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对事物的反映,是离不开语言的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幼儿认识事物是通过看、听、摸、尝等直接感知的。
同时,又必须以相应的语言来说明事物的现象和意义,才能真正认识它,形成正确的概念。
幼儿语言发展特点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交际作用是通过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来实现的,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掌握最为迅速的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人的一切心理特点都是在言语活动基础上存在和表现出来的。
所以,发展幼儿口头语言必须要吐字清楚,发音正确,语言才能被别人感知、理解。
3--4岁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在语音方面幼儿发音器官尚未发展成熟,声带较短,较薄,听觉的分析能力较差,语音的准确程度还不够完善。
这时幼儿语音听觉表象与语音的动觉表象之间并不是吻合的,需要不断实践和调整。
这期间,成人的语音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从词汇上,要求幼儿运用并理解常用的词,同时掌握和运用表示周围常见物体和各种活动的名词和动词。
这是由这个年龄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所决定的。
因为名词是代表具体东西的,动词是与具体动作相联系的,所以幼儿易于理解和掌握。
在形容词上只教幼儿掌握一些易于理解的、能直接感知的、说明物体具体特点的词。
从句子上:句子是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并且有一个特定语调的语言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根据一定的规则组合而成。
幼儿这时是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的发展。
幼儿开始产生词序策略,从句子结构中理解词义。
4岁左右词序策略表现最为强烈,研究表明,儿童在4岁前形成了一种规范的句子词序模式,即名—动—名的句子结构模式,幼儿套用这一词序理解句子意义。
有时能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请求和愿望,能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感兴趣的事。
语言在幼儿的认识和思维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幼儿阶段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错过这一阶段,或者在这一阶段给幼儿以不恰当的示范或指导,那么很可能使幼儿出现语言障碍,或者形成不良的语言交往习惯。
实践证明,在正确教育方法影响下,幼儿语言和智力的发展是可以加速提高的。
一、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语言,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需要有语言的交际,社会成员时时刻刻都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思维和语言的关系是国内外学术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各种观点各执己见,莫衷一是。
其实,二者的关系非常复杂,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重要的区别。
(一) 思维和语言的联系思维和语言虽是两种现象,但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从思维的特点来看,思维和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
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思维之所以能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和概括的反应,是因为语言具有间接性、概括性和社会性等特点。
否则,人的思维,特别是抽象思维就难以进行。
因此,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手段、思维的工具。
但是,语言不是思维的唯一工具,也不是交流思想的唯一手段。
人们还可以利用其它符号和表象来思考,用手势、表情来表达思想。
幼儿在掌握语言以前,可以用形状、颜色、声音来思维。
聋哑人丧失了语言,可以借助于手势、表象等进行非语言的思维。
2.从思维的内容和结果来看,人的高级思维和语言是不可分离的。
思维以语言为客观刺激物,特别是刺激物不在眼前时,语言就成为思维活动的有效刺激物。
思维借助于语言、词来实现。
但语言也离不开思维,语言要依靠思维的内容和结果予以充实、发展。
如果语言不被人们所运用,语言就成为纯粹的物质外壳。
只有当语言的那些物质形式被思维内容和结果予丰富起来时,语言才能成为一定对象的符号和具有一定意义的标志。
3.从思维的种系发展历史来看,思维和语言是同步发生的。
思维和语言都是在劳动创造人的过程中同步产生的。
即“已经形成的”人的思维和“已经形成的”人的语言是同步发生的,并且互为存在标志,否则,便不是人的社会性思维,也不是人的真正语言。
4.从思维的个体发展历史来看,思维和语言也是密切联系的。
儿童思维的发展表明,儿童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
抽象思维是借助语言实现的。
5个月的儿童,能根据颜色和形状区别物体,能对事物进行较低级的概括,但这仍然属于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
只有在儿童2岁左右掌握语言之后,抽象思维才逐渐发展起来。
关于语言及思维之关系思索
关于语言及思维之关系思索一、关于思维和语言的发生和起源1 思维和语言在起源上并非同时。
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争论从未停止过。
从古至今,一直存在着“共生论”和“分离论”两种对立观点。
“共生论”把两者的关系视为互相依存的“形式”和“内容”、同时产生的关系;而“分离论”则认为思维先于语言,二者相互独立,可以分离。
我们认为,“共生论”者主要是由于被人类思维和语言目前发展阶段中密不可分的关系所‘蒙蔽’,忽视了思维和语言的发生和起源历史。
据目前研究史料来看,人类的历史较之地球的历史就像地球较之宇宙一样,十分短暂。
从广义来说,在发生和起源上,思维和语言都是在人类劳动和工具制造的过程中产生的,都是人类大脑进化的结果。
但是,他们的发展过程却并非同步。
另外,从人类个体发展来看,在儿童的有声语言发展中存在前语言阶段,在儿童的思维发展中也存在前语言阶段。
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认识先于语言,思维决定语言;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但仍然存在无需语言外壳的思维。
2 至于动物是否有思维以及动物思维和人类思维的区别,可以说,动物也有某些属于人类类型的萌芽状态的思维,不过属于刺激反映式的简单思维。
从人类思维起源意义上来说,人类也具有动物的一切本能性思维方式,人类的思维也是从这种低级思维发展过来的。
人类在创造声音和文字符号之前,与动物还未有很大区别。
在劳动和工具制造的社会化过程中,智力和思维得到充分发展,人类最终区别于并超越其他动物,成为自然界的真正主宰。
而且,由于有语言的帮助,人类的思维达到了具有抽象能力的、符号化的高级水平。
二、语言与思维的关系1 思维决定语言。
有史以来,思维与语言关系的争论一直就没有停止过。
从古希腊柏拉图的“思维就是无声的语言”,到亚里士多德的“语言只是思维的符号,思维不等于语言”观点,一直到现代语言学家提出了语言决定论。
Whorf认为,语言支配思维,是思维的塑造者,持不同语言的人对宇宙有不同的看法,形成不同的世界观。
语言决定思维
2008-01-06 14:24许国璋先生在《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对语言作了这样的解释:“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
当作用于人与人的关系的时候,它就表达相互反映的中介;当作用于人与客观事件的关系的时候,它是认知事物的工具;当作用于文化的时候,它是文化作息的载体。
”在这个定义之后,许先生从自己所定义的语言特色、语言的功能、语言的发生、语言的模式等四个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证。
传统语言观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
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挑战就是语言和思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问题是多种学科,如哲学、心理学、病理学、生物学、人类学和信息科学等都密切关注和长期争论的重大理论问题,当然更是心理语言学或语言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沈阳说要讨论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先要搞清楚两个问题:一是什么是“思维”;二是“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思维”呢?沈阳在《语言学常识十五讲》中总结说:“狭义的‘思维’可以说就只是‘思考’,即只包括‘想的活动’,但是较广义的‘思维’可以说是包括‘思考’和‘思想’两个方面,即不但指不同程度或不同阶段‘想的活动’,也指不同程度或不同阶段‘想的结果’。
”(1)那么“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又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这实际上就是要搞清楚人是怎么“想问题”的,或者说是人们在进行“想的活动”和了解“想的结果”的时候,到底主要靠的是什么。
其实语言就是思维的工具,思维的各个方面,即“想的活动”和“想的结果”,实际上都离不开语言。
人们正是靠了语言才能够知道大家都想了些什么,同时也才能把思维的结果固定起来和传递下去。
(2)不过仅仅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离不开语言,这还比较笼统。
因为从地位和作用上说,我们还不知道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作用的,还是思维决定语言或语言决定思维。
一种观点就是语言决定思维,即有什么样的语言,就有什么样的思维,包括会有不同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结果。
这种观点和18世纪赫德尔和19世纪洪堡特的看法有一定的关系,因为他们都主张思维在语言基础上产生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思维,因此很自然地会得出语言的地位要高于思维的结论。
语言学刚要学习指导书练习与思考题一
= 姓名学号班级《语言学刚要》(修订版)练习与思考题(一)说明:以下题目来自王洪君《语言学刚要学习指导书》并略作调整导言一、名词解释语言学语文学语言现象普通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史语言学语言学;语言学是以人类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发展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以及语言应用成果的应用问题,等等。
分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个领域。
语文学:人类最早的语言研究是从解释古代文献开始的,是为了研究历史,文学和哲学而研究语言的,我们把这种依附于其他学科存在的语言研究成为语文学。
语言现象:是人类社会普遍具有的现象,是人类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
语言现象是最早纳入人类研究视野的现象之一,语言现象是丰富而复杂的。
共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在一定发展阶段的情况,研究语言的共时作用规律。
普通语言学:概括各种具体语言和亲属语言的研究成果,研究各种语言的共同规律和一般原理。
历时语言学: 研究语言各个阶段的发展变化,研究语言的历史发展规律。
二、填空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是古希腊、古印度、古代中国。
2、语言学是19世纪成为独立的学科,其标志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
3、现代语言学的标志性著作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4、语言交际过程可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
5、印度最早的经典所使用的语言是梵语。
6、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是中国“小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在题号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语文学主要是研究古代的口语和书面语。
(×)2、语言有自身结构的独立性,与系统外的社会环境没有关系。
(×)3、理论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一般规律的,不受具体语言研究影响。
(×)4、语言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是语言研究的根本问题。
(×)四、思考题1、语言与人类社会生活有哪些密切关联?答:第一,语言是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语言随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社会的分化统一而分化统一,可见,语言绝不是自然现象。
语言和思维的先后及决定关系
语言和思维的异同及先后关系1、语言的两大功能:思维和交际。
思维(想象思维、抽象思维)2、语言功能,其交际的五个过程: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
3、语言的层级体系:语言系统就是由音位、语素、词、短语、句子等单位构成。
语言的底层是音位。
音位是最小的有辨义作用的语音单位,位于语言符号结构的最底层。
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与符号的序列。
上层又分为四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短语,第四级是句子。
语言结构就是由音位层和音义结合的符号序列层构成的装臵,我们称之为语言结构的二层性。
◆1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及联系:它们的联系:1、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
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2、语言存在以说话的需要为前提。
3、言语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是行为和结果。
4、言语包括语言成分和语余成分。
◆二、语言和思维的联系:1、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是人类思维最有效的工具。
A、从认知学讲,语言是认知的伙伴→固定认识成果 B、思维的形成过程和成果都离不开语言2、语言离不开思维: A、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在运用中才有意义。
如果没有思维,就无所谓交际。
B、语言中词和句子的意义是思维赋予的;层级关系、组合、聚合等与思维的活动模式相吻合。
总之,语言与思维相互依存,各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又相互适应,思维水平高,语言发展的水平就高。
二语言和思维的区别:两者是不同的社会现象,不同科学研究的对象。
1、概念不同。
思维是人脑的机能;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2、职能不同。
思维用来认识世界,反映规律;语言的最重要职能和目的是来沟通思想、传递信息。
3、构成不同。
思维由概念、判断和推理构成;语言由语音、词汇、语法和语义构成。
4、语言单位与思维形式不完全对应:如梦话。
5、思维是全人类共有的,而语言具有民族性。
在探讨语言和思维的先后。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是个复杂的问题,也是有争议的问题.直到今天西方学术界仍进行着相当激烈的急论.然而,在我国却似乎很平静,这一理论问题早有了定论:"语言和思维互为依存,是同时产生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是用语言进行的",甚至还生发出"思维是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产生和存在的",等等.这种观点在我国学术界占着绝对的统治地位,流行于哲学界,语言学界,逻辑学界,心理学界……总之,无论是什么领域,一旦涉及到语言和思维关系问题,人们都把它当做普遍真理,搬进自己的论文,讲义或教科书.只要翻开三十年来我国出版的有关著作,辞书(包括新版《辞海》)就不难看不起出,其基调都如出一辙.对于这样一个带有争议的学术问题,竟会如此"步调一致",不禁使人感到奇怪.追其源,这些答案主要是来源于《马克思主义语言学问题》.本文不想对此书做任何评价,但对那些来源于该书的一些见解和解释,我觉得存在一些问题,因而不可避免地将会涉及到,顺便也谈谈自己的看法.在阐述之前,有必要把某些概念明确一下,这样,"对基本名词所指的具体事物,含义和解释有共同的语言才可以进一步澄清观点,求同辩异".⒈分歧莫过于"思维"一词的理解上.有人说,它是指人的认识活动的理性阶段,连最有权威的《辞海》(新版)也是这样下定义:"指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认识的理性阶段."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却有所不同,思维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着重号为引者所加,下同)这样,我们就无所适从了,到底是认识活动的理性阶段呢还是认识活动的全过程 "思维"一词本是从哲学里来的,让我们翻开《简明哲学词典》(这还是斯大林批判马尔之后的1956年重版的),看这里是怎样说的:"мышление"(思维),特殊组织的物质——脑——的最高产物,通过表象,概念,判断等等来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能动的过程."从这里,我们即找不出思维是专指"理性阶段"的字眼,也体会不出此类暗示,而是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它是指认识的能动过程,当然也包括感性阶段,就是说,是指认识活动的全过程.而不是单指哪一个"阶段".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没象《辞海》那样冠以"人的"一词(这种限制不仅多余,而且是不科学的),而是只说它是"脑"的最高产物,这决不仅仅是为了省几个别字,而是为了更科学些,使内涵和外延相等.那么,思维到底是什么呢 "它是大脑皮质上一种特有技能,此技能是以外在对象及其复杂的关系为基础,对客观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分析,综合,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推理和想象".⒉我赞同这样说法. 那么,语言和思维又是什么关系呢二者是不是同一事物的"内核"与"外壳" 思维是否必须借助语言才能进行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试图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准备从二者的起源和产生先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思维活动的分析,以及聋哑人的思维等方面入手,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思维和语言不是同时产生的许多语言学著作中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以语言为根 以思维为源
以语言为根以思维为源语言作为人类沟通交流的工具,承载着人类文化、思想和智慧的根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之一。
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媒介,更是思维的载体,通过语言的表达和交流,人们得以传递、沟通和共享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根源,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基础。
语言是思维的根源。
人类的思维活动离不开语言的支撑。
语言为思维提供了丰富的符号,使得人们能够通过言语和文字的表达来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语言不仅仅是简单的符号组合,更是思维活动的产物,是对事物的抽象和概括,是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通过语言的表达,人们能够进行逻辑思维、分析思考、联想想象,从而丰富自己的认知世界,促进自己的心智发展。
正是因为有了语言,人类才能够开展复杂的社会活动,进行深刻的思辨和交流,发展出丰富多彩的文化和科学知识,从而推动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
语言也是文化的载体。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这种语言背后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和价值观念。
语言不仅是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工具,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认同的象征。
通过语言的传承和发展,人们得以了解和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感受和体验自己民族的独特魅力,从而增强自己的文化认同感,凝聚自己的民族精神。
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在交流和碰撞中也能够产生新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
语言是文化的根基,承载着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是民族文明的象征和瑰宝。
由此可见,语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没有语言,人类的思维活动将无法进行,文化的传承也将无从谈起。
正是因为有了语言的存在,人类才得以进行思想交流和文化传承,使得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类文明也得以不断进步。
我们应当珍视语言,加强语言学习,维护和传承好自己的语言,推动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语言作为人类思维和文化的根源,承载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石。
我们应当以语言为根,以思维为源,充分发挥语言的作用,推动思维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共同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语言学概论简答论述题
简答题:1.简述语言学的分类。
理论语言学:从理论上研究语言的性质、结构、功能。
(1)根据研究对象不同,分为:个别语言学(以某一种具体语言为研究对象)普通语言学(以人类所有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语言的一般原理)(2)根据研究对象的时间不同,分为:历时语言学(又称动态语言学,研究语言的发展、衍变及其规律)转化生成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又称静态语言学、描写语言学,研究语言结构的某一部分在某个历史时期的实际状况,而不去考虑前因后果)(3)根据研究方法不同,分为:历史比较语言学(对有亲属关系的语言进行研究)对比语言学(用对比的方法研究没有亲属关系)结构主义语言学(强调语言的组合,分析语言片断)应用语言学:凡是关于语言学的应用研究都是应用语言学。
(1)狭义:专指语言教学,包括本族语教学、外语教学以及对有语言障碍者进行的语言整疗及其康复的治疗。
(2)广义:凡是将语言学原理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解决相关学科及语言学本身所涉及的实践与应用问题的科学。
2.什么是语言,什么是言语?指出联系与区别。
语言:是人类用于交际和思维的最重要的符号系统。
言语:是个人说的行为及结果。
关系: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联系:相互依存,语言离不开言语,言语离不开语言。
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为全社会所公认的词语和规则的组合。
言语是个人在特定情景中对语言的具体应用和表现。
区别:语言——全民性、抽象性、非物质性言语——个人性、具体性、物质性3.举例说明语言中的组合关系,聚合关系。
组合关系:在同一层级上组合起来的各个单位间所形成的关系。
.比如"吃"可以同"米饭,面条,馒头,东西"等组合出"吃米饭,吃馒头"等,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组合关系,组合关系反映了人类语言单位组合的规则.聚合关系:在语言结构的某一环节上,具有相同的作用,彼此可以相互替换的各个语言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
例如"吃米饭",其中的"吃"可以用"做"替换,"米饭"可以用"馒头"替换,"吃"和"做"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聚合关系体现了语言单位的功能类别,凡是具有聚合关系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的功能.4、语言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第四,概念、判断和推理这几种思维形式同语言中的词与句子并非完全对应,这也说明了语言和思维的区别。比如同一概念,一种语言中可以有多个词语表达,也可以用词组表达,词还有感情色彩,概念只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没有色彩。句子中一般只有陈述句表达判断,有些多义的陈述句可以表达几个判断。推理和复句也不对等,人们常以简略形式表达推理,省略一个前提或结论。如:下雨不出操,今天就不出操-下雨不出操,今天下雨。
所以,思维和语言没有什么先后的问题,是同步发展的,是互相适应的。
语言和思维形影相随,互相依存:思维是语言通向现实的桥梁,而语言则是人类进行思维的工具。我们可以说,语言是观察思维方式的窗口,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唯一的窗口。语言与思维的紧密联系,随着科学的发展,现在已得到了神经生理学的证明。但是,关于大脑的机制,大脑与语言、思维的研究还不是十分彻底,所以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还有待于大脑研究的进一步突破。据说科学上还有三大谜团有待于人类揭示,其中之一就是人的大脑(其它两个谜团是宇宙和生命的起源),目前我们对大脑和人类语言的内在联系认识研究还很不够,对人脑的机制的研究还不足以回答解释清楚语言和思维、思维和大脑的联系问题。因此,语言学上的一些疑难问题,还有待于其它学科研究的成果来支持。
第二个问题:
既然说思维先产生,那就是说思维是可以离开语言单独进行的,其结果也不需要语言来表现,因为按照这样的观点,思维产生的时候,语言还没有出现呢。这样一来,不就否定了语言与思维二者之间互相依存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了吗?
我比较同意的观点是:思维是先产生的,而语言是后产生的。这并不会说明语言与思维没有关系。举个例子:一个孩子的出现是要有其母亲和父亲的。在孩子没有出现以前,其父母的生活是一个样子。等孩子出生之后,父母的生活就会变成另一个样子。这个孩子的出生,会影响他父母的生活,而父母的生活反过来也会去影响孩子。没有语言的思维是简单的,是语言使思维变得复杂了起来,使人与其他的动物之间有了区别。这也是我的另一个观点:动物也有智力,只是水平比较低。没有语言或语言简单的动物也有思维,只是水平较低罢了。
语言与思维关系再认识沃尔夫《论语言、思维和现实》解读
语言与思维关系再认识沃尔夫《论语言、思维和现实》解读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解读美国语言学家本杰明·沃尔夫的《论语言、思维和现实》一书,重新探讨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复杂关系。
沃尔夫在该作中提出的假说,即语言对思维方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挑战了传统语言学和心理学对语言和思维关系的看法。
本文将概述沃尔夫的主要观点,分析其在语言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领域的影响,并探讨其假说在现代研究中的实证支持。
本文还将反思沃尔夫假说的局限性,并讨论未来研究方向,以期对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理解有更深入、全面的认识。
二、沃尔夫的语言与思维观沃尔夫在他的《论语言、思维和现实》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观点,即语言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而且是塑造我们思维方式和认知世界的重要媒介。
他认为,语言的结构、语法规则和词汇选择等都会对我们的思维方式产生深远影响。
沃尔夫的这种观点被称为“沃尔夫假说”或“语言相对论”,它挑战了传统上认为语言和思维相互独立或仅通过翻译关联的观点。
沃尔夫认为,语言的结构会影响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和理解。
例如,某些语言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可能会强调事物的某一面,而其他语言则可能强调另一面。
这种语言差异可能导致人们在思考相同事物时产生不同的观点和理解。
沃尔夫进一步指出,语言不仅影响我们对具体事物的看法,还影响我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表达。
沃尔夫还强调了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动态关系。
他认为,语言不仅塑造了我们的思维方式,而且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世界也在不断地塑造语言。
这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使得语言和思维成为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沃尔夫认为,要真正理解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就必须从动态的、相互作用的角度来看待它们。
虽然沃尔夫的观点在学术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但他的研究为我们重新审视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通过深入剖析沃尔夫的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如何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以及我们如何通过语言来塑造和表达我们的认知世界。
这种对语言和思维关系的再认识对于我们认识自我、理解他人以及探索人类认知的边界都具有重要意义。
《语言思维与非语言思维》评述
《语言思维与非语言思维》评述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是语言学家、人类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神经科学家,甚至是人工智能计算机专家关注的问题,但是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无法给出一个圆满的答案。
王小潞,李恒威和唐孝威在都是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他们在浙江大学学报上发表的《语言思维与非语言思维》比较系统地、详细地阐述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以及思维的两种形式:语言思维和非语言思维。
但是这篇文章里有些说法笔者并不同意,而且笔者认为就人类的语言与思维而言,只有语言思维,不存在非语言思维。
所谓的非语言思维也都是由语言启动的,在思维过程中都离不开语言的提示、推动、组合、分解、反复和串联。
一、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对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历史上曾经存在两种观点:“等同说”和“分离说”。
“等同说”认为,语言与思维是合而为一的、不可分离的,即没有语言的思维和没有思维的语言都是不存在的。
美国行为主义创始人、心理学家Watson继承了柏拉图的观点,认为思维和语言是同一事物,语言是出声的思维,思维是无声的语言。
另外还有两种相似的理论:Sapir-Whorf的语言决定论和苏联心理学家的思维依赖语言论。
国内的语言学家叶蜚声和徐通锵提出:不管用本族语还是外族语思维,一个人在思维的时候总得运用一种语言,可见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
“分离说”认为思维独立于语言之外。
这个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Piaget),他认为,语言在动作内化为表现和思维方面确实起着主要作用,但它不是唯一的,起作用的还有图画、造型、动作模仿、意象、手势、身势等,不过语言是这些符号中最佳的。
逻辑运算起源于动作与协调,其源泉比语言深刻的多。
Grace、Fodor和Searle也持有语言并非思维所不可缺少的东西这一观点。
王小潞等人认为以上两种观点都未免太极端了。
Vygotsky从发生学的角度提出,思维的进展和语言的进展不是平行的。
它们发展曲线相交并且不断相交。
语言和思维的先后及决定关系
语言和思维的异同及先后关系1、语言的两大功能:思维和交际。
思维(想象思维、抽象思维)2、语言功能,其交际的五个过程: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
3、语言的层级体系:语言系统就是由音位、语素、词、短语、句子等单位构成。
语言的底层是音位。
音位是最小的有辨义作用的语音单位,位于语言符号结构的最底层。
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与符号的序列。
上层又分为四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短语,第四级是句子。
语言结构就是由音位层和音义结合的符号序列层构成的装置,我们称之为语言结构的二层性。
◆1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及联系:它们的联系:1、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
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 2、语言存在以说话的需要为前提。
3、言语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是行为和结果。
4、言语包括语言成分和语余成分。
◆二、语言和思维的联系:1、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是人类思维最有效的工具。
A、从认知学讲,语言是认知的伙伴→固定认识成果B、思维的形成过程和成果都离不开语言2、语言离不开思维:A、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在运用中才有意义。
如果没有思维,就无所谓交际。
B、语言中词和句子的意义是思维赋予的;层级关系、组合、聚合等与思维的活动模式相吻合。
总之,语言与思维相互依存,各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又相互适应,思维水平高,语言发展的水平就高。
二语言和思维的区别:两者是不同的社会现象,不同科学研究的对象。
1、概念不同。
思维是人脑的机能;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2、职能不同。
思维用来认识世界,反映规律;语言的最重要职能和目的是来沟通思想、传递信息。
3、构成不同。
思维由概念、判断和推理构成;语言由语音、词汇、语法和语义构成。
4、语言单位与思维形式不完全对应:如梦话。
5、思维是全人类共有的,而语言具有民族性。
在探讨语言和思维的先后。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是个复杂的问题,也是有争议的问题.直到今天西方学术界仍进行着相当激烈的急论.然而,在我国却似乎很平静,这一理论问题早有了定论:"语言和思维互为依存,是同时产生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是用语言进行的",甚至还生发出"思维是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产生和存在的",等等.这种观点在我国学术界占着绝对的统治地位,流行于哲学界,语言学界,逻辑学界,心理学界……总之,无论是什么领域,一旦涉及到语言和思维关系问题,人们都把它当做普遍真理,搬进自己的论文,讲义或教科书.只要翻开三十年来我国出版的有关著作,辞书(包括新版《辞海》)就不难看不起出,其基调都如出一辙.对于这样一个带有争议的学术问题,竟会如此"步调一致",不禁使人感到奇怪.追其源,这些答案主要是来源于《马克思主义语言学问题》.本文不想对此书做任何评价,但对那些来源于该书的一些见解和解释,我觉得存在一些问题,因而不可避免地将会涉及到,顺便也谈谈自己的看法.在阐述之前,有必要把某些概念明确一下,这样,"对基本名词所指的具体事物,含义和解释有共同的语言才可以进一步澄清观点,求同辩异".①分歧莫过于"思维"一词的理解上.有人说,它是指人的认识活动的理性阶段,连最有权威的《辞海》(新版)也是这样下定义:"指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认识的理性阶段."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却有所不同,思维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着重号为引者所加,下同)这样,我们就无所适从了,到底是认识活动的理性阶段呢还是认识活动的全过程"思维"一词本是从哲学里来的,让我们翻开《简明哲学词典》(这还是斯大林批判马尔之后的1956年重版的),看这里是怎样说的:"мышление"(思维),特殊组织的物质——脑——的最高产物,通过表象,概念,判断等等来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能动的过程."从这里,我们即找不出思维是专指"理性阶段"的字眼,也体会不出此类暗示,而是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它是指认识的能动过程,当然也包括感性阶段,就是说,是指认识活动的全过程.而不是单指哪一个"阶段".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没象《辞海》那样冠以"人的"一词(这种限制不仅多余,而且是不科学的),而是只说它是"脑"的最高产物,这决不仅仅是为了省几个别字,而是为了更科学些,使内涵和外延相等.那么,思维到底是什么呢"它是大脑皮质上一种特有技能,此技能是以外在对象及其复杂的关系为基础,对客观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分析,综合,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推理和想象".②我赞同这样说法. 那么,语言和思维又是什么关系呢二者是不是同一事物的"内核"与"外壳" 思维是否必须借助语言才能进行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试图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准备从二者的起源和产生先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思维活动的分析,以及聋哑人的思维等方面入手,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思维和语言不是同时产生的许多语言学著作中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名词解释汇总
名词解释:1.聚合关系:聚合关系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在语言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各个符号之间形成的纵向关系.2.语用学:语用学作为语言学的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殊话语,特别是研究在不同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过程。
3.菲尔德:4.索绪尔:5.音素:音素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一个音节,往往可以从音质的角度去划分,划分到不能再分析为止,分析出最小的语音单位,得到的就是音素.6.音位:音位是某种具体语言或方言里能够区别词、语素的语音形式和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7.条件变体:具有互补分布关系的各音素对它们分布的环境总体来说是相互补充的,而对其中某个因素所能出现的特定位置又是相互排斥的.它们彼此间不能区别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所以并归并为一个音位,这些因素就是这个音位的若干变体。
这种变体都有各自出现的条件,所以叫做条件变体。
8.超音段音位:在语流中,音高、音强、音长这样的非音质要素也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因此也能归并成音位.由于这些音位不是局限于一个音段音位,而是常常是添加到音段音位的序列(包括音节、词等)上面,它们具有超音段的性质,音位学上把它们叫做超音段音位,也叫非音质音位.超音段音位包括调位、重位、时位.9。
音位的区别特征:一个音位之所以区别于别的音位,是因为它有某种特殊的不同于别的音位的语音特征,这种能区别音位的语音特征就叫做音位的区别特征.10。
复辅音:一个音节内两个或两个以上辅音的组合叫做复辅音。
11。
肌肉紧张度说:12.语流音变:人们说话时,具体的因素组合在一起,形成长短不一的一段段的语流。
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教语流音变。
13。
理性意义:理性意义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概括反映,也叫概念意义,是词义的核心部分。
论述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论述思维与语言的关系思维与语言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一、思维与语言的联系思维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
首先,思维活动是借助语言而实现的。
这是由于语言本身具有的概括性决定的。
正如XXX所说:“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
”思维特别是抽象思维是以语言为工具对客观现象的反映活动。
人们通过语言才可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概括出来。
一)、思维主要依靠语言进行,语言对思维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1、语言是个人思维活动的工具;2、语言是标记思维活动成果的工具。
例如,“灯”这个词,与各种各样的灯相联系,他概括了一切不同颜色,不同形状和材料制作的灯的本质属性,即能照明的工具。
如果没有标志一般东西的词,思维就无法进行间接、概括的反映。
可见思维的结果是靠语言这一载体来表达的,离开了词的刺激作用,人脑就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3、语言是人们互相交流思想的工具。
4、语言可以成为思维活动的客观刺激物。
在思维发展过程中,语言对思维活动的作用不断发生变化,语言的作用由小到大。
思维借助于语言、词来实现。
但是语言不是思维的唯一工具,也不是交流思想的唯一手段。
人们还可以利用其他符号系统和表象来思考,用手势、表情来表达思想。
(二)、语言也离不开思维,因为构成语言的词汇和语法规则是思维的结果。
而词义正是概括的思维或概念。
语言和词的意义也正是靠日益充实、丰富而不断地深化和发展的。
语言和思维是同时在人类的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儿童掌握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
二、思维与语言的区别思维与语言密不可分,并不是说二者可以混为一谈,思维与语言是有区别的。
(一)、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概括的反应,是一种包含物资内容的心理现象。
而语言是有一定的物资形式与概括的内容所构成的信息符号系统。
它是一种包含精神内容的物资形象,是思维的物资外壳或思想的间接现实。
这是思维和语言的根本区别。
二)、外部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而在个人头脑中进行的思维却不能与别人交流。
思维的基本方法
思维的基本方法思维的基本方法思维是智力结构的核心成分,是智力活动的关键要素。
思维又是认识活动的高级阶段,同时思维活动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有着不同种类、不同水平。
思维反映的客观事物是十分复杂的,而且能够揭露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规律性联系。
我们必须分析了解并掌握思维活动的过程、活动形式、运作规律及有关原理,并学会运用思维的方法,才能提高智力水平。
思维的基本过程和运行规律是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归类、抽象和概括、系统化和具体化、归纳和演绎。
其实人的思维过程,也被称之为思维操作或智力操作。
因此也可作为人的思维方法,我们就称之为思维的基本方法之一。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思维是人脑的产物,大脑是思维的器官。
思维活动的特点离不开大脑的功能特点。
近年来研究发现,大脑两半球功能优势不同,大脑左半球负责语言、文字、分析、计算、写作、数理逻辑,即数理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占优势,而右半球则负责情感、态度、空间感觉、音乐、节奏、动作协调、想象创造,即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占优势。
依照大脑功能特点来看,思维的活动类型主要分为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根据不同种类思维的运行规律,我们将抽象思维方法和形象思维方法也当作思维的基本方法之二加以探讨。
思维的基本方法(之一)思维的基本方法之一包括以下十种方法: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归类法、抽象法、概括法、系统化法和具体化法以及归纳法和演绎法等。
一、分析法与综合法(一)分析法是在头脑中把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方面,把整体的个别特征或个别属性分离出来。
如把植物分解为根、茎、叶、花、果实等组成部分;把花分为色、香、味等不同特征或属性。
把一篇文章分成若干段来领会,阅读时常把书的内容分解成若干部分、若干方面、若干知识点,从不同的层次结构上去掌握。
分析是认识事物的必然阶段,如植物学家只有确认了某种植物的花与果实,才能将其归类。
又如老师教小学生认字,就是将字分解成笔划教给孩子的。
(二)综合法是在头脑中把一个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或个别属性(个别特征)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
7、陕师大《心理学》作业题附答案
陕西师大远程教育学院中文专升本科函授生《心理学》作业题附答案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2、什么是意识?答:意识是指人所特有的反映现实的最高形式,是人对现实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反映,也可以说意识就是人的心理,是人自觉的、有目的的高级心理部分。
3、学习心理学有什么意义?答:探索人心理活动的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理论意义:心理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并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因为心理学在研究人脑对客观现实反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科学地揭示了心理与脑的关系,心理与客观现实的关系,雄辩地论证了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有力地批驳、抨击了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思想观点。
心理学探索外部的客观条件如何影响心理过程的进行,如何影响人心理特征的形成,揭示客观的物质世界与人心理活动之间必然的因果关系,又分析人的心理活动如何根据客观事物的规律,影响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在这些分析研究中特别重视社会历史条件对人心理的制约作用。
这些研究和探索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在研究人心理活动问题上的具体化,也是我们研究人心理现象的指导思想。
(二)实践意义:1.可以使心理因素对行为活动发生最佳影响,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卫生保健服务;2.根据心理规律,可以更有效地影响人的心理活动,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3.根据心理变化的规律和特点,可有效预测并有准备地对待某些心理现象。
4、心理学研究方法有哪些?答:心理学研究方法很多,其中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此外还有谈话法、作品分析法、问卷法、模拟法等等。
5、为什么说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有年轻的学科?答:心理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是因为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说过:“心理学有一个悠久的过去,但却仅有一段短暂的历史。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实际上人们对心理现象的探索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语言与思维[1] (1)
语言与思维一、语言与思维的界定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它是一种社会现象。
它是由声音(语音)、词汇和语法各个部分构成的,语言在实现它的交际功能时,正是它的三个构成部分的综合应用。
言语是指个体对语言的掌握和运用的过程。
它是一种心理现象。
言语,这是语言在交际过程中的运用,利用同一种语言,可以说出大量的、各种不同的言语。
思维是人类大脑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是人类开动脑筋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是人类大脑的一种机能。
思维是复杂的,多形态的,一个人同时并存着几种不同形态的高度发达的思维。
一般把思维分为三种类型:1.直观动作思维:这种思维指思维时能直接感知思维对象,并通过思维者自身的动作去影响思维对象的那样一种思维活动。
例如像工程设计师、体育运动员等的思维活动都具有直观动作特点,教练员讲解有关体育战术如足球、篮球、排球等也要用直观思维。
2.形象思维:这种思维指在思维时用唤起形象并在想象中对形象进行加工改造的那样一种思维活动人。
艺术家和文学家思维时(在进行艺术构思时)就充分地进行着这种形象的加工改造和组合的活动。
比如构思一幅画、一座雕塑、一个情节、一个戏剧场景等,都要进行形象思维。
3.抽象思维:也叫逻辑思维,指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分类,形成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的那样一种思维活动。
通常我们所说的思维、思维能力,主要地是指这种思维,是人类最普遍的一种思维类型。
这种思维只有人类有,动物没有,所以动物没有语言。
有人曾经做过试验,把小鸡抓住捆扎起来,小鸡挣扎尖叫,母鸡会应声而至,赶来营救;而把小鸡罩在玻璃瓶中,哪怕小鸡挣扎喊破了嗓子,母鸡因为听不倒小鸡的叫声,在一边仍然是无动于衷,若无其事,这说明母鸡只有第一信号系统,只具有直观思维能力,没有逻辑思维能力。
这三种类型的思维活动,语言在其中的作用是不相同的。
前两种思维很少语言的活动,一般称为非语言思维,第三种思维主要依靠语言进行,所以是语言思维。
2021年幼儿教师资格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与答案解析26
2021年幼儿教师资格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与答案解析26一、单选题(共30题)1.幼儿身高和体重增长最为迅速的时期是()A:0~2岁B:3~4岁C:5~6岁D:6~10岁【答案】:A【解析】:第一个高峰期在出生后的第一、二年。
在第一年内幼儿的身长增加20~25厘米,为出生时身长(50厘米)的50%;体重增加6~7千克,为出生时体重(3千克)的两倍。
第二年幼儿的发展速度也是较快的,身长增加10厘米,体重增加2.5~3.5千克。
2.陶行知创立的培养幼教师资的方法是()A:讲授制B:五指活动C:感官教育D:艺友制【答案】:D【解析】:3.我国幼儿园是对()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A:6B:2C:3D:4【答案】:C【解析】:《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二条规定,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
4.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相关规定,幼儿园必须把()放在工作的首位。
A:促进孩子的认知发展和开发孩子的智力B:培养孩子完善的人格和保持孩子愉快的心情C:引导孩子乐于与人交往和培养幼儿互助、合作和分享D: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答案】:D【解析】:本题是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健康领域指导要点相关内容的考查。
健康领域的指导要点有:(1)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2)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3)活动要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严禁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的比赛、表演或训练等;(4)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语言和思维异同与先后关系
语言和思维的定义异同及先后关系思维的定义:思维是客观现实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产生感觉和知觉。
感觉和知觉以感性形象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的事物,使人能把握各种现象和事物的外部联系。
思维是以感觉和知觉为基础的一种更高级的认识过程,它运用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等智力操作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以存储于记忆中的知识为媒介,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
这种反映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进行,带有间接和概括的特性。
例如,人们看见各式各样的平房和高楼,通过思维则能形成房屋这一概念,它概括了所有平房和高楼的共同本质。
人们可以看到阳光照射在岩石上,通过肤觉而感知岩石变热。
但阳光照射与岩石变热的因果关系却不是感觉和知觉所能把握的,需要进一步利用有关的知识进行判断和推理,间接地加以认识。
这种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使人们能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人们掌握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能预见事物的未来变化和发展,进而能动地改造世界。
人们的思维是否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要受实践的检验。
思维活动可由外部事物引起,也可由记忆中的事物引起。
一般来说,当人需要完成某种任务而又没有现成的手段时,思维活动便被触发并沿着任务所指引的方向进行。
换句话说,思维活动是由一定的问题引起的,并指向问题的解决。
这种思维活动称作目的指向性思维。
它受意识的控制,是人的主导性思维活动。
另外还有一种没有明确目的的思维活动,它很少受意识控制,带有自发的联想的性质,称作联想性思维。
思维突出地表现在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方面。
思维与语言的关系:思维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语言不仅是人们交流思想的手段,而且也是正常人进行思维的工具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因素但概念是由词来表示的,例如房屋的概念就是用词“房屋”来表示的。
房屋一词单独以符号的形式存在,标志了所有各式各样的平房和高楼,具有概括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是由普通性的前提推出特殊性结论的推理
演绎推理有三段论、假言推理和选言推理等形式
1.三段论
三段论是指由两个简单判断作前提和一个简单判断作结论组成的演绎推理
2.假言推理
假言推理是以假言判断为前提的演绎推理
假言推理分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和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两种
3 论据不足的谬误
特例的谬误;样本太少的谬误;数据不可比的谬误;虚假相关的谬误,;赌徒谬误;虚假原因,;因果倒置的谬误;类推的谬误:把不具类似性的事物一起类比;窃题的谬误,又称循环论证;迁题的谬误:转向证明另一个不相干的结论;强辩
胡搅蛮缠
??
??
??
??
思维内容年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这是其客观性的一面;而思维内容毕竟是意识领域的第二性的东西,并非客观事物本身,这是其主观性的一面
可见思维内容就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辩证统一
P2"
第二章 概念
1 概念反映事物本质属性
有的概念反映事物的一个属性,有的概念反映事物的多个属性
如"单身汉""亲属"
1 同一律: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概念和判断都要保持自身的确定性
常犯错误: 偷换概念、混淆概念;违反判断同一性:偷换论题、转移论题
2 矛盾律: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或者两个互相反对的思想不能都是真的
悖论:悖论是把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肯定为真导致的
3排中律: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对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时断定为假,其中肯定有一个事真的
(2)关系判断:关系者项;关系项;量项
判定对象物之间某种关系的判读
(3)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负判断
①假言判断又称条件判断
有A必有B 为充分条件判断
无B必无A 为必要条件判断
A则B 无B则无A为充要条件判断
第四章 推理
推理就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另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选言推理是以选言判断为前提的演绎推理
选言推理分为相容的选言推理和不相容的选言推理两种
(1)相容的选言推理的基本原则是:大前提是一个相容的选言判断,小前提否定了其中一个(或一部分)选言肢,结论就要肯定剩下的一个选言肢
(2)不相容的选言推理的基本原则是:大前提是个不相容的选言判断,小前提肯定其中的一个选言肢,结论则否定其它选言肢;小前提否定除其中一个以外的选言肢,结论则肯定剩下的那个选言肢
文档来自网络,是本人收藏整理的,如有遗漏,差错,还请大家指正!
《逻辑学基础教程》 读书笔记
彭漪涟 华东师大出版社
第一章 概述
"思维可以分为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思维内容就是反映在思维中的客观现实
事物的性质、关系、规律等为人们所认识之后,被反映在思维中,就成为思维内容
"(《逻辑学基础教程》p2)
3明确一个概念,要明确内涵和外延
普遍概念、单独概念
集合概念、类概念
模糊概念:、非模糊概念
实体概念、属性概念
4概念之间的关系
相容关系:全同关系,种属关系,交叉关系
不相容关系:矛盾关系(外延之和为整个属概念的外延),反对关系
并列关系:不相容并列,相容并列
既不肯定也不否定的说法"这个姑娘不算不美,也不算美"
常见错误:回避表态、用语模糊
排中律适用于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而矛盾律适用于矛盾关系
4 充足理由律: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一个思想要被确认是正确的,必须有充足的理由
第九章 论证
1论证,就是根据一个或一些已知为真的判断来确定某一判断真实性的思维过程
包括归纳与演绎推理等形式
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而演绎推理则是从一般到个别,在实际的思维过程中,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演绎推理中的大前提是从归纳推理中得出来的,而没有演绎推理也不可能实现认识的归纳过程.不完全归纳推理有待演绎推理的论证和补充.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归纳和演绎,正如分析和综合一样,是必然相互联系着的."
也就是说,其前提真而结论假是可能的,所以,归纳推理乃是一种或然性推理
2归纳推理就是以个别性知识或特殊性认识为前提概括出一般性认识为结论的推理..
3 在归纳推理中,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系不是必然的,而是或然的,在前提为真的条件下,结论未必为真
归纳推理不是必然性推理而是或然性推理
(1)分类:完全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
(1)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基本原则是:小前提肯定大前提的前件,结论就肯定大前提的后件;小前提否定大前提的后件,结论就否定大前提的前件
(2)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基本原则是:小前提肯定大前提的后件,结论就要肯定大前提的前件;小前提否定大前提的前件,结论就要否定大前提的后件
如下面的两个例子:
3.选言推理
三角形
4 二则怎样,如果B,则怎样
现在,要么A要么B,你想怎样"常在辩论中置对方与二难之地
第六章 归纳推理
1归纳推理,归纳推理的前提是一些关于个别事物或现象的命题,而结论则是关于该类事物或现象的普遍性命题
归纳推理的结论所断定的知识范围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知识范围,因此,归纳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不是必然性的,而是或然性的
5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一个概念,其内涵越大则外延越小,内涵越小则外延越大
对概念的限制就是通过增加内涵来减少外延
6定义
定义是解释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定义的方法:属+种差;
第三章 判断
1判断就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判断要通过语句表达
(1)性质判断的构成:量词+主项+判断词+谓项
2) 完全归纳推理是一种必然性推理
第七章 类比推理
1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两类)对象的某些属性相同或相似,从而推出他们在另外的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
2 类比推理的结论是或然的
3 假说:是对各种未知事实的假定解释
类比推理在假说的产生中有重要作用
第八章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2 概念和词语
" 思维对事物的反映,是离不开语言的
思维与语言有着紧密联系
思维只有借助语言才能产生,也只有借助语言才能存在
正如马克思所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
"A斯大林也只指出,思维"只有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在语言的词和句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和存在","没有语言材料、没有语言的'自然物质'的赤裸裸的思想,是不存在的"人们的思想交流,也不能没有语言
论证就是概念、判断、推理及其逻辑规则、逻辑规律的综合运用
论据必须是已知为真的判断
论据需要充足,论据和论题之间需要有必然的内在的联系
2论题的规则:
论题必须明确;保持同一性
3反驳的方法:直接论证论题为假;论证反论题为真;从当前论题导致一个荒谬的结论
反驳论题;反驳论据(驳倒对方论据并不能证明对方论题为假);反驳论证方式(比如三段论中不能出现大于三个的不同概念)(驳倒了对方的论证方式,,只能证明对方论题的真实性还有待论证)
第十章 谬误
1 指在推理或论证过程中违反思维规律或规则所犯的错误
2谬误形式:
诉诸强力的谬误;人身的攻击;无知的错误;诉诸怜悯的谬误
词语歧义的谬误;断章取义的谬误;含混笼统的谬误;非黑即白的谬误(在两个极端之间不恰当的二者选一);稻草人谬误(先歪曲对方的观点,然后加以攻击);合成的谬误,由部分元素的性质不恰当的推论整体、集合的性质; 分解的谬误:对比上面;复杂问语的谬误,把两个问题以上的问题合并作为一个问题,诱使对方作为一个简单问题来回答的谬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