后、太子C.⎩⎨⎧ 斩之.长乐钟室人言公之.畔D.⎩⎨⎧淮阴人为.余言乃为.儿女子所诈 解析 A 项均为副词,反而,竟然。

B 项,动词,带领/目的连词,来;C 项,代词,代韩信/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 项,介词,对/介词,“为……所”组成固定结构,表被动。

答案 A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愿君留意..臣之计B.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C.乃为儿女..子所诈D.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解析A指“仔细考虑”;C指“妇女,小子”;D指“英雄豪杰”。

答案 B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欲东.下井陉击赵B.水上军开入.之C.师.事之D.夜.诈诏赦诸官徒奴解析B为使动用法,ACD均为名词作状语。

答案 B6.下列各句中补充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还报,(信)则大喜B.食时信往,(亭长)不为具食C.(信)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D.(人)再至,陛下乃疑矣解析B项依上下文,省略的成分应是“亭长妻”;C项依上下文,省略的成分应是“广武君”;D项依上下文,省略的成分应是“人言”。

答案 A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信认为,虽然陈豨是皇上信任的臣子,但如果有人告发说他反叛,久而久之,皇上也会率兵围剿。

2016苏教版语文选修高祖本纪同步练习

2016苏教版语文选修高祖本纪同步练习

HUOVEGUIFANKUNLIAN 亠05为活页规范训练 力学加曲松.対悄尔K 知❼高祖本纪(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 .下列句子中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3分) ①诸吏人皆案堵如故②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③稍征关中兵以 自益,距之 ④因以文谕项羽 ⑤乃详尊怀王为义帝⑥夫运筹策帷帐之中 A. ①②③⑤ C .①②④⑤ ②④⑤⑥①③④⑥解析①“案”同“安”,②“内”同“纳”,③“距” 同“拒” ,⑤“详” 同“佯”。

答案 A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 易:看不起B 夺其军,可四千余人 可:大约C .欲止宫休舍止:居住D .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 卒:同“猝”,突然)(3 分)解析 D 项,卒:士卒答案 D 3.下面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系颈以组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诸将过此者多,吾视沛公大人长者 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高祖因狎侮诸客因张良遂略韩地车睘辕答案 6.下列各项中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B .此非儿女子所知也C .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D .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解析 C 项为定语后置句,其他三项为判断句。

答案 C7.下列句子全都表现高祖与众不同的一组是 (①常有大度, 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②武负、 王媪见其上常有龙, 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高祖状貌,因重敬之A .①③④⑥C .②③⑤⑥解析 ⑤是萧何讽刺刘邦的话。

答案 A 解析 者:定语后置句的标志,可不译。

A 项,以:介词,用 /动词,认为;B 项,则: 连词,表假设,如果 /连词,表顺承,就; D 项,因:介词,乘机 /介词,凭借。

答案4.下面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诽谤者族B •鲁为楚坚守不下C .军吏士卒皆山东 之人也D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 )(3 分 )息”解析 A 项指“公开批评,议论” ;C 项指“崤山以东”D 项指 “没有出 答案 B.下列与例句中的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会项伯欲活张良 A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C .沛公从百余骑( )(3 分 )解析其中“活”与“从” 中的“目” B •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D •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 均为使动用法。

苏教版语文高二-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同步练习6.4淮阴侯列传

苏教版语文高二-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同步练习6.4淮阴侯列传

淮阴侯列传一、基础巩固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对的一项()A.漂.洗(piǎo)商贾.(gǔ)井陉.(xíng)渫.血(dié)B.馈.粮(kuì)辎.重(zī)间.道(jiàn)嗟.乎(jiē)C.萆.山(bì)裨.将(bì)首虏.(lǔ)赤帜.(zhī)D.鞅.鞅(yàng)陈豨.(xī)蒯.通(kuǎi)樊哙..(fàn kuài)解析:A项,“渫”应为“喋”;C项,“裨”读“pí”,“帜”读“zhì”;D项,“樊”读“fán”。

答案:B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始为布衣时,贫无行..无行:没有好的品行B.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建:树起C.兵遂乱,遁走..遁走:潜逃D.有能生得者购.千金购:购买解析:D项,“购”应解释为“悬赏”。

答案:D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今如.此避而不击②如.我能将几何B.①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②吾为公从.中起C.①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②水上军开入.之D.①陛下不过能将.十万②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解析:A项,均为动词“像”。

B项,动词,跟从;介词,自。

C项,动词,进入;使动用法,使……进入。

D项,动词,带领;名词,将领。

答案:A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信乃.使万人先行②大王乃.肯临臣B.①欲发以.袭吕后、太子②信与张耳以.兵数万C.①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②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D.①吾哀王孙而.进食②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解析:A项,于是、就;竟然。

B项,目的连词,用来;率领。

C项,均为“况且”。

D项,连词,表因果;连词,表承接。

答案:C二、阅读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10题。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

淮阴侯列传-同步练习

淮阴侯列传-同步练习

淮阴侯列传练习
一、文言现象梳理
(一)词类活用(找出活用的字并解释)
1.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2.众辱之曰
3.樵苏后爨,师不宿饱4.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5.辟左右与之步于庭6.异姓并起,英俊乌集。

(二)通假字(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1.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2.于是信孰视之
3.俯出袴下,蒲伏4.虏魏王,禽夏说5.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6.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7.出、背水陈8.东乡坐,西乡对9.兵法右倍山陵10.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11.人言公之畔12.上怒曰:“亨之。

”13.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


(三)解释加点的文言词语又不能治生商贾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
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
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
有能生得者购千金
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信由此日夜怨望
弟举兵,吾从此助公
不伐已功,不矜其能
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
(四)翻译重点文言句式
1.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
2.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
3.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

4.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翻译:陛下不能带兵,却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俘虏的原因。

况且陛下是上天赐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


5.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已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

翻译:假使韩信能够谦恭退让,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自恃自己的才能,那就差不多了。

高二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同步练习:6.4 淮阴侯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x

高二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同步练习:6.4 淮阴侯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x

淮阴侯列传一、基础巩固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对的一项()A.漂.洗(piǎo)商贾.(gǔ)井陉.(xíng)渫.血(dié)B.馈.粮(kuì)辎.重(zī)间.道(jiàn)嗟.乎(jiē)C.萆.山(bì)裨.将(bì)首虏.(lǔ)赤帜.(zhī)D.鞅.鞅(yàng)陈豨.(xī)蒯.通(kuǎi)樊哙..(fàn kuài)解析:A项,“渫”应为“喋”;C项,“裨”读“pí”,“帜”读“zhì”;D项,“樊”读“fán”。

答案:B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始为布衣时,贫无行..无行:没有好的品行B.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建:树起C.兵遂乱,遁走..遁走:潜逃D.有能生得者购.千金购:购买解析:D项,“购”应解释为“悬赏”。

答案:D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今如.此避而不击②如.我能将几何B.①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②吾为公从.中起C.①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②水上军开入.之D.①陛下不过能将.十万②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解析:A项,均为动词“像”。

B项,动词,跟从;介词,自。

C项,动词,进入;使动用法,使……进入。

D项,动词,带领;名词,将领。

答案:A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信乃.使万人先行②大王乃.肯临臣B.①欲发以.袭吕后、太子②信与张耳以.兵数万C.①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②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D.①吾哀王孙而.进食②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解析:A项,于是、就;竟然。

B项,目的连词,用来;率领。

C项,均为“况且”。

D项,连词,表因果;连词,表承接。

答案:C二、阅读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10题。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

淮阴侯列传练习答案

淮阴侯列传练习答案

《淮阴侯列传》参考答案课文基础梳理一、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gǔ piǎo dié zī xíngpí sūn chí xī cuànqiè kuǎi zhí dài zhǒng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蓐”通“褥”,在床上2、“袴”通“胯”,两腿间3、“孰”通“熟”,仔细4、“蒲伏”通“匍匐”,跪在地上爬行5、“禽”通“擒”,拿下6、“戏”通“麾”,军队7、“罢”“疲”,疲倦8、“萆”通“蔽”,隐蔽9、“详”通“佯”,假装10、“乡”通“向”,朝着11、“倍”通“背”,背靠12、“陈”通“阵”,列队13、“鞅鞅”通“怏怏”,不满意,郁闷失意的样子14、“畔”通“叛”,背叛15、“弟”通“第”,但,只管16、“亨”同“烹”,煮三、找出下面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1.布衣古义:百姓;今义:粗布衣服)2.其实..古义:它实际;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3.留意古义:考虑;今义:注意,小心)4.王孙古义:年轻人;今义:王的子孙,后泛指贵族子弟5.从容古义:闲暇无事的样子;今义:镇定,不慌张6.左右古义:随从;今义:左面和右面7. 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8.英俊古义:英雄豪杰;今义:俊美并有英气9.几何古义:多少士兵今义:几何学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并作解释:1、饭.:名作动,给……吃饭2、沟.、垒.:名作动,挖沟,筑墙3、众.辱之曰:名作状,当众4、空.:使动,使……空5、鼓.:名作状,大吹大擂地6、入.:使动,使……进入7、师.:名作状,用对待师长的礼节8、羞.:意动,以……为羞9、辟.:使动,使……离去10、乌.:名作状,像乌鸦一样11、锋.:形作名,锋利的武器五、整理出本课中的成语:1、一饭千金2、多多益善3、背水一战4、跖犬吠尧5、拔旗易帜6、逐鹿中原7、深沟高垒 8、胯下之辱课堂巩固练习1、 C(竟:从头到尾,一直到)2、B(伐:夸耀)3、B(“乃”均为竟然)4、 C (C项为名作状,其他项为名作动)5、B (B项为名作动,其他项为名作状)6、B(B项为判断句,其他项为被动句)7、C (C项为宾语前置)8、D9、D(第二个故事侧重表现韩信的知恩图报)10、翻译下列句子(1)亭长的妻子嫌恶他,就提前做好早饭,端到内室床上去吃。

《淮阴侯列传》巩固练习(含答案解析)(可编辑修改word版)

《淮阴侯列传》巩固练习(含答案解析)(可编辑修改word版)

淮阴侯列传巩固练习(时间:45 分钟分值:60 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 分) A.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B.右倍ft陵,前左水泽C.相国绐信曰D.从间道萆ft而望赵军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3 分) A.众辱之众:当众B.信由此日夜怨望望:盼望C.有能生得者购千金购:悬赏D.不伐己功,不矜其能矜:夸耀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A.大王乃肯临门生乃与哙等为伍 B.E rr o r!C.E rr o r!D.E rr o r!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 分)A.愿君留意臣之计B.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C.乃为儿女子所诈D.ft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 分)A.欲东下井陉击赵B.水上军开入之C.师事之D.夜诈诏赦诸官徒奴6.下列各句中补充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还报,(信)则大喜B.食时信往,(亭长)不为具食C.(信)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D.(人)再至,陛下乃疑矣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韩信认为,虽然陈豨是皇上信任的臣子,但如果有人告发说他反叛,久而久之,皇上也会率兵围剿。

陈豨一向知道韩信的雄才大略,对这种说法,陈豨非常相信。

B.韩信的一位家臣得罪了他,韩信把他囚禁起来,打算杀掉他。

这位家臣的弟弟上书告发,向吕后报告了韩信准备反叛的情况。

C.萧何欺骗了韩信,让韩信进宫祝贺,韩信进宫后,吕后就命令武士把韩信捆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把他杀掉了。

D.司马迁认为,韩信在汉朝的功勋可以和周朝在的周公、召公、太公相比,死后也可以享祭不绝。

图谋叛乱,令人叹惋,但被诛灭宗族,实属不该。

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 题。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

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淮阴侯列传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淮阴侯列传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淮阴侯列传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下列各句中字形有误的一项:()A.财物财务制度创建颇有创见B.寰球环球飞行出首出手不凡C.事故圆滑世故联翩连篇累牍D.公证公正无私意气义气用事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饮,人多厌之者。

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饮蓐食。

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

”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

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

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

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与语,大说之。

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

”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

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顾王策安所决耳。

”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

”王曰:“吾为公以为将。

苏教版选修淮阴侯列布道案及练习

苏教版选修淮阴侯列布道案及练习

教学目标:一、温习巩固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与含义和文言句式宾语前置句等相关文言常识二、把握《史记》叙述历史事件时采用的起伏跌荡的叙事特色3、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激发学生的丰硕的想象力4、让学生能站在现代人的角度看待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提出独到的观点教学重点:一、温习巩固并积累文言常识二、体会叙事的跌荡起伏的行文特色教学难点:一、体会叙事的跌荡起伏的行文特色二、体会司马迁借助《淮阴侯列传》要表达的深层含义教学方式:一、引导学生由旧知往新知的延伸二、设计相关的问题切入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假想其一本选段故事情节紧凑,学生容易读懂,所以梳理文章不作为重点,但与必修教材中涉及的文言知识点比较丰硕,所以把积累文言知识作为教学重点;其二司马迁借助《淮阴侯列传》要表达一种独特的历史观:统治者心狠手毒,欲加上罪,何患无辞。

(1)功高震主;(2)单枪匹马(3)恃才放旷,君王对他早有猜疑;(4)杀功臣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的现象。

要引导学生体会。

教学进程: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我国古代有一个能忍受胯下之辱的人,这个人就是赫赫出名的韩信。

韩信除受胯下之辱外还有很多令人佩服的事迹。

今天咱们就通过学习《史记•淮阴侯列传》来进一步了解韩信。

二、介绍韩信:汉初军事家。

淮阴(今属江苏)人。

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项梁,继随项羽,后从刘邦。

汉高祖元年(前206),经丞相萧何力荐,始为大将,协助刘邦制定了还定三秦以夺天下的方略。

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北方战场。

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势,暗从侧后偷渡,趁火打劫,俘获魏王豹。

井陉之战,背水为阵,使将士死地求生,人自为战,大破赵军。

淮水之战,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灭。

四年二月,被封为齐王。

参与指挥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决战,击灭楚军。

韩信熟谙兵法,战功卓著,为汉王朝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用兵之道,为后世兵家所推崇。

刘邦虽用韩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项羽败亡后,即夺其兵权,徙为楚王,继又黜为淮阴侯。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讲义:专题六 第19课 淮阴侯列传 Word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讲义:专题六 第19课 淮阴侯列传 Word版含答案

第19课淮阴侯列传神鬼莫测的“兵仙”——韩信韩信(?—前196年),古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人。

西汉开国功臣,先后被封为齐王、楚王、上大将军,后被贬为淮阴侯。

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战术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

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

“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他的评价。

韩信著有兵书三篇,参与整理兵家著作,还收集、补订了军中律法,均已失传。

千古悲剧第一人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北方战场。

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势,暗从侧后偷渡,攻其不备,俘获魏王豹。

井陉之战,背水为阵,使将士死地求生,人自为战,大破赵军。

淮水之战,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破。

汉四年二月,被封为齐王。

参与指挥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决战,击灭楚军。

韩信熟谙兵法,战功卓著,为汉王朝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用兵之道,为后世兵家所推崇。

刘邦虽用韩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项羽败亡后,即夺其兵权,徙为楚王,继又黜为淮阴侯。

吕后知刘邦疑忌韩信,乃与萧何定计,于汉高祖十一年正月诱韩信至长乐宫,以谋反罪名杀之。

本文记载了韩信一生的几个事迹片断,突出了他的军事才能与累累战功。

他功高于世却落得个被夷灭宗族的可悲下场,对此,作者寄寓了深深的同情和无限的感慨。

一、通假字1.乃晨炊蓐.食同“褥”,译为“床”2.不能死,出我袴.下同“胯”,译为“两腿间”3.于是信孰.视之同“熟”,译为“仔细”4.俯出袴下,蒲伏..同“匍匐”,译为“爬”5.虏魏王,禽.夏说同“擒”,译为“擒拿”6.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同“麾”7.亦已罢.极同“疲”,译为“疲惫”8.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同“蔽”,译为“隐蔽”9.背水陈.同“阵”,译为“摆好阵形”10.诸将皆莫信,详.应曰同“佯”,译为“假装”11.信乃解其缚,东乡.坐同“向”,译为“面向”12.右倍.山陵同“背”,译为“背后”13.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则鞅鞅..同“怏怏”,译为“不满意”14.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同“否”15.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同“叛”,译为“背叛”16.上怒曰:“亨.之。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史记〉选读》教案:第六专题《淮阴侯列传》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史记〉选读》教案:第六专题《淮阴侯列传》Word版含答案

《淮阴侯列传》教案江苏省丁沟中学陈庆德教学设想:本文位于苏教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第六专题“善叙事理,其文疏荡”的单元,旨在了解《史记》的叙事艺术。

课文不算难懂,选文较长,属教学篇目。

选修教材的学习,旨在增加阅读,提升素养。

本文的教学以指导学生阅读的方式来处理教材。

课堂以自学练习为主。

在理解的基础上,最后做问题探讨。

另外,这个节选安排得不好,删去的内容非常影响对人物的理解,教学中宜补充。

专题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史记》叙事的体例、叙事方式和叙事的艺术特色。

2、一步让学生积累学习文言的知识,继续了解和掌握宾语前置的方法。

3、了解所选篇章的内容及相关文化内容。

4、学习司马迁的叙事艺术,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

着重学会组合调控各种材料,学会如何通过事件的展开来刻画人物,凸现主旨;学会在叙事中融进个人的好恶褒贬,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本文目标:了解《淮阴侯列传》所叙内容及相关文化知识。

教时设置:3教时第1教时要点:整体了解,疏通课文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学《淮阴侯列传》,本文是其中的节选,这个节选的部分不太好,节选的文字影响对人物的理解,学习中,我们将给大家补充出删去的部分。

下面我们来读这篇作品,二、简介人物和相关背景韩信出身于平民百姓,开始投靠项羽,后逃跑投奔刘邦,由于不受重用,又逃跑,后被刘邦的谋臣萧何追到并力荐给刘邦,封为大将后,战无不胜,攻无不可克,建功赫赫。

可以说,没有韩信,就没有刘邦的天下。

在楚汉战争胶着状态下,有一个士人蒯通建议他不必再帮刘邦,与楚汉鼎立三足,可他没有听,胜利后,刘邦突然袭击,解除他的兵权,后来又以谋反罪将他逮捕,几乎杀头,最后与一庄反案牵连,而被吕后诱杀。

三、朗读并翻译1、第1段(1)朗读并注意加线词的理解: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行,品行)又不能治生商贾——(治生,谋生;商贾,做买卖)常从人寄食饮——(寄,寄靠)不为具食——(具,准备)(2)指名翻译(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淮阴侯列传演练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淮阴侯列传演练

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不愤.不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愤:启发B.读《易》,韦.编三绝韦:牛皮C.君子亦有穷.乎穷:困厄,困窘D.孔子知弟子有愠.心愠:善良解析:选C。

A.愤:内心有所郁结;B.韦:熟牛皮;D.愠:怨恨,生气。

2.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黯然而黑,几然而长B.夫子盖少贬焉C.约其文辞而指博D.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解析:选D。

A.“几”同“颀”;B.“盖”同“盍”;C.“指”同“旨”。

3.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B.吾道不行..矣C.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D.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解析:选D。

分别处于适当的位置。

与今义相同。

A.古义:耳聪目明;今义: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

B.古义:不能实行;今义:不被允许,不中用和不好。

C.古义:繁盛的样子;今义:文雅的样子。

4.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予一以贯之B.人之不我行也C.不容何病D.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解析:选D。

A、B、C项都为宾语前置,D项为定语后置。

5.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一狼人.立而啼②以太牢祠.焉③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④孔子学鼓琴而师.襄子⑤学者宗.之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解析:选A。

①名词作状语,②名词作动词,③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④⑤名词的意动用法。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

楚救陈,军.于城父。

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

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

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不得行,绝粮。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项羽本纪同步练习史记选读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项羽本纪同步练习史记选读

《管仲列传》能力自测能力自测平台1、解释加点的词语:①尝与鲍叔贾②鲍叔不以我为怯③故其称曰④下令如流水之原⑤知与之为取⑥管仲因而伐楚⑦孔子小之⑧匡救其恶2、与例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A 所识穷乏者德我欤B 而心目耳力俱穷C 谗人间之,可谓穷矣D 穷凶极恶3、与“三仕三见逐于君”句式不同的一句是()A 管仲囚焉B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 子孙世禄于齐D 吾幽囚受辱4、与“知我不羞小节”中的“羞”字用法不相同的一句是()A 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B 吾从而师之C 鲍叔终善遇之D 吾妻之美我者5、对“召忽死之”翻译正确一项是:()A 召忽死在这件事上B 召忽为公子纠而死C 召忽因公子纠失败而自杀D 召忽因公子纠失败而被杀身死6、联系全文来看,对管仲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司马迁以史家的眼光看待管仲,不论其著书,而言其轶事,写鲍叔对他的谅解其实是借鲍叔牙来突出管仲的贤才。

B.司马迁记叙管仲轶事,赞扬了他的才干和功绩,突出了他的民本思想和政治策略。

C.孔子瞧不起管仲,是因为管仲不勉励桓公行王道,竟助他称霸。

D.管仲作为齐国的名相,顺民意,精于谋略,善于因势利导为政,政绩显赫;但作者认为管仲是一个不识时务之人,他应该帮助齐桓公实行王道,而不是霸道。

7、“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①,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②。

”(1)解释下列词语:①世禄:②多:(2)翻译这段文字: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晏平仲婴者,菜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

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

弗谢,入闺。

久之,是石父请绝。

晏子懼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尼,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就是( )(3分)A 、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B 、右倍山陵,前左水泽C 、相国绐信曰D 、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 解析 A “罢”同“疲”;B “倍”同“背”;D “萆”同“蔽”。

答案 C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组就是( )(3分) A 、众.辱之 众:当众 B 、信由此日夜怨望.望:盼望 C 、有能生得者购.千金 购:悬赏 D 、不伐己功,不矜.其能 矜:夸耀 解析 B 、望:怨恨。

答案 B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就是( )(3分) A ⎩⎨⎧ 信乃.解其缚生乃.与哙等为伍 B ⎩⎨⎧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发以.袭吕后、太子 C ⎩⎨⎧ 斩之.长乐钟室人言公之.畔 D ⎩⎨⎧淮阴人为.余言乃为.儿女子所诈 解析 A 项均为副词,反而,竟然。

B 项,动词,带领/目的连词,来;C 项,代词,代韩信/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 项,介词,对/介词,“为……所”组成固定结构,表被动。

答案 A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就是( )(3分)A 、愿君留意..臣之计 B 、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C、乃为儿女..子所诈D、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解析A指“仔细考虑”;C指“妇女,小子”;D指“英雄豪杰”。

答案 B、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方式与其她三项不同的一项就是()(3分)A、欲东.下井陉击赵B、水上军开入.之C、师.事之D、夜.诈诏赦诸官徒奴解析B为使动用法,ACD均为名词作状语。

答案 B6、下列各句中补充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就是()(3分)A、还报,(信)则大喜B、食时信往,(亭长)不为具食C、(信)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D、(人)再至,陛下乃疑矣解析B项依上下文,省略的成分应就是“亭长妻”;C项依上下文,省略的成分应就是“广武君”;D项依上下文,省略的成分应就是“人言”。

答案 A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就是()(3分)A、韩信认为,虽然陈豨就是皇上信任的臣子,但如果有人告发说她反叛,久而久之,皇上也会率兵围剿。

陈豨一向知道韩信的雄才大略,对这种说法,陈豨非常相信。

B、韩信的一位家臣得罪了她,韩信把她囚禁起来,打算杀掉她。

这位家臣的弟弟上书告发,向吕后报告了韩信准备反叛的情况。

C、萧何欺骗了韩信,让韩信进宫祝贺,韩信进宫后,吕后就命令武士把韩信捆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把她杀掉了。

D、司马迁认为,韩信在汉朝的功勋可以与周朝在的周公、召公、太公相比,死后也可以享祭不绝。

图谋叛乱,令人叹惋,但被诛灭宗族,实属不该。

解析“实属不该”有误。

答案 D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

赵王、成安君陈余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

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闻汉将韩信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新喋血阏与,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

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

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

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

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

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

愿君留意臣之计。

否,必为二子所禽矣。

”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吾闻兵法十则围之,倍则战。

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

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

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

”不听广武君策,广武君策不用。

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

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

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令其裨将传飧,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

”谓军吏曰:“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阻险而还。

”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赵军望见而.大笑。

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

于就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

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

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

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

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

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

于就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

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

于就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诸将效首虏,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

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

兵法不曰‘陷之死地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

非臣所及也。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就是( )(3分) A 、樵苏后爨.,师不宿饱 爨:灶台 B 、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 假:拨给 C 、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

” 详:同”佯”,假意 D 、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陈:列阵 解析 A 项应为名词作动词,烧火煮饭。

答案 A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就是( )(3分) A ⎩⎨⎧ 乃.敢引兵遂下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B ⎩⎨⎧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C ⎩⎨⎧ 水上军开入之.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D ⎩⎨⎧赵军望见而.大笑吾尝终日而.思矣 解析 副词,均作“才”讲。

B 指示代词,那/副词,还就是。

C 代词,指韩信、张耳等人/代词,这。

D 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

答案 A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正确的一项就是 ( )(3分) A 、李左车认为韩信定会利用井陉之险背水而战,故提议“深 沟高垒”以“绝其后”。

B、汉军在水边高竖帅旗擂鼓壮行,韩信则乘机亲领二千精兵偷袭赵王的大本营。

C、韩信井陉“背水一战”,虽违背《兵法》原旨,但依情势而定阵势确属高明之举。

D、诸将对韩信设计的战术本有疑虑,战后韩信说透布阵意图,她们才心悦诚服。

解析A、李左车当时并未预见韩信会背水而战。

B“二千精兵偷袭”既非汉军擂鼓壮行,也非韩信亲领。

C曲解原文,没有领会“兵法不曰”的反诘语气。

答案 D11、将文中画线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韩信派人暗中打探,探子了解到陈余没有采纳李左车的建议,回来向她报告,韩信非常高兴,方才引兵进入井陉狭道。

(2)驻扎在水边的军队打开营门让韩信等人进来,而后汉军又与赵军激战一番。

(3)韩信下令全军,不要杀害广武君,有能活捉她的赏给千金。

二、课外拓展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6题。

(20分)(一)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

为其老,强忍,下取履。

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父以足受,笑而去。

良殊大惊,随目之。

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

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良因怪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

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

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未半往。

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就是。

”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后十年兴。

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穀城山下黄石即我矣。

”遂去,无她言,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子房始所见下邳圯上老父与太公书者,后十三年从高帝过济北,果见穀城山下黄石,取而葆.祠之。

留侯死,并葬黄石。

每上冢伏腊,祠黄石。

太史公曰:学者多言无鬼神,然言有物。

至如留侯所见老父予书,亦可怪矣。

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岂可谓非天乎?上曰:“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外,吾不如子房。

”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

盖孔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留侯亦云。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二)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出而试之?观其所以..过矣。

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

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

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

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固主圯上之老人所为深惜者也。

就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选自苏轼《留侯论》)1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就是()(3分)A、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闲:闲暇B、父去里所.,复还所:处所,地方C、取而葆.祠之葆:同“宝”,珍贵D、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计:估计,料想解析B、“所”表示大约的数目。

答案 B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就是()(3分)A、①以.侥幸于不死/②以.大中丞抚吴者B、①良业为.取履/②为.之奈何C、①观其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微见其意者/②师者,所以D、①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解析A组中的两个“以”分别为介词“因为”与介词“用、凭借”;B组中的两个“为”分别为介词“替、给”与动词“做、对待”;C组中的两个“所以”都表示“用来……的”;D组中的两个“于”分别为介词“在”与介词“对于”。

答案 C14、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能表现张良“能有所忍”的品性的一组就是()(3分)①良殊大惊,随目之②五日,良夜未半往③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④彼其能有所忍也⑤良因怪之,跪曰:“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