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本纪ppt64 苏教版
合集下载
项羽本纪PPT课件
![项羽本纪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cda0fa5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2f.png)
后人的评价与争议
英雄崇拜与赞誉
项羽被后人尊称为英雄,备受赞誉,其事迹广为流传。
暴政与失道
项羽在统治时期实行暴政,失去民心,被认为是失道的表现。
性格缺陷与失败原因
项羽性格中的骄傲、刚愎自用等缺陷被认为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
文学与艺术中的项羽形象
1 2 3
诗歌、戏曲中的项羽形象
项羽的形象在诗歌、戏曲等文学艺术作品中得到 广泛表现,常被塑造成英勇善战、情深义重的英 雄。
• 勇猛果敢:项羽在战场上表现出惊人的勇气和果断,敢于采取冒险的行动,具 有强烈的进攻性。他善于利用战术和策略,灵活应对各种战局,展现出卓越的 军事才能。
• 胸怀大志:项羽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渴望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他对自己要 求极高,追求完美的品质,不甘心平庸度过一生。项羽的胸怀大志,使他能够 在逆境中坚持信念,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
项羽本纪对现代人的启示
勇敢面对挑战
01
项羽在面对困境时展现出了顽强的毅力和勇气,这启示我们在
现代生活中也要勇敢面对挑战和困难。
独立思考与判断
02
项羽在政治和军事方面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力是其成功的重要因
素之一,这启示我们要有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重视人才与团队合作
03
项羽善于用人、重视团队合作,这启示我们在现代工作中要重
• 仁爱之心:尽管项羽在战场上冷酷无情,但他也有一颗仁爱之心。他关爱士兵 ,体恤百姓,尽力减轻战争对无辜者的伤害。在政治和军事斗争中,项羽有时 会表现出柔情的一面,对亲人和朋友十分忠诚。
• 忠诚不渝:项羽对朋友和家人非常忠诚,为了他们不惜付出一切代价。在政治 斗争中,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和立场,不轻易妥协。项羽的忠诚不渝,使他 赢得了众多人的信任和支持,成为历史上备受尊敬的一位英雄。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系列《史记选读》项羽本纪公开课教学课件共55张PPT(共55张PPT)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系列《史记选读》项羽本纪公开课教学课件共55张PPT(共5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304ed2843323968001c9209.png)
“《史记》一百三十篇中,以《项 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 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 会为最。反复诵观,可歌可泣在此 数端耳。”
郑板桥 -----清代文人画家“扬州八怪”之一
二“垓下悲歌”内容梳理
❖ 1 课文朗读 把握情节 ❖ 2 按情节划分层次,说说你对哪个情
节最感人?试为各层拟一个小标题 ❖ (霸王别姬 东城快战 乌江自刎) ❖ 3 分组解决各段重点语言知识
(古义:重金收买,悬赏;今义:购买)
五、写出下面多义词的意义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足够)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值得) 下梁地 (攻下) 闻之皆争下项王。 (归顺)
分析项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性格决定命运”,项羽的悲剧 性格决定了他的悲剧结局。(综合
项羽自身的原因和当时的客观条件,结合我们所学的政治、 历史、地理知识以及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
❖ 1、战略因素:背关怀楚,失去地 利;
❖ 2、路线因素:专恃武力,失去 民心;
3、性格因素:自矜功伐,不善用
五:价值导向
❖某种意义上,性格决定命运!
❖ 项羽的悲剧警醒我们:
❖在漫漫人生旅途中,头脑清醒,把 握契机,谦逊豁达,知耻后勇,
❖培养健全理想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 素质,对成功具有重要的意义。
六 试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刘邦、司 马迁对项羽的评价
(一)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 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 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 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 所以为我擒也。” (《高祖本纪》)
❖骁勇善战
思考与探究 3:
❖“乌江自刎”通过哪些 细节描写突出人物形 象?
高中语文 第十二专题《项羽本纪》课件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高中语文 第十二专题《项羽本纪》课件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https://img.taocdn.com/s3/m/870bc330f01dc281e43af031.png)
《史记》选读之 研究性学习
<项 羽 本 纪> (总 课 题)
项羽的人生悲剧
ppt精选
1
学习目标
• 1 结合文本知识及搜集的资料,通过小组合 作探究,全面深入了解项羽的性格特点,客观分 析项羽最终失败的原因。
• 2 结合项羽的性格特点以及项羽失败原因的 分析,通过小组集中展示,客观全面认识项羽悲 剧命运的必然性.
ppt精选
10
作业布置
请结合研究成果,以“项羽的人生” 为话题写一篇人物随笔,要求: 700 字左右。 (检测评价)
ppt精选
11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ppt精选
6
总结:项羽的人生悲剧
一是 个人性格的缺陷
二是 政治谋略的缺失
三是 领导才能的不足
ppt精选
7
学以致用
思 考
研 1 我们应从项羽的人 讨 生悲剧中吸取怎样的
教训?
2 我们又该如何完善 自身的人格修养?
ppt精选
8
ppt精选
9
项羽的悲剧 警醒我们:
要能够在人生的转折关头,头脑清醒,把 握契机,多谋善断,冷静果敢,培养理想人格和 良好的心理素质.否则只能像项羽那样仰天长 啸,慷慨悲歌,给自己,给历史留下一个个遗 憾……
• 1 早年求学立志时的项羽.
• 2 破秦入关时的项羽.
• 3 鸿门宴上的项羽.
ppt精选
4
子课题二
悲歌末路叹项羽
• 1 垓下别姬时的项羽. • 2 东城快战中的项羽. • 3 拒渡乌江,选择死亡的项羽.
ppt精选
5
总结:项羽的性格缺陷
• 第一个 • 第二个 • 第三个 • 第四个 • 第五个
<项 羽 本 纪> (总 课 题)
项羽的人生悲剧
ppt精选
1
学习目标
• 1 结合文本知识及搜集的资料,通过小组合 作探究,全面深入了解项羽的性格特点,客观分 析项羽最终失败的原因。
• 2 结合项羽的性格特点以及项羽失败原因的 分析,通过小组集中展示,客观全面认识项羽悲 剧命运的必然性.
ppt精选
10
作业布置
请结合研究成果,以“项羽的人生” 为话题写一篇人物随笔,要求: 700 字左右。 (检测评价)
ppt精选
11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ppt精选
6
总结:项羽的人生悲剧
一是 个人性格的缺陷
二是 政治谋略的缺失
三是 领导才能的不足
ppt精选
7
学以致用
思 考
研 1 我们应从项羽的人 讨 生悲剧中吸取怎样的
教训?
2 我们又该如何完善 自身的人格修养?
ppt精选
8
ppt精选
9
项羽的悲剧 警醒我们:
要能够在人生的转折关头,头脑清醒,把 握契机,多谋善断,冷静果敢,培养理想人格和 良好的心理素质.否则只能像项羽那样仰天长 啸,慷慨悲歌,给自己,给历史留下一个个遗 憾……
• 1 早年求学立志时的项羽.
• 2 破秦入关时的项羽.
• 3 鸿门宴上的项羽.
ppt精选
4
子课题二
悲歌末路叹项羽
• 1 垓下别姬时的项羽. • 2 东城快战中的项羽. • 3 拒渡乌江,选择死亡的项羽.
ppt精选
5
总结:项羽的性格缺陷
• 第一个 • 第二个 • 第三个 • 第四个 • 第五个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之《项羽本纪》课件 (共47张)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之《项羽本纪》课件 (共47张)](https://img.taocdn.com/s3/m/aeb89bf414791711cd791789.png)
•目光短浅(西楚霸王)、吝啬小气(官印迟迟不分给 功臣)、优柔寡断(鸿门宴)、迷信武力、妇人之仁 、沽名钓誉
•透过一幕幕细节,就会清楚的发现,
项羽性格中存在着极为严重的缺陷。
本文的艺术手法
1、抓住主要事件,具体细致地描写人物活动, 以突出人物特点,塑造人物形象。(霸王别姬、 东城快战)
2、语言特色 ①善于运用符合人物身分的口语来表现人物的
事业的起点
事业的顶点 事业的转折点 事业的终点
评价
刘邦、韩信曰
太史公曰
我曰 晶周 印晶
整体感知
提示:项羽的活动 • 第一部分(1)项羽家世 • 第二部分(2)早年情况 • 第三部分(3)巨鹿之战 • 第四部分(4)霸王别姬 • 第五部分(5)东城快战 • 第六部分(6—8)乌江自刎与尾声 • 第七部分(9)史公论赞
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
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
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
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合作探究
项羽的三年反秦活动中,最根本的是巨鹿 之战。你认为巨鹿之战的意义有哪些?
第一段交代了有关项羽家世的哪些重点信 息?对项羽家世的介绍有何寓意?
项羽家世:①世代为楚将。 ②祖父为秦所戮。
寓意:①世代为楚将。 ②与秦有不共戴天之仇。
第2段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 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 不肯竟学。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 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 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透过一幕幕细节,就会清楚的发现,
项羽性格中存在着极为严重的缺陷。
本文的艺术手法
1、抓住主要事件,具体细致地描写人物活动, 以突出人物特点,塑造人物形象。(霸王别姬、 东城快战)
2、语言特色 ①善于运用符合人物身分的口语来表现人物的
事业的起点
事业的顶点 事业的转折点 事业的终点
评价
刘邦、韩信曰
太史公曰
我曰 晶周 印晶
整体感知
提示:项羽的活动 • 第一部分(1)项羽家世 • 第二部分(2)早年情况 • 第三部分(3)巨鹿之战 • 第四部分(4)霸王别姬 • 第五部分(5)东城快战 • 第六部分(6—8)乌江自刎与尾声 • 第七部分(9)史公论赞
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
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
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
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合作探究
项羽的三年反秦活动中,最根本的是巨鹿 之战。你认为巨鹿之战的意义有哪些?
第一段交代了有关项羽家世的哪些重点信 息?对项羽家世的介绍有何寓意?
项羽家世:①世代为楚将。 ②祖父为秦所戮。
寓意:①世代为楚将。 ②与秦有不共戴天之仇。
第2段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 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 不肯竟学。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 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 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苏教版《项羽本纪》修改整理实用课件
![苏教版《项羽本纪》修改整理实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cdd6c21cfc789eb172dc8ec.png)
2. 第二自然段写了项羽几件事?各表现了项羽怎样 的性格特点?与一生功业的成败有何联系?
明确:两件。一是少时学情。不想学书、学剑,想学万 人敌的兵法,说明他的豪迈不群的性格特 点;而“不肯竟学”,又暴露出性情粗疏的 性格特点。 二是观始皇游。不俗的言论昭示日后的不凡。 胸有大志,不计后果
少时言语不俗的还有哪些人(举一.二例)?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
项籍者,下相人
也,字羽。初起 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 父即楚将项燕, 为秦将王翦所戮 者也。项氏世世 为楚将,封于项, 故姓项氏。
籍是下相人,字羽。 开始起事的时候,他 二十四岁。项籍的叔 父是项梁,项梁的父 亲是项燕,就是被秦 将王翦所杀害的那位 楚国大将。项氏世世 代代做楚国的大将, 被封在项地,所以姓
《史记》选读之《项 羽术
•项羽,是司马迁笔下最典型的悲剧英雄代表,作 •为一个“失败的英雄”,他的故事无数次地被搬上 •舞台,后人既为他的英勇善战,霸王之气所折服, •同时又为他的失败命运而扼腕叹息。
•那么项羽在与刘邦的对峙中怎么会一步一步走向 •衰败,最后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呢?在“垓 •之围”时,项羽哀叹:“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项羽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天”,俗话说“当局者 •旁观者清”,我们作为旁观者、后来者,似乎应该 •可以以一种更加客观,更加公正的态度来评价项羽
后来项梁又杀了人,为了躲避 仇人,他和项籍一起逃到吴中 郡。吴中郡有才能的士大夫, 本事都比不上项梁。每当吴中 郡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 事宜时,项梁经常做主办人, 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 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 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 项梁和项籍一块儿去观看。项 籍说:“那个家伙的皇帝位置 可以拿过来替他做!”项梁急 忙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 说,要满门抄斩的!”但项梁 却因此而感到项籍很不一般。 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 鼎,才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 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惧怕他 了。
苏教版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第五章项羽本纪语文课件PPT
![苏教版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第五章项羽本纪语文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c325520626fff705cc170adb.png)
栏目 导引
第五章 摹形传神 千载如生——《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④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古义:_流__寓__在__当__地___的__客__民__。_ 今义:客人的总称 。 ⑤左.右.皆泣,莫能 仰视 古义:____身__边__的__下__属__。_____ 今义:方位名词,表概数或左和右两个方向;动词,支 配,操纵。 ⑥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古义:__才__能__和__勇__气__。_______ 今义:才能。
④被.发行吟泽畔 ___动__词__,__通__“__披__”__,__披__散______
栏目 导引
第五章 摹形传神 千载如生——《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①与秦军遇.,九战 __动__词__,__相__遇__,__遇__到______ ②斯固百世之遇.也 ___名__词__,__际__遇________
栏目 导引
第五章 摹形传神 千载如生——《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六、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① 梁 父 即 楚 将 项燕 , 为 秦 将王 翦 所 戮 者也 ______判__断__句______ ____被__动__句_______ ②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____判__断__句_____ ③乘埶起陇亩之中 ____省__略__句________ ④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 ___定___语__后__置__句_____ ⑤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___定___语__后__置__句______ ⑥乃谓其骑曰:“何如?” ___宾__语__前__置__句_______ ⑦尚不觉寤而不自责 _____宾__语__前__置__句______ ⑧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___状__语__后__置__句________
栏目 导引
第五章 摹形传神 千载如生——《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第五章 摹形传神 千载如生——《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④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古义:_流__寓__在__当__地___的__客__民__。_ 今义:客人的总称 。 ⑤左.右.皆泣,莫能 仰视 古义:____身__边__的__下__属__。_____ 今义:方位名词,表概数或左和右两个方向;动词,支 配,操纵。 ⑥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古义:__才__能__和__勇__气__。_______ 今义:才能。
④被.发行吟泽畔 ___动__词__,__通__“__披__”__,__披__散______
栏目 导引
第五章 摹形传神 千载如生——《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①与秦军遇.,九战 __动__词__,__相__遇__,__遇__到______ ②斯固百世之遇.也 ___名__词__,__际__遇________
栏目 导引
第五章 摹形传神 千载如生——《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六、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① 梁 父 即 楚 将 项燕 , 为 秦 将王 翦 所 戮 者也 ______判__断__句______ ____被__动__句_______ ②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____判__断__句_____ ③乘埶起陇亩之中 ____省__略__句________ ④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 ___定___语__后__置__句_____ ⑤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___定___语__后__置__句______ ⑥乃谓其骑曰:“何如?” ___宾__语__前__置__句_______ ⑦尚不觉寤而不自责 _____宾__语__前__置__句______ ⑧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___状__语__后__置__句________
栏目 导引
第五章 摹形传神 千载如生——《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教学课件:《项羽本纪》(司马迁)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教学课件:《项羽本纪》(司马迁)](https://img.taocdn.com/s3/m/620c1a52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d0.png)
活埋他们。 诣:到。坑:活埋 13.故且降,待大王 所以姑且投降,来等待大王 14.从此以东,梁地十余城皆恐,莫肯下矣。
从这里向东,梁地的十几个城邑(的百姓) 都会很畏惧,就没有人肯归顺(您)了。
下:名作动,屈尊,降低身份,“归顺” 15.项王然其言,乃赦外黄当阬者。 项王认为他的话对,就赦免了应当活埋的外黄人. 然:以……为然,认为……是对的,意动用法
项羽本纪(节选)
司马迁
学习目标
▪ 1、让学生学会深入阅读人物传记。了解项 羽生平事迹,更要学会从字里行间去分析 人物;
▪ 2、对项羽进行辨证的认识、评价; ▪ 3、 对传记文学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 4、学会用批评的眼光去视察,去思考。
▪ 重点/难点: 掌握重要文言词语,归纳各种 文言现象。
正音正字
5.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呀虞姬,我拿你怎么办?
第三部分重点词句(9):
6.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唱了几遍,美人虞姬在一旁应和
7.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 项王几行眼泪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哭泣 8.莫能仰视。
没有人能抬开端来看他。
第三部分重点词句(10):
1.麾下骑从者八百余人 骑马跟从的部下有八百多人
1.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 用法以及句式的特点。
2.了解项羽一生的主要经历,体会其 性情特点对命运的影响。
3.了解司马迁等人对项羽的评价,进 而形成自己对项羽的认识和评价。
▪ 霸王别姬(演唱者:屠洪刚)
我站在烈烈风中
恨不能荡尽绵绵心痛 我心中你最重
望苍天四方云动
悲欢共
剑在手
生死同
问天下谁是英雄
以……为苦,形容词意动。 通“疲”,疲
困
徒:只,仅仅,以:因为
从这里向东,梁地的十几个城邑(的百姓) 都会很畏惧,就没有人肯归顺(您)了。
下:名作动,屈尊,降低身份,“归顺” 15.项王然其言,乃赦外黄当阬者。 项王认为他的话对,就赦免了应当活埋的外黄人. 然:以……为然,认为……是对的,意动用法
项羽本纪(节选)
司马迁
学习目标
▪ 1、让学生学会深入阅读人物传记。了解项 羽生平事迹,更要学会从字里行间去分析 人物;
▪ 2、对项羽进行辨证的认识、评价; ▪ 3、 对传记文学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 4、学会用批评的眼光去视察,去思考。
▪ 重点/难点: 掌握重要文言词语,归纳各种 文言现象。
正音正字
5.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呀虞姬,我拿你怎么办?
第三部分重点词句(9):
6.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唱了几遍,美人虞姬在一旁应和
7.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 项王几行眼泪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哭泣 8.莫能仰视。
没有人能抬开端来看他。
第三部分重点词句(10):
1.麾下骑从者八百余人 骑马跟从的部下有八百多人
1.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 用法以及句式的特点。
2.了解项羽一生的主要经历,体会其 性情特点对命运的影响。
3.了解司马迁等人对项羽的评价,进 而形成自己对项羽的认识和评价。
▪ 霸王别姬(演唱者:屠洪刚)
我站在烈烈风中
恨不能荡尽绵绵心痛 我心中你最重
望苍天四方云动
悲欢共
剑在手
生死同
问天下谁是英雄
以……为苦,形容词意动。 通“疲”,疲
困
徒:只,仅仅,以:因为
高中苏教版语文选修史记选读项羽本纪课件PPT
![高中苏教版语文选修史记选读项羽本纪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63e500585727a5e9846a6115.png)
栏目导航
四、词类活用
(1)项梁怒.之(形容词用作动词,对……生气) (2)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名词用作动词,写信) (3)毋妄言,族.矣(名词用作动词,灭族) (4)梁以此奇.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与众不同) (5)皆沉.船,破.釜甑(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下沉;使……破损) (6)楚兵冠.诸侯(名词用作动词,居首位) (7)无不膝.行而前(名词用作状语,用膝盖)
栏目导航
项信王而身见亦疑被,.十忠余而创被.(谤动(词介,词遭,受表)示被动) 将军身被.坚执锐(同“披”,动词,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4)被被.发行吟泽畔(同“披”,动词,散开)
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名词,被子) 成 被.归 羽先,登闻(妻动言词,如 ,被 背.冰 负雪)(动词,覆盖)
栏目导航
(8)与籍避仇于吴中。(状语后置句) 译文: 和项籍跑到吴中郡躲避仇人 。 (9)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定语后置句) 译文: 于是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领士兵两万人渡过漳河 。 (10)项王军壁垓下。(省略句) 译文: 项王的军队(在)垓下筑起营垒 。
栏目导航
(11)不忍杀之,以赐公。(省略句) 译文: 不忍心杀掉它,把(它)送给您吧 。 (12)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固定句式) 译文: 既然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呢 ! (13)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固定句式) 译文: 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羽难道不在心里感到惭愧吗 ?
栏目导航
三、一词多义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名词,士兵)
(1)兵收 故 左天 上 右下 兵 欲.之 伐 兵.兵 谋 之., , (其聚 动次之词伐咸,交阳用((兵名动器词词杀,),用兵兵器策)略,战略) 兵.旱相乘,天下大屈(名词,战争)
四、词类活用
(1)项梁怒.之(形容词用作动词,对……生气) (2)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名词用作动词,写信) (3)毋妄言,族.矣(名词用作动词,灭族) (4)梁以此奇.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与众不同) (5)皆沉.船,破.釜甑(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下沉;使……破损) (6)楚兵冠.诸侯(名词用作动词,居首位) (7)无不膝.行而前(名词用作状语,用膝盖)
栏目导航
项信王而身见亦疑被,.十忠余而创被.(谤动(词介,词遭,受表)示被动) 将军身被.坚执锐(同“披”,动词,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4)被被.发行吟泽畔(同“披”,动词,散开)
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名词,被子) 成 被.归 羽先,登闻(妻动言词,如 ,被 背.冰 负雪)(动词,覆盖)
栏目导航
(8)与籍避仇于吴中。(状语后置句) 译文: 和项籍跑到吴中郡躲避仇人 。 (9)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定语后置句) 译文: 于是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领士兵两万人渡过漳河 。 (10)项王军壁垓下。(省略句) 译文: 项王的军队(在)垓下筑起营垒 。
栏目导航
(11)不忍杀之,以赐公。(省略句) 译文: 不忍心杀掉它,把(它)送给您吧 。 (12)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固定句式) 译文: 既然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呢 ! (13)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固定句式) 译文: 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羽难道不在心里感到惭愧吗 ?
栏目导航
三、一词多义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名词,士兵)
(1)兵收 故 左天 上 右下 兵 欲.之 伐 兵.兵 谋 之., , (其聚 动次之词伐咸,交阳用((兵名动器词词杀,),用兵兵器策)略,战略) 兵.旱相乘,天下大屈(名词,战争)
《项羽本纪》优秀ppt课件作品
![《项羽本纪》优秀ppt课件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7d2a9315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b8.png)
❖ 4、“中心词+之+后置定语”如:“蚓无爪牙之 利,筋骨之强。”(《劝学》)苟以天下之大 (《六国论》) 虽无管弦之盛(《兰亭集序》)
定语后置句式规律方法:
❖ 1、“ 中心词+之(而)+后置定语+者” 如:“马 之千里者。”(《马说》)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五人墓碑记》)
❖ 2、“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如:“求人可使 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明确:非也。项羽的失败与其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刚愎自用,感情用事,优柔寡断,拒纳良言,烧 杀抢掠,错失良机,痛失人心等有很大关系。项 羽此时反复狡辩,正体现了他心死而未平,认输 而不服气的心理特点。
2、“东城快战”可以改成“东城决战”吗?为什 么?
文本探究三: 背诵项羽的《垓下歌》,比较它与刘邦《大
二、文言知识梳理——黑板写出及找同学作答
重点讲解: 文言虚词——乃
(一)用作副词。
❖ 1. 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 传》) 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 总结: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 可译为“才”“这才”“就”等
❖ 2.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桃花源记》)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④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
(妇人之仁、失去人心) 刘邦对项羽的评价:一起背诵
“《史记》一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 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 下之会为最。反复诵观,可歌可泣在此数端耳。” -----郑板桥
《项羽本纪》全面记载了项羽生平事业的 兴盛衰亡的历程,其中着重描绘了这个英 雄人物短暂而波澜起伏的四个阶段。
定语后置句式规律方法:
❖ 1、“ 中心词+之(而)+后置定语+者” 如:“马 之千里者。”(《马说》)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五人墓碑记》)
❖ 2、“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如:“求人可使 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明确:非也。项羽的失败与其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刚愎自用,感情用事,优柔寡断,拒纳良言,烧 杀抢掠,错失良机,痛失人心等有很大关系。项 羽此时反复狡辩,正体现了他心死而未平,认输 而不服气的心理特点。
2、“东城快战”可以改成“东城决战”吗?为什 么?
文本探究三: 背诵项羽的《垓下歌》,比较它与刘邦《大
二、文言知识梳理——黑板写出及找同学作答
重点讲解: 文言虚词——乃
(一)用作副词。
❖ 1. 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 传》) 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 总结: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 可译为“才”“这才”“就”等
❖ 2.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桃花源记》)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④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
(妇人之仁、失去人心) 刘邦对项羽的评价:一起背诵
“《史记》一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 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 下之会为最。反复诵观,可歌可泣在此数端耳。” -----郑板桥
《项羽本纪》全面记载了项羽生平事业的 兴盛衰亡的历程,其中着重描绘了这个英 雄人物短暂而波澜起伏的四个阶段。
苏教版 高二 下册 项羽本纪 PPT课件
![苏教版 高二 下册 项羽本纪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af64ec37fd5360cbb1adb0f.png)
• 拒渡、赠马、赐头、自刎、争尸受封五个情节。疑问:欲东渡为什么又不渡? 既然不渡为什么从东城至乌江亭?难道只为找个风水绝佳的地方自刎吗?
项羽究竟死在何处?
• 我们用“互现法”读《史记》。《高祖本纪》中也有关于项羽之死的明确记 载:
•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 ,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 ,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
• 项羽本在家乡同叔父学兵法,怎么跑去观始皇出游了呢? 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 项梁吃官司受牵连 • 项梁杀人带项羽在吴中避祸
• 《项羽本纪》为什么写项梁,写了项梁什么?
• 吴中贤士大夫才能皆在项梁之下; • 吴中大徭役及丧事由项梁主办; • 以兵法部署当地客民和壮丁;
• 这就说明项梁有管理、组织、军事才能,作为一个外乡人才能高, 在当地树立了威望,受人尊敬。
• 《项羽本纪》“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
• 这就是说项羽死在之前的东城快战中,不存在乌江自刎之说。 • 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却采用民间传说,是为了完善人物性格和战神形象
,使其完整一体,不打折扣。项羽绝不苟且偷生,视死如归的万丈豪情,英 雄气概永存后世。司马迁这番操作注意到了传记人物的真实性和文学性,为 我们塑造了一个完整的英雄帝王形象。
第2节 项羽家世显赫,出身贵族,他是怎样由一个少年成长为一个将领?
•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 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 学。项梁尝有栎阳逮(有罪连及),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 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 吴中(苏州属会稽郡),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 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部署) 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 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 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 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畏惧)籍矣。
项羽究竟死在何处?
• 我们用“互现法”读《史记》。《高祖本纪》中也有关于项羽之死的明确记 载:
•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 ,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 ,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
• 项羽本在家乡同叔父学兵法,怎么跑去观始皇出游了呢? 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 项梁吃官司受牵连 • 项梁杀人带项羽在吴中避祸
• 《项羽本纪》为什么写项梁,写了项梁什么?
• 吴中贤士大夫才能皆在项梁之下; • 吴中大徭役及丧事由项梁主办; • 以兵法部署当地客民和壮丁;
• 这就说明项梁有管理、组织、军事才能,作为一个外乡人才能高, 在当地树立了威望,受人尊敬。
• 《项羽本纪》“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
• 这就是说项羽死在之前的东城快战中,不存在乌江自刎之说。 • 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却采用民间传说,是为了完善人物性格和战神形象
,使其完整一体,不打折扣。项羽绝不苟且偷生,视死如归的万丈豪情,英 雄气概永存后世。司马迁这番操作注意到了传记人物的真实性和文学性,为 我们塑造了一个完整的英雄帝王形象。
第2节 项羽家世显赫,出身贵族,他是怎样由一个少年成长为一个将领?
•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 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 学。项梁尝有栎阳逮(有罪连及),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 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 吴中(苏州属会稽郡),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 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部署) 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 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 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 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畏惧)籍矣。
高中语文51《项羽本纪》(苏教版选修史记)PPT课件
![高中语文51《项羽本纪》(苏教版选修史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4713fb2172ded630a1cb615.png)
宴”。
项 羽 本 纪
司 马 迁
专题目标
• 1、了解《史记》叙事写人,以人述史的特 点。
• 2、了解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善于表现多面 性格的特点;了解采用丰富多彩的手法, 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 3、在了解、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了解 、思考历史真实与艺术描写之间的统一的 关系,理解《史记》中的人物形象描写对 后来小说、戏剧的影响。
于是楚军一到就包围了王离,与秦军相遇, 交战多次,截断他们的甬道,大破秦军,杀 了苏角,俘虏王离。涉间拒不降楚,自焚而 死。这时,楚军奋勇当先居诸侯之首。巨鹿 城下,诸侯援军有许多座营寨,没有哪一个 敢放兵出战。等到楚军攻打秦军时,诸军将 领都在壁垒上观战。楚军战士无不以一当十 ,楚军杀声震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惊惧惶恐 。当打败了秦军,项羽召见诸侯的将领,他 们进入辕门时,无不跪在地上,用两膝前行 ,没有人敢抬头仰视。项羽从此成为诸侯的 上将军,各路诸侯都隶属于他。
读课文第3段,理解下列词语,并和 同学交流,准备老师提问
• 卿子冠军 • 项羽这股军队的上将军宋
• 皆沉船 • 破釜甑
义。 • 沉,凿沉。 • 釜甑,做饭的锅。
• 无一还心 • 没有一个人有回头逃跑的
• 楚兵冠诸侯 想法。
• 膝行而前
• 冠,居诸侯之首。 • 膝行,跪地用膝盖移步。
• 诸侯皆属焉 • 属,归属。
读课文第4段,理解下列词语,并和 同学交流,准备老师提问
• 是何楚人之多也 • 常幸从 • 力拔山兮气盖世 • 时不利兮骓不逝 • 奈若何 • 歌数阕 • 莫能仰视
• 是何,为什么。 • 常,一直。 • 盖,超过。 • 骓不逝,宝马不向前(
因为遇到沼泽)。 • 把你怎么安置。 • 数阕,数遍。 • 不忍心抬头看他。
项 羽 本 纪
司 马 迁
专题目标
• 1、了解《史记》叙事写人,以人述史的特 点。
• 2、了解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善于表现多面 性格的特点;了解采用丰富多彩的手法, 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 3、在了解、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了解 、思考历史真实与艺术描写之间的统一的 关系,理解《史记》中的人物形象描写对 后来小说、戏剧的影响。
于是楚军一到就包围了王离,与秦军相遇, 交战多次,截断他们的甬道,大破秦军,杀 了苏角,俘虏王离。涉间拒不降楚,自焚而 死。这时,楚军奋勇当先居诸侯之首。巨鹿 城下,诸侯援军有许多座营寨,没有哪一个 敢放兵出战。等到楚军攻打秦军时,诸军将 领都在壁垒上观战。楚军战士无不以一当十 ,楚军杀声震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惊惧惶恐 。当打败了秦军,项羽召见诸侯的将领,他 们进入辕门时,无不跪在地上,用两膝前行 ,没有人敢抬头仰视。项羽从此成为诸侯的 上将军,各路诸侯都隶属于他。
读课文第3段,理解下列词语,并和 同学交流,准备老师提问
• 卿子冠军 • 项羽这股军队的上将军宋
• 皆沉船 • 破釜甑
义。 • 沉,凿沉。 • 釜甑,做饭的锅。
• 无一还心 • 没有一个人有回头逃跑的
• 楚兵冠诸侯 想法。
• 膝行而前
• 冠,居诸侯之首。 • 膝行,跪地用膝盖移步。
• 诸侯皆属焉 • 属,归属。
读课文第4段,理解下列词语,并和 同学交流,准备老师提问
• 是何楚人之多也 • 常幸从 • 力拔山兮气盖世 • 时不利兮骓不逝 • 奈若何 • 歌数阕 • 莫能仰视
• 是何,为什么。 • 常,一直。 • 盖,超过。 • 骓不逝,宝马不向前(
因为遇到沼泽)。 • 把你怎么安置。 • 数阕,数遍。 • 不忍心抬头看他。
语文:苏教版选修《项羽本纪》(33张PPT)
![语文:苏教版选修《项羽本纪》(3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a73a31fcc7931b765ce151d.png)
《鸿门宴》中项羽的性格
自矜功伐 刚愎自用 有勇无谋……
优柔寡断
学习目标 1.了解项羽一生的主要经历,体 会其性格特点。 2.了解司马迁等人对项羽的评价, 进而形成自己对项羽的认识和评 价。 3.了解传记的文体特征,积累文 中重要实词、虚词的用法、词类 活用及句式的特点。
Hale Waihona Puke 一、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 1.司马迁,字子长,左冯(pí ng)翊(yì )夏 阳(今陕西韩城市)人,生活在西汉武 帝时代,前后曾为郎中、太史令、中书 令等职。《史记》共130篇,52万字,分 本纪 ”“_______ 世家 ”“______ 列传 ”“书”“表” “______ 黄帝 五个部分,记事上起传说的_________ 时 代,中经唐、虞、夏、商、周、秦,下 迄汉武帝太初 _________年间。
3、于是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 . 于是项王就靠近汉王那边,两人到广武涧 两边互相面对着说话。
第二部分重点词句(2): 4.项王闻淮阴侯已举河北 举:攻下、攻占;河北:黄河以北 5.韩信因自立为齐王 因:于是 6.是时,彭越复反,下梁地,绝楚粮 .. . 复反:又反叛;下:攻下;绝:断绝 7.~~~~~~~~~~~~~~~~~~~~~~~~~~~~~~~ 毋令(其)得东而已 东:名作动,向东进军 8.乃东,行击陈留、外黄 东:名作动,向东进军
江
看不清战争的实质。
• 概括传记中传主形象的方法: 1、概括传主的主要事件,从不同 的角度挖掘人物的思想品德; 2、概括对传主的语言、行动、神 态等方面的细节描写; 3、从人物之间的关系来概括传主 的性格特征,因为次要人物对传主往 往是起对比或衬托作用。 4、别人对传主的评论。
司马迁、杜牧、王安石、李清照分别是怎 样看待项羽的?
《项羽本纪》(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PPT课件
![《项羽本纪》(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b27bc2ebceb19e8b9f6ba9f.png)
16
京剧《霸王别姬》的一开头就是刘邦 准备发兵攻打项羽,群臣根据当时的 不利形势,纷纷劝阻项羽不要出兵。 但项羽不听劝阻,最后竟然蛮横地宣 布“退班”。戏演到这里,周总理轻 轻地说道:“一言堂”。
项羽回到内宫后,虞姬又规劝项羽不 要出兵迎战。项羽却毫不耐烦地说道: “孤意已决!”周总理评论说:“一家之 长。”
14
提示:项羽陷入十面埋伏之中,四面皆楚歌,他 意识到失败的命运无可挽回了,他惊慌失措,却 又无计可施,只好借酒浇愁。在这时,项羽想到 的不是他的天下,不是战争,也不是事业,他想 到的是他的宝马和美人,他慷慨悲歌,热泪滚滚, 左右随从受其感染,也一同悲泣起来。这个盖世 英雄此时显得过于儿女情长了。
《史记》选读之《项 羽 本 纪》
摹形传神 千载如生
——《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1
《史记》选读之《项 羽 本 纪》
两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首 诗 对
江东子弟多才俊,
项
卷土重来未可知。 ----唐·杜牧《题
羽 失 败
乌江亭》
原 因
百战疲劳壮士衰,
的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看 法 有
4
2. 第二自然段写了项羽几件事?各表现了项羽怎样 的性格特点?与一生功业的成败有何联系?
明确:两件。一是少时学情。不想学书、学剑,想学万 人敌的兵法,说明他的豪迈不群的性格特 点;而“不肯竟学”,又暴露出性情粗疏的 性格特点。 二是观始皇游。不俗的言论昭示日后的不凡。
少时言语不俗的还有哪些人(举一.二例)?
5语Biblioteka 俗嗟乎!大丈夫当如 是也!
——刘邦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胜
6
性格与一生功业的成败的联系: 豪迈不群与少年言志体现了项羽除暴安
京剧《霸王别姬》的一开头就是刘邦 准备发兵攻打项羽,群臣根据当时的 不利形势,纷纷劝阻项羽不要出兵。 但项羽不听劝阻,最后竟然蛮横地宣 布“退班”。戏演到这里,周总理轻 轻地说道:“一言堂”。
项羽回到内宫后,虞姬又规劝项羽不 要出兵迎战。项羽却毫不耐烦地说道: “孤意已决!”周总理评论说:“一家之 长。”
14
提示:项羽陷入十面埋伏之中,四面皆楚歌,他 意识到失败的命运无可挽回了,他惊慌失措,却 又无计可施,只好借酒浇愁。在这时,项羽想到 的不是他的天下,不是战争,也不是事业,他想 到的是他的宝马和美人,他慷慨悲歌,热泪滚滚, 左右随从受其感染,也一同悲泣起来。这个盖世 英雄此时显得过于儿女情长了。
《史记》选读之《项 羽 本 纪》
摹形传神 千载如生
——《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1
《史记》选读之《项 羽 本 纪》
两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首 诗 对
江东子弟多才俊,
项
卷土重来未可知。 ----唐·杜牧《题
羽 失 败
乌江亭》
原 因
百战疲劳壮士衰,
的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看 法 有
4
2. 第二自然段写了项羽几件事?各表现了项羽怎样 的性格特点?与一生功业的成败有何联系?
明确:两件。一是少时学情。不想学书、学剑,想学万 人敌的兵法,说明他的豪迈不群的性格特 点;而“不肯竟学”,又暴露出性情粗疏的 性格特点。 二是观始皇游。不俗的言论昭示日后的不凡。
少时言语不俗的还有哪些人(举一.二例)?
5语Biblioteka 俗嗟乎!大丈夫当如 是也!
——刘邦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胜
6
性格与一生功业的成败的联系: 豪迈不群与少年言志体现了项羽除暴安
项羽本纪ppt64 苏教版
![项羽本纪ppt64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40c4613192e45361066f558.png)
• 豪迈不群与少年言志体现了项羽除暴安良、建立 丰功伟绩、成就英雄霸业的宏愿;但自高自大的 性格,为他刚愎自用,感情用事,优柔寡断,拒 纳良言,错失良机,大失人心埋下了落败的种子。
学习第3小节
巨鹿之战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 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 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 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 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 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 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 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 诸侯皆属焉。
项羽本纪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及用法。 (2)了解项羽的生平及其性格特征,并学会辩 证地评价他人。 (3)探讨项羽最终选择乌江自刎的原因。 (4)体会《史记》的语言艺术特点与风格,学 习《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项羽一生四点
吴中起事——事业的起点 • 巨鹿之战——功业的顶点 • 鸿门宴——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 垓下之战——英雄末路的终点
学习第4小节
霸王别姬
•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
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
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
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
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
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
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 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 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及用法。 (2)了解项羽的生平及其性格特征,并学会辩
证地评价他人。 (3)探讨项羽最终选择乌江自刎的原因。 (4)体会《史记》的语言艺术特点与风格,学
习《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项羽一生四点
吴中起事——事业的起点 • 巨鹿之战——功业的顶点 • 鸿门宴——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 垓下之战——英雄末路的终点
巨鹿之战背景:
巨鹿之战,是当时一场重要的战役。秦 的主力集中在这里,秦兵转败为胜,各路救 赵的诸侯军,齐聚巨鹿城下,却都不敢进军, 都作壁上观。怀王派宋义为大将军,率兵救 赵,此人怯懦自私,坚持观望态度,停军不 前。项羽却认识到这是一场关键的战争,断 斩宋义之头,率军渡河救赵,破釜沉舟,终 于大破秦军,扭转战局,极写项羽叱咤风云, 英勇善战的英雄形象。
• “贱妾何聊生” 是回答项羽的问,收尾也是一个 问号,又是反问,是不需要回答的。这更是设问, 让人怦然心跳的,就是自问自答的那一答:唱完 之后,她用自刎回答了以心爱着的英雄,用自刎 完成了一首诗的句号。
• 《垓下歌》与美丽的虞姬之歌,是关于爱情与生 命的最严肃的一组男女对唱,所以读《垓下歌》 不可不读虞姬之歌。
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பைடு நூலகம்
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
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
“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
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
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
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
• 不能删去。
• 这是细节描写,也是侧面烘托。
• 左右随从一是受项羽异常伤痛的感染, 因同情而跟着悲泣,另一方面怀着敬畏之 情不敢和他目光相遇,怕伤了他的自尊。 这个细节既有力地烘托出英雄的悲情。
补充史料
虞姬回应项王的和歌,能够令“项王泣数行 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这歌——定极为动 人。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课文节选部分共讲了几方面的内容?
• 第一部分:项羽家世(第1自然段) 第二部分:早年情况(第2自然段) 第三部分:巨鹿之战(第3自然段) 第四部分:霸王别姬(第4自然段) 第五部分:东城之战(第5自然段) 第六部分:乌江自刎与尾声(第6—8自然段) 第七部分:史官论赞(第9自然段)
学习第1小节
项羽家世
• 这里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三个“无 不”、两个“莫敢”),通过各位诸侯在项 羽的威严面前佩服得五体投地,反衬了项羽 不可一世的霸王之气,给人想象,给人回味。
•
巨鹿之战是项羽事业的高峰,但很快
他就由盛而衰了,他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
什么事件?
转折点是鸿门宴。 鸿门宴以后,在公元前202年,项羽被
刘邦和诸侯联军合力包围于垓下。
•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 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 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 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 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 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 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楚汉春秋》
试赏析虞姬的和诗。
• 虞姬之歌,文字极为浅易,但是却充满了真情。
• 一二两句是叙说形势, 三四两句是对“虞兮虞兮 奈若何”态度鲜明、立场坚定的回答。使用了对 偶,“大王”对“贱妾”,“意气尽”对“何聊 生”,这样的组织对偶,实际是旗帜鲜明地将自 身与项羽的生死联在了一起。文字虽然平易,却 闪出爱的晶莹。
巨鹿之战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 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 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 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 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 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 军,诸侯皆属焉。
注意此处的三个“无不”、两个“莫敢”,有何作 用?
• 彼可取而代之也。 ——项羽
• 嗟乎!大丈夫当如是也! ——刘邦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胜
试分析三句话在内容、语气、思想 旨趣上的异同。
人物 内容
项羽 表达
了要
推翻
刘邦
秦朝 统治
的大
志
陈胜
语气 凶悍
艳羡
愤愤 不平
身世
性格
贵族世家、 对秦始皇的 仇恨
粗犷 凶悍
下层官吏 对最高权 力的渴望
草根身份
学习第5小节
•东城快战
•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 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 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 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 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 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 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 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 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 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 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 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 非战之罪也。”
思考:划线这段叙述的句式、节奏有什么 特点?和这段文字所表达的内容有什么关 系?
• 提示:这节前面用了直接描写的手法,句 式简短,节奏急促,写出了势如破竹的气势 (所向披靡,无人能挡),而且抓住战士的心 理(破釜沉舟),展示了项羽卓越、非凡的指 挥才能。文字虽然不多,但项羽勇猛善战、一 往无前的将帅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
阴险 多欲
粗俗 有反抗性
问题研讨二
项羽早年的学习态度以及面对秦王的 “言志”所显示出的性格特点,和他以后的 成功与失败,有什么潜在联系?
少时求学——不想学书、学剑,想学万人敌 的兵法,说明他的豪迈不群的性格特点;而“不 肯竟学”,又暴露出自高自大、没有恒心的性格 特点。
少年言志——不俗的言论昭示日后的不凡。
学习第7、8小节 项羽死后
• 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 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 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始, 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后 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汉王为发哀, 泣之而去。
•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 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 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 封于项,故姓项氏。
问题研讨一
• 文章第一段交代了有关项羽家世的哪 些重点信息?对项羽家世的介绍有何作用?
项羽家世:①世代为楚将。
②祖父为秦所戮。 寓意:①世代为楚将。生为将门虎子,这是项 羽兴兵起义的资本,是成就英雄霸业的奠基。
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
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
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
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
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地为五:封吕马童为中水侯,
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
封吕胜为涅阳侯。
• 豪迈不群与少年言志体现了项羽除暴安良、建立 丰功伟绩、成就英雄霸业的宏愿;但自高自大的 性格,为他刚愎自用,感情用事,优柔寡断,拒 纳良言,错失良机,大失人心埋下了落败的种子。
学习第3小节
巨鹿之战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 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 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 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 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 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 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 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 诸侯皆属焉。
名家点评
项王自叙七十余 战,史公独记巨鹿、 垓下两战为详。巨鹿 之战全用烘托 法,……而垓下(则) 显出项羽兵法及其斩 将搴旗之功。
如何理解“快战”与“决战”的不同?
——项羽的匹夫之勇
•
谁都知道,垓下之围是楚汉相争的最后一次战
役,也是决定最后胜负的关键一战,是不折不扣的
决战。然而身为统帅的项羽,想到的却不是决战,
• 《大风歌》是刘邦得到天下,平息淮南 王黥布叛乱,得胜还朝,荣归故里的得意 之辞,但之中又隐藏着浓浓的担忧与悲哀。
问题研讨四
“霸王别姬”中项羽为什么哭了?如 果删掉“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效果如 何?
• 项羽虽然称霸天下,但到头来连自己 的红颜知己也保护不了,于是多年来浴血 奋战,驰骋疆场的汉子而今面对美女竟然 泪流满面。
• 项羽的最后一战“东城快战”。请思考 讨论:“东城快战”中作者运用了哪些 手法刻画项羽形象的?
运用细节描写。正面写了项羽神勇无 比、威猛异常、勇力过人、临危不惧的特 点,写出了项羽的不同寻常之处在于,越 是到了末路越显出他的英雄本色,所向披 靡,敌将人头纷纷落地。后来“自刎”前 后,下马步战,所杀汉军数百人,为故 人德,自刎身死。对项羽的形象刻画入 微。
问题研讨三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 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垓下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 猛士兮守四方!
——《大风歌》
比较项羽《垓下歌》与刘邦《大风歌》, 各自表现的思想有何不同?
• 《垓下歌》表现的是项羽面临绝境之时, 地厚天高,却托身无所,一种愤怒,万种 低回,是一种英雄穷途末路之哭。
垓下之围,已是英雄末路了,但项羽仍 然叱咤风云、英勇顽强,与汉军展开生平最 后一次“东城快战”,然后自刎于乌江边。
(1)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及用法。 (2)了解项羽的生平及其性格特征,并学会辩
证地评价他人。 (3)探讨项羽最终选择乌江自刎的原因。 (4)体会《史记》的语言艺术特点与风格,学
习《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项羽一生四点
吴中起事——事业的起点 • 巨鹿之战——功业的顶点 • 鸿门宴——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 垓下之战——英雄末路的终点
巨鹿之战背景:
巨鹿之战,是当时一场重要的战役。秦 的主力集中在这里,秦兵转败为胜,各路救 赵的诸侯军,齐聚巨鹿城下,却都不敢进军, 都作壁上观。怀王派宋义为大将军,率兵救 赵,此人怯懦自私,坚持观望态度,停军不 前。项羽却认识到这是一场关键的战争,断 斩宋义之头,率军渡河救赵,破釜沉舟,终 于大破秦军,扭转战局,极写项羽叱咤风云, 英勇善战的英雄形象。
• “贱妾何聊生” 是回答项羽的问,收尾也是一个 问号,又是反问,是不需要回答的。这更是设问, 让人怦然心跳的,就是自问自答的那一答:唱完 之后,她用自刎回答了以心爱着的英雄,用自刎 完成了一首诗的句号。
• 《垓下歌》与美丽的虞姬之歌,是关于爱情与生 命的最严肃的一组男女对唱,所以读《垓下歌》 不可不读虞姬之歌。
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பைடு நூலகம்
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
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
“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
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
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
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
• 不能删去。
• 这是细节描写,也是侧面烘托。
• 左右随从一是受项羽异常伤痛的感染, 因同情而跟着悲泣,另一方面怀着敬畏之 情不敢和他目光相遇,怕伤了他的自尊。 这个细节既有力地烘托出英雄的悲情。
补充史料
虞姬回应项王的和歌,能够令“项王泣数行 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这歌——定极为动 人。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课文节选部分共讲了几方面的内容?
• 第一部分:项羽家世(第1自然段) 第二部分:早年情况(第2自然段) 第三部分:巨鹿之战(第3自然段) 第四部分:霸王别姬(第4自然段) 第五部分:东城之战(第5自然段) 第六部分:乌江自刎与尾声(第6—8自然段) 第七部分:史官论赞(第9自然段)
学习第1小节
项羽家世
• 这里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三个“无 不”、两个“莫敢”),通过各位诸侯在项 羽的威严面前佩服得五体投地,反衬了项羽 不可一世的霸王之气,给人想象,给人回味。
•
巨鹿之战是项羽事业的高峰,但很快
他就由盛而衰了,他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
什么事件?
转折点是鸿门宴。 鸿门宴以后,在公元前202年,项羽被
刘邦和诸侯联军合力包围于垓下。
•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 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 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 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 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 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 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楚汉春秋》
试赏析虞姬的和诗。
• 虞姬之歌,文字极为浅易,但是却充满了真情。
• 一二两句是叙说形势, 三四两句是对“虞兮虞兮 奈若何”态度鲜明、立场坚定的回答。使用了对 偶,“大王”对“贱妾”,“意气尽”对“何聊 生”,这样的组织对偶,实际是旗帜鲜明地将自 身与项羽的生死联在了一起。文字虽然平易,却 闪出爱的晶莹。
巨鹿之战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 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 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 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 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 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 军,诸侯皆属焉。
注意此处的三个“无不”、两个“莫敢”,有何作 用?
• 彼可取而代之也。 ——项羽
• 嗟乎!大丈夫当如是也! ——刘邦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胜
试分析三句话在内容、语气、思想 旨趣上的异同。
人物 内容
项羽 表达
了要
推翻
刘邦
秦朝 统治
的大
志
陈胜
语气 凶悍
艳羡
愤愤 不平
身世
性格
贵族世家、 对秦始皇的 仇恨
粗犷 凶悍
下层官吏 对最高权 力的渴望
草根身份
学习第5小节
•东城快战
•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 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 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 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 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 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 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 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 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 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 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 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 非战之罪也。”
思考:划线这段叙述的句式、节奏有什么 特点?和这段文字所表达的内容有什么关 系?
• 提示:这节前面用了直接描写的手法,句 式简短,节奏急促,写出了势如破竹的气势 (所向披靡,无人能挡),而且抓住战士的心 理(破釜沉舟),展示了项羽卓越、非凡的指 挥才能。文字虽然不多,但项羽勇猛善战、一 往无前的将帅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
阴险 多欲
粗俗 有反抗性
问题研讨二
项羽早年的学习态度以及面对秦王的 “言志”所显示出的性格特点,和他以后的 成功与失败,有什么潜在联系?
少时求学——不想学书、学剑,想学万人敌 的兵法,说明他的豪迈不群的性格特点;而“不 肯竟学”,又暴露出自高自大、没有恒心的性格 特点。
少年言志——不俗的言论昭示日后的不凡。
学习第7、8小节 项羽死后
• 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 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 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始, 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后 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汉王为发哀, 泣之而去。
•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 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 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 封于项,故姓项氏。
问题研讨一
• 文章第一段交代了有关项羽家世的哪 些重点信息?对项羽家世的介绍有何作用?
项羽家世:①世代为楚将。
②祖父为秦所戮。 寓意:①世代为楚将。生为将门虎子,这是项 羽兴兵起义的资本,是成就英雄霸业的奠基。
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
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
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
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
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地为五:封吕马童为中水侯,
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
封吕胜为涅阳侯。
• 豪迈不群与少年言志体现了项羽除暴安良、建立 丰功伟绩、成就英雄霸业的宏愿;但自高自大的 性格,为他刚愎自用,感情用事,优柔寡断,拒 纳良言,错失良机,大失人心埋下了落败的种子。
学习第3小节
巨鹿之战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 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 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 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 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 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 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 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 诸侯皆属焉。
名家点评
项王自叙七十余 战,史公独记巨鹿、 垓下两战为详。巨鹿 之战全用烘托 法,……而垓下(则) 显出项羽兵法及其斩 将搴旗之功。
如何理解“快战”与“决战”的不同?
——项羽的匹夫之勇
•
谁都知道,垓下之围是楚汉相争的最后一次战
役,也是决定最后胜负的关键一战,是不折不扣的
决战。然而身为统帅的项羽,想到的却不是决战,
• 《大风歌》是刘邦得到天下,平息淮南 王黥布叛乱,得胜还朝,荣归故里的得意 之辞,但之中又隐藏着浓浓的担忧与悲哀。
问题研讨四
“霸王别姬”中项羽为什么哭了?如 果删掉“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效果如 何?
• 项羽虽然称霸天下,但到头来连自己 的红颜知己也保护不了,于是多年来浴血 奋战,驰骋疆场的汉子而今面对美女竟然 泪流满面。
• 项羽的最后一战“东城快战”。请思考 讨论:“东城快战”中作者运用了哪些 手法刻画项羽形象的?
运用细节描写。正面写了项羽神勇无 比、威猛异常、勇力过人、临危不惧的特 点,写出了项羽的不同寻常之处在于,越 是到了末路越显出他的英雄本色,所向披 靡,敌将人头纷纷落地。后来“自刎”前 后,下马步战,所杀汉军数百人,为故 人德,自刎身死。对项羽的形象刻画入 微。
问题研讨三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 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垓下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 猛士兮守四方!
——《大风歌》
比较项羽《垓下歌》与刘邦《大风歌》, 各自表现的思想有何不同?
• 《垓下歌》表现的是项羽面临绝境之时, 地厚天高,却托身无所,一种愤怒,万种 低回,是一种英雄穷途末路之哭。
垓下之围,已是英雄末路了,但项羽仍 然叱咤风云、英勇顽强,与汉军展开生平最 后一次“东城快战”,然后自刎于乌江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