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复习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代,我国戏剧艺术走向成熟。
戏剧包括杂剧和南戏
(一)杂剧的体制
1.“四折一楔子”的结构形式:全剧用楔子开场,中间四折,结尾用两句或四句对句,叫做题目正名,以概括全剧内容。
2.在乐曲上每折使用一个宫调,全剧四折由四大套曲组成。
用北曲演唱。
3.一角独唱的演唱体制,根据主唱角色的不同性别,分为“末本”和“旦本”(由男主角唱者为“末本”,由女主角唱者为“旦本”)。
4.杂剧演出的三要素:科、白、唱、综合歌唱、舞蹈、念白一体,是中国古典戏剧的艺术特点。
5.杂剧的角色的行当:末、旦、净、杂四大类。
比之前代戏剧,角色增设和细分。
(二)南戏的体制
元戏剧活动形成为两个戏剧圈。
北方戏剧圈以大都为中心流行杂剧;南方戏剧圈为杭州
第一章关汉卿
二、《窦娥冤》
(一)思想内容与人物形象
1、不幸的生活遭遇和她善良性格的体现。
2、社会恶势力把窦娥平静而又可怜的生活也破坏了,种种迫害造成了她的反抗性格。
3、封建官府一手制造了窦娥的冤狱,使她的反抗性格进一步发展。
4、临刑前对天地的愤怒质问、指责与发下的誓愿,是对神圣的最高主宰者――天地的大胆怀疑,是不公平不合理的黑暗的社会形象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古代作品鬼魂形象出现的思想意义及其不同倾向。
(二)窦娥形象的意义:有力地揭露了黑暗与残酷的社会现实,批判了封建吏治的腐败,表现了被压迫者要求伸冤复仇、伸张正义的强烈愿望;寄托了作者的社会政治理想。
作品使用浪漫主义手法,对悲剧气氛的渲染,所获得的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
一、《救风尘》与关汉卿的喜剧创作二、《单刀会》与《西蜀梦》
第四节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一、关汉卿杂剧的剧场性二、关汉卿杂剧的语言艺术
场上之曲尽快入戏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善于设置悬念
第二章王实甫和《西厢记》
二、崔张故事的演变
(一)唐元稹《莺莺传》所表现的主题思想否定莺莺不合封建礼教的行为:为好色无情、负心背义的张生开脱、辩护。
(二)宋赵德麟的《商调蝶恋花》完全保存了《莺莺传》的内容的倾向,只是将文言小说改变成韵散相间的讲唱体鼓子词。
(三)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从根本上否定了《莺莺传》的主题思想,确立了崔张故事反对封建的进步主题,肯定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否定父母包办,否定以妇女为玩物、维护男子特权的封建婚姻。
(四)王西厢对董西厢的继承和发展
1.王西厢加强了崔老夫人作为封建家长的典型性,深化了董西厢反封建的主题思想。
2.王西厢充分发挥了戏剧艺术的特色和长处,使主要人物张生、崔莺莺的性格更丰富、更充实、更典型。
3.王西厢克服了董西厢在作品的前半部单线描写张生的倾向,细致地描写莺莺叛逆性格的形成发展过程,突出了崔张自由恋爱和包办婚姻的对立。
4.张君瑞这一人物改变了前代文学作品中男子多负心汉的形象。
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张
生在爱情上始终如一的多情重义的性格,体现了作者“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理想。
5.《西厢记》在元代剧坛上所获得的“天下夺魁”的美名,以及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二节《西厢记》的戏剧冲突
一、相互制约的两组矛盾二、逻辑高潮与情感高潮
第三节《西厢记》的艺术创新
一、独辟蹊径的杂剧体制
在杂剧艺术形式上的革新:根据内容的需要,突破了一剧四折的结构体制,创造了长篇巨制的结构。
在演唱方面也突破了一人独唱的体制,打破了“旦本”“末本”的界限。
二、独具匠心的戏剧冲突
篇幅长而结构严紧,剧情虽系单线索而进展曲折,并且自然而富于变化。
三、独树一帜的心理描写
创造了精彩的戏剧场面:既有浓厚的诗情画意,又有幽默讽刺的喜剧气氛。
四、独具特色的戏剧语言
辞采华美,清丽婉约,具有“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是元杂剧文采派的代表作。
作品擅长情景的描绘,善于吸收和融铸前人的诗词名句。
《西厢记》和《窦娥冤》比较
相同:
1.作者是仕途失意的文人,熟悉当时生活2.旦本戏3.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同:
项目《窦娥冤》《西厢记》
代表派别本色文采
杂剧体制一人主唱,四折加楔子的典范主唱角色的分配和结构扩大上有革新审美类型悲剧喜剧
故事内容酿成冤狱的公案戏男欢女爱的爱情戏
主角身份没有文化的弱女子富有教养、多愁善感的大家闺秀
语言风格质朴生动自然华美
创作方法两结合现实主义
艺术效果酣畅淋漓震撼人心花间美人光彩照人
第三章白朴和马致远
第一节白朴和《梧桐雨》
元杂剧四大悲剧:《窦娥冤》《梧桐雨》《汉宫秋》《赵氏孤儿》
1.深沉的沧桑感梧桐夜雨的意蕴作品着眼点并不在爱情坚贞,也不在荒淫误国,而是向经历过沧桑巨变的观众,宣示更深刻更沉痛的人生变幻的题旨。
2.戏剧冲突生动跌宕,笔墨酣畅优美,意境深沉含蓄。
梧桐夜雨的意蕴历来称道这一作品,主要是因为它的词曲优美及长于抒情。
三、白朴的代表作《墙头马上》元杂剧四大爱情戏之一
故事的来源及在宋元时期的广泛影响。
在描写婚姻爱情剧中的特色:女主人公李千金在要求婚姻自主方面更主动、热情、泼辣、自信和坚定。
第二节马致远和《汉宫秋》
一、“曲状元”马致远
贾仲明挽词云:“万花丛李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四方海内皆钦羡。
战文场曲状元,姓名香贯满梨园。
二、马致远的代表作《汉宫秋》
1.取材于昭君出塞故事,但与历代题咏相比,改变了胡汉之间的力量对比,着重抒写家
园衰败之痛,与《梧桐雨》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
消极创作倾向,及其中透露出来的对功名富贵的否定和对官场黑暗的指责。
神仙道化剧盛行的原因和马致远的创作在元剧同类作品中的地位和影响。
第二节郑光祖
南方戏剧圈成就最突出的作家是郑光祖
一、郑光祖的代表作《倩女离魂》
题材来源,作品用“离魂”这种幻想的形式发展了西厢故事的“私奔”的情节,强调了“形”、“神”的矛盾,表现了反对封建婚姻的胜利。
二、《王粲登楼》抒发一知识分怀才不遇的愤懑,在元代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二、南戏的体制
在结构上没有固定的出数,长短自由,每本戏开始由副末开场,说明全剧大意,重要人物出场有定场白,每出戏完有下场诗,在演唱方面一出戏不限用一个宫调的曲子,也不限一韵到底,也不限一人主唱,可互唱、合唱,伴奏以管乐为主。
早期的南戏《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
第四节元代四大传奇
一、四大南戏
元代末期,南戏复兴,大型剧作相继问世,《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是南戏复兴之重要作品,被称为“四大传奇”,又称“古戏四大家”。
艺术性虽不甚高,但故事曲折,极尽悲欢离合之情,故为歌场所重视。
二、《拜月亭》
为四大传奇中之佼佼者,艺术成就较高,此剧系根据关汉卿同名杂剧改编,取其精华进行再创作。
将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放在兵荒马乱、人民流离失所的社会背景下来描写,具有不同凡响的艺术特色。
对王瑞兰的形象塑造,亦相当成功。
三、其他三剧
《荆钗记》在思想倾向上和《本厢记》的异同;《白兔记》对长期流传的民间故事的再现以及作品所表现的浓厚的因果报应思想;《杀狗记》对“洒肉朋友”的无赖心理和卑劣行为的充分揭露,作品具有一定的劝戒作用,有极富表现力的说白,又杂有令人生厌的封建说教。
第四节元代后期的诗歌
一、元末诗歌的写实倾向
二、杨维桢的“铁崖体” 萨都剌等少数民族诗人
公安派(公安三袁)
1.“公安派”是明代重要的文学流派,“三袁”是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所以被称为“公安派”。
袁宏道最为知名,公安派的核心口号就是由他提出的。
2.公安派用“独抒性灵”来反击文学领域中理学对个人灵魂的束缚。
袁宏道认为文学的最高境界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3.他们的诗歌脱离“理”的束缚能够自由地抒发个人真实性情和表现个人生活欲望,并具有诗人的艺术独创特征。
寻找以独创的精神表现个人真情实感这一文学的最高境界。
明代文学
1.清朝乾隆年间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诗派,接过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口号,认为写诗要抒发人的真性情。
他对清代以来的各种诗歌理论观点予以全面排斥。
他的这种反传统、求创新的特点,是对于清代以来道统文学观的强大权威的挑战。
2.性灵派的成就主要为诗歌,其中七绝和七律尤佳。
如《春日杂诗》于恬淡宁静中透出轻松活泼的生活气息,十分舒畅自然;《马嵬》命意新颖,感情倾向也发生了根本转变,堪称为人民代言的诗歌。
第一节《三国演义》的作者、成书与版本
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体裁。
它的特点是分回标目、分章叙事、首尾完整、故事连接、段落整齐。
章回小说是在宋元长篇讲史平话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它与讲史有直接的关系:章回小说作为相对独立的单元的“回”来自于讲史的次或段;章回小说的回目来自于讲史开宗明义的题旨;章回小说由“话说”、“看官”等构成的虚拟的说书场景来自于讲史的叙述方式。
我国章回小说的内容十分丰富,至少包括五种类型:讲史型、神魔型、公案型、世情型、武侠型等。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第二节在理想和迷惘中重塑历史
一、《三国演义》的主旨
(一)作品真实地反映了汉末社会的动乱,封建统治阶级之间的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
(二)作品集中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之间尖税复杂的斗争,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贪婪残暴,阴险狡诈的反动本质。
(三)作品生动地描写了大大小小的各种战争,比较客观地揭示了战争规律,读者可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四)作品表现出的历史的、阶级的局限;历史唯心主义的天命观,英雄史观和封建的忠义观念。
第三节波澜壮阔、气势恢弘的历史画卷
一、三国演义的人物分析
(一)曹操:这是一个封建统治阶级“奸雄”的典型。
这一形象既表现出作为地主阶级的军事家、政治家在汉末斗争中的作用和地位,又概括了地主阶级贪婪的权势欲和奸诈、阴险、残忍的本性。
(二)刘备:这是一个“仁厚爱民”的好皇帝典型。
他深怀治野心,同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
”在他身上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三)诸葛亮:这是一个封建统治阶级“贤相”的典型和智慧的化身。
作为“贤相”他有着浓厚的忠君观念;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政令严明,知人善任,在激烈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中表现出超人的智慧。
二、《三国演义》的艺术特色
(一)人物塑造: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
作者在安排人物的出场,在刻划人物的细节描写和在政治、军事斗争中表现人物的个性上都有创造和独到特色。
(二)战争描写:作为描写战争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成功地描绘了汉末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之间战争的规律,作者着重表现了战争中策略和智慧的斗争,变化多端的战争场面,从而表现出战争的复杂性。
(三)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三国演义既注意了历史真实的原貌,又不受历史人物、事件的限制,根据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加以合理的想象和加工,使情节丰富,人物更典型。
第四节《三国演义》的影响
一、历史演义的繁荣二、列国系统的小说三、隋唐系统的小说
第二章《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
第一节水浒传的作者和成书
一、《水浒传》的成书过程
(一)《宋史》等关于宋江起义军情况的记载为《水浒传》创作提供了一些资料。
(二)南宋时说话有说水浒英雄故事的。
元朝的《大宋宣和遗事》中的人物、故事已勾勒出《水浒传》的轮廓。
宋末元初画家龚开为宋江三十六人画像写《宋江三十六人赞》,元代杂剧水浒戏的演出也都为《水浒传》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三)施耐庵在已有史料和民间创作及传说的基础上加工创作的《水浒传》。
二、《水浒传》的版本
版本的两个系统,繁本和简本。
金圣叹删改本。
第二节奸逼民反与替天行道
一、《水浒传》的思想内容
《水浒传》通常被认为是一部反映和歌颂农民起义的小说。
其实,它更多地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人生向往。
几种思想倾向(一)宣扬忠义思想。
其一,作品名冠以“忠义”。
其二,“忠义”是梁山英雄行事的基本道德准则。
梁山泊的杏黄旗上,大书“替天行道”四个大字,作为梁山起义的口号。
其三,塑造了以宋江为首的一批忠义之士。
尤其是宋江成了忠义的化身。
忠是对皇帝而言的,宋江表现出来的愚忠,既是作者无法逾越的道德界限,也是小说得以在过去广泛流传的政治道德保证。
小说的深刻之处在于,宋江的“忠”换来的却是被毒死的结局,这无疑是对作者宣扬忠的讽刺。
《水浒传》所宣扬的“义”则主要表现为拔刀相助、平等相处,这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二)表现反抗复仇精神。
在忠义的旗帜下,小说也大张旗鼓地宣扬了反抗精神、英雄主义以及复仇行为。
“官逼民反”,是小说主要的思想逻辑,对此,作者作了极力的宣扬。
全书从高俅写起,表明梁山起义,就是高俅之流倒行逆施的结果。
林冲的道路,是最典型的“逼上梁山”的道路,代表着梁山一百零八将中绝大多数人的经历和命运,最形象地、深刻地揭示了人民起义的实质。
在小说中,作者对英雄主义和复仇精神也作了淋漓尽致的表现,这无疑满足了那些饱受压迫和欺凌的下层人民的愿望
(三)崇尚暴力与对妇女的偏见。
崇尚暴力固然是抗恶的需要,但是对暴力的过分崇拜,则使《水浒传》中的英雄们经常滥杀无辜,草菅人命。
同时,在《水浒传》中,所写妇女非淫即盗,这实在是对妇女的极大污蔑。
二、《水浒传》思想的复杂性
作品既歌颂了梁山义军的造反精神,又肯定了以宋江为首的投降活动。
同时还通过梁山义军受招安投降后的悲剧结局,揭示出封建时代农民起义军必然失败的规律。
宋江这一形象就具体体现出水浒传思想的复杂性。
第三节《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一、完整、严谨的结构
《水浒传》以人物传记式的连绵起伏的布局,由挥写一个个英雄的造反,而前后聚义梁山,表现了农民起义斗争的发生、发展和结束的全过程,展现了起义斗争的广阔背景和画面。
二、生动、形象的人物刻画
作者善于紧扣人物的社会地位表现其思想、个性;善于在对比中表现人物的个性差异;
善于在传奇式的矛盾斗争中来展示人物性格。
第四节《水浒传》的影响
一、《水浒传》影响及地位二、英雄传奇的繁荣
第二节明代中期三大传奇
一、四大声腔与昆腔的风行二、李开先的《宝剑记》三、梁辰鱼的《浣纱记》
四、《鸣凤记》以时事写传奇,开创了用戏剧反映当代政治斗争、政治事件的先例。
第七章汤显祖
(二)接受泰州学派思想家的积极影响,他崇尚真性情,反对假道学,追求“有情之天下”。
(三)“至情论”
第二节《牡丹亭》
一、作品尖锐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残酷,热情歌颂了青年男女的叛逆精神和他们对真挚的、生死不渝的爱情的追求。
二、杜丽娘:这是一个在严格封建教养下长大,对封建礼教不满,热烈追求爱情的具有叛逆思想的典型。
她的死而复生是作者赋予她的爱情以起死回生的力量,表现“情”的胜利。
杜丽娘是一个大胆追求爱情、追求自由、追求个性解放的女性叛逆者形象。
1、苦于幽闺,乐于梦境。
本是才貌、聪慧的官宦千金。
也表现出她对美、对爱、对自由的强烈渴望和追求。
自家的后花园从没有涉足过。
这种令人窒息的环境,引起她的苦闷与不满。
在丫环春香的引导下,她背着父母,游览了后花园,并由此燃起了热爱自然、珍惜青春、追求爱情的强烈火焰。
以致不由自主地做起了大胆的白日梦。
梦中与一青年书生千种风情、万般缱绻、恣一时之欢。
实现了现实中绝对不能实现的心愿。
杜丽娘对“情”的追求显然是以“欲”为基础,是“欲”——“情”,这正是剧作家汤显祖所主张的包括性爱之欲在内的“情”。
大加张扬,它其中所蕴含的人性解放精神,更具时代色彩。
2、因情而死,为情再生。
杜丽娘的白日梦不想被母亲撞醒。
死于她对爱情的渴望,环境对她的窒息。
以杜丽娘的死作为全局的悲剧结局,杜丽娘死不瞑目,阴魂不散,让她在幽明中继续追求现实中不能得到的东西,直至柳梦梅掘墓开棺,使她死而复生,与柳在人间结为美满婚姻。
杜丽娘因情而死,为情再生,“至情”,从而表现出“情”可以使人出生入死、可以起死回生的巨大力量。
3、捍卫爱情,勇于抗争。
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生死之恋和浪漫婚姻,是作家美好理想的闪光杜丽娘形象的塑造,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批判了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与反动,反映了明代资本主义萌芽时期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渴望和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歌颂了他们为实现理想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具有鲜明的历史意义。
三、作品的浪漫主义特色,通过“梦而死”,“死而生”的幻想,表现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运用抒情诗的手法描绘的有浪漫气息的画面在表现理想和现实矛盾上所起的作用。
《牡丹亭》的浪漫主义风格体现在主题、情节、人物塑造等各个方面。
浪漫主义是一种理想主义,为着追求人生“至情”的理想境界,杜丽娘以一个弱女子,大胆冲破封建礼教,封建家庭的种种禁锢,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爱情与婚姻。
主人公对“情”的执著追求伴随着对“理”的强烈反叛,首先使剧作的主题带上了浓重的浪漫主义、理想主义的色彩。
第八章《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
二、《西游记》的成书
(一)唐太宗贞观二年(629年)玄奘和尚独自一人去天竺国取经的历史事实,记载这一经历的《大唐西域记》。
(二)由历史真事逐渐神异化,玄奘弟子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三)取经故事流入民间,宋、元说话人说话的底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元、明戏曲舞台上演取经故事,杨景贤的杂剧《西游记》。
(四)吴承恩在史实、说话和戏剧流传故事的基础上加工创作的《西游记》。
第二节寓有人生哲理的“游戏之作”
一、《西游记》的思想内容
(一)通过神话英雄孙悟空这一形象大闹三界、降妖除怪的斗争,歌颂了追求自由、强烈反抗、大胆叛逆、向一切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二)通过对天宫、冥府和妖魔的描绘,曲折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昏庸和残暴。
(三)通过对花果山这块自由地和取经路上经过的理想王国的歌颂,反映作者的政治理想。
(四)《西游记》中的宗教迷信思想和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的说教。
二、戏笔中存至理
第三节神幻世界的奇幻美与诙谐性
一、奇幻美
(一)《西游记》以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神奇的丰富多彩的幻想世界,开拓了我国古代长篇神话小说创作的新领域。
(二)神话人物的塑造突出的特色是把社会化的个性,超自然的神性和某些真实动物的特性结合起来,既反映了社会的真实,又有着神奇色彩。
二、幽默、诙谐的艺术风格。
《西游记》把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结合起来,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和憎。
第九章《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
《金瓶梅》的创作时代及其作者
一、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金瓶梅》,它直接描写现实生活,表现世态人情,标志着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成书的年代
《金瓶梅》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一部奇作。
它的成书没有经历过一个世代积累的过程。
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
三、作者之谜
《金瓶梅》的作者虽署名为兰陵笑笑生,但真实姓名一直无法确认。
第二节封建末世的世俗人情画
《金瓶梅》的核心是钱、权、色。
一方面,作者通过西门庆对金钱、权力与情欲的追求,批判了官商勾结,钱权交易以及金钱、权力、肉欲对人的异化等社会现象,另一方面,作者又时时流露出对钱、权、色的艳羡。
作品的思想内容是复杂的。
暴露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罪恶,尤其是把矛头集中到封建的统治集团和新兴的商人势力,从而触及到了当时社会的基本矛盾。
《金瓶梅》的价值,还不仅仅在于暴露和批判,更重要的还在于,作者笔下的西门庆,是个官僚、恶霸、富商三位一体的人物,他一方面疯狂地追求权、钱、色,欲壑难填、罪恶累累,一方面不顾传统道德,蔑视封建秩序,胆识皆俱,精明强干。
正当他的商业兴旺发达之时,他自己却纵欲身亡。
这既是人生矛盾的体现,也深刻地写出了古老的中国从封建宗法开始迈向资本主义商品社会的艰难步伐。
《金瓶梅》还为读者展示了一个与传统观念完全不同的女性世界。
以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为代表的一大批女性,她们无所谓道德和名节,有着超常的情欲、物欲和肉欲。
而且自私、狠毒、虚荣、妒忌,是丑和恶的代表,但却是一种顺应历史发展的丑和恶。
她们的活动,体现了用一种邪恶的、赤裸裸的人欲来替换虚伪的温良恭俭的道德境界。
第三节白话长篇小说发展的里程碑
第一部由文人独创的长篇世情小说《金瓶梅》实现了小说观念的重大变化,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开创了世情小说的新天地。
一、由神到人——文学本位的复归二、由美到丑——传统美学的逆反
三、变奇为常——审美趣味的转向
《金瓶梅》实现了三个重大转变,得风气之先,集中代表了世情小说发展的趋向。
第十章“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
一、冯梦龙“三言”的成书:宋、元、明三代说话艺人的话本和文人加工整理或创作的作品,冯梦龙的汇总整理。
包括《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