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之旅》说课稿

合集下载

孤独之旅教案【优秀5篇】

孤独之旅教案【优秀5篇】

孤独之旅教案【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孤独之旅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孤独之旅》说课稿

《孤独之旅》说课稿

《孤独之旅》说课稿教研活动说课稿课题:《孤独之旅》重难点处理方法重点:梳理小说情节发展的脉络,分析人物形象,预设难点:理解小说的主题采用多种方式的读,以问题引领整体感知课文。

教法学法1、主要教法是朗读感悟和“以学定教”。

2、主要的学法是:自主合作探究流程及活动设计一、贴近生活,走进文本作者简介,《草房子》,故事链接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课文要求:一不动唇;二不指读;三不回读;在6分钟内读完课文。

思考:1、写一句感受最深的话。

2、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三、跳读课文,感受孤独1、杜小康经历“孤独之旅”时发生了怎样的心理变化?找出句子并分析。

2、小说题目是“孤独之旅”,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了“孤独”呢?请同学们用横线标记出体现“孤独”的句子。

3、文题是“孤独之旅”,对杜小康来说“孤独”的含义是什么?四、再读课文,体会环境描写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自然环境的段落,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什么作用?评价设计1、语言激励。

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具有激励性、导向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2、分值评价激励。

在学习过程中,按照学生现有学习能力层次实行由低到高分值递增。

3、学习效果评价。

针对课时目标,设计适量的具有层次性的测试题,检测学生当堂学习效果。

教材结构分析《孤独之旅》是部编版九年级上第四单元第三篇文章。

少年时代,我们开始睁大眼睛看世界,品尝生活的甘美,也经历着成长的苦涩和无奈。

本单元的小说,或涉及少年成长这一话题,或从少年视角观察世间百态,取材独特而广泛。

阅读这些作品,可以加深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确立自我意识,更好地成长。

学习这个单元,要学会梳理小说情节,试着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小说的主题。

学习目标设置1.理清思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把握“孤独之旅”的含义;3.品味语言,体会环境描写的妙处。

学情分析学生学过短篇的小说,长篇阅读起来会稍有难度,时代久远,对于主题的理解理解太难,教师适当引导。

《孤独之旅》教案(优秀10篇)

《孤独之旅》教案(优秀10篇)

《孤独之旅》教案(优秀10篇)孤独之旅教案篇一【教材分析】:在体验欣赏过程中。

既能扩展学生视野、丰富情感,又能激发学生比照自己的生活形态,树立奋进的信念。

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文中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丰满起来的。

而小说中出色的自然环境描写(如鸭群、芦荡、风雨)又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

教读课文。

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环境、细节描写对人物刻画、主题表达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1、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课文主题。

2、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

知识目标3、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奋进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点】:1、环境描写的作用。

2、标题的含义。

【教学难点】:品味小说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1、诵读法:小说的语言平白、朴实,没有过多的文采修饰,符合少年主人公单纯、简单的生活。

文中出色的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起重要的作用。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进入作品情境,理解课文内容。

2、点拨法:教学中通过设置疑点,引导学生质疑思索,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自主探究,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如对文题“孤独”含义的深层领悟。

【教学过程】:课前活动(课前放歌曲:《隐形的翅膀》)谈一谈对这首歌的感受生:一个人的一生可能会遇到很多风风雨雨,贵在有一颗自强不息的心,不经历风雨曾能见彩虹。

生:历经磨难终能成功的一生才是精彩的一生。

人生旅途并非事实一帆风顺,往往充满辛酸,饱尝痛楚与泪水,其实生命也是在这样的锻造中丰满成熟起来的。

导入课题:正如同学们所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历经困难和挫折,在一个遥远的地方,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有一个比你们还小三四岁的孩子,也经历了一场特殊的磨练。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和主人公杜小康进行一次零距离的孤独旅行。

首先请同学们敞开知识的背包,收获旅行路上的第一笔财富。

《孤独之旅》说课稿3篇

《孤独之旅》说课稿3篇

《孤独之旅》说课稿3篇《孤独之旅》说课稿1第一说教材首先是教材的地位和作用⑴《孤独之旅》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本单元是一个小说单元,其重点是在于培养学生把握小说主题,分析人物形象,品味小说语言的能力。

⑵此外这篇课文虽然只是长篇小说《草房子》的节选,但它也拥有主要的人物——杜小康父子、有完整的情节——杜小康在失学之后与父亲放鸭的经历、以及关于鸭群、芦荡、暴风雨的细腻的环境描写等小说的三要素,对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是学情分析就学生的情感结构来讲,九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非常有限,思想上还不太成熟,所以在理解“孤独是成长中的一道美丽而残酷的题目”存在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结合学生有限的生活经验去引导他们理解主旨,明白“孤独”是每一个人的心灵感受和成长的必修课。

此外,九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小说这种文体也有了一些接触,但是他们理解的现状是感性的多一些,理性相对不足,所以教师可以将小说这种文体三要素及描写方法的抽象知识放入具体的文本分析里去理解和体味,以加深学生对小说这种文体的认识再次是教学目标根据这篇课文的文体特点并结合小说三要素在文中的具体体现,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浏览课文,抓住__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梳理出主人公杜小康的心理变化过程,进而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

(2)能力目标找出文中集中描写环境的句子,体味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人物心理刻画的作用。

(孤独是每个人每个时候都会有的一种心理感受,处理好它对人性格的培养至关重要。

特别对正处在性格形成期的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所以我将)(3)情感目标理解孤独是成长历程中的催化剂,学会在孤独的旅途中磨练自己坚强的意志,明白克服孤独就是自我内心学会承受。

最后是教学重难点本篇课文的题目为孤独之旅,对题目的解读直接关系到__的行为脉络和主旨体现,所以我将重点设计为,理解“孤独之旅”的重要内涵。

难点:品味环境描写对主人公性格刻画的所起的作用。

《孤独之旅》说课稿

《孤独之旅》说课稿

《孤独之旅》说课稿一、背景介绍《孤独之旅》是一部反映现代人心灵孤独与探寻的文学作品。

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面临的压力与挑战愈发增多,孤独感成为了一种普遍的情感体验。

本作品的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深入探索了人们在孤独中的内心世界,为读者呈现了一场关于心灵成长的旅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技巧,学习如何描绘孤独情感和塑造人物。

3. 引导学生思考孤独的意义,探讨如何应对孤独,实现个人成长。

三、教学内容1. 课文简介:介绍课文的背景、作者、主要情节及人物形象。

2. 写作手法: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描写环境、心理活动等手段表现孤独情感。

3. 人物形象:探讨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成长过程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4. 主题思想:阐述课文所表达的孤独与成长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孤独。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1. 导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发学生对孤独话题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取关键信息,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看法。

4. 讲解与引导: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

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探讨如何应对孤独,实现个人成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播放相关视频等方式,引发学生对孤独话题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取关键信息,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

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看法,互相解答疑惑。

4. 分析课文: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技巧,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孤独与成长的主题。

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如何应对孤独,实现个人成长。

可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看法,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实践性。

6. 总结归纳: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巩固学生的理解。

孤独之旅的说课稿

孤独之旅的说课稿

孤独之旅的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孤独之旅》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一篇小说。

本文通过描写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学,随父背井离乡去放鸭,在孤独中成长的故事,展现了少年在困境中逐渐坚强、成熟的过程。

这对于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培养其坚韧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小说的主题,把握人物形象,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面对困难、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

3、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杜小康的人物形象,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

(2)教学难点:体会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以及小说主题的深刻内涵。

二、说教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小说中的氛围和人物情感。

2、问题引导法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深入探究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3、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阅读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1、自主阅读法学生自主阅读小说,初步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圈点批注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关键语句进行圈点批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合作探究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见解,提高学习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孤独的视频或音频,引起学生对孤独的思考。

(2)提问学生对孤独的理解,从而引出课题《孤独之旅》。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2)理清小说的情节发展脉络,即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3、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1)找出描写杜小康的语句,分析其心理变化过程。

(2)小组讨论杜小康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教师进行点拨和总结。

4、探究环境描写的作用(1)学生找出文中的环境描写段落,分析其特点和作用。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环境描写对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主题的重要作用。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7课《孤独之旅》说课稿(5)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7课《孤独之旅》说课稿(5)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7课《孤独之旅》说课稿 (5)一. 教材分析《孤独之旅》是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7课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记叙文,通过讲述作者在人生道路上的孤独之旅,展现了作者对生活、人生和成长的思考。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领悟作者的写作技巧以及体会课文的情感内涵。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领悟作者的写作技巧。

但同时,由于课文内容较为深奥,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课文的主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学生能够掌握课文结构,领悟作者的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课文的情感内涵,理解作者在人生道路上的孤独之旅,从而对自己的成长有所启发。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准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教学难点:领悟作者的写作技巧,体会课文的情感内涵,理解作者在人生道路上的孤独之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领悟作者的写作技巧。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6课《孤独之旅》说课稿4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6课《孤独之旅》说课稿4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6课《孤独之旅》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孤独之旅》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6课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了作者在人生道路上所经历的孤独之旅,以及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寓意深刻。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增强自己的人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他们对于人生的思考也开始逐渐深入。

然而,由于年龄和经历的限制,他们对一些人生哲理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成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在孤独之旅中的思想感情,激发他们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关注,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理解作者在孤独之旅中的思想感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引导发现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课文,分享他们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看法,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标记不理解的地方。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作者的孤独之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孤独之旅》优质说课稿

《孤独之旅》优质说课稿

《孤独之旅》优质说课稿一、说教材《孤独之旅》是一篇写少年成长的小说比较切合学生的心理和生活●主题文章通过描写杜小康随父亲放鸭所经历的一系列事件和情感历程刻画了一个少年心理成长的轨迹揭示了挫折能促进人迅速地成熟这一道理小说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不仅仅指杜小康跟随父亲放鸭过程中产生的孤独、寂寞、恐慌之感还有杜小康心灵的变化过程即从孤独、寂寞、恐慌到坚强自己努力奋斗的人生之旅●情节结构开端:写杜小康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发展: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经过和感受高潮: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结局:写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小说通过故事情节的巧妙剪裁与布局揭示了文章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对孩子进行磨难、挫折教育实施的必要●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段落主要有:第9段第12-13段第21段这些环境描写强化了孤独的氛围增强了杜小康的恐慌不安的感受;第24-25段描画了一幅优美、恬静的画面暗示杜小康的心理逐渐趋向平静但对于未来漫长的孤独他仍然觉得恐慌第36段写暴风雨中的情景恶劣的自然环境是促进杜小康思想转化的一个因素突来的暴风雨使杜小康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迅速地成长起来第47段雨过天晴美好的夜色预示着杜小康的成熟这些环境都突出了“孤独”这个意境这也是杜小康成长的环境它为表现人物的变化、文章的主题都起到很好的作用●心理描写描写杜小康成长过程的细节:如第11段写杜小康最初面对孤独时和面对不可知的未来时的茫然第21段面对更加孤独的环境时杜小康心中的恐慌与胆怯再如第29-31段孤独中的人们越发孤独并逐渐强化成一种精神上的压迫杜小康很自然地想到回家并且这种意识一发便不可抑止第38、43-46段是杜小康走向成熟和坚强的过程他敢于在暴风雨中独自找寻失散的鸭群没有恐惧强烈的责任感使他能够承担困苦、孤独的侵扰第48段更是鲜明地揭示了杜小康的成长“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文章对于杜小康的心理描写很细腻面对孤独他由恐慌到面对乃至最后战胜它这段心路历程通过杜小康不同的感受表现出来也体现了他逐渐成长的主题●语言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很值得品味如:“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写出芦苇的广袤“绿色的浪潮”不仅可见其色更可见其动感与生机将景物写活了“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芦荡愈幽深繁茂愈反衬出小船的孤小杜小康那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才愈为真切写暴风雨一段“早上……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写景如在眼前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将暴风雨的狂暴之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二、说教法●教学目的:1.学习小说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所起的重要作用2.品味体会小说的语言特色3.让学生试着体会主人公心理的变化过程4.教学生学会长大、学会在平时的待人接物中体会成长●教学重点难点:品味小说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的重要作用●教学方法:朗读法、引导法●导入语设计:同学们你们曾经感受过孤独?可以说孤独是一根尖锐的针常常刺痛我们脆弱的心让我们难以忍受;孤独也是一朵鲜花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显得更加灿烂有一句脍炙人口的歌词——“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但恐怕很少有人能道出其中的滋味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叫杜小康的同龄人他的一段难忘的生活经历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启发●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二、学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默读全文2.指名学生复述课文基本内容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部分精彩段落)4.概括课文内容和主题三、品读文章分析人物形象1.学生迅速默读课文中有关杜小康的段落找出文中有关描写杜小康成长过程的细节2.思考: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杜小康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3.讨论交流:请学生按照下列句式说一段话:我认为杜小康是这样成长起来的:4.学生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5.思考:请你给课文换一个标题并比较自己所换的标题与原标题一个效果更好?为什么?四、寻读课文美点深入赏析1.学生速读课文找出文中有关景物描写的片段2.学生自由朗读这些景物描写的片段然后选取自己认为写得最好最妙的一个段落放声朗读3.指明学生朗读自己所选定的段落然后说说自己朗读它的理由4.用同样的方法赏析有关细节描写的片段五、结束语:成长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乐喜悦也有悲哀烦恼这就是生活在我们的人生中成长是永恒的主题但愿我们的同学们都能谱出一首健康的成长歌长成一棵坚强独立的大树六、布置作业:生活的磨砺暴风雨的洗礼让杜小康长成了小小男子汉在你的生活道路上又有着一些怎样的人和事影响着你的成长给予你有益的启示?七、板书设计:人物情节环境语言杜小康开端: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辍学去放鸭鸭群生动恐慌发展: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经过和感受芦荡传神孤独高潮: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风雨意味坚强结局: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深长三、说学法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初步了解鉴赏小说细节描写、环境描写、语言描写的方法一部好小说它之所以能感染人、打动人往往与它成功的描写刻画分不开因此让学生学会欣赏玩味小说中的精彩之处并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无疑对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是大有裨益的2.以虚拟的小说空间扩展学生视野丰富其人生体验大千世界百种世相千般滋味人尽其一生也不可能一一感受体会要使自己有一颗丰富敏锐善感的心学习小说并试着体会主人公的人生滋味不失为一个好方法3.以文观己小说尽管是虚构的但它源于火热的生活这篇表现少年成长的文章对正处于成长黄金期、关键期的孩子们一定有很多触发那就让他们尽情表达4.进行跨学科学习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发展个性意识自我形成人格的时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了解有关的心理学、生理学的知识有助于他们的成长。

《孤独之旅》说课稿5篇

《孤独之旅》说课稿5篇

《孤独之旅》说课稿一、说教材《孤独之旅》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小说。

这个单元选编的主要是写少年生活的小说。

欣赏这些小说,要求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艺术特色,品味小说语言,能从中得到人生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

《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

课文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放鸭生活中,战胜恐惧和孤独而成熟、坚强的成长历程。

小说命名为“孤独之旅”,蕴含深刻意味。

文中杜小康的人物形象,是在成长过程中丰满起来的。

而小说中出色的自然环境描写又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

学习这篇课文,既能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情感,又能激励学生对比自己的生活形态,树立奋进的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二、说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自己、关注人类”,“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以上三方面的要求,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能力:学会领悟文章主旨,感受人物形象,揣摩环境描写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会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能做到快速阅读,梳理要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树立奋进的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三、说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由于本课是写少年成长的小说,着重点是成长。

而小说的细节描写及环境描写很多,对表现人物和主题起重要作用,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1)、体验成长的感受。

(2)、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2、教学难点由于本课景物描写很多,而学生对其写作手法的作用无从把握,更加不知道如何进行分析表达,因此我将本课教学难点确定为: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四、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经过七、八年级的学习,对小说的要素已经有了相应的了解,阅读小说的基本技巧也有所积累。

但他们往往被故事情节所吸引,深入分析语言文字背后的信息还比较困难,不能准确寻根求源,透视主题。

《孤独之旅》说课稿(比赛说课稿)

《孤独之旅》说课稿(比赛说课稿)

孤独之旅说课稿(比赛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孤独之旅》,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九个方面来展开说课。

一、教材分析《孤独之旅》是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四课,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写景的方法,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而《孤独之旅》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色的散文,作者用优美流畅的语言,通过对幼鸭和芦苇的生动描写,展现了草原上空旷和诗意的美丽。

本文不仅仅是为了展示自然的美景,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用文字描绘自然美景的方法,学习并能够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学习体会作品中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朗读感受自然的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通过朗读、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突破重难点。

四、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感受自然的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3.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优美的草原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描述,更好地感受自然的美。

4.音乐渲染法:通过播放优美的音乐,营造出一种优美、诗意的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自然的美。

五、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将做以下教学准备:1.准备优美的草原图片和音乐;2.准备朗读录音材料;3.准备小组讨论题目和要求;4.准备教学PPT。

六、教学过程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将按照以下步骤展开教学:1.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曾经游览过的美景或者讲述一些有关自然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6课《孤独之旅》说课稿5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6课《孤独之旅》说课稿5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6课《孤独之旅》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孤独之旅》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6课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在人生道路上所经历的孤独和困惑,以及他在追求自我价值和人生意义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挣扎。

课文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和迷茫,展现了他在人生道路上不断探索、成长的心路历程。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主人公情感变化的分析以及对课文中所涉及的人生哲理的思考。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从课文中汲取人生智慧,为自己的人生道路提供借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九年级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接触过不少文学作品,对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有一定的认识。

但同时,九年级学生面临着生理和心理的转型期,他们在人生道路上也会遇到种种困惑和迷茫。

因此,在教学《孤独之旅》这篇课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去感受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从而达到感同身受的效果。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分析课文中所涉及的人生哲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人生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自己面对人生困境时的抗压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主人公情感变化,感受课文中所涉及的人生哲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去感受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以及如何让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人生智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课文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孤独之旅说课稿教案课件(通用11篇)

孤独之旅说课稿教案课件(通用11篇)

孤独之旅说课稿教案课件(通用11篇)教师是孩子驶入歧途的修正员,教案要体现概念和方法相似的知识。

用于比较难的知识。

教案是教师教学质量的保证。

你写过教案吗?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孤独之旅说课稿教案课件,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孤独之旅说课稿教案课件篇1教学目的1、体验成长的感受。

2、学习小说的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3、学习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重点难点1、重点:⑴体验成长的感受。

⑵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2、难点: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课文题目《孤独之旅》是编者加的,文章题目本身可以多种多样,它所体现的是作者的不同侧重点,比如,可以侧重于人物、可以侧重于情节或主题思想等。

节选的文章似乎可以给出不同的题目,例如:父与子、小康放鸭记;放鸭、放鸭之旅;成长之旅等。

那么,相比较于《孤独之旅》,课文的题目则侧重于什么呢?老师认为,是为了更加诗意化地表达小说的主题思想,用其他题目都把文章坐实了。

只有“孤独”一词,本身是忧郁而诗意的,它与诗歌的浪漫特质相符。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与哲学家等,无不是在“孤独”中升华和创造的。

正如哲学家叔本华所说:“孤独是所有杰出人物的命运”!但是,“孤独”虽是每个人都有,却又是非常抽象的一种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只可意会不能言传。

而曹文轩却用文字和他独特的风格,把“孤独”很好地传达了。

简介作家指导阅读: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并在农村生活了20年。

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毕业留校任教。

后来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在是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

他的主要作品有:《忧郁的田园》《暮色笼罩下的祠堂》《红葫芦》《蔷薇谷》《少年》《埋在雪下的小屋》《追随永恒》《三角地》《山羊不吃天堂草》等。

其小说被称为“诗化小说”。

以诗意化的笔触和意境来表现一切,追求小说的语言美、意境美和含蓄美。

本文选自长篇小说《草房子》。

了解背景《草房子》是一部关于少年成长的长篇小说。

《孤独之旅》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孤独之旅》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孤独之旅》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仁:我说课的课题是《孤独之旅》,我将从说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阐述。

有章可循【析教材】《孤独之旅》是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小说,讲述的是少年杜小康辍学后随父亲一起到荒无人烟的芦苇荡放鸭子,经历了从恐惧、孤独到变得勇敢坚强起来的故事。

学习这篇课文,重点是使学生从陌生空旷的自然环境和恐惧孤独的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中理解“孤独”的涵义,教给学生一种勇敢,豁达的人生态度。

有理有据【析学情】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熟悉教材,还需要我们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

九年级学生具备一定是语文基础,通过本单元《故乡》《我的叔叔于勒》两篇小说的学习,学生对小说的文体知识也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但不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把握的程度不同,适当的教学能帮助孩子把握主题。

有的放矢【说目标】根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以及新课改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我把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2、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重点)3、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的作用;(重点)4、理解小说的主题,感悟孤独中的成长。

(难点)独辟蹊径【说方法】本课是一篇自读课文,我将以学生自主探究、学生演读、合作交流等方法为主,配合老师适时点拨来帮助学生达成目标。

课前我会下发导学案,让学生自主阅读,充分预习并完成导学案。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2分钟)情景设置:本学期下旬,学校将开展主题为“闪耀青春·拔节生长”的艺术节展演活动。

我们班准备选用《孤独之旅》作为脚本,改编为舞台剧。

班级内需要编剧、导演、舞美以及宣传四个组分别完成以下任务。

编剧:梳理故事脉络,拟定剧幕名称导演:把握心理变化,挑选剧本演员舞美:赏读环境描写,设计舞台背景宣传:创写宣传海报,激励少年成长各位电影人,我们一起出发创造吧!(设计意图:这样的导入,形式新颖,激发学生的兴趣,)(二)任务一:梳理故事脉络,拟定剧幕名称(5分钟)将这篇文章搬上舞台,作为编剧你需要先分剧幕梳理出具体的情节。

《孤独之旅》教案设计说课稿精选5份

《孤独之旅》教案设计说课稿精选5份

孤独之旅说课稿一、说教材《孤独之旅》是一篇写少年成长的小说,比较切合学生的心理和生活。

●主题文章通过描写杜小康随父亲放鸭所经历的一系列事件和情感历程,刻画了一个少年心理成长的轨迹,揭示了挫折能促进人迅速地成熟这一道理。

小说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不仅仅指杜小康跟随父亲放鸭过程中产生的孤独、寂寞、恐慌之感,还有杜小康心灵的变化过程,即从孤独、寂寞、恐慌到坚强,自己努力奋斗的人生之旅。

●情节结构开端:写杜小康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

发展: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经过和感受。

高潮: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

结局:写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小说通过故事情节的巧妙剪裁与布局,揭示了文章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对孩子进行磨难、挫折教育实施的必要。

●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段落主要有:第9段,第12-13段,第21段,这些环境描写强化了孤独的氛围,增强了杜小康的恐慌不安的感受;第24-25段,描画了一幅优美、恬静的画面,暗示杜小康的心理逐渐趋向平静,但对于未来漫长的孤独,他仍然觉得恐慌。

第36段写暴风雨中的情景,恶劣的自然环境是促进杜小康思想转化的一个因素,突来的暴风雨,使杜小康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迅速地成长起来。

第47段,雨过天晴,美好的夜色,预示着杜小康的成熟。

这些环境都突出了“孤独”这个意境,这也是杜小康成长的环境。

它为表现人物的变化、文章的主题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心理描写描写杜小康成长过程的细节:如第11段,写杜小康最初面对孤独时和面对不可知的未来时的茫然。

第21段,面对更加孤独的环境时,杜小康心中的恐慌与胆怯。

再如第29-31段,孤独中的人们越发孤独,并逐渐强化成一种精神上的压迫,杜小康很自然地想到回家,并且这种意识一发便不可抑止。

第38、43-46段,是杜小康走向成熟和坚强的过程。

他敢于在暴风雨中独自找寻失散的鸭群,没有恐惧,强烈的责任感使他能够承担困苦、孤独的侵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7课《孤独之旅》说课稿(3)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7课《孤独之旅》说课稿(3)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7课《孤独之旅》说课稿 (3)一. 教材分析《孤独之旅》是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7课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体会文章中所运用的写作技巧。

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孤独和困惑,以及他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寻找自我、认识自我、最终实现自我成长的故事。

通过这篇文章,学生可以了解到成长过程中的孤独和困惑是正常的心理现象,同时也能学会如何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从而实现自我成长。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的孤独和困惑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面对复杂的人生问题时,可能还缺乏一定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帮助他们建立起对人生问题的思考框架。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到成长过程中的孤独和困惑,学会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实现自我成长。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以及如何引导学生面对成长过程中的孤独和困惑。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和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成长过程中的孤独和困惑。

2.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分析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4.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篇关于成长过程中孤独和困惑的文章。

5.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文章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

《孤独之旅》的说课稿

《孤独之旅》的说课稿

《孤独之旅》的说课稿《孤独之旅》说课稿一、说教材《孤独之旅》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文,是一篇写少年成长的小说,比较切合学生的心理和生活。

文章选自曹文轩先生的长篇小说《草房子》。

课文讲述了主人公杜小康辍学后随父亲一起到荒无人烟的芦苇荡放鸭子,经历了从开始的恐惧、孤独到暴风雨之夜找鸭子变得勇敢坚强起来的故事。

小说命名为“孤独之旅”,蕴含深刻意味。

文中杜小康的人物形象,是在成长过程中丰满起来的。

而小说中出色的自然环境描写(如鸭群、芦荡、风雨)又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

学习这篇课文,既能扩展学生视野、丰富情感,又能激励学生对比自己的生活形态,树立奋进的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二、说教法本堂课通过整体感知,情节领悟,细节品味等途径,运用快速阅读,自主合作探究、朗读法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主旨,与文章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学老师对话,在这种感受,体验、交流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步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1、朗读法:小说的语言平白、朴实,没有过多的文采修饰,符合主人的单纯、简单的生活。

文中出色的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起重要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进入作品情境,理解课文内容。

2、点拨法:教学中通过设置疑点,引导学生质疑思索,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自主探究、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对文题“孤独”含义的深层领悟。

3、体验法:在研读中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成长的感受,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三、说学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进入文本,读出感受,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来解决问题。

1、朗读法:学生通过朗读,在诵读中进入作品意境,理解主人公情感。

2、圈点批注法:圈点批注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对于知识来讲也有助于知识的巩固。

3、自主学习法: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同时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学生应该是自主学习在前,因此我预先设计了讲学案,学生自己完成,解决简单问题如:生字词、作家、情节等。

孤独之旅说课稿

孤独之旅说课稿

孤独之旅说课稿一、说教材1、《孤独之旅》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一篇小说。

2、这篇小说讲述了少年杜小康在家庭变故后,随父放鸭,历经磨难,逐渐成长的故事。

3、教材地位:本文在单元中具有重要地位,有助于学生理解成长主题和小说的艺术特色。

二、说学情1、九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但对于小说中深刻的主题和细腻的情感,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1 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12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杜小康的成长历程。

13 学习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21 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2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1 引导学生感悟成长的艰辛与美好,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

32 体会文中所蕴含的父子情,珍惜亲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1 分析杜小康的形象,理解其成长的意义。

12 探究环境描写对表现主题和塑造人物的作用。

2、教学难点21 体会小说主题的深刻内涵。

22 理解孤独对成长的特殊意义。

五、说教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问题引导法: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3、朗读法:通过朗读,感受文本的情感和语言魅力。

六、说学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初步感知内容。

2、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培养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圈点批注法:让学生在阅读中圈点批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七、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 以成长为话题,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引入课题。

12 简要介绍作者和小说背景。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2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22 梳理小说的情节发展脉络。

3、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31 找出描写杜小康的语句,分析其心理和性格变化。

32 小组讨论杜小康成长的原因和表现。

33 教师引导总结杜小康的形象特点。

4、探究环境描写41 找出文中的环境描写段落,分析其作用。

有关孤独之旅教案四篇

有关孤独之旅教案四篇

有关孤独之旅教案四篇孤独之旅教案篇1一、名师说课《孤独之旅》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人教版教材编辑在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文虽是节选,但叙事简练,情节完整,完全可以作为一个短篇小说来引导学生学习。

这个单元的四篇课文均是小说,是初中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一个小说单元,选编的课文有《故乡》、《孤独之旅》、《我的叔叔于勒》、《心声》四篇。

《孤独之旅》写少年杜小康因家景败落,被迫与父亲离家去遥远的地方牧鸭生活的故事。

课文描绘了柔弱、幼稚、恋家的少年杜小康,历经牧鸭生活最初的孤独和恐惧,终于战胜自我,变得坚强的一段生活历程。

小说语言平实,通俗易懂,于平白中饱含真情。

__记叙了一个失学少年在一段孤独生活中终于“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的故事,令人感恩良多。

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多朗读,在朗读中领会的基本内容,在朗读中逐步进人情境,体会中的美好情韵,逐步领略到中的深层意味。

作为教材的《孤独之旅》是一篇略读课文,按照平常的教学经验,略读课文只安排一个教学课时。

但课文篇幅较长,近6000字,依每分钟读500字的速度计算,学生读完一遍至少需要12分钟。

为此我安排一节课预习,提出两个要求:一、利用注释和工具书弄通课文中出现的8个生字和12个生词;二、熟悉课文内容,用两三百字复述小说的故事情节。

通过一节课的预习,为正式上课作好准备。

二、名师引路[创新方案一]教学角度:归类品读——将小说中心理、环境等描写进行归类,让学生在反复品析中感受阅读成功的愉悦,实现与文本、与作者的交流。

[主要教学步骤]1.学生自由诵读,说说读后的感受。

2.好的小说离不开描写,请学生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好的描写。

3.将这些描写按环境、外貌、神态、心理等进行归类。

4.指导学生发现“心理描写”上的规律与特点。

明确:课文基本上以心理描写贯穿,并且详尽地写出了杜小康心理的变化。

从“想上学——茫然——害怕——恐慌——惊喜”。

5.指导学生对文中的“环境描写”按对象进行归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孤独之旅》说课稿说教材《孤独之旅》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是一篇写少年成长的小说,比较切合学生的心理和生活。

本单元选编的是一组写少年生活的小说,选文有充满无限遗憾的《故乡》、有揭露金钱罪恶的《我的叔叔于勒》、有反应教育现象的《心声》,以及感受成长的《孤独之旅》。

《孤独之旅》,所写的内容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虽然是自读课文,但仍然利用一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

主题文章通过描写杜小康随父亲放鸭所经历的一系列事件和情感历程,刻画了一个少年心理成长的轨迹,揭示了挫折能促进人迅速地成熟这一道理。

小说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不仅仅指杜小康跟随父亲放鸭过程中产生的孤独、寂寞、恐慌之感,还有杜小康心灵的变化过程,即从孤独、寂寞、恐慌到坚强,自己努力奋斗的人生之旅。

情节结构开端:写杜小康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

发展: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经过和感受。

高潮: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

结局:写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小说通过故事情节的巧妙剪裁与布局,揭示了文章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对孩子进行磨难、挫折教育实施的必要。

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段落主要有:第9段,第12-13段,第21段,这些环境描写强化了孤独的氛围,增强了杜小康的恐慌不安的感受;第24-25段,描画了一幅优美、恬静的画面,暗示杜小康的心理逐渐趋向平静,但对于未来漫长的孤独,他仍然觉得恐慌。

第36段写暴风雨中的情景,恶劣的自然环境是促进杜小康思想转化的一个因素,突来的暴风雨,使杜小康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迅速地成长起来。

第47段,雨过天晴,美好的夜色,预示着杜小康的成熟。

这些环境都突出了“孤独”这个意境,这也是杜小康成长的环境。

它为表现人物的变化、文章的主题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心理描写描写杜小康成长过程的细节:如第11段,写杜小康最初面对孤独时和面对不可知的未来时的茫然。

第21段,面对更加孤独的环境时,杜小康心中的恐慌与胆怯。

再如第29-31段,孤独中的人们越发孤独,并逐渐强化成一种精神上的压迫,杜小康很自然地想到回家,并且这种意识一发便不可抑止。

第38、43-46段,是杜小康走向成熟和坚强的过程。

他敢于在暴风雨中独自找寻失散的鸭群,没有恐惧,强烈的责任感使他能够承担困苦、孤独的侵扰。

第48段,更是鲜明地揭示了杜小康的成长,“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文章对于杜小康的心理描写很细腻,面对孤独,他由恐慌到面对乃至最后战胜它,这段心路历程通过杜小康不同的感受表现出来,也体现了他逐渐成长的主题。

语言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很值得品味。

如:“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写出芦苇的广袤,“绿色的浪潮”不仅可见其色,更可见其动感与生机,将景物写活了。

“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芦荡愈幽深繁茂愈反衬出小船的孤小,杜小康那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才愈为真切。

写暴风雨一段“早上,……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写景如在眼前,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将暴风雨的狂暴之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说学生就学生的情感结构来讲,九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非常有限,思想上还不太成熟,所以在理解“孤独是成长中的一道美丽而残酷的题目”存在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结合学生有限的生活经验去引导他们理解主旨,明白“孤独”是每一个人的心灵感受和成长的必修课。

此外,九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小说这种文体也有了一些接触,但是他们理解的现状是感性的多一些,理性相对不足,所以教师可以将小说这种文体三要素及描写方法的抽象知识放入具体的文本分析里去理解和体味,以加深学生对小说这种文体的认识。

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单元教学目标:作为小说单元的教学目标为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小说的主体,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艺术特色,品味小说的语言。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快速阅读的相关知识,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

②结合文本,感受文中主人公面对“孤独”心理的变化,从而把握文章主题。

2、过程与方法:①组织学生快速阅读,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线索。

②设置问题,渲染情境,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杜小康所经历的“孤独”之旅。

③结合学生自身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畅谈各自“成长”的体会与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孤独,勇敢面对生活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品味“孤独”,体会“成长”的感受。

2、理解编者命题“孤独之旅”的含义。

3、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梳理出主人公对“孤独”感受的变化。

说教法、说学法(一)教学方法:根据对学情的分析和本课属于自读课文的实际情况,我将采用学案导读法、情境导入法、点拨指导法、延伸拓展法。

当然学案导读法是放在上课前的预习阶段,使学生通过学案扫清文章的生字词障碍并阅读助学资料,为课堂上走进这篇课文做好准备。

配乐播放幻灯片的情境导入,使学生在低沉而略带激昂的氛围中,萌发探索这段孤独之旅的好奇心,为走进课文奠定基调。

点拨引导学生速读和精读课文,总结出本文的行文脉络,分析全文重点语段。

(二)学习方法1、朗读法:学生通过朗读,在诵读中进入作品意境,理解主人公情感。

2、圈地批注法:圈点批注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对于知识来讲也有助于知识的巩固。

3、自主学习法: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同时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学生应该是自主学习在前,因此我预先设计了讲学案,学生自己完成,解决简单问题如:生字词、作家、情节等。

将课堂时间更有效化。

说教学过程:一、谈“孤独”导入。

课件出示一些体现孤独的图片,让学生欣赏之后说说感受。

师:咱们今天这节课,要去品尝一份孤独,这份孤独来自我们的同龄人杜小康,让我们一路跟着他,沿着他的足迹,去走一趟孤独之旅。

(板书:孤独之旅)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小说注重的是对文本信息的提取,所以本环节要求学生速读课文,在读的同时,拿起手中的笔,划出以下问题的提示词语,我主要设计了以下问题(1)速读课文,抓住文章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四个因素,总结出本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在放鸭的过程中,杜小康的心理经过了怎样的变化?(3)“孤独之旅”的含义是什么?(这三个问题的设置是由浅入深设计的,第一个问题旨在让同学认识到这篇小说写了杜小康因故失学,被迫与父亲离家前往芦苇荡放鸭的经历。

其中开端是失学离家→发展是孤独行程→高潮是风雨寻鸭→最后也就是结局少年长大。

第二个问题是在此基础之上,发掘关于杜小康心理变化过程。

由出发时──茫然,恐惧;到达芦荡时──害怕,胆怯;安顿之后──感受孤独;时间一久──不再忽然地恐慌;以及那天暴风雨后──坚强。

思路很清楚,正体现旅本身就是一个过程的意思,讲到这里第三个问题就水到渠成了,以上那个两个问题正是孤独之旅的两层含义。

这样设计问题,跳跃性不会太强,使学生感觉不会太突兀。

通过速读课文,学生把握了文章的行文脉络,到此我们也完成了知识目标。

三、精读课文,重点分析精读并不与速读矛盾,这里面的精读主要是精读重点语段,要求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找出文中这些精读段落,并分析这些句子所起的作用。

精读又分两步走,第一步精读集中描写环境的段子,例:这是关于鸭群的两个句子,对鸭子的叫声的描写和鸭群对杜小康父子的相依相偎就是杜小康刚离家的茫然恐惧的体现。

“鸭的叫声”其实把杜小康带到了和学校不同的生活环境,不是同学们的戏耍,吵闹,不是朗朗的读书声,而应该是一个和这个十几岁的孩子生活极不相称的放鸭活动,这是杜小康生活环境的变化。

这是关于芦荡的描写,绿色的浪潮给人的压抑以及那种逃也逃不出的感觉就是杜小康在到达芦荡后的害怕与胆怯的反应。

渺远的芦苇荡静得有些怕人,这让一下子离开小玩伴的杜小康感触颇深,绿色带来的生机勃勃更反衬他身影的蜷曲和瘦小。

这是关于暴风雨的描写,使学生能够认识到,狂风暴雨中一个少年为了生计早将以前的茫然,胆怯褪去,无助中他不再害怕了,坦然接纳了眼前的一切,渐渐的成长为一个小男子汉了。

第二步精读关于细节描写的句子,尤其是对鸭群在水面所造成的扇面型水流的描写。

这是通过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所看到的,这很符合他的身份,同时也很符合他的心境,因为这是杜小康第一次离家,他对自己的前方是茫然的,所以鸭群划出的如此细小的扇面型水流就足以在主人公杜小康荡起层层涟漪。

这里的环境和细节描写都反应出了杜小康各个阶段的心路历程。

到此我们完成了能力目标。

四、延伸拓展总结主旨在以上环节的基础之上,学生对文章的行文脉络和重点语段做了分析,此时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你第一次独自在家的时候,你第一次和朋友分离的时候,你第一次来到一个陌生地方的时候,或许会感到不安,甚至是恐惧,但是不久之后,对孤独的超越得到的是成长,是敢于接受的坦然和镇定。

此时在引入纪伯伦及本文作者曹文轩有关孤独的看法。

以此来引导学生领悟“孤独是成长中一道美丽而残酷的题目。

”的主旨。

到此情感目标也得以完成。

五、课后练笔:在你的成长路上有没有感受过孤独,请以“我的孤独”为题写一段话,字数不限。

说板书设计好的板书能够使学生迅速的抓住课文要点和文章的结构脉络。

秉持着这种理念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孤独之旅曹文轩人物(主人公):杜小康情节:失学离家(开端)→孤独行程(发展)→风雨寻鸭(高潮)→少年长大(结局)环境(自然环境):渲染孤独的气氛,造就坚强的性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