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施护纲要
辩证施治纲要
辩证施治纲要一、 望诊(一)总的观察:望诊是四诊之首,主要四方面,即神、色、形、态。
望神:是指神气、神志而言。
从神的盛衰,可以看出病情的轻重。
以及预后的好坏失神者死,得神者生。
望色:色,是脏腑气血盛衰的表现,也是疾病变化的表现。
五色即青、黄、赤、白、黑。
色宜明亮含蓄,最忌晦暗。
望形:是看病人身体强弱能力的大小,推知病情的进退。
望态:即望病人的动态。
不同的病,有不同的动态,掌握这种规律,可以预测疾病的转归。
1、望神:安静——病在阴爽朗——病在阳恍惚——神识似明不明,见物不真切,多为津液亡或心血虚之象呆钝——是情志病,神情呆钝,如家有丧亡或不幸之事沉郁——情志不遂烦躁不宁——见于热病或神气将亡之时疲惫——见于过劳后、肾虚、胃不实昏瞀——神识不清,心中烦闷,多为火热,邪入心包之象。
2、望色(色与泽):青——为风、多为肝病赤——为热,多为心病黄——为湿,多为脾病白——为寒,多为肺病黑——为劳,多为肾病鲜明——新病,病在表。
久病忌见(因系人体内脏精气将竭之象)晦暗——久病,病在里清癯——久病气虚枯涩——久病血虚3、望形态:形之胖瘦——胖人多中风,形厚气虚,难以周流,素多抑郁,湿蓄生痰,痰雍气塞故多暴厥,瘦阴虚,血液衰少,相火易亢,故多劳嗽。
肌之滑涩——表明津液的盛衰腠(汗孔)之疏密——表明营卫的盛衰肉之坚软——胃气的盛衰筋之粗细——肝血的盛衰骨之大小——肾气的盛衰甲之刚柔——胆液的盛衰指之肥瘦——经气的盛衰掌之厚薄——脏气的盛衰天柱骨倒——第七颈椎塌陷,颈项不立,为重病末期。
角弓反张——颈项和背脊,反张象弯弓,为深热作痉,小儿惊风。
口眼歪斜——中风,或掉线风(面神经麻痹)肌肤甲错——皮肤枯燥如鱼鳞交错,内生痈脓,或干血瘀积经脉,以致新血不能营养肌肤。
毛悴色夭——太阳经病,痉病,落枕。
龟背——脊背弯曲形如龟背,多为督脉空点,或风邪客于脊入于骨髓。
多见于脊椎结核。
鸡胸——前胸凸出,如鸡之胸状,身体衰弱,骨软,胸总畸形发育均可见。
《中医常用护理技术基础》课件——八纲辨证施护
八纲辨证施护是将四诊收集的资料,根据病位的深浅、病邪的性质及盛衰、人体正 气的强 弱等方面的情况,加以综合分析,将之归纳为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 证、实证、阴证、 阳证八类基本证候,并针对不同的证候制订相应的护理原则,采
取具体的护理措施。
01
表里辨证施护
03
虚实辨证施护
CONTENTS
表里辨证施护
5.对症处理 (1)头痛者,可按揉合谷、太阳、风池等穴;或耳穴压豆,取脑、额、枕、神门等穴。 (2)发热者,在服药同时可按揉曲池、大椎、合谷等穴。 (3)咽喉肿痛者,可用鲜芦根30〜60g煎汤代茶饮,或用冰硼散吹喉,亦可用西瓜霜含片等。
6.注意事项 (1)可采用温水擦浴的方法,忌冷敷和酒精擦浴,以防寒凉闭汗,媵理闭塞,邪遏于内, 不得 外达。 (2)不可过汗,中病即止,不必尽剂,以防过汗伤阴。阳虚、阴虚者禁单纯发汗。
04
阴阳辨证施护
阴阳辨证施护
(一)辨证 阴阳是概括证候类别的一对纲领。表证、热证、实证,属于阳证;里证、寒证、 虚证属阴 证。由于阴阳可概括其余六纲,故又称阴阳是八纲中的总纲。
阴阳辨证施护
(一)辨证 阴阳是概括证候类别的一对纲领。表证、热证、实证,属于阳证;里证、寒证、 虚证属阴 证。由于阴阳可概括其余六纲,故又称阴阳是八纲中的总纲。
寒热辨证施护
2.热证的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热、出汗、神志、食欲、二便、斑疹、出血、 舌 脉等,并详细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生活起居护理 ①病室应保持整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夏天要有降温设备,如风扇、空调等。 ②对感受时邪疫病患者,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严格控制探访人员。 ③对高热神昏的危重患者,按危重病护理常规护理。 (3)情志护理 热证患者情绪易于激动,护理人员在护理时应态度和蔼,细心照护, 以安 定患者情绪,使其安心配合治疗。 (4)饮食护理 饮食宜新鲜清淡,忌食辛辣刺激动火之品。鼓励患者多饮水,如烦 热口渴 者,多饮清凉饮料或多食瓜果蔬菜以辅助清热生津。 (5)用药护理 宜凉服或微温服。清热药多寒凉,中病即止,不可过服、久服。其 煎煮之 法视药物的不同而有别,如白虎汤中的生石膏要先煎,然后再加入其他药。 (6)对症处理
辩证施护纲要PPT课件
面色偏红,烦躁不安,肌肤灼热,口干渴 饮为热;语声粗浊,呼吸气粗,喘促痰鸣,大 便秘结等为实证;舌质红绛,苔黄黑起剌,脉 洪大滑实均为实热之征。
第31页/共76页
(二)阳证的施护
3.护治原则 温补阳气
4.施护要点 病情观察----汗出、肢温、舌脉 起居护理----向阳、足光线、保暖 用药护理----热服或温服 饮食护理----温阳补气 对症护理----用热疗
稀溏、舌淡苔白、脉弱
第20页/共76页
(一)虚证的施护
3.护治原则 补虚扶正
4.施护要点 病情观察----神志、汗、肢温、舌脉 起居护理----阳虚保暖、向阳;阴虚稍偏凉 用药护理----阳虚热服、阴虚温服 饮食护理----阳虚温阳忌生冷,阴虚滋 阴忌辛辣 对症护理----热疗
第21页/共76页
(二)实证的施护
2.主证 汗热味咸而粘,如珠如油,身灼肢温,虚烦
躁扰,口渴欲饮,皮肤皱瘪,小便极少,面赤, 唇舌干燥,脉细数疾。
第34页/共76页
(三)亡阴证的施护
3.护治原则 救阴敛阳 4.施护要点 • 神、面色、汗出、二便等变化。注意患者安全防止坠床
第35页/共76页
(四)亡阳证的施护
1.概念:是指体内阳气极度衰微而表现出阳气欲 脱 的危重证候。
特点:病位深在;有内脏各系统的功能障碍
第9页/共76页
(二)里证的施护
3.护理原则 可以用“和里”概括。
4.施护要点 根据具体病证也有很大区别。详细内容
见寒热辨证护理、虚实辨证护理及脏腑辨证护 理。
第10页/共76页
二、寒热辨证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一对纲领 寒热者,阴阳之化也 阳盛则热,阴盛则寒 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
中医护理辨证施护内容
中医护理辨证施护内容一、引言中医护理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中医理论指导护理实践,以保障和促进患者身心健康为目的的一种综合性护理。
其中,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是指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对症施护,达到治疗疾病和调节机体平衡的目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中医护理辨证施护内容。
二、辨证施护基本原则1. 个体化原则个体化原则是指在进行辨证施护时,应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进行个性化诊断和治疗。
例如,在对于同样患有高血压的两位患者进行治疗时,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药物和治疗方案。
2. 综合分析原则综合分析原则是指在进行辨证施护时,应结合多种方法进行全面分析。
例如,在对于一个肝胆湿热型感冒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
3. 以调整机体平衡为目的原则以调整机体平衡为目的原则是指在进行辨证施护时,应以调节机体平衡为最终目的。
例如,在对于一个肝郁脾虚型失眠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通过调节患者的情绪和饮食习惯等方面来达到治疗效果。
三、辨证施护内容1.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护理辨证施护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是指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进行个性化诊断和治疗。
例如,在对于一个肝郁脾虚型失眠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使用益气养血、安神定志等药物来达到治疗效果。
2. 饮食调理饮食调理是中医护理辨证施护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是指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
例如,在对于一个肝胆湿热型感冒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3. 按摩推拿按摩推拿是中医护理辨证施护的常用方法之一。
它是指通过按摩、推拿等手法来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和经络系统。
例如,在对于一个寒性体质的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使用温通经络、散寒祛湿等按摩手法来达到治疗效果。
4. 中药浴中药浴是中医护理辨证施护的一种特殊方法。
它是指将中药材加入到浴缸中,让患者在其中泡浴,以达到调节机体平衡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护理辨证施护的原则
中医护理辨证施护的原则中医护理辨证施护的原则是中医护理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中医强调对患者的整体护理,并且将其分为辨证和施护两个环节。
辨证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因、病机等,通过四诊(望、闻、问、切)的方法,辨别疾病的病理变化和病程特点,以便制定出救治方案。
施护则是在辨证的基础上进行的具体护理操作。
中医护理辨证施护的原则如下:1.个体化护理:中医护理强调“个体化护理”,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对症施护。
不同患者的病情可能各异,需要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
比如,对于气虚体质的患者,可采取补气养血的方法进行施护。
2.因病施护:中医护理注重因病施护,即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
例如,对于患有风寒感冒的患者,可采取温针灸、贴敷艾叶等方法进行施护,以驱散寒邪、缓解症状。
3.阴阳平衡:中医认为,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础。
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调节患者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比如,对于阳虚体质的患者,可以采取温补脾胃的护理方法,以增强阳气。
4.治未病:中医护理不仅注重治疗疾病,更注重预防疾病。
在护理过程中,应加强健康教育,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以提高免疫力,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
5.融合中西医:中医护理辨证施护的原则还包括融合中西医。
中医和西医各有其独特的优势,在护理过程中应综合利用两者的优点,制定综合性护理方案。
例如,在护理心脏病患者时,既可以采取中药调理,又可以结合西医药物治疗。
中医护理辨证施护的原则是中医护理工作中的基本准则,它能够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制定出恰当的护理方案。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深入学习中医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辨证施护能力,不断提升中医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护理服务。
辩证施护-PPT课件
健康教育:注意防治易患病证,如: 郁证、脏躁、梅核气、不寐、癫证等
2.6 辨气虚质病证
体质特征
乏力,倦怠 舌淡,脉细弱
调理体质方药
内向,情绪 不稳定,胆小
心理特征
气虚体质
形成因素
四君子汤, 补中益气汤
调理体质法则
先天不足,后 天失养或病后 气亏
培补元气, 补气健脾
气虚质护理原则及方法
轻症气虚质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不要过于劳累, 另外要注意预防感冒,饮食平衡 。
风寒而起 发散风寒 发散风热 祛暑湿 其他 初起 感 冒 发表散邪
感 冒
风热而起 暑湿而起 其他
盛期
泄实邪
恢复期
益气固表
第一节 辨证施护原则
四(b)异病同护
异病同护,就是不同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同 一性质的证候,往往采用相同的护理方法。
久痢脱肛 子宫下垂 胃下垂 其他 表现 为气 虚下 陷证
补中 益气法
2.7 辨阳虚质病证
体质特征
体胖,畏寒,便 溏,小便清长, 舌胖淡,脉沉迟
调理体质方药
沉静,内向
心理特征
阳虚体质
形成因素
金匮肾足 后天失调 年老阳衰
补肾温阳 益火之源
阳虚质护理原则及方法
饮食调养: 生活起居: 按摩: 健康教育: 多食有壮阳作用的食品,平素少食生冷 黏腻之品。 提高人体抵抗力。 “动则生阳”,故加强 体育锻炼,但勿大汗,以免流失“阳气”。 肾经、脾经、督脉、任脉循行部位按摩, 重点点按关元、气海,亦可艾灸。 注意防治易患病证,如:痰饮、肿胀、泄泻、 阳痿、惊悸等病证;因不耐受寒邪,故耐 夏不耐冬;易感湿邪等。
小儿期:食谱当多样化,富有营养, 促进其正常生长发育。
辨证施护纲辨证施护(PPT精选课件)
(四)里证的护理
• 5、饮食护理 • 里寒证---温热,忌瓜果生冷寒凉,可食糯米饮、 姜糖红茶等温阳散寒之品。 • 里热证---清凉,忌温热动火,可予清凉饮料,如 绿茶、菊花茶、西瓜汁、绿豆汤以清热生津止渴 • 阴液亏虚---滋阴养血
3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里证的护理
• 6、对症处理 • 腹部冷痛---艾灸神阙、气海、关元、足三里 • 大便秘结---番泻叶泡水代茶饮或大黄粉泡水内服 • 高热---刮痧,取曲池、大椎
22
(三)里证辨证
里证Interior Syndromes
泛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气血、骨 髓等病变所反应的证候。
多见于内伤杂病,或外感病中后期。 • 临床特点:
病位深 病情重 病程长
23
(三)里证辨证
1、里证的临床表现
• 病因复杂、病位广泛、症状繁多。 • 常见:
壮热、大汗、口渴、心烦、脉洪大 或痰稀色白、肢冷乏力 无恶风恶寒 脉象不浮 多有舌象改变
33
表证、里证的鉴别
34
表里辨证
(六)表证与里证的关系:
表里同病:同时出现表证与里证 (1)表证未解,邪已入里 (2)原有里证,又新感外邪 (3)病邪同时侵犯表里 表里转化:表邪入里、里邪出表
35
表里辨证
病例分析
• 冯某,女,19岁,2014年4月4日就诊。 • 昨日淋雨后,头痛鼻塞,咽喉干痛,微恶风
脏腑、骨髓、气血 ——为内,为里
8
(一) 表证辨证
表证(Exterior)
是六淫、疫疠、虫毒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 正气抗邪所表现的轻浅证候的概括
★临床特点:发病急 病情轻 病位浅 病程短 感受外邪
中医护理八纲辨证施护
生金法等,以调节机体平衡。
调整阴阳五行以恢复健康
调整作息时间
保持规律作息,早睡早起以顺 应自然阴阳消长规律。
饮食调养
根据食物的五味属性及个人体 质选择饮食,如阳虚体质者宜 食温性食物以温补阳气。
情志护理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情绪 波动导致阴阳失调。
针灸、推拿等外治法
通过针灸、推拿等外治法刺激 经络穴位,调整机体阴阳平衡
阴阳平衡与失调判断
观察面色、形态、舌脉等
分析病因、病位
面色红润、形态自如、舌脉和缓为阴 阳平衡;面色苍白或萎黄、形态异常 、舌脉弦紧或细数则为阴阳失调。
根据八纲辨证确定病因,如外感六淫 、内伤七情等,以及病位深浅,如表 证、里证等。
辨别寒热、虚实
寒证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热证面红 目赤、口渴喜冷饮;虚证神疲乏力、 少气懒言,实证脘腹胀满、疼痛拒按 。
饮食调养
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选择具有 药用价值的食物进行调养,如山药、红枣、薏米等。
情志护理
中医认为情志活动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通过调节患者的 情志活动,可以改善脏腑功能失调的状况。常用的情志护 理方法有心理疏导、音乐疗法等。
运动锻炼
适当的运动锻炼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脏腑功能。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八段 锦等。
方案。
提高护理质量
通过八纲辨证施护,护士能够针对 病人的具体证候采取相应的护理措 施,从而提高护理效果和质量。
传承中医文化
八纲辨证施护作为中医护理的精髓 ,其传承和发扬有助于弘扬中医文 化,推动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
八纲辨证施护与现代医学关系
互补性
现代医学以病因、病理生理学为 基础,而八纲辨证施护以证候为 依据,两者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
中医护理八纲辨证施护
八纲辨证施护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中医护理八纲辨证施护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 等中医经典著作,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 系。
发展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中医护理八纲辨证施护也在不 断发展创新,与现代医学的结合更加紧密,为病人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护理 服务。
02 中医护理八纲辨证施护的 理论基础
阴阳辨证施护
总结词
根据阴阳理论,分析病人的阴阳状况 ,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详细描述
阴阳是中医理论的核心,通过观察病 人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判 断其阴阳属性,如阳虚则温阳散寒, 阴虚则滋阴清热。
表里辨证施护
总结词
根据表里理论,分析病人的病情深浅,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
确定护理目标:包括改善体质 状况、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
等。
制定具体的护理措施:包括饮 食调理、起居调理、运动调理
、心理调理等。
根据护理目标,制定护理计划 和时间表。
实施护理方案
向患者详细介绍护理 方案和具体措施,确 保患者理解和配合。
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 状况和护理效果,及 时调整护理方案。
监督患者按照护理计 划执行,及时调整和 优化护理措施。
详细描述
虚证病人护理上以补虚扶正为主,如 补充营养、休息等;实证病人护理上 以泻实祛邪为主,如通便、利尿等。
03 中医护理八纲辨证施护的 方法与步骤
收集病情资料
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
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质指数等。
了解患者的病情状况
包括主要症状、体征、既往病史、家族史等。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
包括情绪状态、性格特点等。
中医辨证施护教学提纲
证
但热 不寒
心悸等)
尿短赤 或清长
苔 薄白
色苔 均有 变化
脉象 浮 沉
二、寒热辨证
•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纲领
• 寒证与热证反应机体的偏盛与偏衰,病邪 属性的属阴属阳,辨寒热就是辨阴阳之盛 衰。
• “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外寒, 阴虚则内热”
(一)寒证
• 基本概念 指感受寒邪,或阳盛阴衰,导致机体机能 活动衰退所表现的具有冷、凉特点的证候
阳证
身热,恶热喜凉,恶食,心 烦,口渴饮冷,小便短赤, 大便秘结
面色赤,烦躁不安,舌红绛 苔黄黑生芒刺
语声高亢,烦而多言 呼吸气粗,喘促痰鸣 腹痛拒按,肌肤灼热, 脉浮数,洪大,滑实
辨证施护怎样体现
• 生活起居护理 • 情志护理 • 饮食调护 • 用药护理 • 康复护理 • 专科护理
案例1 感冒
案例1 感冒
辨证施护
(5)推拿方法:头痛着,可按摩印堂、太阳、头 维、鱼腰、百会等穴及前额部;肢体疼痛着,可 按摩局部;鼻塞不通者可按摩迎香穴,或用湿毛 巾热敷。
(6)病情观察:及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并做 好记录。
(7)情志护理
案例1 感冒
(二)风热感冒 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或有汗出, 头痛鼻塞流浊涕,咽喉肿痛, 咳嗽痰稠,口渴欲饮,舌苔薄 白或微黄,脉搏浮数。
气滞血瘀证:
• 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 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 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 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案例2 腰椎间盘突出症
• 辨证施护 • 生活起居护理:病史温度适宜,指导
患者平卧硬板床休息 • 情志护理:调畅情志,疏导不良情绪,
保持心情平和。使患者保持愉快的心 情,建立战胜腰痛的信心。 • 用药护理:行气活血,祛瘀止痛。如 身痛逐瘀汤加减。
辨证施护的程序和原则
辨证施护的程序和原则辨证施护是指在护理工作中,通过观察、分析和判断患者的疾病和症状变化,从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护理计划的过程。
辨证施护的目标是为了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提高其康复能力。
1.收集信息: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史、症状和体征等,以及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
2.分析信息:将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比较和对照,找出其中的规律和关联性,以及导致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原因。
3.判断问题:根据分析的结果,判断患者的疾病和症状的性质、轻重程度和发展趋势,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确定需要采取的护理措施和问题解决方案。
4.制定护理计划:根据判断的结果,制定一份详细的护理计划,包括目标、措施、注意事项和评估标准等。
5.实施护理:根据制定的护理计划,进行实际的护理工作,包括观察和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提供基础护理和特殊护理、协助医生进行治疗和手术等。
6.评估效果:对实施护理后的效果进行评估,比较患者的健康状况和之前的情况,判断护理措施的有效性,以及是否需要调整护理计划。
7.调整护理计划:根据评估的结果,对护理计划进行调整,包括修改目标、改变措施、调整注意事项等。
1.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和方案,以满足其特殊需求和要求。
2.综合原则:综合运用各种护理方法和技术,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全面地进行护理工作,以使疾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科学原则:根据最新的护理理论和研究成果,结合实践经验,进行科学的护理实施和判断。
4.个案化原则:根据每个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进行详细和系统的护理评估和判断,从而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5.连续性原则:护理工作应是连续的,包括早期预防、急性期和康复期的护理,以及出院后的护理。
6.预防为主原则:注重疾病的预防和患者健康的维护,主动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指导。
7.微创原则:尽量采用微创技术和方法,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损伤,提高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辨证施护的程序和原则
三、辨证施护原则
• 2.反治与反护法 反治与反护法又称从 治与从护法,是指疾病的现象与本质不 相一致情况下的治法护法,即顺从疾病 的现象而治护的方法。具体的方法有:
三、辨证施护原则
• (1)热因热用 热因热用即用热性药物、 温热护理法治疗护理具有假热症状的病 证,也就是用于真寒假热证。
• (2)寒因寒用 寒因寒用即用寒性药物、 寒凉护理法治疗护理具有假寒症状的病 证。适用于真热假寒的病证。 (例如: 病人身大热,口大渴,大汗出,脉洪大, 四肢厥冷。其中四肢逆冷是假寒,余证 是真热,用白虎汤(石膏、知母、粳米、 灸甘草)煎汤热服。)
三、辨证施护原则
• (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原则 疾病的发 生、发展与转归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时令 气候、地理环境、情志、饮食等条件都对病变 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人的体质因素对疾病的 影响更大。因此,在治疗和护理疾病时,必须 把这些方面的因素考虑进去,对具体情况作具 体分析,做到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辨证施 护。
运用闻诊辨别疾病的虚实
通过听声音、嗅气味两个方面辨别 病证的寒热虚实,病位深浅。
运用问诊全面了解病情
• 详细询问病人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治疗情况、 生活习惯、饮食爱好、情志状态等,为辨证施护提 供可靠的依据。
• 如疼痛的程度和性质,只能由问诊得到资料。
运用切诊探明疾病的性质
包括脉诊、按诊两个方 面,判断疾病的部位、性质 和邪正盛衰以及病变局部的 部位、性质、大小等。
• 1.扶正 扶正就是使用扶助正气的药物或其他 疗法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达到战 胜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这种“扶正以祛邪” 的原则适用于正虚为主的病证,临床上可根据 患者正虚的具体内容,运用具有益气、养血、 滋阴、助阳等效用的护理措施。
中医护理八纲辨证施护
不孕不育形瘦
(4)阳虚证(虚寒证)
概念: 由于体内阳气不足所出现的证候。 表现: 形寒肢冷
面色晄白 小便清长 大便稀薄 口淡不渴 神疲乏力 自汗 舌淡苔白 , 脉弱(迟无力) 畏寒肢冷二便清,神疲脉迟舌淡胖 (补阳药)
心阳虚证-心悸、气短、脉细弱或结代 脾阳虚证-纳呆、便溏、面黄
脘腹冷痛,喜温喜按,畏寒肢冷 肾阳虚证-腰膝酸软、耳鸣耳聋、神疲头晕、
不孕不育尿少、浮肿、五更泄
类型
护理措施 虚则补之
血虚证 气虚证
补血药物为主,但多配合补气药物 平日多食用用黄芪、当归、大枣煮粥,多饮用 红糖水
多以补气药物为主,饮食同上。 适当选择户外运动,多以散步、打太极拳等。
阴虚证 滋阴为主,少食辛辣、厚味、油腻之品。 保持心情舒畅
干、小便短赤
动--烦躁不宁、脉数
虚热证(阴虚证)
概念: 由于体内阴液亏损所出现的证候。 表现: 午后潮热,手足心热 ,颧红
咽干口燥,小便短黄,大便干 舌红少苔 , 盗汗 脉细数
实寒证与实热证的鉴别
症状 面 色 四肢 寒热 口渴 大便 小便 舌 象 脉
证
象
寒证
苍白 恶寒 怕冷 不渴 稀溏 清长 舌淡 迟
取汗。
• 服药后应观察汗出情况,汗出不及,病邪不去; 汗出太过,应伤阴耗气。掌握发汗的程度,及时 用干毛巾擦汗,及时更换衣被。
里证
(1)含义: 病变部位在里,由脏腑、气血、骨髓受病。 (2)形成: 表证不解, 内传入里;
外邪直接入里, 侵犯脏腑; 情志内伤、劳倦过度、饮食不节等因素
直接损伤脏腑, 使脏腑功能失调。 里证的范围极为广泛, 临床表现多样 , 可以说凡不是 表证的特定证候,
第八章 辨证施护--八纲辨证施护
(三)里证辨证
1、里证的临床表现
• 病因复杂、病位广泛、症状繁多。 • 常见: 壮热、大汗、口渴、心烦、脉洪大 或痰稀色白、肢冷乏力 无恶风恶寒 脉象不浮 多有舌象改变 • 寒热单见病程长,脉象不浮舌异常
舌红苔黄
壮热、面红
舌淡白边齿痕
面白无华
舌苔厚腻边齿痕
腹胀大如鼓
(三)里证辨证
2、里证的病因病机
八纲辨证
• 根据病位、病势、病性及邪正力量对比 情况,八纲可归纳为四对纲领。即:
• • • • 表里辨证(病位、病势) 寒热辨证(病性) 虚实辨证(邪正力量对比) 阴阳辨证(前三者的综合)是八纲的总 纲
八纲辨证 一、表里辨证施护
一、表里辨证施护
Differentiation of Exterior an Interior Syndromes • 表与里是辨别病位和病势的两个纲领。 • 表里辨证主要应用于外感病证,尤适于伤寒、 温病初期。 • 可以判断病情的轻重,病位的浅深、病理变 化趋势。
(二)表证护理
• (4)饮食清淡、细软、易消化,不可过饱, 忌生冷、肥甘油腻之品。 表寒证:宜温热,可用姜、葱、胡椒等作 为调料品,以辅助药力散寒祛邪。 表热证:凉开水、清凉饮料、水果。 表虚证:少食多餐、补气补血,如:豆豉小 排汤,党参红枣粥。
(二)表证护理
• (5)用药护理:解表药,辛散清扬 • 煎药方法:武火急煎 • 服药方法:表寒证:热服,盖被安卧,避风, 表热证:温服,盖被适中 表虚证:药后饮热粥,益胃气、养 津液 • 观察:汗出情况,以微汗为宜
口渴 不渴 或渴 而不 多饮 渴喜 冷饮
二便
舌
脉
白 寒 喜温 或 冷凉 证 恶寒 青 热 喜凉 温热 红 证 恶热 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心与小肠病的辨证护理
1.心病辨证 *实证多由寒凝、瘀血、气郁、痰阻、火扰等导 致 *虚证多由先天不足,或久病伤心,或思虑劳神 太过导致
2.心病的护理措施
生活起居 :“惊则心无所依,神无所归” 应做到住处安静,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情志护理:“喜伤心”、“悲哀忧愁则心动” 辨证施食 : 饮食防过饱过饥,夜餐尤应忌 过饱,俗话说“胃不和则寐不安” 对症处理 : 便秘者每日晨起、睡前顺时针按摩脐 及下腹部,口舌生疮者用喉风散喷创面
(四)亡阳证的施护
3.护治原则 回阳救逆
4.施护要点 神、面色、汗出、二便等变化。注意患者 安全防止坠床
亡阴亡阳鉴别表
亡阴 汗 四肢 舌象 脉象 其它 亡阳 汗热,味咸,粘稠 汗冷,味淡,微粘 温和 红干 细数无力 厥冷 白润 微细欲绝
身热,烦躁不安, 身冷,蜷卧神疲, 口渴,喜冷饮 口淡,喜热饮
一、心与小肠病的辨证护理
3.小肠的辨证护理
*因寒、湿、湿热外邪侵袭,饮食所伤,虫体 寄生等
*辨证:小肠虚寒证、小肠实热证 *护理:以二便、口腔的护理为主
二、肺与大肠病的辨证护理
1.肺病辨证
*实证多因风、寒、燥、热等外邪侵袭和痰饮停 聚于肺导致风寒犯肺证、风热犯肺证、燥邪犯 肺证、肺热壅盛证、寒痰阻肺证。 *虚证多因久病多咳喘,或他脏病变累及肺导致 肺气虚证、肺阴虚证。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实,言邪气实,则当泻;虚,言正气虚,则当补” “论气血,气有盛衰,盛则为实,衰则为虚, 血有亏 瘀,亏则为虚,瘀则为实。”
(一)虚证的施护
1.概念 虚证是对人体正气虚弱各种临床表现 的病理概括 成因:先天不足;后天失养;久病耗损正气
2.主证
面色苍白或萎黄,精神萎靡,神疲乏力,心悸 气短,形寒肢冷或五心烦热,自汗盗汗,大便 滑脱,小便失禁,舌上无苔,脉虚无力等
“阴阳无谬,治焉有差?医道虽繁,而 可一言以蔽之者,曰阴阳而已。”
(一)阴证的施护
1.概念:凡符合“阴”的一般属性的证候,称 为阴证 2.主证 面色暗淡,精神委靡,身重蜷卧,形寒 肢冷,倦怠无力,语声低怯,纳差,口淡不 渴,大便溏薄腥臭,小便清长,舌淡胖嫩, 脉沉迟或弱或细涩
(一)阴证的施护
3.护治原则 养阴清热,温阳扶正
状
舌 象
苔薄 舌质红苔
脉象
浮 数
舌苔厚腻
实有力
舌红苔黄干
脉数
寒证:恶寒或畏寒、喜暖、肢冷倦卧,面 色苍白,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稀溏。
虚证:体形消瘦、精神萎靡、短气懒言、 自汗盗汗、腹痛喜按、便溏溺清。
舌淡苔白润
迟或紧
舌质淡嫩苔 白
虚无力
(三)亡阴证的施护
1.概念:是指体液大量耗损,阴液严重亏乏而表现 出的危重证候。 成因:壮热耗津、大吐大泻等;严重烧伤 2.主证 汗热味咸而粘,如珠如油,身灼肢温,虚烦 躁扰,口渴欲饮,皮肤皱瘪,小便极少,面赤, 唇舌干燥,脉细数疾。
(一)寒证的施护
3.护治原则 温以祛寒 4.施护要点 病情观察----寒热喜恶、肢体温凉、汗、舌脉 起居护理----向阳、保暖 用药护理----中病即止 饮食护理----温性、热性食物。忌生冷 调畅情志----忌多思虑 对症护理----用热疗,忌冷疗
(二)热证的施护
1.概念 是疾病的本质属于热性的证候。 表热:热邪外袭肌表所致。 里热:外邪入里化热。 气郁化火,食积化火--实热 阴虚生内热--虚热
八纲脏腑辩 证施护
第一节
八纲辨证护理
里 虚 寒
表 实 热
阳
阴
八纲辨证的概念
概念: 是指表、里、寒、热、虚、实、阴、 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表里——辨别病位的浅深 寒热——辨别疾病的性质 虚实——判断邪正的盛衰 阴阳——划分疾病的类别
一、表里辨证
表里是辨别病位外内浅深的一对纲领。 表里的相对性: 表--躯壳、腑、经络 里--内脏、脏、脏腑 表里的狭义性: 表--身体的皮毛、肌腠、经络 里--脏腑、骨髓
2.肺病施护措施
生活起居 :肺主一身之表,性娇嫩而不耐寒热,易受 外邪侵袭,对肺系病患者应重视气候变化
情志护理:“悲伤肺”,尽量避免在患者面前提及不 开心的往事
辨证施食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没有刺激气味之品。 忌食辛辣、油腻黏滞、煎炸或动火之品,忌酒 对症处理 :痰多者或痰难咯者用中药煎剂或鱼腥草雾 化吸入;胸痛甚者可遵医嘱用中药贴敷;咳喘呼吸 困难者取半卧位或端坐位,绝对卧床休息。
(一)虚证的施护
3.护治原则 泻实祛邪
4.施护要点 病情观察----神志、疼痛、舌脉 起居护理----安静、安全 用药护理----中病即止 饮食护理----清淡。忌辛辣肥腻补益滋腻
(二)实证的施护
1.概念 实证是对人体感受外邪,或体内病理产物
蓄积而产生的各种临床表现的概括。
2.主证 发热,腹胀痛拒按,胸闷烦躁,甚至神昏 谵语,呼吸喘粗,痰涎壅盛,大便秘结, 小便不利,脉实有力,舌苔厚腻等。
表里与寒热的关系
表寒证:恶寒重,发热轻,鼻塞,流清涕 表热证:恶寒轻,发热重,咽痛,咳黄痰 里寒证:形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稀溏 里热证:面红身热,喜饮冷,小便短黄,大便结 治则比较 表寒证--辛温解表 里寒证--温里散寒
表热证--辛凉解表 里热证--清泄里热
三、虚实辨证
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一对纲领。
午后潮热、颧红、盗汗、手足 机体阴液亏损所致 心热、小便短黄、舌红少苔、 口干少苔、脉细数 形寒肢冷、面色白、神疲乏 机体阳气不足 力、自汗、口淡不渴、尿清长、 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弱
(一)虚证的施护
3.护治原则 补虚扶正 4.施护要点 病情观察----神志、汗、肢温、舌脉 起居护理----阳虚保暖、向阳;阴虚稍偏凉 用药护理----阳虚热服、阴虚温服 饮食护理----阳虚温阳忌生冷,阴虚滋 阴忌辛 辣 对症护理----热疗
*虚寒证:畏寒肢冷,少气乏力,小便
(阳虚证)清长,舌质淡嫩,脉沉迟无力 *虚热证: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颧红, 色苍白,腹部冷痛,口淡舌苔白 润,脉紧 *实热证:壮热,满面通红,口渴喜冷饮,小 便短赤,舌红苔黄,脉 洪滑数实
四、阴阳辨证
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 阳证--表、热、实 阴证--里、寒、虚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二)里证的施护
1.概念:里证是泛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 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 病因: 表邪失治,内传入里; 外邪直中,侵犯脏腑; 七情、饮食、劳倦等。
(二)里证的施护
2.主证
壮热或潮热,不恶寒反恶热,口渴烦躁, 腹胀腹痛,呕恶,大便干结,小便短赤,或 神昏谵语,舌红苔黄厚,脉洪数或沉数有力。 特点:病位深在;有内脏各系统的功能障碍
(一)表证的施护
1.概念 表证是指六淫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时所产 生的证候。属外感病的初期阶段 2.主证
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舌苔薄白,脉浮 或鼻塞、流清涕、咽喉痒痛,咳嗽 *表寒证 *表热证 *表虚证
表证的两个特点: 外感时邪;邪浅病轻
(一)表证的施护
3.护治原则 辛散解表 4.施护要点 病情观察----寒热、汗、舌脉 起居护理----避风寒 用药护理----速煎、温服及发汗的护理 饮食护理----清淡,忌油腻。表热忌辛辣,表寒忌寒 凉 对症护理----发热忌用冷敷及酒精擦浴
里 虚 寒
表 实 热
阳
阴
脏腑辨证的概念
概念:是决定脏腑辨证施护的前提和依 据,在此基础上确定、落实相应的护理 原则、护理措施,是中医临床各种实施 辨证施护的基础。
脏腑辨证施护的内容
心与小肠病的辨证护理 肺与大肠病的辨证护理 脾与胃病的辨证护理 肝与胆病的辨证护理 肾与膀胱病辨证护理
(二)里证的施护
3.护理原则 可以用“和里”概括。 4.施护要点 根据具体病证也有很大区别。详细内容见寒 热辨证护理、虚实辨证护理及脏腑辨证护理。
二、寒热辨证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一对纲领
寒热者,阴阳之化也
阳盛则热,阴盛则寒 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
寒证与热证的鉴别
寒热 寒 证 热 证 恶寒喜热 恶热喜冷 口 渴 不渴 渴喜 冷饮 面色 白 红赤 四肢 冷 热 二便 舌象 脉象 迟或 紧 数
虚证类型表
类型 血虚 证 主证 病因病机 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色淡白、 血液不足、不能濡 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麻 养脏腑经脉组织器 木、妇女月经量少衍期或闭经、 官。 舌质淡、脉细无力。
气虚 证
阴虚 证 阳虚 证
面白无华、少气懒言、语声低 微、疲倦乏力、自汗、动则诸 证加剧,舌淡脉虚弱。
全身或某一脏腑机 能减退而致。
4.施护要点 病情观察----面色、汗、舌脉 起居护理----光线暗、安静、休息 用药护理----微温服 饮食护理----养阴生津滋补,忌食辛辣、动火 对症护理----盗汗者少盖衣被
(二)阳证的施护
1.概念:是凡符合“阳”的一般属性的证候, 称为阳证。
2.主证
面色偏红,烦躁不安,肌肤灼热,口干渴饮 为热;语声粗浊,呼吸气粗,喘促痰鸣,大便秘 结等为实证;舌质红绛,苔黄黑起剌,脉洪大滑 实均为实热之征。
虚证和实证鉴别表
虚证 病程 长(久病) 实证 短(新病)
体质
精神 声息 疼痛 胀满 发热 恶寒 舌象 脉象
虚弱
萎靡 声低息微 喜按 时时自减 五心烦热 得衣近火则解 质嫩,苔少或无苔 无力
壮实
兴奋 声高息粗 拒按 不减 壮热 添衣加被不减 质老,苔厚腻 有力
虚实与表里寒热的关系
*表虚证:发热,汗出,恶风 *表实证:发热,恶寒,无汗 *里虚证:(气血阴阳的虚损) *里实证:(实热、痰饮、瘀血、水肿)
(二)阳证的施护
3.护治原则 温补阳气
4.施护要点 病情观察----汗出、肢温、舌脉 起居护理----向阳、足光线、保暖 用药护理----热服或温服 饮食护理----温阳补气 对症护理----用热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