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课件:第六章 辨证

合集下载

中医辨证学ppt课件

中医辨证学ppt课件
尿黄。 暑病多汗,气随汗泄——疲乏而脉濡数。 暑挟湿邪,湿犯上焦——苔白或黄。
21
最新版整理ppt
【证候鉴别】
伤暑既暑邪伤表证,此证严重者谓中暑,属 里证。
22
最新版整理ppt
(四)湿邪遏表证
【概 念】 湿邪遏表证即湿邪外侵,郁遏 于肌腠的证候。
【病 因】 居处卑湿,冒受雾露,淋雨涉 水。
【辨证要点】 微恶寒热,头胀而重,肢体困 重,苔白薄腻。
中医辨证学
1
最新版整理ppt
绪论
以八纲辨证为纲, 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卫气营血、六经 及三焦辨证为目,
2
最新版整理ppt
总论
第一章 辨证学的形成与发展 1.八纲辨证
“八纲”一词最早出现于祝味菊著《伤寒 质难》中。
3
最新版整理ppt
总论
2.六经辨证 3.脏腑辨证 4.温病辨证
第二章 审症、辨证、诊病的中医诊断体系 一、症、证、病的基本概念
一、表证
定义——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 入机体,正气(卫气)抗邪所表现的轻浅 的证候。
12
最新版整理ppt
一、表证
病因——感受六淫之邪,即风邪、寒邪、暑 邪、湿邪、燥邪、火热之邪等。
《景岳全书·传忠录》:“表证者,邪气之 自外而入者也,凡风寒暑湿燥火,气有不 正,皆是也。”
13
最新版整理ppt
最新版整理ppt
(一)风邪袭表证
【概 念】
风邪袭表证主要是因感受外界风邪所 产生的证候。
【病 因】 起居不慎,汗出当风。 【辨证要点】 发热恶风,汗出,苔薄白,
脉浮缓。
16
最新版整理ppt
(一)风邪袭表证
【临床表现】发热恶风,头痛,汗出,鼻塞流 涕,微咳,苔薄白,脉浮缓。

9.第六章-辨证-八纲辨证

9.第六章-辨证-八纲辨证

里证
里寒证 里热证
里虚证 里实证
五、八纲之间的相互关系
寒证
表寒证 里寒证
虚寒证 实寒证
热证
表热证 里热证
虚热证 实热证
五、八纲之间的相互关系
虚证
表虚证 里虚证
虚寒证 虚热证
实证
表实证 里实证
实寒证 实热证
谢谢!
六、八纲辨证案例
• 例一:王某某,男,16岁,两天来自觉周身怕冷, 添加衣物多件仍感身冷,体温38℃,头痛,无汗, 轻咳,吐稀白痰,鼻塞,舌苔薄白,脉浮紧。
(三)寒证与热证的鉴别
(四)寒证与热证的关系
1.寒热错杂 ① 上、下寒热错杂 ② 表、里寒热错杂
(四)寒证与热证的关系
2.寒热转化 ①寒证化热:寒入里化热 ②热证转寒:热极转寒
(四)寒证与热证的关系
3.寒热真假 ①真寒假热:又称阴盛格阳。 ②真热假寒:又称阳盛格阴。
三、虚实辨证
虚实辨证,是用于概括和辨别正气强弱和邪气 盛衰的两个纲领。
【临床表现】表证临床表现+里证临床表现。
(四)表证与里证的关系
2.表里转化 ①由表入里(病势加重) ②由里出表(病势减轻)
(四)表证与里证的关系
3.半表半里证 临床表现: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 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脉弦 等
二、寒热辨证
•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 阳盛则热,阴盛则寒, • 阳虚生内寒,阴虚生内热。 • 寒热是阴阳偏盛、偏衰的具体表现。 • 辨寒和热,是辨疾病的性质,是治疗立法用药的
依据之一。(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一)寒证
1.概念 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表现为机体机能活动
抑制或衰减的证候。 2.病因

《中医辨证论治》课件

《中医辨证论治》课件

常见疾病的中医辨证与治疗方法
疾病分类 感冒 头痛 消化不良
中医辨证分型 风寒、风热、风湿等 升降失调、气血不足等 脾胃虚弱、湿热积滞等
治疗方法 汤药、针灸、拔罐 穴位按摩、草药 调理饮食、中药调理
学习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性
1 全面治疗
了解中医辨证论治的 重要性,以及它在治 疗疾病时提供的全面 治疗方法。
2 个体化医疗
探讨中医辨证论治的 个体化特点,为病人 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 务。
3 文化传承
强调学习中医辨证论 治对于中医药文化传 承的重要性,以保护 和发展传统医学。
中医辨证论治的误区和挑战
科学验证
探讨中医辨证论治的科学 性与主观性的平衡,以及 对现代科学验证的需求。
医学教育
讨论在医学教育中如何更 好地传授和推广中医辨证 论治的知识和技能。
多元医疗
研究中医辨证论治与其他 医疗模式的结合,以提升 综合医疗服务的效果。
总结和展望
总结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展望未来中医辨证论治的发展和挑 战。
《中医辨证论治》课件
中医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通过辨别病人的病因和病机,来确 定治疗方法,为病人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辨证论治的概述
传统疗法
介绍中医辨证论治的历史渊源和理论基础。
气血调和
解释中医辨证论治的目标是通过调整气血 平衡来达到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整体观念
强调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独特之处,以整体 观念对待疾病和健康。
辨证分型
4
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详细阐述了中医辨证论治中的分型 方法,包括望、闻、问、切等诊断
技术。
中医辨证论治的临床应用
诊所
了解中医辨证论治在临床诊 所中的应用情况,探讨传统 中医与现代医学的结合。

中医学辨证ppt课件

中医学辨证ppt课件
概念:通过四诊收集的资料结合脏腑生理功能、病 理表现,结合八纲、病因、气血等理论对疾病的 证候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推究其病机、病位、病 性及正邪盛衰状况的一种辨证方法。
八纲是辨证的总纲 脏腑辨证是辨证的基础
15
第二节 脏腑辨证
心气虚
[临床症状] 心悸气短,活动时加重,自汗面白 无华,体倦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
病机
临床症状
寒 感受热邪 机体功能活 恶寒喜暖、面色苍白、口淡不 证 阳虚阴盛 动抑制衰减 渴,舌淡苔白滑,脉迟或紧
热 感受寒邪 机体功能活 发热喜良、面红目赤、口渴饮
证 阳盛阴伤 动亢进
冷,舌红苔黄燥,脉数
7
延边大学临床医学

第一节 八纲辨证
寒证与热证的关系 寒热错杂:在一个病人身上,寒证和热证同 时并存。临床上表现为上热下寒、表寒里热、 表热里寒等。 寒热转化:临床上表现为由寒转热、由热转 寒等,是病情进一步发展的表现。
虚证与实证
病因 病 体 形态 疼痛 二便 病机 程 质
舌苔 脉象
虚 正气 久 虚 精神萎靡 隐痛 大便稀溏 舌淡少苔 证 不足 病 弱 神倦乏力 喜按 小便清长 脉细弱
气短懒言
实 邪气 新 壮 声高气粗 疼痛 大便秘结 苔厚腻
证 过盛 病 实
拒按 小便短赤 脉实
10
延边大学临床医学

第一节 八纲辨证
3
第一节 八纲辨证
表证与里证
病因
病位 病程 病情 临床特点
表 外感六淫 浅表 短 证
轻 发热恶寒同见
里 表证入里 脏腑 较长 较重 发热恶寒分见 证 情志饮食所 气血

4
延边大学临床医学

第一节 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与护理ppt课件

八纲辨证与护理ppt课件

.
26
(一)寒证
寒证是指感受寒邪,或阴盛阳 虚所表现的证候。
.
27
寒证临床表现
恶寒、畏冷、肢凉 冷痛、喜暖,口淡 不渴,倦卧,痰、 涎、涕清稀,小便 清长,大便稀溏, 面色白,舌淡苔白 而润,脉迟或紧等。
.
28
寒证护治原则 温以祛寒
.
29
寒证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寒热喜恶,肢
第六章 辨证与护理
第一节 八纲辨证与护理
.
1
八纲
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 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
2
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是用通过四诊所取得的资料, 根据病位的深浅,病邪的性质及盛衰,人 体正气的强弱等多方面的情况,加以综合 分析,归纳为八类不同的证候。
.
3
八纲是从各种具体证候的个性中抽 象出来的带有普遍规律的共性,
里证基本特点是: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 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起病可急可缓, 一般病情较重,病程较长。
.
21
里证的护治原则
以“和里”概括。 可根据寒、热、虚、实等具体病症
的不同,分别选方用药。
.
22
里证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根据里证中的一些常见证候给予相应的观察。 2、生活起居护理 病室应安静整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
5
八纲辨证不只是把各种证候简单、截然的 划分为八个区域。
而是相互间可又兼夹、错杂,可有中间状 态,并随病变发展而不断变化,
如表里同病、虚实夹杂、寒热错杂、表证 入里、里邪出表、寒证化热、热证转寒、 实证转虚、因需致实等。
.
6
八纲辨证是从八个方面对疾病本 质做出纲领性的辨别。

中医学(第9版)PPT课件 上篇 第六章 辨证

中医学(第9版)PPT课件 上篇  第六章 辨证
舌干红苔白或黄,脉浮数或细数
辨证要点:干咳或痰少而黏,口唇鼻咽舌干 + 表热证
中医学(第9版)
(六) 痰热壅肺证
定义:痰热壅肺证,是指热邪夹痰内壅于肺所表现出的实热证候 证候:咳嗽喘促,甚则鼻翼煽动,咯痰黄稠或痰中带血,或咯脓血痰有腥臭味,发热,胸痛,烦
躁不安,口渴,小便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中医学(第9版)
(四) 风热犯肺证
定义:风热犯肺证,是指风热之邪侵犯肺卫所表现出的证候 证候:咳嗽,咯吐黄稠痰而不爽,恶风发热,口渴咽干痛,目赤头痛,鼻流黄涕,舌尖红,苔薄
黄,脉浮数
辨证要点:咳嗽痰稠+ 风热表证
(五) 燥邪犯肺证
定义:燥邪犯肺证,是指燥邪侵犯肺卫所表现出的证候 证候: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唇、舌、口、鼻、咽干燥,或身热恶寒,头痛或胸痛咯血,
(六) 痰火扰心证
定义:痰火扰心证,是指火热痰浊之邪侵扰心神所表现出来的证候 证候:面赤,发热,气粗,口苦,喉间痰鸣,咯痰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失眠心烦,或神志
错乱,哭笑无常,狂躁谵语,甚则打人骂人
辨证要点
外感热病是以高热、痰盛、神志不清为辨证要点 内伤杂病中,轻者见失眠心烦,重者以神志狂乱为其辨证要点
心血虚证:心的共有症状+血虚证 心阴虚证:心的共有症状+阴虚证
中医学(第9版)
(三)心火亢盛
定义:指心火炽盛所表现出来的实热证候 证候:心烦,失眠,面赤口渴,口舌生疮,小便短赤涩痛,
大便干结,舌尖红绛,苔黄,脉数有力 甚则可见吐血、衄血,狂躁谵语
辨证要点
心、舌、脉实火内炽的症状
中医学(第9版)
(四)心血瘀阻
滑数
辨证要点 :腹痛腹泻,下痢+ 湿热见症

中医六经辨证PPT医学课件

中医六经辨证PPT医学课件
【辨证要点】是以少腹急结,小便自利,其人如狂等为其审 证依据
2024/2/26
16
阳明病证·经证
【概念】是指邪热亢盛,充斥阳明之经,弥漫全身,而肠中无燥屎
内结所表现的证候。
白虎汤
【表现】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引饮,或心烦躁扰,气粗似喘,面 赤,苔黄燥,脉洪大。
【辨证要点】是以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为其辨证依据。
2024/2/26
17
阳明病证·腑证
【概念】是指邪热内盛阳明之里,与肠中糟粕 相搏,燥屎内结所表现的证候。
【表现】日晡潮热,手足濈然汗出,脐腹胀满疼痛,痛而拒按, 大便秘结不通,甚则神昏谵语、狂乱、不得眠,舌苔黄厚干燥, 或起芒刺,甚至苔焦黑燥裂,脉沉实,或滑数。
大承气汤
【辨证要点】是以潮热汗出,腹满疼痛,大便秘结,苔黄燥,脉 沉实等为其辨证要点。
六经辨证—根据经气理论,以三阴三阳为纲,对病证 进行浅深层次证候分类的辨证方法。
2024/2/26
2
六经辨证
2.出处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二日阳明受之……;三
日少阳受之……;四日太阴受之……;五日少阴受 之……;六日厥阴受之……”
——东汉张仲景
2024/2/26
3
4.六经辨证与经络、脏腑的关系
5
4.六经的病机特点
❖ 三阳证(主实证):太阳主表寒, 阳明主里燥热, 少阳主半表半里
❖ 三阴证(主虚证):太阴主寒湿, 少阴主极重证, 厥阴主寒热错杂证。
2024/2/26
6
5.证型分类
太阳病证
阳明病证 少阳病证 太阴病证 少阴病证 厥阴病证
2024/2/26
太阳经证
太阳腑证 阳明经证 阳明腑证

中医学基础诊法辨证辨证ppt课件

中医学基础诊法辨证辨证ppt课件
听咳嗽
咳嗽是常见的症状之一,通过观察咳嗽的频率、声音和痰液 等,可以初步判断病因。例如,干咳可能表示燥邪犯肺;咳 声重浊可能表示痰湿蕴肺。
嗅气味
嗅口气
口气是胃气的反映,通过嗅闻病人的口气,可以了解其消化功能和胃热情况。例 如,口气酸馊可能表示胃热食滞;口气腥臭可能表示肺胃热盛。
嗅排泄物
排泄物包括痰液、尿液、粪便等,通过嗅闻其气味,可以了解病情和病因。例如 ,痰液腥臭可能表示肺痈;尿液臊臭可能表示膀胱湿热;粪便恶臭可能表示肠道 湿热。
04
望色是观察人体皮肤颜色的诊 断方法,包括面色、皮肤质地
等。
通过望色可以判断人体的气血 运行状况,以及病情的性质和
部位。
常见的望色异常表现有面色苍 白、萎黄、青紫等,皮肤干燥
、粗糙等。
望色需要结合其他诊法进行综 合判断,以免误诊。
望形
望形是观察人体形态的诊断方法,包 括体型、姿势、动作等。
常见的望形异常表现有体型肥胖或瘦 弱、姿势不正、动作僵硬等。
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学说为依据,对病人的自觉症状、体征等 进行分析归纳,判断病属何经,确定病因、病机及病变部位 的一种辩证方法。
六经辨证
01
六经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 、少阴、厥阴六者,是《伤寒论 》中对外感热病的三种不同病理 阶段的分类方法。
02
六经辨证以六经为纲领,以六经 的证候为基本依据,分析疾病部 位深浅、寒热、虚实等不同情况 ,用以指导临床治疗。
通过望形可以判断人体的脏腑功能和 气血运行状况,以及病情的性质和部 位。
望形需要结合其他诊法进行综合判断 ,以免误诊。
望舌
望舌是观察人体舌象的诊断方法,包括舌质、舌苔等。
常见的望舌异常表现有舌质淡紫、舌苔厚腻、舌体胖大 等。

6八纲辨证

6八纲辨证

第六章八纲辨证【目的要求】1.掌握八纲辨证的概念。

掌握八纲各纲证候的概念、临床表现、临床类型。

2.掌握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要点。

3.掌握阴阳辨证的具体内容,阳虚证、阴虚证、阴盛证、阳盛证、亡阳证、亡阴证的概念及临床表现及鉴别。

4.熟悉八纲之间的错杂、转化、真假及八纲辨证的意义。

5.了解八纲辨证的发展情况及研究进展。

6.初步学会对临床病例进行八纲辨证。

【重点与疑难点】(一)重点:1.八纲基本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

2.证候错杂、转化、真假的内容。

(二)疑难点: 1.虚实真假的正确鉴别。

2.盗汗与自汗有无本质上的区别?3.对寒热真假的正确理解与证候鉴别。

4.正确理解里邪出表、里证出表、里病出表等概念上的差别。

5.理解"表虚"的疾病本质并非属虚。

6.理解寒热真假并不属寒热错杂。

7.应如何正确理解表证的病位?【学习时数】8学时【概念辨析】1.表里证鉴别要点2.寒热证鉴别要点3.亡阳证与亡阴证的辨别要点【病例分析】虚实夹杂实际病例【本章小结】【单元自测】八纲辨证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和精华。

对疾病进行辨证诊断,是中医诊断应有的、特殊的内容,它是治疗立法处方的主要依据。

掌握了辨证论治,即使没有明确病名诊断,或者虽有病名诊断而目前对该病尚乏特殊疗法,运用辨证论治,也能对这些疾病进行治疗。

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纲,是中医辨证的纲领,并且较为突出地反映了中医学的辨证法思想。

因此,学习和掌握八纲辨证,对整个辨证体系的学习和运用具有指导性意义。

内容提要:第一节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第二节八纲基本证候第三节八纲证候间的关系第四节八纲辨证的意义八纲辨证第一节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一、八纲辨证概念八纲,就是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医生对通过诊法所获得的各种病情资料,运用八纲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病变位置的浅深,病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争的盛衰和病证类别的阴阳,以作为辨证纲领的方法,称为八纲辨证。

中医诊断学第6章

中医诊断学第6章
中寒证:是指寒邪直中脏腑所致的里实寒证
3、伤寒证与中寒证的鉴别
概念:寒邪外袭、伤人肌表、卫阳奋起抗邪于外的表实寒证。
寒邪直接侵入脏腑,气血、损伤或遏制阳气阻滞脏腑气机和气血运行所表现的里实寒证。
临床表现: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身疼痛、鼻塞、流清涕、微
咳、苔薄白,脉浮紧——伤寒证的临床表现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燥淫证除有“干燥”证候外,常兼有恶寒发热等表证的证候
内燥证除有“干燥”证候外,兼有血虚或阴亏等证候表现
4、燥淫证的证候特点:
干燥不润,具体表现为口燥咽干唇裂、鼻燥、少涕、干咳少痰、痰黏难咯,口渴欲饮,皮肤干燥,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苔干燥,脉浮或细数等。
5、辨证要点外燥证多发于秋季,以皮肤、孔窍干燥或干咳为辨证要点
第一课时
3分钟
40分钟
二、病因学所说的病因与辨证学所说的病因的关系,病因学所说的病因,重在讨论原始致病因素的致病作用;而辨证学所说的病因,主要是对当前病变本质所作的结论。
第一节外感病因辨证
一、六淫辨证
(一)风淫证候
1、定义:感受外界风邪(包括风毒)所表现的一类证候又称外风证。
2、基本特征:发病迅速、变化快、游走不定。
3、临床表现特征:风淫证的证候通常由风邪袭表、风邪犯肺、风客肌肤、风中经络、风毒窜络、风水相搏等证型中符合“风”性特征的症状和体征所组成。
4、辨证要点:以恶风、汗出、喉痒、脉浮、或中络中风。
或行痹等见症为辨证要点
(二)寒淫证候
1、含义:外感寒邪所表现的证候
2、分类:伤寒证:是指寒邪侵袭肌表表现的表实寒证
(3)湿困脾胃,纳运升降失职→脘痞等
(4)湿浊内盛→舌苔白厚腻,脉濡缓。
3、辨证要点:湿证起病较缓而缠绵,以困重、闷胀、酸楚、腻浊、脉濡缓为辨证要点。

中医学PPT第六章第2节 脏腑辨证课件

中医学PPT第六章第2节 脏腑辨证课件
证名:脾肺气虚证。
姜某,女,36岁,家政服务员。就诊时间:×X××年7月5日。 主诉:情志抑郁,胸胁胀痛,月经不调近一年。 述因家庭、工作诸多因素,近年来情志抑郁。刻诊:善太 息,胸胁、少腹胀满疼痛,走窜不定。觉咽中如有物阻.吞 之不下吐之不出,伴经前乳房作胀疼痛,经色暗红有块,小 腹疼痛。症状轻重与情绪变化的关系较为密切。舌苔薄白, 脉弦。
近三年月经常有淋漓量多,曾大出血两次。近两月来因劳 累过度又见月经淋漓不止,量多色淡质稀。刻诊:面色淡白, 气短懒言,纳呆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
证名:脾不统血证。
12:14:02
39
胡某,男,58岁,干部。就诊时间:X×××年5月6日。 主诉:胸胁胀痛,腹痛便溏三年。
近三年来常情志抑郁,每逢不随愿之事则急躁易怒。 到诊:胸胁胀满不适,太息之后则舒畅.腹痛溏泄反复 发作便溏,且腹痛腹泻加剧,泻后痛减,纳差,舌淡红, 苦白润,脉弦。
诊断为: ( ) 2.白带清稀量多,食少腹胀,形寒肢冷,舌淡胖。最宜诊断为:
() 3 脘腹胀闷,口腻纳呆,泛恶欲呕,肢体肿胀,舌苔白滑。最宜诊
断为: ( ) 4 腹胀,食少,便溏,伴头身困重,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
滑数,证属: ( )
(9—11) A.瘀阻心脉 B痰阻心脉 C气滞心脉 D.寒凝心脉 E 心火亢盛 9.心悸怔仲,胸闷心痛,遇寒痛剧,得温痛减,舌淡,苔白,脉沉迟
第六章 辨证
第二节 二节 脏 腑 辨 证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viscera
★脏腑辨证的含义:通过四诊收集的资料 ,根据脏腑生理功能、病理表现,结合八 纲、病因、气血等理论,对疾病的证候进 行分析归纳,借以推究其病机、病位、病 性及正邪盛衰状况的一种辨证方法。

六经辨证(医学讲座培训课件)

六经辨证(医学讲座培训课件)

暑湿感冒
恶寒发热无汗、脘痞闷、 恶心呕吐、身重倦怠、苔 黄腻、脉濡数。
六经辨证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心悸
多由心虚胆怯、心神不宁,或心血不足,或心阳虚衰等引起 ,病位在心,与肝脾肾关系密切。
失眠
失眠的主要病机为心神失养,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密切 相关,治疗当以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为基本原则。
六经辨证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肺癌
病位在肺,与肝脾肾密切相关,病机为正气虚弱,邪气乘虚而入,酿生痰浊 瘀血,形成肿块,治疗当以扶正祛邪,攻补兼施。
胃癌
病位在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病机为脾胃虚弱,痰瘀互结,治疗当以调理 脾胃,祛痰化瘀为主。
04
六经辨证的现代研究
六经辨证的神经内分泌基础
神经调节
六经辨证与神经调节相关,涉及多种神经递质和神经肽的调控。

起源
六经辨证起源于《黄帝内经》中 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的重 要理论体系之一。
特点
六经辨证注重症候的综合性、整体 性和系统性,强调人体内部脏腑、 经络、气血等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 用。
六经辨证的历史发展
起源和发展
六经辨证理论体系起源于《黄 帝内经》中的《伤寒杂病论》 ,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发展和 完善,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
详细描述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中医运用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对冠心病进行辩证分析,认为其发 病机制与心、肝、脾、肺、肾五脏密切相关,根据不同的证型可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如心气虚用补 益心气、养心安神法,心阳虚用温补心阳法等。
案例三:肿瘤患者的六经辨证调理
总结词
运用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对肿瘤患者进行辩证调理。
辨寒热
根据患者症状表现,辨明患者属于 寒证还是热证。

《中医学》辨证

《中医学》辨证

共同症状
不同症状
机理
气 面色苍白,声音低微, 气短乏力,动则气急,脉虚无 某 一 脏 腑 机
虚 自汗,神疲乏力

能衰退
阳 懒言,饮食不化,舌 怕冷,四肢湿冷,小便清长 虚 淡苔白
阳气不足
血 形体消瘦,头昏眼花, 面睑舌唇甲淡白,手足麻木, 血 液 不 足 ,
虚 心悸失眠,舌质淡 皮肤干燥,妇女月经少,色淡 不 能 濡 养 脏
阳痿,遗精,夜尿多,两尺脉弱
以肾阳虚为例:肾主骨,腰为肾之府,肾阳虚衰,腰膝失于 温养,故见腰膝酸冷。肾居下焦,阳气不足,温煦失职,故 形寒肢冷,且以下肢发冷尤甚;阳虚气血温运无力,面失所 荣,故面色白;若肾阳虚惫,阴寒内盛,则呈本脏之色而黧 黑;阳虚不能鼓舞精神,则神疲乏力。肾主生殖,肾阳不足, 命门火衰,生殖机能减退,男子则见阳萎,早泄、精冷,女 子则见宫寒不孕。肾司二便,肾阳不足,温化无力,故见小 便频多,夜尿,大便稀溏或五更泄泻。舌淡苔白,脉沉细无 力,尺脉尤甚,为肾阳不足之象。
分析: * 胃脘闷胀、痛势剧烈,伴口苦,大便干燥难行……..是否热结胃脘、 腑气不通? *痛剧而无热感,且冬季易发,遇劳加剧,舌淡红而暗,苔白不黄,脉沉 细无力,当是寒证可知。 *乃因寒凝胃脘,气机不通,久而不散,气滞血瘀,寒淤交阻,气机凝滞, 故痛剧。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阳虚肾关不固,固疼时小便自遗。寒凝气 机不通加之阳虚不温,便行迟滞,故大便结而难行。寒凝胃脘,胃气不降, 浊阴上犯,而作呃逆。 *治宜温中散寒化淤止痛,方用乌头桂枝汤化裁,3剂后痛减,大便得通, 守方加减服30余剂,30年之顽固疼痛顿消。
弱、结代 ③ 血液妄行——吐血、衄血
2. 神志病变: 轻则如失眠、多梦、心烦、健忘 重则如神志错乱、神昏、谵语、癫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法:和里。
第六章辨证.八纲辨证
三)、表证与里证的关系:
1、表里同病: ①表未解、邪入里 ②病邪同犯表里 ③旧病未愈、复感外邪。
2、表里转化 由表入里 由里出表
第六章辨证.八纲辨证
四)、表证与里证的区别:
1、疾病特点 新病、外感、病程短、病情 轻、病位浅—— 表证
久病、外感 、内伤、病程长、 病情重、病位深---里证
表里辨证是辨别疾病病位的纲领
(病位深浅、病情轻重病势趋向)
第六章辨证.八纲辨证
一)表证
原因:六淫 皮毛 口 机体、外感病 初期。 特点为:起病急、病位浅、病程短。 临床表现:恶(风)寒、发热、舌苔薄 白、脉浮为主。兼头身痛、鼻塞、流涕、 咽痛、咳嗽等症状。 病机:外邪袭表、卫阳被遏、正邪相争 治法:宜肺解表 辛温——麻黄汤
第六章辨证.八纲辨证
2、临床表现 恶寒、发热并见、苔薄白、 脉浮 ——表证
只寒不热或只热不寒、舌 质、 舌苔改变、脉不浮、 脏腑 病变为主、涉及范围广、 症状复杂、变化多端 ----里证
第六章辨证.八纲辨证
二、寒 热
寒热辨证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寒为阴邪、主指疾病的阴寒的性质。 热为阳邪、主指疾病的阳热性质。 寒热是阴阳偏盛 “阳盛则热”“阴虚则热” 偏衰的病理表现 “阴盛则寒”“阳虚则寒” 寒证:阴盛或阳虚的表现 热证:阳盛或阴虚的表现
第六章 辨证
学习 目的
1、基本掌握证、辨证、 八纲的基本概念;八纲证 侯及鉴别要点。
2、初步熟悉脏腑辨证的含义及脏病辨证、 腑病辨证、脏腑兼病辨证的部分内容(心 气、血、阴、阳虚证、心火亢盛证,风热 犯肺、肺阴虚证,中气下陷证,肝气郁结 证,肾虚水泛证,心脾两虚、肝肾阴虚证。
3、了解八纲各证间的关系及其他内容。
概述:
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四 对矛盾的八个方面。
八纲辨证:即用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四对矛盾来分析,归纳四诊所取得的材料, 来说明病变的部位、性质、邪正盛衰之类别 的一种辨证方法。
八纲辨证是分析疾病共性的辨证方法,是各 类辨证的总纲。
第六章辨证.八纲辨证
第六章辨证.八纲辨证 一、表里
第六章 辨证
四、病
疾病的简称,是对疾病发生、发 展、变化、治疗等全过程中特点与 规律的概括。
第六章 辨证
五、辨证内容
八纲辨证:辨证的总纲,具有共性。 脏腑辨证:辨证的基础,为内伤辨证
法,认识五脏六腑病变。 六经辨证:外感病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外感温病辨证
方法。
第六章辨证.八纲辨证
第一节 八纲辨证
第六章辨证.八纲辨证
一)、寒 证
1、病因:受寒邪、过食生冷 →阴盛伤阳→表寒 寒 ↓
病机:阴盛阳衰—机能↓—里寒 证
第六章辨证.八纲辨证
2、临床表现:
恶寒怕冷、四肢冷、面、唇、 苔、小便清白、脉迟或紧、头身 痛、 踡卧、痰、涎、涕、便均清 稀、气味淡、口舌润 [冷、白、迟、痛、踡、稀、润]
3、治疗:寒者热之——用温热药以助阳散
寒。
第六章辨证.八纲辨证
二)热 证 感受阳热之邪、或人体阴液不足的表现
1、临床表现:发热、里热为主、喜凉、口渴喜 饮、 面红目赤、烦躁不宁、小便 短赤、 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 数、甚则神志 错乱、吐血、衄血、 便血、等 (热、赤、黄、干、数、乱)
2、治疗:热则寒之——、寒证与热证的鉴别:
临床多根据寒热的特点、 多从面色、寒热喜恶、口渴 与否、四肢冷暖、二便情况、 以及舌、脉变化进行区别。
第六章辨证.八纲辨证
四)寒证与热证的关系
1、寒热错杂:寒证与热证同时出现 主要分清表里上下、经络脏腑、 寒热多少、标本主次、以利临床 用药。
2、寒热转化 寒证化热:表寒证→里热证 热证化寒:阳热证→亡阳证
证似寒象、但四肢逆冷而胸腹身热、且
见呼吸气粗而热、烦躁、口渴喜冷饮、
小便赤、大便秘结、舌苔白黄厚干、舌
质红、脉沉实有力或滑数。
第六章辨证.八纲辨证
三、虚实
虚实辨证是辨别邪正盛衰的纲领。 虚证是正气不足所见之证,实证是邪气
盛所见之证。
第六章辨证.八纲辨证
一)虚证:包括气虚、血虚、阴虚、阳 虚的不同,概括起来能够说明虚证的常 见证是: 久病体虚、少气懒言、食少自汗、 消瘦泛力、精神萎靡、心悸心烦、形寒 肢冷或五心烦热、自汗盗汗、耳聋耳鸣、 腰脊酸软、二便失禁、舌净无苔,舌质 胖嫩色淡、脉沉细弱等。
第六章 辨证
概述
一、辨证:将四诊搜集的资料,运用中医 理论进行综合分析,辨清疾病的病因、 病性、病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从而 概括和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过程。
二、证:又称证候,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 一定阶段的病因、病性、病位以及邪正 盛衰等所作的病理概括
其实质是反映当前的病理本质。
第六章 辨证
三、症:即症状,是指疾病表现在外的症 状和体征,亦即临床表现——疾病的现 象。 自觉的:如头痛、胸闷、心悸……等 他觉的:舌象、脉象、神色形态改变 等体征 症是机体病变的客观反应,是判断疾 病的原始依据。
3、寒热真假: 真寒假热 真热假寒
第六章辨证.八纲辨证
(1)真寒假热:
内有真寒而外见假热现象。如身
热、面赤、口渴、脉大、证似热象、但
仔细分辨发现:身热但欲近衣被、口渴
不欲饮或喜热饮、面赤但如妆、脉大而
无力、可兼见气息不热、语声无力、尿
清便溏、舌淡等寒象。
第六章辨证.八纲辨证
(2)真热假寒:
四肢逆冷、面色晦滞、脉沉、
辛凉——银翘散
第六章辨证.八纲辨证
二)里证:脏腑气血内部深层所致证候 的概括多见于外感病中、后期或内伤杂 病。
特点:起病较慢、病位较深、病程较长, 病情较重。
第六章辨证.八纲辨证
临床表现:不恶风寒、而畏寒或发热,脉 象不浮、有舌象改变、主要以脏腑病变 为主,或为实证,或为虚证。
病因病机:①表邪不解、内传入里。 ②外邪直入脏腑 ③情志所伤、饮食不良、劳倦 过度等
第六章辨证.八纲辨证
1、血虚证:
血液亏虚、脏腑失其濡养致面色
无华或萎黄、唇爪色淡、失眠多梦、手
足麻木、舌淡、脉细无力等。
治法:益气补血—四物汤、当
归补血汤、人参养营汤
第六章辨证.八纲辨证
2、气虚证:
元气不足、脏腑机能↓、临床
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头
晕目眩、自汗畏风、动则加剧、舌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