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代,我国戏剧艺术走向成熟。戏剧包括杂剧和南戏

(一)杂剧的体制

1.“四折一楔子”的结构形式:全剧用楔子开场,中间四折,结尾用两句或四句对句,叫做题目正名,以概括全剧内容。

2.在乐曲上每折使用一个宫调,全剧四折由四大套曲组成。用北曲演唱。

3.一角独唱的演唱体制,根据主唱角色的不同性别,分为“末本”和“旦本”(由男主角唱者为“末本”,由女主角唱者为“旦本”)。

4.杂剧演出的三要素:科、白、唱、综合歌唱、舞蹈、念白一体,是中国古典戏剧的艺术特点。

5.杂剧的角色的行当:末、旦、净、杂四大类。比之前代戏剧,角色增设和细分。(二)南戏的体制

元戏剧活动形成为两个戏剧圈。北方戏剧圈以大都为中心流行杂剧;南方戏剧圈为杭州

第一章关汉卿

二、《窦娥冤》

(一)思想内容与人物形象

1、不幸的生活遭遇和她善良性格的体现。

2、社会恶势力把窦娥平静而又可怜的生活也破坏了,种种迫害造成了她的反抗性格。

3、封建官府一手制造了窦娥的冤狱,使她的反抗性格进一步发展。

4、临刑前对天地的愤怒质问、指责与发下的誓愿,是对神圣的最高主宰者――天地的大胆怀疑,是不公平不合理的黑暗的社会形象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古代作品鬼魂形象出现的思想意义及其不同倾向。

(二)窦娥形象的意义:有力地揭露了黑暗与残酷的社会现实,批判了封建吏治的腐败,表现了被压迫者要求伸冤复仇、伸张正义的强烈愿望;寄托了作者的社会政治理想。作品使用浪漫主义手法,对悲剧气氛的渲染,所获得的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

一、《救风尘》与关汉卿的喜剧创作二、《单刀会》与《西蜀梦》

第四节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一、关汉卿杂剧的剧场性二、关汉卿杂剧的语言艺术

场上之曲尽快入戏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善于设置悬念

第二章王实甫和《西厢记》

二、崔张故事的演变

(一)唐元稹《莺莺传》所表现的主题思想否定莺莺不合封建礼教的行为:为好色无情、负心背义的张生开脱、辩护。

(二)宋赵德麟的《商调蝶恋花》完全保存了《莺莺传》的内容的倾向,只是将文言小说改变成韵散相间的讲唱体鼓子词。

(三)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从根本上否定了《莺莺传》的主题思想,确立了崔张故事反对封建的进步主题,肯定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否定父母包办,否定以妇女为玩物、维护男子特权的封建婚姻。

(四)王西厢对董西厢的继承和发展

1.王西厢加强了崔老夫人作为封建家长的典型性,深化了董西厢反封建的主题思想。2.王西厢充分发挥了戏剧艺术的特色和长处,使主要人物张生、崔莺莺的性格更丰富、更充实、更典型。

3.王西厢克服了董西厢在作品的前半部单线描写张生的倾向,细致地描写莺莺叛逆性格的形成发展过程,突出了崔张自由恋爱和包办婚姻的对立。

4.张君瑞这一人物改变了前代文学作品中男子多负心汉的形象。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张

生在爱情上始终如一的多情重义的性格,体现了作者“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理想。5.《西厢记》在元代剧坛上所获得的“天下夺魁”的美名,以及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第二节《西厢记》的戏剧冲突

一、相互制约的两组矛盾二、逻辑高潮与情感高潮

第三节《西厢记》的艺术创新

一、独辟蹊径的杂剧体制

在杂剧艺术形式上的革新:根据内容的需要,突破了一剧四折的结构体制,创造了长篇巨制的结构。在演唱方面也突破了一人独唱的体制,打破了“旦本”“末本”的界限。

二、独具匠心的戏剧冲突

篇幅长而结构严紧,剧情虽系单线索而进展曲折,并且自然而富于变化。

三、独树一帜的心理描写

创造了精彩的戏剧场面:既有浓厚的诗情画意,又有幽默讽刺的喜剧气氛。

四、独具特色的戏剧语言

辞采华美,清丽婉约,具有“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是元杂剧文采派的代表作。作品擅长情景的描绘,善于吸收和融铸前人的诗词名句。

《西厢记》和《窦娥冤》比较

相同:

1.作者是仕途失意的文人,熟悉当时生活2.旦本戏3.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同:

项目《窦娥冤》《西厢记》

代表派别本色文采

杂剧体制一人主唱,四折加楔子的典范主唱角色的分配和结构扩大上有革新审美类型悲剧喜剧

故事内容酿成冤狱的公案戏男欢女爱的爱情戏

主角身份没有文化的弱女子富有教养、多愁善感的大家闺秀

语言风格质朴生动自然华美

创作方法两结合现实主义

艺术效果酣畅淋漓震撼人心花间美人光彩照人

第三章白朴和马致远

第一节白朴和《梧桐雨》

元杂剧四大悲剧:《窦娥冤》《梧桐雨》《汉宫秋》《赵氏孤儿》

1.深沉的沧桑感梧桐夜雨的意蕴作品着眼点并不在爱情坚贞,也不在荒淫误国,而是向经历过沧桑巨变的观众,宣示更深刻更沉痛的人生变幻的题旨。

2.戏剧冲突生动跌宕,笔墨酣畅优美,意境深沉含蓄。梧桐夜雨的意蕴历来称道这一作品,主要是因为它的词曲优美及长于抒情。

三、白朴的代表作《墙头马上》元杂剧四大爱情戏之一

故事的来源及在宋元时期的广泛影响。在描写婚姻爱情剧中的特色:女主人公李千金在要求婚姻自主方面更主动、热情、泼辣、自信和坚定。

第二节马致远和《汉宫秋》

一、“曲状元”马致远

贾仲明挽词云:“万花丛李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四方海内皆钦羡。战文场曲状元,姓名香贯满梨园。

二、马致远的代表作《汉宫秋》

1.取材于昭君出塞故事,但与历代题咏相比,改变了胡汉之间的力量对比,着重抒写家

园衰败之痛,与《梧桐雨》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

消极创作倾向,及其中透露出来的对功名富贵的否定和对官场黑暗的指责。

神仙道化剧盛行的原因和马致远的创作在元剧同类作品中的地位和影响。

第二节郑光祖

南方戏剧圈成就最突出的作家是郑光祖

一、郑光祖的代表作《倩女离魂》

题材来源,作品用“离魂”这种幻想的形式发展了西厢故事的“私奔”的情节,强调了“形”、“神”的矛盾,表现了反对封建婚姻的胜利。

二、《王粲登楼》抒发一知识分怀才不遇的愤懑,在元代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二、南戏的体制

在结构上没有固定的出数,长短自由,每本戏开始由副末开场,说明全剧大意,重要人物出场有定场白,每出戏完有下场诗,在演唱方面一出戏不限用一个宫调的曲子,也不限一韵到底,也不限一人主唱,可互唱、合唱,伴奏以管乐为主。

早期的南戏《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

第四节元代四大传奇

一、四大南戏

元代末期,南戏复兴,大型剧作相继问世,《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是南戏复兴之重要作品,被称为“四大传奇”,又称“古戏四大家”。艺术性虽不甚高,但故事曲折,极尽悲欢离合之情,故为歌场所重视。

二、《拜月亭》

为四大传奇中之佼佼者,艺术成就较高,此剧系根据关汉卿同名杂剧改编,取其精华进行再创作。将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放在兵荒马乱、人民流离失所的社会背景下来描写,具有不同凡响的艺术特色。对王瑞兰的形象塑造,亦相当成功。

三、其他三剧

《荆钗记》在思想倾向上和《本厢记》的异同;《白兔记》对长期流传的民间故事的再现以及作品所表现的浓厚的因果报应思想;《杀狗记》对“洒肉朋友”的无赖心理和卑劣行为的充分揭露,作品具有一定的劝戒作用,有极富表现力的说白,又杂有令人生厌的封建说教。第四节元代后期的诗歌

一、元末诗歌的写实倾向

二、杨维桢的“铁崖体” 萨都剌等少数民族诗人

公安派(公安三袁)

1.“公安派”是明代重要的文学流派,“三袁”是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所以被称为“公安派”。袁宏道最为知名,公安派的核心口号就是由他提出的。

2.公安派用“独抒性灵”来反击文学领域中理学对个人灵魂的束缚。袁宏道认为文学的最高境界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3.他们的诗歌脱离“理”的束缚能够自由地抒发个人真实性情和表现个人生活欲望,并具有诗人的艺术独创特征。寻找以独创的精神表现个人真情实感这一文学的最高境界。

明代文学

1.清朝乾隆年间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诗派,接过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口号,认为写诗要抒发人的真性情。他对清代以来的各种诗歌理论观点予以全面排斥。他的这种反传统、求创新的特点,是对于清代以来道统文学观的强大权威的挑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