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教程》讲义第一章

合集下载

自考战略管理教程第一章重点内容[1]

自考战略管理教程第一章重点内容[1]

自考战略管理教程第一章重点内容[1]第一章战略管理概论第一节战略管理的内涵与特征一、战略的产生和发展1、战: 战斗和战争略:策略、谋略、计划(主观)战略:即对战争全局的筹划和指挥(军事用语)2、到现代,战略一词开始引伸到政治、经济、科技与社会发展等多个领域。

3 、大约20世纪60年代开始,战略的概念和思想引进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美国)。

(商场如战场)战略—干什么战术—怎么干二、企业战略及其特征(一)、广义战略论和狭义战略论1、广义战略论的观点:企业战略包括企业希望达到的目标和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手段。

企业确定目标的过程是整个战略制定过程的一部分2、狭义战略论的观点:企业战略只包括为实现企业目标而采取的手段,不包括企业实现确定目标本身安索夫:共同经营主线(四要素)(二)、企业战略的概念--P31、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2、做出全局性、长远性规划3、采取竞争行动和管理业务的方法军事战略与企业战略军事战略企业战略背景战争市场主体参战各方竞争各方(企业)目的消灭对方赢得优势逻辑你死我活竞争活动谋划和行动全局性、长远性纲领性、创新性谋划与行动(三)、企业战略的特征1、总体性:企业战略就是企业发展的蓝图2、长远性:企业战略通常着眼于未来3至5年目标3、指导性:企业战略指导和激励着企业全体职工努力工作。

4、现实性:要从实际出发5、竞争性:赢得市场竞争的胜利6、风险性:任何企业战略都伴随有风险7、创新性:竞争的需要8、稳定性:企业战略在较长时期内要保持稳定。

三、企业战略管理的含义及特点制定实施企业战略—分析企业内外环境条件—确定战略目标(三者动态平衡)(一)企业战略管理的概念:是企业为了实现战略目标,制定战略决策,实施战略方案和控制战略绩效的动态管理过程。

⑴是一种高层次管理—必须有企业的高层领导推动才能顺利实施。

⑵是一项整体性管理——涉及企业所有部门和相关因素的管理活动。

⑶是一种动态性管理—适应企业内外部因素进行适时调整⑷重在改进效能——作正确的事、改进效能。

《战略管理思维与要经》第4版第1章 教案

《战略管理思维与要经》第4版第1章  教案

第1章战略管理导论:战略与战略思维本章学习目标:理解战略的涵义与特征;明确战略管理的过程、任务及层次;领会两种战略思维模式;了解战略管理的兴起与发展;知晓战略管理的主要流派。

1.1战略的内涵与特征1.战略的内涵战略,通常被认为是在对抗条件下,克敌制胜的智慧和艺术。

战略一词起源于中国的兵法,指将帅的智谋;在西方,英文中“Strategy”一词起源于希腊语“Strategos”,其原意是“将军”。

先是指“将帅”本身,之后强调“指挥军队的艺术和科学”。

著名战略学者所言“战略”内涵:●钱德勒(Alfred Chandler)。

●安索夫(H·Igor Ansoff)。

●明兹伯格(Herry· Mintzberg)。

●大前研一(Kenichi Ohmae)。

●德鲁克(Peter. Drucker)。

●吴思华。

综上所述,所谓战略,是企业为获取或提升竞争优势,通过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对经营范围、核心资源与经营网络等方面的界定,配置、构造、调整与协调其在市场上的活动来创造价值。

2.战略的特征在《孙子兵法·谋攻篇》中提出了“五胜”,其中道出了战略所蕴涵的特点。

概括起来,战略具有四个特征,即取舍、效能、重大与长远。

●注重取舍(Making choices about what to do and what not to do)●聚焦效能(Focusing on whether the organization is “doing the right things”)●强调重大(Asking and working on tough questions)●关注长远(Seeking insight)3.战略的形成战略的决策与实施与是一个基于理性层面与感性层面而不断调试、修正与学习的过程。

战略洞察力需要全面的创新思想。

从一定意义上说,成功的战略不是严格分析的结果,而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直觉的整体思想过程。

《战略管理(第一章)》PPT课件

《战略管理(第一章)》PPT课件

愿景陈述与任务
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企业〔vision〕 区别一个企业与其他类似企业的持久性
目的陈述,我们的业务是什么
Ch. MA Bechellaoui - IFV - Banque
Mission
Overriding purpose in line with the values or expectations of stakeholders
Combination of resources, processes and competencies to put strategy into effect The monitoring of action steps to: • assess effectiveness of strategies and
Ch. MA Bechellaoui - IFV - Banque
建立企业内部人员沟通的环境与条件 为明确个人的责任提供了基础 鼓励前瞻式思维 提供了对待问题和机会的合作的、综合
的工作方法和积极的工作态度 鼓励对变化采取积极的态度 加强企业管理纪律和正规化
Ch. MA Bechellaoui - IFV - Banque
##、哲学、伦理、战略的基本问题比较
##:人从何来?最终到哪去?为什么? 哲学:人是什么?应该是什么?为什么? 伦理:道德是什么?应该是什么?为什么? 战略:业务是什么?应该是什么?为什么? 说明:对于这些基本问题的思考都涉及人、
事、物存在意义的探索,这是企业及人生存在 的最本质问题.
Ch. MA Bechellaoui - IFV - Banque
没有实施战略管理原因
缺乏奖励机制 忙于应付日常事务 浪费时间 过于昂贵 懒惰 自满 惧怕失败 过分自信

企业战略管理教程企业职能性战略

企业战略管理教程企业职能性战略
(2) 人口变数。所谓人口变数细分,即按照人口总量、性别、年龄、文化 程度、收入水平、家庭状况、宗教信仰、民族等人口统计学特征细分 市场。由于人口因素直接影响消费者的需求特征,而且较其他因素更 易于辨认和衡量,因而是消费品市场中最常用、最主要的细分标准。
(3) 心理变数。所谓心理细分,即企业按照心理变数(如生活方式、个性等) 来细分消费者市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的需求从生理需求 向心理需求转化,因而消费心理因素成为市场细分的重要标准之一。
❖ 2) 避强性定位
❖ 这是一种避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的市场定位。其优点是:能够迅速地 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并能在消费者或用户心目中迅速树立起一种形象 。由于这种定位方式市场风险较少,成功率较高,常常为多数企业所 采用。
❖ 3. 重新定位策略
❖ 重新定位是企业为改变目前购买者对其产品的印象,使目标购买者建 立新的认识而对其产品进行的定位。当企业产品出现滞销、市场反映 迟缓等现象时,或者第一次定位不准确时,通常会使用这种方法。目 的是为了使企业摆脱困境,走出低谷,重新获得活力和效益的增长。 另外,有时产品销售范围的意外扩大也会引发重新定位。
❖ 二、筹资战略
❖ 1. 筹资战略实施方式
❖ 1) 自我积累
❖ 这是指企业依靠自身的留成利润转化为资本,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方式 。这种筹资战略的特点在于不用付出筹资的成本,即不存在支付借款 利息问题,因而风险最小。但这种筹资方式,筹措到足够的资本数额 所需时间较长。
❖ 2) 负债经营
❖ 负债经营战略也叫借贷经营战略,这是指企业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 或信托投资公司等非金融机构,借款或通过有关银行向社会发行企业 债券,以筹集所需资金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一种方式。这种筹资战略 的主要特点在于筹集资金的速度快,能在较短时间内集中较大量的资 金以满足企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需要;能够迅速抓住市场机会,赢 得企业的发展;须向商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债券持有者支付较高 的贷款利息或债券利息,因而有较大的财务风险。

战略管理思想史讲义

战略管理思想史讲义
则与公平,只有胜负; 3. 对抗形式是武装力量的对抗; 4. 战争的结果必然造成生命、财产与
生产力的破坏;
商战
1. 竞争双方不一定是敌人,也可能是 朋友;
2. 遵守竞争规则与国际惯例,反对不 正当竞争;
3. 对抗形式是科技、智慧、投入的较 量;
4. 竞争的结果有利于经济、社会、科 技与生产力的发展;
战略的本质 战略管理流派的演进 企业成长与竞争理论的变革 企业组织与领导角色的转换 中外战略思想家的学术思想
第一篇:战略的本质
战略研究历程
战略的本质 理论体系的基本构架
战略研究历程
1960年代
战略规划理论诞生
系统战略理论的诞生
战略管理的三部开创性著作问世
钱德勒: 《战略与结构》 安索夫: 《公司战略》 安德鲁斯:《商业政策》
1960s— 1970s
1970s
BCG,1968 Hasspeslagh,19
82
1980s
Jensen,1985 Copeland, 1990 Schmalensee, 1985 Rumelt,1991
Porter,1987 Goold&Camp bell,1987 McKinsey, 1989
资源基础论与核心能力说流行
资源基础理论与核心能力理论 资源基础理论认为,即使一个企业在缺乏吸引力、缺乏好机遇也有较
大经营风险的行业经营,它也可以依赖其内部独特资源与能力赢得竞争优 势。
核心能力理论则强调,选择一个有吸引力的行业进入,并同时培养别 人无法模仿的核心能力。
战略创新 由于经济全球化、技术信息化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界出出了
市场结构与经营业绩关系的研究 波特将产业组织理论引入战略研究将重点放在行业特征分析上,强调

第一章 战略管理概论 《战略管理》PPT课件

第一章  战略管理概论  《战略管理》PPT课件

企业战略管理的内涵
战略管理是企业根据内外部环境为求得长期稳 定的发展和竞争优势,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 标以及实现途径和手段的总体谋划和行动。
战略管理的基本问题
确定企业使命和目标 明确企业的战略态势 进行战略定位 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有效实施战略
确定企业使命和目标
战略引导企业未来的发展,首先要明确所要从事的业务、 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才不至于迷失方向。企业使命回答的 是“我(企业)是谁?”“我想干什么?”等事关企业长 期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总纲领,也 可以称之为企业的经营哲学。
总的来看,公司战略和竞争战略解决的是效能问题, 强调的是“做正确的事”;职能战略解决的则是效率 问题,强调的是“正确地做事”。
有效的战略管理需要把三个层次有机地结合起来,使 其相互配合、密切协作。
1.2.2 战略管理过程
从时间的角度看,战略管理过程可以划分为 三个阶段:战略选择、战略实施、战略控制 与变革。
1.3.2 企业目标
战略的实施离不开目标的设定,企业战略目标 是企业在实现其使命的过程中所追求的阶段性 成果,是对企业使命的具体阐释和界定。
战略目标的作用
激励组织成员(企业员工)为之努力; 为战略实施提供依据; 为战略控制提供基准。
企业战略目标的多元性
企业战略目标是多元化的,既包括经济性目标,也 包括非经济性目标,战略决策者通常主要从市场、 财务、管理、技术等几个方面来考虑建立企业的战 略目标。
战略制定的动态性
战略制定的挑战在于其隐含的动态性,由于环境 的机会与威胁,企业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并不是一 成不变的,因此企业的目标、环境与资源三者不 但会作用于战略的形成,而且彼此之间存在相互 影响,这种动态关系使得现实中的战略制定变得 更加复杂。

企业战略管理教程(第二版)第01章

企业战略管理教程(第二版)第01章
❖ 4.战略是一种定位
❖ 明茨博格指出,战略可以包括产品及过程、顾客及市场、企业的社会 责任与自我利益等任何经营活动及行为。而最重要的是,战略应帮助 组织在环境中正确确定自己的位置,从而使上述各项行为在正确的定 位之下来进行。
图1-1 战略是一种模式
❖ 5.战略是一种观念
❖ 这种定义强调的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特别是企业董事会成员的整体 个性对形成组织特性的影响,以及组织特性差别对企业存在的目的、 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发展远景的影响。
❖ 3. 战略是一种模式
❖ 战略是企业为了实现战略目标进行竞争而进行的重要决策、采取的途 径和行动以及为实现目标对企业主要资源进行分配的一种模式。在实 践中,计划往往可能在最后没有得到实施,这样,计划的战略或设计 的战略就变成了没有实现的战略。战略是一种模式的概念将战略视为 行动的结果,这种行动可能是事先并没有设计的战略,但最后却形成 了,因此成了已实现的战略。在已设计的战略与已实现的战略之间是 准备实施的战略。这是指那些已经设计出来,即将实现的战略。而突 发形成的战略则是指那些预先没有计划、自发产生的战略。这些战略 之间的关系如图1-1所示。
❖ (二)战略管理的概念
❖ 综上所述,可以将战略管理定义为: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外部环境 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 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 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战略管理是一种崭新的管理思 想和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的特点是指导企业全部活动的是企业战 略,全部管理活动的重点在于制定战略和实施战略。而制定战略和实 施战略的关键在于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分析,对企业的内部条 件和素质进行审核,并以此为前提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战略管理的 任务,在于通过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日常管理,在保持这种动态平 衡的条件下,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北大纵横-战略管理培训讲义125页PPT

北大纵横-战略管理培训讲义125页PPT

差距之二
•另一方面,企业在进行战略评价时,容易忽视质量指标。很多数量指标会因使用的会计方法 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结果,因此,质量指标在战略评价中就显得非常重要。如缺勤率、调动率、 生产质量、生产效率、员工满意度等等都是影响绩效的重要因素
借鉴
01.04.2021
•《财富》杂志每年对25个产业的企业进行评价,采用关键的8项评价指标包括:管理质量, 创新性,产品或服务质量,长期投资价值,财务状况,对社区和环境义务的履行,吸引、培 养和保留人才的能力,对公司资产的使用
陷阱
在经过一段高速成长期,企业有了相当的资金积累,准备进行"二次创业",实施跨行业经营战略
之时,由于目标的"远大"、战略的"宏伟",企业一时难以网罗足够的人才
企业对策
于是便出现近年来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赶鸭子上架": 即将管理能力、技术水平明显不够的人员,推上实施新战略的重要岗位。不仅经营管理者如此, 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等重要部门的业务人员,往往也是"赶鸭子 上架"
一个公司战略是对影响战略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 上对上述六个“如何”提出的回答,不仅对公司的发展 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而且对公司的全体员工都具挑战 性。
01.04.2021
19
预测竞争对手的能力
企业在制定竞争战略之前,必须先认真回答以下问题:
应该选择谁作为竞争对手(如果你只有一颗子弹,你准备打 谁?),竞争对手会不会以及会做出什么样预期的反应(竞争 对手有什么样的子弹以及他的子弹会不会打你?);
➢ 组织的各个层次都需要目标—目标的制定应自上而下
01.04.2021
21

南京大学商学院--战略管理讲义新版

南京大学商学院--战略管理讲义新版
2/27/2020
海尔多元化的特点
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进入方式 进入新行业一般有三种不同的方式; 一是内部发展,主要依靠企业自身 的经营资源进入新行业;二是外部 并购,通过合并收购其它企业进人 新行业;三是以合资合作为主的战 略联盟,通过与其它企业建立合资 合作等形式的战略联盟进入新行业。 海尔集团进入新行业的方式是综合 运用这三种方式的。
空调 白色家电——制冷家电、洗衣
机、微波沪、热水器等 全部家电——白色家电、黑色
家电 进军知识产业
2/27/2020
海尔多元化的特点
以质量带管理 以服务促销售 稳扎稳打 步步为营 不打无把握之仗 进入方式多样化 不鸣则已 一鸣惊人
2/27/2020
多元化经营成功的基本法则
海尔应该注意
企业由制造向服务转化的态势必将在中国市场 造成巨大的影响。
海尔服务并没有脱离传统交易营销的色彩,更 没有利用价格和价值背离的增值营销和扩大服 务供给来使自己真正与同行拉开较大的差距。
作为健康企业,海尔在长期经营的效益和效率 方面,仍需进一步与短期经营的效率做更好的 平衡。
2/27/2020
2/27/2020
海尔发展战略的三阶段
名牌发展战略 多元化发展战略 国际化发展战略
2/27/2020
海尔的管理特色
三高原则 无形盘有形 专吃“休克鱼” 国际星级一条龙服务 三分天下 两分在外
2/27/2020
海尔:中国企业多元 化经营的成功典型
单一产品——电冰箱 制冷家电——电冰箱、电冰柜、
2/27/2020
管理风格
海尔的管理模式要提升整个企业的凝聚 力,增加职工的责任感。
真正达到自主管理,数字是次要的。 海尔的管理风格吸收了日本特色的团队

经典的战略管理讲义

经典的战略管理讲义

第一章 绪论一、战略管理的基本问题及其演进1.战略与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问题·“战略”一词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军事来源,一个是生物学来源。

军事来源更多地强调的是主体的主动设计过程;生物学来源则更多强调的是主体被动地适应过程,也即生物体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自发形成的生存技能及其演进模式。

·“战略”一词后来被人们广泛应用于军事和生物学以外的领域,由此,它也被赋予了更为广泛的内涵。

《辞海》中说,战略“泛指重大的、带有全局性或决定全局的谋划”。

将战略思考运用于企业活动及其管理之中,就产生了企业战略概念。

·企业战略是对企业长远生存与发展所作出的全局性谋划。

在这里有四个关键词,即长远、生存和发展、全局性、谋划。

其中,长远、全局性两个关键词比较好理解,而对于企业来说,生存和发展、谋划意味着什么,则是把握企业战略及其问题的关键。

·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从根本上说是利润,只有利润,特别是可持续利润才能为企业提供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但这里的利润应该是经济利润而非会计利润,因为会计利润是自己的投入产出的差额,而经济利润则是考虑机会成本之后的差额,其中包含了“比较”的含义,而正是这种“比较”体现了战略的内涵。

·超过平均利润之上的经济利润也即超额利润,被称为经济租,一般来说,有四种类型的经济租,分别是:(1)李嘉图租(Ricardian Rents),是来自于固定或有限供给资源的超额利润;(2)帕累托租(Pareto Rents),是指一种资源的最好运用与次好运用的收益之差;(3)熊彼特租(Schumpeter Rents),是指一种来自于创新的超额利润,是对风险和知识的回报;(4)垄断租(Monopoly Rents),是来自于共谋或政府管制、保护的超额利润。

·“谋划”一定要有对象,也就是“谋划什么”,它必须针对企业所面对的问题,而企业面对的问题主要有两类:(1)企业向何处去获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超额利润的问题,也即企业经营方向和业务定位问题;(2)企业如何创造超额利润问题,即经营组织、业务开展问题。

战略管理及商业模式创新讲义1

战略管理及商业模式创新讲义1

6,64
7,53
2
System and method for allowing registerable runtime modification of object behaviors
6,59
8,22
0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mmunicating between supplier and customer devices
16 99109451.4 提供例如家庭银行的金融服务的方法和系统
17 96199952.7 执行信贷与负债申请的联机审批系统与方法
18 97182092.9 有限域离散对数密码系统的割圆多项式结构
19 97193641.2 发票购货单系统
6,57
8,01
3
Order preparation and shipping
6,56
0,50
9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sting custom-configured software/hardware integration in a
6,54
compuler build-to-order manufacturing process
原有的差异化定位或成本领先定位,由于 破坏性创新的新进入者而失去先行优势
核心能力或资源学派的观点
• 认识到根据波特战略思想仅仅选择差异化定位 仍不能应对采取破坏性创新的竞争
• 提出核心能力理论或基于资源的观点,认为核 心能力或有价值、不能模仿、不能转移的稀缺 资源是竞争优势的来源
• 但核心能力学派或基于资源的观点只是给内部 优劣势添加了权重,使SWOT的各个部分趋于 平衡,而无法给出明确的指向

战略管理课程讲义DOC

战略管理课程讲义DOC

课程讲义第一章战略管理导论:战略与战略思维本章共分为三节:第一节战略的含义与特征第二节战略管理的含义、过程及层次第三节战略管理学科的发展第一节战略的含义与特征一、战略的含义战略一词由来已久,起初来自军事与外交方面的范畴,通常被认为是在对抗条件下,克敌制胜的智慧和艺术。

战略一词在中国起源于兵法,指将帅的智谋,顾名思义就是“战争谋略”;在西方,英文中“Strategy”一词起源于希腊语“Strategos”,其原意是“将军”,是指将帅本身,后强调指挥军队的艺术和科学。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掀起了战略研究的热潮。

许多著名学者都发表了自己的高见。

1、钱德勒;2、安索夫;3、明兹伯格;4、大前研一;5、德鲁克;6、吴思华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战略是企业为取得或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通过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对经营范围、核心资源与经营网络等方面的界定,通过配置、构造、调整与协调其在市场上的活动来确立创造价值的方式。

二、战略的特征1、注重取舍;2、聚焦效能;3、强调重大;4、关注长远第二节战略管理的含义、过程及层次一、战略管理的涵义一般而言,战略管理是涉及对有关未来组织方向和范围做出决策和决策的实施,包括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

管理,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别人完成任务、达成目标。

战略制定着眼于“做正确的事”(doing the right things),而战略实施关注的是“将正确的事做得更有效率”(doing the right things right)。

由于管理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特点,因此,战略管理强调的是“如何让人愉快、高效地做正确的事”。

战略管理研究的就是如何处理好高效、愉快和正确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战略管理的过程战略管理过程可以分为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三个部分。

其中战略制定包括战略分析和战略选择。

1、战略制定战略制定包括两个方面:战略分析与战略选择。

(1)战略分析。

战略分析包括企业使命与愿景、外部环境分析和内部资源与能力分析。

战略管理-第七版-一到七章结尾案例分析,仅供参考

战略管理-第七版-一到七章结尾案例分析,仅供参考

第一章《联想,任你想》1.从联想在互联网和IT服务转型的案例中,如何认识计划的战略和失败的战略?a.联想在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重点两个方面,一个是技术,一个是服务,必须而这兼顾才能完成转型。

b.还有就是原先对市场分析不够深入,预期过于乐观,致使目标定得过高。

c.缺乏对多元化业务拓展和管理能力。

d.文化冲突,内部资源能力不足,技术人才不行,外部其他行业运作、品牌的影响。

2.你认为联想所面临的挑战是什么?应该如何应对?联想如何成为一个国际化品牌将是联想公司面临的极大挑战,品牌国际化意味着有着更大的市场空间、更复杂的组织架构和更多的不确定性,经营理念和文化差异的巨大挑战。

面对挑战联想应借鉴过去的失败,整合国际化资源,深入本土化,才能更好地面向国际。

第二章《中国保险业的发展与竞争趋势》1、通过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分析中国保险业的行业竞争情况。

在竞争力上,中国的保险公司与国外的先进公司相比有着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为国际金融的绝对优势与中国保险业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的矛盾。

中国保险公司大多规模较小、总资产额较低、治理结构还不完善、经营机制尚未根本转变、产品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另外,公司创新能力、服务水平、风险防范及诚信经营等现状均有待进一步提高。

2、讨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应该如何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外部环境变化。

a.加强保险宣传,强化保险意识,树立健康的保险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使保险意识深入人心。

推动以“积极均衡、整合转型、创新超越”为主题的战略变革。

b.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拓展业务,十分有助于中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进一步拓展。

通过优质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提高客户忠诚度和保险品牌的美誉度。

c.改进保险营销方式,由上门推销、关系营销向真正的服务营销、创新营销、整体营销等更高阶段的营销方式迈进。

d.以人为本,塑造企业文化,大力培养保险专业人才,加快保险人事、用工、分配制度改革,营造公平竞争、长期发展的良好环境。

企业战略管理讲义(超全讲解)

企业战略管理讲义(超全讲解)

第2节 企业战略管理的特点、类型与本质
一、战略的概念、特点与本质
(二)战略的基本特点
☆关注竞争优势 ☆关注长期方向 ☆关注活动范围 ☆关注战略适应 ☆关注战略延伸 ☆关注资源调整 ☆关注运营决策 ☆关注利益相关者期望
(三)战略决策的本质
☆决策的复杂性 ☆决策环境的不确定性 ☆战略思维的整体性 ☆外部环境的依存性 ☆组织变革的艰巨性
第2节 企业战略管理的特点、类型与本质
二、战略类型
(一)公司层战略
❖ 公司层战略(Corporate-level Strategy)也称总体战略(Overall Strategy), 它关注公司的整体目标和活动范围。
❖ 公司层战略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是:作为一家多元化公司,其如何在各个不 同的产业中确立公司的业务地位,以及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和战略来改善公 司多元化业务的业绩。
❖ 具体内容: 旗下业务的组合、重组、协同和能力培育; 公司总部进行业务组合管理的目标; 决定多元化性质和程度的基本因素; 检测上述各点实施效果,并与业务组合内部单位互动并加以指导
第2节 企业战略管理的特点、类型与本质
二、战略类型
(二)业务层战略
❖ 业务层战略(business-level strategy)也称业务战略(business strategy)或业务单位战略(business-unit strategy),通常发生在战 略业务单位或产品层次上,重点强调公司产品或服务在某个产业或战略业 务单位所处的细分市场中竞争地位的提高。
二、战略类型 (三)运营战略
❖ 运营战略(Operating Strategy)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管理某项业 务中的一线单位(生产工厂、销售地区、分销中心),以及如何开展那些 具有战略重要性的任务(原料采购、库存控制、维修、装运、广告运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战略管理概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理解战略管理的内涵,了解战略的层次和体系,掌握战略管理过程的主要内容,了解战略管理的演变过程和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

本章重点:1.战略管理的内涵与特征2.战略的层次3.战略管理过程4.战略管理的演变过程本章难点:1.企业战略与战略管理的区别2.战略管理过程3.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第一节战略管理的内涵与特征一、战略的产生与发展1、战略含义:是企业为取得或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通过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对经营范围、核心资源与经营网络的界定,通过配置、构造、协调其在市场上的活动来确立创造价值的方式。

2、战略的三个基本问题(彼得德鲁克):who what how3、战略的特征:注重取舍、聚焦效能、强调重大、关注长远二、企业战略及其特征1、企业战略的含义(1)、广义战略论广义战略论者认为,企业战略包括企业希望达到的目标和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手段。

同时,他们还认为企业确定目标的过程是整个战略制定过程的一部分。

其代表人物是安德鲁斯,魁因等。

(2)、狭义战略论企业战略只包括为实现企业目标而采取的手段,而不包括企业事先确定的目标本身。

其代表人物为安索夫,霍弗,申德尔等。

(3)、企业战略的含义企业战略是指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为求的生存和发展而做出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规划以及实现企业远景规划和使命而采取的竞争行为和管理业务的方法。

2、战略管理的特征(1)总体性(2)长远性(3)指导性(4)现实性(5)竞争性(6)风险性(7)创新性(8)稳定性三、战略管理及其特征1、企业战略管理的含义企业战略管理的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制定战略决策,实施战略方案和控制战略绩效的动态管理过程。

2、企业战略管理的特征(与职能管理相比)(1)、企业战略管理是一种高层次管理。

(2)、企业战略管理是一项整体性管理。

(3)、企业战略管理是一种动态管性理。

(4)、战略管理对企业发展来说,重在改进效能,而职能管理重在改进效率。

3、企业战略与企业战略管理的区别企业战略与企业战略管理是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但是,二者有本质不同。

企业战略实质上是一种“谋划或方案”,而战略管理则是对企业战略的一种管理,具体来说就是对企业的谋划或方案的制定、实施与控制。

简单的说,企业战略仅仅是一种静态方案;而企业战略管理是这一战略的动态实施过程。

第二节企业战略的要素、层次和体系一、企业战略的要素:产品与市场范围、增长向量、竞争优势、协同效应。

1、产品与市场范围这一战略要素说明企业战略首先要确定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和市场领域。

2、增长向量这一战略要素实质就是指企业的成长方向,即在既定的产品和市场领域中,企业的经营活动应该向什么方向发展。

安索夫根据企业现有产品和市场与将来要这一战略要素是指在特定的产品与市场领域,企业与其竞争对手相比所具有的优势特征和条件。

4、协同效应这一战略要素是指若干因素的有效组合可以比单个因素能够产生更大的效果。

包括:(1)、销售协同效应(2)、运行协同效应(3)、管理协同效应四者关系:以上四个战略要素是相辅相成的,共同构成了企业战略的内核。

其中,产品与市场领域可以明确企业寻求获利能力的范围;增长向量可以明确这种范围扩展的方向;竞争优势是企业获利能力的保证;协同效应则是企业获利能力实现的“加速器”。

二、企业战略的层次中小企业:公司战略和职能战略;大型企业:公司战略、竞争战略职能战略1、公司战略及其特征(1)、公司战略概念:又称总体战略,是一个企业的整体战略总纲,是企业最高层指导和控制企业一切行为的最高行动纲领。

它决定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我们应该做什么”;二是“我们怎么去管理这些业务”。

(2)、公司战略的特点:第一,从形成的性质来看,公司战略是有关企业全局发展的、整体性的、长期的战略行为;第二,从参与战略形成的人员堪,公司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人员主要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第三,从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程度看,公司战略与企业组织形态有密切的关系。

当企业组织形态简单,经营业务和目标单一时,公司战略就是业务战略;当企业组织形态趋向复杂,经营业务和目标多元化,企业的公司战略也就会相应复杂;第四,从战略的要素看,产品与市场领域以及增长向量是公司战略这一层次中主要的构成要素,因而对公司战略影响较大。

2、竞争战略竞争战略,又称战略经营单位战略或事业部战略,是在公司战略的指导下,各个战略业务单位制定的部门战略,是公司战略下的子战略。

其主要考虑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的竞争问题,包括如何在外部市场上建立竞争优势和在内部获得协同效应。

3、职能战略职能战略是为贯彻、实施和支持公司战略与竞争战略而在企业特定的职能管理领域制定的战略。

三者关系:公司战略、竞争战略和职能战略三者一起构成了企业战略体系。

在一个企业内部,企业战略的各个层次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

企业上一层次的战略都构成了下一层次的战略环境;同时,下一层次的战略又为上一级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障和支持。

三、企业战略体系公司战略企业战竞争战略略职能战略第三节战略管理的过程一、战略管理的一般过程:战略分析、战略制定与选择、战略实施与控制三个环节。

这三者不是一个简单的直线式关系,而是相互联系、循环往复、不断完善的过程。

二、战略分析战略分析是指对影响企业现在和未来的生存和发展的一些关键因素进行分析,这是战略管理的第一步,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分析两方面。

三、战略的制定与选择战略的制定包括四部分内容:公司战略的制定、竞争战略的制定、职能战略的制定与战略方案的选择。

四、战略的实施与控制战略的实施与控制是贯彻执行既定战略规划所必须的各项活动的总称,是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战略实施2、战略控制第四节战略管理的演变与发展趋势一、战略管理产生的历史背景从全球范围看来,美国企业最早采用战略管理手段。

为什么在20世纪60、70年代战略管理迅速流行并被企业接受?1、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导致固定汇率制解体,浮动汇率制度得以实现,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波动,企业生存风险增加。

2、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3、OPEC提高国际原油市场原油价格。

4、国际竞争加剧。

这一系列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导致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风险大大增长,许多公司因为不适应这种环境变化而亏损、甚至倒闭。

为此,企业管理者认识到,只注重企业内部资源的利用,而不注意外界环境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只注重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了未来发展的规划;只满足职能领域的有效管理,不关心制定和实施企业总目标、总战略,不仅难以发展,甚至倒闭。

因此,战略管理的盛行是为了适应企业剧烈变动的外部环境,在这种环境中求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必备手段。

二、战略管理的演进过程战略管理的思想和方法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一定的历史阶段演进而来:第一阶段:计划与控制阶段这一阶段开始于20世纪初。

在此阶段,财务预算是重要的计划与控制手段。

第二阶段:长期计划阶段这一阶段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

在此阶段,长期计划管理制度的重点,是预测企业的成长,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企业的长期计划。

第三阶段:战略计划阶段这一阶段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

企业管理者认识到企业必须不断调整战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

第四阶段:战略管理阶段这一阶段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

在此阶段,管理者意识到,不能像以前仅仅注意企业计划的制定,而忽视了企业计划的实施和控制。

开始把重点放到战略的制定、实施和控制并重的轨道上来。

同时,强调企业战略不能仅仅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且要通过制定创造性的战略,主动地影响环境的变化,迎接环境的挑战。

第五节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一、以环境为基点的经典战略管理理论20世纪60年初,美国著名管理学家钱德勒的《战略与结构》一书出版,首开企业战略问题研究的先河。

在它的这部著作中,他分析了环境、战略和组织之间的关系,被公认为是研究环境-战略-结构之间关系的第一为管理学家。

其后,就战略构造问题的研究,形成了两个学派:设计学派(安德鲁斯)和计划学派(安索夫)。

以环境为基点的经典战略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主要有:1、企业战略的基点是适应环境。

2、企业战略的目标在于提高市场占有率,这在经典企业战略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

3、企业战略的实施要求组织结构的变化与适应。

二、以产业(市场)结构为基础的竞争战略理论经典战略管理理论的缺陷之一就是缺乏对企业竞争环境的分析与选择。

在一定的程度上,这一缺陷由波特(M.Porter)弥补了。

他将产业组织理论中的结构-行为-绩效(SCP范式)这一分析范式引入利润企业战略管理研究中,提出了以产业(市场)结构为基础的竞争战略理论。

以产业(市场)结构为基础的竞争战略理论认为,企业赢利能力取决于其选择何种竞争战略,而竞争战略的选择要考虑这两个方面:一是要选择有吸引力的、高潜在利润的产业;二是在已选择的产业中要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而产业的吸引力、潜在利润由五方面竞争力量相互作用决定,这五方面的竞争力量分别是:进入威胁、替代威胁、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三、以资源、知识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理论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是企业竞争环境更加恶劣,使得企业不得不把注意力由企业外部环境转向内在环境,注重对自身独特的资源和知识(技术)的积累,以形成特有的竞争力(核心竞争力)。

20世纪80年中期的“资源观”和90年代初“知识观”的提出正是对这一转变的积极响应。

因此,把这一时期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称为以资源、知识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理论。

以资源、知识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理论认为,企业经营战略关键在于培养和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所谓“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

但是,并不是所有企业的资源、知识和能力都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只有当资源、知识和能力同时符合珍贵(能增加企业外部环境中的机会或减少威胁的资源、知识和能力才是珍贵的)、异质(企业独一无二的,没有被当前的和潜在的竞争对手所拥有的)、不可模仿(其他企业无法获得)、难以替代(没有战略性等价物)的标准之时,他们才构成核心竞争力,并形成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

四、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趋势1、重新强调从实践中学习的思想2、注重“整体分析”和“个案论证”分析相结合3、重视物资要素和精神要素的相互作用4、强调对“优秀战略”的研究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属于广义战略论者的有()。

A、安索夫B、霍弗C、申德尔D、安德鲁斯2、属于公司战略范畴的是()。

A、人力资源战略B、生产作业战略C、差异化战略D、稳定型战略3、以下属于竞争战略范畴的有()。

A、成长型战略B、研发战略C、集中化战略D、财务战略4、以下属于职能战略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