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德育原理4月

合集下载

2021年4月自学考试00468德育原理试题答案

2021年4月自学考试00468德育原理试题答案

202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德育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46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德育问题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基于事实的德育问题,另一种则是(D)A、基于实践的德育问题B、基于理论的德育问题C、基于工具的德育问题D、基于价值的德育问题2、第一个把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引入道德领域,成为道德社会学的“开山鼻祖”的是(C)A、夸美纽斯B、洛克C、涂尔干D、杜威3、德育就其实践而言,主要采用的是(A)A、大德育的概念B、小德育的概念C、宏观德育的概念D、微观德育的概念4、德育可以使个体实现其道德理想,并使人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快乐和幸福。

这指的是德育的(B)A、教育性功能B、享用性功能C、个体品德发展功能D、智能发展功能5、原始社会德育的主要标识和特点(B)A、宗教式德育B、生活式德育C、示范式德育D、祭祀式德育6、德育目的会对学生在观念上和行为上构成警示和规范作用。

这指的是德育目的对学生品德发展的(A)A、规范功能B、引导功能C、调控功能D、评价功能7、在学校德育中,教师在德育教学中的一整套行为规范,以及人们对教师的角色期待,是指教师的(D)A、社会角色B、职业角色C、行为角色D、育人角色8、科尔伯格提出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是(C)A、三水平三阶段B、六水平三阶段C、三水平六阶段D、六水平六阶段9、德育课程的生活化取向主要体现在德育课程组织形式的生活化和(A)A、德育课程内容的生活化B、德育课程实施的生活化C、德育课程评价的生活化D、德育课程资源的生活化10、道德教育的过程可以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中的任何一个心理要素开始,这说明德育过程的引入具有(D)A、计划性B、正面性C、复杂性D、多端性11、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影响学生品德的德育方法是(B)A、讲授法B、榜样示范法C、情感陶冶法D、奖励与惩罚12、德育理论走向实践,发挥实效的最直接形式是(D)A、德育课程B、德育过程C、德育方法D、德育活动13、道德教育的最高境界是(C)A、激发学生学习道德知识动机B、形成学生的道德能力体系C、形成学生的自我教育机制D、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14、美国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的相关德育评价模式是(A)A、决策模式B、泰勒模式C、应答模式D、CSE评价模式15、成长记录袋的主体是(B)A、教师B、学生C、家长D、班主任16、在德育体系中,规定了德育活动的价值方向,体现了一定社会和国家对德育的期望和要求的要素是(A)A、德育目标B、德育主体C、德育内容D、德育资源17、教师对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首要的是形成(A)A、德育理念B、德育主体意识C、德育生态意识D、德育创新意识18、德育主体对于德育环境具有选择性和建设性,使社会环境更具有积极的价值和意义,这说明德育环境的(B)A、普遍性B、建构性C、历史性D、价值性19、同辈群体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共有的价值体系和(C)A、特定的组织体系B、共有的行为体系C、特定的表达体系D、共有的语言体系20、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具有普适性的道德原则即(B)A、平等原则B、公正原则C、自由原则D、自主原则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全国2014年4月自考德育原理真题

全国2014年4月自考德育原理真题

绝密★考试结束前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468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德育原理是德育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的根本任务是A.揭示德育一般问题B.揭示德育一般规律C.揭示德育一般方法D.揭示德育一般过程2.著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等著作的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是A.马卡连柯B.克鲁普斯卡娅C.苏霍姆林斯基D.赞可夫3.德育的质的规定性即德育的本质特征是A.培养人的思想品质的活动 B.培养人的政治品质的活动C.培养人的法纪品质的活动D.培养人的品德的活动4.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角度看,现代德育的基本特点是A.全面性和发展性 B.综合性和开放性C.科学性和民主性D.独立性和变革性5.马克思说:“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对人的品德发展来说,马克思的这一思想说明的是A.生物因素决定人的品德发展 B.生活环境决定人的品德发展C.人的生命活动决定人的品德发展D.人的社会实践决定人的品德发展6.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品德发展具有不同的特征,童年期(6、7—11、12岁)的主要特征是:A.两义性 B.协调性C.动荡性 D.成熟性7.原始社会要求德育培养人们具有英勇、顽强、吃苦、耐劳的良好品德;封建社会要求德育培养人们具有纯朴、坚韧、勤俭、诚实的良好品德;现代社会要求德育培养人们具有大生产观念和科学的意识、精神、道德及思维方式,具有自由、平等、民主和法纪观念,具有群体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德育原理

德育原理

对德育内涵的理解:1.道德教育即得“道”教育,是知道于行道的统一,是关怀内心、关心他人、学会做人、追求幸福的教育。

2.德育内涵丰富,应避免德育泛化、窄化、异化。

3.德育是最富有道德性的教育,是最具有人性光辉、最富有生命关怀的教育,德育是关照人性的教育、是引领生活的教育、是关怀生命的教育。

4.德育追求的最高境界不是在德育主体面对他人而是面对自己,尤其是在和自己的灵魂独处的时候5.德育就是引导人们通过一种人道的生活,有同情心、有爱心、有善心,多做好事、善事,能够从善如流,做到无愧于心一、公民教育与德育对公民教育的理解:“关于公民身份的教育”,着重传授历史和政治方面的知识;“通过公民身份的教育”,通过积极参与活动学习公民知识;“为了公民身份的教育”,侧重使其掌握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和性情等。

二、生命教育与德育生命德育主张道德教育要认识生命、关爱生命、提升生命、完善生命。

三、生命道德体验与教育倡导道德体验论,将教育者称为导引者,受教育者称为体验者,凸显道德教育的主体性、情境性和生成性,从体验活动和体验课程的融合上展开实践探索。

四、情感教育与德育情感德育理论认为,道德情感是一个人道德发展的基石,学校德育应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为出发点,通过情感陶冶、情感关怀、情感体验等方式进行道德教育,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生成和发展。

五、信仰教育与德育信仰是主体对其认定的、体现着最高生活价值的某种对象的由衷信赖和执着追求。

德育与生活的关系1.道德教育源于生活。

2.道德教育是为了人更好的生活。

3.道德教育只能在生活中。

4.道德教育追求的是一种可能的生活。

德育功能就是德育活动对个体发展或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正功能是指德育活动对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起到的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负功能是指德育活动对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起到的消极影响和阻碍作用。

显性功能是指依照德育目的、任务和价值期望,德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隐性功能是指非预期的且具有较大隐藏性的功能。

2019年4月自考《德育原理》考试真题试卷

2019年4月自考《德育原理》考试真题试卷

2019年4月自考《德育原理》考试真题试卷(课程代码00468)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独立的德育学产生的标志是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洛克的《教育漫话》C.涂尔干的《道德教育论》D.杜威的《教育上的道德原理》2.在我国,最早使用“德育”这一专门术语的是A.《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B.王国维的论文《论德育之宗旨》C.唐钺编著的《德育大辞书》D.王克仁等编写的《中国教育辞书》3.德育效果问题指的是A.“德育是什么”的问题B.“想要德育干什么”的问题C.“德育干什么”的问题D.“德育实际干了什么”的问题4在德育的诸种社会性功能中,首要的是A.经济功能B.文化功能C.政治功能D.生态功能5.学校德育产生于A.原始社会B.原始社会末期C.奴隶社会D.封建社会初期6.宗教教育与学校道德教育的分离,是学校德育的A.民主化B.世俗化C.平民化D.科学化7.德育目的会对学生在观念上和行为上构成警示和规范作用。

这指的是德育目的对学生品德发展的A.规范功能B.引导功能C.调控功能D.评价功能8.立足于普通大众的道德需要,致力于发展所有人所必需的品德,旨在尊重和发展所有人的价值、尊严与个性,这一德育目的属于A.社会本位的德育目的B.个人本位的德育目的C.精英主义的德育目的D.平民主义的德育目的9.社会学习理论是一个受行为主义影响但又有所发展的心理学派,其代表人物是A.班杜拉B.弗洛伊德C.皮亚杰D.科尔伯格10.提升直接德育课程实效的关键点是A.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水平B.丰富学生道德情感世界C.增强学生道德意志品质D.突破学生内在情感障碍11.德育方法选择的最根本依据是A.德育目标B.德育内容C.德育过程D.德育对象12.下列仪式设计的内容中,仪式的主体部分是A.仪式名称B.仪式目的C.仪式参与者D.仪式活动13.在评价学生品德时,教师通过扬善抑恶,引起学生强烈的情绪体验,进而可以达到强化良好品质、抑制不良品质的教育效果。

(全新整理)4月全国自考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新整理)4月全国自考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46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狭义的品德发展是指()A.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时期品德发生和变化的过程B.个体在学校学习中品德变化的过程C.个体从成熟到衰老时期品德变化的过程D.个体在家庭影响下品德变化的过程2.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道德知识的德育方法是()A.示范法B.讨论法C.陶冶法D.讲解法3.关于品德修养与德育的叙述,正确的是()A.品德修养过程中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统一的,德育活动中教育者处于主导地位B.品德修养主要用外烁的方法,德育主要通过内省的方法C.德育的对象和品德修养的对象是一致的D.品德修养和德育活动过程的主要矛盾是相同的4.把学生品德分为若干因素和项目,每个因素或项目分为若干等级并用评语来表示,这种德育效果检测与评定的方法是()A.评语定量法B.加权定量法C.测试评分法D.评语定性法5.下列关于德育工作者的说法,正确的是()A.德育工作者指德育课教师B.德育工作者指德育课教师和政教处的管理者C.德育工作者指履行德育职责的专业人员D.德育工作者指班主任、德育课教师6.“德育与社会发展不总是同步的”这一事实不能..得出的结论是()1A.德育与社会发展间没有必然联系B.德育具有相对独立性C.德育可能超前于社会发展D.德育可能滞后于社会发展7.“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句话反映的德育原则是()A.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B.尊重热爱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说理疏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8.《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作者是()A.马卡连柯B.克鲁普斯卡娅C.苏霍姆林斯基D.凯洛夫9.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学校德育管理模式是()A.经验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B.行政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C.科学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D.决策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10.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矛盾B.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的矛盾C.教育者与德育任务的矛盾D.教育者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平的矛盾11.有效地进行班集体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A.抓好日常班级管理B.树立良好班风C.了解家长对学校的需要D.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12.德育原则与德育规律的关系是()A.德育原则依据德育规律制定B.德育原则决定德育规律C.德育原则指导德育规律D.德育原则就是德育规律13.不属于...学校德育管理原则的是()A.方向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专制性原则D.民主性原则14.当受教育者通过受教修德达到了教育者所提出的德育要求,意味着()2A.德育目标的最终实现B.德育过程中一个阶段的结束和新的阶段的开始C.德育过程中主要矛盾消失D.德育过程中主要矛盾转化成次要矛盾,次要矛盾成为主要矛盾15.柯尔伯格提出的儿童道德发展的三个阶段是()A.前世俗水平、世俗水平、后世俗水平B.惩罚服从水平、好孩子水平、普遍伦理水平C.惩罚服从水平、快乐水平、普遍伦理水平D.相对的快乐主义水平、惩罚服从水平、好孩子水平16.“德育”概念的表述,正确的是()A.德育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进行强制灌输的活动B.德育是一种无需教育者参与的受教育者的自我修行活动C.德育是把个体的品德转化为社会规范的活动D.德育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德相统一的活动17.教学是学校德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指()A.德育只能通过课堂教学进行B.教学具有教育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C.学校德育和课堂教学是同一过程D.学校德育的主要形式是班会,班会也属于教学活动18.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中,教师做法欠妥..的是()A.积极寻找其闪光点,漠视其不足B.积极联系家长,与家长共同帮助后进生C.热爱关心后进生,以爱感化他们D.要从后进生学习成绩入手,提高教学质量19.学校德育区别于社会德育的显著特点是()A.通过活动进行德育B.通过生产劳动进行德育C.通过共青团、少先队进行德育D.通过教学进行德育20.儿童品德发展呈现动荡性特征的时期是()3A.幼儿期(3岁—7岁) B.童年期(6、7岁—11、12岁)C.少年期(11、12岁—14、15岁) D.青年初期(14、15岁—17、18岁)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21.德育规律的涵义及特点。

德育原理2012年4月

德育原理2012年4月

全国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46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德育原理研究的根本任务是()A.建构德育知识体系B.分析德育现象C.研究德育方法与原则D.揭示德育一般规律2.《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作者是()A.马卡连柯B.苏霍姆林斯基C.杜德海姆D.柯尔伯格3.采用实验法,集中研究模仿学习对儿童道德发展影响的教育家是()A.班杜拉B.杜德海姆C.柯尔伯格D.杜威4.德育的实质是()A.传道B.施教C.育德D.授业5.人的品德构成中处于基础性层次的品质是()A.道德品质B.政治品质C.法纪品质D.思想品质6.最早具有阶级性的德育是()A.原始社会的德育B.奴隶社会的德育C.封建社会的德育D.资本主义社会的德育7.关于现代德育特点说法正确的是()A.无阶级性B.结构封闭C.方法单一D.功能全面8.为人的品德发展提供生物前提的因素是()A.教育B.环境C.遗传D.文化9.对个体品德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A.实践活动B.学校德育C.家庭熏陶D.遗传素质10.德育的超前性反映的是()A.德育的继承性B.德育的相对独立性C.德育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D.德育与社会发展的同步性11.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标准称为()A.德育措施B.德育方式C.德育目标D.德育手段12.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A.受教育者品德发展规律与教育者德育要求之间的矛盾B.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C.教育者自身认识与社会德育要求之间的矛盾D.受教育者品德发展的现有水平与其理想品德之间的矛盾1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所反映的品德要素是()A.品德意志B.品德情感C.品德行为D.品德认识14.关于德育原则与德育规律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德育规律是德育原则的反映B.德育原则与德育规律是一一对应关系C.德育原则与德育规律之间没有对应关系D.德育原则与德育规律可能是多对一、一对多的关系15.形象感染法的主要功能是()A.提高品德认识B.陶冶品德情感C.磨砺品德意志D.培养品德习惯16.学校德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班团队活动B.品德课C.各科教学D.课外活动17.有效进行班集体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A.形成班级的领导核心B.确定严格的班级纪律C.提出班集体的奋斗目标D.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18.关于品德修养说法正确的是()A.品德修养不包括政治修养B.品德修养与德育同义C.品德修养与自我德育同义D.品德修养不包括法律修养19.依据德育目标和内容要求的预定标准进行相应等级评定,这种评定是() A.绝对评定B.相对评定C.单项性评定D.全面性评定20.在日常社会生活中,人们往往不知不觉地受到德育影响。

德育原理,自考真题 201604

德育原理,自考真题 201604

全国201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卷(课程代码0046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 采用“道德两难法”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和教育问题的代表人物是()A.柯尔伯格B.班杜拉C.杜威D.杜德海姆【解析】A柯尔伯格(L.Kohlberg)(1927—1987)美国心理学家,1958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68年起任哈佛大学教授,从事认知道德发展研究。

所谓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是柯尔伯格用于儿童道德教育实践而提出的重要方法。

它以道德两难故事为基本材料,让儿童对故事中的道德问题进行讨论,并回答围绕该故事提出的相关问题,以此判断儿童所处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并引导和促进其进一步发展的方法。

2.在自然状态下,根据德育实践所提供的经验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概括,使之上升到德育理论的方法是()A.调查法B.经验总结法C.观察法D.历史法【解析】B3.认为品德是由品德内容、形式和能力三个方面有机结合而成的统一体,这是品德的()A.三维内容说B.层次内容说C.三维结构说D.层次结构说【解析】C品德的三维结构说:认为品德是由品德内容、形式和能力三个方面有机结合而成的统一体。

4.现代德育最初产生于()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解析】D现代德育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的德育:现代德育最初产生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关系。

5.乳儿期儿童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是()A.情境性B.适应性C.两义性D.协调性【解析】B儿童品德发展年龄特征是指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品德发展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主要特征:(1)乳儿期(0~1岁):适应性;(2)婴儿期(1~3岁):品德以开始发生,两义性;(3)幼儿期(3~7):从他性和情境性;(4)童年期(6、7—11、12):协调性;(5)少年期(11、12—14、15):动荡性;(6)青年初期(14、15—17、18):成熟性。

2022年4月自考00468德育原理真题试卷

2022年4月自考00468德育原理真题试卷

2022年4月自考00468德育原理真题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学校教育的灵魂是A.德育B.智育C体育老双D.美育2.“产婆术"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提出这一教育方法的思想家、教育家是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斯多德D.奥古斯丁3.德育是有目的地促进个体思想品德社会化。

这一观点是A.德育转化说B.德育内化说C.德育内外化说D.德育建构说4.从德育本质的角度看,认为在德育中受教者所需掌握的是社会普遍价值下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情操,指的是A.德育是规范化教育B.德育是社会化教育C.德育是个体性教育D.德育是综合性教育5.人类德育起源的物质基础是A.人类已经从古猿进化为人类B.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能力的增强C.人类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劳动关系和交往关系D.人类在产生时所具备的生理状况和心理状况6.一个有效和合理的德育目的在具备理想性的同时需要具有现实性,需要基于一定的现实基础。

这指的是德育目的的A.抽象性B.预期性C.可能性D.共同性7.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具体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及其体系就是A.德育目的B.德育对象C.德育目标D.德育内容8.教师不仅是知识教学的主体,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因而教师是A.道德学习者B.道德知识的传递者C.道德示范者D.德育活动的组织者9.学生的品德行为分为两个层次,其中基于学生本能的需要,品德行为并非是目的,而是满足其本能需要的手段,这是A.他律品德B.自律品德C.无律品德D.自由品德10.德育内容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德育活动B.德育课程C.德育资源D.德育实践11.与一般社会影响相比,德育过程的组织具有鲜明的A:计划性B.传递性C.正面性D.可变性12.学校德育长期受人诟病的核心问题是A.灌输方法B.知行脱节C.理论说教D.内容庞杂13.教师借助各种文字和音像材料,借助黑板、多媒体、语言等媒介手段在课程教学中向学生传递心理健康、法纪,道德,思想、政治知识及表达思想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以提高学生认知、陶冶学生情感为主的教育方法是A.情感陶冶法B.榜样示范法C.讲授法D.奖励与惩罚14.下列仪式组成部分中,仪式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是A.仪式名称B.仪式目的C.仪式组织者D.仪式参与者15.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则》一书里最早提出应当根据课程目标编制“合理的”课程计划的人是A.泰勒B.斯塔弗尔比姆C.斯塔克D.布鲁姆16.学生品德评价的调节功能是指A.品德评价将引导学生的品德朝着德育目标所规定的方向发展B.品德评价可以科学地鉴别学生品德发展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为进一步优化学校德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供依据C.品德评价能够调节学生的言论和行为,为做好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服务D.在评价学生品德时,教师通过扬善抑恶,引起学生强烈的情绪体验,进而可以达到强化良好品质、抑制不良品质的教育效果17.客观社会环境成为主观德育影响的过程,就是将A.德育环境转化为德育课程的过程B.德育环境转化为德育目标的过程C.德育环境转化为德育资源的过程D.德育环境转化为德育载体的过程18.作为德育资源本身和德育资源开发利用主体这双重身份的是A.学生B.教师C.家长D.教材19.一般而言,学校内部的德育环境可以分为学校整体环境,班级和A.学校文化B学习小组C.制度规范D.同辈群体20.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科尔伯格认为,道德思维的基本品质是A.道德认识能力B.道德选择能力C.道德评价能力D.道德推理能力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最新全国4月自考《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00468

最新全国4月自考《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00468
1、联系实际,讲清理论。
2、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践活动。
3、教育学生言行一致、知行统一。
27.谈谈指导学生进行品德修养应注意的问题。12-217
答:
随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日益趋向便捷、快速,方便,对于我国传统的手工艺制作,也很少有人问津,因此,我组想借此创业机会,在校园内开个DIY创意小屋。它包括编织、刺绣、串珠等,让我们传统的手工制作也能走进大学,丰富我们的生活。(1)把指导学生品德修养纳入学校德育计划
(2)班主任特别要精心组织、培养健全的班集体,并通过集体对学生进行教育。班主任要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结合起来。集体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萁中班会是一种重要的形式。班会有一周一次或隔周一次的固定性班会,也有不定期的主题班会。班主任应该根据学校总的要求,班级的基本情况,并针对学生每一阶段表现出来的具体情况和问题,组织班会活动,确定班会主题。主题班会一定要主题鲜明,充分准备,要把准备班会的过程变成教育学生的过程。
A.德育的社会性质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B.德育是由政治制度决定的
C.政治经济制度对德育有制约作用
D.科学技术对德育有制约作用
8.德育目标的客观性是指(C)6-98
A.德育目标的存在形式是客观的B.德育目标的表现形式是客观的
C.德育目标的内容和产生是客观的D.德育目标不反映人的主观愿望
9.不同社会的德育目标是不同的,这说明德育目标具有(C)6-98
采访话题包括:(1)你患脑瘫可以在家休息,为什么还要来上学?(2)你行动不便,怎么每天还是那么快快乐乐?(3)你有没有感到自卑?(4)你做任何事情都比我们困难,你会怨恨吗?
通过采访,小朋友们了解了小秦从一个不会坐、立、走的脑瘫孩子到会坐、立、走的经历。为了能实现从轮椅上站起来的愿望,小秦稚嫩的腿上已动了多次手术。

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46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德育原理研究的根本任务是()A.揭示德育一般规律B.描述德育一般经验C.分析德育与生产力的关系D.探讨德育与生产关系的关系2.《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作者是()A.马卡连柯B.苏霍姆林斯基C.班杜拉D.杜威3.不属于...我国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基本内容的是()A.爱国主义教育B.劳动教育C.宗教教育D.民主和法制教育4.下列德育方法选择合理的是()A.政治法纪教育主要以强制灌输方法进行B.采取罚款解决班级卫生问题C.小学生应多运用榜样进行教育,中学生教育可更多注重说理D.为了维护绝大多数同学的学习权利,教师可以把破坏课堂纪律的同学赶出教室5.关于品德发展基本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A.遗传素质对个体的品德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B.品德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的,年龄越大,品德也越完善C.社会精神文化与品德的形成、发展无关D.社会生活条件影响品德发展的现实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6.关于班主任对班集体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班主任就是班级“家长”,在班级中具有绝对权威B.班主任的强制是班级纪律的根本保证C.班主任以其人格魅力来影响班风的形成D.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是抓好学生的学习成绩,以满足学生的升学需求7.关于德育与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商品经济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科学技术的发展决定了德育原则的制定B.商品经济的发展决定了德育目标的确定C.社会生产的发展及由此产生的民主和法纪观念使现代德育方法更具科学化和民主化的特性D.德育是推动现代生产、科学技术和商品经济发展的根本力量8.少年期儿童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表现为()A.从他性B.协调性C.动荡性D.成熟性9.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德育起源于()A.家庭和谐的需要B.阶级斗争的需要C.社会生活的需要D.民族发展的需要10.品德“三维结构说”的主要思想是()A.品德包括思想政治、法纪和道德等方面B.品德包括品德认识、品德情感和品德行为等要素C.品德包括品德认识能力、品德实践能力和品德修养能力等方面D.品德是由品德内容、形式和能力三方面有机结合而成的统一体11.个体品德发展的大体顺序或轨迹是()A.道德品质→法纪品质→政治品质→世界观B.法纪品质→道德品质→政治品质→世界观C.政治品质→法纪品质→道德品质→世界观D.道德品质→政治品质→法纪品质→世界观12.不属于...自我品德修养过程特点的是()A.自觉性B.内省性C.涵育性D.封闭性13.中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本目标是()A.充分认识到爱国主义的意义B.培养爱国主义的情感C.激发爱国主义的意志D.做一个爱国的人14.操行评定是指在一定时期内()A.对学生品德作出全面评价,以使学生长善救失、不断上进的方法B.对学生品德作出比较评价,以表彰先进、鞭策后进的方法C.对学生不良品德作出否定评价,以使其克服和改正的方法D.对学生优良品德作出肯定评价,以使其不断巩固和发展的方法15.关于班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灵魂,所有学生都必须服从班主任的领导B.班集体是为实现教育目的而严密组织起来的有纪律、有凝聚力的一个班的学生群体C.任课教师与班风形成没有关系D.班集体对学生品德形成没有直接影响16.在家庭德育中,违背..德育原理要求的是()A.建立感情融洽、生活和谐的家庭人际氛围B.对孩子严格要求,必要时辅以体罚C.信任孩子,相信孩子可以自己发展D.加强修养,以身作则17.关于数学教师德育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好数学,不应将德育内容纳入数学课堂教学中B.数学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品德形成没有关系C.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数学教学特点,进行适当的品德教育D.数学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决定是否进行课堂德育18.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B.社会发展与德育之间的矛盾C.德育和智育之间的矛盾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19.关于品德测评的描述,正确的是()A.品德测评对学生品德形成具有教育作用B.品德测评是要推测品德内部的观念动机,因此是不可能的C.品德测评可以定性,但不能定量D.品德测评是对品德发展状况的评定,因此没有必要对其设定方向20.相对评定又称为()A.到达度评定B.比较评定C.个体内差评定D.群体内差评定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21.课外活动的涵义与特点。

4月全国德育原理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4月全国德育原理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468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作者是( )A.苏霍姆林斯基B.蒙台梭利C.赞可夫D.裴斯泰洛齐2.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并用“道德两难法”研究儿童道德和教育问题的教育家是( )A.杜德海姆B.杜威C.班杜拉D.柯尔伯格3.关于家庭德育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家庭德育要求家长能言传身教,做好表率B.家庭德育是计划性、系统性很强的德育C.家庭德育要求寓教于养,养教结合D.家庭德育要求寓理于情,情理结合4.关于德育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叙述,正确的是( )A.德育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是从个性中抽象概括出来的B.德育共性可以脱离个性而存在,而不必与个性相联系C.德育个性寓于共性之中,是共性的具体化D.德育个性与共性相统一,就是指个体德育与集体德育相统一5.一般说来,品德包括政治品质、道德品质、法纪品质和( )A.情感品质B.意志品质C.思想品质D.宗教品质6.青年初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A.情境性B.协调性C.动荡性D.成熟性7.狭义的品德发展是指( )A.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时期品德发生和变化的过程B.个体在学校学习中品德变化的过程C.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时期品德发生和变化的过程D.个体在家庭影响下品德变化的过程8.德育对社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通过直接影响生产资料而影响社会生产的发展B.通过直接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影响社会生产的发展C.通过影响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影响社会生产的发展D.通过对生产中人的影响而影响社会生产的发展9.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1A.确定德育目标B.制订德育计划C.组织开展德育活动D.检查和总结10.学校德育管理的核心是( )A.对学生品德培养的德育活动及其过程的管理B.对德育管理工作者的管理C.协调学校和家庭的关系D.协调学校和社会的关系11.德育工作者的仪表风度、工作作风、思想情操、人格品行都是德育工作者劳动的重要手段,这突出体现德育工作者劳动的( )A.长期性特点B.主体性特点C.广延性特点D.连续性特点12.相对于家庭德育和社会德育而言,属于学校德育特征的是( )A.养教结合B.广泛性C.隐形性D.有组织性13.与常模参考性检测相联系的品德评定是( )A.绝对评定B.相对评定C.个体内差评定D.全面评定14.品德测评的核心部分是( )A.标号B.说明达到品德测评指标的程度C.标度D.权系数15.自我品德修养过程的特点有( )A.自觉性、涵育性、实践性、外铄性B.他律性、涵育性、实践性、外铄性C.自觉性、内省性、涵育性、实践性D.他律性、内省性、涵育性、实践性16.品德修养的直接目的是为了( )A.促进社会的发展B.提高自身的品德水平C.改善物质生活条件D.更好地参与社会竞争17.教师自觉地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德育方法是( )A.讨论法B.谈话法C.陶冶法D.讲解法18.学校实施德育最主要、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 )A.课外活动B.各科教学C.团队活动D.校会晨会19.“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中突出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一致性和连贯性相结合的原则B.方向性和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C.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D.说理疏导和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20.关于德育目标与德育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德育目标是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2B.德育目标可以为德育活动指明方向C.德育目标决定了德育的全过程D.德育目标影响德育内容的选择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5分,共25分)21.如何理解现代德育是一种发展性德育?22.人的品德发展的年龄特征规律。

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46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一般说来,品德包括思想品质、政治品质、法纪品质和( )A.情感品质B.意志品质C.道德品质D.行为品质2.不属于...我国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基本内容的是( )A.自觉纪律教育B.道德教育C.宗教教育D.民主和法制教育3.德育方法是( )A.教师德育工作方式的总和B.学生自我修养方式的总和C.教师德育手段的总称D.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4.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学校德育管理模式是( )A.经验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B.决策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C.行政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D.科学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5.儿童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特点的年龄阶段是( )A.少年期B.童年期C.幼儿期D.青年初期6.不属于...学校主要德育管理人员的是( )A.大队辅导员B.班主任C.年级组长D.任课教师7.不符合...中小学德育管理组织机构设置要求的是( )A.从学校及其德育管理的整体出发B.必须实行二级制结构系统形式C.坚持效率原则D.从实际出发8.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有关思想道德方面知识的德育方法是( )A.示范法B.讨论法C.陶冶法D.讲解法9.客观存在的德育规律在人们主观意识上的正确反映被称为( )A.德育原理B.德育实践经验C.德育目标D.德育方针10.关于原始社会德育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原始德育具有阶级性B.原始德育具有融合性C.原始德育的内容简单D.原始德育的手段简单11.人们区分不同的测评指标,对测评对象的价值和在测评指标体系中的地位所赋予的不同数值叫( )A.标度B.权集合C.标号D.权系数12.主要功能是训练学生品德行为的德育方法是( )A.品德修养法B.实际锻炼法C.品德评价法D.示范陶冶法13.社会意识中制约影响德育根本观点和方法的是( )A.哲学B.政治思想C.文学艺术D.法律14.关于德育原理与德育方针政策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A.德育方针政策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体现,而德育原理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B.德育方针政策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而德育原理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体现C.德育方针政策和德育原理都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D.德育方针政策和德育原理都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体现15.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B.马卡连柯C.班杜拉D.柯尔伯格16.不属于...社会德育主要特点的是( )A.广泛性B.复杂性C.自主选择性D.显形性17.家庭德育内容的重点是( )A.道德教育和思想教育B.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C.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D.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18.德育过程的基础是( )A.提高品德认识B.陶冶品德情感C.激发品德发展的动机D.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19.学生品德内部的基本矛盾是( )A.知与行的矛盾B.知与情的矛盾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品德现有发展水平的矛盾D.受教育者对当前德育要求的反映与他们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20.德育效果检测与评定的关键是( )A.分析B.指导C.运用D.系统化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21.德育对社会意识的制约影响作用。

2020年04月自考00468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

2020年04月自考00468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

全国202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课程代码:0046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教育的根本任务是(C)A、培养劳动者B、培养接班人C、立德树人D、培养建设者2、在实践中,德育主要采取的是大德育概念,但其核心内涵是指(B)A、培育受教育者思想品质的实践活动B、培育受教育者道德品质的实践活动C、培育受教育者政治品质的实践活动D、培育受教育者心理品质的实践活动3、德育目的问题指的是(B)A、“德育是什么”的问题B、“想要德育干什么”的问题C、“德育干什么”的问题D、“德育实际干了什么”的问题4、德育产生的根本动因是(C)A、古猿向人类进化的需要B、人类在产生时所具备的生理状况C、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D、人类在产生时所具备的心理状况5、古代学校德育先后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依次是(A)A、培养勇者、培养智者、培养从者B、培养智者、培养勇者、培养从者C、培养从者、培养勇者、培养智者D、培养勇者、培养从者、培养智者6、德育目的为德育提供总的指导思想或宗旨,规定德育的方向,发挥引导和激励作用,这指的是德育目的对德育活动的(B)A、规范功能B、导向功能C、调控功能D、评价功能7、2017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即(B)A、《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B、《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C、《中小学德育大纲》D、《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8、学校德育有中教师的育人角色包括教师在德育中的一整套行为规范,以及人们对教师的(B)A、身份期待B、角色期待C、功能期待D、价值期待9、“三水平六阶段”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提出者是(D)A、马斯洛B、弗洛伊德C、皮亚杰D、科尔伯格10、在我国学校教育中,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和主要组织形式是(A)A、德育学科课程B、德育活动课程C、德育隐性课程D、德育直接课程11、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就在于(D)A、学校的德育影响和社会一般影响之间的矛盾B、学校的德育影响和家庭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C、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理想和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D、学生现有的道德发展水平与德育目标所要求的理想状态之间的矛盾12、对学生正确的认识与正确的行为予以肯定的积极强化的教育方法是(B)A、引导B、奖励C、惩罚D、示范13、德育活动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是(C)A、自主性B、主动性C、创造性D、生成性14、通过品德评价,可以科学地鉴别学生品德发展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为进一步优化学校德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供依据。

德育原理,自考真题 201004

德育原理,自考真题 201004

全国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卷(课程代码0046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关于德育原理和德育实践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A.德育实践经验产生德育原理B.德育原理属于感性认识C.德育实践经验属于理性认识D.德育原理是对德育实践经验的抽象概括,是对德育本质和一般规律的认识【解析】D德育原理与德育实践经验的关系:(1)德育原理是对德育实践经验的抽象概括,是对德育本质和规律的认识;(2)德育实践经验是德育原理发展的源泉;(3)德育实践经验属于感性认识,德育原理属于理性认识。

2.《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作者是()A.马卡连柯B.苏霍姆林斯基C.杜德海姆D.杜威【解析】B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当代有影响的教育家。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晚年之作,于1969年出版,曾获得乌克兰共和国国家奖和乌克兰教育协会一等奖。

3.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科尔伯格B.班杜拉C.凯兴斯泰纳D.洛克【解析】A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提出。

科尔伯格在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4.现代德育产生于()A.原始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解析】C现代德育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的德育:现代德育最初产生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关系。

5.童年期(6、7岁—11、12岁)儿童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是()A.适应性B.两义性C.协调性D.动荡性【解析】 C 儿童品德发展年龄特征是指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品德发展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主要特征:(1)乳儿期(0~1岁):适应性;(2)婴儿期(1~3岁):品德以开始发生,两义性;(3)幼儿期(3~7):从他性和情境性;(4)童年期(6、7—11、12):协调性;童年期的儿童能够运用初步掌握的道德知识来评价和协调行为,能做到言行一致和形成相应的行为习惯,具有协调性。

德育原理

德育原理

德育原理是以学校德育为研究对象,探讨德育的一般问题,揭示德育的一般规律的一门科学。

德育原理的研究任务1、研究探讨的德育问题、德育规律,为德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2、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养3、完善和发展德育理论,促进德育理论科学化水平的提高德育狭义上是指道德教育广义上是指培养人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心理教育、法制教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状况,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一定的社会思想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内心的思想矛盾运动,使其发展成为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活动。

德育功能是指德育本来能够干什么,或者德育对需要它的主体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德育的主要功能1、社会功能维护发展社会关系维护发展社会生产2、对人的发展功能对个体社会化发展满足个体精神需要滋养品德、陶冶情操训练激励行为影响个体心理发展3、教育性功能反映了教育的社会性质和发展方向德育是前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德育是促进其他各育发展的动力源泉如何理解德育的社会功能树立全面的德育功能观注意德育社会性功能实现的间接性文化功能是学校德育功能的中介品德是一个人按照一定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在行为中表现出的稳定特征和倾向。

包括思想品德、政治品质、法纪品质、道德品质品德与道德的联系品德是道德的具体化社会道德影响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个体的品德对社会道德有反作用品德发展是指人的个体品德的发展,即个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品德遵循一定规律而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品德发展的条件生物因素——品德发展的前提社会因素——包括环境与教育两个发面生活条件生产方式——根本性影响社会精神文化家庭、社区文化学校德育——主导作用实践活动——决定人的品德发展为什么学校德育在品德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学校是培养人的专门机构学校以最有效的方式领导和组织学生发展学校有专门训练的老师,提供学习的专业设施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现代学校是社会教化的重要形式德育与品德发展的关系社会与教育向人们提出的品德要求与人们现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品德发展的内因人的品德依赖德育,德育发过来受品德发展的影响与制约,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德育目的是德育活动预先设定的结果和终极目标,是德育活动所达到的质量标准德育目的的特征国家意志性客观制约性预见性超越性可能性德育内容是指为实现德育目标而确定和安排的教育内容。

2020年4月全国自考德育原理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4月全国自考德育原理试卷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自考德育原理试卷课程代码:0046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学校德育产生于()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2.现代德育包括()A.原始社会德育和奴隶社会德育B.奴隶社会德育和封建社会德育C.封建社会德育和资本主义德育D.资本主义德育和社会主义德育3.为人的品德发展提供总条件、总背景的是()A.自然环境B.社会大环境C.教育环境D.家庭环境4.品德发展需要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间的矛盾不是..()A.品德发展的外因B.品德发展的内因C.品德发展的动力D.品德发展的主要矛盾5.少年期儿童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是()A.动荡性B.情境性C.适应性D.成熟性6.文明上网教育成为当前的德育内容,说明()A.商品经济对德育内容的影响B.科学技术对德育内容的影响C.政治经济制度对德育内容的影响D.人际关系对德育内容的影响7.公司招聘时除看重技术能力也注重人品说明()A.公司是以人为本的B.品德对公司效益有重要作用C.品德可以直接提高公司收益D.品德好坏决定人的技术能力8.将德育实施前后个体或群体的品德及其各个侧面的情况进行比较,以确定其发展变化的方向及程度等情况的评定是()A.绝对评定B.相对评定C.内差评定D.操行评定19.影响学校德育内容的根本制约因素是()A.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B.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C.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D.当前形势任务和学生品德实际10.学校德育的内容包括()A.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B.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价值观教育C.价值观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道德教育D.政治教育、法纪教育、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11.影响德育方法性质和特点的根本性制约因素是()A.社会文化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C.哲学世界观D.科学技术发展水平12.注重培养品德情感的德育方法是()A.语言说理法B.形象感染法C.实际训练法D.品德评价法13.下列关于学校德育组织形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共青团活动是学校德育的基本组织形式B.德育课是学校德育最经常、最有效的形式C.课外活动是学校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D.家庭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本形式14.最基本、最重要的学生集体是()A.班委会B.班集体C.少先队D.学生社团15.品德修养过程的特点包括()A.自觉性、内省性、涵育性、他律性B.自觉性、内省性、涵育性、实践性C.自觉性、内省性、涵育性、外烁性D.内省性、涵育性、他律性、实践性16.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是()A.杜威B.班杜拉C.柯尔伯格D.斯金纳17.在品德测评指标体系结构中,道德品质占45%,该数值是指()A.权系数B.标号2C.标度D.标准18.利用美国“911”事件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体现的家庭教育特点是()A.寓教于养、养教结合特点B.寓理于情、情理结合特点C.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特点D.遇事则喻、“寓物则诲”特点19.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A.教师和学生个人之间的矛盾B.任课教师和班主任之间的矛盾C.优秀学生和落后学生之间的矛盾D.教师的道德要求和学生的现实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20.创造条件让师生积极参与管理,体现的学校德育管理原则是()A.方向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民主性原则D.整体性原则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21.德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完整word版)《德育原理》

(完整word版)《德育原理》

第一章德育与德育理论的发展第一节德育概念1、德育的概念:德育即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

德育即道德教育。

2、对德育概念具体理解的不同之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二是如何理解德育过程。

3、德育--旨在形成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

在社会主义中国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

在西方,一般指伦理道德教育以及有关的价值观教育。

4、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广义的德育除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教育之外,还应当包括法制教育、心理教育、性教育、青春期教育、甚至还包括环境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

5、德育概念泛化的原因:①传统思想的影响②受苏联教育学的影响③中国政治革命的历史轨迹使然。

6、过于广泛的德育界定有以下几大弊端:①将德育视为无所不包的范畴,实际上也就取消了这一概念本身②在理论体系上存在致命的逻辑问题③使人无法一个共同的语境下讨论德育问题。

④在实践中让德育承担其所不能承担的任务,却忘却最根本的目标。

⑤在德育实践中容易使道德与政治、思想、法制或心理及其教育问题在性质上相混淆,采取错误的教育策略,误判而误诊。

应遵循"守一而望多"原则。

8、"转化理论":是指将德育过程看做"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

"内化说"仍是转化理论的一种改良形式。

9、德育过程实际上也是德育对象自身在道德等方面不断自主建构的过程。

简言之,德育是促进个体道德自主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

第二节古代德育与现代德育1、现代德育的基本特征:商品性、生产性、民主性、科学性、发展性和革命性。

最本质特征应当是现代教育的民主性与科学性。

故教育的现代化最本质的内涵应当是教育民主化和科学化程度的逐步提高。

2、德育历程(1)习俗性德育使之人类社会早起以习俗性道德为教育内容并通过习俗与生活区实施的道德教育形态。

(2)古代德育主要是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保通据护过生高管产中线工资敷艺料设高试技中卷术资配,料置不试技仅卷术可要是以求指解,机决对组吊电在顶气进层设行配备继置进电不行保规空护范载高与中带资负料荷试下卷高总问中体题资配,料置而试时且卷,可调需保控要障试在各验最类;大管对限路设度习备内题进来到行确位调保。整机在使组管其高路在中敷正资设常料过工试程况卷中下安,与全要过,加度并强工且看作尽护下可关都能于可地管以缩路正小高常故中工障资作高料;中试对资卷于料连继试接电卷管保破口护坏处进范理行围高整,中核或资对者料定对试值某卷,些弯审异扁核常度与高固校中定对资盒图料位纸试置,.卷编保工写护况复层进杂防行设腐自备跨动与接处装地理置线,高弯尤中曲其资半要料径避试标免卷高错调等误试,高方要中案求资,技料编术试5写交卷、重底保电要。护气设管装设备线置备4高敷动调、中设作试电资技,高气料术并中课3试中且资件、卷包拒料中管试含绝试调路验线动卷试敷方槽作技设案、,术技以管来术及架避系等免统多不启项必动方要方式高案,中;为资对解料整决试套高卷启中突动语然过文停程电机中气。高课因中件此资中,料管电试壁力卷薄高电、中气接资设口料备不试进严卷行等保调问护试题装工,置作合调并理试且利技进用术行管,过线要关敷求运设电行技力高术保中。护资线装料缆置试敷做卷设到技原准术则确指:灵导在活。分。对线对于盒于调处差试,动过当保程不护中同装高电置中压高资回中料路资试交料卷叉试技时卷术,调问应试题采技,用术作金是为属指调隔发试板电人进机员行一,隔变需开压要处器在理组事;在前同发掌一生握线内图槽部纸内故资,障料强时、电,设回需备路要制须进造同行厂时外家切部出断电具习源高题高中电中资源资料,料试线试卷缆卷试敷切验设除报完从告毕而与,采相要用关进高技行中术检资资查料料和试,检卷并测主且处要了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保通据护过生高管产中线工资敷艺料设高试技中卷术资配,料置不试技仅卷术可要是以求指解,机决对组吊电在顶气进层设行配备继置进电不行保规空护范载高与中带资负料荷试下卷高总问中体题资配,料置而试时且卷,可调需保控要障试在各验最类;大管对限路设度习备内题进来到行确位调保。整机在使组管其高路在中敷正资设常料过工试程况卷中下安,与全要过,加度并强工且看作尽护下可关都能于可地管以缩路正小高常故中工障资作高料;中试对资卷于料连继试接电卷管保破口护坏处进范理行围高整,中核或资对者料定对试值某卷,些弯审异扁核常度与高固校中定对资盒图料位纸试置,.卷编保工写护况复层进杂防行设腐自备跨动与接处装地理置线,高弯尤中曲其资半要料径避试标免卷高错调等误试,高方要中案求资,技料编术试5写交卷、重底保电要。护气设管装设备线置备4高敷动调、中设作试电资技,高气料术并中课3试中且资件、卷包拒料中管试含绝试调路验线动卷试敷方槽作技设案、,术技以管来术及架避系等免统多不启项必动方要方式高案,中;为资对解料整决试套高卷启中突动语然过文停程电机中气。高课因中件此资中,料管电试壁力卷薄高电、中气接资设口料备不试进严卷行等保调问护试题装工,置作合调并理试且利技进用术行管,过线要关敷求运设电行技力高术保中。护资线装料缆置试敷做卷设到技原准术则确指:灵导在活。分。对线对于盒于调处差试,动过当保程不护中同装高电置中压高资回中料路资试交料卷叉试技时卷术,调问应试题采技,用术作金是为属指调隔发试板电人进机员行一,隔变需开压要处器在理组事;在前同发掌一生握线内图槽部纸内故资,障料强时、电,设回需备路要制须进造同行厂时外家切部出断电具习源高题高中电中资源资料,料试线试卷缆卷试敷切验设除报完从告毕而与,采相要用关进高技行中术检资资查料料和试,检卷并测主且处要了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通保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资,配料不置试仅技卷可术要以是求解指,决机对吊组电顶在气层进设配行备置继进不电行规保空范护载高与中带资负料荷试下卷高问总中题体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中卷下,安与要全过加,度强并工看且作护尽下关可都于能可管地以路缩正高小常中故工资障作料高;试中对卷资于连料继接试电管卷保口破护处坏进理范行高围整中,核资或对料者定试对值卷某,弯些审扁异核度常与固高校定中对盒资图位料纸置试,.卷保编工护写况层复进防杂行腐设自跨备动接与处地装理线置,弯高尤曲中其半资要径料避标试免高卷错等调误,试高要方中求案资技,料术编试交写5、卷底重电保。要气护管设设装线备备置敷4高、调动设中电试作技资气高,术料课中并3中试、件资且包卷管中料拒含试路调试绝线验敷试卷动槽方设技作、案技术,管以术来架及避等系免多统不项启必方动要式方高,案中为;资解对料决整试高套卷中启突语动然文过停电程机气中。课高因件中此中资,管料电壁试力薄卷高、电中接气资口设料不备试严进卷等行保问调护题试装,工置合作调理并试利且技用进术管行,线过要敷关求设运电技行力术高保。中护线资装缆料置敷试做设卷到原技准则术确:指灵在导活分。。线对对盒于于处调差,试动当过保不程护同中装电高置压中高回资中路料资交试料叉卷试时技卷,术调应问试采题技用,术金作是属为指隔调发板试电进人机行员一隔,变开需压处要器理在组;事在同前发一掌生线握内槽图部内 纸故,资障强料时电、,回设需路备要须制进同造行时厂外切家部断出电习具源题高高电中中源资资,料料线试试缆卷卷敷试切设验除完报从毕告而,与采要相用进关高行技中检术资查资料和料试检,卷测并主处且要理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全国201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德育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46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 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中国古代典籍中,提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领和“格物、 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的是( ) A.《论语》 B.《孟子》 C.《大学》 D.《中庸》 2.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首先提出一个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的比较系统的 绅士教育思想的是( ) A.洛克的《教育漫话》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杜德海姆的《道德教育论》 D.杜威的《道德上的教育原理》 3.德育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德的统一活动,推动这一活动 的主要矛盾是( ) A.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B.受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C.社会教育文化发展水平与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D.社会教育文化发展水平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4.从德育目标的角度看,现代德育的基本特点是( ) A.全面发展性 B.强制约束性 C.全面开放性 D.个体独立性 5.在影响人的品德发展的各种因素中,生物因素是( ) A.决定性因素 B.生物前提 C.动力性因素 D.主导性因素 6.根据儿童品德发展六个阶段的划分,少年期(11、12岁—14、15岁)的品 德发展特征是( ) A.适应性 B.协调性 C.动荡性 D.成熟性 7.在原始社会,德育采用的是“口耳相传”、“长者施教”;随着文字的产生, 特别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读书指导法引进古代学校德育实践;在现 代,电影电视等视听设备运用于德育,使“传道”速度加快,甚至隐没了“传 道者”。这说明( ) A.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对德育目标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 B.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对德育对象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 C.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对德育内容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 D.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对德育方法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 8.德育对象的需要与可能是确定德育目标的重要依据,对于中小学德育来 说,确定各级各类学校德育目标的具体依据是( ) A.社会需要 B.儿童已有知识水平特别是道德知识水平 C.教育目的 D.儿童年龄特征特别是品德发展年龄特征 9.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统一活动的过程,这一过程中的主要 关系是( ) A.社会环境影响与个人接受内化之间的关系 B.德育目标要求与个人接受内化之间的关系 C.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德之间的关系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关系
全国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德育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46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 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德育原理研究的根本任务是( ) A.建构德育知识体系 B.分析德育现象 C.研究德育方法与原则 D.揭示德育一般规律 2.《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作者是( ) A.马卡连柯 B.苏霍姆林斯基 C.杜德海姆 D.柯尔伯格 3.采用实验法,集中研究模仿学习对儿童道德发展影响的教育家是( ) A.班杜拉 B.杜德海姆 C.柯尔伯格 D.杜威 4.德育的实质是( ) A.传道 B.施教 C.育德 D.授业 5.人的品德构成中处于基础性层次的品质是( ) A.道德品质 B.政治品质 C.法纪品质 D.思想品质 6.最早具有阶级性的德育是( ) A.原始社会的德育 B.奴隶社会的德育 C.封建社会的德育 D.资本主义社会的德育 7.关于现代德育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 A.无阶级性 B.结构封闭 C.方法单一 D.功能全面 8.为人的品德发展提供生物前提的因素是( ) A.教育 B.环境 C.遗传 D.文化 9.对个体品德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 A.实践活动 B.学校德育 C.家庭熏陶 D.遗传素质 10.德育的超前性反映的是( ) A.德育的继承性 B.德育的相对独立性 C.德育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 D.德育与社会发展的同步性 11.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标准称为( ) A.德育措施 B.德育方式 C.德育目标 D.德育手段 12.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 ) A.受教育者品德发展规律与教育者德育要求之间的矛盾 B.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自身认识与社会德育要求之间的矛盾 D.受教育者品德发展的现有水平与其理想品德之间的矛盾 1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所反映的品德要素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