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研究 化构建。
一、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作为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 是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的, 有一个从哲学 的高度立论的理论基石, 这就是中国传统的天人之辨, 它的表现形式有殷周天命观、 自然天 道观、 理学天理观, 无论天命观 , 还是天道观, 以及天理观, 都不是孤立地讲天命、 天道、 天理, 而是与人命、 人道、 人理相联系的, 人命是指人世间的命运 , 人道是指人事之道, 人理是指人 伦之理。讲天命、 天道、 天理为人世间的人命、 人道、 人理寻求哲学上的理论根据, 从而为人 道服从天道、 人命服从天命、 人理服从天理进行论证, 这就是司马迁所谓∀ 究天人之际# , 即从 哲学的高度探究天与人之间的关系 , 也就是研究天人合一的道理。 天命观源于殷周之际 , 据 尚书! 记载: ∀ 有夏多罪, 天命殛之# ∀, ∀ 惟助王宅天命# # , 后世 的一些思想家继承了殷周天命观, 宣扬天命是上帝的意志和命令, 是人世间的最高主宰, 认 为人世间的君主奉天之命 , 代天理政, 君权天授。 儒家奠基人孔子在世界本源问题上修正了殷周天命观, 但仍然宣扬天命作为人世间最 高的主宰 , 他说 : ∀ 五十而知天命# ∃ , ∀ 畏天命# % 。孔子认为 , 天命是上帝的意志和命令, 它主 宰着世界万物的生灭变化和四时运行, 也主宰着人世间的得失, 承认天命并对天命报着敬畏 的态度, 孔子的天命观注重修己而体认天命。 汉代董仲舒继承殷周天命观, 他说 : ∀ 天以天下予尧舜, 尧舜受命于天而王天下。 # &∀ 唯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社会基本的治国方略 , 是以儒家为主 , 通过吸收各家思 想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它不仅有深厚的思想渊源 , 而且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思想体系。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尧舜之治。据 尚书 尧典! 记载: ∀ 克明俊 德, 以亲九族。九族既睦 , 平章百姓。百姓昭明, 协和万邦。 # 意思是说, 尧昭明其德治, 不仅 使九族内和谐, 也使其余百姓、 乃至所有氏族实现和谐。又据 尚书 皋陶谟! 所载, 舜与大臣 皋陶论政 , 皋陶讲道 : ∀ 允迪厥德# 、 ∀ 行有九德# , 又讲∀ 九德# 为∀ 宽而栗 , 柔而立, 愿而恭, 乱而 敬, 扰而毅, 直而温 , 简而廉, 刚而塞, 强而义。 # 关于 ∀ 九德 #, 曾运乾 尚书正读! 引金履祥论 ∀ 九德# : ∀ 九德凡十八字, 而为九德者, 上九字其资质, 下九字则进修。 # ∃ 尚书 皋陶谟! 是研 究舜之德治的重要史料, 孔子认为∀ 皋陶谟! 可以观治# 。舜诚恳地实行德治, 并提出九德作 为人格德行的品质以及选贤的标准。尧舜之治是中国古代较早的德治, 孟子认为: ∀ 尧舜之 道, 不以仁政, 不能平治天下# % 。荀子也认为: ∀ 尧舜者, 至天下之善教化者也 , 南面而听天 下, 生民之属莫不振动从服以德顺之。 # & 在商周春秋时期 , 关于德治的思想资料也是比较丰 富的 , 据 尚书 盘庚上!记载: ∀ 施实德于民#, 盘庚是商代君主成汤的第十世孙, 在迁都时告 谕臣民 , 主张对民实施真正的德治。∀ 我时其惟殷先哲王德# ,
) 天子受命于天, 天下受命于天子。 # ∋ ∀ 王者承天意以从事# 。( ∀ 天之任德不任刑。 # ( 董仲舒
认为, 天是最高的主宰 , 人世间的成败得失是天命使然, 天子受命于天 , 禀承天意以治理天 下, 天任德不任刑罚 , 君主应当行仁政。董仲舒以天命观论证封建王权的合理性。 总之 , 殷周天命观认为天命是上帝的意志和命令, 君主代天理政 , 效法天命而行政事 , 这 一切都是出于天命使然, 这样 , 人世间的王权以非人间的神秘力量为主宰 , 是向世人昭示王 权源于天命, 这是一种原始形态的天人之辨。 天道观是春秋时期比较流行的思想 , ∀ 天道盈而不溢# , ∀ 天道皇皇 , 日月以为常# 。( 据
∃ 所锡之福也。 #∗ 陆九渊认为 , 宇宙是我的心 , 我的心就是宇宙 , 心与理合而为一 , 圣人天子代 天治理天下, 承天理处理政事 , 施行封建伦理纲常 , 使民心求得自身心理上的满足, 他主张从 % 心中发明天理, 即∀ 以此心敷于教化政事 , 以发明尔庶民天降之衷# 。∗
王阳明的天理观主张心即理, 致良知, 他讲道 : ∀ 且如事父, 不成去父上求个孝之理; 事 君, 不成去君上求个忠之理; 交友治民, 不成去友上民上求个信与仁的理, 都只在此心 , 心即
! 循天理治理天下 , 也就是∀ 圣人奉天理物之道# ∗ 。
朱熹的天理观讲道: ∀ 宇宙之间 , 一理而已 . .其张之为三纲 , 其纪之为五常 , 盖皆此理 ∀ # 之流行 , 无所适而不在。 #∗ ∀ 盖三纲五常, 天理民彝之大节而治道之本根也。 #∗ 朱熹认为, 天 理是宇宙间最高主宰 , 也是万物的最高原则, 三纲五常都是天理的体现 , 治理天下国家也必 须遵循天理的准则。 陆九渊的天理观是在心学体系下展开论述的, 他主张心即理 , 他说 : ∀ 今圣天子重明于 上, 代天理物, 承天从事 . .凡尔庶民, 知有君臣, 知有上下, 知有中国夷狄, 知有善恶 , 知有 是非 , 父知慈, 子知孝 , 兄知友 , 弟知恭, 夫义妇顺, 朋友有信 , 即惟皇上帝所降之衷, 今圣天子
宋明理学家吸收道家 , 援引佛学, 建立了理学思想体系, 天理观作为理学思想体系下的 宇宙本体学说, 理性思维程度更高了, 把宇宙间最高本体的天理与人伦之理紧密结合起来, 进行更为精致的论证 , 达到了中国古代理论思维的最高水平。 总之,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是以天人合一作为哲学基础的, 也就是从哲学的高度∀ 究天人 之际# , 从原始形态的殷周天命观到自然天道观, 再到理学天理观 , 是理论思维不断深入的标 志, 旨在论证天与人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 无论是人命源于天命 , 还是人道遵循天道 , 以及人 52
∋ (
这是周公对康叔的告诫之
辞, 意谓我向往殷先世圣明君主的德治。∀ 顾乃德, 远乃猷裕# , 周公告诫 , 回顾所行德治, 治国之道远大。∀ 经德秉哲# )周公告诫, 应秉持恭敬之心推行德治。∀ 罔不惟德之勤# ∗ 周穆 王告诫 , 要勤勉于德治。据 左传! 所载 : ∀ 既无德政, 又无威刑 , 是以及邪# + , ∀ 德 , 国家之基 也# , , ∀ 甚德而度 , 德不失民# − , ∀ 德以治民# , 从这里可以看出, 在春秋时期, 德治是治理国 家的根本 , 并作为重要的思想引起广泛的重视。从尧舜之治到商周春秋时期, 这种注重德治 的社会风尚, 成为中国传统德治思想形成的思想渊源。步入秦汉时期 , 随着中国封建制的确 立, 在总结秦亡的历史教训中 , 人们逐步认识到儒家所主张的德治是历史的选择, 儒家德治 以尧舜之治为底蕴, 继承传统的∀ 有德惟刑# 、 ∀ 德立刑行# !的思想 , 兼采法家的法治主张, 援引道家无为而治、 与民休息的思想, 吸取墨家兼爱尚同的主张 , 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备的 德治思想 , 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治国方略。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作为完善的思想体系 , 既有哲学基础 , 又有伦理准则, 既突出了关键 环节 , 又阐发了核心内容 , 在最终目标上又有了高尚的理想追求 , 从而形成了底蕴雄厚的文 50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研究 理服从天理, 都是从哲学的高度认识宇宙, 从而为人世间立定准则, 其最终目的是为德治进 行哲学论证。
二、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伦理准则是义利统一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既然是讲以德治国, 那么 , 就非常注重德治的伦理准则, 这个伦理准 则就是义利统一。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 物质不富足的古代社会, 治国的第一要义是如何 处理物质利益的问题 , 物质利益是社会生活的基础, 也是人的生活第一需要, 是一个时时需 要面对的问题, 这个问题解决得好与坏 , 直接关系到治国应遵循什么样的伦理准则问题。正 如荀子所讲: ∀ 富有天下, 是人情之所同欲也, 然则从人之欲 , 则势不能容, 物不能赡也。故先 王案为之制礼义以分之, 使有贵贱之等 , 长幼之差, 知愚、 能不能之分, 皆使人载其事而各得
& 理也。 #∗ 王阳明认为, 天理具有一心, 不用外求, 心里具有封建伦理纲常, 只有致心中的良
知,Baidu Nhomakorabea就可发见天理, 王阳明讲天理具于吾心, 旨在启发自我的能动作用 , 最后落实到修心、 成
∋ 圣、 治国平天下 , 王阳明的天理观正是为其∀ 达吾一体之仁# 、 ∀ 家齐国治天下平# ∗ 进行哲学 论证的。
政治学研究
2002 年第 1 期
源于天性 , 人道源于天道 , 天道即自然规律, 是客观存在的 , 人们认识自然规律, 遵循这种自 然规律而处理政事。 自然天道观从抽象思维的层次上论证了世界万物的本源和规律, 尽管在个别思想家那 里杂有神秘成分 , 但从总体上讲, 在理论上比殷周天命观更加精深了, 这是一次理论上的飞 跃, 它摆脱了殷周天命观的原始形态 , 走上了理性思维的道路。中国古代的天道观 , 不是孤 立地讲天道, 而是与人道联系在一起的 , 讲天道是为了论证人道的合理性 , 以天道为人道立 定准则。 宋明理学家提出了一整套理学思想体系, 将天道理学化, 把天道赋予理的含义 , 从而使 天道观转换为天理观 , 这是一种更为抽象的理学思维。天理观是宋明理学家提出的哲学思 想。二程、 朱熹、 陆九渊、 王阳明等理学家所讲的天理, 是天道的理学表现形式, 在理学体系 下指的是一种神秘的宇宙本体 , 通过对天理的论证, 把自然与社会的秩序永恒化, 天理是自 然与社会的最高准则, 并把天理与人伦之理相联系 , 天理成为封建社会永恒不变的最高准 则。 二程的天理观讲到: ∀ 为君尽君道, 为臣尽臣道, 过此则无理# , ∀ 父子君臣 , 天下之定理, 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 圣人循天理而欲万物同之。 # ∗ 二程认为 , 作为自然与社会最高准则的 天理是自己的发明创造 , 认为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是天理的体现, 天与人是合一的, 圣人遵
! ∀ 左传! 记载: ∀ 礼以顺天, 人之道也。 #( ∀ 忠信笃敬, 上下同之, 天之道也。 #( ∀ 天道远 , 人道迩, # 非所及也# ( , 在春秋时期, 天道多指天象变化, 并含有推算人的吉凶祸福的迷信成分。后来 的自然天道观, 其含义既有神秘的必然性, 又有客观规律和法则 , 在不同的思想家中 , 其含义
情之重, 主张天与人合而为一 , 其目的是强调人道与天道的一致。 王夫之的天道观主张天人合一 , 他说 : ∀ 天下之势 , 一离一合, 一治一乱而已。 ..一合
) 而一离 , 一治而一乱 , 于此可以知天道焉 , 于此可以知人治焉。 #∗ ∀ 人生于天地之际, 资地以
成形而得天以为性, 性丽于形而仁、 义、 礼、 智著焉 , 斯尽人道之所必察也。 # ∗ 王夫之认为, 天 与人合而为一, 人道不违天道 , 政事上的成败得失必须遵循自然规则 , 人生于天地之间, 人性 51
也不尽相同, 但有一点是共同的, 就是他们都认为天道与人道相联系。 周易! 阐发了天道与人道的统一: ∀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 , 立地之道曰柔与刚 , 立人之道曰
∃ % 仁与义。 #( ∀ 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 ..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 #( & 张载的天道观主张天人合一 , 他说: ∀ 大抵天道 不可得而见 , 惟占之于民 # ( , ∀ 天人 合 ∋ 一# 。( 张载认为,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 天即自然, 从民情可体察天道, 他强调人心可畏, 民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研究
曹德本 方 妍
内容提要: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 伦理准则是义利统一, 关键 环节是贤者治国 , 核心内容是民本文化, 理想追求是三大和谐, 在面向 21 世纪的新 的历史条件下, 弘扬优秀传统 , 为以德治国服务。 关键词: 道德规范; 伦理学 ; 思想体系; 社会主义法制; 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