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的说课稿

合集下载

《乡愁》说课稿一等奖3篇

《乡愁》说课稿一等奖3篇

《乡愁》说课稿1【教学目标】1.通过抄写诗作,感知诗行、诗节等作品外观特征;2.通过诵读诗作,体验这首诗回环往复的声韵特色;3.通过替换喻体,探究本诗运用的表达手法和效果。

【课前准备】复印余光中《乡愁》手迹及40岁左右青年照(本诗写于作者43岁时),制作PPT。

(手迹和照片见百花文艺出版社《余光中集》第一卷、第五卷书前照片页)印发本课学习单。

【教学过程】一、导入诗歌PPT投影余光中《乡愁》手稿,导入新课,简介余光中及其创作手稿。

让学生照着手稿把诗歌抄写在笔记本上。

抄好后,要求轻声读一读,用笔勾画出最能打动自己的诗句。

二、读诗之外观观察学生是“横抄”还是“竖抄”,借此点出现代诗歌“诗行”和“诗节”的概念,明确诗行和诗节是现代诗歌重要的表达手段。

明确:这首诗一共4小节,共16行。

外观布局排列整齐,一行行、一节节排列下来,给人爽朗之感。

三、读诗之声韵齐读诗歌,边读边感受,说说这首诗在声韵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一般回答是押韵。

辨析何为押韵——韵母相同的字。

)明确:此诗并不押韵。

追问:此诗并不像常见诗歌那样采用押韵的方式,但为什么读起来会有如押韵一样的、和谐顺畅的声韵效果?(教师带领学生勾画诗歌每小节相同的句式以及重复的诗句,圈出表明时间的词: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

)明确:这首诗音律上的特点是回环往复。

正因如此,读起来有一种回环上升、层层推进、和谐悦耳、一唱三叹的音韵美感。

学生再读。

(教师用领“读”的方式,加以辨析,由形到声,声入心通,带领学生不断深入作品。

)四、读诗之手法(一)请学生分享初读时勾画出的打动自己的诗句。

学生勾画圈点集中在每一节第二句,还有“这头、那头”“外头、里头”等处。

(二)重点品读四个比喻句PPT展示四个比喻句(略)1.展开想象,说说对这四句诗的理解,并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

明确:四个比喻句分别表达了对母亲的想念、对新娘的思慕、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祖国的深沉的爱意。

2.四个比喻前后顺序上的安排有什么讲究。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乡愁》说课稿(3)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乡愁》说课稿(3)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乡愁》说课稿 (3)一. 教材分析《乡愁》是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我国著名诗人余光中所作。

这首诗通过描绘乡愁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本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

在教材中,这首诗属于现代诗歌单元,旨在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歌阅读基础,对诗歌的韵律、意境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面对这首内涵丰富的诗歌,学生可能对诗中的意象、情感表达等方面存在理解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诗歌的基本内容,诗中的意象,以及诗人情感的表达。

2.教学难点:诗中意境的体会,诗人情感的把握,以及诗歌鉴赏能力的发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朗读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诗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从而引入本课。

2.自读: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并对诗歌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讲解:讲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分析诗中的意象,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4.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赏析:引导学生从韵律、意境等方面赏析诗歌,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6.拓展:介绍余光中的其他诗歌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人,拓展知识面。

7.总结: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乡愁》说课稿

《乡愁》说课稿

《乡愁》说课稿一、说教材:本篇说课为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乡愁》。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本文,学生能够了解乡愁情感的内涵,并能够分析诗人对乡愁的感受和思考。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对于乡村的思考和感知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文,引导学生积极热爱乡土,关心乡村发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诗人内心的乡愁情感,进一步理解乡愁的内涵。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把握乡愁情感的表达方式,感受到乡村对诗人的深刻影响。

四、说课过程:一、导入:1. 教师可通过投影展示一些乡村风景的图片,唤起学生的对于乡村的记忆和情感,引发学生对于乡愁的思考。

2. 引导学生回忆乡愁这个词在他们的生活中是否有过出现,以及乡愁对于自己有什么样的意义。

二、呈现:1. 通过勾勒乡愁的轮廓,引导学生感受乡愁这种情感的内涵。

例如,乡愁是对于离别的思念、对于家乡的眷念、对于乡村的朴素之情等。

2. 分段研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诗人对于乡愁的真挚感受。

重点突出第二段的诗句:“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让学生体会母子之间乡愁的情感。

三、讲解:1. 展示诗人对于乡愁的表达方式。

例如,通过诗人对于乡愁的描述,学生能够感受到乡愁的真实情感。

2. 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并讨论乡愁对于诗人成长和人生的影响。

四、练习:1. 学生小组讨论:请学生组成小组,共同讨论乡愁对于他们个人的影响和意义。

2. 学生个人写作:要求学生以自己的经历为基础,写一篇关于乡愁的文章。

五、概括归纳:1. 教师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通过课文《乡愁》,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透彻的思考抒发了对于乡村和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

2. 引导学生回顾本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乡愁的内涵和对于诗人的意义。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在家中继续写一篇关于乡愁的文章,并能够表达自己对于乡村的思考和感知。

《乡愁》说课稿2

《乡愁》说课稿2

《乡愁》说课稿2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乡愁》。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乡愁》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首现代诗歌。

本单元以“爱国思乡”为主题,所选诗歌都蕴含着作者深厚的情感。

《乡愁》以独特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具体的意象,将抽象的乡愁具象化,展现了诗人在不同人生阶段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祖国统一的渴望。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和生活阅历,但对于诗歌中深刻的情感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手法,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他们正处于情感丰富、思维活跃的时期,对于乡愁这种普遍存在的情感能够产生共鸣,但对于如何深入理解和表达这种情感,还需要教师的指导。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情感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2、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诗歌的意境,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乡愁》说课稿一等奖3篇

《乡愁》说课稿一等奖3篇

《乡愁》说课稿9学习目标:1、体会诗中巧妙的比喻在表达主题上的作用。

2、理解余光中《乡愁》诗的结构美和音乐美。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出示学习目标二、走近作者三、学习过程(一)第一次先学后教,整体感知,扫除生字障碍。

(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下面请4个同学轮流朗读这首诗,一个同学读一节,比一比谁的声音最响亮,吐词最清晰。

其余同学认真听,发现有错,立即举手帮助纠正。

(二)第二次先学后教,听示范朗读,背诵课文。

(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听录音,注意体会朗读的语气和诗歌的感情,听完后模仿朗读。

1、学生听读,有感情朗读。

2、抽生读,有感情齐读课文。

自学指导:同学们试背诵课文,6分钟后看男生女生谁背得最好。

(提示:自己先一节一节反复背诵,再和同学相互抽背,并在背得不熟悉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第三次先学后教,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在书上圈点勾画,8分钟后看男生女生谁能准确回答问题。

课文原文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说课稿10一、教学目的:1.理解、感受这首诗的优美意境和深刻含义。

2.理解这首诗的艺术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感受这首诗的优美意境和深刻含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马思聪《思乡曲》(二)出示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三)余光中简介(四)教师范读全诗,注意节奏和重音(五)学生齐读全诗(六)分析全诗(思想内容)小时候——邮票——母子分离—对母亲的思念长大后——船票——夫妻分离—对妻子的依恋后来——坟墓——母子死别—对母亲的追念现在——海峡——游子与大陆分离—对故土的`眷恋母子深情绵长夫妻恩爱厚重绮丽迷人生死悲痛巨大最感人思乡哀愁绵绵无尽最惊人由个人思乡之情到普遍的家国之情的升华(七)分析全诗(艺术特色)1.意象新颖、单纯、明朗、集中、强烈2.正语反出3.形式美(1)结构变化中有统一的美,活泼,流动,生机蓬勃。

《乡愁》说课稿 4

《乡愁》说课稿 4

《乡愁》说课稿 4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乡愁》。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乡愁》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诗歌。

本单元所选的四首诗都是现代诗歌中的名家名篇,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

《乡愁》以其独特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和无尽思念,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具体的意象,将抽象的乡愁具体化,展现了诗人在不同人生阶段的思乡之情。

它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魅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二、说学情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和生活阅历,但对于诗歌中深刻的情感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手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他们对于乡愁这一主题可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如何从诗歌中深入理解和感悟乡愁,还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此外,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诗人对故乡、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家国情怀。

引导学生珍惜亲情,热爱家乡,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中“乡愁”的深刻内涵和文化意义。

《乡愁》说课稿

《乡愁》说课稿

《乡愁》说课稿《乡愁》说课稿篇1[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六年级、七年级的现代诗歌单元学习中已初步掌握了解读现代诗歌的方法——读、想、品、悟(即通过对诗歌的朗读,凭借诗歌的语言展开合理的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再通过对诗中语言的分析品味,来进一步了解诗的内容,感悟诗的情感),也有了一些诗歌创作的体验。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同学们的知识和生活阅历有了一定积累,对情感的理解也有了提升,原先只是帮助他们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歌情感的学习方法已不能满足他们,他们要真正全面透彻地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那就必须学会鉴赏,懂得什么是诗歌的美,怎样才能让诗歌绽放她的美,这样,他们的诗歌创作水平也会随之上个台阶。

因此,设计了这样一个由“解读——鉴赏——创作”的阶梯性走向的教学环节。

因为,这不仅在知识层面上使他们有了新的提高,而且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人文素养和文化内涵、以及文学创作水平都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教学目标]认知:理解诗歌中“意象”的作用及了解体现诗歌特色的“三美”: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

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体验中初步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具备鉴赏诗歌的能力并能进行简单的诗歌创作。

情感:在朗读、想象和品味中熏陶学生情感,从而体会、感悟诗人内心的思乡爱国之情;在理解诗歌、鉴赏诗歌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和创作欲望。

[教学重难点]重点:1、运用已有的学习诗歌的方法来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的情感。

2、学会如何鉴赏诗歌。

难点:1、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三美”并以此来鉴赏诗歌。

2、再选一个意象,进行诗歌创作,为“乡愁”再添一韵。

[教法与学法]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旧知识;运用已有知识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并帮助学生在分析体验中获得新的知识;在新旧知识的交融中提升学生分析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学习诗歌;在诵读、想象、品味、感悟中学会鉴赏诗歌;在模仿的基础上创作诗歌。

[教学准备]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收集整理关于作者与作品的相关资料;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乡愁》说课稿 3篇

《乡愁》说课稿 3篇

《乡愁》说课稿6一、教学目标(一)学习本诗严谨的结构,精巧的构思。

(二)掌握通过分析意象感知诗歌内涵的方法。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乡愁是我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主题,古代诗歌中就有许多描写乡愁的诗篇,同学们能背诵一些写乡愁的古诗吗?(如李白的《静夜思》)(二)整体感知1学生们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请说出来大家讨论。

(学生谈自己初步的感受,教师适当点评。

)2注意读准字音,争取读出感情。

(齐读诗歌,教师适当点评,由此导入诗歌借助意象表达感情的手法讨论。

)3读了余光中的这首诗,你觉得他是不是把乡愁形象地展现出来,使你们对乡愁有了一些具体的感觉?作者是怎么做的呢?(学生讨论阐述,教师归纳概括:作者把乡愁化作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形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这就是乡愁。

这就叫创设意象,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方法。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来感悟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是理解和赏析诗歌的重要途径。

)4(意象是一种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

教师解释:创设意象就是借助某一事物,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其上加以表达的写作手法。

在这首诗里,作者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事物上,使抽象的感情可知可感,具体形象。

)5具体感知意象的创设效果。

读读想想,邮票如何能表现乡愁?(学生讨论,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师点评概述:邮票让人联想到通信。

在外求学,思念母亲,点点滴滴的眷恋之情,凝聚在这方不盈寸的小小邮票上。

邮票虽小,可蕴涵着多少情感啊!)6同学们,你们理解了其中的情感,这还只在心里,怎样朗读才能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呢?(学生朗读体会,交流自己的感觉。

)要通过朗读读出你对诗歌的理解,表达丰富的感情,就必须注意停顿,把握节奏,突出重音。

如“小小”二字就必须重读才能凸现其中丰富的内涵。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小小”重读)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这”“那”重读)(学生反复朗读、背诵。

《乡愁》 说课稿

《乡愁》 说课稿

《乡愁》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乡愁》。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乡愁》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诗歌。

本单元的主题是“爱国思乡”,所选的诗歌都具有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内涵。

《乡愁》以独特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质朴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和无尽思念,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在结构上呈现出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美,在语言上具有简洁而富有韵味的特点。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能够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魅力,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同时也能增强爱国情感和对家乡的热爱。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阅读和理解能力,能够初步感知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但是,对于诗歌深层次的内涵和艺术手法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此外,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情感丰富、思维活跃的时期,对于乡愁这种情感可能有一定的感受,但还不够深刻和全面。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朗读能力。

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对祖国、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对家乡的热爱。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掌握诗歌的艺术手法。

2、教学难点理解诗人情感的升华,由个人的乡愁上升到对祖国的思念。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深入理解乡愁的内涵。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2、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乡愁》优秀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乡愁》优秀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乡愁》优秀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乡愁》优秀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乡愁》优秀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乡愁》优秀说课稿1一、说教材《乡愁》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诗歌。

本单元所选的四首诗都是现代诗歌中的名家名篇,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为具体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编排的。

《课程标准》中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余光中的《乡愁》选择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四个意象,表达了千万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他们期望民族分裂局面早日结束,祖国统一大业尽快实现的心情。

学情分析:学生对乡愁的理解、对领悟诗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的教学设计是把本课教学分为四大模块,即“听读——朗读——品味——迁移”。

古人云:品韵方晓丝雅,执毫始觉草篆神。

本诗则可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美”,我将指导学生“美美地听”、“美美地读”、“美美地品”、“美美地说”。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诵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体会美,欣赏美的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展现爱国情怀,以便激发学生“为中华之掘起”而读书。

余光中自称《乡愁》具有“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的十字路口的现实感,又根据现代诗歌的特点,本诗的教学重点为学习现代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的朗读;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让学生体会美。

而教学难点则是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二、说教法《乡愁》是一首新格律诗,也可以说是一篇带有淡淡哀伤情思的美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采用欣赏法、诵读法、发现法、联想法。

《乡愁》 说课稿

《乡愁》 说课稿

《乡愁》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乡愁》。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乡愁》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诗歌。

本单元的主题是“爱国思乡”,所选的诗文都蕴含着作者深沉而炽热的情感。

《乡愁》以其独特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深沉的情感,成为了现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把乡愁比作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对亲人的深深眷恋,以及对祖国统一的殷切期盼。

诗歌语言简洁,节奏韵律和谐,具有很强的音乐美和艺术感染力。

二、说学情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能够初步感知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但是,对于诗歌深层的文化内涵和时代背景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此外,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情感丰富、思想活跃的时期,对乡愁这种情感可能有一定的感受,但还不够深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内涵。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人借助意象表达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诗人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体会诗人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人借助意象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主题,体会诗人盼望祖国统一的深沉情感。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乡愁》说课稿

《乡愁》说课稿

《乡愁》说课稿一、说教材《乡愁》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诗歌。

余光中的《乡愁》选择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四个意象,表达了千万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他们期望民族分裂局面早日结束,祖国统一大业尽快实现的心情。

二、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因为自身的人生阅历的缺乏对乡愁的理解、对领悟诗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的教学设计是把本课教学探究分为:体会本诗音韵美、体会本诗语言美、体会本诗画面美、领略这首诗的艺术技巧。

在互动中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加深,对乡愁这个中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有一定的理解。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和朗读,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水平并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能够通过赏析诗歌中的字词来体会诗歌的意蕴。

3、能够展开联想想象,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乡愁的画面。

教学重点1、以诵读为基础,体会本诗音韵美、语言美、画面美。

2、领略这首诗的艺术技巧。

教学难点能通过诗中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理解诗中的情感、把握主旨。

四、说教法《乡愁》是一首新格律诗,也能够说是一篇带有淡淡哀伤情思的美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采用欣赏法、诵读法、联想法。

欣赏法:通过欣赏《乡愁》示范朗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诵读法:这是本课教学的主要方法,正所谓:“熟读百遍,其意自现。

”诵读可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音韵美、语言美。

联想法: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

五、说学法古人云:品韵方晓丝竹雅,执毫始觉草篆神。

本诗则可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美”。

通过对本诗音韵美、语言美、画面美、艺术技巧的探究使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并在此过程中培养水平。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乡愁”是我国传统文学历久常新的主题,像唐代诗人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王湾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诗人余光中的《乡愁》,看他是怎样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2024《乡愁》课后说课稿范文

2024《乡愁》课后说课稿范文

2024《乡愁》课后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乡愁》,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乡愁》是2024年的课外阅读,是一篇优秀的散文作品。

作者通过描写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了解《乡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对散文的欣赏能力。

②能力目标: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乡愁》的内容和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③情感目标:通过阅读散文,让学生体会到家乡的重要性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二、说教法学法在教授散文的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讲授法,引导讨论法;学法:阅读学法,个人思考法。

三、说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教授《乡愁》这篇散文,我准备了以下教学辅助材料:1、散文课件:将散文的内容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展示在课件上,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

2、绘画作品:展示一些描绘家乡的优秀绘画作品,以引发学生对家乡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课堂伊始,我会和学生进行一次简短的谈话引入,通过提问“你对家乡有什么印象?你对故乡的思念有多深?”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和表达对家乡的情感。

环节二、阅读理解和分析。

我将让学生个人阅读《乡愁》,并要求他们理解散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然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辨,促进他们对散文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环节三、展示优秀绘画作品。

为了增强学生对家乡的感知和情感共鸣,我准备了一些描绘家乡的优秀绘画作品,通过展示这些作品,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对家乡的思考。

环节四、思维导图与总结在学生理解和分析散文的基础上,我会组织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乡愁》的主题和感受,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和展示,进一步加深对散文的理解和记忆。

《乡愁》说课稿

《乡愁》说课稿

《乡愁》说课稿【说课稿】《乡愁》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诗歌《乡愁》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2.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感情和思乡之情;3. 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1.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2. 学会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3. 学会感受和欣赏诗歌的美。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黑板、课件资料。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课堂参与。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家乡风景的视频或播放一首关于家乡的音乐,调动学生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并与学生进行感性交流,引起学生的兴趣。

呈现与导入(10分钟):教师展示一首名为《乡愁》的诗歌,并向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尽可能读出脑海中直观的印象,与相似的经历分享。

文本理解(15分钟):1. 学生初步阅读诗歌,并回答以下问题:乡愁是什么?一词多义,发散思路;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理解乡愁的不同层面。

诗歌分析(15分钟):1. 学生对诗歌的篇章结构进行分析,找出诗歌的重点表达;2. 学生对诗歌的表达手法进行分析,如比喻、拟人等。

情感体验与情感写作(1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感受和思乡之情;2. 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写一篇与乡愁相关的文章或诗歌。

总结与展望(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习诗歌的重要性,并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将自己写的文章或诗歌分享给同学,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板书设计:乡愁思乡之情乡愁是一种深深的思乡之情家乡的景色对于每个人而言,家乡的景色都是独一无二的乡音乡音是乡愁的一种体验乡情乡情是乡愁的一种表达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诗歌教学,学生对诗歌《乡愁》的理解有了很大提高,也培养了学生对家乡的感情和思乡之情。

通过学生的交流和写作,发现学生在表达乡愁方面的能力也有所提升。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下一次可以通过示范阅读和学生对诗歌的分析来提高。

【乡愁】乡愁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它是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是一种无法用语言完全表达的情绪。

《乡愁》 说课稿

《乡愁》 说课稿

《乡愁》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乡愁》。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乡愁》是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诗歌。

本单元以“爱国思乡”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家国情怀,培养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乡愁》是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诗人以独特的意象和巧妙的构思,抒发了对故乡、对亲人的深深眷恋和无尽思念。

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能够初步感知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但是,对于诗歌中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复杂的情感体验,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对于乡愁这种情感可能缺乏切身的感受,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诗人余光中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

把握诗歌中的意象,理解其象征意义。

体会诗歌的结构美和音乐美。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品味诗歌的语言,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对故乡、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2、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乡愁”的深层内涵和文化意义。

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体验与诗歌相结合,产生共鸣。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学法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了解诗歌的相关知识和背景。

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共同解决问题。

余光中《乡愁》说课稿(精选7篇)

余光中《乡愁》说课稿(精选7篇)

余光中《乡愁》说课稿余光中《乡愁》说课稿(通用1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余光中《乡愁》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余光中《乡愁》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

《乡愁》是长春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诗歌,本诗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欣赏诗歌凝练的语言。

余光中的《乡愁》抒发了千万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了期盼民族分裂局面早日结束,祖国统一大业尽快实现的心情。

(一)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由于自身的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对乡愁的理解,对领悟诗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可以通过了解余光中解诗,也可以通过读诗品余光中。

考虑到一方面本诗是写实性很强的特点,另一方面语文课文的学习首先是通过篇章完成的特点,确定本文总体的教学顺序是先读诗,然后在解诗中读人。

对诗歌的分析,注重先整体感知,再具体分析,理解感悟。

(二)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本课作者余光中,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过程和方法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培养学生体会欣赏诗歌中美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爱国之情。

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诗歌教学重在阅读,通过作者对诗歌的范读自身的简介及谈写作背景能帮助学生领会情感,能有感情的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因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通过品析诗中文字词语提炼作者情感,透过文字读出作者在文字当中像杜鹃啼血一般写出来的情感和其中所蕴含的悲欢离合。

二、说教法。

《乡愁》是一首新格律诗,也可以说是一篇带有淡淡哀伤情思的美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采用情境教学法、诵读法、点拨法进行教学。

1、情景教学法:作者胸中的境界具体表现在文章,文学作品的言语情景之中,教师应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披文入情。

在本课教学中通过观看余光中朗读《乡愁》以及他的简介谈写作背景,调动学生认知的积极性,理解诗歌情感。

《乡愁》 说课稿

《乡愁》 说课稿

《乡愁》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乡愁》。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乡愁》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诗歌。

本单元的主题是“爱国思乡”,所选的诗文都以不同的形式抒发了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乡愁》以其独特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深沉的情感,成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将抽象的乡愁具体化,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和无尽思念。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对于诗歌的基本要素,如意象、节奏、韵律等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由于生活阅历和时代背景的差异,学生对于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深刻情感可能理解不够到位,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和时代背景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感悟。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掌握朗读技巧,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人借助意象表达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诗歌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对故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家乡的热爱。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意象的深层含义,感受诗人情感的变化。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学法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诗歌,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乡愁》说课稿一等奖2篇

《乡愁》说课稿一等奖2篇

《乡愁》说课稿4教学目标:1.通过对诗歌层次的分析,体会作品的结构美2.通过对诗歌词语的分析,感受作品的语言美3.通过对诗歌深情的朗诵,欣赏作品的音乐美4.通过对诗歌线索的分析,理解作品的意境美教学重点:通过对诗歌深情的朗诵,欣赏作品的音乐美教学难点:通过对诗歌线索的分析,理解作品的意境美课时设计: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乡愁,是对家乡深切的思念之情。

它是我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人们的脑海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

(把学生找的诗句用投影打出)2、作者简介。

二、诗歌的赏析1.整齐的结构美形式上:寓变化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长短句错落有致,反复和重叠交相辉映。

内容上:全诗共四节,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如油画的着色,那色彩便是乡愁,层层加深。

2.质朴的语言美四个时间段: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平平淡淡)四个对应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实实在在)四个数量词: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微乎其微)四个形容词: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轻描淡写)3.和谐的的音乐美:小时候后来啊↗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这头↗我/在外头↗母亲/在那头↘母亲/在里头↘长大后↗而现在↘乡愁/是—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大陆/在那头↘4.深沉的意境美时间线索: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这头这头外头这头空间线索:{{{{那头那头里头那头人物线索:母亲新娘母亲大陆(祖国母亲)抒情线索:母子情夫妻情母子情思乡情感情基调:愁(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乡愁》说课稿5教材分析:本课是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第四单元第十四课,本单元是一个新诗单元,四篇课文都具有抒情性强,形象鲜明,想象丰富,语言优美的特点,充分体现了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但这一些必须由学生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来感悟和体验。

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又可以引导学生体验和理解作品,提高欣赏诗歌的能力。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3课《乡愁》说课稿4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3课《乡愁》说课稿4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3课《乡愁》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乡愁》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3课的一篇课文,是我国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代表作。

这首诗以简洁质朴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

诗歌采用自由诗的形式,句式长短不一,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通过描写乡愁在不同阶段的变化,诗人展示了自己对故乡、对家国情怀的真挚表达。

本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具有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但对自由诗的鉴赏能力仍有待提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理解诗歌的意象、情感和主题,掌握诗歌的基本表现手法。

同时,学生需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学会分析诗歌的基本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意象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激发自己对故乡的热爱,培养家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学会分析诗歌的基本表现手法。

2.难点:体会诗歌的音乐美、意象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朗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意象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的相关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诗人余光中及其作品《乡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会诗人的情感。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基本表现手法,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4.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课堂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5.写作实践: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创作一首以“乡愁”为主题的诗歌,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愁的说课稿体会本诗运用独创的诗歌形象,表现主题的特点。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乡愁的说课稿。

欢迎阅读。

乡愁的说课稿1各位老师、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所说的课文是《乡愁》。

本诗是初中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首诗。

这首诗是在学习前一首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诗歌的有关知识。

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余光中的《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曲。

余光中于1971年,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正逢海峡两岸交好无望,双方民众都处于极度绝望当中,他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感情所至,一挥而就,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这首诗。

它抒写的不是一般游子的思乡之情,而是在特殊的时代,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由海峡阻隔而产生的对大陆的思念之情。

更是漂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

学习这首诗,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其人及写作背景,准确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欣赏、分析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崇高感情。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特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本诗运用独创的诗歌形象,表现主题的特点。

教学课时:1课时。

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首先,多媒体导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

上课伊始,观看罗大佑演唱的余光中的诗歌《乡愁四韵》MTV片段。

以悠扬、柔美而略带哀伤的歌曲和感伤的画面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然后,朗读:朗诵是解读诗歌的敲门砖,我们只有对诗歌进行反复诵读,才能真正走进解读诗歌的艺术殿堂。

因此,学习这首诗,指导好学生朗读是关键。

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处理好轻重音和语速。

这首诗抒发的是诗人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忧愁。

读的时候要用稍慢且舒缓的语速。

四节中,第一节稍平淡,回忆的口气;第二节增加了遗憾却又有丝丝甜蜜的语气;第三节,要体现出深深的失落和痛苦;第四节,表现出而今的惆怅。

节与节之间要有足够的停顿,特别在前三节与第四节间,停顿时间稍微长一点。

读的时候要配合相应想象,全情投入。

下面,让如泣如述的二胡曲《江河水》带入我们一起走进诗人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

(放音乐)《乡愁》全诗共四节。

一方面,诗人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四个人生阶段;另一方面,诗人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的共同特征: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这是一种特殊的“分离”)-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诗人为这人生的四个阶段各自找到一个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

有评论认为,最可人的是第一段,最迷人的是第二段,最感人的是第三段,最惊人的是第四段。

“可人”在于有母亲可依可恋;“迷人”在于有新娘可思可愁,那愁是绮丽的;“感人”在于丧母之痛乃切肤之痛,有所谓“未丧母者来细看,既丧母者来痛苦”之说;“惊人”在于最后一段将全篇升华,愁系祖国,着笔惊人。

没有国魂、民族魂的人是做不出来的。

(展示板书)这首诗的形式美表现为结构美和音乐美。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词美,美在它们选取了代表漂泊、隔离、诀别的具体事物来承载抽象的难以捕捉的恋国思家的乡愁。

“枚、张、方、湾”这些量词美,美在它们富于变化、准确形象地表示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形状。

“小小、窄窄、矮矮、浅浅”这些叠词美,美在它们增加了句子的诗意,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这些时间词美,美在它们不露痕迹地表示出时间的变化、情感的步步增强。

“乡愁是……”这一句式美,美在它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

如此美的诗确实让人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

拓展。

这首诗作者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寄托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其实除了这些事物外,还有许多东西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引起我们的思乡情绪。

在学习时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用具体的事物为“乡愁”打个比方。

比如说,乡愁是一枚青橄榄,苦苦的,涩涩的,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愁,有乡愁,离愁,国愁,也有家愁,古往今来,愁是许多文人笔下的主题,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积累,说一句含有愁的古诗词句。

最好能够说出作者。

比如说,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最后一个环节,布置作业:阅读、赏析席慕蓉的诗《乡愁》,同余光中的本诗进行比较。

《乡愁》这首诗是作者正逢海峡两岸交好无望,双方民众都处于极度绝望当中,感情所至写下的.,30多年后,温x总理在访美谈及两岸问题时援用了这首《乡愁》诗。

最近海峡两岸的局势也不容乐观。

陈x迄今仍固执己见、一意孤行,一定要在三月二十日大选日同步举办所谓的“和平公投”,这对台湾政局、经济和社会及两岸关系都没有好处。

实现大陆与台湾的和平统一,关系到海峡两岸10多亿人民最大的利益,是亚洲人民、全世界人民的福祉。

我们殷切希望两岸关系能一步步变好,明天的团聚、欢乐、美好能够取代昨日的乡愁。

好,谢谢各位。

板书设计:乡愁托物寄情小时候-邮票-母子分离个人故乡之思长大后-船票-夫妻分离主题后来—-坟墓-母子死别升华现在--海峡-两岸分离普遍家国之思乡愁的说课稿2在课文《乡愁》中,余光中分别把乡愁比作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表达了诗人思念,热爱故乡和亲人的思想感情。

这篇乡愁说课稿可以迅速让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做到分块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相信对大家的授课有一定的帮助!一起来看看。

乡愁说课稿由小编整理,仅供参考:《乡愁》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诗歌。

本单元所选的四首诗都是现代诗歌中的名家名篇,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

余光中的《乡愁》,表达了他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情,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由于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对乡愁的理解、对领悟诗歌意境有一定的困难,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可以使抽象的乡愁形象具体,有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学习这首诗,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诵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有感情地朗读。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体会与欣赏诗歌中美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根据现代诗歌的特点,本诗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现代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根据学情分析,教学难点是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第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准备采用欣赏法、诵读法、发现法、联想法。

欣赏法:通过欣赏歌曲和配乐诗,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诵读法:可让学生体会诗歌情感美,节奏美。

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情感的变化。

联想法:培养学生想像能力,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第三,说学法。

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香港组/澳门组/台湾组/大陆组,分组交流、讨论。

符合以生为主、自主探究的方针。

第四,说教学程序。

利用FLASH歌曲《乡愁四韵》导入,营造出浓浓的乡愁氛围。

了解作者有助于作品的理解,接着介绍作者,导入主题:乡愁。

本节课以读为主,设计了四读,即“诵读”、“品读”、“解读”和“联读”让学生。

在读中感悟作者的感情。

1.诵读:先让学生试读课文,指出诵读这首诗的三点要求:①要读出节奏;②要读出重音;③要读出感情。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接着播放flash范读,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通过本环节让学生掌握现代诗歌的朗诵方法,对《乡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进入品读阶段。

四个小组分别讨论、交流,提出问题,教师参与学生讨论,并适当引导。

概括出有代表性的问题全班交流。

第一个问题,找出四个时间序词,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结构。

第二个问题,让学生对作者的乡愁深入理解。

第三个问题,让学生感悟诗歌的语言魅力。

接着,教师设计一个打比方,相当于一个小训练,可以让学生有设身处地的体验。

各小组分别板书主要内容,教师完善,展示板书,让学生根据板书尝试记忆,可以达到快速记忆的效果。

解读环节。

要求各小组展开想象,进行联想,把每一小节形成生动清晰的画面,然后推荐代表描述出来。

本环节的设计,重在展开学生的想像,利用想像法理解诗歌内涵,展现诗歌意境,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联读环节。

教师推荐席慕蓉的《乡愁》诗,学生也可以展示自己熟悉或搜集到的其他作家的乡愁诗,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的方法可以发现余光中乡愁中深沉的爱国情怀。

学唱歌曲《纸船》,《纸船》也是余光中的一首乡愁诗。

通过学唱歌曲,达到三个效果,一是调整学习情绪,消除学习疲劳;二是使整个课堂贯穿一种乡愁的氛围;三是利用歌曲和诗歌在节奏、重音、感情上的通性,引起学生共鸣,巩固教学重点。

通过四读一唱,学生对作者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产生了共鸣,再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表达出来。

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把《乡愁》用自己的感觉唱出来,或者画成连环画,培养学生个性特长。

为了有效拓展诗歌内涵,设计一些探究活动推荐给学生选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有更多的发现和更深的理解。

最后,说一下对本节课设计的反思。

电化教学的应用,可以营造出乡愁的氛围,生动的声像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两条线索相辅相成,一是围绕“四读”,层层推进,巩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

二是歌曲和诗歌的巧妙结合,让学生对作者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产生强烈共鸣。

不足之处是受条件限制,学生在资料搜集方面还不能满足课堂需要。

说课完毕,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