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改善大气质量 教学设计 教案

第一节  改善大气质量 教学设计 教案
第一节  改善大气质量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了解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

2.掌握酸雨、臭氧空洞、温室效应的形成原因,了解这些污染的来源及危害,以及消除这些污染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大气主要污染物的认识,了解其来源和危害,分析讨论其改善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知识的能力,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分析探究大气主要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危害以及改善大气质量的主要方法,充分认识到人类生活与自然界的矛盾,充分认识到科学发展的局限性,从而进一步领悟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树立用科学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大气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改善大气质量的主要方法

教学难点

减少或消除酸雨、臭氧空洞、温室效应的方法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原理

3.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投影】:几幅反应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图片,引入干燥洁净空气的组成

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创造了空前丰富的物质财富。而

与此同时,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污染物的大量排放,也导致了全球性

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比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蔓延、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

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引入大气污染的来源。

二、新课教学

[板书] 第一节一、大气污染的危害

大气污染的危害

(一)大气污染物

A、颗粒物:粉尘、烟、雾等。

B、有害气体:硫的氧化物(SO2和SO3)、氮的氧化物(NO,NO2)、CO、碳氢化合物、 CH4、氟氯代烷(氟里昂)等

大气污染的危害:多方面的,既危害人体健康,又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严重时会影响雷地球的气候

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问题是目前大气质量所面临的三大问题。改善大气质量,应首先弄清楚大气污染的成因,才能对症下药,并以积极的防治。

【思考与交流】怎样的降水称之为酸雨?可用哪些化学方程式来简单表示酸雨的形成?

(二)酸雨

正常雨水的pH=5.6(由于CO2(g)+H2O H2CO3H++HCO3-所导致)

酸雨的pH<5.6

原理:酸性氧化物(SO2、NO2等)与水反应生成酸

危害:具有破坏环境,影响动植物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的危害性

【投影】南极上空臭氧层的变化图。引入臭氧层受损。

(三)臭氧层受损

阅读教材P74“臭氧层受损”内容,回答:

问题1、臭氧层有何作用呢?

问题2、什么原因导致了“臭氧空洞”的形成呢?

问题3、为了保护臭氧层,人类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自学后回答】

1、大气中的臭氧层可滤除大量的紫外光,保护地球上的生物。

2、臭氧层受损的主要原因

①人类活动排入大气的某些化学物质如氟氯代烷和含溴的卤代烷烃(灭火剂,商品名为哈龙)等与臭氧发生作用,使臭氧层受到破坏,形成臭氧空洞现象。

② CCl4、CH4、喷气式飞机在高空飞行排出的氮氧化物如N2O、NO以及大气中的核爆炸产物等也会破坏臭氧层。

3、人类共同采取“补天”行动:颁布国际公约、限制氟氯代烷的使用、开发新的制冷剂等。

问题探究:氟氯代烷是如何破坏臭氧层的呢?

【投影】

O3O2+O

Cl+O3→ClO+O2

ClO+O →Cl+O2

总反应式为:2O3→3O2

练习:

氟利昂如CCl2F2可在光的作用下分解,产生Cl原子,Cl原子会对臭氧层产生长久的破坏作用,在上述臭氧变成氧气的反应过程中,Cl是( D )

A、反应物

B、生成物

C、中间产物

D、催化剂

(四)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

问题探究:

1、你知道哪几种温室气体?请说出它们的主要来源。

2、温室效应加剧对全球气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等会产生什么影响?

3、为防止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加剧,人类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学生讨论后回答】

1、温室气体及其来源

①二氧化碳:化石燃料燃烧,火山喷发、森林、草原燃烧、植物秸秆燃烧以及

动物呼吸

②甲烷:天然气开采和使用、石油的开采和炼制,都会不同程度地向大气中排

放甲烷

③一氧化二氮:可燃物质在空气中高温燃烧,喷气式飞机在飞行中排出的气体

④氟氯代烷:氟氯代烷的生产和使用

2、危害:全球变暖会对人类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可能导致两极冰川的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没许多城市,世界上大约有1/3的人口生活在沿海岸线60km

范围之内的,世界上35座最大的城市中有20座地处沿海,海平面升高无疑将

是对人类的巨大威胁。地球表面气温升高,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也会发生变化,现在温带的农业发达地区,由于气温的升高,蒸发加强,气候会变得干旱,农

业区退化成草原,干旱区会变得更干旱,土地沙漠化,使农业减产。

3、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加剧的措施

一是逐步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核能和氢能等,减少化石燃

料的燃烧;二是利用新一代的制冷剂代替氟利昂;三是进一步发展植树造林,

转化空中的二氧化碳;四是加强国际合作。

【投影】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一些小事:

尽量乘公共汽车;在屋前屋后种树;随手关灯,节约用电;少用室内杀虫剂;

尽量利用太阳能;自己不吸烟,奉劝别人不抽烟;不燃放烟花鞭炮;不焚烧麦秸;不滥烧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物品;

你能做到的保护大气的小事还有哪些?请补充。

二、改善大气质量

1. 减少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污染

(1)改善燃煤的质量。

(2)改进燃烧装置和燃烧技术、改进排烟设备等。

2CaCO3+O2+2SO2==2CaSO4+2CO2

(3)发展洁净煤技术,开展煤的综合利用。

C(s)+H2O(g)==CO(g)+H2(g)

(4)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加快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和氢能等新能源。

2. 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

(1)推广使用无铅汽油

(2)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换器

在催化转化器的前半

部:

在催化转化器的后半

部:

3. 减少室内空气污

来源:

I、来自家用燃料燃烧、烹调和吸烟等产生的CO、CO2、NO、NO2、SO2和尼古丁;

II、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带来的危险:它们有的含有挥发性有机物,如甲苯、苯、二甲苯、甲醛等;还有放射性元素,如氡。

危害:CO的危害:

甲醛主要危害

室内含量为0.1mg/m3时就有异味和不适感;0.5mg/m3可刺激眼睛,引起流泪;

0.6mg/m3可引起咽喉不适或疼痛;浓度高时可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

气喘,甚至肺水肿。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引起呼吸道疾病甚至引起鼻咽癌。

氡的危害

①氡是无色无味放射性气体,来自地下岩石或土壤,以及含有放射性元素的天然石材。

②长期吸入氡,超标量的氡会增加肺癌的发病率。

练习:

1、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禁止汽车使用含铅汽油,其主要原因是( C )

A、提高汽油燃烧效率

B、降低汽油成本

C、避免铅污染大气

D、铅资源短缺

2、每年的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某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善待地球”。下列说法中与“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无关的是( D )

A、减少CO2的排放量,以降低温室效应对地球的影响

B、开发利用太阳能、水力发电等无污染能源

C、燃料脱硫以减少酸雨的产生

D、我国政府已向全世界承诺:在全国消灭碘缺乏病

3、飘尘是物质燃烧时产生的颗粒状漂浮物,颗粒很小,不易沉降。它与空气中的SO2、O2接触时,SO2会部分转化成SO3,使空气的酸度增加。飘尘所起的作用可能是( C )

A、甲醛

B、甲烷

C、一氧化

碳 D、二氧

课堂小结

1、知道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了解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

2、掌握酸雨、臭氧空洞、温室效应的形成原因;

3、了解这些污染的来源及危害,以及消除这些污染的方法。

课后习题

课本82习题1-3

板书

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

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

一、大气污染的危害

1、酸雨、

2、臭氧层受损

3、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

二、改善大气质量

1、减少煤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污染

2、减少汽车等机动车尾气污染

3、减少室内空气污染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教学设计与教案有联系也有区别,从内容上来区分,教案是原来我们老师备课结果的体现,从这个角度来讲,教案大致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备学生部分,教材部分,教法部分。教学设计则不同,它首先是把教育、教学本身作为整体系统来考察,使用系统方法来设计、开发、运行、管理,即把教学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实行设计、实施和评价,使之成为具有最优功能的系统。教学系统设计综合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将使用系统方法的设计过程模式化,提供一种实施教学系统设计的可操作的程序与技术。在教学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通过系统分析技术(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形成制定、选择策略的基础;通过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等)以及评价调控技术(试验、形成性评价、修正、终结性评价等)使解决与人相关的复杂教学问题的最优方案逐步形成,并在实施中取得最好的效果。从这个定义中我们能够看出,教学系统设计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原比教案范围要广,目光的着眼点可能会在整个学段的知识体系,或者整个单元,再到某节课。另外,从定义中我们也会得到这样一个结论,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设计技术将使我们从感性的教案设计走向更加理性的技术应用,掌握教学设计的技术将是我们成批量培养优秀教师的一个途径。教学设计与教案是

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的内涵是有一定差别的。教案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通常上课使用的教学过程安排计划,一个教案就是一节课的教学计划具体的实施方案,应写得较为具体详细。特别对新教师来说,整个教学过程的安排,包括开头语、各教学层次衔接语、结束语等都要用文字表达好,以免上课时因心理紧张而词不达意。教学设计应包括教学计划的设计、教学计划的执行、教学活动的评价与反馈。教学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是教师发挥自己创造力的广阔天地。教师学习实行教学设计除了了解相关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外,主要是通过案例学习来模仿、分析、移植、创新,反复实践、反思、总结,逐步掌握教学设计的技能,提升教学质量。一般来说,教师教学设计应该是教师教案的理性反映,如果说教案着重于写“教什么”,“如何教”的话,则教学设计应该是着重于从教学理论上去叙述“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

《改善大气质量》教学设计.doc

课题《改善大气质量》 课型新课多媒体使用使用 1、知道大气的主要污染物,能说出减少或消除大气污染物的原理和方法 知识与技能2、知道甲醛是一种居室空气污染物,了解其对人体的危害 教 3、了解燃料脱硫,废气处理中的化学原理 学 1、掌握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目 过程与方法 标 2、经过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取长补短,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学生能够关注社会,关注大自然,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公民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2、感受大气污染带给生活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 重点知道大气的主要污染物,能说出减少或者消除大气污染物的原理和方法 材 分 析难点消除或减少大气污染物的原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视频演示法 学法指导积极思考,联系生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自制 PPT 课件、下载酸雨、臭氧层的有关视频 备注

教师活动 【导入】 ppt 展示诗歌《污 染》,让学生朗读、欣赏, 分析诗歌所描绘的内容 【引导学生活动】 教深呼吸,分析空气中的成 分, 【例题分析】以某年北京的 一份空气日报为例,让学生 分析该地方的空气质量 学【提问】大气污染是如何产生的?带给生活的危害有 哪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 实际来回答 【播放视频】酸雨的形成 过 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 频: A 、什么是酸雨? B、酸雨是如何形成的? C、酸雨有哪些危害? D、我们该如何防治酸雨 呢? 程 [ 板书 ]酸雨形成原因: 2 SO2+O2 2 SO3 SO3+H2 O=H 2SO4 SO2+H2 O=H 2SO3 2H2SO3+ O2 2H 2SO42NO+O 2=2NO2 2NO 2+H2O=HNO 3+HNO 2 学生活动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污染》,讨论诗 歌的大意,诗歌描绘了两种场景,一种 是世外桃源是的生活环境,一种是在各 种污染下的生活环境,大家都喜欢生活 在第一种环境下 深呼吸,吸入的除了氧气还有氮气、水 蒸气、二氧化碳、粉尘颗粒、氨气等,干 净清洁的空气组成是不变的,以此可以判 断周围的空气是否被污染 学生相互交流,判断该地方空气受到污 染,空气污染物有、,硫的氧化物、氮 的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 自然因素:火山爆发、森林着火、沙 尘暴 人为因素:汽车尾气、工厂废气、人 口增多等 危害:形成酸雨、温室效应导致气候变 暖、臭氧层破坏等 认真观看视频 分析总结:酸雨是指pH 小与 5.6 的降 水。正常雨水略显酸性是因为空气中的 二氧化碳溶入水中 CO2+H 2OH2CO3 - H ++HCO 3 酸雨的形成过程: 2 SO2+O 2 2 SO3 SO3+H2O=H 2SO4 SO2+H2O=H 2SO3 2H2SO3+ O 2 2H 2SO4 危害:使水域和土壤酸化,损害农作物 和林木生长,危害渔业生产;腐蚀建筑 物、工厂设备和文化古迹,也危害人类 键康。因此酸雨会破坏生态平衡,造成 很大经济损失。 防治:使用清洁能源、燃料的脱硫处 理、少使用汽车,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等 设计意图 吸引学生兴趣,激发 学生好奇心,为新课 做铺垫 使学生活动,让学生 自己分析大气成分, 增强学生的课堂自主 意识,激活学生思维 以生活中空气日报为 例,让学生自己分析 该空气的质量,增强 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 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 视频,可以提高学生 的学习效率,以及观 察和总结归纳能力

省级优质课教学设计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张岱超凡脱俗的雅趣和深沉的故国之思。 2.品味写景语句,体味小品文于细微处见情致的特点。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更、挐、沆砀、焉得、强”等文言词。 【学习重点】 品味写景语句,体味小品文于细微处见情致的特点。 【学习难点】 感悟张岱超凡脱俗的雅趣和深沉的故国之思。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品读句段法。 3.资料助读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热场(热情、轻松、自信) 同学们,昨天晚上我失眠了。猜一猜,为啥?丢钱了?我的兜比脸都干净。失恋了?我儿子都会打酱油了。捡钱了?做梦都想呢,可惜没碰着。生病了?别看长得瘦,浑身是肌肉。玩游戏了? 不难为你们了,昨天我见了你们一面,就想了你们一夜啊!相逢是首歌,希望和大家度过愉快的40分钟!同学们,上课! 一、导入 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最美在西湖。许多文人墨客用他们的生花妙笔描摹了西湖春夏季节的美。杨万里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明艳妖娆的西湖,白居易说“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是杨柳依依生机盎然的西湖。寒冬大雪后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这节课,我们学习《湖心亭看雪》。看注释1。(板书课题、作者) 张岱生于明朝,明朝灭亡后,他满怀沉痛,以遗民身份入山隐居不出,写文著书,寄情山水。这篇文章就写于他隐居的时候。 二、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老师:现在我们朗读课文两遍。第一遍读准字音,读准停顿,重点字音在这里。第二遍读出感受,读出味道。 1、学生练读 崇祯是日更定 挐一小船毳衣炉火 雾凇沆砀余强饮三大白 (学生读课文,教师缓慢巡视学生。) 2.学生展示读 大家读得很认真!谁来读第一段? (两名学生读第一段。) 你读得很流畅,如果读得再慢点儿就更美了。谁再来试试? 读得真棒!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教案与教学设计的区别

教案与教学设计的区别 教案,是教师自己上课用的,主要是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及作业、课后反思,教学设计要求与教案不同,除了教师自己用,还要给别人(领导、所谓砖家等)看,所以教学设计的内容要包括:教材内容分析,学情(学情状况)分析,教学目标(制定依据)、重难点(设定依据),教学过程,是重点,要说明更个环节的内容,各环节制定的原则,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反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教师如何处理等,最后是课堂小节和作业。总之教学设计要写出设计者的设计意图。 教学设计与教案之间有哪些主要的区别 发布者:龚梅华发布日期:2011-11-28 教学设计与教案之间有哪些主要的区别? 教案和教学设计是体现两种不同的教学理念: 教案是体现了一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则重视对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教学方法是以讲授式为主,强调的是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学习方法; 教学设计体现的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教师不但要研究怎么教,还要研究学生怎么学,教学设计是要换位思考,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提高.

1、在概念界定上的区别: 教学设计:是教师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目标、选择策略手段、制定教学流程、评价教学效果,以达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编制教学预案的过程。 教案:又叫课时计划。老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 2、在层次分类上也有区别,教学设计可以是单元教学设计、课时设计,一个教学设计可以用几课时来完成,也可以是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教案原则上是一课时一个教案。 3、教学设计和教案的基本栏目也是有区别的,将教学设计和教案的栏目作一个对比,请看图: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质量 教学设计(二)

第二节质量教学设计(二)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通过实验操作,初步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感悟、观察、实验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天平使用技能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操作,初步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操作,初步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归纳分析,动手操作 ★教学准备: 天平、常见物体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要注意“物质”和“物体”的区别。物体有一定的形状,占据一定的空间,是有体积和质量的实物。物质是构成物体的材料。例如:桌子是物体。构成桌子的物质是木材,还可以是铁 (二)进行新课(新授与探究) 1、质量的概念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常见物体,如一块冰、一颗铁钉、一把教学用木制米尺,一块木板、一把铁锤、一桶水等物体,出示顺序随机,让学生观察。 (1)问题:能否将这些物体进行分类?你分类的理由是什么? (2)学生交流、讨论。 (3)归纳:上述物体可以分为三类: ①铁钉和铁锤为一类,它们都是铁制成的; ②木板和米尺为一类,它们都是木材加工成的; ③冰块和水为一类,它们都是水,只是状态不同而已。 (1)教师总结,学生感悟:铁钉和铁锤、木板和米尺、冰块和桶里的水,我们都把它们称为物体。构成这些物体的铁、木材、水,我们都把它们称为物质。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

以看出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 结论:一切物体都是物质组成的。 (2)比较:一把铁锤和一只铁钉都是由铁这一种物质构成的,但两者所含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一把铁锤比一只铁钉所含的铁多;一张课桌和一把教学用木制米尺都是由木材这一种物质构成的,但两者所含木材这种的物质的多少不同,一张课桌比一把教学用木制米尺所含的木材多。 教师:在物理上为了描述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入质量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质。 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2、阐述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演示:(1)把冰块放在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使其熔化成水; (1)用铁锤把铁钉敲弯。 问题:(1)烧杯中冰熔化成水,所含的水的质量有没有变? (2)铁钉敲弯了,铁钉的质量有没有变? (3)如果将这一只铁钉由教室里带到宜宾,或带到更远的地方,它的质量会不会发生变化?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讨论、交流:冰熔化成水,只是冰的状态变化了;铁钉敲弯了,只是铁钉的形状改变了;铁钉由教室带到宜宾,或更远的地方,只是铁钉的位置变化了在这几种的变化现象中,物质没有从物体中转移出示,也没有发生由一种物质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现象,因此,只要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不变,它的质量就不变。 结论: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物体的质量不会随物体的状态、形状、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3、质量的单位 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吨(t)。 它们的换算关系是: 1kg=103g1mg=103g=10-6kg1t=103kg 二、质量的测量 天平是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在物理实验中常见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 1、天平的测量原理: 天平是一个等臂杠杆(有关知识在第十二章学习),平衡时,左右质量相等。 天平的两臂长度相等,当两个盘中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测量物体质量时,天平一个盘放被测物体,另一个盘放质量已知的砝码,天平平衡时,砝码质量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2、认识托盘天平的构造; ①平衡螺母:用来调节天平横梁平衡; ②指针和分度盘:判断天平是否平衡,可以根据指针在分度盘上左右摆动幅度是否相等来判断,而不必等到指针完全停止摆动,只要摆动幅度相同即可;

环保教育教案12篇

环境教育教案集(一) 课题一:环境和环境问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环境的概念,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环境环境是指周围事物的境况。周围事物是同某项中心事物相对而言的。我们通常所说的地理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类。自然环境是由日光、大气、水、岩石、矿物、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共同组成的。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人工环境。二.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学生活动] 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产物,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与自然环境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对立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建立了生态平衡。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输入物质与能量;同时,通过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把物质和能量输出给环境。环境又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作用叫做环境的反馈作用。三.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1.什么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出现了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甚至影响人类生存的种种问题,这就叫做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的产生

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农业阶段,环境质量良好第二阶段——传统农业阶段,环境质量较好第三阶段——近现代工业阶段,工业污染迅速发展,环境质量急剧恶化第四阶段——现代工业时期,环境质量严重恶化 3.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由于自然原因形成的环境问题有:(1)火山爆发、山崩、地震、泥石流、海啸、台风、寒潮、水旱等自然灾害(2)某些地区水土中缺少人体需要的某种化学元素,或含有某种不适合人体后记: 1.6月5日世界环境日,全人类关心环境与发展的问题。自然环境对现代经济发展具有推动和约束的双重作用。环境问题引起了人类的重视,明智地选择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是人类在历史发展中的经验总结,也是人类在历史发展中的基本目标和任务。1972年6月5日,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各国政府的代表第一次坐在一起讨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发表了人类划时代的历史性文件——《人类环境宣言》。这是人类环境保护史上的一个里程碑。1972年10月,在第27届联合国大会上,决定设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并确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署每年都确定“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世界环境日”活动是人类广泛进行自我教育一种好形式。 课题二:保护蓝天——大气污染和防治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大气对人类的重要性,大气污染产生的原因,

日本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日本》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观认为,知识不仅是一种静止的“状态”,更重要的是一个运动的“过程”。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分析、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甚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的学习,从而达到学会学习,。本着以上观点,我进行了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以适应未来的终生自我教育、自我学习。 【教学分析】 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是七年级下册第八章《不同类型的国家》一章的第一节《第一节《日本》的第一课时,属于世界地理中的国家地理,是学生在学习国家地理中碰到的第一个国家,同学们学完亚洲后已有了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日本这一节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学习日本,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日本第一课时部分内容主要为日本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多火山、地震的成因及预防。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对如何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已有了一定得基础,通过板块运动学说的学习也了解了一些地震发生的原因。但学生对灾害的影响和预防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这些知识点也就成为本节课学生探究的重点。 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初一学生,经过前半学期的观察,感觉学生的基础较好,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完全有可能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独立或在合作中进行读图、识图并分析相关问题,更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 教法分析 本节内容涉及到的知识点多,适合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机会也很多,但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流水账似的全部详细过一遍,必须有所取舍,才能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我计划采用活动讨论法、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分析归纳法、交流合作等方式,促使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好本课涉及的新内容。这样做,一方面通过活动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设计和教案的区别

教学设计和教案的区别(一) 一、概念的范畴不同 教案是教育科学领域这的一个基本概念,又叫课时计划,是以课时为单元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案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教学进程,内含教学纲要和教学活动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和各种组成部分的时间分配等。 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是教育技术学科的重要分支,形成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它包括宏观设计和微观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分析方法、解决教学问题,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科学性、再现性和操作性。 课堂教学设计属于微观教学设计的范畴。 二、对应层次不同 教学设计是把学习者作为它的研究对象,所以教学设计的范围可以大到一个学科、一门课程,也可小到一堂课、一个问题的解决。目前的教学组织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所以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中运用最多的一个层次。 教案:就是教学的内容文本指导老师自己上课用的。也是考察一个教师备课的一个依据。从研究范围上讲教案只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层次关系是不完全对等的。 三、设计的出发点不同 教案是教材意图和教师意图的体现,它的核心目的就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为依据的一种纯粹的“教”案。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却常常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设计是“一切从学生出发”,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掌握程度为依据,教师在设计中既要设计教,更要设计学,怎样使学生学得更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四、包含的内容不同

教案一般包括教学目的,教学方法,重难点分析,教学进程,教具的使用,课型,教法的具体运用,时间分配等因素,从而体现了课堂教学的计划和安排。 教学设计从理论上来讲,有教学目标分析、教材内容分析、学习重点目标阐明、学情分析、教学策略的制定、媒体的分析使用及教学评价等七个元素,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讨论比较多的是学习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三个主要元素。 教案与教学设计的内容对比 (1)目的与目标 教案中称之为教学目的,多来源于教学大纲的要求,比较抽象,可操作性差,使课程重视了整体性、统一性,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淡漠了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修养。 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可由教师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制定,教学目标更加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目标更加具体,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2)重难点分析与教学内容分析 教案中的重难点分析主要由教学大纲指出,是教师上课讲解的主要内容和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设计中的教学内容结合学习者进行分析,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分析得到的重点和难点常常是媒体设计时所针对解决的对象。 (3)教学进程与新课程教学过程设计 教案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怎样讲好教学内容的过程。重视对学生进行封闭式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 教学设计: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评价阶段。不同的课型教学过程的设计流程不一样。但是一定要体现学生既是教学活动的对象,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充分考虑这一主要特点。 (4)教学方法和教学用具 教案中的教具使用比较简单,多为模型、挂图等公开发行的教具,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 教学设计非常重视媒体的选用和使用,而且注意使用时的最佳作用和最佳时机,有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一节《质量》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一节《质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 了解常见的测量质量的工具和托盘天平的构造及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3. 知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的变化而变化。 4. 对常见物体的质量形成较为具体的量级观念。 二、能力目标 培养观察、对比、分析、归纳等能力。 【教学重点】 1. 质量的概念。 2. 质量的单位和换算。 3. 托盘天平的构造及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1、托盘天平的使用; 2、质量是物体一个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托盘天平和砝码多套,铁锤、铁钉、钢尺、钢钉、小铁块、橡皮泥、橡皮擦、铅笔、塑料瓶、冰块、罐头等 【教学方法】 一、教法的总体构思及依据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主要通过课件,观察,运用讲解、启发诱导、自主探究式教学,并贯穿使用合作和讨论式。这样 做,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的体现。 二、具体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 充分联系生活,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从大量的现象中提取本质的方法。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合作,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课 多媒体课件显示: 1. 铁锤、铁钉、桌子、椅子、课本、纸张、钢尺、钢钉、橡皮擦、铅笔、树木等这些物体分别由哪些物质组成? 说明:这些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2、小到灰尘、空气、大到高山、地球、月亮、宇宙等这些物体分别由哪些物质组成? 说明:所有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物体”、“物质”的模糊理解顿时变得清晰明了,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 3. 老师提问:这些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否一样?通过多媒体课件显示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得出: a. 铁锤比铁钉含铁多; b. 桌子比椅子含木材多; c.课本比一张纸含纸多; d.钢尺比钢钉含钢多; e.一棵树比一根木条含木材多……讲解:由此我们知道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 引入 二、1、质量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设计意图:针对质量的概念比较抽象、难理解,我采用对比铁锤、铁钉;桌子、椅子等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明白“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从而归纳质量的概念。 2.课件演示视频:(师生互动,交流反馈,激发兴趣):太空中航天员的食物---月饼、太空中的航天员杨利伟等有质量吗?

改善大气质量教案-(538207)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1[人教版] 第四章 保护生存环境 4.1.1 改善大气质量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大气主要污染物,能说出减少或消除大气污染物的原理和方法。 2.知道甲醛是一种居室空气污染物;了解其对人体的危害。 3.了解燃料脱硫、废气处理中的化学原理和应用。 教学重点:知道大气主要污染物,能说出减少或消除大气污染物的原理和方法。 活动与探究建议: ①调查、讨论燃烧化石燃料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与治理途径。②实验:一氧化碳的毒性。③讨论:在田间或市区焚烧植物秸秆或枝叶以及垃圾的危害。④查阅资料:室内甲醛、放射性气体氡的来源及其危害,讨论如何减少、避免其对居室空气的污染。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播放]诗朗诵:挪威剧作家易卜生1865年所作的一首诗 污染 ●易卜生 英国令人窒息的煤烟 慢慢散落到乡间 玷污绿色世界 扼杀所有生命 毒烟蔓延 遮天蔽日,翠谷失色 [解读]诗中所指的英国工业污染的相关背静。 [板书] 第四章 保护生存环境 第一节 改善大气质量 [投影]以下是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一些事情: [思考与交流]1、请你就每件小事谈一谈为什么做这些小事可保护环境。 2、你能做到的保护大气环境的小事还有那些?请补充。 3、你所知道的大气成分有那些? [投影] 尽量乘坐公共汽车 在房前屋后种树 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少用室内杀虫剂 尽量利用太阳能 自己不吸烟,奉劝别人不吸烟 不燃放烟花爆竹 不焚烧秸秆 不滥烧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物品

[讲述]我们的地球被大气保卫着,大气为各种生物的生存提供了条件。但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工业和交通运输迅速发展,城市人口高度集中,人类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烟尘和有害气体,正在对大气造成污染。 [板书]一、大气污染的危害 [学生阅读] P78最后一自然段。 [回答] 大气污染物根据可分为颗粒污染物,硫的氧化物_____,氮的氧化物_____,___,碳氢化合物,以及__________等。______和_____都能产生大气污染物。 [板书]大气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氢化物、飘尘、煤尘等。 [投影]图4-2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 [讲述]大气污染的危害:危害人体健康;影响植物生长;破坏建筑材料。例如形成酸雨,破坏臭氧层,改变地球气候等“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 [板书]1、酸雨 [思考]正常雨水的PH值小于7,为什么? [回答]正常雨水偏酸性,pH值约为6~7,这是由于大气中的CO2溶于雨水中,形成部分电离的碳酸: CO2(g)+H2O H2CO3H++HCO3- [讲解]酸雨通常是指pH小于5.6的降水,是大气污染现象之一。首先用酸雨这个名词的人是英国化学家史密斯。1852年,他发现在工业化城市曼彻斯特上空的烟尘污染与雨水的酸性有一定关系,报导过该地区的雨水呈酸性,并于1872年编著的科学著作中首先采用了“酸雨”这一术语。 [板书] (1)酸雨是pH值小于5.6的降水(包括雨、雪、霜、雾、露、雹、霰)的总称。

《我 看》优质课 教案 教学设计

《我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穆旦的相关情况,诵读全诗,初步领悟诗的意境。 2.品味诗中的意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感悟作者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所描绘的物象,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曾经描写过春天醉人的景色。杜甫笔下的春雨善解人意,“润物细无声”,王安石笔下的春风,浩荡千里“又绿江南岸”,那么在诗人穆旦的笔下,春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穆旦的《我看》,思考面对春景,诗人的所看所想所感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进入诗歌去领略诗的魅力吧! 二、文学常识 1.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出生于天津。现代主义诗人、翻译家。曾用笔名梁真,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穆旦”这一笔名是将查

姓上下拆分,木与穆同音,得穆旦之名,他是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他的代表诗作有《赞美》、《诗八首》《哀国难》等。 2.九叶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九位诗人分别为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嘉。他们于1981年出版了《九叶集》,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 3.诗歌背景 这首诗作于1938年,当时作者年仅20岁,正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读书。诗人以满腔爱国热血和最深的情感,描写了眼中的大自然和万物,在深情的吟唱中,蕴蓄着希望与新生。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范读录音或教师范读),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2.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诗文,诵读过程中注意:朗读指导:(1)停顿要得当;(2)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3)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4)注意重读的词语;(5)读准字音,读出情感。 3.学生朗读比赛后播放课文朗读,让学生感受;5分钟 四、合作探究,体悟情感 1.思考:“我”是在怎样的特定时间,描写所见之景,抒发所感之情的?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简案与详案的区别)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教学设计——教师运用系统方法,对学习行为目标、学生学习特征分析,学生学情分析、学习环境分析,、选择策略手段、制定教学流程、评价教学效果、以达到课堂最优化的编制教学预案的过程。 教案——堂教学的实施方案,即教师根据所授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教案一般有表格式、描述式、画图式和画图加表格式课堂实录式,普通文本式等,主要体现怎么设计。 一、教案和教学设计的相同之处 1、两者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的确定,都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而制定。 2、计划性:它们都是根据一堂课涉及的所有因素而设计的教学内容。为了保证教学目的的完成,一般老师都对教材进行过研究和钻研。 3、程序相同:对教材的钻研,确定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难点,选定教学过程的方式、课型、方法、教具、时间等。 二、区别 1、教案和教学设计上存在不同:教案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根据老师安排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思考、模仿等过程。而教学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学情、智力等水平出发,学生学什么,老师教什么。所以两者的设计上刚好相反。教案一般多半以教材、教参为主,而教学设计把教学本身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考虑,运用系统方法来设计、开发、运行、管理,即把课堂教学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设计实施和评价,使之成为具有最优,不但使学生学会所要求的知识,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情感目标和价值观得到丰富。课堂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层次关系是不完全对等的 2、指导思想不同教案是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思想的体现,它的核心目的就是教师怎样讲好教学内容,使学生要掌握的所学知识,很重视对学生进行封闭式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却常常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导致的后果是便于学生的知识增长,但是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不足,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缺乏,很多学生缺乏创造力、思维不活跃、模仿能力强,不能体现现在社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堂教学设计不仅重视教师的教,更重视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课程教学设计

第七章:力 第1节: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三、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在这一节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节我们就来探究有关力的一些知识。(二)力的作用效果 物理学中所说的力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感受它。 1.感受力作用的效果 (1)请一位同学到教室前面表演举哑铃。 请这位同学谈谈肌肉有什么感受?(感到手臂上的肌肉十分紧张) 最初我们对力的认识,就是从肌肉的紧张的感受而得来的。那么,在物理学中我们又是怎样来认识力的? (2)学生用图7.1-2所示的器材做实验。 问题:小钢珠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珠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实验结束后,学生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 ②静止的小钢珠被磁铁吸引,向磁铁方向运动。 ②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的小钢珠被正对运动方向位置的磁铁吸引,速度变快。 ③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的小钢珠被与运动方向垂直位置的磁铁吸引,运动方向改变,偏向磁铁方向运动。 (3)学生交流运动员在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 ①棒球运动员用力将球投出,由静止变为运动。 ②足球守门员接住射向球门的足球,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 (4)告诉学生: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无论物体是从静止

选修1第四章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1

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第一课时)简案 授课人:洪泽二中刘正亚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大气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能说出减少大气污染物的原理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己分析、制定研究方案、培养其表达、分析能力。让学生掌握分析、抽象概括的科学方法; (2)、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表达交流的技能和探究能力,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积极并富有责任心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方法: 第一节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大气污染的危害,二是改善大气质量。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有两点:1、酸雨、臭氧空洞形成的原因和对人类的危害;2、改善大气质量的措施。教学难点: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和改善大气质量。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联系身边的生活和环境或者通过查阅资料来了解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及造成的危害,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8日,英国伦敦市全境为浓雾覆盖,四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约为4000余人。事件发生的一周中因支气管炎死亡是事件前一周同类人数的9.3倍。 2、北美死湖事件 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南部是西半球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每年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2500多万吨。其中约有380万吨由美国飘到加拿大,100多万吨由加拿大飘到美国。七十年代开始,这些地区出现了大面积酸雨区,多个湖泊池塘漂浮死鱼,湖滨树木枯萎。3、目前,不仅在南极,在北极上空也出现了臭氧减少的现象,美、日、英、俄等国家联合观测发现,北极上空臭氧层也减少了 20%,已形成了面积约为南极臭氧空洞三分之一的北极臭氧空洞。在被称为是世界上“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中国大气物理及气象学者的观测也发现,青藏高原上空的臭氧正在以每 10 年 2.7% 的速度减少,已经成为大气层中的第三个臭氧空洞。 因为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空洞,紫外线直射南极的几个地区,使新西兰、澳大利亚、智利、阿根廷等国深受其害,皮肤癌、白内障患者急剧增多,牧场上出现了失明的羊。 在青藏高原长江源头的可可西里,一个叫达娃的小男孩得上了通常老年人才患的白内障,并已失明。这样的不幸不仅仅发生在达娃这一个孩子身上。近几年,当地几乎家家都有患眼疾的病人,家家都有失明的牲畜,十年间,那里的动物已减少了2/3。 4、雅典“紧急状态事件” 1989年11月2日上午9时,希腊首都雅典市中心大气质量监测站显示,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318毫克/立方米,超过国家标准(200毫克/立方米)59%,发出了红色危险讯号。中午,二氧化碳浓度增至631毫克/立方米,超过历史最高记录。许多市民出现头疼、乏力、呕吐、呼吸困难等中毒症状。 《淮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禁止焚烧农作物秸杆的紧急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目前,已进入“三秋”农事季节,我市农村地区对农作物秸杆实施焚烧处理现象时有发生,不仅污染环境,毁坏树木和耕地,甚至引发交通、火灾等重大安全事故。为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市政府同意,特通知如下: 一、禁止在田间、林带随意露天焚烧农作物秸杆。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风景名胜区、城市郊区、机场周边、高速公路沿线等重点区域焚烧农作物秸杆。 二、各县、相关区政府要加强对禁止农作物秸杆焚烧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辖区内秸杆焚烧造成的重大安全事故负责。按通知要求立即进行层层部署,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三、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密切配合,加强巡查和指导工作,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及时制止焚烧行为。 四、各县、相关区政府及市各有关部门要统筹安排,妥善做好农作物秸杆的处置工作。想方设法指导并帮助农民开展秸杆综合利用工作,不断提高秸杆利用率,真正做到变废为宝,从根本上杜绝秸杆焚烧现象。 五、报纸、电视、广播等宣传媒体,要广泛宣传秸杆焚烧的危害性,普及秸杆综合利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身心都得到发展而在教学前进行的设计、规划等。 教学设计可以是一个课时的教学设计、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一个学期的教学设计、一个学年的教学设计、一个学段的教学设计。 一个课时的教学设计是针对一个课时的设计,微观的设计。他关系到一节课的教学质量,每一节课的质量都能够达到,整个学期的质量就能够达到,整个学年、学段的质量就能够达到,所以,一个科室的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是针对一个内容单元进行的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师相对较微观的教学设计,它需要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的重点与难点,课时的计划安排,例题与习题的选取,现代化教学设备与教具、课件的配置的内容 一个学年的教学设计与一个学期的教学设计是较宏观的设计。他主要是针对一个学年或一个学期的教学设计的。设计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进度、课外活动和教学研究的安排、信息技术与本学科教学的整合等,只是集中于学年或学期。它是由本年级的本学科的教师集体研究、讨论制订的。 一个学段的教学设计是最宏观的教学设计。它是针对整个学段的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和当地学校、班级的实际情况由全体本学科的教师集体研究、讨论共同制订的。设计的内容主要有教学目的确定、学生学习

的指导、本学段的教学计划、本学科课外活动的安排、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教师的教学研究、培训进修等。 一、教学内容:主要描述教材使用版本,第几册第几单元第几课,主要学习内容简介。 二、学生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认知起点、学习兴趣、学习障碍、学习难度…… 三、设计思想:主要描述教学过程中模拟实践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方法。 四、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五、教学的重难点:描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过程:具体说明教学各个教学环节安排,重难点的处理,教与学双边活动安排 七,教学反思和评价:目标是否达到;情境创设是否得当;教学过程是否流畅;重难点是否突出;师生互动是否有效;学生个体差异是否得到尊重;教学评价是否促进了学生发展;教学中存在什么困惑等等; 二、教学设计与编写教案的异同点 1、它们的不同点有: ⑴教学设计从整体入手对教学进行规划,如怎样确定教学目标,怎样展开教学过程等;编写教案则更多地考虑具体内容与细节。 ⑵教学设计是原则性的、指导性的和纲领性的,它适用的范围非常广泛;教案通常是针对一个班级或一类学生撰写的,他的适用范围较窄。 ⑶教学设计不能直接用于教学,要对其进行加工、创造,适用具体化,

第一节 改善大气质量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了解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 2.掌握酸雨、臭氧空洞、温室效应的形成原因,了解这些污染的来源及危害,以及消除这些污染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大气主要污染物的认识,了解其来源和危害,分析讨论其改善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知识的能力,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分析探究大气主要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危害以及改善大气质量的主要方法,充分认识到人类生活与自然界的矛盾,充分认识到科学发展的局限性,从而进一步领悟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树立用科学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大气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改善大气质量的主要方法 教学难点 减少或消除酸雨、臭氧空洞、温室效应的方法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原理 3.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投影】:几幅反应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图片,引入干燥洁净空气的组成 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创造了空前丰富的物质财富。而 与此同时,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污染物的大量排放,也导致了全球性 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比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蔓延、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 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引入大气污染的来源。 二、新课教学 [板书] 第一节一、大气污染的危害 大气污染的危害 (一)大气污染物 A、颗粒物:粉尘、烟、雾等。

B、有害气体:硫的氧化物(SO2和SO3)、氮的氧化物(NO,NO2)、CO、碳氢化合物、 CH4、氟氯代烷(氟里昂)等 大气污染的危害:多方面的,既危害人体健康,又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严重时会影响雷地球的气候 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问题是目前大气质量所面临的三大问题。改善大气质量,应首先弄清楚大气污染的成因,才能对症下药,并以积极的防治。 【思考与交流】怎样的降水称之为酸雨?可用哪些化学方程式来简单表示酸雨的形成? (二)酸雨 正常雨水的pH=5.6(由于CO2(g)+H2O H2CO3H++HCO3-所导致) 酸雨的pH<5.6 原理:酸性氧化物(SO2、NO2等)与水反应生成酸 危害:具有破坏环境,影响动植物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的危害性 【投影】南极上空臭氧层的变化图。引入臭氧层受损。 (三)臭氧层受损 阅读教材P74“臭氧层受损”内容,回答: 问题1、臭氧层有何作用呢? 问题2、什么原因导致了“臭氧空洞”的形成呢? 问题3、为了保护臭氧层,人类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自学后回答】

优质课教案

优质课教案 课题:《小纸船的梦》 第二中心小学 魏翔 2012年6月 课题:《小纸船的梦》 开课时间:2012年5月9日 班级:四年二班 执教者:魏翔教学目标: 1. 学生用圆润柔美的声音,和谐统一的音色来表现对未来的憧憬和理想,感受小纸船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生活积极乐观的太度,进一步树立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 2.聆听和演唱歌曲《小纸船的梦》,通过唱理解歌词的思想内涵。初步感受合唱曲中的和声效果,通过二声部合唱表达出主人公向往成长的梦想。通过探究合作的方式体会小纸船带给我们的乐观、奔放地情绪。 3.能用柔和、连贯的声音,悠长、平稳的气息演唱这首二声部的合唱歌曲,并能准确唱出八分休止符,贯穿全曲的进行方式与三拍子结合,感受到小船随波飘荡的韵律感受和声的美。 教材分析: 《小纸船的梦》是一首有儿童情趣的儿童抒情歌曲。优美委婉的旋律和质朴坦诚的语言,展示了一颗纯真的童心,给予了孩子美好的憧憬。 教学重点: 了解船的发展历史,唱好曲子的副歌部分。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准确把握好歌曲中附点节奏型和四分休止符的演唱,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提高创造力和表现力。教学准备: 教材、教案、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互相问好。 二、新课教学 1、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大部分是由水覆盖的。【此环节从科学地理方面入手,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2、出示课件,引入课题 引出交通工具:船 【从前一个环节,圆润地过渡到本课的教学目标“船”】 3、新课学习 (1)介绍船的历史 【了解人类的船舶发展历史,丰富学生的人文科技知识】 (2)认识各式各样的船 独木舟、有桨船、帆船、蒸汽机轮船、现代船舶 出示课件。 【用各种精美的有代表性的船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极大的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3)观看图片 (4)学唱歌曲 《小纸船的梦》 【从船舶的认识,过渡到本课歌曲的教学,学生的学唱积极性极大的增强】 (5)播放音乐让学生聆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