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的语言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课堂的语言文化

教师的语言在教学中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学活动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先来看一看美术课堂里的语言常出现的一些问题。

1、提问带有盲目性。在小学美术课中,教师首先示范或欣赏范画后提问最多的话就是:“这幅作品好看吗?”学生不加思考地回答:“好看”。教师紧接着问:“喜不喜欢?”学生答“喜欢”。教师又问:“想不想学?”学生的回答不说大家也就全明白了,“想学”。这样的对答表面上很热闹,却带有明显的暗示性,问题也过于简单。

2、语言的模式化。多年来,“第一步先干什么……第二步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的示范语言成了模式。学生在“你讲我听”、“你问我答”的套子里失去了生机,呆板地被老师牵着走,扼杀了感受美、创造美术的机会。

3、以教师为主的语言设计。在课堂上,美术教师仍然扮演着传统的教书匠角色,尽情地“演示”着“教”,学生无法主动来“学”,从而失去了主角的地位。

4、语言的表述像“语文课”。讲授法是使用最久的有效而经济的教学方法之一。如果在美术教学中不恰当地使用此法,容易形成毫无生

机的“满堂灌”,失去了美术教学的独特魅力。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

5、语言评价的单一化。中学美术课堂中,教师给予肯定评价往往是:“好的”、“很好”、“非常好”……类似的语言如果总是重复使用,学生是否能在其中真正受到激励呢?

新的美术课堂强调教学语言的艺术性,通过语言交流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帮助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唤起和保持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兴趣。

一、从兴趣入手,在“自然”中体现学科的特点

古人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美术的关键是学生的参与,只有参与,才有实践,才有体验,才有收获。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自己的语言、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团结合作的学习气氛,并采用适当的评价机制,产生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提问要有目的性。提问必须立意鲜明,语言简练,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欢欢喜喜过新年》一课的教学中,笔者手提一串装饰性的鞭炮,上面吊着一串串“恭喜”,高

高兴兴地走进教室,做出给孩子们拜年的模样,说“孩子们,祝你们新年快乐!”面对孩子们疑惑的眼神,笔者立即说:“今天,我们一起在课堂上过新年!”一时间,同学们兴奋了,这时,《新年好》的音乐响起,随着音乐,笔者带着大家边唱边舞了起来。等音乐结束后,笔者提出问题:“你曾是怎样过的新年?”“你设想过如何过一个有意义的新年吗?”学生热情很高。有同学说:“我在新年里没有拿到一分压岁钱,但我知道了爸爸妈妈的辛苦,还知道了面对生活的挫折时,要想办法解决。”我马上让这位同学说说家中的情况,并给予了及大的表扬,其他学生也受到了触动。同学们的作品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趣味盎然,都有自己生活中的故事。这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在生活情境中学习知识、培养感情、增强价值观的要求。

(二)要考虑问题的难易。提出的问题要注意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适合于不同的学生。在设计《会动的线条》一课时,在欣赏过“动画”课件以及范画作品后,老师如果说:“请同学们像老师这样用‘会动的线条’画一幅你喜欢的画好吗?”学生会觉得这么复杂的画难以下手,或者千篇一律,跟老师画的一样。但如果换一个说法:“你能画一根会动的线条吗?”“这根线条像什么?”“自然界中有哪些会动的线条”“你想用这根会动的线条表现什么呢?”学生画出了风吹动的小草,大树,火焰,海浪,女孩的长发,等等。这样就使学生很有兴趣地通过自己的尝试来达到目的。

(三)语言的设计要用“减法”。美术课堂是一个享受美的殿堂,美术教师要创设良好的艺术和教育氛围,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从而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美术课与其他学科有着很大的不同,主要是靠视觉来完成的,这种视觉依赖美术本身。美术在很大程度上说是“只能会意,不可言传”的东西,仅凭教师口头传授,学生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美术教师要力求做到语言明确、条理分明、难点重点突出。比如说,欣赏作品前,教师常常会把绘画作品的背景和内容都讲得很详细,这样往往抑制了学生的想像力,学生受教师讲解的影响,把自己的感受硬往上拉,失去了兴趣,想像力无法发展。所以,美术教师的语言设计应该是减法,少讲,甚至不讲。

二、从情感出发,在“自在”中重视审美体验

新课标中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美术课程目标的首位,显示其教育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美术教学主要还不是知识传授,而是一种审美体验。情感是艺术的生命,美术教育也可以称为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不仅要带着良好的情绪、充沛的感情去感染、教育学生,而且要用适当的语言引导学生在自在的氛围中学会理解、体验美术作品的感情。要做到“动之以情,深于父母;晓之以理,细雨如丝”。以此激发学生健康而丰富的情感,从而激励学生的审美体验。

(一)语言要富有感染力。美术教师要想用语言感动学生,引起共鸣,必须对教材、教学、学生富有感情。针对不同的年级和不同的教学内容调整好语调、语气和节奏等。教师用强弱交替、快慢相宜、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点燃学生的感情火花,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他们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