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关何处——乡愁诗鉴赏》课堂实录(下)
九年级语文下册《乡愁》课堂实录 人教新课标版
《乡愁》实录师:让我们伴着如泣如诉的乐曲走进余光中,走进《乡愁》。
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去听,说说你们听到了什么。
(老师作示范朗读。
背景音乐:马思聪《思乡曲》)(板书:听读,说感受):师:例如,我听到了作者的汨汨心泉,听到了承欢母亲膝下的绵绵亲情。
请同学们畅所欲言。
生:我听到了厚重的思念。
生:我听到了绵延在心底的苦,隐藏在思想深处的痛。
生:我听到了海外游子深情的呼唤。
生:我感受到一缕缕的乡愁绵绵不绝地袭来。
师:请同学们用心去读,把自己放进去,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把文章的语言变成自己的心声。
你一定能读出别人读不出的东西。
(板书:朗读,说理解的话)好,谁愿意把自己的体会说出来与大家分享?生:本诗以“小时侯——长大后——后来——现在“的时间顺序,组成四副画面:母子别、夫妻别、生死别、故国别。
生:本诗借助与“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用绘画的语言把思乡恋国之情画了出来。
师:你这一个“画”字用得好!生:作者的感情升华了,由乡关之思上升到家国之恋。
师:现在我们来竞聘“审美家“。
请用这样的句式说话:“我觉得……写得好,好在……”(板书:品读,说发现。
教师示例:我觉得“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几个意象选得好,好在它们都代表着分离,如油画的着色逐渐加深,层层推进了诗情的抒发。
)生:我认为“小时侯”“长大后”“后来”“现在”这几个表示时间的词用得好,好在准确地表示了人的成长历程。
生:这几个词还准确表达了情感的变化。
感情随时间推移而越来越浓,逐渐升华。
生:“这头”“那头”“外头”“里头”这几个方位词用得好,好在空间变化。
生:我认为“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这几个词用得好,好在准确形容事物的形状,以小而轻的形象承载了浓浓的乡情。
生:美在结构,寓变化与统一。
节与节之间整齐均衡,每节内部长短句错落有致,显现出层叠式的建筑美。
生:美在韵律,重章叠词的运用,造成了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为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惆怅的基调。
《乡愁》教学实录
《乡愁》教学实录【教学实录】《乡愁》教学内容:诗歌欣赏与解读一、导入1. 教师出示《乡愁》一诗,并向学生询问是否听过或读过这首诗。
2. 学生针对诗名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提出相关问题。
二、诗歌欣赏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全诗,引导学生感受诗中情感的紧张、真实和深刻。
2. 学生自由交流,分享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三、诗歌解读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形式,包括四个六言绝句,以及每个绝句以一个“予”字开头。
2.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予”的意义,即作者借此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 教师和学生一同解释每个绝句的意义与感情色彩。
四、文化背景介绍1. 教师介绍《乡愁》一诗的作者,辛弃疾,以及其背景和创作动机。
2. 教师向学生讲解北宋时期的政治和社会状况,以及人民对故乡的强烈乡愁感。
五、扩展阅读1. 教师向学生推荐其他辛弃疾的代表作品,如《青玉案·元夕》等,以便学生深入了解这位伟大诗人。
2. 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分组阅读,含辛量糟音乐联唱“义勇军进行曲”等相关作品,以丰富对乡愁的了解和体验。
六、课堂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所学习到的诗歌解读方法和技巧。
2. 学生表达对这首诗的新的认识和感悟,以及对辛弃疾这位诗人的赞赏和敬意。
七、作业布置1. 学生以辛弃疾为主题,撰写一篇400字以上的作文,讲述对这位伟大诗人的赞叹和对他诗词的喜爱之情。
2. 鼓励学生自由创作一首关于乡愁的诗歌,或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八、课堂延伸活动(根据时间情况自定)1. 带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展览,了解更多关于北宋时期和辛弃疾的历史背景。
2. 学生集体合作,创作一部关于故乡的小剧场剧本,并进行录制或表演。
【教学实录结束】一、导入在上一节课的导入环节中,我向学生展示了《乡愁》这首诗,并询问了关于乡愁的问题。
学生们热烈参与,纷纷表达了自己对乡愁的感受和思考。
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朗读全诗,让他们感受诗中蕴含的情感和深刻意义。
《乡关何处——乡愁诗鉴赏》课堂实录
《乡关何处——乡愁诗鉴赏》课堂实录作者:董一菲来源:《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第18期教学时间:2011年3月23日教学年级:大庆市东风中学高二理科班师:上课(背景音乐渲染气氛)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记得德国有个哲学家叫海德格尔,他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怀着永世的乡愁去寻找心灵的故乡,而故乡永远在大陆的中央。
那么乡关何处呢?故乡应该是我们每个人出发的地方。
故乡有的时候在千山外,那里水长流。
我们又怎能不深情地回眸我们的故乡呢?我们的乡愁往往是剪不断、理还乱,我们是一个安土重迁的农耕民族,我们的乡愁是那样深重,而这样的乡愁使我们的民族心理越发的丰富、越发的珍贵、越发的高贵,今天我想和同学们一起就几首乡愁诗,去一起领略我们民族的这份沉沉的大梦,深深的情感。
看一下屏幕,孩子们,看一下这首诗。
(幻灯片展示于右任《国殇》)国殇于右任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这首诗的名字叫《国殇》,这个题目是不是似曾相识呢?是的,同学们说,最早以这个题目写诗的是我国的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叫什么?生:(齐答)屈原。
师:说得非常好。
我们可不可以猜测一下,它不是一首格律诗体,那就应该是一首什么体?生:(齐答)楚辞体。
师:非常棒,楚辞体。
看一下作者,作者叫于右任,熟不熟悉?生:于右任是在孙中山领导下和他一起进行辛亥革命的一个人。
师:说得挺好,说他是在孙中山的领导下进行革命的这么一个人,也就是温家宝总理曾在一个公开的场合引用过的于右任的这首《国殇》,对于右任的评价是:一个辛亥革命的老人。
在1949年的时候,于右任被国民党裹挟到了台湾去了,终身没能回到大陆。
于右任在临终的时候写下了这首《国殇》。
我想让同学来读一下,我想请一个男同学和一个女同学来对读。
同学们不需彩排直接进入状态,能不能推荐一下,咱们班朗读比较好的男同学应该是谁呢?自己举下手也是可以的。
《乡愁》课堂实录
《乡愁》课堂实录(一)导入诗歌用余光中《乡愁》手稿导入新课,简介余光中及其创作手稿,然后让学生照着手稿把这首诗抄写在自己的摘抄本上。
(参与学习的是初二的学生,老师没有直接发放复印的教材文本,目的是让学生在抄写中初步感知诗歌)师:同学们抄好了之后,轻声读一读,用笔勾画出最打动你的诗句。
(二)读诗之外观学生齐读诗歌。
师:同学们,从外观上看,这首诗有什么特点?生1:我觉得这首诗重复的句子很多,是一首“重诗”。
师:我问的是“外观”,也就是从视觉上来看,诗句排列的空间结构给你怎样的感受?生1:很整齐。
师小节:对,特别整齐。
这首诗一共四小节,共16行,这首诗的空间布局特别整齐,一行行、一节节排列下来,给人以爽朗之感。
板书:外观之观察——整齐(三)读诗之声韵师:我们刚刚在朗读中观察了诗歌的外观,发现了它整齐的特点。
接下来,请大家再齐读这首诗,边读边感受,这首诗在声韵上有些什么特点?学生再次齐读诗歌。
生1:我发现这首诗歌很押韵。
师:押韵吗?押的什么韵?生1:押“ao”的韵。
师:我们一起来圈一下你认为押韵的字,(带着学生一起圈画)“票”“票”“墓”“峡”。
我们发现这些字实际上并不押韵。
生2:押“头”这个韵。
师:这是押韵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诗歌每一小节的相同位置都有“头”,“这头”、“那头”、“里头”“外头”,所以你觉得押“头”的韵是吗?同学们,这样的形式叫反复,是运用了反复的修辞,这不是押韵。
师:同学们,通过刚刚大家的讨论交流,发现这首诗并不押韵,那为什么我们读起来会有押韵的感觉呢?生3:因为这首诗很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
教师抓住契机引导学生观察诗歌布局整齐的原因,圈出每个小节相同的句式以及重复的诗句,圈出表明时间的词: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
师:这些词体现了时间的流逝,重复的诗句读起来有一种反复的音韵美感。
这种叫“回环往复”,这样的形式使得诗歌富有音韵感。
读起来悦耳动听。
板书:声韵之体会——回环往复。
乡愁课堂实录
乡愁课堂实录第一篇:乡愁课堂实录《乡愁》课堂实录执教孙艳课前情景导入:(Flash课件)音乐由陈建年作词并演唱,杜志兴作曲的一首《乡愁》歌曲导入:(歌词大意)乡愁不是在别后才涌起的吗?而我依旧踏在故乡的土地上,心绪为何无端地翻腾,只因为父亲曾对我说过,这片土地原本是我们的啊!乡愁不是在别后才涌起的吗?乡愁不是在别后才涌起的吗?(曲调苍凉而忧伤,画面是故乡的树和土地,简约而明朗,学生一下子被音乐和画面带到了过去的岁月。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现代诗,不知同学们是否喜欢这样的文学样式?是的,并不是所有的心灵都能感受到诗意之美,当我们的心被浮躁和冷漠笼罩,当我们对生活丧失了激情和爱,诗歌只是分行押韵的文字形式而了无意义!可是孙老师相信,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大家能喜爱诗,因为诗人是世界上唯一的君王,他的节杖可以伸及最遥远的地方,当帝王在被遗忘的宝座边变成尘埃,诗人的感情却依旧被人缅怀,即使是在风沙弥漫的荒漠,他的诗也会长成一排翠绿的白杨……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用心去感受那细腻如丝又涌动如潮的思乡之情。
师:(课件展示作者介绍)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余光中,他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去香港,1950年去台湾。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己逾半个多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
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弥久愈深。
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余光中时而低首沉思,时而抬头远眺,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屋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这首诗歌。
首先我们进入第一个环节:朗读吟诵,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为这首诗配上你认为合适的音乐。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乡愁》课堂实录 新人教版
《乡愁》课堂实录★情境导入,初涉文本师:这节语文课咱们要从一个英语单词开始,先认一下,homesick(PPT),读出来,这是一个合成词,翻译成中文就是——思乡(乡愁)(学生齐说)。
师:显而易见,乡愁是一门语言,一门世界人民共通的语言,但乡愁又不仅仅是语言,更是一种情感,一种人类永恒的情感。
千百年来,这种情感如一串风铃,摇曳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师点按音乐,PPT中深情舒缓的音乐响起)师:如果不信,下面,请大家随老师在回想中来个联背:月明星稀的晚上,李白倚在旅舍的窗前,“举头望明月——(生齐说)低头思故乡”,这是乡愁;离开家乡,辞亲远游时他“仍怜故乡水——(生齐说)万里送行舟”,这也是乡愁;客居他乡,夜深人静被笛声惊起一声感叹,“此夜曲中闻折柳——(生齐说)何人不起故园情”,这还是乡愁;因为乡愁,少年游学孤独中登上云台山的王维直抒胸臆,“遥知兄弟登高处——(生齐说)遍插茱萸少一人”;因为乡愁,旅居外地临近春节的王湾声声追问,“乡书何处达——(生齐说)归雁洛阳边”;还是因为乡愁,王安石归心似箭,向明月发问,“春风又绿江南岸——(生齐说)明月何时照我还”;乡愁让杜甫在异乡的战鼓和孤雁声中呼喊,“月是故乡明——(生齐说)露从今夜白”;也让崔颢登临黄鹤楼脱口而出,“日暮乡关何处是——(生齐说)烟波江上使人愁”;还有马致远浪迹天涯的触景生情,“夕阳西下——(生齐说)断肠人在天涯”……师:就这样,乡愁之情常涌,情郁于中,自然发之于外,于是“乡愁”成了传统文学中永恒的主题。
(板书:永恒主题)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世界,去品味他的思乡之情。
(师点按结束音乐)★层进式读,进入文本师:诗歌是一定要读出来的,好,先试着齐读一次。
(学生齐读)师:读准读顺是做到了,但是缺乏情感,没有深情朗读。
也难怪,你们现在十四、五岁,缺少人生阅历,很少有或别离或守望或牵挂或相思的时刻,那下面就让我们听听别人的读,听一个年过半百的人来读,感受一下怎样读才能更好表达诗人的情感。
《乡愁》课堂实录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执教:王凯点评:徐道生[实录展播]师:爱家乡是爱国的情感基础,思乡与爱国是人类所共有的美好情感。
因此,思乡与爱国也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咏叹和歌颂的主题,面对这一常写常新的主题,台湾诗人余光中又是如何抒写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乡愁》。
师:学习这首诗,我们有两个任务:1.通过诵读,感知品味、理解诗歌意蕴。
2.学习品读诗歌的方法。
先请同学们把课前查找的资料拿出来,请一位同学简要介绍你所以解的诗人余光中。
生:余光中,台湾当代诗人,出生大陆,1950年去台湾,常常隔海眺望,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大陆,想念故乡。
1972年,22年的思乡情终于化作《乡愁》这首经典之作。
生:我补充一下:余光中先生从上世纪60年代起创作了不少怀乡诗,所以被人们称为“乡愁诗人”。
师:很好,这些资料对于我们理解《乡愁》这首诗的感情很有帮助。
下面老师把这首诗朗诵一遍,同学们在听的过程中要注意语调、语速(在凄清的二胡曲《二泉映月》中背诵)。
[点评:教师声情并茂的背诵配以哀婉的乐声,营造了一种凄清沉郁的氛围,学生渐渐“入境”]师:同学们自已试着读一遍,注意全诗感情深沉,宜读得舒缓一些(学生试读)。
师:除了注意语调外,还应注意每节诗的节奏和重音,下面老师把第一节诗再读一遍,请同学们在听的同时用“/”划出节奏,用“”标出重音。
生:我认为节奏应这样划分“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重音落在“乡愁、小小、这头、那头”上。
师:很好!请大家根据第一节划分节奏和标重音的方法依次划分出二、三、四节诗的节奏标出重音。
师:下面我们一齐来把余光中的《乡愁》朗诵一遍(配乐)。
师:通过读我们对诗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还需进一步理解诗的内涵,大家想一想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生:思乡愁绪师:是的。
乡愁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思绪,作者又是通过哪些物象把这种愁绪表达出来的?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师:老师还想问,全诗四节,每节又表达了什么情感?生:母子离愁生:夫妻离别生:生死恨别生:骨肉离恨师:同学们答的非常好!看来大家对诗的主题和字面意思有了初步的理解。
《乡愁》课堂实录
《乡愁》课堂实录阳曲县东黄水镇东黄水中学 郑慧芳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乡愁是思念家乡的忧伤心情,可以说是中国诗歌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子里就会涌现出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下面就请同学们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乡愁的诗句。
生答: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王湾的“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
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师: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勾起对故乡的眷恋。
诗人们都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台湾当代诗人的思乡之作——《乡愁》。
(二)师展示作者简介,抽一个学生读: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生于南京。
1947年就读于金陵大学外文系、厦门大学外文系。
1949年在台湾大学外文系求学, 1958年赴美国爱荷华大学进修,1959年任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讲师,1974年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1984年返台任教。
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白玉苦瓜》等。
余光中诗作的特点是具有浓重的中国意识和深厚的历史感,构思奇巧,视域宽阔,意象新丽。
《乡愁》这首诗写于1972年,当时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写下了这首诗。
(三)整体感知:1、师播放《乡愁》的配乐朗读。
师:课后习题三已经把诗歌的节奏划分出来了,请大家听配乐朗读,感受《乡愁》的结构美和音乐美,注意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
2、老师示范朗读《乡愁》。
师:配乐朗读的朗诵者将“那头”的“那”读成方言口语的读音“nè”,老师认为有点欠妥。
我们都是按普通话朗读,怎么能夹杂方言口语的读音在当中呢?老师觉得应该读成“nà”才妥当。
老师不愿人云亦云,有自己的主见,希望同学们也要有自己的主见,好吗?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乡愁》课堂实录
《乡愁》课堂实录(一)导入诗歌用余光中《乡愁》手稿导入新课,简介余光中及其创作手稿,然后让学生照着手稿把这首诗抄写在自己的摘抄本上。
(参与学习的是初二的学生,老师没有直接发放复印的教材文本,U的是让学生在抄写中初步感知诗歌)师:同学们抄好了之后,轻声读一读,用笔勾画出最打动你的诗句。
(二)读诗之外观学生齐读诗歌。
师:同学们,从外观上看,这首诗有什么特点?生1:我觉得这首诗重复的句子很多,是一首“重诗师:我问的是“外观”,也就是从视觉上来看,诗句排列的空间结构给你怎样的感受?生1:很整齐。
师小节:对,特别整齐。
这首诗一共四小节,共16行,这首诗的空间布局特别整齐,一行行、一节节排列下来,给人以爽朗之感。
板书:外观之观察整齐(三)读诗之声韵师:我们刚刚在朗读中观察了诗歌的外观,发现了它整齐的特点。
接下来,请大家再齐读这首诗,边读边感受,这首诗在声韵上有些什么特点?学生再次齐读诗歌。
生1:我发现这首诗歌很押韵。
师:押韵吗?押的什么韵?生1:押"ao"的韵。
师:我们一起来圈一下你认为押韵的字,(带着学生一起圈画)“票” “票八'墓"“峡我们发现这些字实际上并不押韵。
生2:押"头”这个韵。
师:这是押韵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诗歌每一小节的相同位置都有“头X “这头,,、“那头,,、“里头,…外头,;所以你觉得押“头,,的韵是吗?同学们,这样的形式叫反复,是运用了反复的修辞,这不是押韵。
师:同学们,通过刚刚大家的讨论交流,发现这首诗并不押韵,那为什么我们读起来会有押韵的感觉呢?生3:因为这首诗很整齐,读起来上口。
教师抓住契机引导学生观察诗歌布局整齐的原因,圈出每个小节相同的句式以及重复的诗句,圈出表明时间的词:小时候一长大后一后来啊一而现在。
师:这些词体现了时间的流逝,重复的诗句读起来有一种反复的音韵美感。
这种叫“回环往复”,这样的形式使得诗歌S有音韵感。
读起来悦耳动听。
七年级语文下册《乡愁》教学实录
七年级语文下册《乡愁》教学实录一、导入环节在导入时,我设问题,采用说话训练的形式导入,而且说话的内容与课文进行对比,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课文抒发的感情与运用的表现手法。
过程如下:师:假设有一天你要离开家乡、亲人、甚至祖国到异地去学习、工作,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请用语言表述出来。
生:会想家。
师:怎么想?你能试着用语言表述出来吗?学生在下面小声地讨论起来,然后陆续地举起手来。
生1:会在夜里望着星星,想着家人。
生2:会在独自闲逛时感到孤独无依,那就是想家。
生3:会在遇到困难时想到爸爸、妈妈,要有他们就没事了。
学生们都笑了。
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都是从自己的感受出发的,那么,今天我们来和诗人余光中比较一下,看一看诗人的思乡之情的抒发和我们有什么不同。
二、整体感知环节让学生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明确相应学法,这样才能为下面的问题的解决作好铺垫。
过程如下:师:猜一下题目“乡愁”的意思?生:(齐声说)思念家乡的愁绪。
师:猜得非常准。
诗人余光中是著名诗人,但祖籍却在大陆,也出生在大陆,后来由于某种原因离开了家乡去了,在,诗人也时刻思念家乡。
下面自己读《乡愁》。
了解一下诗的大意。
生1:课文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之情。
生2:课文表现了作者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愿望。
生3:课文还有爱国之情。
师:几名同学的观点放在一起就非常准确了。
那么怎么分析这首诗歌呢?想一想我们以前分析诗歌用到了什么方法?生:(齐声说)一个基础,四个步骤。
师:谁给解释一下“一个基础,四个步骤”的含义?生:以朗读为基础,了解大意,体会意境,体会手法,体味语言。
师:好,这一节课我们就以此方法来赏析余光中的《乡愁》。
三、赏析环节这一环节即用“朗读为基础,了解大意,体会意境,体会手法,体味语言”的四个步骤来赏析诗歌。
在分梯度进行朗读。
具体过程分四部分:第一步朗读诗歌,明确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师:大声朗读课文,要求不高,只要读准字音和停顿,读两遍。
课堂实录:《乡愁》
课堂实录:《乡愁》 在课文 《乡愁 》中,余光中 分别把乡愁比作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表达了诗人思念,热爱故乡和亲 人的思想感情。
今天,小编跟大家分享乡愁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是一种鲜活的教 学资源,通过乡愁课堂实录情景再现,教师们可以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讨,可 亲、可近、可学、可用,非常有益处,一起来看看吧! 1972 年的一个深夜, 诗人余光中听着那潇潇的冷雨, 淅淅沥沥, 愁绪万千, 打在诗人的心头,离开大陆二十多年了,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够回去,他此时心潮 澎湃用了不到二十分钟就写下了这首让无数人动容的诗歌 ——《乡愁》,后来,直到 60 多岁了他才重新回到大陆……今天,让我们 走进余光中,走进这首诗,去感受他的乡愁 请同学们自由地放声地朗读—— 师:同学们读得都非常用心,有人说余光中的诗是听觉的诗,是音乐的诗, 你们觉得语速应该? 生:缓慢,低沉 师:下面我们就来读第一节,注意慢一些,低沉一些 学生读第一节 师:再慢一点。
师范读第一句,生再读第一节,教师配合,同是屏幕显示 第一节 师:“那”字开口小点好吗?读“那” 生读该句 师:下面配乐在读这首诗。
(音乐很舒缓) 师:读诗的感觉真好,你们在用心用情,读到了什么情感呢? 生:读到浓浓的思念之情 师:恩,你把握了情感的基调 生:无奈之情 师:对,你读到了更深的一层 生:一种悲伤的,伤心的情感生: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我们再也见不到的忧愁 生:孤独的感觉 师:你的感觉很敏锐 师: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纠结寄托在什么上呢? 生:邮票 坟墓 海峡 师:这些叫做意象,我们可以圈起来。
你们读诗的感觉真好,读出了丰富的 情感,余光中也说这首诗是浅易之作,浅,不是肤浅,而是深入浅出;易,也不 是容易,而是平易近人,贴近我们的内心,这也就是余光中的独特表达。
教师 板书 浅 深入浅出 易 平易近人 你们嗅一嗅,闻一闻每个句子 ,在语言上有哪些独特之处 ——配乐——录音——男中音—— 屏幕上一句话:语言表达的独特之处 师:我们再来回味揣摩一下 生:用时间顺序,体现不同层次,格式上很特殊,每一节都很整齐 师:这在诗歌上成为“重章叠句”,你相当厉害,一下子就发现了 生:每一意象前面都有一个形容词,小小,窄窄 ,浅浅 看上去很工整,叠 起来,但读出来感觉就不一样 师:我们一起来看,它们叫做叠音词,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小小……浅 浅…… 屏幕上显示-四组叠音词 师:你们知道这为什么要用叠音词吗?我们来比较感受一下吧 屏幕显示四句,分别为“小邮票“窄船票”“矮坟墓”“浅海峡” 男女声分别读这些需要比较的句子 生:情感特别浓重,多了一个词 师做动作叠字和第三声的动作:我们的音调就长了,你们我看的手势,一起 读,这四组词 师:什么感觉 生:拖长了 生:拖长了就绵延了,拖长了乡愁 再读一遍整首诗 师:再绵长一点,我请个同学来读 一女生起来读 师:我太喜欢你读诗的动容的感觉,太美丽了,你们朗读,还有什么发现? 生:发现了量词“一枚,一张,一方,一湾”,我想起来了李清照的诗:载不动许多愁,有异曲同工之妙 师:真是太厉害了 生:我发现了意象中的另一种感情,作者把思乡之情寄托在邮票上,因为离 乡了,后来他母亲去世了,他悲伤思念母亲,就把情感寄托在坟墓上,后来…… 海峡上 师:你从简单的文字上读出了不仅是个人的,还有家国的乡愁 生: 从录音朗读中, 我发现语调是慢慢叠加的, 但是到了坟墓这里就更重了, 读到海峡这里有泣不成声的感觉 师:哪些词语 让你揪心? 生:有些似乎断开来了 师:你读一下 学生读后很有感觉,听课老师鼓掌 师:这个同学发现了揪心之处,外头,里头,有多远? 生:生和死的距离吧,特别远,再也见不到了 师:最遥远的距离就是那么近却是生死相隔了,我们再一起读,把这种感觉 传达出来,怎么读出来? 一学生读一遍,效果并不很好,但是他自己没有感觉到,老师鼓励说,你已 经用心用情了,老师建议你一字一顿来读,把感觉慢慢读出来,并范读一节 师:谁再来读一下,自信一点 一女生起来读,“后来啊……”特别有味道 好,大家一起来感觉——后来啊—— 师:这位母亲,生他养他的母亲,更是战乱时代带他逃亡的母亲,从上海到 香港,从香港到越南,到昆明,到重庆,但是从没有放弃教育儿子,而就是这样 一个母亲,他如今却已经是阴阳两隔,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种揪心的感觉…… 屏幕显示《招魂的短笛》一男生读(很不错的感觉) 女生再读,“——后来啊,……母亲在里头……”这节 师: 我想说的就是余光中的诗歌语言的魅力, 用浅近的语言让我们为之动容, 有一位画家因此为之作了一幅画,画中画了一只天鹅雏鸟——同学们看这幅画, 品品这幅画中的鸟,看看他表达的是哪一节的文字 生:应该是最后 一节,天鹅还小,在石头上,前面是一条溪,它飞不过去, 很害怕…… 生:我感觉是第一段,雏鸟可以是指小时候的诗人,遥望他母亲…… 生: 应该是最后一节, 因为雏鸟很渴望飞过去, 但是又办不到, 于是很忧伤, 很向往惆怅 师:你把握得很好,惆怅,无奈,,情感一天天地延续下去…… 生:第三节吧,无助,孤独的感觉,眼神当中看出孤独无助的小鸟师: 孤独啊, 小鸟站在礁石上……这位画家为什么用天鹅呢?因为它是候鸟, 它们对家人不离不弃,对故乡无限依恋,无论千山万水千里万里也要飞回去,而 这些游子,高贵神圣,正像天鹅一样。
《乡愁》课堂实录
乡愁》课堂实录师:同学们,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离开过家没有生纷纷:没有。
师:我记得你们至少有两天。
一生举手。
生:初二上学期社会实践去园博园。
师: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父母,什么感觉生:还不错。
众生笑。
《师:还不错,没有爸爸妈妈在旁边唠叨是吧。
还有同学有这样的经历吗生:有一次我跟同学出去过,两天没回家,挺想家的,那种感觉就是很想回到父母身边。
师:离开两天就想家了吧。
同学们,也许就如刚才那位同学所说,如果我们刚刚离开家的时候,可能还曾经庆幸,没有了妈妈的唠叨,父亲的呵斥,可是时间一久,我们就会体会到想家的滋味。
如果让你一年,两年,甚至十年,二十年离开家,那又是一种怎样的伤痛呢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乡愁》,我们一起来感受诗人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听天诗人内心的呼唤。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把诗歌朗读一遍。
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
师:好,诗歌读完了,只有短短的四小节,也没有一个生字,我们都能读懂吗师:好,那我来问几个问题,谁能告诉我乡愁是什么意思生: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
师:一种思乡的愁绪是吧。
我们都读到了哪些具体的感情呢生:亲情、爱情,还有……师:比如说,第一节写到了]生:母子的分别师板书:母子别师:少年时候漂泊到外面,作者用一封家书来寄托对母亲的思念,我们看到的是母子别。
第二节写到了怎样的感情生:夫妻师:板书:夫妻别。
年轻的时候除外闯荡,一张船票让他和妻子天各一方,这又是一种深深的愁绪。
我们还读到了什么生:丧母。
师:母亲去世,中年丧母,这是一种怎样的别离呢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生:生死。
师板书:生死别。
师:人到中年,母亲撒手而去,这时候阴阳两隔,是一种怎样的伤痛。
除此之外,我们还读导了什么思念国家。
}师;这个时候到了什么年纪了师:这个时候诗人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土,思念祖国,那又是一种怎样的别离我们可以用怎样的词语我们可以称它是一种——家国之别。
板书:家国别。
师:我们读到了作者这样的深深眷恋,我们读到了四种具体的情感。
乡愁课堂教学实录
《乡愁》课堂教学实录(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乡愁》课堂教学实录《乡愁》课堂教学实录《乡愁》在艺术上呈现出结构上的整饬美和韵律上的音乐美。
下面是《乡愁》课堂教学实录,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学生对余光中《乡愁》诗的理解。
2、通过老师的朗读指导和小组朗读竞赛,学生学会朗读诗歌的方法,得到美的熏陶,进而热爱诗歌朗诵。
【课前预备时间】播放音乐,罗大佑的《乡愁四韵》。
师:据说当年在台湾开的现场演唱会上,罗大佑的这一曲荡气回肠的《乡愁四韵》,曾使全场观众热泪潸然。
是啊,对于那些生于大陆、长于台湾的游子们来说,几十年的故园梦,未能有个圆满的结果,思乡就成了他们12下一页《乡愁》课堂教学实录生11:“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这头”“那头”出现四次,读起来都一样,不知道怎么读。
师:这个地方是比较难读的。
我们要先看各节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比如第三节,诗人在这节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生12:思念。
生13:伤心。
师:仅仅是伤心这程度够深么生14:悲痛。
生15:哀痛。
师:为什么?生14:母亲死了,诗人再也看不到母亲了,所以哀痛。
师:一方矮矮的坟墓相隔,诗人母子两人永无相见的机会了,所以“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要读出这种距离来。
“母亲在里头”怎么读?生16:降调,往下读。
生17:要沉痛。
师:那么要突出这种强烈的距离反差,“我在外头”怎么读?生:升调。
师:可以,语气要激烈些。
(老师示范)(演示文稿:第三节朗读指导)后来啊(注意“啊”与前一字连读轻声,不能当单字重读)乡愁/是一方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1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1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乡愁》的课堂实录
《乡愁》的课堂实录《乡愁》的课堂实录《乡愁》是一首抒情名诗,诗人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出四个具体的物象,把绵绵的乡愁、无限的愁思注于笔端。
以下是《乡愁》的课堂实录,欢迎阅读参考。
教学设想1、新课标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在具体操作上要努力搭建好师生课堂交流的平台,创造一种宽松、祥和、愉快的对话氛围,利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碰撞,激起智慧的火花,从而共同探疑、解疑,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培养个性。
《乡愁》一诗的内容不算太难懂,教学中应加强朗读,借助多媒体增强可感性,并在与其它乡愁诗的比较中去体会内容、感悟乡愁,所以本文的教学目标定位为:⑴通过反复朗诵,体会诗歌的结构美和音乐美。
⑵理解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⑶明确祖国的统一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
2、教学思路定位为:⑴情感导入,创设情景。
⑵自读质疑,整体感知。
⑶合作探究,品味研读。
⑷点拔释疑,拓展延伸。
⑸朗读指导,比较阅读。
教学流程课前活动:作为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往往十天半月才能回家一次,那么,在这期间,当你想家、想父母的时候是怎样的感受呢?学生七嘴八舌的说。
一、情感导入,创设情景师:是啊,同学们,你或许有过与亲人小别而倍感思念的时候,你或许有过因与亲人永别而深感切肤伤痛的时候,那丝丝缕缕的对亲人的怀念与痛悼,那刻骨铭心难于言表的伤感与惆怅,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样的愁,这样的痛,该用怎样的艺术形式和语言形象来表达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欣赏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诗歌《乡愁》。
(师生共同板书课题及作者)二、自读质疑,整体感知1、下面,先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比比看谁字音读的准。
如有读错字音的,请其它同学举手帮助更正。
2、指名读(一人读一节,共十几人读)。
〔如有读错字音的,则说停,并引导学生更正,教师并板书;如无,则罢。
〕(可能读错的字音:一枚méi海峡xiá)3、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指导自学: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乡愁》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乡愁》课堂教学实录
《《乡愁》课堂教学实录.doc》《乡愁》在艺术上呈现出结构上的整饬美和韵律上的音乐美。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乡愁》...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wenxue/xiangchou/229326_2.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99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关何处——乡愁诗鉴赏》课堂实录(下)·《乡关何处——乡愁诗鉴赏》课堂实录(下)(2011-3-28 13:32:00)董一菲《乡关何处——乡愁诗鉴赏》课堂实录(下)2011年3月23日大庆东风中学整理:大庆十七中张显辉(水孩子)(幻灯片展示乡愁是一种声音)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王昌龄)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韦庄)师:其实刚才已经涉及到,乡愁不仅是一个意象,乡愁也可以是一种声音。
刚才我们鉴赏了“胡笳”这个意象,胡笳阵阵,胡笳声声,阵阵胡笳之声使我们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在古代,有个大才女,叫蔡琰,蔡文姬,她写过《胡笳十八拍》也是带有浓重的思乡情怀的。
再看这些声音,芦管的声音、音乐的声音、琵琶的声音、黄莺的声音,都可以使远方的游子想家。
故乡是什么?故乡也许就是妈妈的一声呼唤;故乡是什么?故乡也许就是村头的袅袅炊烟;故乡是什么?也可能是那条日夜流淌的小河,也可能是一切的一切……生23:我想说“此夜曲中闻折柳”的“曲”字,我感觉,这“曲”应该是折杨柳曲,表达的是对故园及亲人的的思念之情。
师:哦,折柳的曲子,好耳力!生24:芦管的声音应该和箫声差不多。
苏轼说:“客有吹洞箫者,其声呜呜然”,能够让人想到类似于呜咽、啼哭的声音,我想到一幅画面:一个常年征战在外的人,站在高处、望向家乡的方向,他不一定能看见,但是他能感觉到那个方向他的家人在思念他,所以站在那里看,正在这时,传来断断续续的芦管的声音,像是在啼哭,让他的心情更加哀怨、凄婉。
师:好,很好。
能够联想到课文中学到的《前赤壁赋》当中的文字,是呜咽、是啼哭,这个说法好。
然后要注意到“一夜征人尽望乡”。
唐诗是一朵奇葩,是我们民族的精神之花,是中国人的骄傲。
李益是什么时候的诗人?是晚唐诗人。
晚唐诗人的边塞诗已经带上了晚唐的烙印,晚唐是什么样的时代烙印?那便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无尽的哀伤,“一夜征人尽望乡”,一个小小的“芦管”引起的是无数的士卒的望乡之景,可不是那个“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只是一个老兵。
这是一个民族的整体的情怀,不再是盛唐时期的那种建功立业,那种保家卫国,那种壮志未酬那种情怀了。
这是晚唐的边塞诗人,同学们在阅读的时候可以注意比较。
这首诗先说到这儿,还有没有别的可以补充的?生25:我就觉得第一首诗用声音表达出来的效果来写声音富有感染力,比如《李凭箜篌引》里的李凭的箜篌声响起,然后天上的云彩全都走不动了,这里芦管声一响,那个人就想到乡愁,很有感染力。
师:想到《李凭箜篌引》,就是那句诗没有说出来,是翻译出来的是吧?有点瑕疵,要是背下来就更好了。
“空山凝云颓不流”,是吧?关于音乐的事儿,我们就一起先说到这儿吧。
好,往下看。
(幻灯片展示乡愁的经典意象)雁家书梦境衣月节日师:乡愁的经典意象,在诗歌中反复出现的有大雁,为什么呢?大雁怎么是乡愁的经典意象?大雁可以传书。
大雁传书,书是信。
还有家书,家信最能够表达乡愁。
杜甫怎么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然后是梦境,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还有衣服可以表达乡愁,那当然是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再有像月亮,像节日,王维怎么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下面同学可以列举一下,除了黑板上说到的、我们刚才复习到的,还有哪些意象可以承载乡愁啊?生25:我觉得还有“舟”,泛舟的舟,有漂泊之感,有“孤舟一系故园心”师:说的很好,还有哪位同学?生26:还有落叶,早秋经落叶,飘零似客心师:它(落叶)飘飞的像客家游子的心,还有哪位同学可以补充?还有哪些经典意象可以表现离愁?生27:我觉得邮票也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师:余光中说的,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的确如此,因为余光中他吹响的是乡愁诗人的集结号。
在台湾,以一首《乡愁》吹响了乡愁的集结号,有大量的乡愁诗,邮票当然可以了,承载乡愁意象。
生28:我觉得还有“羌笛”,“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师:“羌笛”的“羌”和“胡笳”的“胡”异曲同工。
是吧?很好。
再想一想,在记忆当中再搜寻一下,还有什么经典意象能写尽乡愁呢?生29:我觉得还有杜鹃。
它的叫声是“不如归去”,表达了一种乡愁,听到杜鹃叫声的时候可以想到家乡,“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师:非常棒。
杜鹃声里斜阳暮,最能够啼血的声音,自然界的天籁,有这么一句话,人籁不如地籁,地籁不如天籁。
那么在大自然的声响之中,在许多的鸟类飞禽当中,叫声最凄惨的莫过于那杜鹃。
于是我们称之为“杜鹃啼血”这是台湾的另一位乡愁是人舒兰写的一首《乡色酒》,带着问题读,带着什么样的问题?这首诗最突出的手法是什么?(幻灯片展示舒兰《乡色酒》)乡色酒舒兰三十年前你从柳树梢头望我我正年少你圆人也圆三十年后我从椰树梢头望你你是一杯乡色酒你满乡愁也满一男、一女生对读。
师:全班同学齐读一遍。
“乡色酒舒兰”一二生齐读《乡色酒》。
师:手法,最突出的手法是什么?最突出的手法是什么?“三十年前”“三十年后”,什么手法?生:(齐答)对比。
师:对比,这个对比可不得了啊,题目叫什么?生:(齐答)乡色酒。
师:诗人把什么比作“乡色酒?“读没读懂?“你是一杯乡色酒”,“你”是谁?同学们看看,这“乡色酒”是谁呢?看第一节,“你从柳树梢头望我”,啊,是月亮。
“三十年前”,为什么月亮在望我?是因为她羡慕我,为什么要羡慕我?“我正年少”生活正圆满。
青春年少,花好月圆,人世间所有的圆满集一身,于是月亮望我。
三十年后,从大陆到台湾,你怎么看出来诗人已来到台湾的?生:(齐答)椰树。
师:椰树,哎,真聪明!这个细节就暗示不是大陆了,不是杏花春雨的江南了,不是骏马西风的塞北了,而是宝岛台湾。
这个时候,三十年的世事沧桑,人世巨变结果来了一个巨大的颠覆,“我从椰树梢头望你”“你是一杯乡色酒”,为什么要望月?想家了,是吧?结尾是“你满,乡愁也满。
”构思非常漂亮。
这首诗,把它搜集起来,背下来。
下一首诗也是台湾一位著名诗人叫非马写的《醉汉》,那么“醉汉”这个形象啊,我还是放一段音乐,请同学来读一下,大家理解一下这个意象。
(幻灯片展示非马《醉汉》)醉汉非马把短短的直巷走成一条曲折回荡的万里愁肠左一脚十年右一脚十年母亲啊我正努力向您走来一女生在音乐声中读《醉汉》,读毕生鼓掌。
师:乡愁是借助一个什么形象表达的?生30:乡愁是一条直巷。
师:(乡愁)像一条直巷?是回家的路是一条直巷?生31:是一条曲折的直巷。
(笑声起)师:是一条曲折的还是直的巷,真是很纠结啊!(笑声又起)还有没有其他的意见?乡愁怎么表达出来的?生32:它是说诗人在回家的路上遇到的艰难,就是突出了他对家乡的思念,想要回到家乡然后一直在曲折的路上回荡,一直没有。
“向母亲努力的走来”一直没有回到。
师:简单的说,乡愁不是什么直巷了,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就是回家的过程,但是因为我们概括太抽象了,能不能再补充一下说说这个乡愁是通过什么样的特定的情境也好、意象也好甚至是情节也好再拿出来说一下。
生32:通过回家的路途……师:我想问是谁回家的路?生32:作者。
师:作者,是吗?题目叫什么?叫“醉汉”,这就对了,是通过一个醉汉的形象,谁走路会这么走啊?“左一脚,十年;右一脚,十年”,多夸张的手法,表达醉汉,也就是抒情主人公一个典型的形象,对于故园的思念的……加个词儿,孩子!生33:悠远。
师:啊,是一种悠长悠长的思念,悠远的思念,我看这感觉很棒的。
生34:沉醉。
师:哦,是一种沉醉呢,醉汉嘛,一种执着,醉中也知道回家。
非马的诗非常漂亮,也是一位台湾诗人,可以到网上搜一搜他其他的小诗。
仿写一下,孩子们,这首诗大家非常熟悉,初中学过,《乡愁》,席慕容说了:“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你可以续写,可以写一句,可以写两句,董老师给你们点时间,你们可以好好想想,怎么可以写的更漂亮一些。
(幻灯片展示席慕容《乡愁》)乡愁席慕容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约两分钟后,有同学举手)师:就先写到这儿,这位男同学你先说。
其他同学自己传麦克说。
生35:故乡的画是一首清朗的诗,总要有曙光的黎明起始。
故乡的印象却是一段朦胧的惆怅,仿佛雨中的徜徉、消逝……师:非常棒!这敏捷的才思相当于才占八斗的曹子建的“七步诗”,董老师从那走到这儿,是七步,他就想出来了。
非常棒!生36:故乡的梦是一支微婉的歌谣,忽近忽远的在耳边回荡。
师:是一个童谣,忽近忽远,这个感觉真好。
童年就在眼前,因为我童心未泯,童年就在彼岸,因为已经是过往。
生37:故乡的梦是一段温馨的回忆,总在有东风的傍晚飘扬;故乡的光影却像消失的哀愁,……师:大家写诗的本领基本都赶上蒙古的公主席慕容了,看不出真假来了,因为高鹗续《红楼梦》的时候,大家都能看出后四十回是续本,现在我都看不出来,我已经丧失了评判能力。
生38:瑟风秋水连天漾,无奈悲歌唱。
最是无情空惆怅,泪洒离别上。
夕阳洗染愁悲壮,梦在故乡档。
我自饮酒醉欲忘,醉了哀伤,愁了悲壮。
师:席慕容的《乡愁》应该说是婉约派的,那么我们这位男同学的乡愁诗写的是豪放派的,你们感受到了么?非常大气磅礴,绵绵无尽,载不动。
生39:故乡的画是一首哀婉的歌,总在羁旅的路上回荡。
故乡的人们有着一种永恒的期望,仿佛期盼着衣锦还乡。
师:啊,期盼着衣锦还乡,我们的一个民族大梦。
什么时候回家?衣锦还乡。
所以“高祖还乡”高唱“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最高境界,还乡的最高境界。
生40:故乡的山清水秀像一段遥远的记忆,总在静谧的夜晚飘回我的梦里。
故乡的样子却日渐消逝,像我心中无以派遣的惆怅。
生41:故乡的风是一朵浅浅的云,总在有阳光的蓝天飘荡。
师:就这一句?断章。
继续。
孩子们,最后一位同学发言好么?生42:故乡的人是一缕脚下的炊烟,无论飘到哪儿,根就在哪儿。
师:根就在那里,这句话太讲究了。
很有哲思。
结尾是网络上的这么一首乡愁诗,大家说现在网络上的这些写手,比如说他的网名叫“红烛醉西楼”,肯定有同学喜欢网络阅读了。
一男一女对读。
师:这首网络上的乡愁诗,很有一些欧式的大长句子,同学们在读的时候容易被绊倒是正常的,要是让董老师来读,还赶不上孩子们呢。
我们说乡关何处?其实,乡关处处。
家园的情结会使我们的人生更厚重,生命更绵长。
好,下课!谢谢同学们!生:老师再见!师: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