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排水、集水井降水及井点降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地面水的排除主要为了防止降雨时,雨水沿着底面径流进入基坑 而增加抽水量,因此通常在基坑外边缘边坡上设置排水沟、截水沟或建 筑土堤等设施。基坑外的地面排水系统最好与道路排水系统相结合,达 到自流排水的效果。
一般排水沟的横截面和泄水坡度根据最大流量确定。一般排水沟的 横截面不小于0.5x0.5,纵向坡度根据地形确定,一般不小于0.3%。 (二)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有集水井降水和井点降水两种。
(4)管井井点及深井泵 若出水量很大,可沿基坑每隔20-50米设置
一个管井,每个管井单独使用一台水泵抽水。
若不仅抽水量大, 降水深度也较大,那么 采用特制的深井泵
井点适用范围及选用
解决工程问题时,应先判断是否需要降水,如果 需要则优先选用集水坑降水,集水坑降水不适用时 (如可能产生流砂现象)采用井点降水。
环形布置或U形布置,井点管的间距一般为0.8-1.5m, 由计算和经验确定。
a)单排布置:适用于基坑(槽)宽度小于6米, 且降水深度不超过5米的情况;
b)双排布置:适用于基坑(槽)宽度大于6米或 地质不良的情况;
c)环形布置:适用于大面积基坑; d)U形布置:适用于考虑土方机械进出场方便。
(2)高程布置: 井点管的埋置深度h(不包括滤管),可按下式计
轻型井点降水
(1)降水设备:由管路系统和抽水设备组成。 (2)布置和计算
A平面布置 B高程布置 C计算 (3)施工及注意事项
(1)降水设备:由管路系统和抽水设备组成。
1)管路系统分为:滤管、井点管、弯联管、集中总 管;
2)抽水设备分为:真空泵、离心泵、水气分离器。
(2)平面布置Biblioteka Baidu 轻型井点的平面布置可采用单排布置、双排布置、
原因:由内因和外因组成。 内因即土壤的性质,外因,即地下水及其产生动水压力 的大小、方向。 动水压力:水在土中渗流时对土体的作用力。大小与水 头差成正比,与渗流路径成反比;方向与水流方向一致。
施工技术
2.易产生流沙的土 主要有:土颗粒组成中粘粒含量小于10%,粉粒含量大于75%;土
的不均匀系数小于5;土的天然空隙比大于0.75;土的天然含水量大于 30%。 3.管涌现象
①集水井降水法就是在开挖基坑时,沿坑底周围或中央开挖
排水沟,在沟底设置集水井,使坑内的水流向集水井,然后用水 泵抽走。
排水沟横截面不小于0.5x0.5,纵向坡度宜为0.1%-0.2%; 根据地下水量的大小,基坑的平面形状及水泵的能力,集水 井每隔20-40m设置一个,其直径和宽度一般为0.6-0.8m,其深 度随着挖土的加深而加深。始终低于挖土面0.7-1.0m,当基坑挖 至设计标高后,集水井底应低于坑底1-2m,并铺设0.3m左右的 碎石滤水层,以免抽水时将泥沙抽走,并防治集水井底的土被扰 动。井壁可用竹、木等进行简易加固。
特点:降水效果好,从根本上避免了流砂现象的发生, 但施工技术复杂,成本较高,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
井点类别主要有: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 管井井点及深井泵等。
(1)轻型井点:最普通常用的井点,可分为一级、两 级、多级轻型井点。
(2)喷射井点
(3)电渗井点
井点管作负极,打入金属管作正极,通直流 电,土颗粒自负极流向正极流动,地下水自正极 向负极移动而被集中抽出。
轻型井点理论可降水深度10.3m,但因考虑设备水头损 失,实际降水深度不超过6m。
(4)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改变水流方向,加大土颗粒间的 压力,从而有效的防止流砂的形成。
(5)地下连续墙,沿基坑的周围先浇筑一道钢筋混泥土的 地下连续墙,从而起到承重、截水和防流砂的作用。
(6)枯水期施工,枯水期地下水位低,基坑内外水位差小 ,动水压力也小。
施工技术
②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即井点降水法。就是在基坑开挖 前,在基坑周围埋设一定数量的井点管,利用抽水设备从 中抽水,使地下水位降落到坑底以下,直至基础工程施工 完毕为止。
算。
式中: -----井点管埋置面至坑底部的距离(m); -----降低后的地下水位线至基坑 中心底面的距离,安全储备 高度,一般为0.5~1m; -----水力坡度,环形井点为1/10, 单排井点为1/4; -----井点管至基坑中心的水平距离 (m)。
施工技术
井点管埋深H≥H1+h+iL,还应考虑井点管一般露出地面 0.2m左右,且必须保证,在任何情况下,滤管必须埋在透水层 内。水泵轴心标高宜与总管平行或略低于总管。总管应具 有0.25%-0.5%坡度。各段总管与滤管最好分别设在同一水 平面,不宜高低悬殊。
三、施工排水
开挖基坑时,土的含水层常被切断,地下水将会不断地渗入坑内, 雨季施工时,地面水也会流入坑内;若流入坑内的地下水和地面水如不 及时排除,不但会使施工条件恶化,造成土方塌方,亦会影响地基的承 载力。
施工排水的目的:保证土体相对干燥------改善施工条件,保护地 基土。
施工排水包括排除地面水和降低地下水;
施工技术
流砂
细颗粒,均匀颗粒,松散的饱和土在动水压力的作用下, 土颗粒失去自重,处于悬浮状态,土体失去承载能力,随 水一起流动,涌入基坑,这种现象称为流砂现象。
危害:发生流砂现象后,土完全失去承载力,工人难 以立足,施工条件恶化;土边挖边冒,难以达到设计深度; 引起塌方,使附近建筑物下沉、倾斜,甚至倒塌。
抢挖法;打板桩法;水下挖土法;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法;地下连续墙法。
(1)抢挖法,即抛大石块法, 坑底抛大石块,增加土的压重,以平衡动水压力,
(2)打板桩,将板桩沿基坑周围打入不透水层,起到截住水流的作用; 或者打入坑地面一定深度,增大水的渗流路径,减小动水压力 (3)水下挖土,即不排水施工,坑内外水压平衡,不产生水头差。
当基坑坑底位于不透水土层内,而不透水土层下面为承压蓄水层, 坑底不透水土层的覆盖厚度的重量小于承压水的顶托力时,基坑底部即 可能产生涌冒现象。
4.流砂的防治办法: 防治流砂总的原则是“治砂必治水”。因为是否出现流砂现象的重
要条件是动水压力的大小和方向。其途径有三:一是减小或平衡动水压 力;二是截住地下水流;三是改变动水压力的方向。具体措施主要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