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复习知识点
美学原理重点整理
美学原理重点整理1.美学学科的名称是Aesthetica,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在1750年首次提出来的。
2.西方美学的历是从柏拉图开始的,柏拉图式第一个从哲学思辨的高度讨论美学问题的哲学家。
3.康德将美学称之为“判断力的批判”。
4.先秦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中国美学的真正起点是老子。
5.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清代前期是中国美学史上第三个黄金时代。
6.近代美学的代表人物: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
7.王国维提出“境界说”;蔡元培提倡美育和艺术教育。
8.现代美学的代表人物:朱光潜、宗白华他们两人美学思想特点:第一,他们的美学思想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西方美学从“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走向“天人合一”的思想模式的趋势;第二,他们的美学思想都反映了中国近代以来寻找中西美学融合的趋势。
9.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10.美学学科的性质:人文学科、理论学科、交叉学科(与艺术、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神话学有密切的关系)、发展中的学科11.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是一篇专门讨论“美”的对话录。
在这里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提出了“美本身”的问题12.朱光潜提出“美在意象”。
在5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朱光潜解决了别人没有解决的两个理论问题:第一说明了艺术美和自然美的统一性;第二对美的社会性做了合理的解释,时代、民族、社会形态、阶级以及文化修养的差别会影响对美的认识,美的社会性不在自然物本身,而在于审美主体。
13.柳宗元提出“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即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
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解释:第一,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美离不开观赏者,而任何观赏者都带有创造性。
第二,没并不是对任何人都一样的,同一外物在不同人面前显示为不同的景象,生成不同的意蕴。
第三,美带有历史性。
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在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阶段,美一方面有共同性,另一方面又有差异性。
14.“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国绘画美学的纲领性命题,有唐代画家张璪提出。
美学原理复习资料
美学原理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1.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关于美的问题包括美的普遍本质,美的根源、特征、形态及美的主客观统一性等;美感问题包括美感的性质、特征及影响美感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因素与心理因素等;审美活动规律包括审美经验与审美意识的形成、美育的有效实施等,美的创造活动规律包括提高审美主体的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包括人们如何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各种艺术创作,在生活中创造美等。
P62.美学思想美学思想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哲学概括。
人类早期的美学思想散见于古代大量的文论、画论、书论、乐论及哲学、历史等著作中。
这些不具备系统的理论体系的美学思想往往凝聚、结晶为某些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是美学产生的基础,但还不是作为独立学科的美学。
P23、游戏说“游戏说”是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的,因此又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这种观点认为,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这种观点肯定了人们只有在满足了基本物质生活需要的条件下,才可能有艺术活动和审美活动,并将艺术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艺术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具有超功利性等特性。
但是,这种观点把游戏看作人和动物共有的本能,是错误的,它脱离人类的社会实践来解释审美发生的根源,所以未能揭开审美发生的真正奥秘。
4.摹仿说“摹仿说”的代表人物是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思想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
这种观点认为所有的艺术都起源于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摹仿。
“摹仿说”在欧洲雄霸了两千年,因为它作为人类早期对审美发生问题的一种朴素解释,坚持了美与艺术来源于客观现实,具有一定的合理之处。
美学原理 复习资料
一、什么是美学?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通建议应成立一门专门研究感性认识的新学科,这么新科学叫做“伊斯特惕克”,即美学,希腊文原意为“感觉学”的意思,由此可见,这门新科学是作为一门认识论提出来的。
1750年,他则正式以“伊斯特惕克”这个术语出版他的《美学》第一卷,而在其著作中,一开始便不是简单地谈感性认识,而是谈对美的认识,即美感的认识,因此,他本人被成为“美学之父”。
二、我国最早接受西方美学的算是王国维。
三、美学建立以来的意见和论争。
(四种意见)1、鲍姆嘉通认为,美学对象就是研究美,就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
2、黑格尔认为,美学对象是研究美的艺术。
3、车尔尼雪夫斯基在批判黑格尔派美学的同时,非常强调对现实美的研究,强调艺术对现实的美学关系。
4、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心理学的。
属于这一派的美学有“移情说”、“心理距离说”等。
四、本教材对美学的一些观点: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的科学,比较合适。
它体现了审美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和当前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方面,美学可以集中地研究美、美的各种形态以及美感的问题;另一方面,又可以从审美上研究艺术,与艺术概论有所区别,艺术是审美意识和审美对象的集中体现。
它是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但美学不是研究艺术的一般问题。
即艺术的所有问题,二是研究艺术美的问题,研究艺术美的创造和欣赏的问题。
五、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人物及观点)1、柏拉图是在欧洲美学史上最早对美的问题作深入的哲学思考的人,他提出: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
他认为理式是客观世界的根源,客观世界并不是真实的世界,而理式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
2、康德的美学是建立在先验论的基础上的,他认为:“美是主观的。
”美是那种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没有概念的纯形式,而又必然为一切人所喜爱。
康德对美的分析:(1)趣味判断和厉害,概念无关(2)美虽然是含目的性的形式,但只有引起想象力和?的和谐的自由的活动,才能普遍必然地引起美感。
而这种快与不快的情感才是判断对象美不美的真正原因。
美学原理重点整理
美学原理重点整理1. 美学学科的名称是Aesthetica,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在1750年首次提出来的。
2. 西方美学的历是从柏拉图开始的,柏拉图式第一个从哲学思辨的高度讨论美学问题的哲学家。
3. 康德将美学称之为“判断力的批判”。
4. 先秦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中国美学的真正起点是老子。
5.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清代前期是中国美学史上第三个黄金时代。
6. 近代美学的代表人物: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
7. 王国维提出“境界说”;蔡元培提倡美育和艺术教育。
8. 现代美学的代表人物:朱光潜、宗白华他们两人美学思想特点:第一,他们的美学思想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西方美学从“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走向“天人合一”的思想模式的趋势;第二,他们的美学思想都反映了中国近代以来寻找中西美学融合的趋势。
9.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10. 美学学科的性质:人文学科、理论学科、交叉学科(与艺术、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神话学有密切的关系)、发展中的学科11. 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是一篇专门讨论“美”的对话录。
在这里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提出了“美本身”的问题12. 朱光潜提出“美在意象”。
在5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朱光潜解决了别人没有解决的两个理论问题:第一说明了艺术美和自然美的统一性;第二对美的社会性做了合理的解释,时代、民族、社会形态、阶级以及文化修养的差别会影响对美的认识,美的社会性不在自然物本身,而在于审美主体。
13. 柳宗元提出“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即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
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解释:第一,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美离不开观赏者,而任何观赏者都带有创造性。
第二,没并不是对任何人都一样的,同一外物在不同人面前显示为不同的景象,生成不同的意蕴。
第三,美带有历史性。
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在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阶段,美一方面有共同性,另一方面又有差异性。
美学原理部分考点
美学原理部分考点一、美学研究的对象:在西方美学史和中国美学史上上,美学研究对象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六类:(1)美学研究的对象是美(美的本质,美的规律);(2)美学研究的对象是艺术;(3)美学研究的对象是美和艺术;(4)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关系;(5)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经验;(6)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
其实,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
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它的核心是以审美意象为对象的人生体验。
二、美学的学科性质:美学的学科性质可以归纳为四点:(1)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
人文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人的生活世界,是人的意象世界和价值世界;(2)美学是一门理论学科、哲学学科,那种用心理学美学来取代哲学美学的思潮对美学的学科发展是不利的;(3)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美学与艺术、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神话学、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史、风俗史等诸多学科都有密切的关系;(4)美学是一门正在发展的学科,从国际范围看,至今还找不到一个成熟的、现代形态的美学体系。
三、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柳宗元提出得命题: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美不能离开人的审美活动。
美是照亮,美是创造,美是生成。
对于柳宗元的命题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上来理解:(1)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美离不开观赏者,而任何观赏都带有创造性。
(2)美并不是对任何人而言都是一样的。
同意外物在不同的人面前显示为不同得气象,生成不同得意蕴。
(3)美带有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在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阶段,美一方面有共同性,另一方面又有差异性。
四、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纯粹主观的“美”:马祖道一提出得命题:心不自心,因色故有。
张璪提出的命题:外师造化,中得心愿。
“心”是照亮美的光源。
这个“心”不是实体性的,而是最空灵的,正是在这个空灵的“心”上,宇宙万化如其本然地得到显现和敞亮。
所以,宗白华说:“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
”又说:中国宋元山水画“是世界最心灵化的艺术,而同时是自然的本身”。
美学原理重点内容
美学原理1、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①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古希腊柏拉图是在欧洲美学史上最早对美的问题作深入的哲学思考的人。
他认为美的本质就是美本身。
它的这种观点否认了美的客观现实的根源和基础;康德的美学是建立在先验论的基础上,他认为美是主观的。
黑格尔在哲学上是客观唯心主义者,他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克罗齐的美学建立在主观唯心论的基础上,他认为美的根源在于心灵。
②从客观现实、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亚里士多德坚决批判了柏拉图的唯心主义观点。
他认为“一般”是不能脱离“个别”而单独存在的,美在事物本身之中,他肯定了美在事物的形式、比例。
达芬奇认为美并不是什么神意的体现,是可以用感官认识到的事物的性质。
荷迦兹、博克、狄德罗的美的观点也都承认了美的客观性。
③从社会生活来探索美的根源: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他的、见解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美学出现以前的最高水平。
但他对美和生活的本质的理解是从人本主义出发的,在分析美的本质时缺少辩证法。
因而,也具有缺陷。
2、“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枝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朱光潜提出,说琴声在枝头上的是主观唯心主义,说琴声在琴上的是机械唯物主义。
琴声的发生既要有琴,又要有琴声的手指,总之,要主观与客观统一,那就是美。
3、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结合善(功利)来研究美先秦时期,墨子、孔子、孟子、荀子等都认为美与善是密切联系的,是有功力性的。
客观事物之所以美,就在于客观事物所具有的社会功利性质。
②结合艺术来研究美中国美学史上结合艺术探索美的途径,可以从主客观关系研究美、从内容与形式上研究美、从风格上研究美三个方面来看。
所有这些关于美的创造的理论,不仅接触到艺术创作的关键问题,而且带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但是,还不能科学地全面地解释艺术创造的全过程,往往夸大艺术家的个人天赋和灵感作用。
③结合现实研究美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探讨,有其独特性,与西方美学史有很大的不同。
美学原理复习资料
1模仿说:最古老的艺术学说之一,模仿是人类固有的人性和本能,。
是古希腊世界定艺术的普遍观点。
后来提出艺术模仿自然地原则,以再现现实主义为宗旨的现实主义文学是模仿说发展的最高阶段。
2游戏说:称之为席勒·斯宾塞理论,艺术活动是无功利无目的的自由的游戏活动,是游戏活动发展而来,艺术和游戏具有虚构的力量,具有拓展性和能动性,引起的快感消除了一切主观偏见和现实差异,是忘我的。
3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即所谓“胸罗宇宙,思接千古”,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是意象中最富有形而上意味的类型。
4艺术的认识作用:人们通过艺术品的欣赏能从虚拟的意象世界背后获得对世界和历史的认识,可以了解到自己从未经历过得事物、从而增长见识、开阔眼界。
5通感:人是一个有机的生命整体,他们之间并不是相互割裂、互不相通的,一种感官的变化常会引起其他感官变化、他们之间有协作、相互影响和沟通的现象。
6自然美:是“呈于吾心”而见于自然物、自然风景的审美意象。
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
7社会美:是社会生活领域的意象世界,包含有深刻的历史的意蕴,显现出老百姓的本真的生活世界。
8形式美:作为美感的一部分,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激起我们的审美感情,这种关系的组合,这些审美的感人的形式称为形式美。
9形式内容说:形式有限,而内容相对空洞。
比如姚明的衣服给婴儿穿,再比如《大独裁者》理发师查理扮演希克勒,形势与内容的不相符,产生了喜剧效果。
论述题:1.人的审美活动诞生过程:美的诞生是一个从实用性向非实用性、功利性向非功利性转变的过程。
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粗到细。
从逻辑上看:早期活动都有实用目的,有功利性,随着生产力提高,社会进步,人的活动慢慢的脱离这种实用性和功利性,审美活动才开始产生,这是美的逻辑发展应包含的内容。
《美学原理》课程复习
1、美感:广义的美感是指人类的审美意识系统:审美能力、审美需要、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审美态度、审美感受等的总和;狭义的美感是指具体的审美感受,表现为主体在欣赏美的对象时的综合心理反映。
2、审美形态:即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广义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
人在审美实践活动中展现出来的,以复杂的人生样态、自由的人生境界为核心的审美情趣、审美风格等感性显现的对象化的形态,以及人们对这种不同形态的逻辑分类。
3、喜剧:作为人类生活和意识中的重要美学范畴,指以笑为手段,去否定生活中的不协调的形式,从而肯定生活中的美的艺术、社会现象、生活现象,乃至社会历史事件。
其审美效果和显著特征就是引人发笑。
喜剧的次级形态有:A.滑稽 B.讽刺 C.幽默4、“审美具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美感具有:A、超功利性:它不是为着满足人们认识和实用的功利,但起着陶冶、感染、熏陶、和教育人的心灵,潜移默化人的精神的特殊作用,即“不用之用”。
B、超现有性:席勒认为,审美活动可以复归人类所失去的人性,使他成为一个完整的人;黑格尔认为审美具有解放人的性质,这是美感的最大价值,也是我们审美活动的最高要求。
C、自由创造性:审美中,自由心境确保了人的创造性空间及其能力的发挥。
5、审美活动:人因应审美需求,有目的而无功利地与客观世界发生审美关系的活动,是人生实践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审美活动的一切特征和规律在艺术活动中得到最集中、最全面的体现。
6、审美关系:是植根于人与世界存在关系的、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以美或美价值生成为关注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7、劳动创造了美①、劳动创造了美的事物;②、劳动创造了具备审美素质的人(美感是“人之感觉变成人的感觉”);③、劳动创造了主客体的审美关系;④、劳动创造了美的规律;⑤、劳动创造美。
所以人的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创造的,人的一切能力都是在劳动和创造中产生的,不是以劳动为基础的一切享受和享乐都是不道德的和不可靠的。
美学原理笔记整理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1、一般识记:一般得美学观点如:鲁迅得喜剧观与悲剧观、形式美得内涵。
重要美学范畴如:优美、审美风尚、自然美、人体美、丑、美感等。
鲁迅得悲剧观:悲剧将人生有价值得东西毁灭给人瞧。
鲁迅得喜剧观:喜剧将那无价值得撕破给人瞧。
形式美得内涵:形式美就是指生活、自然中各种形式因素(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得有规律得组合。
美得形式不能脱离内容,形式美所体现得内容就是间接得,朦胧得。
优美:优美称之为秀美、典雅美,我们平时所说得美,一般指得就是优美。
优美就是指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理想与现实、个体与社会及自然、主观得合目得性与客观得合规律性得与谐统一。
它就是真与善得统一,它表现了人与自然得一种与谐关系,优美得本质在于人与世界得与谐共存。
审美风尚:审美风尚就是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中流行得审美趣味,时代风貌则就是一个社会在较长时期内所显示相对稳定得审美风貌。
自然美:自然美得本质就是人化得自然。
自然美就是无目得,无概念,自由得,在自然风景上显美,就是主客观得统一,就是自然性与社会性得统一,就是人类得社会实践得产物。
人体美:人体美就是由形体、比例、曲线、色彩等因素构成得一个充满生命力得意象世界。
丑:丑就是美得对立面,丑衬托美。
没有丑,就没有美。
如果向着低处走,愈走愈低微卑贱。
以至于人得本质力量受到窒息与排斥,非人得本质力量以堂而皇之得外观走进了我们得审美领域。
这时它在价值维度表现出来得就就是丑。
美感:美感就是在接触到美得事物时所引起得一种感动,就是一种赏心悦目与怡情得心理状态,就是对美得认识、欣赏与评价。
美感带有明显得感情体验愉悦得特征,始终不离感性得具体形象,而又暗含理性得认识。
2、整体理解:重要得美学观象得性质、存在方式及其相关原理(简答、论述题)如:崇高得审美特征、如何理解人得风姿与风神、就广州某一建筑阐述形式美理论、丑得美学意义、意境得基本特征、艺术品得层次结构崇高得审美特征:在形式上,表现为对象质量得“大”与对象数量得“多”,一般具有磅礴得形式,突出审美得力度。
美学原理复习知识点
美学原理复习知识点《美学原理》知识点:单选、多选、填空。
第一章美学的基本概念:1 、最早使用美学这个术语作为一门学科名称的,是被称为美学之父的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登。
2 、1735年,鲍姆嘉登在他的《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中,首次使用“美学”这个概念。
3 、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正式以“埃斯特惕卡”这个术语出版他的《美学》第一卷。
从而使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美学》一书的书名音译为“埃斯特惕卡”,在德文中就是“感性学”的意思。
)4 、鲍姆嘉登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知、情、意三个方面。
从不同的学科加以研究,研究知,即理性认识的学科是逻辑学;研究意志的学科是伦理学;而情,即对所谓“混乱的”感性认识加以研究,并最终用“埃斯物惕卡”来命名这门学科,即今天人们所说的美学。
5 、美学的学科性质:⑴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基本性质是一门人文学科,与其他许多人文学科有着多方面的联系。
它包括哲学、文艺学、心理学、论理学等等。
⑵美学离不开人,与人生价值有着重要联系。
⑶美学要研究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建立必定以人的审美价值论态度为前提,因此,美学从根本上畜产品久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人的审美价值态度是什么:是一个人对审美价值认为的理性认识)美学的产生和发展的阶段:6 、美学的诞生:1750年(单选)7 、美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审美意识发展到美学思想,再由美学思想发展为独立的美学学科。
(多选)8 、原始审美意识的标志:能制造工具,使用工具。
如:许家窑人的石球(单选)人与动物的一个根本区别就是能否制造工具。
原始人利用现成的石块加以砍削凿磨,由此产生一种惊奇感和喜悦感,这是最原始的审美意识。
9 、审美意识的形成:早在无文字可考的远古时代,人类就已有了审美意识。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例如:石器的造型;审美对象从动物扩展到植物(彩陶上的纹饰显现及岩壁上的绘画显现)。
美学原理期末复习
一、名词解释1、审美关系:审美主体的特殊本质力量与审美客体的特殊本质相对应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对象性关系。
2、形式美:是自然、社会和艺术中各种感性形式因素(色彩、形体,形体和声音等)的有规律组合所显示出来的审美特性,美的社会存在、自然美和艺术美中都包含形式美。
3、自然美:审美活动中对人具有特定审美价值的自然物和自然现象的品质特征。
4、艺术美:是各种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出来的美。
以感性形式具体体现了人的生命意义、抒发了人的生命情感与活力的艺术形象及其创造活动的根本特征。
5、壮美:也称阳刚之美,其审美意蕴、情感力度强盛具有宏大、奔放、雄浑等特性。
6、审美情感: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特定态度,他不是由主体个人切身利益所引发,而是带有某种审美的超现实性的心理活动。
同时他也是审美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直接影响着审美主体对客体的发现、感受和领悟。
7、听觉艺术:主要指音乐,他是通过人的听觉感官(耳朵)及与之相适应的审美手段去传达和接受审美经验的艺术。
8、文化工业:大众文化产品的标准化、齐一化、程式化。
文化工业时代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技术现象及其现实已经构成人类生存的基本语境。
文化工业的出现不仅淡化和取消了审美文化生产的独创性,丰富性和多样性,将商品形象直接转化为某种文化符号,并大量制造和推广这种标准化,模式化的符号,使审美文化的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一种技术化的生产,造成审美文化赖以安身立命的个性,风格,独创性等特征的失落。
9、劳动起源说:劳动创造了人并为审美提供物质前提和基础,同时也为审美发生提供了现实素材。
10、异化劳动:指在私有制条件下劳动的一种必然的扭曲形式,它的基本意思是异己化劳动、敌对化劳动。
11、优美:也称阴柔之美,秀美。
优美以感性形式的和谐为主,审美意蕴、情感力度柔和平稳,具有小巧、平静、舒缓、圆畅,单纯等表现形式。
12、123 崇高:是一种突出了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的对立冲突,感情力度异常强烈,具有狂放、暴烈、无限、模糊、神秘等特性的审美类型。
美学原理重点
1.美学思想的产生和形成虽然很早,但是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却是近代的事,是近代科学发展的产物。
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通被称为“美学之父”,最早使用“美学”这个术语作为一门科学名称。
2.鲍姆嘉通发现人类知识体系有个很大的缺陷。
在人类的知识体系中理性认识有逻辑学在研究,意志有伦理学在研究,而感性认识却没有一门科学去研究,他认为感性认识也应该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
他建议成立“伊斯特惕克(Aesthetik)”,即美学,希腊文原意是“感觉学”。
3.1735年,鲍姆嘉通在《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中,已经首次使用“美学”这个概念,1750年,他正式以“伊斯特惕克”这个术语出版他的《美学》第一卷。
规定了这门学科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4.古希腊时期,柏拉图所写的《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最早的一篇系统地论美的著作。
5.柏拉图提出: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他认为现实中的一切事物的美都根源于“美的理式”,即“美本身”。
6.康德审美三契机:趣味判断和利害、概念无关;美具有无目的的合目的性;个人的普遍有效性。
7.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质。
他认为美的根源在于理念、绝对精神,而感性的实在不过是理念生发出来的,是作为理念的客观性相。
黑格尔是辨证论者,他的理念不是与客观事物相对立,抽象地存在于客观事物之外,而是概念与实在的统一,理念“显现”于现象,成为理念与感性的具体的统一体,才能有美。
黑格尔还把美的理念看做发展过程。
8.黑格尔以哥特式建筑艺术为例,具体说明了美是一种精神的外化,即理念的感性显现。
(宗教精神)9.黑格尔对美的本质的探讨具有重要理论价值:(1)体现了理性与感性的统一。
(感性的显现根源于理性)(2)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看,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二者是统一的。
(3)从主体与客体关系看,理念的感性显现就是指人的精神劳动的外化,强调人的精神劳作的作用。
10.达芬奇在《画论》中说,美并不是什么神意的体现,而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是可以用感官认识到的事物性质。
美学原理复习重点
1、美学1750年,美学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问题是美的本质问题2、美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人文学科;理论学科、哲学学科;是交叉学科;是正在发展的学3、学习美学的意义:提升自我人格修养,提升自己人生境界,去追求更有意义的人生;培养自我思考能力,从而获得一种人生智慧。
4 、20世纪50、60年代美学大讨论,蔡仪,吕荧、高尔太,李泽厚,朱光潜。
5、审美意象性质:a不是一种物理的实在,不是抽象的理念世界,而是一个完整的,充满意蕴,情趣的感性世界(月是故乡明);b不是一个实体化的存在,而是在审美活动中形成的;c意象世界显现一个真实的世界;d给人一种审美愉悦。
6、审美态度:有审美的眼光才能看到美,需要摒弃事物的科学性,实用性。
从主客二分中跳出来。
7、美感是一种精神愉悦(特征):无功利性,直觉性,创造性,超越性,愉悦性。
8、移情:设身处地在事物的境地,把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仿佛它也有感觉思想情感意志,人也感觉到事物的这种感觉,并产生同情和共鸣。
9、美和美感具有社会性,1)审美主体都是社会的,历史的存在,审美意识必然受到时代、民族、阶级、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等因素影响2)任何审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进行的,必然受到物质生产力的水平,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社会文化影响。
10、美是历史的范畴,没有永恒的美。
审美活动不能脱离自然。
11、对审美活动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是社会文化环境,包括经济,政治,宗教,哲学,文化,风俗习惯等。
经济因素是最根本的,长远起作用的因素。
12、社会环境对审美活动的影响集中体现为审美趣味和审美格调。
趣味:个人审美偏爱,标准,理想,带有个体的特征。
格调:一个人审美趣味的整体的表现。
在社会集中体现为审美风尚和时代风貌。
13、自然物的审美价值是有等级的分别、(桂林山水甲天下)14、自然美的本体是审美意象。
依赖社会文化环境,是历史的产物。
西方:文艺复兴;中国:魏晋时期。
人与自然的契合。
美学原理重点难点知识
• 崇高的审美作用:崇高美具有深厚的精神内涵和明显 的伦理道德性质,是一种充满阳刚之气和正义力量的 美。崇高美集中体现了人类对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望。 对美好品质与情操的追求。因此,崇高美具有十分积 极的审美意义,主要包括:1、激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 神,推动社会进步。2、鼓舞人生,激励人们奋发向上。 崇高不仅激发人的力量,而且有助于人们净化精神世 界,使人感觉到高临在平庸与渺小之上,促使人与卑 鄙、丑恶事物作斗争,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培养高尚 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从而创造充实、美好、 愉快的人生。
• 第二章 美的本质及特征 复习要点:认识劳动创造了美,把握马克思主义 美学观关于美的本质和主要特征、美的本质与人 的本质、生活的本质的关系。认识什么是真?什 么是善?真、善、美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了 解并掌握自由创造、真、善、丑的概念,了解其 他学派的有关观点。 重点掌握:(1)真、善、美之间有什么联系和 区别?。(2)马克思主义美学观关于美的本质 和主要特征
• 三、什么是真?什么是善?真善美有什么联系和 区别? • 1、自由创造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合规 律性是真,即客观世界自身的变化、发展规律; 合目的性是善,即合乎功利性。 • 2、见书29页
• 四、丑的本质是什么?怎样理解美丑的相互转换? • 1、丑是恶的形象体现,是在感性形式中包含着的一 种对生活、对人的本质具有否定意义的东西。 • 2、美丑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而转化要有条件。例如 旧中国变成新中国,就包含了丑向美的转化,这一转 化的条件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离开了这一条件, 转化就无法实现了。与此相反,美在一定条件下,也 可向丑转化。例如原来纯洁的青年,由于经受不住资 产阶级思想的侵蚀,有的堕落为小偷、杀人犯,相应 地在形象上会由美向丑的转化。由于现实生活中客观 存在着美丑之间的转化,这就给审美教育提出了一个 现实而重要的任务。
美学原理复习重点
一1、美感:美感具有广狭两种含义。
狭义的美感,指的是审美主体对于当时当地客观存在的某一审美对象所引起的具体感受,即审美感受;广义的美感,又称审美意识,指的是审美主体反映美的各种意识形式,包括审美感受,以及在审美感受基础上形成的审美趣味,审美体验,审美理想,审美观念等等所共同组织的意识系统。
2、艺术美:是指存在于艺术作品中的美,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审美反映和审美创造的物态化形式,因此,艺术美也就是艺术家对客观世界审美反映和审美创造凝聚并显示于特定物质符号形态中的美。
1、美在生活:“美在生活”是说把美同人类社会生活明确联系起来,断言“美是生活”。
俄国思想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强调一切美的事物都不能脱离人类社会生活,认为凡是有益于人们生活的东西,符合人类生活要求的东西,或者能够显示出生活以及使人们想起生活的东西,那就是美的。
2、美在形式------美的本质问题,是美学中最基本的理论问题,也是解决其他美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首倡“美在形式”的理论,认为美同事物形式所表现出来的均衡、对称、比例、和谐、多样统一分不开。
二1、1750年,鲍姆加通发表《美学》一卷,这被美学史认为美学学科诞生的标志。
2、柳宗元曾说“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表明美的东西不是因为自己而美,而是因为人的发现才得以彰显。
就是说,自然美的欣赏只有客体是不够的,必须有审美主体的存在才能构成审美关系。
3、形式美表现为具体的美的形式,它的三个要素分别是色彩、形状、声音。
4、自然美指自然界万物的美。
自然美欣赏的历史发展在我国经历了致用、比德畅神三个阶段。
5、科学美是一种理性美,用法国数学家彭加勒说的话来说,这是一种“本质上的美,它根源于自然各部分和谐的秩序,并且纯理智能够领悟”。
科学美的特征是抽象简洁、和谐规律、新奇深刻。
6、审美心理过程一般要经历开始、高潮和效果延续阶段,从而呈现出美感的不同层次,即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
《美学原理》考试复习参考资料
《美学原理》考试复习参考资料第一讲绪论(什么是美学)一、美学的历史1美学作为一种思想:不论在中国还是西方,美学思想都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
(1)西方:①古希腊②中世纪③近代④现代⑤后现代(2)中国:①先秦(第一个黄金时代)②魏晋南北朝(第二个黄金时代)③唐宋元③清代(第三个黄金时代)④近现代2美学作为一门学科:(1)西方:①18世纪初唯理主义哲学体系②鲍姆加通③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深化鲍姆加通被誉为美学之父。
他在1735年所写的博士论文《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中首次提出建立一门学科来研究感性认识,这门学科称为“Aesthetics”。
1750年,他的《美学(Aesthetica)》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
(2)中国: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初创期):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朱光潜、宗白华②两次美学热潮二、美学的研究对象1西方美学有关美学研究对象分为四派:第一种: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美本身。
(柏拉图、鲍姆嘉通)第二种: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及艺术理论)(黑格尔)第三种:美学研究人的美感经验。
(立普斯、布洛)2我国有关美学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美的问题。
第二,审美经验或审美意识问题。
第三,艺术问题。
三、美学的学科性质1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美学研究人的生活世界,即人的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
从这里引出美学的两个特点:第一,美学与人生有着密切的关联。
第二,美学和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
2美学是一门理论学科:美学是哲学的分支,它不属于形象思维,美学属于理论思维,哲学思维。
3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与艺术、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史、风俗史有密切的关系。
4美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美学所要体现的是其所处时代的精神,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会生成不同的美学体系。
第二讲美的本质(一)一、美的语义的区分1.“美”的字源学:(1)“羊大为美”:偏重于美的生理性和自然性。
美学原理复习重点
1.西方美学的历史是从柏拉图开始的.美学学科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在1750年首次提出来的,至今不过只有250多年的历史。
2.西方美学的发展划分为若干阶段,比较常见的划分是:希腊罗马美学、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美学、17-18世纪美学、德国古典美学、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美学(近代美学)、20世纪直至当今的美学(现当代美学)。
3.中国美学的三个黄金时代:(1)先秦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老子、孔子、《易传》、庄子的美学奠定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方向。
中国美学的真正起点是老子。
老子提出和阐发的一系列概念,如①最重要的美学范畴是“道"、“气"、“象"。
②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原则,以实带虚,以虚带实.③论“美味、妙"。
④“涤除玄鉴”说:把观照作为认识的最高目的,要求人们排除主观欲念和主观成见,保持内心的虚静.孔子开创了儒家美学的传统。
①提出了艺术在社会中的积极作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审美的境界要高于知识的境界.②“兴、观、群、怨”说,和谐是其核心.③“智者要水,仁者乐山”对自然美的欣赏可以作为人的一种道德的象征。
(2)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魏晋南北朝美学家提出了一大批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
①“心斋”“坐忘”即“无己、无功、无名”,其核心是人们要从内心彻底排除利害观念,是“至美至乐”的最高境界,是高度自由的境界。
②创造自由的概念,“庖丁解牛"是一种超越实用功利的精神享受,就是审美的愉悦.①崇尚三玄:《老子》、《孔子》、《周易》。
②不再强调艺术的政教实用功能,开始强调艺术的审美功能,突破了比德的狭窄柜框,开始欣赏自然山水的生机:强调审美心胸的作用。
(3)清代前期是中国美学史上第三个黄金时代,这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总结时期.王夫之建立了一个以诗歌的审美意象为中心的美学体系.“诗”的本体是审美意象,即“情”与“景”的内在统一。
《美学原理》期末考复习
引言概述:美学原理是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在美术、音乐、文学等艺术领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对《美学原理》课程的期末考试进行复习,从五个大点出发,分别为审美经验的形成、美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审美价值的判断、艺术品的创造与欣赏,以及美与文化的关系进行详细阐述。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全面回顾与总结,帮助读者巩固对美学原理的理解,为期末考试做好准备。
正文内容:一、审美经验的形成1.1情感与意识对审美经验的作用1.2感官感受对审美经验的影响1.3社会文化背景对审美经验的塑造1.4媒介与技术对审美经验的改变1.5自我意识对审美经验的参与二、美学原理的基本概念2.1美的本质及其特征2.2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的关系2.3表示与表达的美学原理2.4美的形式与美的内涵的关系2.5美学原理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三、审美价值的判断3.1审美标准的多元性与主观性3.2客观性与主观性的辩证关系3.3美的相对性与普世性的平衡3.4传统与创新在审美价值判断中的作用3.5文化差异对审美价值的影响四、艺术品的创造与欣赏4.1艺术家的创造过程与意图4.2艺术品的审美表现形式与特征4.3观众的审美体验与共鸣4.4自然与人为在艺术品创作中的作用4.5艺术品的多重层次解读与欣赏方式五、美与文化的关系5.1美的文化观念与审美观念的异同5.2文化对美的认知与评价的影响5.3美与文化的相互渗透与独立发展5.4文化多元性对美的丰富性的意义5.5美学原理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应用总结:通过对《美学原理》期末考复习的详细阐述,我们对审美经验的形成、美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审美价值的判断、艺术品的创造与欣赏,以及美与文化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审美经验的形成不仅涉及情感与意识的作用,还与感官感受、社会文化背景、媒介与技术、以及自我意识的参与密切相关。
美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包括美的本质及其特征、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的关系、表示与表达的美学原理等。
审美价值的判断既具有主观性又应考虑客观性,传统与创新、文化差异等因素也需要综合考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康德认为人的美感既是个别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他称之为“先天共通感”。(选择、填空)
32、黑格尔:视觉和听觉是无欲念的感觉,能够观赏美的东西,产生美感。触觉、嗅觉和味觉这三种感觉的对象都不是供人观赏的客观形象,不能产生美感。(选择)
33、美学自传统向现代转变的标志:1871年,费希纳开始创立实验美学,倡导自下而的研究方法,即实验、观察、内省和核对等方法。(填空,多选)
美感的心理功能:
34、美感的直觉的特点:①感觉的直接性。②感觉的突然性。③感觉的专注性。④感觉的透明性。(多选)
35、直觉的基本规律:①直觉的获得,虽然得之在瞬间,却与平日体验和维修的积累息息相关。不同的人生经历,常常会有不同的直觉。(得之在瞬间,积之在平日)②直觉本身是在不断地深化和完善的。③直觉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地转换和流动。(选择)
15、基本途径的核心内涵以及代表性观念:(选择:判断代表人物,注意观点和人物对号、填空)
⑴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多选)
①核心内涵:是把美看成某种客观的物质属性。
②代表性观念:1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事物由于数而显得美”,美就来自于数的秩序。如:“秩序和比例是美的和有用的”。所以一切艺术都产生于数……,“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总之,毕达哥拉斯学派,美在于客观事物的均衡、对称、和谐、多样统一及黄金分割等形式。《形而上学》中,2 )亚里士多德:“美的主要形式‘秩序、匀称与明确’……美取决于体积和顺序。”亚里士多德关于美是事物的客观属性的观点,成了折中主义美学的重要理论资源。3 )托马斯。阿奎那:“美即在恰当的比例;美严格地讲属于形式因的范畴。”美与客观事物的感性形式之间的关系,认为美需要有三个条件得到满足才能成其为美:“第一是事物的整体性或完善,因为有缺陷的东西其结果必是丑的;第二是恰当的比例或和谐;第三是明晰,因此具有鲜明色彩的东西才被称作是美的。”(多选)4 )达。芬奇:“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5 )威廉。荷加斯:“曲线比直线美,而在曲线中又以蛇形线最美。蛇形线,我把它叫做富有吸引力的线条。”6 )费希纳:提倡重视实验的“从下而上”的美学,通过实验,他认为黄金分割段是最美的形式。(此选择题:注意观点和人物对号)
《美学原理》
知识点:单选、多选、填空。
第一章美学的基本概念:
1 、最早使用美学这个术语作为一门学科名称的,是被称为美学之父的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登。
2 、1735年,鲍姆嘉登在他的《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中,首次使用“美学”这个概念。
3 、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正式以“埃斯特惕卡”这个术语出版他的《美学》第一卷。从而使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美学》一书的书名音译为“埃斯特惕卡”,在德文中就是“感性学”的意思。)
(人的审美价值态度是什么:是一个人对审美价值认为的理性认识)
美学的产生和发展的阶段:
6 、美学的诞生:1750年(单选)
7 、美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审美意识发展到美学思想,再由美学思想发展为独立的美学学科。(多选)
8 、原始审美意识的标志:能制造工具,使用工具。如:许家窑人的石球(单选)
⑹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美。(多选)
康德:从先验的主观唯心主义出发,把美学研究从客观世界转移到主观世界,转移到期主观鉴赏能力和主观的审美心态,“主观的合目的性”,成了他的美学的一个中心命题。
①核心内涵:立足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从人的审美关系和审美实践活动出发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解放。(马克思主义美论乃至整个美学思想体系有一个新的逻辑起点)
人与动物的一个根本区别就是能否制造工具。原始人利用现成的石块加以砍削凿磨,由此产生一种惊奇感和喜悦感,这是最原始的审美意识。
9 、审美意识的形成:早在无文字可考的远古时代,人类就已有了审美意识。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分不开的。例如:石器的造型;审美对象从动物扩展到植物(彩陶上的纹饰显现及岩壁上的绘画显现)。(多选)
12、美学学科问世的标志: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于1750年,以鲍姆嘉登的《美学》一书的问世为基本标志。(填空、单选)
美学研究对象:
13、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定位在: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20、美的形成和创造,依赖于哪些基本层面:①自然物质层面②知觉表象层③社会历史层④心理意识层。(多选)
21、①自然物质层面:是形成和创造美的基础。(单选)②知觉表象层:知觉是感觉的复合,表象是感觉形式的复合,知觉表象是相互转化。③社会历史层:是制约和影响美的形成和创造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④心理意识层:是审美活动中主观方面的构成因素。
⑸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探究美;
①核心内涵:美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与人类社会生活休戚相关。
②代表性观念:席勒提出美是“活的形象”的讲法,认识到美是生活与形象的统一,注意到了生活,但是,他所说的生活,只是人的感性的生命活动,只是人性的一个方面,而不是现实的人类的社会生活。车尔尼雪夫斯基第一次明确地提出“美是生活”的命题,并把生活中的美当成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单选、填空)
②代表性观念:马克思“劳动创造了美”、“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等等观点。
中国当代美学家在美的本质问题上的争论:
16、观点及代表人物:一、主张美是主观的,以吕荧和高尔太为代表。二、主张美是客观的,以蔡仪为代表。蔡仪说:“美的东西就是典型的东西……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典型性”。三、主张美是主客观的统一,以朱光潜为代表。{ 朱光潜为了说明他主客观统一的观点,还引了苏东坡的《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他认为:“说琴声就在指头上的就是主观唯心主义……说琴声就在琴上的就是机械唯物主义……说要有琴声,就既要有琴(客观条件),又要有弹琴的手指(主观条件),总而言之,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主观条件):这是不对的,它是客观条件,因为主观是客观反映到人脑的心理和生理的印象。如:审美情趣、理想、追求,美是客观的统一。)(判断:)四、主张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以李泽厚为代表。(填空、选择)
第三章美感产生的历程:
22、美感的产生是以人类的诞生为前提的。因此,实践特别是人在劳动过程中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不仅是人类诞生的必要条件,也是美感产生的必要条件。(选择、填空)
23、人类最基本的本能欲望,包括生存欲望和生殖欲望。
24、人类的美感,来源于动物性的本能,却超越了动物性的本能。从开始制造工具中分化出来,并对自己的生产和活动采取观赏性的态度,而成为一种社会性的心理和精神的需要。
⑶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寻找美;(多选)
①核心内涵:是把美归结为人的某种主观的心意状态。
②代表性学说:有美在愉快和美在无意识的欲望等。“快乐和痛苦不但是美和丑的必然伴随物,而且还构成它们的本质。”这就是说,美与丑的区别,就在于一个引起快感,一个引起痛感。休漠认为:“美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博克认为:美的愉快只涉及爱而不涉及欲念。真正严格地区别美感和快感的还是康德。康德认为美不具有功利性,没有利害感。具有使每个都愉快地普遍性。美国的马歇尔“美就是相对稳定的,或者真正的快乐。”桑塔耶纳:也联系快感来谈美,他的观点:“美是在快感的客观化中形成的,美是客观化了的快感”。弗洛伊德:美的本质源泉就是无意识的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
⑵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多选)
①核心内涵:从抽象的精神存在物中寻找美。
②代表性观念: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柏拉图。(填空)认为现实世界中一切美的东西之所以会美,是由于“分享”了“美的理念”。因此,理念是美的本质。罗马时代的普罗提诺和柏拉图一样,理念:认为“世间的事物之所以美,是由于分享了理型”。这里的“理型”,就是理念。他又称理念为理性。(多选)黑格尔继承了柏拉图关于“理念”的一些讲法,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美的本质:
17、美在本质上就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这一观念的核心内涵,一句话,美的形成和创造,是许多规定的综合,是多样性的统一。(多选)
18、人的本质属性:表现为自然—精神、个体—社会、历史—文化,三个主要逻辑层面或逻辑要素之间的整合。(多选)
19、美的本质的集合化界定:①人是“世界的美”②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③美是自由的形象④美在创造中。(多选)
29、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篇》中曾说:“美就是由视觉和听觉产生的快感”。
30、内在感官说:18世纪英国学者夏夫兹别里认为:人的视听器官之上还有属于心灵和理性的感受器官,即人的“内在感官”,或人的“第六感官”。哈奇生发展了“内在感官”的讲法,认为一般感官只能接受简单的观念,得到较弱的快感,而内在感官却可以“接受复杂的观念,所伴随的快感也远较强大。”
10、美学思想的两个基本特点:⑴能够借助语言形式进行传播,也就是说,美学思想具有语言文字的形式存在于典籍文献中,并得以传诸后代。⑵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要领范畴。(多选)
11、美学学科建立的基本条件:首先应当有专门的美学著作;其次,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独立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多选)
美的快感说:“快乐派”的代表人物有休漠、博克、康德、马歇尔、桑塔耶纳。
无意识的欲望说: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⑷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讨美;(多选)
①核心内涵:美不是孤立的,美不美并不完全取决于事物本身,而要看它与人及其周围其他的事物发生一定的关系,然后才能说是美的或是丑的。
②代表性观念: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派:从数的关系来探讨美的本质。苏格拉底:美人的目的,也就是效用之间的关系。贺拉斯:在《诗艺》的开头说:“如果画家作了这样一幅画像:上面是个美女的头,长在马颈上,四肢是由各种动物的肢体拼凑起来的,四肢上又覆盖着各色羽毛,下面长着一条又黑又丑的鱼尾巴,朋友们,如果你们有缘看见这幅画,能不捧腹大笑么?”。文艺复兴以后,布鲁诺、笛卡儿等人从关系方面来谈美。(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把“关系”作为美学的理论基础,系统提出自己关于美的见解的,还是狄德罗。)(填空、单选)狄德罗称之为“关系到我的美”:“真实的美”、“相对的美”“外在于我的美”。(多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