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论语十二章课件

合集下载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78张)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78张)语文七年级上册

逝者如斯夫

朗读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 孔子并称“孔孟”。
• 孔子重视因材施教。注重“学”、“思”结合,其理论从修身齐家,到治 国平天下,政治、经济、军事、伦理、教育,几乎无所不包。
• 孔子还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 。他认为做人应该善良、富 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
课文探究
• 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
第七章
分析文义
• 子曰:“知之
代词,学问
者不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的人
以……为乐趣 名词意动
喜欢、爱好
分析文义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
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课文探究
•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课文探究
• 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顺承
• 博学而笃志
并列
•其
• 仁在其中矣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学期《论语十二章》课件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学期《论语十二章》课件

分析文义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真诚 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2021年最新
15
课文探究 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品德修养
2021年最新
16
第三章
2021年最新
17
2021年最新
说 yuè 三省 xǐng 吾 wú 殆 dài 肱 gōng 陬邑 Zōuyì
5
为人谋而不忠乎
wèi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yòu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hào
逝者如斯夫

2021年最新
6
第一章
2021年最新
7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
教师课堂用语在学科专业方面重在进行“引”与“导”,通过点拨、搭桥等方式让学生豁然开朗,得出结论,而不是和盘托 出,灌输告知。一般可分为:启发类、赏识类、表扬类、提醒类、劝诫类、鼓励类、反思类。
9
分析文义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喜悦的吗?有朋友从远 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 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2021年最新
10
课文探究
• 第1句讲 学习方法 • 第2句讲 学习的乐趣 • 第3句讲 个人修养
1. 你真让人感动,老师喜欢你的敢想、敢说、敢问和敢辩,希望你继续保持下去。 2. 这么难的题你能回答得很完整,真是了不起!你是我们班的小爱因斯坦。 3. 你预习的可真全面,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强,课下把你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好不好? 4. 哎呀. 通过你的发言,老师觉得你不仅认真听,而且积极动脑思考了,加油哇! 四、提醒类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51张)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51张)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十章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流逝, 日夜不停。”
段解:学习态度。教育弟子要珍惜时间。
〈名〉 象形字。甲骨文字形,左
右是岸,中间是流水,正像河 流形。本义:河流
第十一章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翻译: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 平民百姓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一、省略句: 1、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2、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3、人不知而不愠。(“知”后面省略代词“之”)
二、判断句: 1、贤哉,回也!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成语归纳
不亦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省吾身 择善而从 三十而立 逝者如斯 温故知新 匹夫不可夺其志
第七章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 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 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段解:这里,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有了浓厚的兴 趣,我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孔子在这里没 有具体指懂得什么,看来是泛指,包括学问、技艺等。孔子 正是这一点的身体力行者,孔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 味,”即为明证。
第五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 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疑惑。
段解: 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 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第六章 dān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
(2)30—50岁,欲仕不能。
(3)50—55岁,在鲁从政。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59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59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 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 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 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 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 吾知免夫,小子!”
•子日:“刚、毅、木、讷,近仁。 •刚:刚强。毅:果敢。木:质朴。讷:钝于言。
课文释义
•子日:“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 篑,进,吾往也。”(《子罕》)
为:堆积。
•子日:“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论语·子路》) •硁(kēng)硁然:浅薄固执的样子 •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中国儒生过于懒散,喜欢怀疑;而日本人教育出的学生则过于 勇武,恪守教条,无论是喜欢怀疑还是恪守教条,都不是教育应当造 就的品质。教育应当造就的是一种信念,他确信从一定意义上说来, 知识是可以获得的——尽管获取知识需要克服困难。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
铎”。更被后世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修订了六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乐》等。后来《乐》
亡佚了,便成为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论语》十二章-课件ppt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论语》十二章-课件ppt课件

越过、超过 而从心所欲,不逾
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矩。”
规范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 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 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 欲,又不会超出规矩。
【本章主旨】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
学习方法: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第一章)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第四章)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第五章)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第十二章)
迷惑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便会迷惑 而无所得。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 害。”
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 系,不可偏废其一。
整体感知
让我们回顾下课文内容
品质高尚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 器,相当于现在的碗
• 6、子曰:“ 贤 哉,回也!一箪食,一瓢
能忍受
饮,在陋巷,人 不堪其忧,回也 不改其
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2、孔子思想
(1)、政治思想
孔子创立了以“仁”(即仁爱、爱人)
为核心的道德学说,政治上主张“仁政” (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他自 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 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 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论语 lún
愠 yùn 逾矩 yújǔ 罔 wǎng 箪 dān 笃 dǔ
说 yuè 三省 xǐng 吾 wú 殆 dài 肱 gōng 陬邑 zōu yì
为人谋而不忠乎
wèi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yòu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hào
逝者如斯夫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38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38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注释:¹笃志:坚定志向。笃,坚定。²切问而近思:恳切地 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³仁:仁德。
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 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 了。”
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堪:能忍受。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 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 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这一章讲个人修养,强调修 身应当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
第七章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 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 似的毛病。
第十章
原 文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注释:¹川上:河边。²逝:往,离去。³斯:代词,这,指河 水。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 一样,日夜不停。”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去温习它,不是很 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朋友)从远处来,不是很快 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一 个有才德的人吗?”
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 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
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 于个人修养范围
第二章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 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注释: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三个 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 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信:诚信。 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28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28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1 ) 子 夏 曰 : “ 博学而笃志
, 切 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
( 2 ) 子 曰 : “ 三 军 可 夺 帅 也 , 匹夫不可夺志也
9
O
(3)当别人不理解 自 己时,我们不应恼怒,保
持应有 的风范 ,正如《 <论语>十二章》 中
所 说 的 : “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 :“以人为镜 ,可 明得 失 。 ”由此我们可 以联想到《 论语》 中孔子
·——课文解读—→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
三人 几个人 焉 在其中
善者 优点
而就
整段翻译
孔子说:“几人同行,必然有可以作为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长处学习,将他们的不 足引以为戒,作为借鉴而改 正。”
— — 课文解读 —一
请简单分析“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
我认为孔子并不排斥富贵,但 富贵的来应该是正义的,以不 义的手段获取富贵是不可取的。 孔子认为如果不能获得富贵, 就应该学会安贫乐道,着重在 贫困中修养身心,提高自身的
道德品质
—— -结构梳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者不如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学习态度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一箪食 (
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
曲肱而枕之(
)
)
)
2.文学常识填空。
《论语》,
(学派)经典著作,是一部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体裁)著
作,共20篇。它与《
》《
》合称为“四书”。孔子,名丘,字仲尼,
(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41张PPT)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41张PPT)

翻译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交流点拨】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
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交流点拨】只学习而不思考,则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而 不学习,则会变得有害。 (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不亦说(yuè) 乎 三省(xǐng) 传(chuán )不习乎 罔(wǎng) 一箪(dān)食 笃(dǔ)志
整体感知
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
和节奏。
读准字音
读准—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轻漂。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板书设计
品味理解:
1.从人生旅程上分析:人生看过去很长久,看过来很短暂。十几 岁之前是立学起步,二十几岁是立身处世——当然今天为了减轻 就业压力,各国普遍增长了学习时间,二三十岁还在读书;三十 几岁是立业有成;人到四十当有质的飞跃,立世当有不惑定力; 至于五十,立思当有知天境界;至于六十,听言当有海纳胸怀; 至于七十,古代人生七十古来稀,须顺心而为。
不如乐之者。”
以……为乐
思考:用自己的话来说如何表 达这则论语的哲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学问也是一样, 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效果,那就要对学习产 生热爱之情。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冷水
胳膊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1 《论语》十二章 精品课件(共29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1 《论语》十二章 精品课件(共29张ppt)

第十一章:用国家的帅将与一个人的志 向做对比,说明立下大的志向,对于一 个人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子夏曰:“博学 而
广泛 表并列
仁德
思,仁在其中矣”
笃志,切问 而近
坚守 恳切 表并列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 遇不明白的事情能恳切地发问求教,多考虑 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孔子
❖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 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 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 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尊为 “至圣”,与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 与孔子并称“孔孟”。
代词,学问和事业
❖子曰:“知 之
……的人
者 不如 好之
以……为快乐 名词的意动用法
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
喜爱.爱好
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 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 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第七章:讲正确的学习态度。要虚心求教,取长 补短,弥补不足。
❖ 子曰:“饭
疏食 饮水,曲肱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 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注意朗读节奏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 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 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
其不善者而改之。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3)方法技巧
解答“结合作者观点谈体会”这一类试题时,可在正确理解文 本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然后在阐述自己的理解体会。 具体答题步骤为:①明确作者的观点。②阐述自己的理解体会。
11 《论语》十二章/ 真题演练
(中考真题)甲乙两文的主人公最终学有所成,你觉得关键在 于什么?请结合实际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1 《论语》十二章/
【乙】王育少孤贫,为人佣,牧羊豕,近学堂。育常有 暇拾薪,以雇书生抄书。后截蒲以学书,日夜不止。亡失羊 豕,其主笞之。育将鬻己以偿,于是郭子敬闻而嘉之,代育 还羊豕,给其衣食,令育与其子同学育遂博通经史,仕伪汉, 官至太傅。
(节选自《太平御览学部》)
11 《论语》十二章/
再见
Hale Waihona Puke 11 《论语》十二章/ 真题演练
(中考真题)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蛛与蚕 蛛语蚕曰:“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口吐经纬,黄口灿然, 固之自裹。蚕妇操汝入于沸汤,抽为长丝,乃丧厥躯。然其巧也, 适以自杀,不亦愚乎!”蚕答蛛曰:“我固自杀。我所吐者,遂 为文章,天子衮龙,百宫绂绣,孰非我为?汝乃枵腹而营口,吐 经纬织成网罗,会伺其间,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而以自 饱。巧则巧矣,何其忍也!”蛛曰:“为人谋或为汝自谋,宁为 我!”噫,世之为蚕不为蛛者寡矣夫!
·
·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11 《论语》十二章/
①“君子”,与“小人”相对,有两种意思:一是指地位高 的人;二是指人格高尚的人,即有才德的人。这里是第二种 意思。 ②“忠”指竭尽自己的心力,是与他人相处的原则,不仅指 臣对君,也包括其他人。“信”即“诚信”,对待所有人都 应如此。 ③“义”即“宜”,是行为的尺度。 ④“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指仁德,是道德的本体。仁义 相连,仁是发端,义是体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1.《论语》十二章 (共57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1.《论语》十二章 (共57张PPT)

《论语》现实意义
《<论语>十二章》中所蕴含了哪些深刻哲 理和现实意义?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能 够产生哪些影响?
人格修养:永不松懈,时刻反省自己的言行,时刻
关注身边的人与事,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治学态度: 善学善思,时时温习旧知。 处世方法: 坚守自己的信念,绝不因暴力、穷困
而改变。
通假字
不亦说乎 说:同悦,喜悦、愉快
注释: ③愠(yùn):生气,发怒。 ④君子:这里有才德的人。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又按时去 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 方(到这里)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 ,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注释: ④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
主宰。 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⑥逾(yú):越过,超过。 ⑦矩( jǔ):法度。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 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翻译: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有所成就
问题探究
子曰:“学而时习①之,不亦说②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lè)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注释: ①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时,按时。 ②不亦说(yuè)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
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乎,语气词。说,通“ 悦” ,愉快。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 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③,不亦君子④乎?” (《学而》)
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0《论语十二章》课件 (共21张PPT)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0《论语十二章》课件 (共21张PPT)

三: 几,泛指多数
善者: 优点,好的地方
行: 走
者: ······的地方
必: 必定,一定
而: 表顺承
焉: 兼词,相当于“于此” 从: 跟从,学习
译为“在其中”
之: 代词,代善者
择: 选择
不善者:缺点
【本章译文】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在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 师的人。我要选择他们的优点向他们学习,(看到自己也 有)他们那些短处(/缺点)就加以改正。
第三章: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本章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就能独立做 事情,四十岁就能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就能知道哪些 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就能听得进各种意见, 七十岁就能随心所欲,不逾越规矩。”
第十章: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川: 河、河流 逝: 流逝 者: ······的东西 如: 像
斯: 指示代词,这,指河水 夫: 句末语气词,表感叹 舍: 舍弃
【本章译文】
孔子在河岸上(对着滔滔的江水,感慨地)说:“时光 就像这流逝的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啊!”
第十一章: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君子: 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本章译文】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是愉快 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是快乐 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 的人吗?”
第二章: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 交 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吾: 人称代词,我 而:表转折
日: 每天 名词作状语 忠:尽心竭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46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46张PPT)
激情导入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泱泱大国, 有记载的历史就达三千多年,在这辉煌灿烂的历 史长河中,不知诞生多少光耀千古的历史名人和 文化典籍。《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 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 的封建政治、文化、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 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今天我 们就一起去了解孔子及《论语》。
dān dǔ
kān huò
一箪食 笃志 不堪 不惑
xiàng 陋巷
yú jǔ 逾矩
第一章
古代对男子 的尊称,这 里指孔子

连词,

表顺接
曰:“学 而
按时

温习,
通“悦”,
复习
愉快
习之,不亦说
志同道
生气,
合的人 从
了解 恼怒
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指有才
德的人
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曲肱 而
乐趣
不正当的手段 介词,对,对于
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朗读节奏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 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参考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 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 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 样。”
3.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
第七章
比不上, 喜爱,
以……
知道 赶不上 爱好
为快乐
子曰:“知之者 不 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朗读节奏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
参考译文 孔子说:“了解这个知识的人,不如爱好这 个知识的人;爱好这个知识的人,又不如以学 习为乐的人。”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34张)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34张)语文七年级上册
孔子说:“懂得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研究学问为 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在其中了。用不 正当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读懂意思
9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读出感情
1子曰:“学而时习,不亦说?有朋远来,不亦乐?人不知,不愠,不亦 君子?” 3子曰:“吾十有五志于学,三十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 ,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知新,可以为师。”
《论语》教我们做人: 做有志气的人: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做贤明的人: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 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做快乐的人: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 贵,于我如浮云。 做热心交友的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做懂得珍惜的人: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做自我反省的人: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做君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示例2:我选择“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贤哉,回也。”送给身处逆境或生活条件不太好的人,这句话意思是: 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困苦,颜 回却不改变他的快乐。多么高尚呀,颜回!在生活中,人们受到了困难、 挫折、打击等可能会心灰意冷,我要用这句话激励他们保持积极乐观的 心态。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35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35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PT课件:/k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 xue/ 美术课件:/kejian/me ishu/ 物理课件:/kejian/wul i/ 生物课件:/kejian/she ngwu/ 历史课件:/kejian/lish i/
的人吗?
13
曾子曰:“吾日三省(xĭng) 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 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 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 事情是不是不尽心竭力了? 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温习 过呢?”
重点词语 日:每天 三:泛指多次 省:反省 谋:办事 忠:尽心竭力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耳顺 :指能听得进不同 意见。
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 逾 :越过,超过。
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矩 :规矩,规范。15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ɡ),
思而不学则殆(dài)。”
译文:孔子说:“能够通 过温习旧知识,进而悟出新知 识,就可以凭此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思 考,就会迷茫而无所得;只是 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对
• (3)50—55岁,在鲁从政。
• (4)55—68岁,周游列国, 历尽艰辛。
• (5)65—73岁,安居鲁国, 办教育,理六经。
4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 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 学派创始人。孔子还是一 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 《诗》、《书》,定 《礼》、《乐》,序《周 易》,作《春秋》。孔子 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 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24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24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教育:首开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 类、因材施教,普及文化知识。 儒学:相传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文献: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 秋》,
简称“诗”“书”“礼”“易”“春秋”
六书: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 秋》《乐经》。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 (4)人们常引用《〈论语〉十二章》中“ 三 人 行 , 必 有 我 师 焉 ”一句
表示应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 ● (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 (6)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提高学习效率的 句子是“ 逝 者 如 斯 夫 , 不 舍 昼 夜 ”。
命令。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五十岁知道上天的意旨是什么,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我就可以顺从 意愿,但也不会越过法度。”
理解课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表转折。译为“却”“可是”或“但是” 表并列。译为“而且”“并且”
问题探究
《<论语>十二章》分别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请分别找出相应
的句子。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品德修养
学习态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学习态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以学为乐,培养兴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谦虚好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元前522年,孔子开始收徒讲学。主张“有教无 类”:不分贫富,不分贵贱,不分老少,不分国 籍,四方弟子云集。春秋时代学在官府,孔子首开私学,弟
子不问出身贵贱敏钝,均可来受教。富有的弟子有子贡;贫穷的弟子 有颜回;武艺高强的弟子有子路。
庄子的一则寓言里说,孔子每到一处就在杏林里 讲学,休息的时候,就坐在杏坛之上。后来人们 就把“杏坛”称作孔子讲学的地方,也代指教育。 关于“杏”有两个不同说法,一指杏红飘香;一 指银杏,“多果,象征着弟子满天下。树杆挺拔 直立,绝不旁逸斜出,象征弟子们正直的品格。 果仁既可食用,又可入药治病,象征弟子们学成 后可以有利于社稷民生。”
课文探究
•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 几个阶段? •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课文探究
• 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 不是勉强去做。 • 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 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学习态度: 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0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实际上是劝人们要珍惜时光。
修身做人: 1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交友的乐趣。
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记录下来,作成《论语》。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 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 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孟 子》《大学》《中庸》并称“四书”,(《诗经》 《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北宋宰相赵普赞曰:“半 部论语治天下”。
孔子还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 。他 认为做人应该善良、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 诚、宽厚。 孔子重视因材施教。注重“学”、“思”结合,其理 论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政治、经济、军事、 伦理、教育,几乎无所不包。
探究释疑
我们课文所选的十二章之间并不是 毫无关系,它们所阐述的侧重点虽有 不同,但彼此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 联系。下面就让大家当一当小编辑, 以小组为单位,给它们分分类吧。
第三章
独立做事情 同“又” 顺承 • 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
迷惑、疑惑 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而不 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
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从心所欲,不逾
越过、超过
矩。”
规范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 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 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 欲,又不会超出规矩。
1、出自本文的成语:
不亦乐乎、三省吾身、温故知新、乐在 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
2、“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孔子“仁”的儒家思想表现 在: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名言警句类
①用于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 ②用于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③用于思想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三人行必有我师 ④用于思想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用于日常生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做,成为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
旧的知识
以∕为师矣.”
凭借
可以
表承接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 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课文探究
• 本章谈学习方法。(强调“温故”,还要 能“知新”)
第五章
表转折,却
转折
有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迷惑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 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2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古人治学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德才兼备”,每天自我反 省——是否尽心尽力做事;是否以真诚交友;是否认真复习 功课。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的思想,认为真正有道德、有理想的君子,不会为物质 享受而奔波忙碌。并且认为不凭道义而获得的富贵,就像虚幻的浮云一样。
第十章
河、河流
流逝

舍弃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 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课文探究
• 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 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 • 比喻 • 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 逝,指明时间的宝贵。
第二章
zēng
每天
1、复习的好处可以用
来表达
温故而知新
2、学习与思考应紧密结合,因为 .
孔子
德配天地,道冠古今 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有关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 国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 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弟子多达 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 “至圣先师,万世师 表”,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研讨与练习一”:在本文论述的学习方法和学 习态度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 有何打算?
“研讨与练习四”。 5、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它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思想的精华,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也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 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尊重他人,平等待人,宽宏大量。倘若自己所讨厌的事物,硬推给 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
课文探究
• 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 关系。
第十二章
广泛
并列 坚守
恳切
并列
• 子夏曰:“博学 ∕而
仁德
笃志,切问∕ 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 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 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课文探究 课文探究
•• 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古今异义
• 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 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可
古今异义
• 饭疏食饮水 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 饭疏食饮水 古:冷水 今:无色无味的液体
古今异义
• 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普通人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 吾日三省吾身 古:多次 今:数词,三

反省 wèi 自己
谋划,商量办 法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
泛指多次
老师传授的知识
尽心竭力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真诚,诚实 复习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 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 是不是复习过呢?”
课文探究
• 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道德修养
第七章 第七章
代词,学问
……的人
• 子曰:“知

以……为乐趣 名词意动
者∕不如
喜欢、爱好
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 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 以学习为乐的人。”
课文探究
•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乐 • 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层推 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第九章
几个
走路
一定
选择
顺承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跟从、学习
在其中
好的方面, 优点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 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 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课文探究
• 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 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 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课文探究
• 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
第十一章
军队
普通人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
志也。”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 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课文探究
• 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学习方法: 4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了以后一定要花时间进行巩固。 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一定要学思结合。 12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坚定的志向,既要多提问题,又要多想与自己 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
而不 愠,不亦∕君 子 乎 ? ”
表转折
生气,发怒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去温习,不也很愉 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吗?别人 不了解,却不发怒(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径吗?
课文探究
• 第1句讲
• 第2句讲 • 第3句讲
学习方法
学习的乐趣 个人修养
第四章
温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