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捐赠的动机与行为激励
慈善捐赠者的决策行为与捐赠动机分析
慈善捐赠者的决策行为与捐赠动机分析慈善捐赠是社会中一种广泛存在的行为,不仅可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也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然而,慈善捐赠者的决策行为和捐赠动机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本文将从心理学和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慈善捐赠者的决策行为和捐赠动机。
一、决策行为慈善捐赠者的决策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个人的价值观和信仰系统是决策行为的重要驱动力。
不同的人对于慈善捐赠的重视程度和优先级有所不同,这取决于他们的个人价值观和信仰系统。
例如,一些人可能更关注教育和医疗领域的慈善事业,而另一些人可能更关注环保和动物保护等方面。
其次,社会影响也对决策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人们往往会受到他人的行为和态度的影响,尤其是他们所尊重和崇拜的人。
如果某位名人公开捐赠了一大笔慈善款项,那么很多人可能会受到其影响而进行捐赠。
此外,信息的获取和处理也是决策行为的关键因素。
慈善组织的宣传和信息披露对于捐赠者的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如果慈善组织能够提供详细的项目介绍、资金使用情况和捐赠效果等信息,那么捐赠者更有可能做出明智的决策。
二、捐赠动机慈善捐赠者的捐赠动机也是多种多样的。
首先,道德和伦理因素是捐赠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很多人认为慈善捐赠是一种道德义务,他们希望通过捐赠来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们,减轻他们的痛苦和困苦。
其次,社会认同和社会地位也是一些人进行慈善捐赠的动机之一。
通过捐赠,他们可以展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慈善心,提高自己在社会中的声誉和形象。
此外,个人情感和亲身经历也会影响捐赠动机。
如果一个人曾经亲身经历过困境,或者他的亲人或朋友曾经受到过慈善组织的帮助,那么他更有可能对慈善事业产生情感共鸣,并愿意进行捐赠。
三、决策行为与捐赠动机的关系决策行为和捐赠动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捐赠者的决策行为会受到他们的捐赠动机的驱动,而捐赠动机又会受到决策行为的反馈影响。
例如,如果一个人的捐赠动机是出于道德和伦理的考虑,那么他在决策时可能会更加关注慈善组织的透明度和资金使用情况。
捐赠活动的目的意义和宗旨
捐赠活动的目的意义和宗旨捐赠活动是一种积极的社会行动,通过捐助金钱、物质或者服务,为受援方提供帮助和支持。
捐赠活动的目的意义和宗旨在于减轻贫困、灾害、疾病等问题所造成的困境,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共同发展。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论述捐赠活动的目的意义和宗旨。
首先,捐赠活动的目的意义之一是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捐赠活动为社会公益事业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支持和物质资源,使得公益事业能够得以持续运行和发展,有力地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改善。
例如,通过捐赠活动,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建造贫困地区的教育设施以及医疗设备等等,这些都是对社会公共事业的有力支持,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文明的发展。
其次,捐赠活动的目的意义之二是弘扬社会道德价值观。
捐赠活动体现了人道主义、博爱和善良的精神,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群,传递着人们对社会关怀和情感的表达。
捐赠活动的宗旨是通过积极向善的行动,感染和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形成积极、向上和正能量的社会风尚,从而弘扬社会道德价值观,推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第三,捐赠活动的目的意义之三是提高社会的贡献与责任意识。
当一个社会拥有较高的捐赠率时,体现了社会成员对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表达了自己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的履行。
通过参与捐赠活动,个人和组织能够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就感,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形成积极的社会意识,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最后,捐赠活动的目的意义之四是构建和谐社会关系。
捐赠活动是人与人之间互助互爱、同舟共济的有力表达,它能够拉近社会成员之间的距离,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团结力。
通过捐赠活动,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融洽社会关系,增进社会和谐。
同时,捐赠活动也是增进个人内心的平和和快乐的途径,因为通过捐助,个人能够获得心灵的安慰和满足,感受到善行的力量,从而提高个人幸福指数。
总结起来,捐赠活动的目的意义和宗旨在于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弘扬社会道德价值观、提高社会的贡献与责任意识、构建和谐社会关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捐助行为的心理学透析
捐助行为的心理学透析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捐助行为。
有些人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去支持、帮助那些处于困难和不利处境的人。
这种行为并不仅仅涉及到对他人的利益,更是涉及到捐助者自身的心理需求。
本文就将通过心理学的角度,来透析捐助行为的心理需求与行为动机。
1. 直接利益包容和共情心态对于普通人而言,捐助行为往往是基于一种直接利益包容的心态和共情心态而产生的。
在我们看到别人遭遇不幸的时候,我们容易感同身受,容易被悲情所感动。
但大多数人并不会因为别人遭遇不幸而直接受到伤害。
因此,人们对别人的不幸容易表现出一种间接关切。
换言之,人们之所以关心别人的命运,是因为他们希望自己的世界能够保持和谐,保持有序,而对他人的关心则是巩固自己幸福的途径之一。
此外,在我们捐助行为中,也存在一种共情心态。
共情是指对他人情感和感受的理解和分享。
良好的共情能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同时也是热心助人的前提。
因此,当出现悲劫、自然灾害等事件时,人们经常会首先表现出保存自己幸福的能力,同时体现出热心肠、善良的一面。
2. 美德信仰和归属感捐助行为中,还存在一种群体归属感和“美德信仰”的因素。
美德信仰是指人们对于“美——正义、真善美”的崇尚和推崇。
美德信仰能激发人们的支持、帮助和捐助行为,同时也确立了捐助行为的文化地位。
同时,捐助行为提供了一种对个人和社会作出积极贡献的方式,这是一个让人们获得尊重和归属感的渠道。
因此,捐助行为具有深刻的道德价值和文化意义,更是社会和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的问题。
3. 动机差异和行为效果在探讨捐助行为的心理需求和行为动机时,我们还必须承认人类是异质性群体。
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和行为动机,因此,同一捐助行为的效果也会因人而异。
一般而言,人们参与捐助行为,既能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也能给受助者带来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支持。
这种关系能促进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同时也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
在具体实践中,捐助行为的效果因人而异,而捐助者的动机是影响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什么有些人会做慈善?
为什么有些人会做慈善?慈善是指以自己的财产、资源、知识、时间等为公益事业和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无偿或低价服务的行为。
慈善行为的出发点往往是出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对他人的关爱,但是很多人也会对此表示疑惑:为什么有人会无偿地帮助他人?下面我们将从道德、心理和文化等角度,探究人们做慈善的动机。
1. 道德自觉做慈善的一个重要动机就是道德自觉。
道德是指对行为准则和人际关系的规范,是一种基于公正、公平、正义、仁爱等价值观念的规范体系。
在一个社会中,每个成员都有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而一些人在自我约束的基础上,通过做慈善的行为来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群,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和道德意义。
这种做慈善的动机,无论是源于人的兴趣、天性还是道德自觉,都体现了做人的高度。
2. 心理满足除了道德自觉外,做慈善的一个重要动机就是心理满足。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有一种基于同理心的激励系统,会在看到别人需要帮助时自然地产生同情和助人行为的欲望。
如果在这种行为过程中获得了他人感激的回报、自己的成就感以及个人的心理满足感,这样的行为将有助于自我价值认同的形成。
因此,很多人在做慈善的过程中会感到莫大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反过来又会鼓舞人们做出更多的好事。
3. 文化传承做慈善的动机还可以根据文化传承分为主观和客观两种方式。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5年公布的《世界无形文化遗产名录》中,“中国慈善文化”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历史、文化和艺术等元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证明了中国慈善文化在二千多年的时间里成功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并被广泛接受和传承。
因此,一些人通过做慈善,不仅是在延续着个体的慈善传统,更是在传承和弘扬中国慈善文化。
另一些人则会受到国外的慈善文化影响,例如在美国和欧洲,慈善文化的传统也很深厚,这种对文化传承的认同也是人们进行慈善行为的动机之一。
慈善是一种伟大、高尚的行为,能够表现出人类最优良的品质。
人们从道德、心理和文化等方面,探寻做慈善行为的背后动机,理解社会的进步源于每个人的努力,从个零角度为社会添砖加瓦,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和繁荣。
慈善捐赠者的激励与回报机制分析
慈善捐赠者的激励与回报机制分析慈善捐赠是一种社会行为,旨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群。
然而,对于慈善捐赠者来说,他们为什么会捐赠?捐赠后又能得到什么回报?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本文将从慈善捐赠者的激励和回报机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慈善捐赠者的激励机制慈善捐赠者的激励机制可以从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两个角度来分析。
内在激励是指捐赠者内心深处的动机和价值观。
有些捐赠者出于人道主义精神和道德责任感,愿意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他们相信通过捐赠,可以改善社会的不公平现象,使更多人受益。
此外,捐赠者可能还会因为捐赠行为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而感到快乐和满足。
外在激励是指捐赠者在捐赠行为中获得的回报。
这些回报可以是社会声誉、荣誉和认可。
当一个捐赠者的善举为社会所知,并受到广泛赞扬和嘉奖时,他们会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声望。
此外,一些慈善机构也会为捐赠者提供一些特殊待遇,比如邀请参加慈善活动、颁发荣誉证书等,这些也可以作为捐赠者的激励。
二、慈善捐赠者的回报机制慈善捐赠者的回报机制主要包括精神回报和物质回报两个方面。
精神回报是指捐赠者在捐赠行为中获得的心理满足。
通过捐赠,捐赠者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意义,感受到自己对社会的贡献。
此外,捐赠者还可以与被捐赠者建立起一种情感联系,看到他们的生活得到改善,从而产生一种幸福感和满足感。
物质回报是指慈善捐赠者在捐赠行为中获得的实际利益。
虽然慈善捐赠是一种无偿的行为,但捐赠者也可以通过捐赠获得一些实际的回报。
比如,一些慈善机构会为捐赠者提供一定的税收减免政策,使他们在捐赠后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
此外,捐赠者可能还会因为捐赠行为带来的社会联系和人脉关系而获得商业机会和合作伙伴。
综上所述,慈善捐赠者的激励与回报机制是相互关联的。
激励机制可以促使捐赠者产生捐赠行为,而回报机制则可以满足捐赠者的内在需求和外在利益。
慈善捐赠者在捐赠行为中得到的激励和回报,既有精神层面的满足,也有物质层面的利益。
企业慈善捐赠的动机分析
企业慈善捐赠的动机分析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企业的社会责任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而企业的慈善捐赠行为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逐渐的成为了一种很普遍的企业行为,企业的这种行为也日益受到了理论界的关注。
企业的慈善捐赠一直是我国公益事业善款的主要来源,是中国慈善事业的主力军。
那么,作为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为什么要进行慈善捐赠是值得我们考虑的问题。
标签:慈善捐赠;企业社会责任;企业价值一、引言企业慈善捐赠是指企业自愿的将企业的人、财、物等赠送给与企业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受赠者,用于慈善公益事业的行为。
企业的慈善捐赠行为对于用来解决诸如扶贫、赈灾、助残、助学等众多的社会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为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是否应该从事慈善捐赠活动,有学者认为,企业的发展不能离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因此企业应该通过慈善捐赠行为来回馈社会;也有学者认为,慈善捐赠使企业增加了成本,对企业不仅没有价值,还损害了股东的财富。
而企业通过慈善捐赠的方式履行其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上的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因此作为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我们有必要对其慈善捐赠的动机进行分析。
二、企业慈善捐赠的动机1.伤害保险作用。
企业在经营中有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如环境污染、压榨雇员等行为,而破坏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因此引发利益相关者的报复行为,从而给企业带来损失。
而企业的慈善捐赠行为可以为企业的这些伤害行为提供保险,来减轻受害的利益相关者的报复强度,同时减少给企业带来的损失,这就是慈善捐赠的伤害保险作用。
在我国企业中就可以找到很多这样的例子,例如对健康不利的烟草企业和对环境有严重污染的造纸企业会出现在“中华慈善奖”的候选名单中,尽管这些烟草企业和造纸企业因社会舆论而最终落选等等。
一个企业一边用大量的资源来进行慈善捐赠行为,一边又背地里从事着污染环境、压榨员工等不正当的行为,这样的情况非常广泛地存在于我国社会现实中。
捐赠行为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捐赠行为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近年来,捐赠行为逐渐受到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关注。
捐赠是指个人或组织向慈善组织、非营利组织、政府机构及其他需要帮助的个人或组织提供资金、物资或服务等帮助。
捐赠行为的背后有着众多的社会心理学原因,研究这些原因,有助于推动捐赠行为的发展、优化捐赠模式,进而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一、个人动机与捐赠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在进行捐赠时,有着不同的动机或目的。
首先,某些个体捐赠是出于本能的同情心。
他们往往会觉得别人处于困境中,或者需要帮助时,会有强烈的同情心。
其次,有些人捐赠是出于自利心。
他们认为通过捐赠可以获得某种物质或精神的回报,比如提高社会地位、获得名誉、获得物质利益等。
最后,还有一部分人是出于自我表达或家庭教育的影响而进行捐赠。
这些个体有着强烈的责任感,愿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影响他人。
二、社会环境与捐赠行为社会环境对捐赠行为也有很大的影响。
当社会环境中存在许多捐赠行为的例子时,个体会通过模仿来进行捐赠。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风气和传统文化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往往超过个体的个人意愿。
此外,社会媒体的发展也为捐赠行为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和途径。
互联网上的众筹平台和其他在线资金募集活动,使得个体的社会影响力被充分发挥,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到捐赠活动中。
三、成效与反馈与捐赠行为捐赠行为通常存在着一定的成效与反馈。
成效指捐赠能否真正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让捐赠的资金或物资得到恰当运用。
而反馈则包括来自社会和个体层面的反映,例如媒体报道、捐赠者的感觉等。
研究表明,准确的成效与正面的反馈能够显著提高捐赠行为的频率和规模,而没有或不准确的成效与负面的反馈则可能导致个体的退缩或逆反情绪。
四、社会心理学与策略推广制定适当的推广策略是推动捐赠行为的发展的必要条件。
社会心理学研究可以为推广策略提供有用的解释。
例如,在推广策略中,可以针对个体不同的捐赠动机,采取不同的策略来激励他们进行捐赠。
慈善捐赠行为的动机及其影响因素
慈善捐赠行为的动机及其影响因素慈善捐赠是指个人或组织为了社会福利而捐献财物或服务的行为。
慈善捐赠行为的动机是个人或组织选择进行慈善捐赠的原因,而影响慈善捐赠行为的因素则与个体、社会以及慈善机构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
本文将以慈善捐赠的动机为切入点,综合运用社会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相关理论,探讨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因素,以期深入理解慈善行为背后的内在动机与外在影响。
1、个人因素的影响1.1社会认同个体参与慈善捐赠行为的一个重要动机是为了获得其他人的认同和赞赏。
社会认同是个体为了获得他人接受和尊重而努力的一种需求。
当个体主动参与慈善行为时,他们通常会收到他人的赞赏和认同,从而满足了社会认同的需求,进而增强了他们参与慈善的动机。
1.2利他主义利他主义是个体帮助他人、关注他人福利的意愿和行为。
个体在进行慈善捐赠时,往往追求给予他人帮助和关爱的乐趣和满足感。
根据社会心理学的“利他主义原则”,个体倾向于通过慈善行为来减少社会不平等,缓解他人的需求和苦难,从而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
1.3社会责任感个体具有的社会责任感也是慈善捐赠行为的动机之一。
个体对社会福利和公益事业的关注和参与,可以通过慈善捐赠来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并体现出个体对社会的承担和关心。
2、社会因素的影响2.1社会价值观念个人参与慈善捐赠行为的动机与其社会价值观念有密切关系。
社会价值观念是个体对社会问题、道德标准等的态度和看法。
当社会价值观念强调关爱、公平、公正等社会价值时,个体更容易产生捐赠行为的动机。
而当社会价值观念强调个人权利、个人财富的追求时,个体参与慈善捐赠的动机则相对较弱。
2.2社会认可和慈善文化与慈善行为的认可度和慈善文化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
社会对慈善行为的正态化以及对捐赠者的认可和赞赏,可以使个体更容易参与慈善行为。
透过社会对慈善捐赠行为的社会化和宣扬,可以增强个体参与慈善的动机,促进社会整体的慈善文化建设。
2.3生活经历和社会交往个体的生活经历和社会交往也会影响他们参与慈善捐赠的动机。
慈善捐赠行为的动机及其影响因素
慈善捐赠行为的动机及其影响因素慈善捐赠行为是人类社会的常见现象之一,它代表着人性的善良和关爱。
尽管人们对慈善捐赠行为普遍认识到其积极作用,但是其动机及其影响因素等问题仍存在争议。
因此,本文将从动机和影响因素两个维度来探究这一问题。
首先,慈善捐赠行为的动机有多种可能原因。
首先,道德原则是慈善捐赠行为的重要动机,人们往往是出于道德责任感和对社会的义务感而捐赠。
乔治·赫伯特·梭尔所说,道德义务的意义在于引导捐赠者去做正确的事情,尽管他们可能不喜欢做。
其次,慈善捐赠行为的动机可能是为了回报,即因为某种原因而受到了别人的好处。
这种动机常常是由于某个人所受的帮助,或者对某个人的救助所产生的感激之情。
此外,慈善捐赠行为的动机还可能源于个人满足、自我感觉良好和自我肯定等因素,这种动机常出现在喜欢自我关注和名望的个人身上。
其次,影响慈善捐赠行为的因素可能有多种。
首先,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可能与他们是否捐赠相关。
调查显示,高收入家庭往往会更有可能捐赠,而低收入家庭则更难以做出慈善捐赠行为。
其次,人们的年龄、性别、家庭背景、宗教信仰、个性特征等方面也可能影响捐赠行为。
例如,有研究显示,女性通常比男性更倾向于慈善捐赠行为,而宗教信仰和个性特征也可以影响个体行为。
此外,影响慈善捐赠行为的因素还包括捐赠项目(例如,灾区救助、环境保护、儿童福利等)、关注度、社交网络等方面。
最后,慈善捐赠行为对社会和个人都有积极影响。
首先,它可以构建社会信任,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慈善捐赠行为有助于形成一个互信、互惠、互利的互助关系,进而强化社会信任,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其次,慈善捐赠行为能够促进社会改善,缓解社会矛盾。
捐赠者可以通过捐助资金、物品和时间来帮助需要的人,缓解他们的生活问题、健康问题、教育问题等。
最后,慈善捐赠行为对个人也有积极影响。
捐赠者往往会受到社会赞扬和良心的安慰,并在捐赠行为中获得自豪感、满足感和归属感,有助于促进其正面情绪和人际交往质量。
公益捐赠的激励措施
公益捐赠的激励措施
在当前社会中,公益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各方的支持和捐赠。
为此,需要制定一些激励措施来鼓励更多人参与公益捐赠事业。
以下是几个针对公益捐赠的激励措施:
一、税收优惠政策
税收优惠政策一直是各大公益组织鼓励捐赠的一大利器。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法律,对公益捐赠者实行一些税收减免措施,如允许公益捐赠者在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中享受一定比例的税收抵扣。
这样,就能够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
二、荣誉榜和感谢信
很多人在进行公益捐赠时,希望自己所做的善事能够得到一些认可和支持,而荣誉榜和感谢信可以满足这一需求。
公益组织可以设立荣誉榜,记录并公示捐款人的名字和捐款金额,并向每一位捐赠者发放一封感谢信,表达对其善意行为的敬意和感谢之情。
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公益捐赠者的满足感和荣誉感,进而促进更多的人加入公益事业。
三、专项基金设立
专项基金是公益事业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鼓励捐赠者加入公益事业的重要手段。
政府和公益组织可以设立专项基金,面向特定的公益领域或对象,如教育、医疗、环保等等,并给予捐赠者相关的信任和授权,让他们决定基金的使用方向和使用范围。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社会力量加入公益事业,而且可以确保专项基金的使用效果得到最大化运用。
总之,公益捐赠事业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和支持才能够得到持续的发展。
通过税收优惠政策、荣誉榜和感谢信、专项基金设立等多种形式的激励措施,可以有效地促进公益捐赠者的加入和参与,从而推动公益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情为民所系:关于慈善捐赠的真正意义
情为民所系:关于慈善捐赠的真正意义慈善捐赠,是指向弱势群体、教育事业、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社会福利等公益事业、慈善机构等捐赠财物或资金。
慈善捐赠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一种温暖人心的力量。
作为一位有情有义的社会人士,我们应该积极关注、参与慈善捐赠。
本文将阐述慈善捐赠的真正意义,以期引导更多的人行善积德。
首先,慈善捐赠能够传递爱与温暖。
当我们向弱势群体伸出援手,给予一点微薄之力时,他们会感受到我们的爱和温暖。
在这个追求卓越、利益至上的社会,我们需要有一些原则和底线,慈善捐赠就提供了一种表达关爱和温暖的方式。
通过帮助他人,我们也能在心灵上得到满足,体验到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其次,慈善捐赠能够提升社会责任感。
公益事业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每个人都有义务为社会做出贡献。
作为有情有义的社会人士,我们应该积极地关注社会问题,为社会的发展出一份力。
慈善捐赠是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通过捐赠财物或资金,我们可以为社会问题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帮助更多人摆脱困境,减轻社会压力。
再者,慈善捐赠能够推动公益事业发展。
慈善捐赠是公益事业蓬勃发展的动力之一,各种慈善机构和公益组织需要大量的捐赠来维持工作的正常运转。
我们的爱心和捐赠,可以为公益事业注入活力和动力,推动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让更多人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
最后,慈善捐赠是一种道义上的提升。
慈善捐赠不仅能够让我们积累个人功德和美德,它更能够使我们自身得到道德上的提升。
通过慈善捐赠,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价值和目标,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生命意义。
伟大的慈善家洛克菲勒说:“捐献是最大的幸福,也是最高的修行。
”慈善捐赠不仅是一种行善积德的途径,更是一种道义上的提升。
总之,慈善捐赠是一种有情有义的行为,它不仅能够传递爱与温暖,提升社会责任感,推动公益事业发展,也能够让我们道义上得到提升。
我们每一个人都能通过慈善捐赠,尽一份责任、行一份善、积一份福,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推动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慈善捐赠已经成为当下社会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活动,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和关注。
慈善捐赠的动机与行为激励
收稿日期:2006-01-22作者简介:何汇江(1962-),男,河南信阳人,博士,主要从事城市贫困问题、社会保障和社会政策研究。
第22卷第3期2006年6月商丘师范学院学报JOURNA L OF SH ANG QI U TE ACHERS C O LLEGE V ol.22 N o.3June. 2006慈善捐赠的动机与行为激励何 汇 江(中原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河南郑州450007) 摘 要:慈善捐赠的行为动机可以从捐赠者的慈善意识、捐赠者的财富基础、社会的文化氛围以及优惠的税收政策等几个方面来解释。
为此,发展我国的慈善事业,就要积极倡导慈善意识,大力发展慈善组织,褒扬慈善行为,制定捐赠的优惠税收政策,完善捐款筹集和使用的监督法规。
关键词:慈善;捐赠动机;捐赠行为中图分类号:C91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600(2006)03-0149-03 慈善是一个让我们既陌生又熟悉的字眼,它的历史承载了兴衰荣辱。
近段时间以来,当有关富豪、慈善及慈善家排行榜逐渐成为社会热门话题的时候,以理性分析的角度再次审视它时,不仅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启迪,而且有助于我们深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慈善不单单是一种观念意识的东西,它还是由实际的善事、善举等行为对社会物质进行的第三次分配,它是对社会利益进行再分配的一种手段[1]。
现代慈善事业是以社会成员之间的善心奉献与互助以及通过民间公益组织具体运作为基本特征的一项社会性救助事业。
[2]一、慈善捐赠的行为动机获得慈善资源,需要有慈善捐赠人,捐赠者为何要把自己的财产捐赠出去?根据美国经济学家贝克尔(G.S.Becker )的分析,各种人的各种行为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亦即人们的各种行为都符合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设。
市场经济条件下,追逐利润的最大化是由经济人的本性所决定的,惟利是图是资产阶级的本性,也是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然而,从现实的情况看,当前也恰恰是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慈善事业的发展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如何理解这种矛盾的现象?慈善捐赠的动机是什么?分析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慈善事业发展的历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解释慈善捐赠行为的原因。
慈善捐赠行为的心理与社会因素分析
慈善捐赠行为的心理与社会因素分析慈善捐赠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之一,很多人乐于捐赠,但也有很多人不太愿意参与。
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了人们的捐赠行为呢?本文将从心理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心理因素1.同理心同理心是指人们能够感受到他人所经历的情绪,产生共鸣并促使自己采取行动的一种能力。
人们在看到贫困、灾难等情况时,会感受到同情和悲痛,进而产生捐赠的愿望。
研究发现,同理心与捐赠金额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2.认知偏差人们在决策时会受到许多认知偏差的影响,比如过度自信、损失厌恶、选择支持等。
其中,损失厌恶是指人们在决策时更加注重避免损失,而不是追求获得收益。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在出现灾难时会更愿意进行捐赠行为。
3.心理账户效应心理账户效应是指人们将当前的行为分配到不同的心理账户中,然后根据每个账户的目标制定相应的决策。
比如,人们会将某个项目的资金从娱乐账户中划拨出来,用于救灾捐赠等。
这种效应也能够解释为什么一些人喜欢在特定场合进行捐赠行为。
二、社会因素1.社会压力社会压力是指来自于周围环境所产生的影响,从而促使个人改变行为的力量。
在一些企业、政府机构中,组织捐赠活动是一种惯例,员工可能会因为争取荣誉、避免被盯着看等原因参与其中。
此外,社会媒体的普及也会加剧社会压力,许多人可能出于面子等原因参与捐赠。
2.信任信任是人们进行捐赠时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人们需要相信捐赠的组织或个人真诚地关注到受助者的需要,并且使用捐赠资金用途公开透明。
一些组织或个人可能会有侵吞公款、欺诈等行为,给人们对慈善机构的信任带来质疑,从而影响人们的捐赠行为。
3.道德约束道德约束是指人们的行为受到社会道德规范的限制和约束。
人们进行捐赠行为时,会产生一种“应该”的道德感,认为自己应该对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
这种道德感能够激发人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促使个人进行慈善捐赠。
综上,慈善捐赠行为的决策会受到许多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同理心、认知偏差、心理账户效应等心理因素会对个人进行捐赠行为的决策产生影响,社会压力、信任、道德约束等社会因素也会在捐赠决策中扮演重要角色。
慈善捐赠行为的动机及其影响因素
慈善捐赠行为的动机及其影响因素慈善捐赠是一种为了提高社会福利和帮助弱势群体的行为,它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了支持和帮助。
慈善捐赠是人们展现对社会的关爱和感情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改善。
为了深入了解慈善捐赠行为的动机及其影响因素,本文将介绍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为大家全面解读慈善捐赠的作用和意义。
一、慈善捐赠的动机慈善捐赠是一个古老的存在,受到独特的文化和信仰影响。
传统教义认为,人们应将财富物资奉献给上帝,并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以获得灵性上的回报。
此外,现代社会慈善捐赠的动机还有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责任:慈善捐赠是一种响应和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
作为社会成员,人们有义务为社会发展和弱势群体提供支持和帮助。
2.社交影响:人们还可能因为群体压力和社交因素来捐款,比如个人的亲友、同事、领导等人的鼓舞和影响。
3.信仰和道德观念:不同宗教、文化背景和道德观念对慈善捐赠也有巨大影响。
有些宗教和文化意味着慈善捐赠是奉献给上帝,并且是一种道德义务。
4.个人理念:慈善捐赠可以反映个人的理念和信仰,表达他们对社会发展和弱势群体的关心和支持。
以上展示了慈善捐赠的种种动机,但也应该注意,不同的动机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动机没有轻重之分。
正如多导因素理论所表达的想法一样,人们的慈善捐赠动机极其复杂。
二、影响慈善捐赠的因素慈善捐赠行为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理论来了解慈善捐赠行为的各种影响因素。
1.热社传染理论“热社”传染理论认为,人们参与行为的一个重要动机是因为他们看到周围人的行为。
如果我们能够让人们分享自己参与慈善的经历并且看到其他人也在做同样的事情,他们将更容易参与慈善捐赠活动。
因此,相关社交媒体将在引导人们进行更多的慈善捐赠行为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感情反应理论感情反应理论认为,人们的捐赠行为基于他们对某个议题或团体产生的感情。
例如,当自然灾害发生时,人们会增加捐助以响应其震惊和同情之情。
民企捐款动机方案
民企捐款动机方案在当前社会中,慈善和捐赠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风尚,不少企业都会积极参与慈善事业。
然而,企业为什么要捐款?捐款的动机是什么?在本文中,将探讨民企捐款的动机方案。
利益层面首先,捐款可以为企业带来一定的利益回报。
一些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以及慈善组织,会设立一些慈善项目来吸引企业捐款,并为企业提供宣传和媒体支持。
通常,这些项目都会在政策和法规的框架下运作,确保企业的捐款不会被滥用。
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捐款,获得在社会中的良好声誉,并展示企业社会责任的形象。
企业文化其次,企业的捐款动机也与企业文化有关。
很多企业都具有“回馈社会”、“关爱员工”等文化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不仅在企业内部发挥作用,在社会上也深入人心。
通过捐款,企业可以向员工传达价值观和信仰,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在一些情况下,企业还会通过捐赠慈善基金,组织员工进行公益活动,这不仅可以帮助员工提高自我价值,还可以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
税收方面此外,民企也可以通过捐款来减税。
根据中国税收法律,企业可将捐款列入税务扣除项目,减少企业的应纳税额。
对于企业而言,通过捐款来减税不仅是一种税收优惠,更是一种社会责任,企业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同时,政府部门也应注重扶持和鼓励企业进行慈善公益捐赠。
兴趣爱好捐款的动机不一定都与利益相关,一些企业也会因为对某个公益领域的兴趣爱好而进行捐赠。
比如,一些企业主对环保问题特别重视,他们会进行环保捐赠,并支持那些从事环保事业的机构和组织。
对于这种情况,企业应该在捐赠之前,考虑到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确保捐赠的方向和目标符合企业的整体战略。
总之,企业进行捐款不仅是一种回报社会的责任,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带来一些实际利益。
对于企业而言,最核心的是要保持忠诚于本身的价值观和文化,在完成慈善事业的同时,更要坚守商业原则,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寻求最大化的效益。
慈善捐赠意愿
慈善捐赠意愿慈善是一种弘扬人间美德、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的行为,它源自于人们内心的善良和同情心。
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表达了慈善捐赠意愿,通过自愿捐款、志愿活动等方式,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并为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支持。
本文将探讨慈善捐赠意愿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与挑战。
一、慈善捐赠意愿的原因1. 背景因素现代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贫富差距的加大,社会分化明显,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不断增加。
面对这个趋势,一些人出于对社会不公的关注,选择积极参与慈善捐赠,以减轻不平等现象。
2. 人文精神慈善捐赠意愿源自于人们内心深处的善良和同情心。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我们具有相互帮助和关心他人的天性。
个体的慈善捐赠意愿即是体现了这种人文精神。
3. 社会影响一些富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积极倡导慈善捐赠,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
他们慷慨解囊,对慈善事业进行了大力支持,激励了更多人参与慈善事业。
二、慈善捐赠意愿的影响1. 人道主义慈善捐赠意愿充分展示了人道精神,将社会中边缘化的群体放在了更广泛的关注下。
通过帮助他人,慈善捐赠者能够更好地实践人道主义观念。
2. 社会和谐慈善捐赠意愿有助于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
通过资助贫困弱势群体,建立社会和谐关系,激发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快速发展。
3. 自我满足感作为捐赠者,慈善行为能够给人带来自我满足感和成就感,进一步提升个人幸福感。
捐赠者认为通过自己的力量能够做出影响,实现人生价值。
三、慈善捐赠意愿的挑战1. 不确定性捐赠者常常面临慈善项目的不确定性,担忧资金的去向和是否能够切实帮助到需要的人。
这种不确定性可能阻碍慈善捐赠意愿的实现。
2. 信任问题一些慈善组织因为管理不善或出现丑闻,导致公众对慈善行业信任度下降。
这些问题可能削弱潜在的捐赠者的意愿。
3. 捐赠负担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较为困难的个人和企业来说,捐赠金额可能会对其财务状况造成一定的压力。
这可能成为他们参与慈善捐赠的障碍。
总结:慈善捐赠意愿的增长既源于社会发展的背景因素,也源于人们内心深处的善良和同情心。
爱心捐赠策划
爱心捐赠策划一、活动背景在我们的社会中,仍有许多人面临着生活的困境,他们可能缺乏基本的生活物资、教育资源或者医疗保障。
为了给这些需要帮助的人们送去温暖和关爱,我们计划组织一场爱心捐赠活动,汇聚大家的力量,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一丝希望和改变。
二、活动目的1、为贫困地区的人们提供实际的帮助,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2、激发社会各界的爱心,增强公众的社会责任感。
3、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传递正能量。
三、捐赠对象本次爱心捐赠的对象主要为贫困地区的儿童、孤寡老人以及贫困家庭。
四、捐赠物品1、衣物:包括干净、整洁的成人和儿童衣物,棉衣、外套、裤子等。
2、书籍:适合儿童和成人阅读的各类书籍,如科普读物、文学作品、教材等。
3、学习用品:书包、文具、笔记本等。
4、生活用品:如牙膏、牙刷、毛巾、洗发水等。
5、食品:非易变质的食品,如大米、食用油、方便面等。
五、活动时间和地点1、时间:具体日期2、地点:详细地址六、活动流程1、宣传阶段(1)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网站、公众号等发布活动信息,包括活动的目的、时间、地点、捐赠物品要求等。
(2)制作宣传海报和传单,在社区、学校、商场等人员密集的地方张贴和发放。
(3)联系当地的媒体,如报纸、电视台等,对活动进行报道,扩大活动的影响力。
2、收集阶段(1)在指定的地点设置捐赠点,安排专人负责接收捐赠物品,并做好登记工作。
(2)对于不方便到现场捐赠的爱心人士,可以提供上门收取服务,提前预约好时间和地点。
3、整理阶段(1)对收集到的捐赠物品进行分类、整理和消毒,确保物品的卫生和安全。
(2)检查捐赠物品的质量和完整性,对于不符合要求的物品进行妥善处理。
4、运输阶段(1)联系运输公司,将捐赠物品运往贫困地区。
(2)确保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和物品的完好无损。
5、发放阶段(1)与贫困地区的相关部门和组织合作,将捐赠物品发放到需要的人们手中。
(2)做好发放记录,确保捐赠物品真正落实到需要的人身上。
七、人员安排1、宣传组:负责活动的宣传工作,包括制作宣传资料、联系媒体等。
慈善行为的真正动机
慈善行为的真正动机慈善行为,一直都是人们社会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一环。
众多慈善机构和个人通过捐款、志愿者活动等形式,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人们对于慈善行为的动机却有不同的解读和猜测。
那么,究竟是什么推动人们从内心深处去做慈善呢?本文将探讨慈善行为的真正动机,并试图探索背后的心理因素和社会环境。
首先,人类天生具备善良和同理心,这是慈善行为的根本动机。
在古代的部落社会里,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互相帮助是他们生存下去的重要途径。
进化心理学认为,人脑中的镜像神经元系统使得个体能够感同身受地体验他人的痛苦和快乐,这也是同理心的神经基础。
因此,当我们目睹他人的困境时,同理心会推动我们主动伸出援手,与他人分享我们所拥有的。
然而,慈善行为并不仅仅局限于内在的善良和同理心,它还受到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
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社交认同和虚荣心的作用。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社会认同感是我们强烈需要的一种心理需求。
通过参与慈善活动,我们能够与相同价值观的团体建立联系,得到他人的赞赏和认可,从而提升自我价值感。
此外,许多人在展示自己慈善行为的过程中,也有对他人的羡慕和嫉妒心理,希望借慈善行为展现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财富。
这些深层次的心理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慈善行为的产生。
并非所有人都能够真正站在他人角度去感受和理解他人的困境。
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快节奏、高竞争的生活压力,个体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倾向也更加明显。
这使得一些人对于慈善行为持怀疑态度,认为他人的苦难与自身无关。
然而,即使内在的善良和同理心被压抑,人们仍会通过其他方式表达关爱和帮助。
例如,通过捐款的方式来支持慈善机构,虽然可能缺乏实际互动,但仍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当下社会的需求。
改变人们的慈善行为动机并非易事,但可以通过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塑造进行干预。
在教育上,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儿童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让他们意识到慈善行为的重要性。
此外,家庭和社区的环境也扮演着关键角色。
培养亲社会行为和团体参与的传统,让公益行为成为一种社会共识和价值导向,有助于改变整个社会的慈善行为动机。
慈善工作个人总结
慈善工作个人总结近年来,我积极参与慈善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奉献,为社会做出一些微小的贡献。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我的慈善工作进行个人总结,并总结出一些经验和感悟,以期激励更多的人积极参与慈善事业。
1. 参与慈善活动的动机作为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人士,我时刻关注社会的发展和改变。
慈善工作对我来说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感,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弱势群体带去希望和温暖。
而且,参与慈善活动也是我人生中的一种精神追求,让我感受到无私奉献的快乐和满足。
2. 参与的慈善项目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积极参与了多个慈善项目,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慈善捐款:我每月都会将一部分工资捐献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教育和生活条件。
b) 志愿者工作:我加入了一个爱心志愿者团队,定期参加义务教育和社区服务活动。
我去当地的孤儿院和养老院陪伴孩子们和老人们,给他们带去欢乐和关爱。
c) 环保行动:我参与了一些环境保护的活动,包括植树造林、河流清理和废品回收等,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环境和减轻地球的负担。
3. 我的收获通过参与慈善工作,我得到了很多宝贵的收获,并从中得到了深刻的成长。
a) 心灵的触动:当我亲眼见到那些孤儿和贫困家庭的孩子们的时候,他们那纯真而渴望得到关爱的眼神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
这让我更加坚定了参与慈善事业的决心,也让我认识到他人的困境和需要帮助的重要性。
b) 团队合作:在志愿者团队中,我学会了和不同背景的人合作,并且发现了团队的力量。
大家都怀着同样的目标和热爱,共同为慈善事业做出努力,这让我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以及集体力量的可怕。
c) 跨文化交流:在参与一些国际慈善项目时,我和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志愿者一起工作。
这让我体会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的重要性,也增强了我对国际慈善事业的理解和认识。
4. 展望未来参与慈善工作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但我将继续坚持下去,并在未来做出更多的贡献。
a) 持续奉献:我将继续每月捐献一部分收入给需要帮助的人,并鼓励身边的人也加入进来,共同为社会公益事业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员的慈善意识对慈善事业的发展起重要的 作用。一个缺 乏 对弱者关爱的社会 , 绝对不 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慈 善事业 ; 一 个缺乏慈善意识的社会 成员 , 亦不 会无偿 地向 慈善机 构或 社 会弱势成员进行捐献。所 以 , 慈善 事业一 定程 度上也 是一 项 道德事业。 传统的慈善理论也大多是从人性和道德的 角度来解释 慈 善动机的。西方思想传统中的基督教思想把慈 善看作是一 切 德性之母 , 是对上帝和他人 的爱 , 对西方社会产 生了深远的 影 响。西方理论流派中 , 情感 论否认理性在道德中的 决定作用 , 认为善恶判断源自人性 中固有 的道德 情感 , 这 些情感 除了 自 爱 , 还有仁爱、 同情、 怜 悯、 慈善 等利他 的情 感 ; 义务论 把慈 善 看作是出于情感和爱好 的动机 , 认 为这种 举动 是有益 的和 可 嘉的。但反对那些不是出 于好 的动机 的慈 善行为 , 即 使这 些 行为在结果上帮助了他人 ; 功利主义则抛弃了行为 动机 , 从 效 果论出发 , 把慈善看 作是实 现 最大多 数人的 最大 幸福 的 途 径 ; 进化论者从生物进化中 的同情、 互助现象得 出人的进化 发
[ 4] 别人是否知道他捐了多少 , 声誉得益也是捐献 的重要原因。
数量的实际付出 ( 成本) 减少 , 或者说 , 在捐赠者 付出同样数 量 时 , 使其捐赠的数量增 加 , 从中 所获收 益增 加 , 这就使 捐赠 者 的净效用增加 , 从 而成为激励慈善行为的有效制度。 就个人捐赠来说 , 税 收方 面的 问题是 西方 国家的 遗产 税 数额非常高。比如美国的 遗产税 就达到 了 50% , 所以 很多 美 国的富豪都宁愿把自己 的财产 拿出来 用作 公益 事业 , 像美 国 非常著名的福特基金会、 洛 克菲勒基金会 , 都是 富豪用个人 名 义创办的私人基金会。慈善捐赠已成为美国人 合理避税的 一 种手段。 就企业捐赠来说 , 税收 方面 的问 题是减 免税 的问题。 比 如美国方面规定 , 如果一个 企业向社会捐出善款 , 那么如果 这 个善款的数额超过应缴税收的 10% , 那么应 该减免 10% 的 税 款 , 如果不到 10% , 则可以在税收里扣 除已经捐出的善款。对 于从事慈善活动的非营 利社会 服务组 织和 基金 会来说 , 最 大 的优势是政府所给予的税收待遇。非营利社会 服务组织受 到 有利的税收待遇的根据 , 主要 是基 于它们 为社 会创造 了公 共 利益。而这反过来又减轻了政府创造这些公共利益的负担。 税收政策是激励慈善 捐赠 的主要 手段 , 减 免税收 的优 惠 政策可以有 效 刺 激 慈 善 捐 赠 的 发展。 一 个 典 型的 例 子 是 , 2003 年 4 月 30 日 , 国家税 务总局 发布紧 急减税 新政 , 允许 企 业和个人将捐献给防治非典事业的现金和实物 在税前全额 扣 除。新政颁布后 , 社会捐赠 出现爆 发性增长 , 3 天捐 资就达 到 了 1. 66 亿元。 二、 慈善捐赠 的行为激励 1 积极倡导慈善意识 慈善事业的发展 , 很大 程度上依赖人们慈善意 识的提高。 自有人类社会以来 , 就有了 慈善 , 慈善就被作为 一种美德而 加 以提倡。随着我国经济的 发展 和社会 的繁 荣 , 我国传 统的 慈 善意识需要进一步恢复 和光 大。而随 着时 代的变 迁 , 在社 会 主义国家 , 慈善又被 赋予了 新的 更丰 富的内 容。慈善 已不 再 是施舍、 恩赐的同义语 , 而是成为一种具有广泛 基础的群众 性 受助方和援助方都得到了爱和被爱 , 得到了援助和 帮助 , 都 得 到了道德水准的提高和 思想境 界的升 华 , 从中 体味到 了人 间 的正义和真诚的善良 , 得到 了心理平衡 , 得到了 思想境界的 升 华。因此 , 有必要在全社会 倡导慈善意识 , 同时 大力弘扬历 史 的、 现实中的社会成员的慈 善行为 , 才能抛弃对 慈善与慈善 事 业的偏见 , 才能重新唤醒并 树立国民的慈善意识 , 才能使慈 善 事业成为一项全社会的事业。如果社会上高收 入者都能有 有 着把慈善捐赠 看成 是先 富起 来者 的一 种应 尽 的社 会责 任 的 话 , 慈善捐赠的风 气才能形成。 2 要大力发展慈善组织 现代慈善事业是一种 有组 织的活 动 , 它不 是个人 对个 人 的善举 , 其区别于 传统慈善事 业的 根本点 就在 于它具 有比 较 完善的、 由社会力量参与运 筹的组织 , 现代慈善 事业是一种 有 组织的社会化行为。社会 中 , 有些 人有能 力也 愿意拿 出一 部 分钱来资助那些需要帮 助的人 ; 还 有一些 人尽 管不是 提供 钱
及优惠的税收政策等几个方面来解释。 为此 , 发展我国的慈善事业 , 就要积极倡导慈善意识 , 大力 发展慈善组织, 褒扬慈善行为 , 制定捐赠的优惠税收政策, 完善捐款筹集和使用的监督法规。
关键词 : 慈善; 捐赠动机; 捐赠行为 中图分类号 : C913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2- 3600( 2006) 03- 0149- 03
2 捐赠者的财富基础 捐赠者较高的 道 德水 平是 建 立在 相应 的 物质 财富 基 础 上。说到底 , 只有那些 富有的 个人 或企业 才有 可能拿 出一 部 分钱来 , 捐赠给慈 善组织。 企业的慈善捐赠大都 是在 企业完 成原 始积累 以后 , 建 立 在企业有了一定程度的 发展 的基 础上。事 实上 , 很多 第三 世 界国家的慈善事业都不 是很发 达 , 慈善事 业发 达的国 家大 都 是西方发达国家。比如在 美国 , 富 人捐助 慈善 事业已 经成 为 一种社会风气 , 这在一定程 度上与其的经济发展水 平有关 , 与 其经济实力有联系。
作者简介 : 何汇江 ( 1962- ) , 男 , 河南信 阳人 , 博士 , 主要从事城市贫困问题、 社会保障和社会政策研究 。
150
商丘 师范学 院学报
2006 年
个人的 慈善捐赠主要是 满足 个人 的精神 需求 , 而 精神需 求的满足是建立在物质需求满足的基础上。根据马 斯洛的需 要层次理论 , 精神需求是较高层次的需求 , 捐赠者以 自己的财 富来 购买 精神产品 , 以获得 良好 的声望、 减 少负 罪感、 避免 社会指责以及获得精神慰藉等效用。这种精神产品 可以被视 作一种特殊的消费品 , 捐赠者将根据消费者 均衡的原则 , 将其 财富在包括捐献于慈善事 业的各 种用 途上进 行分 配 , 以实现 其效用的最大化。由于通过慈善行为所 购买 的精 神产品满 足的是较高层次的而非基 本的需 要 , 因而相 对于 普通 的消费 品而言 , 具有较低的效用序列 , 所以人们总是在普通 消费品的 消费达到一定程度后 , 才会产生对慈善行为的 需求。 3 社会文化氛围 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工业化起步较早 , 经 济发展水平 较高 , 其慈善文化也源远流长。这种文化是与市场经济的 发展相伴 随的 , 是残酷无情的市 场经济 不至于 使人们 精神 崩溃 的主要 力量。市场 经济的特殊竞争机制使追逐个人的利益 和价值成 为社会成员新的道德准则 , 而 政府又 不能强 迫社 会成 员牺牲 个人利益 , 如果没有一种新的互助友爱机制 , 社会成 员之间关 系冷淡、 个人利益至上 就有 可能走 向极 端。慈善 行为 的本身 就是社会成员之间奉献爱心的显示 , 因此 , 慈善文化 对市场经 济的运行起 补充的作用。社 会生 活中 如果缺 少了 慈善 , 这个 社会将会是不健全的、 冷漠的 , 本身也是不可取的。 西方发 达国家中的慈善 捐赠 有很 大一部 分来 自企业 , 很 多的企业形成了自身的慈善传统 , 有着自己 的捐赠特色 , 尤其 是一些大的跨国公司。西方许多企业家将公益事业 视为自身 利益范围之内的事 , 慈 善事业 已经融 为西方 企业 自身 战略的 一部分。 西方发 达国家 慈善 文化 的 发展 有 赖于 捐赠 者 的声 誉动 机。美国经 济学教授哈保 乎 ( William T. Harbaugh) 认为 , 慈善 捐助的动机主要来自捐款 数额给 捐款 人带来 的满 足感 , 而这 种满足感包括内心得益和声誉得益两个部分。内心 得益就像 这里的内心 得益就是一 种宗教 动机。 声誉得 益 , 主要 取决于
[ 3] 展也依赖于人本能中的同情心、 互助原则和仁爱。
。现代慈善事业是以社 会成员之
间的善心奉献与互助以及通过民间公益组织具体运 作为基本
[ 2] 特征的一项社会性救助事业。
一、 慈善捐赠的行为动机 获得慈善资源 , 需要有慈善捐赠人 , 捐赠者为何 要把自己 的财产捐赠出去 ? 根据美 国经济 学家贝 克尔 ( G. S. Becker) 的 分析 , 各种人的各种行为的目的只有一个 , 那就是追 求自身利 益的最大化 , 亦即人们 的各种 行为都 符合经 济学 中的 理性人 假设。市场经济条件下 , 追逐利 润的 最大化 是由 经济 人的本 性所决定的 , 惟利是图是资产阶级的本性 , 也是推动 资本主义 发展的动力。然而 , 从现实的情况看 , 当前也恰恰是 西方发达 的资本主义社会慈善事业 的发展 达到 了较高 的水 平 , 如何理 解这种矛盾的现象 ? 慈善捐赠的动机是什么 ? 分析 西方发达 的资本主义社会慈善事业 发展的 历史 , 可以 从以 下几 方面解 释慈善捐赠行为的原因。 1 捐赠者的慈善意识 西方慈 善事业的发展具 有较 为悠 久的历 史 , 在其 发展的 过程中 , 社会成员逐渐 形成 了较为 普遍 的慈善 意识。 慈善捐 赠本身是一 种自愿的爱 心活动 , 是一 种 积德 行善 的 互助行 为。慈善事业的非强制性和 慈善 行为 的自愿 性 , 决定 了社会 收稿日期 : 2006- 01- 22
慈善是一个让我们既陌生又熟 悉的字眼 , 它的历 史承载 了兴衰荣辱。近段时间以来 , 当有关富豪、 慈善及慈 善家排行 榜逐渐成为社会热门话题 的时候 , 以 理性分 析的 角度 再次审 视它时 , 不仅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启迪 , 而且有助于我 们深化对 这一问题的认识。 慈善不 单单是一种观念 意识 的东 西 , 它 还是 由实 际的善 事、 善举等行为对社会物质进行的第三次分 配 , 它是 对社会利 益进行再分配的一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