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掌的顺逆和化
八卦掌的运动特点
![八卦掌的运动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cbf4811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fa.png)
八卦掌的运动特点八卦掌是一种以行步走转与掌法变换结合,强调内劲发力的武功﹐又称八卦连环掌﹑游身八卦掌。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八卦掌的运动特点。
欢迎阅读!八卦掌的运动特点八卦掌是由创始人董海川先师,融拳家之精华而创并亲授而始传于世。
其掌势及内涵遵循着道,其轨迹是圆。
易曰:“一阴一阳谓之道,道在一动一静间。
”从八卦掌的整体拳架来看,最基本的定势八掌体现的尤为突出。
定势八掌是由八个单势掌架组成,习练某个掌架时,围圆走转,习练过程中掌势不变,因此叫定势八掌,其步法里脚直、外脚扣、曲腿趟泥、慢慢习练,全凭膝下两小腿相交,所以又是一种活桩功步。
每一掌架的单独习练,实是突出了某一方面的劲路的锻炼。
如推磨掌主要是推领劲的锻炼,每一个掌架掌握好后,八个掌架又可相互自由衔接转换。
整体来看八个掌架包含了人体高、中、低、前、后、左、右立体全方位劲路的锻炼。
因此定势八掌是八卦掌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掌法。
定势八掌是八卦掌最基本的掌势,如何练好要求很多,但共同的要求是上节走转的掌势不动,神意(目光)贯注于掌指,以此方法来达到锁心猿,栓意马的目的。
下节走转时鸡腿趟泥步,动转不停。
中节走转时龙腰沉坠,坐于胯、旋转自如。
就目前所传习的武术拳种只有八卦掌的练法别具一格,上节静而不动,逆180度(向后);下节动而不停,顺(向前);中节松沉圆活。
整体掌架,围圆走转,前后互反,上下相争,逐节拧转,周身贯通,围圆走转中自身又形成一立体螺旋形,其绝妙地浓缩了宇宙场之星体运行的规迹于一身。
八卦掌的运动特点一、关于上节的静细观八卦掌的掌势,如推磨掌,上肢及掌臂不动,二目只注于“虎口”处而不左顾右盼,与各拳种相比真是一反常态,突出体出了一个字——静。
静是养生与修道的必然方法,也可以说是最基本的方法,人生往复不绝的生命功能,也需充分的静而得到日新又新的生机。
所以老子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
静是培养接近于先天智慧的温床,人类的知识都是从后天生命的本能,利用聪明,动脑筋而来。
孙慧祥八卦掌教学——八大母掌(单换掌、顺势掌)
![孙慧祥八卦掌教学——八大母掌(单换掌、顺势掌)](https://img.taocdn.com/s3/m/f5ffead8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c9.png)
孙慧祥八卦掌教学——八大母掌(单换掌、顺势掌)八卦母掌八卦母掌是八卦掌中的主掌,又称八大母掌。
即单换掌、顺势掌、双换掌、背身掌、磨身掌、转身掌、回身掌与翻身掌八掌。
初练时一定要注意姿势的正确、精神的集中。
注意步法要清晰,身腰胯膝各部分要舒展而又随和,发力要完整。
运动时,一定要以神领先,以腰带动全身各部分运动,八卦掌不但在走步的路线上是圆形,更重要的是:在全部套路运动中都贯穿着画圈,最根本的就是腰部画圈来带动各部的画圈,这就是圈中有圈,层层不穷。
在外形上看,无棱无角,不滞不散,不迟不断,滔滔不绝。
从内功上看是气沉丹田。
在运动中保持六合,即意、气、力之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
一、动作名称(一)单换掌1.预备式2.起式 3。
推转掌 4.半扣步 5.掩肘 6。
行步撩衣 7。
叶下藏花 8,横开掌 9。
翻手榻掌(二)顺势掌1.半摆步2.顺步盖掌3.平掖顺推掌4.回身撞5.走马活携 6。
叶下藏花 7.横开掌 8.翻手搨掌(三)双换掌1.半扣步2.掩肘3.行步撩衣 4。
鹞子钻天 5,托天打地 6,白蛇伏草 7.挑掌 8.回身撞 9.走马活携 10。
叶下藏花 11.横开掌 12.翻手搨掌(四)背身掌1.半扣步2.掩肘3.行步撩衣 4。
鹞子钻天 5。
托天打地 6.白蛇出洞7。
穿掌点腿 8.半摆步9.扣步旋掌10。
白蛇吐信11.反手下压12.扣步下插掌13。
白蛇吐信 14.掩肘 15.白蛇出洞 16.穿掌点腿 17.摆步 18。
扣步旋掌 19。
白蛇吐信 20.反手下压 21.扣步下插掌 22.白蛇吐信 23.掩肘 24.白蛇出洞25。
回身撞 26。
走马活携 27.叶下藏花 28。
横开掌 29.翻手搨掌(五)磨身掌1.半扣步2.掩肘3.行步撩衣4.鹞子钻天5.过摆步 6。
过扣步 7.过摆步 8。
过扣步 9,撤步盖掌 10.燕形挑掌 11.回身撞 12。
走马活携 13.叶下藏花 14.横开掌 15。
翻手搨掌(六)转身掌1.半扣步 2。
八卦掌秘传各路要诀,每步一卦,八步一圈
![八卦掌秘传各路要诀,每步一卦,八步一圈](https://img.taocdn.com/s3/m/7ced1d3a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46.png)
八卦掌秘传各路要诀,每步一卦,八步一圈一、八卦掌秘传诀谱--走九宫要诀每桩画一直径约五尺的圈,按八步一圈走转,每步一卦,可使步法僵滞者通灵,身法拘拗者顺畅。
要诀有九:艮顶圆,松坠探,紧空满,溜叠恬,溜臀直,呼吸贯,缩提掩,平坐弯,斜拧转。
二、八卦掌秘传诀谱--九字九宫者,顺勇直巧妙连狠急功九字也。
顺者,自然也。
勇者,果决也。
直者,发必仲也。
巧者,千斤不费力也。
妙者,出手不见形也。
连者,沾连不停也。
狠者,动手不容情也。
急者,紧捷也。
功者,心一动由内发出也。
九宫明,则上乘法得矣。
上法者以手足为奇,进法者以手足为妙,起手录丹凤朝阳,起步以抢步采打。
总之,三节要明,四梢要齐,五行要备,六合要合,身法要活,手足要连随其远近一动而至也。
八卦掌秘传诀谱--三空四坠十二要三空:掌心空,气贯到掌,掌贯指,能使指贯有鹰爪之力,捉拿万物。
脚心空,根气生,气生二足稳,推拉不动身。
心胸空,则练法精。
四坠:肩坠到腰,腰坠到胯,胯坠到膝,膝坠到足。
十二要:身直,项竖,肘坠,背圆,胸含,腰塌,掌顶,裆扣,胯紧,膝抱,屈腿,趟泥步八卦掌秘传诀谱--八卦说出手里裹,外开,上穿,下立为四正也;上截,下拦,里领,外领为四隅。
四正四隅合为八卦。
出手有四正四隅,动手有四阴四阳。
出手如牛舌,打来入虎口,手去如钢锉,回手如钩杆。
神出鬼没,奥妙无穷。
八卦掌秘传诀谱--身法说有十三法:吸、闪、摇、拧、回、转、翻、停、吞、吐、浮、沉、中正。
八卦掌秘传诀谱--领法说领法指内领,外领而言。
亦为接敌人之手最安全之手法也,左领左,右领右为外领;右领左,左领右,为里领。
外领上步从外而进也。
里领吸身退步列手而进也。
盖领法要横,使敌失去重心,全身不得力,手足无所用,吾则随意而行也。
八卦掌秘传诀谱--带法说带法有蛇出吞食,弄进落空之意。
彼之高,带之而跌;彼之低,退步带之而扑也;彼之中,带之而撞也。
左来左带,右来右带。
单手为领,双手为带。
领要横,带要顺,领要柔,带要刚,进招各有巧妙也。
八卦掌技击技术基本理论
![八卦掌技击技术基本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7bb8c729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9f.png)
八卦掌技击技术基本理论作者:顾建强八卦掌技击技术的特点八卦掌在中国武术史上出现最晚,在技击上集各种拳术之长处,八卦掌以掌为法,以走为用,循循相生无有穷尽。
避正就斜,顺势顺劲,虚实莫测,脱身换影。
柔则绵里藏针,沾粘随化,刚则冷弹崩炸,迅如闪电惊雷。
讲究鸡腿、龙身、猫扑、龟缩,掌握眼明、手快、身灵、走活、意随、力足、气充、胆正诸要领,擅长变化,通达八八六十四式各尽其妙。
而八卦掌的本身又采取了与其它武术不同的技击方法,其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八卦掌第一个特点是转掌(走圈)八卦掌与其它武术不同,它的第一个特点是转掌,也是练习八卦掌最重要的基本功。
练习八卦掌的初学者开始必须先以转掌为基础,经过长期刻苦锻炼,转掌才能稳固。
在与对方交手时,由于自己不停的走动来寻找对方的破绽,使自己处于主动的地位。
八卦掌的战略战术是从转掌中产生出来的。
因此,它要求转掌时不能在固定的方位上走,而是要因地制宜千变万化地改变方位,当与对方交手时,要根据对方的来势,决定以正取斜或以斜取正,而自己并没有固定的招势,就是想方设法引对方出手入空,从而取得胜利。
这就是运用了“闪躲个位进步赢”的方法。
八卦掌的技击战略思想是“攻守进退”。
即以走为用的方法,采用转掌中的扣步摆步来进行走转换式去对付任何一面上的对手,八卦掌的前腿转掌时保持似直不直,似弯不弯,重心落在后腿上。
它的主要功能为:使用步法灵活机动、随机应变。
一是可以随时上前步,退后步,在运动中打击对手。
二是可以根据对手的运动情况,向左或向右方向移动,也可以向身体不同方向变化。
三是可以随时提防对方对脚下盘的进攻,也可以在不动身体的情况下抬脚打击对方。
四是在遇到多人进攻时也可以随时利用摆扣步进行防守或进攻。
这样。
八卦掌在走转的时候造成对手的落空、失重、偏离、倾斜,达到制约和打击对手的目的。
因此它要求:“动敌之将动,静敌之先静,敌劳我逸,敌刚我柔,敌退我进,敌进我退,敌动我动,敌不动我也动”。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八卦掌是一种运用辩证法而主张进攻的武术。
八卦掌功法秘要
![八卦掌功法秘要](https://img.taocdn.com/s3/m/fdced201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03.png)
八卦掌功法秘要八卦掌功法秘要掌形撑即手指要顶撑,有各指节间尽力拉开之意;虎口用力撑圆,拇指与食指撑成八字,其余各指间自然分开。
虎口撑开,五指撑圆,食指略微上挑,就可劲贯指端。
开始时会很累,坚持下去,就会感到手心发热。
后手食指挺劲,中指、无名指、小指微曲有扣含之意;掌心向前,不可腆,也微含,虎口撑开。
掌心要凹陷,有掌心含空之意,大指根节略向掌心扣,小指与无名指微向掌心裹,从大指尖到大指根、掌心、小指、小指尖成一圆弧。
腕根向下塌,掌背尽力向小臂靠拢,保持掌面垂直于地面,但不可用僵力,而要用柔力。
肘尖向下松坠,手臂力撑之时,肘尖永不伸直,始终保持一定的弯曲,以使手臂气脉保持通畅。
手臂尽力向前伸展,以使肘尖内侧正对心窝,但此伸是在松坠的基础上,切勿用力伸直,而是用意拔筋之伸。
另外,意想手臂下沿从指尖经指腹、掌根、肘尖至腋下的整个面都有向外鼓胀之势。
立掌伸臂时拧臂,使两肘相合,以使所坠之肘尖正对地面,从而使劲力顺涌至掌。
双臂要合肩合胸,具体到右肩合左肘、左肩合右肘、双肘合胸。
合者,尽力靠拢也。
于手臂而言,使手上沿从指尖经指背、腕、肘弯至肩整个面都有向内抱拢之意,意念将手臂缩回,与伸成一对矛盾力。
足形十趾用力抓地,但不是将脚趾卷屈而抓,而是抓而不屈,是为增加附着力而抓,而非抓拿之抓。
抓地牢是指小腿、脚背、脚底、和脚指都完全放松不用力,而把重心完全落在涌泉穴上,以保持身体平衡脚部牢固,没有丝毫倾动。
把脚指用力扣地,只会造成脚部僵硬,对维持身体的平衡以及步法的变动反而不利。
脚向前迈步落地时要探落,以前脚掌先落地,点探落实后,胯部前送,使脚掌向前搓地落实。
每一步皆如此,如地下有陷坑状,须探出踏实方能落脚。
双脚迈进时须摩足擦踵,每一上步,都须使双脚之内弓及踝部内侧相摩擦,以保证双腿整而不散,并使双脚内缘都在圆弧之切线上。
脚离地时要力勾,使脚离地后不向后翻蹄亮掌,以保证脚掌能平起平落。
双膝内扣,使两膝始终保持内合之势,每一动步,须使两膝相擦而行。
八卦掌之“拧中再拧”“旋中再旋”
![八卦掌之“拧中再拧”“旋中再旋”](https://img.taocdn.com/s3/m/a6a2fe3f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97.png)
八卦掌之“拧中再拧”“旋中再旋”拧旋走转是先天八卦之源、之体,“拧中再拧”、“旋中再旋”是后天八卦功夫之具体体展现。
八卦掌前辈云:“拧旋走转先天之大法”;又云:“一拧一旋,功夫内涵”。
拧旋之功是八卦掌功夫在运动中阴与阳的相互转换,表现为刚与柔、柔与刚、虚与实、实与虚之变化,蕴含着不测之深邃哲理。
一、拧旋走转为先天八卦掌功夫动中之体,“拧中再拧”、“旋中再旋”为后天八卦掌动中之用先天八卦掌逆中行顺,即逆藏先天阴阳五行,顺化后天之阴,行有为变化之道。
后天八卦掌顺中用逆,即顺退已发之阴,返出先天之阳,达阳健阴顺。
这是先、后天八卦掌练功中的主要区分。
八卦掌功夫以先天为体,以后天为用。
长期以来,先、后天八卦掌之功虽然受到八卦举习练者的普遍重视,但有相当的习者对“拧中再拧”、“旋中再旋”之技法理解不深,践行有误,表现出拧旋无度,起落无节;阴阳不清,刚柔难现;回身、返身难辨;拧身、旋身模糊。
为此,笔者撰写此文,谈一点对“拧”与“旋”粗浅认识和理解。
拧与旋在整体运动中自然而然产生的一种劲力,含于其内则为阴阳,发于其外则为刚柔。
那么,运动中什么是“拧”?什么是“旋”呢?周而复始拧旋走转在先天八卦掌图上,双臂、双掌一前一后,一上一下侧举于身左或身右侧,前手臂对准圆心,后手臂之掌指靠向前手臂之肘尖。
无论逆时针还是顺时针走转,凡直着进里脚者为摆步,为“拧”,为乾、为阳、为刚。
作用于体内为阳为体,作用于四肢为刚为用。
八卦掌之“拧”,并不是主观上的阳或刚,也不是肢体上的阳与刚,而是整个身体“拧”出来的一种劲力。
双腿拧、胯腰拧、身躯拧、双臂拧、双掌拧,都朝圆心拧去,像发条上劲一般,拧出客观、自然而然之阳刚之劲。
“拧”何以能出阳刚之劲呢?是由步法的虚实变化和身法的阴阳转化而成就。
当向前迈进里脚“走”出摆步时,胯、腰、身躯、双臂、双掌及各关节均自然朝身后“拧”去,与前行摆步之期自然而然形成相反的“拧”劲。
整个身体这种在自觉、不自觉状态中“拧”出的劲,不是六阳纯刚,而是刚中寓柔。
八卦掌程氏八八六十四掌之双换掌三:三穿掌
![八卦掌程氏八八六十四掌之双换掌三:三穿掌](https://img.taocdn.com/s3/m/29621ad8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95.png)
八卦掌程氏八八六十四掌之双换掌三:三穿掌
八个双换掌是:指天插地、拧身盖掌、三穿掌、顺手牵羊、恶虎扒心、穿袖挑打、转身顶肘、托掌过身。
其中的第一掌指天插地为程氏八大掌的第二掌。
(1)向左走“青龙探爪”左势10圈;自然呼吸,气沉丹田;当行至起势处时,换单换掌三的“提膝穿掌”,即提右膝;右掌四指并拢,虎口圆撑向圆心刺出;两目向圆心平视(图6-76)。
(2)右足在圈上向右横跨一步,重心右移,左足贴右足内踝骨向圆心上虚步;同时,左掌虎口向上,掌指向前,自左臂下向圆心穿出;两目向前平视(图6-77)。
(3)左足在圈上向左横跨一步,重心左移,右足贴在左足内踝骨向圆心上虚步;同时,右掌虎口向上,掌指向前,自左臂下向圆心穿出;两目向前平视(图6-78)。
(4)变成“青龙探爪”右势,向右走10圈;自然呼吸,气沉丹田;行至起势处,用同样动作,惟方向相反换“三穿掌”右势,当换成“青龙探爪”左势时,此掌才算练习完毕。
【要点】
双足变换要虚实分明,变换要敏捷。
穿掌时要配合侧身动作,协调一致。
力在指尖。
【用法】
(1)对方出右足、出右手向我胸部打来,我可立即向对方身体右侧横跨左足;同时,右手五指向前,虎口向上,向对方右臂穿出,刺戳对方胸部(图6-79)。
(2)如果对方向左横跨左足,随之向前上右足;同时,左手五指向前,虎口向上,向我右肋插来。
我可立即向右横跨右足,随之向前上左足成虚步;同时,左手五指向前,虎口向上,向对方左臂穿出,拦截对方打来之手。
如此忽左忽右地换足换手,名曰“三穿掌”(图6-80)。
八卦掌派系的歌诀
![八卦掌派系的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e97a2877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0f.png)
八卦掌派系的歌诀自董海川至今,八卦掌在流传中形成了许多分支。
但主要的不外三支,即尹式(尹福)硬掌和程式(程廷华)柔掌,还有梁文斋的梁式八卦,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八卦掌派系的歌诀。
欢迎阅读!八卦掌派系的歌诀史氏八卦掌歌一、头顶颌勾身正直,塌腰躬腿虚实步,沉肩坠肘伸前臂,扭腕挺掌拉食指。
二、一臂伸推一臂屈,眼向伸臂虎口瞧,伸臂推把屈拉弦,好似弯弓射大雕三、虎口圆撑掌心凹,拉指挺掌指上翘,推把拉弦扩胸肺,屈膝行步腿脚健。
四、屈膝躬腿趟泥步,外扣内直走圆圈,扭腰塌腰把肛提,形如推磨团团转。
五、身随步转手随手扭,扭腰扭颈塌腰鼓腹,配合呼吸化纳攻吐,屈膝躬腿脚趾抓地。
六、走掌身躯莫倾斜,前俯后仰都禁忌。
扭腰小腹紧贴股,步履沉着身平稳。
七、势势动作左右练,循环往返不散顿,先向稳实求平正,神奇百变熟中生。
八、穿掌手贴肘下出,避实乘虚才有功,脚踏中门寻门路,斜出正入随人动。
九、穿掌手法要牢记,后掌穿出前掌收,相互配合相辅成,身手步腰动协调。
十、走圈三盘逐步练,初练上盘架稍高,中盘屈膝势渐蹲,低盘讲求平膝胯。
十一、舌抵上颚鼻呼吸,气沉丹田同导引,动作呼吸应配合,得机得势轻松灵。
十二、上下相随宜一致,身手顺随腰腿动,步法变化走转移,机动灵活无定踪。
十三、扣步形成正三角,足尖膝盖同相合,摆步成为八字形,足尖脚根二交合。
十四、上步后足超前足,进步前足向前行,撤步前足越后足,退步后足向后行。
十五、尚德不尚力,尚智不尚勇,尚力与尚勇,迟早必落空。
十六、出手顺敌意,提防左右攻,敌退前足起,敌进后足行。
十七、身如游龙雁腾空,虎撞龟泳蛇行动,围回联连势无定,斜横进退谈笑中。
十八、此掌奥妙在走圈,步法致胜脚力功,扣摆绕行踪飘忽,视前忽后无定踪。
十九、手随人动顺敌情,起而未落占中央,脚踏中门寻门路,敌纵有防亦无妨。
二十、出手要一不要二,以多胜少要牢记,若能识得其中意,优势常存掌握中。
二一、出手招招因人动,封闭对方最有功,步从三角转移灵,手取十字利化功。
《荐》八卦掌精要
![《荐》八卦掌精要](https://img.taocdn.com/s3/m/700cecdb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af.png)
《荐》八卦掌精要《荐》八卦掌精要一、八卦掌之四德八能八卦掌之四德即:顺、逆、和、气,是指拳术中用力之时要身体顺其自然—顺;力无外放,尽力回缩—逆;力无所求,心平气和—和;练先天之精化后天之气归于丹田—气。
八卦掌之八能即:推、托、带、领、搬、拦、扣、截八种对敌的技法。
二、八卦掌之八反八卦掌之八反是指八卦掌的八种与外家拳完全相反的八种用法即。
一反:进步先进前步,退步先退后步。
二反:入则直步,出则弯步,跨则横步,回则倒步。
三反:人则五花八门,我则静逸待劳。
四反:人则拳打脚踢,我则穿掌掩肘。
五反:人则使稍节,我则使稍先使根,梢是手,根是肩。
六反:人则用拳变拳,我则用直伸掌。
七反:人则回身才能对后,我则动步即按八方,外家拳只打六路,八卦掌打十方。
十方为四正四隅和左顾右盼。
八反:人则挺身直进,我则掌到步随。
八卦掌步法是制人的战术,八卦的腰是全身的主宰,功则先用肩,跟则先用步,动则先用腰。
八卦掌之手法,根本源于腿而后连于手,主要在于腰。
故八卦掌理论有“百练不如一走”之说。
三、八卦掌之八要则八卦掌之八要则即撑、扣、提、顶、裹、松、垂、缩。
撑:是指腰要向后撑,使脊柱尽力拉直而使督脉畅通。
扣:是指两肩向前扣,使胸内含而使任脉畅通。
提:是指提肛缩肾,使任督二脉由下部接通而使真气由任脉下行入督脉。
顶:是指舌顶上腭,使任督二脉由上部接通而使真气由督脉下行入任脉。
裹:是指肘臂内裹,背部拔紧,裆胯内裹,臀部绷紧而使劲不外泄。
松:是指全身关节放松,尽量不着力而自然舒展。
垂:是指肩往下垂,肘往下垂而接通上肢之气,气往下垂沉入丹田。
缩:是指全身虽然放松,但全身之劲力要尽力含缩而使全身成一个整体。
[转载]八卦掌转掌的八式名称及图解
![[转载]八卦掌转掌的八式名称及图解](https://img.taocdn.com/s3/m/56f142cd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01.png)
[转载]八卦掌转掌的八式名称及图解
展开全文
作者:顾建强
转掌八式是八卦掌基本功之一,练习好转掌八式,对下一步顺利练习八大掌和八八六十四式连环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转掌八式练习动作如下(顺时针方向):
第一式:踏掌:转掌时步子不停,两手分别放在左右胯旁,双手手心向下,手指向前方,掌根向下有顶力,双眼目视前方。
第二式:青龙探掌:转掌时步子不停,两胳膊向圆习方向伸去,两手成立掌,两手手心朝圈中心方向,右手向前伸,左掌放在右肘下方一拳的位置,双眼目视右手虎
口。
第三式:芊幢:转掌时步子不停,左手向头部上前方推去,手心向身体前方,右手向身体的背后穿去,右手向背后,双眼目视右前方。
第四式:大鹏展翅:转掌时步子不停,两臂向身体两侧伸出,两手的高度与肩平,手心向上,双眼目视右前方。
第五式:白猿献果:转掌时步子不停,两掌掌根相对,并放在胸前,双手向上托,双眼目视前方。
第六式:狮子抱球:转掌时步子不停,右手向圆心方向穿去,手心向上。
左手放在头部的左上方,手指指向圆心,手心向下,双眼目视右手。
第七式:仙人指路: 转掌时步子不停,双手提起放在右胸前,两胳膊要平行,并与前胸形成圆形,双手手指相对,手心向圆心方向外推,双眼目视右前方。
第八式:凤凰展翅:转掌时步子不停,右手放在右胯旁,手指向下,手心向内。
左手往头部左上方穿出,手指向上,手心向内双眼目视右前方。
八卦掌技击四十八法实用(之二)
![八卦掌技击四十八法实用(之二)](https://img.taocdn.com/s3/m/5761007d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0e.png)
八卦掌技击四十八法实用(之二)八卦掌技击四十八法实用(之二)作者:未知八卦掌技击四十八法之“身法”日:“手法步法要相随,手到步落力必微。
手脚俱到腰欠力,去时迟缓难抽回”。
浅释:此诀讲的是八卦掌在瞬息万变的技击中步法、身法、掌法相互配合的重要作用。
又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步法、身法、掌法少协调,缺配合给技击时带来的窘迫之相。
有的朋友练了几十年,可功夫上身否?反正一伸手就被人打出去了。
何故?原因固然很多,其主要一条就是不懂技击之法,不会练技击技法,练的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八卦掌要求技击中整体密切配合,才能用整劲击人。
整劲必须以脚为根,以腰为主宰,以双掌发劲为主,拧旋钻翻中务使内外上下合成一气。
如此,“龙形猴相,虎坐鹰翻”中,势如巨浪翻滚,惊人心魄。
“手法步法要相随”,例如,掌已经击到对手身上,而后脚没有使出蹬劲,前脚又没用插入对手裆内或脚侧,那么,所发之劲就不是整劲,而是手臂局部之力。
作用到对手身上,岂不是隔靴骚痒,这就不是“手法步法要相随”,而是“手到步落力必微”。
功夫有成者也很难单掌将人击出。
即使手脚配合得当,而没有腰部之力相助,仍无大效,仍是脚、腰、掌三者没有协调一致,又产生“手脚俱到腰欠力”的弊病。
腰、胯乃身法变化之中枢,乃劲力输送至上肢的重要机关,腰胯没有参与用力,才导致“去时迟缓难抽回”的被动局面发生。
八卦掌技击要求是,手眼身法步必须紧密配合,将劲力集于一处而击发。
搏击中,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此为外三合。
内三合则为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如此,就不是“去时迟缓难抽回”了,而是“忽然竖发一顿足,岩石进裂惊砂走”。
八卦掌的技击技法是远则拧旋走,近则刚柔手。
蹬劲炮出膛,发掌堤决口。
举例说明:如对手出右拳击打你头部,你慌乱之中出右掌拦截其手臂里侧,谓之防守。
你若反击,就必须重新组织进攻,要重新蓄劲,要后足蹬劲,要前足进步,双掌或单掌才可击到对方。
如此进攻之法,如此进攻之速,用一句俗话来说,“黄瓜菜都凉了”此为“手到步落力必微”之弊端。
史派八卦掌六十四掌名称介绍
![史派八卦掌六十四掌名称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e112e9d290c69ec3d4bb7583.png)
史派八卦掌六十四掌名称介绍史派八卦掌第一掌:单换掌口诀:出手顺敌意,提防左右攻。
敌退前足起,敌进后足行。
1、单换掌2、反压掌3、缠腕跨掌4、闭身掖掌5、托掖掌6、抽身撞掌7、搂走龟形掌8、反压搅揽反削掌史派八卦掌第二掌:走身掌口诀:敌进我走避锐锋,让出地位引落空。
回首一击常切中,败中取胜时有功。
1、走身掌2、走身回头掌3、走转身掌4、走身背掌5、走身回搂掌6、走身搂推掌7、叠滚龟形掌8、走身盖削掌史派八卦掌第三掌:转身掌口诀:敌正我正奇,敌奇我奇正。
柔身拉舵尾,顺水驾轻舟。
1、转身掌2、转身跨掌3、转身探掌4、转身双搂掌5、闭掌转身6、闭转搂盖掌7、掤撞掌8、缠插掌史派八卦掌第四掌:背身掌口诀:击左右应,击前后应。
相互呼应,使敌难应。
1、背身掌2、雁形掌3、搬拦掌4、反背捶5、抄带托掌6、摆栽捶7、抄穿双削掌8、反背掌史派八卦掌第五掌:回头掌口诀:闭滚防左右,回头退为进。
近挤走离远,付力长身形。
1、回头掌2、闭身背捶3、闭身偷掌4、顿搓背包5、抄带迎掌6、缠揽双撞掌7、顺带滚身掌8、顺带搅臂掌第六掌:挑勾掌口诀:挑掌藏身进步,勾掌退步进身。
对手正面进攻,挑勾下下呼应。
1、挑勾掌2、挑栽双分掌3、挑栽挑推掌4、双勾顺托掌5、双勾倒挂掌6、挑栽反背捶7、双勾贯耳8、勾手竖拦掌史派八卦掌第七掌:探掌口诀:侧身伸臂示虚空,身胸暴路诱人攻。
引得对方乘隙进,缠搅封探争主动。
1、探掌2、滚身搅缠探掌3、滚身劈剁掌4、滚身封背掌5、三扒掌6、扒掌高探捶7、封背削掌8、滚身扒盖抄带迎搅缠探掌史派八卦掌第八掌:翻身掌口诀:翻身掌法守为攻,翻滚绕转随人动。
顺从客观丢主观,穿扒挂游灵活用。
1、翻身掌2、翻身双分掌3、滚身双劈掌4、翻身抄带迎掌5、游身探掌6、三穿掌7、翻身反挂掌8、转换掌收势:衔接掌抱球式用于衔接六十四掌任何一掌。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八卦掌的顺、逆、和、化
![八卦掌的顺、逆、和、化](https://img.taocdn.com/s3/m/2aebc445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69.png)
八卦掌的顺、逆、和、化潍坊形意拳之家:(您最忠实的朋友)一、手足自然往前伸——顺练八卦掌套路,有人用劲刚多柔少,一伸手便势势刚猛,双掌上下翻飞,呼呼生风,以为非此不能练出功夫。
岂不知,八卦掌功夫绝不是用笨力、蛮劲练出来的。
如此长久练之,会导致过力、过速,过力伤血,过速伤气,气血两伤,非致病不可。
运动中必须使肢体的运动听从意念的指挥,意念的企图通过肢体的运动来完成。
此是练八卦掌最基本的要求。
练功中手足顺其自然往前伸,外型上做到“顺项提顶,溜臀收肛;扭旋走转,蹬脚摩胫;桩如山岳,步似水中”。
肩、肘、腕、胯、膝关节自然放松,这样练求的是使气血畅通。
《内功经》曰:“前任后督,气行滚滚”。
任脉起于人体会阴穴,止于承浆穴,督脉起于长强穴,止于龈交穴。
任督二脉,为人体之奇经。
任督相通,也就达到了周天循环,内气充盈,滚滚不断。
宋代内功家萧号芝的绝句云:“诉流一直上蓬莱,散作甘泉润九垓,从此丹田沾润泽,黄芳遍地一齐开”。
此诗是对内气周天循环的比喻。
“伸”是自然的伸,绝不是用力的击或打,左旋右转中,身体、手足不可有丝毫别劲之处,而要练出舒服、自然、顺的感觉,以保证周身血脉畅通。
速度上不是求绝对的快,而是要达到快慢有机的统一,以求练到内外三合、连环纵横的程度。
顺其自然便是真,是功夫。
尽管是基础,然而更是高楼大厦的地基之坚石。
练功时遵守用意念指挥四梢,长久练下去,自始至终不使拙力、笨劲,日久,四梢就会随着意念的指挥而动,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气、力合---极力往回缩——逆练功呼吸要动气,左旋右转中手足要出力。
但要求力不但不外露,而且要极力往回缩。
气势散漫便无含蓄,身形散乱便无形体,此是先天八卦的“体”和后天八卦的“用”不相合所致。
气、力极力往回缩可使身体协调一致。
那么,气、力从身体的什么部位缩?运动时从双肩双胯往回缩,使气、力合一缩到丹田。
这种练法要达到的目的是——蓄神。
在悠然、滔滔不绝的走转中,在连环纵横、轻灵的起钻落翻中,神情是自在舒适的。
收藏,八卦掌各派歌诀!
![收藏,八卦掌各派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b912f336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1d.png)
收藏,八卦掌各派歌诀!程派八卦掌总诀八卦掌,走为先,收即放,去即还,变转虚实步中参。
走如风,站如钉,扣摆转换步法清。
腰为纛,气为旗,眼观六路手足先。
行如龙,坐如虎,动似江河静如山。
阴阳手,上下翻,沉肩坠肘气归丹。
抱六合,勿散乱,气遍身躯得自然。
扣摆步,仔细盘,转换进退在腰间。
脚打七,手打三,手脚齐进莫迟缓。
胯打走,肩打撞,委身挤靠暗顶膝。
高不扼,低不拦,迎风接进最为先。
数语妙诀掌中要,不用纯功亦枉然。
锻炼要领顺项提顶,溜臀收肛,松肩沉肘,实腹畅胸。
滚钻争裹,奇正相生,龙形猴相,虎坐鹰翻。
拧旋走转,蹬脚磨胫,曲腿趟泥,足心含空。
起平落扣,连环纵横,腰如轴立,手似轮行。
指分掌凹,摆肱平肩,桩如山岳,步似水中。
火上水下,水重火轻,意如令旗,又似点灯。
腹乃气根,气似云行,意动生慧,气行百孔。
展放收紧,动静圆撑,神气意力,合一集中。
基本桩式口诀两手互捧如抱婴,含胸拔背似捆绳。
抽身长手千斤坠,宛若猿猴摘果形。
由静而动周身运,气导血随龙虎奔。
腰乃坐纛心为令,扣膝坐步不八丁。
定势半鱼步七星,气沉丹田神贯顶。
两臀下垂提谷道,二目注视心虚腹实舌上卷,叩齿呼吸换液津。
沉肩坠肘向内合,前手食指与眉平。
转掌要领歌诀八卦转掌妙无边。
行如推磨走当先。
步法要稳圈要圆,上下与中分三盘。
三盘旋转气为宗,全身环节要放松。
心情意静内子精,内外轴承法自灵。
先由有象求无象,大小小大是真空,转掌就是八卦阵,阴阳变化在其中。
软硬兼施明暗劲,刚柔相济是真功。
手脚相随腰主动,全身一致整体形。
怀抱琵琶合前胸,前手外摆似拧绳。
后手相随眼平视,上下两手合力撑。
紧背空胸头艮正,溜臀腰直胯要松。
缩肾提肛丹田气,掩裆曲膝鸡步行。
起平落扣足含空,曲膝趟泥在水中。
进退抽撤连环步,摆扣走转似旋风。
转掌式歌前手一顶如泰山,心神安静意在前。
前方万物手招架,真假虚实在里边。
二指够眼虎口圆,托掐用法在里边。
眼瞧虎口在取物,易如反掌不费难。
五指一拧三角形,三角手法艺要通。
抓掐扣捋任意用,拈身靠打不放松。
八卦掌步法教学
![八卦掌步法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093baad5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be.png)
八卦掌步法教学八卦掌步法在中国三大内功拳中在实战方面具有灵活脆快的特色。
以是称之为灵活脆快,重要表如今其灵活灵活的身步当中。
而其焦点步便是不为人知的三角步。
为了宏扬中国技击技击之优越性,今特把八卦掌步法的三角步先容给武林同仁配合研究。
一、八卦掌步法三角步的起源八卦掌步法三角步起源于表示中国现代国民聪明结晶的太极图,并依据中国现代战斗的指导思想――斗智不斗勇的准则,和技击在技击时人直我横、人横我直的准则,在分别太极图阴阳鱼的S型路线上(即龙形路线上)走的三个步点演变而来。
它在技击中获得绝妙之后果而成为技击之秘要保留上去。
二、八卦掌步法三角步的演习法:初学八卦掌步法三角步时可在地上画一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的三个极点按逆时针分别为Z、Y、X三点,三角形边的长度便是术者一个单步的长度。
开端姿态是术者以顺步的右虚步站在ZY二个点上,即右脚在Z点上,右手在前,右食指尖与眉平高,左脚在Y点上,左手在小腹前。
而后右脚抬起发出颠末Y点(左脚内侧),向右踏在X点上屈腿站立,同时右手向上、向后、向下画立圆收至小腹前;当右脚伸向X点时,左腿以开端蹬地使人体重心向右挪动,当右腿屈腿站马上,左脚抬起经X点(右脚内侧)伸向Z点成左虚步,同时,左手由下向前、向上抬至左手食指尖与眉同高,成顺步左虚步站立。
而后,再以同法唯阁下分歧,左脚收受接管至Y点,右脚上至Z点成开端姿态的顺步右虚步。
如斯在三角形上阁下虚步的轮回变更,便是八卦掌步法三角形的演习法。
以上先容的是初练八卦掌步法三角步时必需结束的练法,目标是为了造就步走三角形的熟悉。
等这一步工夫练熟今后,就能够不拘泥在一个等边三角形上练功,而且不一定要走等边三角形。
也便是说,术者能够在任何意想中的三角形上演习,而且其偏向和边长能够随便而变更,到此才能到现实技击中应用。
三、演习三角步的前提和办法:抱负八卦掌步法的三角步,必需具有中国内功拳天地归一的工夫。
由于,八卦掌步法的三角步是八卦掌步法在技击时的阵法,阵法必需是训练有素的军队去结束演习,而不是任何人都能够结束的。
八卦掌内功八式
![八卦掌内功八式](https://img.taocdn.com/s3/m/8c372a8510661ed9ad51f3c8.png)
八卦掌内功八式第一式:青龙探爪自然站立后,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指弯曲成爪,爪心朝上置于腰间两侧。
身形下蹲成马步。
右爪心朝上向前伸出,右臂伸直后右爪心翻向下,往回用力慢慢拉,同时左爪心朝上自腰处向前伸出,伸出的速度与拉回的速度一致。
左臂伸直时,右爪也同时收到腰侧,此为右探爪式。
左式与右式一样,唯方向相反。
身体下蹲时要提肛、收胯,把力通过意念贯到双爪上。
(图、 1 图) 2接第一式,身体右转成右前弓步,左爪爪心朝上自腰际向前方伸探,待左臂伸直时,左爪翻成爪心朝下往回慢慢拉到左腰侧。
在左爪往回拉的同时,身体左转成左前弓步。
然后,右爪爪心朝上自腰处向左前方探伸出。
待右臂伸直时,右爪翻成爪心朝下,慢慢向右拉回,同时身体右转成右前弓步。
右爪收回到腰侧,再探伸出左爪。
往前探伸与拉回的速度一样。
左、右爪要带动身、腰、腿同时转,并且要脚趾抓地,力贯双爪。
第三式:摘星捞月接第二式,两脚还原成与肩同宽,双爪从腰的两侧慢慢向上推举,过头上方时两爪心相对,并伸直双臂,抬头看双爪。
双爪慢慢往下拉回到腰的两侧,然后弯腰向下垂到接近地面时,再慢慢起身提拉起双爪置于腰侧。
双爪要尽力往上推举,向下时要慢,眼要随双爪上下而行。
弯腰下垂时腿要站直,不能弯曲,提拉时要用暗劲。
(图、图) 5 6第四式:回身伏虎接第三式,身体下坐,向右(左)后转身,同时双爪在腰际翻成爪心朝下,自胸前向身后划弧探伸出,并随身体右(左)后转。
待身体完全转向后方时,右(左)前爪尽力向右(左)后脚处探伸,眼看前爪。
然后慢慢起身,左(右)转体还原成身体直立,两脚与肩同宽,双爪也随之收回到腰的两侧,两爪变成掌,自然下垂在腰侧。
向后、向前转体时要慢,双足要碾地而行,各部位要协调一致。
第五式:双手托天接第四式(此时双爪已变成掌),两掌心朝上十指相对,自腰处经胸前慢慢向上托掌,过头顶后翻腕,拇指朝前,双手反翻成掌心朝上,双臂尽力伸直上托,用暗劲儿贯入双掌。
略抬头视双掌。
脚趾抓地生根,身体保持正直,不可前倾后仰。
八卦掌记_64口诀
![八卦掌记_64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9c07dd5d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7b.png)
⼋卦掌记_64⼝诀预备式:⽼僧托钵歌诀:⽼僧托钵阴阳掌,⼿脚齐到敌难挡,左穿右来右穿左,穿的对⽅⾯后仰。
第⼀趟(共分⼋式)⼀、进步挑掌歌诀:进步挑掌挑打劈,绊住对⼿往后推,⼀挑⼀劈阴阳掌,前脚先进后脚随。
⼆、狮⼦滚球歌诀:狮⼦滚球闪正中,穿掌含胸提⾜⾏,落步撞掌使胯打,⼿脚齐发后⾜蹬。
三、缠⼿掖撞歌诀:缠⼿掖撞侧⾝⾏,拳出掌推后⾜蹬,头打落意随⾜⾛,⼿随步开侧⾝灵。
四、卧虎跳涧歌诀:卧虎跳涧纵⾝⾏,捋腕蹦跳拳出胸,⼿到脚到腰腿到,⼿脚齐到⾝要拥。
五、肘底进捶歌诀:肘底进捶上⽴桩,进步绊腿把肩扛,⼿到脚到腰⽤⼒,钻⾝屈肘肋下伤。
六、反臂劈捶歌诀:反臂劈捶打荫堂,引进落空敌难防,曲肘滚打拧拳使,反臂捶下⾯孔伤。
七、双鞭压肘歌诀:双鞭压肘把敌抓,拳击敌⾯后⼿拉,退步扑腿⾝坐下,翻筋错⾻滚⼒压。
⼋、进步截肘歌诀:进步截肘跨步捋,上步拍肘向前⾛,回⾝合胯⼒要整,转⾝拧腰压敌肘。
第⼆趟(共分⼋式)⼀、青龙探⽖歌诀:青龙探⽖迎⾯扑,拨云见⽇⾛⾃如,上步合膝绊敌腿,⼿脚齐到⼒要扑。
⼆、抹袖连捶歌诀:抹袖连捶扭步绷,⼀直⼀曲往前⾏,⼿脚与⿐三尖对,前脚⾏进后⾜蹬。
三、云龙献⽖歌诀:云龙献⽖五指分,⼿脚齐到往前伸,⼀直⼀横三⾓⼿,前脚落地后脚跟。
四、拨云见⽇歌诀:拨云见⽇掌上穿,拧腰坐胯把⾝翻,蹲⾝坐跨贴⾝靠,绊住敌腿往上钻。
五、拍胸扑肘歌诀:拍胸扑肘横进⾝,进步扣步把⾝蹲,左⼿下搂肘折胸,⼿脚齐到⾝要拥。
六、转⾝顶肘歌诀:转⾝顶肘转⾝⾏,扣步掰步侧⾝顶,⾝法步法⼀起进,右⼿按拳转⾝顶。
七、贯⽿穿捶歌诀:贯⽿穿捶迎⾯冲,上步抓打⾝要拥,⼿到脚到腰腿到,前⾜前进后⾜蹬。
⼋、恶虎扒⼼歌诀:恶虎扒⼼猛⼜凶,⼿脚齐到往前攻,穿搬截拦往外领,进步拦腿扒敌胸。
第三趟(共分⼋式)⼀、进步团撞歌诀:进步团撞⼿要封,落步坐胯后⾜蹬,掌穿脚踢侧⾝攻,双掌与⾝往前拥。
⼆、⽩猿献桃空胸紧背独⽴站,松肩曲肘往上托。
三、风轮反肘歌诀:风轮反肘转⾝灵,顺⼿外推转⾝⾏,提膝退步蹲裆式,双肘抱肋肘外顶。
八卦掌进退步法---龙形猴相,虎坐鹰翻
![八卦掌进退步法---龙形猴相,虎坐鹰翻](https://img.taocdn.com/s3/m/aa0e0b14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8d.png)
八卦掌进退步法---龙形猴相,虎坐鹰翻八卦掌的步法有别于任何拳种。
进步先进前步,退步先退后步是八卦掌步法的精妙之功。
与《易经》中“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变化者进退之象也”紧密结合,产生莫测的变化,堪称一绝。
身随步翻、掌随身变、步随掌转之际,上下相连,内外如一,周身一家,展现出“龙形猴相,虎坐鹰翻”之势。
一. “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变化者进退之象也”是八卦掌进退之功的变化之道。
八卦掌在练与用中以阴阳为体,以刚柔为用。
较技时进步先进前步,退步先退后步,效果出人意料,其理法源于《易经》,八卦掌的攻防进退与其他拳种有很大不同,其他拳种进攻大都先进后脚,防守则先退前脚。
而八卦掌则反之,分别只在半步之间,然胜负亦差分寸之际,妙用之道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攻则先进前步,全身整合浑然一体,聚集整劲攻于一处,胜于寸劲毫厘之间。
防则先退后步,根未移恰如虎坐,仍守中寓攻,成在瞬间。
攻防之速度令人无法感应。
八卦掌人历来将《易经》之理作为功理功法去应用和实践,于不断总结、探索中发展和完善,使功法内涵奥妙无穷,变化莫测。
《易经·系辞传上》曰:“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变化者进退之象也。
”刚柔就是卦中阳爻和阴爻。
从卦理上看,阴阳和刚柔是一回事,但从气的角度看叫阴阳,从劲的角度看叫刚柔,说刚柔而不说阴阳。
有人认为八卦掌64式掌法、384手法里无阴阳概念,这是不了解阴阳和刚柔关系的缘故。
含之于内则为阴阳,发之于外则为刚柔。
阳刚为进,阴柔为退。
较技中,进前步为攻为刚,退后步为守为阴。
一进一退,就是“刚柔相推”,非推手般你推我,我再推你的缠绵,而是疾风暴雨般的搏斗。
“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寄寓特定涵义于内,它是功法中的真法。
八卦掌注重“变化”,于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忽刚忽柔、连环纵横中将变化展现得高深莫测。
八卦掌中“变化”二字,与今语之“变化”一词即相同又不相同。
今语之“变化”泛指甲事物变化为乙事物,甲事态变化为乙事态,注重、突出的是结果。
走步八卦掌
![走步八卦掌](https://img.taocdn.com/s3/m/74a06c7e7375a417866f8fef.png)
走步:顺走过了再反走,反走完了再正反交错着走,上下拧成一股劲,随身穿,身随步翻,眼随手转,步型勾股三角,走中变,变中发,发中走,瞻之在前,急焉在向娇之夭之,诨之穆之,虚之实这,生克互寓,快慢相兼。
八卦掌是一种以掌法变换行步走转为主的拳术。
由于它运动时纵模交错,分四正、四偶六个方位,与“周易”八卦图中的卦象相似,故名。
八卦掌的特点是:身捷步灵,随走随换,起伏拧转,敏捷多变。
八字诀:提、拔、拧、裹、登、蹦、夹、缩。
形意拳:又名心意拳:
形意六合拳,其特点是动作沉着稳键,严密紧凑,直来直去,朴实无华,练拳时要求“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跨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
白鹤亮翅:拧着寸一,动着一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卦掌的顺逆和化
八卦掌的顺逆和化一、八卦掌手足自然往前伸——顺
练八卦掌套路,有人用劲刚多柔少,一伸手便势势刚猛,双掌上下翻飞,呼呼生风,以为非此不能练出功夫。
岂不知,八卦掌功夫绝不是用笨力、蛮劲练出来的。
如此长久练之,会导致过力、过速,过力伤血,过速伤气,气血两伤,非致病不可。
运动中必须使肢体的运动听从意念的指挥,意念的企图通过肢体的运动来完成。
此是练八卦掌最基本的要求。
练功中手足顺其自然往前伸,外型上做到“顺项提顶,溜臀收肛;扭旋走转,蹬脚摩胫;桩如山岳,步似水中”。
肩、肘、腕、胯、膝关节自然放松,这样练求的是使气血畅通。
《内功经》曰:“前任后督,气行滚滚”。
任脉起于人体会阴穴,止于承浆穴,督脉起于长强穴,止于龈交穴。
任督二脉,为人体之奇经。
任督相通,也就达到了周天循环,内气充盈,滚滚不断。
宋代内功家萧号芝的绝句云:“诉流一直上蓬莱,散作甘泉润九垓,从此丹田沾润泽,黄芳遍地一齐开”。
此诗是对内气周天循环的比喻.
“伸”是自然的伸,绝不是用力的击或打,左旋右转中,身体、手足不可有丝毫别劲之处,而要练出舒服、自然、顺的感觉,以保证周身血脉畅通。
速度上不是求绝对的快,而是要达到快慢有机的统一,以求练到内外三合、连环纵横的程度。
顺其自然便是真,是功夫。
尽管是基础,然而更是高楼大厦
的地基之坚石。
练功时遵守用意念指挥四梢,长久练下去,自始至终不使拙力、笨劲,日久,四梢就会随着意念的指挥而动,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八卦掌气、力合---极力往回缩——逆
练功呼吸要动气,左旋右转中手足要出力。
但要求力不但不外露,而且要极力往回缩。
气势散漫便无含蓄,身形散乱便无形体,此是先天八卦的“体”和后天八卦的“用”不相合所致。
气、力极力往回缩可使身体协调一致。
那么,气、力从身体的什么部位缩?运动时从双肩双胯往回缩,使气、力合一缩到丹田。
这种练法要达到的目的是——蓄神。
在悠然、滔滔不绝的走转中,在连环纵横、轻灵的起钻落翻中,神情是自在舒适的。
更有助于练“神气意力,合一集中”的功夫。
这是八卦掌的顺中用逆。
这里有一个调气调力的问题。
《内功经》云:“与调而匀,劲松而紧。
”注意调气灌于丹田,然手足的自然伸展,看似松散,但神和内劲就是在这种似松似散中逐渐练出来的。
还可帮助于定心气,心定则神凝,神凝则心安,心安则气升。
久之,则达到筋之顺,骨之速,劲之连,气之循环不断。
达到劲松似绳之系,悍如冰之坚。
三、八卦掌气、力要保持中正——和
气、力中正则是说运动中不能有意地努气和避免使出拙力。
努气容易产生胸满气逆,严重者导致炸肺等病症。
用拙力,会使血脉受阻,经络不能通畅,心为浊气所滞,滞于何处,何处为病,所以说,练功者应切记:呼吸要自然。
《内功经》说:“先吸后呼,一出一入,先提后下,一升一伏,内有丹田,气之归缩,吸入呼
出,勿使有声”。
提,吸气之时,意想真气提得起来。
下,真气落下,归缩,觉得周身之气渐渐收缩入丹田。
勿使有声,吸入和呼出的时候,不能发出声音。
显而易见,运动中的呼吸不是急促和猛然的,而是“气似云行”,出入绵绵,若存若无,在自然呼吸中养成匀、细、深、长的好习惯,达到周身之气圆满无亏。
日久,气到用时可敛入脊骨,与力合到一处。
力,一身之劲练成一家,这个劲限于内劲。
劲起脚跟,发于脊骨,形于手指。
而拙力的存在会妨碍内力的产生,必须把拙力除净,内力才会逐渐产生,而气、力中正便是除净拙力的有效方法。
怎样保持力的中正呢?运动时必须掌握每一个动作用力的瞬间和不需要用力的分界,该用力的时候坚持缩力,保持力的不顶、不丢、不过。
形体上体现舒适、自然,身形稳健,现出“龙形猴象,虎坐鹰翻”的外象。
这个阶段,就是内劲内涵阶段。
但是,这时练功人也最难坚持和最容易产生灰心丧气情绪,因为会感到周身毫无力量,与人较技时往往一伸手便被击出。
因此,自己会认为是否把功夫练丢了,多年的苦白吃了,是不是练功方法不对,以至产生不愿继续练下去的思想情绪。
这时千万挺住,这是练功高层次的换劲阶段,必须坚持练下去。
四、八卦掌后天之气、力归于丹田——化
练功中存元气于丹田,诀日:“气入丹田火自升,眉间灼灼电光明。
循环二气乾坤合,运转三宫日月行。
练就阴神添寿域,修成至宝复元精”。
为什么要化后天之气,力归于丹田呢?简而言之,人的气、力均属后天,是浊气、拙力,若使其转化为真气、内力,就要通过
一定的功法来实现,这个功法就是将后天之浊气、拙力合一缩到丹田,形成转化过程。
什么时候气、力合一呢?切记,运动中的伸缩应该配合呼吸来进行,发拙力与呼气的时候使气、力合一,一起极力往丹田里缩去。
这个转化过程时间较长,习者一定坚持长久地练下去。
不要怕练得浑身无力,更不必担心将多年的功夫练没了。
不通过“化”的过程,真气就永远化不上身。
不经过“化”,内力永远练不出来。
此是在顺中用逆、蓄养元神的同时,顺运后天之明逆反先天之阳。
使阳气还于真体,拙劲归于内劲。
练功日久,对外来的侵袭,不但能用视觉来观察,而且能用身的触觉来体验,因为触觉能触到对方意念的真实性。
不但与人较技时如此,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形成新的运动素质,形成新的条件反射。
练之日久,身体气、力化之似觉有若无,每逢静中动时,身体移出而不知己之动,则不知有己,每与他人动手时,伸缩往来变化,闪展腾挪,如入无人之境,而身体气力自觉无动,这是不知自己之动而静,则不知有彼也。
形成了掌无掌,意无意,形无形,象无象,无我无他的境界,八卦掌神功上身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