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慈善捐赠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慈善捐赠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社会学专业学生肖海逍

指导教师戚晓明

摘要:慈善捐赠行为是一种人与人互动的行为模式,“捐赠者”与“被捐赠者”彼此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而每个角色的慈善捐赠行为则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南京市民众的抽样调查,发现影响个人慈善捐赠行为的各项因素主要是性别、宗教、收入和心理状况等,其中收入因素对个人的慈善捐赠行为影响最大,直接决定了个人会否最终实施慈善捐赠行为与捐赠数额的多寡。

关键词:慈善捐赠;影响因素;非营利慈善组织

A Research on Individual Behavior of Charitable Donation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Student majoring in sociology XIAO Hai-xiao

Tutor QI Xiao-ming

Abstract:Charitable donation is one of the behavior patterns of human interaction, "donor" and "to be donated," each plays a different social role and many factors make effects on it. Based on a research on a sample of people in Nanjing, I found that the foremost factors of individual charitable donations were sex, religion, income and mental state, etc. The income has most influence on the individual because the acts of individuals’charitable donations and the amount of donation depends on it.

Key words:Charitable Donations;Influencing Factors;Non-Profit Charitable Organization

前言

目前国内各类期刊杂志上发表的有关慈善捐赠的研究成果有逐渐增多的现象,见诸报端的有关慈善事业的新闻也在不断增多。2006年民政部公布了首部《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07-2010)》,[1]这标志着我国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已经告别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蹒跚学步期”,正在步入“快速成长期”。据《2007年度中国慈善捐赠情况

分析报告》披露: 2007年,我国公众和企业的慈善捐赠(款物)总额达到了223.16亿元,约占GDP总量的0.09%,与2006年相比,增长123%,其中全年平民捐赠额近32亿元,人均捐款近2.5元,有大约10%的个人参与了捐助。[1]2008年,受自然灾害、新税法、行业(非营利)组织发展等影响,我国慈善市场更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无论慈善大环境、公众与企业界的捐赠热情、慈善组织,都呈现出加速度发展的空前局面。以汶川大地震为例,截至2008年8月11日12时,全国共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总额592.73亿元,超过了2007年度的捐赠总和。[2]但目前学术界对慈善捐赠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非营利慈善组织和企业的社会责任层面,更多的是从经济学、心理学、公共政策学的角度探讨,很少从个人慈善捐赠的社会行为角度来探讨。本文将开辟出一个独特的角度,即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探讨个人的慈善捐赠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慈善捐赠行为是一种人与人互动的行为模式,“捐赠者”与“被捐赠者”彼此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而每个角色的行为模式常受其所扮演职位的影响。[3]有些社会阶层是先天已经存在的,例如男、女、贫、富;有些社会阶层是个人后天通过努力得来的,例如学历、社会地位。慈善捐赠行为常受许多因素影响,而社会阶层就是其中之一,贫者、富者因为先天经济能力的不同,故常理而言富者比穷者更具有能力捐赠。但结果往往并非如此,笔者经常会看见,一位贫者平时节衣缩食,却在非营利慈善组织劝募时把毕生的积蓄全数捐出,而这样感人的情节也经常被传播媒体专题报导并受人尊崇,为什么?因为从社会学角度来说,那不是常态的社会行为,所以才值得民众特别赞赏。

一、文献回顾

(一)影响慈善事业的相关因素

影响慈善事业的因素概括起来集中在制度环境和慈善组织自身建设两个大的方面。

1.制度环境因素

在慈善事业发展的制度环境方面,近些年的研究文献特别关注政府管理、税制优惠、法制规范等方面。例如,孙萍、吕志鹃认为,“从慈善事业的产生来看,慈善事业的发展与政府的政策密切相关”。[4]学者指出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一直未能脱离政府,慈善事业的发展“春天”是与政府的大力推动关系密切,但这种“密切关系”亦阻碍着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5]税收优惠是学术界给予较高关注的一个方面。孙萍、吕志鹃指出“从慈善事业的功能来看,慈善事业的发展是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有力补充”,[4]相比大多国家而言,目前我国关于慈善事业上的税收优惠体制确实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优惠额度低、免税程序复杂、获得慈善优惠资格的慈善组织较少等方面。法制规范方面,郑功成指出,“目前,我国尚无专门规范慈善组织的实体内容的法律法规,包括对慈善组织的性质定位、慈善事业运行的政策规范、监督机制机构组成等方面,即使已颁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往往也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配套政策而难以真正落实”。他还指出,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捐赠法》只解决了捐赠行为的定性问题,并不能解决慈善事业发展的诸多现实问题。[6]

2.慈善组织自身建设因素

郑功成认为慈善组织公信力缺乏是一个不良因素。[6]社会募捐不规范,多头募捐现象的存在,部分慈善组织对资金的筹集、捐赠款项的运用、去向未能如实向社会公布等等,导致慈善机构和捐助活动的公信力不足,捐赠资金的安全性存在隐患;有的组织把资源捐赠活动转为变相摊派,挪用甚至侵占捐赠款,有的组织以捐赠为名从事营利活动,甚至出现借捐赠名义促销、行骗等违法行为。[7]目前我国的慈善事业还没有真正形成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