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培中玻璃化现象及其预防措施
植物材料 组培 玻璃化
植物材料玻璃化玻璃化苗外形与正常苗有显著差异。
其叶、嫩梢呈水晶透明或半透明,植株矮小肿胀,失绿,叶片皱缩成纵向卷曲,脆弱易碎;叶表皮缺少角质层蜡质,没有功能性气孔,不具有栅栏组织,仅有海绵组织;体内含水量高,但干物质、叶绿素、蛋白质、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低。
由于其组织畸形,吸收养料与光合器官功能不全;分化能力大大降低,因而很难继续用作继代培养和扩大繁殖的材料;加上生根困难,很难移栽成活。
玻璃化的起因是细胞生长过程中的环境变化。
试管苗为了适应变化了的环境而呈玻璃状。
产生玻璃化苗的因素主要有激素浓度、琼脂用量、温度、离子水平、光照时间、通风条件等。
1.激素浓度激素浓度增加尤其是细胞分裂素浓度提高(或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比例高),易导致玻璃化苗的产生。
产生玻璃化苗的细胞分裂素浓度因植物种类的不同而异。
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芽的分化,打破顶端优势,促进腋芽发生,因而玻璃化苗也表现为茎节较短、分枝较多的特点。
使细胞分裂素增多的原因有以下几种:一是培养基中一次性加入过多细胞分裂素,比如6—BA、ZT等;二是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比例失调,细胞分裂素含量远远高于生长素,而使植物过多吸收细胞分裂素,体内激素比例严重失调,试管苗无法正常生长,而导致玻璃化;三是在多次继代培养时愈伤组织和试管苗体内累积过量的细胞分裂素。
在初级培养相同的培养基,最初的几代玻璃化现象很少,多次继代培养后,便开始出现玻璃化现象,通常是继代次数越多玻璃化苗的比例越大。
2.琼脂浓度培养基中琼脂浓度低时玻璃化苗比例增加,水浸状严重,苗向上长。
随着琼脂浓度的增加,玻璃化苗比例减少,但由于硬化的培养基影响了养分的吸收,试管苗生长减慢,分蘖亦减少。
因此,琼脂的浓度一定要适当。
3.温度适宜的温度可以使试管苗生长良好,当温度低时,容易形成玻璃化苗,温度越低玻璃化苗的比例越高。
温度高时玻璃化苗减少,且发生的时间较晚。
4.光照时间不同的植物对光照的要求不同,满足植物的光照时间,试管苗才能生长正常。
植物试管苗玻璃化成因与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复习进程
植物试管苗玻璃化成因与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植物试管苗玻璃化成因及预防措施研究进展摘要:本综述主要阐述了组织培养中玻璃苗的成因,取材部位及外植体大小、光照、温度、封口材料、培养基的类型、植物激素等条件不适合都可能引起玻璃化现象。
并提出了相应预防措施, 为克服试管苗玻璃化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试管苗;玻璃化;成因;预防措施试管苗玻璃化是指在进行植物组织培养中, 试管苗生长异常, 叶、嫩梢呈透明或半透明的水浸状,芽苗矮小肿胀失绿,叶片皱缩成纵向卷伸,脆弱易碎[1]。
长期以来, 植物组织培养中存在三大亟待解决的问题——外植体污染、褐化和玻璃化现象, 这些因素严重阻碍了植物组培工作的进程。
因而,组织培养中玻璃苗的成因和各种防范措施应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
1 玻璃苗成因1.1 外植体材料与培养环境1.1.1 外植体选择培养植物的种类, 取材部位及外植体大小均会显著影响玻璃苗的发生。
学者在大叶相思外植体培养过程中发现, 幼叶叶片与顶芽更容易发生玻璃化, 当年生枝条在尚未木质化前取材培养, 几乎全部玻璃化, 外植体材料小于0.5cm 时易发生玻璃化。
这可能是外植体的较老组织中含有防止玻璃苗发生的物质, 或者是较大外植体的分生组织远离培养基表面, 而使其生长环境的水分状况得到改善[8]。
1.1.2 光照自然光照对玻璃化有抑制作用, 玻璃苗放于自然光照下几天后茎叶变红, 玻璃化逐渐消失, 因为自然光中的紫外线能促进试管苗成熟, 加快木质化[2]。
戴园园等分别用白光和蓝光对甜瓜试管玻璃苗进行了不同时长的处理,结果表明:不同的光和光强度对玻璃苗的发生都有影响, 在蓝光下,玻璃苗发生较为严重, 在白光下, 玻璃苗发生相对较少, 并且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玻璃苗发生的几率变小[3]。
孙满芝却认为, 光照时间太长会导致试管苗玻璃化率显著上升[4]。
因此对于光照是否对玻璃苗产生影响, 影响的程度有多大还没有统一的定论1.1.3 温度温度是植物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 适宜组培苗生长的最适温度一般认为在24-26 °C,适当的低温处理有利于防止玻璃苗的形成,并可以使部分玻璃化后的苗转到正常生长状态, 通过变温处理, 加大昼夜温差,会使玻璃化现象消失[4]。
植物材料 组培 玻璃化
植物材料玻璃化玻璃化苗外形与正常苗有显著差异。
其叶、嫩梢呈水晶透明或半透明,植株矮小肿胀,失绿,叶片皱缩成纵向卷曲,脆弱易碎;叶表皮缺少角质层蜡质,没有功能性气孔,不具有栅栏组织,仅有海绵组织;体内含水量高,但干物质、叶绿素、蛋白质、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低。
由于其组织畸形,吸收养料与光合器官功能不全;分化能力大大降低,因而很难继续用作继代培养和扩大繁殖的材料;加上生根困难,很难移栽成活。
玻璃化的起因是细胞生长过程中的环境变化。
试管苗为了适应变化了的环境而呈玻璃状。
产生玻璃化苗的因素主要有激素浓度、琼脂用量、温度、离子水平、光照时间、通风条件等。
1.激素浓度激素浓度增加尤其是细胞分裂素浓度提高(或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比例高),易导致玻璃化苗的产生。
产生玻璃化苗的细胞分裂素浓度因植物种类的不同而异。
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芽的分化,打破顶端优势,促进腋芽发生,因而玻璃化苗也表现为茎节较短、分枝较多的特点。
使细胞分裂素增多的原因有以下几种:一是培养基中一次性加入过多细胞分裂素,比如6—BA、ZT等;二是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比例失调,细胞分裂素含量远远高于生长素,而使植物过多吸收细胞分裂素,体内激素比例严重失调,试管苗无法正常生长,而导致玻璃化;三是在多次继代培养时愈伤组织和试管苗体内累积过量的细胞分裂素。
在初级培养相同的培养基,最初的几代玻璃化现象很少,多次继代培养后,便开始出现玻璃化现象,通常是继代次数越多玻璃化苗的比例越大。
2.琼脂浓度培养基中琼脂浓度低时玻璃化苗比例增加,水浸状严重,苗向上长。
随着琼脂浓度的增加,玻璃化苗比例减少,但由于硬化的培养基影响了养分的吸收,试管苗生长减慢,分蘖亦减少。
因此,琼脂的浓度一定要适当。
3.温度适宜的温度可以使试管苗生长良好,当温度低时,容易形成玻璃化苗,温度越低玻璃化苗的比例越高。
温度高时玻璃化苗减少,且发生的时间较晚。
4.光照时间不同的植物对光照的要求不同,满足植物的光照时间,试管苗才能生长正常。
植物组培中玻璃化现象及其预防措施
植物组培中玻璃化现象及其预防措施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叶片和嫩梢呈透明或半透明水浸状的培养物称为玻璃化苗,它是组培苗的一种生理失调症状。
玻璃化大大降低了试管苗有效增殖系数,严重影响了试管苗质量,造成人、财、物的极大浪费,必须对玻璃化加以控制。
1、玻璃化苗的特点与发生原因(1)玻璃化苗的特点在形态解剖与生理上,玻璃化苗有如下特点:①玻璃化苗植株矮小肿胀、失绿、叶片皱缩成纵向卷曲,脆弱易碎②叶表面缺少角质层蜡质,没有功能性气孔,仅有海绵组织而无栅栏组织③体内含水量高,但干物质、叶绿素、蛋白质、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低④吸收营养与光合功能不全,分化能力大大降低,苗生长缓慢、繁殖系数大为降低,甚至死亡⑤生根困难,移栽成活率低(2)发生原因玻璃化苗是在芽分化启动后的生长过程,碳、氮代谢和水分发生生理性异常所引起。
其实质是植物细胞分裂与体积增大的速度超过了干物质生产和积累的速度,植物只好用水分来充涨体积,从而表现玻璃化。
不同作物种类或品种,玻璃化的发生频率各不相同,在情人草中较少见,香石竹中则较普遍。
2、影响玻璃化苗产生的因素(1)生长调节剂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浓度及其比例均影响玻璃化苗产生。
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有利于促进芽的分化,也会使玻璃化苗的发生比例提高。
不同的植物发生玻璃化的生长调节剂水平不相同,如香石竹的部分品种在BA 0.5mg/L时就有玻璃化发生。
同一植物的不同阶段对细胞分裂素的要求也不同,在某些特定阶段可忍受较高的浓度,而在其他阶段的培养中,却只需要较低的浓度,如非洲菊只有在BA 2-10mg/L时才能诱导幼花托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并在愈伤组织上诱导不定芽;而在丛生芽增殖过程中,BA 1 mg/L即可满足要求。
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比例失调,细胞分裂素的含量显著高于两者之间的适宜比例,使试管苗正常生长所需的生长调节剂水平失衡,也会导致玻璃化的发生。
(2)温度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苗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但高温达到一定限度后,会对正常的生长和代谢产生不良影响,促进玻璃化的产生。
植物组培中玻璃化现象及其预防措施
低 的浓度 , 如非 洲 菊 只有 在 B ~ 0 / 才能 诱 A 2 1mg L时 导 幼 花托 脱 分化形 成 愈 伤组 织 , 在愈 伤 组 织上 诱 并
导不 定芽 ;而在丛 生 芽增 殖过 程 中 , A 1 / B mg L即可
1 玻璃化苗 的特 点与发 生原 因
NH + 4水平 的 B 5培 养基 。 ( ) 加 自然光 照 , 照 强度 较 弱 时 , 6增 光 可通 过 延 长 时 间进行 补偿 。
的 消毒 和清 洗后很 容 易水渍 状 , 继而 产生 玻璃 化 。
25 光 照 时 间 .
光 照影 响 光合 作 用 和碳 水 化 合 物 的合 成 , 照 光
普遍 。
2 影 响玻 璃 化 苗产 生 的 因素
21 生长调 节剂 .
正常 的比例很 低 , 继代 培养 中仍 然形成 玻璃 苗 , 玻 且 璃苗 的分化 能 力低 下 , 以增 殖 生 根成 苗 。由于 玻 难 璃苗 的生 理功 能异 常 , 以移栽 成活 , 难 因此 玻璃苗 的
试 管苗 玻璃 化研究 的重 点 。■
信 资 息 讯
鬻 0
杭州 农业科学研霪陀 验. 获得食晶检验机构资质 1 ,
日前 , 州 市农 科 院 实验 中心通 过 省 级计 量 认 证 复评 审 和 扩项 评 审 , 杭 同时获 得 食 品
检验 机构 资 质认 定证 书 ,获 准 的检测 项 目由原 来 的 15项 扩 展 到 20项 ,覆 盖 土壤 、 6 7 水 质、 空气 、 品 、 食 植物 性食 品 、 物源 性食 品 、 产 品 、 叶 、 料等领 域 。 动 水 茶 饲 至此 , 州市 农 科 院 实验 中心 已有 中 国合 格 评 定 国家 认 可 委实 验 室认 可 、 江 省计 杭 浙 量认 证 、 业 部农 产 品质 量安 全检 测机 构 、 品检 验机 构 等 四项 资质 。为 更好 的服 务 “ 农 食 三 农 ”提高杭 州 市农产 品质量安 全水 平作 贡献 。 、
组培玻璃化苗等污染率的降低措施
组培污染率的降低(一)接种方式与生长观察1、一般外植体可将其一半或部分插入培养基中,茎尖接种时应避免插入太多而引起缺氧;2、直生或斜向生长的植物材料离体培养时,应保持自然生长方向接种;有时为了促进侧枝的形成,茎尖接种时也可以水平放置在培养基上;3、要定期对培养物进行观察和统计,根据培养物生长情况及时对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做出调整;4、培养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污染现象,要及时加以清除;5、在继代培养时一定要仔细检查,避免将污染的材料进行扩大增殖(二)外植体褐变1、有些植物材料在接种后会从伤口处分泌出褐色或黑色色素。
这是由于外植体切割后,内部细胞与外界空气直接接触,组织中多酚氧化酶激活,多酚类化合物和单宁被氧化后主生醌类物质的缘故。
2、当这些物质扩散到培养基中时,会抑制外植体其他酶的活性,毒害外植体。
3、植物种类或基因型、外植体采集时间、采集部位及生理状态、培养基成分、培养条件、继代培养时间等都影响褐变的发生。
4、避免产生褐变的对策:(1)应尽可能接种较大的外植体,采用锋利的解剖刀并使切面垂直(减少伤口面),避免对外植体切割损伤,或采用幼龄材料及分生部位或幼态部位外植体接种。
(2)尽可能在初代培养中降低培养基中无机盐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浓度;(3)避免过高的温度和过强的光照(如采用散射光);(4)在培养基中培养时间不宜过长,尽可能及时转接到新鲜培养基上,有时为了防止褐变每隔数小时就转接一次;(5)外植体采集后用流水冲洗30分钟以上,在接种前先将外植体在无菌水中浸泡处理或在无菌水中切割;(6)使用液体培养基;(7)在培养基中加入以下成分:活性炭:加入量为0.2%~3.0%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加入量为5~10 g/L柠檬酸:加入量为0.05%~0.5%芸香苷:加入量为50~100mg/L硫代硫酸钠:20%溶液,加入量为5ml/L维生素CL-半胱氨酸谷氨酸精氨酸天冬酰氨硫脲(三)玻璃化苗现象1、苗芽玻璃化是一种异常生理现象,是植物组织培养中出现的半透明状、畸形的试管苗。
植物试管苗玻璃化现象的发生及防治
植物试管苗玻璃化现象的发生及防治刘柏林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兰州(730070 )E-mail:liubl926@摘要:植物试管苗玻璃化现象在不同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以及原生质体的组织培养中普遍存在。
玻璃化苗的形态解剖学特征、生理生化特点与正常的试管苗有显著不同。
微环境、基因型、内源激素、植株自身的生理状态等一系列因素影响玻璃化的发生。
本文通过研究玻璃化的发生机制,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试管苗;玻璃化现象;发生机制;防治措施1. 引言在植物组织的离体培养中,我们常发现有外观形态异常、呈半透明状的试管苗出现,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植物试管苗的玻璃化现象,其出现的概率可高达100%[1~3]在组织培养中丝2.玻璃化苗的形态解剖学特征2.1 形态学特征与正常苗相比,玻璃苗在形态学上发生了显著变化,其共同特点是:植株矮小肿胀,呈半透明状;茎短而粗,几乎无节间;叶片厚而狭长,皱缩或卷曲,脆弱易破碎;叶表无角质层,无功能性气孔器,叶仅有海绵组织,没有栅栏组织[7]。
Debergh 等[8]描述了洋蓟(Cynara scolymus)玻璃化苗的形成过程:叶片和小叶柄逐渐显示出多水,尤其是丛生叶中央的幼叶逐渐肿胀,然后肿胀的小叶突然明显地生长,长度约为正常叶片的5~6 倍;绿色叶片变成半透明,最终坏死。
2.2 解剖学特征茎皮层及髓部的薄壁组织过度生长,细胞间隙大,输导组织发育不良或畸形,导管和管胞木质化不完全。
叶片的栅栏组织细胞层数减少,或仅有海绵组织。
叶肉细胞间隙大,表皮组织发育不良,包括叶表角质层变薄或缺少角质层蜡质,有的是蜡质发育不完全,或蜡质结晶的结构发生变化。
果胶及纤维素等也发育不良。
在有些植物玻璃化苗的叶表发现有大量的排水孔。
气孔器数量或多或少,但功能不正常,其原因可能是保卫细胞中胼胝质含量增加,而纤维素含量减少。
叶绿体中基粒和基质的组织结构异常,叶绿素含量低。
根茎之间维管组织联系有缺陷[13]。
香石竹组培中的玻璃化现象及防止
・生物技术・北方园艺2008(8):196~197香石竹组培中的玻璃化现象及防止张 红1,王万新2(1.德州学院农学系,山东德州253023;2.德州学院机电系,山东德州253023) 摘 要:玻璃化是香石竹组织培养中的一大障碍,试验研究了BA、琼脂、蔗糖、活性炭等因素对香石竹组培苗玻璃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细胞分裂素的浓度,提高琼脂的用量,培养基中加入0.5g/L活性炭对克服香石竹组培苗玻璃化有明显的效果;增加蔗糖的用量对香石竹玻璃化的防止没有明显的作用;香石竹组织培养中能有效防止玻璃化的适宜培养基为MS+BA0.5mg/L+NAA0.01mg/L+蔗糖30g/L+琼脂8g/L+活性炭0.5g/L。
关键词:香石竹;组织培养;玻璃化中图分类号:S6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009(2008)08-0196-02 香石竹(Dianthus cargophyllus)又称康乃馨,属石竹科,石竹属,原产南欧,为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
香石竹是世界著名的切花之一,具有产量高,花色鲜艳,花期长,雅俗共赏等特点[1]。
其常规繁殖的繁殖系数较低,且容易造成病毒的积累,而采用香石竹的组培快繁技术可以短期内获得大量的无病毒苗木,但香石竹组培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玻璃化现象[223],限制了其组培技术的应用。
该研究欲对香石竹组培中的玻璃化现象进行研究,找到防止其玻璃化的有效措施,对香石竹无病毒苗木的快速繁殖和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研究方法1.1 材料香石竹的健壮组培苗。
1.2 试验方法第一作者简介:张红(19712),女,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人,讲师,硕士,现主要从事生物技术与作物遗传育种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E2mail:zhh71821@。
收稿日期:2008-02-20 取健壮的香石竹组培苗,以MS为基本培养基,p H 为5.8~6.0,每处理接种20瓶,每瓶3苗,培养温度在(25+1)℃,每天光照时数12h,试验通过4个单因素试验对香石竹的玻璃化现象进行研究。
褐化、白化、玻璃化、黄化的现象的解释
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摘要: 探讨了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主要因素, 分析了污染、畸形胚、玻璃苗、褐变、黄化等产生的原因, 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认为: 污染主要是由灭菌不彻底和环境不洁造成的, 加强外植体和培养基的灭菌, 对培养环境及用具彻底消毒, 可大大降低污染率。
培养时间和培养基的组成影响畸形胚的发生, 缩短培养时间, 调整培养基中激素含量, 可使畸形胚转化为正常苗。
培养基的种类、温度、通气状况等会影响玻璃苗的发生, 选择适当培养基, 降低温度, 增强光照, 改善通风等可使玻璃化率降低。
植物品种、取材部位及环境条件与褐变的发生密切相关, 选择适宜的外植体, 进行暗处理, 添加抗氧化剂和吸附剂等可有效控制褐变。
培养基中铁含量不足, 激素配比不当等会导致黄化,正确添加培养基的各种成分, 增强光照, 及时转接可减少黄化。
关键词: 组织培养; 污染; 褐化; 畸形胚; 玻璃苗中图分类号: Q945. 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 2006( 2010) 11- 0054- 04 收稿日期: 2010- 04- 10作者简介: 王桂荣( 1972- ), 女, 安徽宿州人, 实验师, 主要从事植物及植物生理实践教学与实验室管理。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广泛应用于植物脱毒快繁、育种、种质保存、获得次生代谢产物、突变诱发、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等方面, 而且在医药、食品工业、能源工业、环境保护各个领域显示出极大的生产潜力,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已成为当代生物科学中最有生命力的一门学科。
但在植物初代培养和继代培养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如污染、畸形胚、玻璃苗、褐变、黄化等, 影响实验结果, 甚至导致实验失败, 给科研和生产造成损失。
本文根据近年的研究文献及本人的工作实践, 对这几个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进行了论述, 以供参考。
1. 1污染产生的原因污染是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基和培养材料滋生杂菌, 导致培养失败。
任务四植物组培过程中异常现象诊断与防治
任务四植物组培过程中异常现象诊断与防治(4学时)【任务提出】:植物组织快繁过程(初代、继代、生根及驯化)中,观察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请详细记录并研究解决方案。
【任务解析】: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异常情况,常见的现象主要是污染、褐化和玻璃化,如污染主要以细菌与真菌污染为主,在培养基的表面滋生大量菌斑,造成培养材料不能生长和发育的现象;褐变是指外植体在接种后,其表面开始变褐,有时甚至会使整个培养基变褐;玻璃化是指当植物材料不断地进行离体繁殖时,有些培养物的嫩茎、叶片往往会呈半透明状,呈水迹状,这些现象一直困扰工作人员。
【相关知识】:一、污染(一)污染的含义污染是组织培养最常见和首要解决的问题。
所谓污染是指在组织培养过程中,由于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侵染,在培养基的表面滋生大量菌斑,造成培养材料不能生长和发育的现象。
(二)污染的类型与症状引起污染的微生物主要有芽胞杆菌、大肠杆菌等细菌和毛霉、根霉、青霉等真菌,与此相对应的污染类型就分为细菌性污染和真菌性污染。
细菌性污染的症状是菌落呈黏液状,颜色多为白色,与培养基表面界限清楚,一般接种后1~2d就能发现;而真菌性污染的症状是菌落多为黑色、绿色、白色的绒毛状、棉絮状,与培养基和培养物的界限不清,一般接种后3~10d后才能发现。
实际培养中要明确辨认出是哪种污染,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从而提高组培成功率。
(三)组织培养过程中的污染源(1)户外风大菌类进屋机会多(2)屋内太潮菌类繁衍多(3)物品带菌多(4)屋内不干净(5)屋内清理带菌组培苗(6)接种不正确(四)预防措施(1)通风:经常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可以使室内真菌数量减少。
通风方法简便易行,应多使用。
(2)去湿:保持室内空气干燥,如使用空调“除湿”功能,也可减少真菌生长繁殖。
(3)光照:紫外线能杀灭或抑制真菌生长,对减少室内真菌污染大有好处。
(4)防霉:污染物品和污染培养基不要在培养室近距离开瓶洗刷。
亚龙组培分享组培商业生产中的常见问题之三 (组培苗玻璃化问题)
组培商业生产中的常见问题之三(组培苗玻璃化问题)让我们继续关注组培商业化生产常见问题之玻璃化现象,在进行组培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培养苗或试管苗生长异常,表现为试管苗叶、嫩梢呈水晶透明或半透明,水浸状;整株矮小肿胀、失绿;叶片皱缩呈纵向卷曲、脆弱易碎;叶表面缺少角质层蜡质,没有功能性气孔,不具有栅栏组织,仅有海绵组织,这种试管苗生长异常的现象我们称之为“玻璃化”。
玻璃化苗因其体内含水灵高,干物质、叶绿素、蛋白质、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低,其角质层、栅栏组织发育不健全,表现为光合能力差,酶活性能力低,组织畸形、分化能力降低等现象,所以很难继续用作组培继代培养和扩大繁殖的材料,后期生根困难,移栽后也很难成活,这也是困扰组培工厂化运作的关键环节;玻璃苗达到50%以上,严重影响繁殖率的提高,后期危害相当严重,也是丞待解决的问题。
一、玻璃苗发生的因素(1)激素浓度激素的影响包括生长素和分裂素,一方面指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另一方面只以上两种激素的比列平衡,高浓度的分裂素有助于芽的分化,也会使玻璃化的发生比列提高,每种作物发生玻璃化的激素水平都不相同,有的品种在BA0.5mg/l时就有玻璃化发生。
许多学者证明培养基中BA浓度和培养温度与玻璃化成正相关,BA浓度越高或培养温度越高玻璃苗的比例越大。
(2)培养基琼脂和蔗糖浓度与玻璃化成负相关,琼脂和糖浓度越高,玻璃苗的比例越低,碳源不仅为芽的形成提供能量,而且可以起渗透调节作用,主要影响培养基的渗透势,随着琼脂浓度及纯度的增加,培养基的硬度也增加,从而影响其衬质势和水分状况,虽然培养基硬度增加,玻璃化比例明显减少,但过多时培养基太硬,不利于植物体对养分的吸收,使苗生长速度减慢。
(3)培养条件温度主要影响苗的生长速度,温度升高时,苗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高温达到一定限度后,会对正常的生长和代谢产生不良影响,促进玻璃化的产生,变温培养时温度变化幅度大,忽高忽低的温度变化容易产生内壁水滴,会增加内部湿度,降低容器的透光率,提高玻璃苗的发生率。
组培苗的玻璃化问题
组培苗的玻璃化问题日期:2010 年4 月1 日来源:互联网作者:植物组培网点击:3026在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时,经常会发现试管苗生长异常,表现为试管苗叶、嫩梢呈水晶透明或半透时,水浸状;整株矮小肿胀、失绿;叶片皱缩成纵向卷曲、脆弱易碎;叶表缺少角质层蜡质,没有功能性气孔,不具有栅栏组织,仅有海绵组织。
这种试管苗生长异常现象就是P.Debergh (1981 )首先命名的“玻璃化” (Vitrification )。
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所特有的一种生理失调或生理病变。
玻璃苗中因其体内含水量高,干物质、叶绿素、蛋白质、纤维素和森质素含量低、角质层、栅栏组织等发育不全,表现为光合能力和酶活性降低,组织畸形,器官功能不全,分化能力降低,所以很难继续用作继代培养和扩大繁殖的材;生根困难,移栽后也很难成活。
植物微体快速繁殖时玻璃苗的出现已成为一种很普遍的现象,该苗有时多达50% 以上,严重影响繁殖率的提高,已成为茎尖脱毒、工厂化育苗和材料保存等方面的严重障碍,造成人、财、物的极大浪费,所以试管苗下班化现象对植物组织培养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玻璃苗发生的因素琼脂和蔗糖浓度与玻璃化成负相关,琼脂或蔗糖浓度越高,玻璃苗的比率越低。
Daniel G. W. Brown 认为玻璃化可能是培养基渗透势不当所致。
碳源不仅为芽的形成提供能量,而且也起渗透调节作用,主要影响培养基的渗势(Salisbury 等)。
随琼脂浓度及纯度的增加,培养基硬度增加,从而影响其衬质势和水分状况。
Debergh 等研究表明,液体培养基的水势影响玻璃苗的形成,Ziv 等认为只要降低培养容器中的相对湿度,就可以降低玻璃苗的比例。
刘思颖等(1988 )测得丝石竹玻璃苗叶片的水势约为正常苗的1.9 倍,含水量为正常苗的2.09 倍—2.21 倍。
自由水和高湿度可能与肉质嫩梢的形成有关。
植物组织培养常见问题及对策
植物组织培养常见问题及对策摘要:本文从植物组织培养中常见的问题污染、玻璃化、褐化、生根难、炼苗难等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为以后的组培奠定基础。
关键词:组织培养;问题;对策Plant tissue culture comm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plant tissue culture of common problem pollution vitrification Browning tried hard to take root seedlings paper describes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for the future of tissue, lay the foundation Keywords: tissue culture。
Problem。
countermeasures引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手段,已在工厂化育苗、种苗脱毒复壮、遗传育种、种质资源的保存与交换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近几年开展植物组培快繁技术研究和生产过程中,发现有几个问题较常见,有时会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进展,降低组培快繁的经济效益。
现将这些问题及解决对策总结如下。
1污染组织培养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在培养过程中若有微生物污染,组培将无法进行。
对于工厂化育苗来说,污染往往是影响生产任务按时完成的主要原因。
1.1产生污染的因素1.1.1外植体通常多年生的木本材料比1—2年生的草本材料带菌多;老的材料比嫩的带菌多;田间生长的材料比温室的带菌多;带泥土的材料比清洁的带菌多。
18中以雨季的材料带菌多,1 d中以中午阳光最强时的材料带菌少。
1.1.2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的温度、压力、时间和正确使用情况,以及过滤灭菌中过滤膜孔径、过滤灭菌器械的灭菌处理、过滤灭菌操作等均影响培养基的灭菌效果。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常见难点及解决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常见难点及解决1玻璃化现象在进植物组织培养时,经常会发现试管苗呈半透明状,植株矮小肿胀、失绿;叶片皱缩或卷曲、脆弱易破碎;叶表无角质层蜡质,没有功能性气孔,仅有海绵组织,没有栅栏组织。
这种试管苗生长异常现象被称为“玻璃化”,是植物组织培养中特有的一种生理性病变,是培养环境中的一些物理、化学和生化因子共同作用使植物组织新陈代谢紊乱所造成的。
玻璃苗的光合能和酶活性低,器官功能不全,分化能力低,很难继续用作继代培养和扩大繁殖的材料。
1.1 玻璃苗发生的因素培养材料种类和外植体类型影响玻璃苗的发生:梅菜外植体玻璃苗发生率依次是下胚轴≥茎尖≥子叶。
瑞香基部茎段玻璃苗的发生率最低,其次是茎尖,中部茎段产生的玻璃苗几率最高。
此外,玻璃化还可能与外植体大小有关。
组培苗生长的微环境能够影响玻璃化的发生有研究表明,光照时间太长会导致玻璃化现象的增加,超过14h玻璃化现象较严重。
使用透气性较差的塑口薄膜封口或组培温度过高时,由于引起组培瓶内气体组成的改变,也提高了玻璃化率。
培养基成分(如大量元素、植物激素和蔗糖浓度等)与玻璃化现象有关:培养基中的NH4+过多容易导致试管苗玻璃化的发生。
在BA质量浓度0、5~1.0mg/L条件下,玻璃苗率随BA浓度的增加而显著上升。
蔗糖浓度与玻璃化呈负相关,在一定范围内,蔗糖浓度越高,玻璃苗的比率越低。
1.2 措施:①增加组培室内通气,并改善培养容器的通风换气条件,适当缩短继代间隔时间。
许多研究表明,使用透气性好的容器或封口材料(如牛皮纸和棉塞)可显著降低玻璃苗率。
增加自然光照②组培室温度:组培室温度控制在20~25℃,可缓解玻璃化现象。
另外,采用昼夜变温交替取代恒温也是不错的选择。
③适当提高培养基中蔗糖含量在培养基中添加4%和3.5%的蔗糖,能分别较好地预防光叶楮和山桐子组培玻璃苗的发生。
④调节培养基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和比例2褐变2.1 影响褐变的因素植物种类、基因型及外植体类型:橡胶树不同品种或品系的褐变程度不同,海垦2号的花药褐变较少,而有些品种极易褐变。
植物组培过程中玻璃化现象的发生与解决措施
植物组培过程中玻璃化现象的发生与解决措施植物组培中,玻璃化是植物根系发生破坏性变化,玻璃化现象普遍出现的一种不良情况。
它是指根系细胞因严重脱水而变脆,其内部构造发生破坏,呈现玻璃样的变性的状态。
玻璃化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土壤水分含量过低、温度过高,过轻的培养基组分。
通常土壤的水分含量低于25%左右,温度过高,养分的含量也较低,根系就容易干涸,玻璃化的发生概率就较大。
二是植物营养不均衡。
营养元素不均衡,尤其是氮磷钾含量偏低,有利于细菌病害的发生,也难以满足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需要,从而容易造成玻璃化现象。
三是移栽后适应不良。
植物移栽后,由于环境、温度、水分等条件的变化,植株比较难以适应,容易出现衰亡现象,如果不得到及时的治疗,就会出现玻璃化的状况。
针对玻璃化的发生,种植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以下措施:1、保证良好的土壤水分含量。
水是植物根系发育和活动的重要基础,因此,改善水分质量是防止玻璃化现象的有效措施之一。
2、分解肥料,保持植物良好的营养状态。
根据植物的特点,选择适合的肥料,经过多次分解施入土壤,以保证植物的健康发育。
3、严格移栽植物的保护措施。
移栽植物时,应注意把植株保护好,移栽后的植物的补水及时、恰当,切忌过量浇水,以减少植物衰亡。
4、及时治疗已发生玻璃化现象的种植品。
采用有效的抗病菌、补水调理等措施,尽早挽救受害植物。
综上所述,植物组培中玻璃化的发生主要由土壤水分含量低、植物营养不均衡、适应不良等因素造成,可采取的措施包括保证良好的土壤水分含量、分解肥料、严格移栽保护以及及时治疗受损种植品等。
期望以上解决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植物组培玻璃化现象的发生,并保证植物的健康发育!。
组培过程中的玻璃化问题及防治
组培过程中的玻璃化问题及防治在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时,经常会发现试管苗生长异常,表现为试管苗叶、嫩梢呈水晶透明或半透时,水浸状;整株矮小肿胀、失绿;叶片皱缩成纵向卷曲、脆弱易碎;叶表缺少角质层蜡质,没有功能性气孔,不具有栅栏组织,仅有海绵组织。
这种试管苗生长异常现象就是P.Debergh(1981)首先命名的“玻璃化”(V itrification)。
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所特有的一种生理失调或生理病变。
玻璃苗中因其体内含水量高,干物质、叶绿素、蛋白质、纤维素和森质素含量低、角质层、栅栏组织等发育不全,表现为光合能力和酶活性降低,组织畸形,器官功能不全,分化能力降低,所以很难继续用作继代培养和扩大繁殖的材;生根困难,移栽后也很难成活。
植物微体快速繁殖时玻璃苗的出现已成为一种很普遍的现象,该苗有时多达50%以上,严重影响繁殖率的提高,已成为茎尖脱毒、工厂化育苗和材料保存等方面的严重障碍,造成人、财、物的极大浪费,所以试管苗下班化现象对植物组织培养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玻璃苗发生的因素琼脂和蔗糖浓度与玻璃化成负相关,琼脂或蔗糖浓度越高,玻璃苗的比率越低。
Daniel G. W. Brown认为玻璃化可能是培养基渗透势不当所致。
碳源不仅为芽的形成提供能量,而且也起渗透调节作用,主要影响培养基的渗势(Salisbury等)。
随琼脂浓度及纯度的增加,培养基硬度增加,从而影响其衬质势和水分状况。
Debergh等研究表明,液体培养基的水势影响玻璃苗的形成,Ziv等认为只要降低培养容器中的相对湿度,就可以降低玻璃苗的比例。
刘思颖等(1988)测得丝石竹玻璃苗叶片的水势约为正常苗的 1.9倍,含水量为正常苗的2.09倍—2.21倍。
自由水和高湿度可能与肉质嫩梢的形成有关。
Davis等研究表明,液体培养是导致玻璃化的主要原因。
可以断定,试管苗玻璃化可能是培养基内水分状态不适应的一种生理变态。
许多学者证明培养基中BA浓度和培养温度与玻璃化成正相关,BA浓度越高或培养温度越高,玻璃苗比率越大。
植物组培过程中玻璃化问题的探讨
培养基成分
3.2.1无机盐和离子的影响多数研究表明,MS培养基是 防止玻璃化发生较理想的培养基.培养基中增加K,P,Fe, Cu,Mn,Zn元素的含量,降低B含量,增加硝态氮,降低铵态 氮,均可避免玻璃苗发生.培养基中的NH4+过多容易导致试 管苗玻璃化发生.张翠玉等拉纠在MS培养基中减少3/4的 NH。NO,或除去NH。NO,对减少月季玻璃化苗的产生,效果 极显著,月季品种“杨基歌”和“黄和平”在完全除去NH” 4NO,的培养基上未出现玻璃茁. 3.2.2碳源与植物激素的影响糖作为碳源,除为细胞提 供合成新化合物的碳骨架的能源外,还可以维持一定的渗透 压.在MS培养基中,糖浓度与玻璃苗发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
植物组织培养中,常常可以观察到分化形成一些半透明 状的畸形试管植物,这类植物体被称为“玻璃苗”.在离体培 养中,再生植株成长为“玻璃莳”的现象称为“玻璃化现象 (vitrification)”….现已发现,玻璃化现象在组织培养中普遍 存在,很多草本和木本植物的组培苗均有玻璃化现象‘2J,在 草本和木本植物中已有报道出现玻璃化苗的植物达70多 种pJ.由于玻璃莳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异常,难以分化、增 殖、生根、移栽成活,已成为组培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一大难 题.自从PhiIIips等描述了石竹茎尖培养时所出现的半透明 状态异常试管苗现象,及年Debergh等(1981)”o首次进行系 统研究并提出“玻璃化”一词以来,组织培养中玻璃苗形成的 机理和预防措施一直受到组培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学 者已对玻璃苗的有关内容”“o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 成绩,f日还不够系统深入.本文将针对其形态解剖结构、生理 生化特点、形成的机理、导致的因素及其预防措施进行综述.
失,细胞质变薄,细胞核解体.这些形态解剖学特点的研究。 不仅使从形态E判定玻璃苗更为准确,还使从细胞学水平上 判定早期未发生形态变化的玻璃苗成为吖能.
植物组培过程中培养物的玻璃化及其防治方法
植物组培过程中培养物的玻璃化及其防治方法
当植物材料不断地进行离体繁殖时,有些培养物的嫩茎、叶片往往会呈半透明水渍状,苗体趋于透明,其茎、叶表面无蜡质,这种现象通常称为玻璃化。
玻璃化为组培苗的生理失调症,它的出现会使组培苗生长缓慢、繁殖系数有所下降,玻璃化的嫩茎不宜诱导生根。
1 导致玻璃化的主要因素:
① 材料差异,在不同的种类、品种间,组培苗的玻璃化程度有所差异。
② 激素水平过高,若细胞分裂素浓度过高或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相对含量高,易引起玻璃化现象。
③ 培养基水势,培养基中离子种类,比例不适。
④ 环境温度、光照强度和通气性。
温度过低或过高,光照时间强度不足及培养容器中空气湿度过高,透气性较差所造成的通气不良,易造成组培苗含水量高,从而发生玻璃化现象。
⑤ 琼脂浓度降低、有杂质等。
2 常用的防治措施有
① 增加光照强度和光照时数。
② 降低细胞分裂素含量。
在培养基中添加少量聚
乙烯醇、脱落酸等物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玻璃化的现象发生
③ 增大培养基中琼脂的含量,以降低培养基的水势
④ 降低NH4+浓度,减少培养基中含氮化合物的用量
⑤ 增加容器通风,最好进行 CO2施肥,这对减轻组培苗玻璃化的现象有明显的作用;
降低培养温度,进行变温培养,有助于减轻组培苗玻璃化的现象发生;。
浅析植物组织培养常见问题与预防措施
浅析植物组织培养常见问题与预防措施发表时间:2020-12-14T15:30:29.077Z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26期作者:何素芬杨静张怡李海燕[导读] 在植物培养过程中,是比较容易出现玻璃化、褐变、污染等不良情况的,这会增大培养难度,同时还可能难以达到理想的培养目的何素芬杨静张怡李海燕四川云辰园林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宜宾 644000摘要:在植物培养过程中,是比较容易出现玻璃化、褐变、污染等不良情况的,这会增大培养难度,同时还可能难以达到理想的培养目的。
根据笔者多年的研究实践,对三者发生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有一定的认识,整理出来与同行共享。
关键词:污染玻璃化褐变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利用适宜的培养基,对植物离体器官、组织、细胞、原生质体进行培养,使其分化、生长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从遗传学基础,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与多能性,包含该物种基因组即全部遗传信息,因而具有分化为完整个体或特定类群组织或器官的能力,以及植物体的再生能力,即对受损结构自我修复或替代的能力。
在植物细胞全能性理论的指导下,经历一个世纪的发展,植物组织培养己成为一门重要的科学,它以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遗传学为理论基础,研究植物离体条件下的形态建成、营养生理,体细胞遗传等规律。
这一培养方式改变了植物以往的发育过程,将植物放入容器中,实行无菌培养,能够避免其他微生物、病虫等危害,另外还可以采用各类技术方法,对该植物生长所需的光照、温度、营养等进行调节,让植物的生长环境达到最优。
同时,植物组织培养是一项令人振奋的奇妙的生物技术和重要的技术手段,它既是植物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的技术基础,又是植物快速繁殖和脱毒的重要手段,具有培养材料来源广泛,培养条件可人为调控,不受季节限制,周年生产,管理方便,有利于实现育苗工厂化生产和自动化控制。
生长周期短,繁殖速度快,花卉植物通组培繁殖,在短其内可以繁殖出数以万计的苗木,这些苗木的中传特性和表型特片与母株完全相同,完全保存了母株的优良特性等优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组培中玻璃化现象及其预防措施
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叶片和嫩梢呈透明或半透明水浸状的培养物称为玻璃化苗,它是组培苗的一种生理失调症状。
玻璃化大大降低了试管苗有效增殖系数,严重影响了试管苗质量,造成人、财、物的极大浪费,必须对玻璃化加以控制。
1、玻璃化苗的特点与发生原因
(1)玻璃化苗的特点
在形态解剖与生理上,玻璃化苗有如下特点:
①玻璃化苗植株矮小肿胀、失绿、叶片皱缩成纵向卷曲,脆弱易碎
②叶表面缺少角质层蜡质,没有功能性气孔,仅有海绵组织而无栅栏组织
③体内含水量高,但干物质、叶绿素、蛋白质、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低
④吸收营养与光合功能不全,分化能力大大降低,苗生长缓慢、繁殖系数大为降低,甚至死亡
⑤生根困难,移栽成活率低
(2)发生原因
玻璃化苗是在芽分化启动后的生长过程,碳、氮代谢和水分发生生理性异常所引起。
其实质是植物细胞分裂与体积增大的速度超过了干物质生产和积累的速度,植物只好用水分来充涨体积,从而表现玻璃化。
不同作物种类或品种,玻璃化的发生频率各不相同,在情人草中较少见,香石竹中则较普遍。
2、影响玻璃化苗产生的因素
(1)生长调节剂
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浓度及其比例均影响玻璃化苗产生。
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有利于促进芽的分化,也会使玻璃化苗的发生比例提高。
不同的植物发生玻璃化的生长调节剂水平不相同,如香石竹的部分品种在BA 0.5mg/L时就有玻璃化发生。
同一植物的不同阶段对细胞分裂素的要求也不同,在某些特定阶段可忍受较高的浓度,而在其他阶段的培养中,却只需要较低的浓度,如非洲菊只有在BA 2-10mg/L时才能诱导幼花托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并在愈伤组织上诱导不定芽;而在丛生芽增殖过程中,BA 1 mg/L即可满足要求。
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比例失调,细胞分裂素的含量显著高于两者之间的适宜比例,使试管苗正常生长所需的生长调节剂水平失衡,也会导致玻璃化的发生。
(2)温度
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苗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但高温达到一定限度后,会对正常的生长和代谢产生不良影响,促进玻璃化的产生。
变温培养时,温度变化幅度大,忽高忽低的温度变化容易在瓶内壁形成小水滴,增加容器内湿度,提高玻璃化发生率。
(3)湿度
瓶内湿度与通气条件密切相关,使用有透气孔的膜或通气较好的滤纸、牛皮纸封口膜时,通过气体交换,瓶内湿度降低,玻璃化发生率减少。
相反,如果用不透气的瓶盖、封口膜、锡箔纸封口时,不利于气体的交换,在不透气的高湿条件下,苗的生长势快,但玻璃化的发生频率也相对较高。
一般来说在单位容积内,培养的材料越多,苗的长势越快,玻璃化出现的频率也越高。
(4)消毒方法
对容易发生玻璃化的品种进行接种时,要尽量减少在水中浸泡的时间,做到随洗随灭,漂洗后马上接种。
特别对一些草本花卉,幼嫩的组织在长时间的消毒和清洗后很容易水渍状,继而产生玻璃化。
(5)光照时间
光照影响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光照不足再加上高温,极易引起试管苗的过度生长,加速玻璃化发生。
(6)培养基
培养基中的成分对促进培养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积极的作用,提高培养基中的碳氮比,可以减少玻璃化的比例。
增加琼脂用量可降低容器内湿度,随琼脂浓度的增加,玻璃化的比例明显减少。
但培养基太硬,影响养分的吸收,使苗的生长速度减慢。
(7)继代次数
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愈伤组织和试管苗体内积累过量的细胞分裂素,玻璃化程度不断升高。
继代培养最初几代玻璃化苗很少,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玻璃化苗的比例越来越高。
这在香石竹、非洲菊等植物中均有报道。
3、控制和克服玻璃化苗的措施
针对以上玻璃化苗的产生原因,可采取以下措施来减轻玻璃化现象发生
(1)降低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浓度,添加低浓度多效唑、矮壮素等生长抑制物质。
(2)控制适宜的培养温度,避免温度过高,变温培养时注意温差不宜过大。
(3)使用透气性好封口材料,改善培养容器的痛风换气条件,降低容器内湿度。
(4)适当增加培养基琼脂浓度,降低培养基的水势。
(5)减少培养基中含氮化合物的用量,选用低NH4+水平的B5培养基。
(6)增加自然光照,光照强度较弱时,可通过延长时间进行补偿。
(7)控制继代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