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系统辅助设备

合集下载

主磁体系统的组成 -回复

主磁体系统的组成 -回复

主磁体系统的组成-回复主磁体系统的组成是什么?主磁体系统是指由能够产生强磁场的一系列设备和组件所组成的系统。

它通常用于磁共振成像(MRI)、粒子加速器、磁力储能等应用中。

下面将一步一步介绍主磁体系统的组成。

1. 基础部分:主磁体系统的基础部分是主磁体本身。

主磁体通常是由超导体制成的电磁线圈,能够产生足够强的磁场以满足特定应用需求。

超导体的选择、布线和制冷系统的设计以及超导体磁体的绝缘和保护都是主磁体系统设计的关键因素之一。

2. 制冷系统:主磁体的超导线圈需要在极低的温度下工作,以达到超导状态。

因此,主磁体系统通常包含一个复杂的制冷系统,用于提供低温环境。

制冷系统通常由制冷剂循环系统、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调节装置等组成。

常用的制冷剂包括液氮和液氦,其温度范围从-196摄氏度到-269摄氏度不等。

3. 功率供应系统:为了产生强大的磁场,超导线圈需要大量的电能供应。

因此,主磁体系统还包括一个功率供应系统,用于提供所需的大电流。

通常使用电源来提供直流电流,这意味着功率供应系统需要具备相应的电源转换器和控制系统。

4. 磁体冷却系统:主磁体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需要一个磁体冷却系统来散热。

这个系统通常由冷却液循环系统、散热器和管道等组成。

冷却液可以是水、液氦或者液氮,用于吸收和带走磁体所产生的热量。

5. 磁场和位置探测系统:为了实现对磁场和位置的精确控制,主磁体系统通常还包括磁场和位置探测系统。

这些系统可以测量磁场的强度、方向和稳定度,以及感知主磁体的位置和运动。

磁场和位置探测系统通常由磁场传感器、位置传感器、数据采集装置和控制算法等组成。

6. 安全系统:由于主磁体系统涉及高电压、大电流和强磁场等危险因素,因此安全是主磁体系统设计的重点。

安全系统通常包括温度、压力和磁场监测装置,用于实时监测主磁体和周围的环境参数。

此外,还需要实施安全措施,如防止超过磁体的额定电流、温度和压力范围、防止漏电等。

7. 辅助设备:主磁体系统还可能包括一些辅助设备,如冷却液储存罐、冷凝液净化系统、控制台、数据记录和处理系统等。

空调制冷机组及系统安装检验批验收质量验收记录(制冷机组及辅助设备)

空调制冷机组及系统安装检验批验收质量验收记录(制冷机组及辅助设备)
5 燃油泵与载冷剂泵的安装 (第8.3.8条)
6 吸收式制冷机组的安装 (第8.3.9条)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5
3
0 合格
5
5
0 合格
5
3
0 合格
5
3
30 22
0 合格 —
5
5
0 合格
5
3
0 合格
...
施工单位检 查
结果评定
主控项目全部合格,一般项目满足规范 规定要求;检查评定合格
监理单位 验收结论
(第8.2.9条) 8 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安装
(第8.2.10条) 9 吸收式制冷机组安装
(第8.2.11条)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记录
施工单位质量 评定记录
单项检 验批产 品数量 (N)
单项抽 样样本
数 (n)
检验批 汇总数
量 ∑N
抽样样 汇总数
量 ∑n
单项或 汇总∑ 抽样检 验不合 格数量
合格
5
5
0
同意验收
专业工长: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
专业监理工程师:
年月日 年月日
合格
5
5
0
合格
5
5
0
合格
5
5
0
合格 合格
5
5
0
45 43
5
5
0
合格
5
3
0
合格
5
5
0
合格
5
5
0
评判 结果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备注 —
...
1 制冷附属设备安装 (第8.3.1条)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_05节流机构和辅助设备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_05节流机构和辅助设备
过滤式油分离器靠过滤网处流向改变、降速和过滤网的过 滤作用将油滴分离出来。
五、集油器
又称为放油器,是由钢板制成的筒状容器,其上设有进 油管、放油管、出气管、压力表接管以及液位计等,结构形 式如图。它只适用于氨制冷系统中,用于收集和存放从油分 离器、冷凝器、储液器以及蒸发器等设备中分离出来的润滑 油,再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由集油器排出制冷系统。
第三节 控制机构
(一)蒸发压力调节阀
图5-36 直动型蒸发压力调节阀结构图 1-密封帽;2-垫片;3-调节螺母;4-主弹 簧;5-阀体;6-平衡波纹管;7-阀板; 8-阀座;9-阻尼装置;10-压力表接头; 11-盖帽;12-垫片;13-插入物
图 5-37 控制型蒸发压力调节器
(二)压缩机吸气压力调节阀
二、气液分离器
作用:① 分离低压蒸汽中的液滴,防止制冷压缩机湿冲程; ② 防止制冷剂蒸汽进入蒸发器中,提高蒸发器的传热效果。
位置:设置在蒸发器与压缩机回汽管之间。
三、过滤器和干燥器
过滤器用于清除制冷剂中的机械杂质,如金属屑、焊渣、 氧化皮等。它分气体过滤器和液体过滤器两种。
干燥器只用于氟利昂制冷系统中。因为氟利昂不溶于 水或仅有限地溶解,系统中制冷剂含水量过多,会引起制 冷剂分解,金属腐蚀,并产生污垢和使润滑油乳化等。
七、安全装置
(一)安全阀
(二)熔塞
一旦压力容器出现意外事故时,容器内压力骤然升高, 温度也随之升高;当温度升高到一定值时,熔塞中的低熔点 合金即熔化,容器中的制冷剂排入大气,从而达到保护设备 及人身安全的目的。
(三)紧急泄氨器
如图为其结构示意图。氨液从正 顶部进入,给水从壳体上部侧面进入。 当出现意外紧急情况时,可将给水管 的进水阀与氨液泄出阀开启,使大量 水与氨液混合,形成稀氨水排入下水 道,以防引起严重事故。

制冷系统避震管工作原理

制冷系统避震管工作原理

制冷系统中的避震管是一种用于减少制冷系统中的振动和噪音的装置。

它通常由柔软的管道和弹簧组成。

避震管的工作原理如下:
1. 减震:当制冷系统中的压缩机或其他设备运行时,会产生振动。

这些振动会通过管道传递给建筑物的结构,导致噪音和不稳定。

避震管的柔软管道可以吸收和减少这些振动,从而减少噪音和保护建筑物的结构。

2. 缓冲:避震管中的弹簧可以提供额外的缓冲效果。

当制冷系统中的压缩机或其他设备启动或停止时,会产生冲击力。

避震管中的弹簧可以吸收这些冲击力,减少对管道和设备的损坏。

3. 弹性:避震管的柔软管道和弹簧具有一定的弹性。

当制冷系统中的设备运行时,它们可以扩展和收缩,以适应温度和压力的变化。

这种弹性可以减少管道的应力和应变,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

总之,避震管通过吸收和减少制冷系统中的振动和冲击力,减少噪音和保护设备和建筑物的结构。

它是制冷系统中重要的辅助装置。

第十一章制冷系统辅助设备

第十一章制冷系统辅助设备
2014-9-23 29
工作原理:混合气体进入空气 分离器后,氨气在套管内的空间中 冷却凝结,空气等不凝性气体则被 分离出来,凝结的氨液通过器外支 管路节流后回收部分冷量,冷凝混 合气体,分离出来的空气与其他不 凝性气体由空气分离器筒体上的放 空气管通过盛水容器放入大气 ,蒸 发出的氨气进入制冷系统的回气管 路。
2014-9-23 18
位置:一般位于冷凝器之后, 安装必须保证冷凝器内液体能借其 液位差流入高压储液器中。 结构: 氨系统使用; 氟系统使用。
容器装有安全阀。
2014-9-23
19
氨用
2014-9-2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
对于只有一个蒸发器的小型制冷 装置,特别是氟利昂制冷装置,因气密 性较好,高压储液器容量可选择得较小, 或者不采用高压储液器,仅在冷凝器下 部储存少量液体。
2014-9-23
6
2014-9-23
7
三、填料式油分离器 填料式氨油分离器中,由特殊 导流片作用,高压氨气中的油在离 心力作用下初步分离后,通过不锈 钢填料层,使油得到进一步分离。 气体在分离器内经过填料层不 断改变流动方向,且流速减慢,使 油滴分离出来,存于容器底部。
2014-9-23
8
2014-9-23
9
四、过滤式油分离器
是干式 油分离器的 一种,用于 小型氟利昂 系统,分油 效果较好。
2014-9-23
10
五、集油器 作用:是氨制冷系统中收集从油分 离器、冷凝器、储液器、中间冷却器、 蒸发器和排液桶等设备放出的润滑油的 设备;并使润滑油在低压状态下排放至 油处理系统,同时减少氨的损耗。 结构:由容器钢板筒体及封头组 焊接而成的一种储存设备,其上设有 进油口、放油口、抽汽口及压力表。

制冷培训二--制冷机及辅助设备

制冷培训二--制冷机及辅助设备
入,提高压力后,经梳片式(精)滤油器(见下图)滤去杂质后分成两路:一路去后主轴承座,润滑主 轴颈,并通过主轴颈内的油道去相邻的一个曲柄销润滑该曲柄销上的连杆大头轴瓦,再通过连杆体中的 油孔输送到连杆小头衬套,润滑活塞销。这一路在后轴承座上设有油压调节阀,一部分油经过油压调节 阀旁通流回到曲轴箱;另一路进入轴封箱,润滑和冷却轴封摩擦面并形成油封,然后进入前主轴承,润 滑主轴颈及相邻曲柄销;此外再从轴封箱引出一路,供给卸载装置的油分配阀,作为能量调节机构的液 压动力。
须做动平衡试验方可使用。主动转子通过联轴器与电机直联,并带动从动转子旋转。
2022/2/19
螺杆式制冷压缩机
主轴承(见左下图)一般采用滑动轴承,又叫主轴瓦,是支撑转子、承担径向力。主轴承内表面衬 有一层耐磨合金,磨损较大或拉毛、拉伤时应更换。主轴承在工作中靠润滑油润滑,各油路必须通畅。 更换新轴承时要采取“刮花”处理 。
2022/2/19
活塞式制冷压缩机
(3)连杆部件(见下图) 连杆是将曲轴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活塞往复运动的中间连接体,把动力传给活塞对蒸气作功。 连杆结构一般可分为三部分:连杆小头、连杆身、连杆大头。 连杆小头一般都是整体式结构,内摩擦面装配轴承衬套(小头轴瓦见下图),衬套材料一般采用磷
青铜。小头轴承的润滑一般是靠从连杆体内钻孔输送过来的润滑油进行压力润滑。高压级汽缸的压力比 较大,连杆小头常采用滚针轴承结构,提高使用寿命。同时,为减小耗油量,润滑方式也采用飞溅润滑。
止推轴承:每个转子上一般装有一对止推轴承,而且是经过游隙测定后相反方向安装。止推轴承是 克服转子工作时产生的轴向力(排气端压向吸气端),并保持转子端面与吸、排气端座保持一定的间隙。 转子排气端面与排气端座的间隙..\测量排气端间隙(见右下图)是靠调整垫(见中下图)的厚度来调 整的。如果测量排气端间隙大,则磨薄调整垫;如果测量排气端间隙小,则更换调整垫或增加一个调整 垫。止推轴承的内圈是通过圆螺母及防松垫片(俗称王八垫)固定在转子上,外圈是通过轴承压盖压紧 在排气端座上。装配轴承压盖时要注意用力均匀,并随时盘动转子检查是否盘车过紧。把紧轴承压盖后, 要测量转子的轴向和径向的串动量。此时,转子的轴向串动量应为0,径向串动量应小于0.005mm。

制冷初中高级工题库(选择判断)

制冷初中高级工题库(选择判断)

2020年制冷工题库(初级、中级、高级)一、判断题1.(⨯)制冷机的制冷量与采用的制冷剂无关。

2.(∨)氨制冷机房的用电设备,处事故排风机和应急照明采用防爆电器外,其他设备均未要求采用防爆电器。

3.(×)在冷库设计规范中,公称容积大于5000m³为大型冷库。

4.(×)氨制冷机房、配电室和控制室之间联通的门均应为甲级防火门。

5.(×)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中,溴化锂是制冷剂,水是吸收剂。

6.制冷系统长期停机时,低压侧和压缩机内应保持0.02Mpa的压力,以免空气进入系统。

(∨)7.空调机的蒸发温度一般取5~7 oC,它可以通过调节膨胀阀的开启度得到。

(∨)8.制冷系统试运转时采用R22制冷剂的压缩机排气压力应不超过 1.27Mpa。

( X )9.连接制冷设备,氨系统必须用无缝钢管。

(∨)10.中压容器属于第二类或第三类压力容器。

(∨)11.(⨯)管道隔热材料要选择导热系数大的材料。

12.(∨)离心式制冷机的能量调节是靠改变吸入口导流叶片角度实现。

13.( ∨ )在lgp-h图中,湿蒸汽区的等温线与等压线重叠。

14.( ∨)不同制冷剂的lgp-h图的形状是不同的,但其内容是相同的。

15.(∨)氨制冷机房的控制室和操作人员值班室应与机器间隔开,并应设固定密闭观察窗。

16.(⨯)制冷剂的节流是应与冷凝量相适应。

17.(∨)冷凝器热负荷包括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的热量及在压缩过程中所获得的机械功。

18.(∨)油污及水垢将造成冷凝器冷凝水压力的升高。

19.(∨)氨制冷压缩机的标准工况为:冷凝温度+30℃、过冷温度+25℃、蒸发温度-15℃、过热温度-10℃。

20.(∨)离心式压缩机组运行中,冷凝压力过高,蒸发压力过低,均使制冷压缩机吸入气量过小而产生喘振。

21.采用载冷剂的制冷系统,称为直接制冷系统。

( × )22.在压缩机中冷冻油可以阻挡轴封处制冷剂的泄露。

( √ )23.冷凝温度tk的变化,主要是由地区不同及季节变化等原因引起的,而与冷却方式的异同无关。

制冷系统中的辅助设备

制冷系统中的辅助设备

制冷系统中的辅助设备一、油分离器与集油器(一)油分离器的作用在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中,经压缩后的氨蒸汽(或氟利昂蒸汽),是处于高压高温的过热状态。

由于它排出时的流速快、温度高。

汽缸壁上的部份润滑油,由于受高温的作用难免成油蒸汽及油滴微粒与制冷剂蒸汽一同排出。

且排汽温度越高、流速越快,则排出的润滑油越多。

对于氨制冷系统来说,由于氨与油不相互溶,所以当润滑油随制冷剂一起进入冷凝器和蒸发器时会在传热壁面上凝成一层油膜,使热阻增大,从而会使冷凝器和蒸发器的传热效果降低,降低制冷效果。

据有关资料介绍在蒸发表面上附有0.1mm油膜时,将使蒸发温度降低2.5℃,多耗电11~12%。

所以必须在压缩机与冷凝器之间设置油分离器,以便将混合在制冷剂蒸汽中的润滑油分离出来。

(二)油分离器的工作原理大家都知道,汽流所能带动的液体微粒的尺寸是与汽流的速度有关。

若把汽流垂直向上运动产生的升力与微粒的重量相平衡时的汽流速度称为平衡速度,并用符号ω表示。

则显然当汽流速度等于平衡速度时,则微粒在汽流中保持不动;如果汽流速度大于平衡速度时则将微粒带走;而当汽流速度小于平衡速度,微粒就会跌落下来,从而使油滴微粒制冷剂汽流中分离出来。

油分离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主要就是利用润滑油和制冷剂蒸气的密度不同;以及通道截面突然扩大,气流速度骤降(油分离器的筒径比高压排气管的管径大3~15倍,使进入油分离器后蒸气的流速从原先的10~25m/s 下降至0.8~1m/s);同时改变流向,使密度较大的润滑油分离出来沉积在油分离器的底部。

或利用离心力将油滴甩出去,或采用氨液洗涤,或用水进行冷却降低汽体温度,使油蒸汽凝结成油滴,或设置过滤层等措施来增强油的分离效果。

(三)油分离器的形式和结构目前常见的油分离器有以下几种:洗涤式、离心式、过滤式、及填料式等四种结构型式,下面分述它们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1、洗涤式油分离器洗涤式油分离器适用于氨系统,它的主体是钢板卷焊而成的圆筒,两端焊有钢板压制的筒盖和筒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章 制冷系统辅助设备

10.1.2 小型冷库
水冷式小型氟利昂冷库制冷系统流程图 1-蒸发器 2-分液头 3-热力膨胀阀 4-低压表 5-压力控制器 6-压缩机 7-高压表 8-油分离器 9-热气冲霜管 10-截止阀 11-冷却塔 12-冷却水泵 13-冷却水量调节阀 14-冷凝器 15-干燥过滤器 16-回热器 17-电磁阀
第10章 制冷系统辅助设备

10.3 分离与贮存设备



10.3.1 气液分离器 制冷系统中的气液分离设备,用 于重力供液系统中,如氨液分离 器,将蒸发器出来的蒸气中的液 滴分离掉,以提高压缩机运转的 安全性;它也用在贮液器后面, 用来分离因节流降压而产生的闪 发气体,不让它进入蒸发器,以 提高蒸发器工作效率 分离原理主要利用气体和液体的 密度不同,通过扩大管路通径减 小速度以及改变速度的方向,使 气体和液体分离 气液分离器有立式和卧式两种 正常工作时,其进气阀、回气阀、 供液阀、出液阀、浮球的均压阀、 压力表阀都是常开的ຫໍສະໝຸດ 第10章 制冷系统辅助设备

10.3.3 油分离器 工作的基本原理如下:




1)利用油的重度与制冷 剂气体重度的不同,进行 沉降分离。 2)利用扩大通道截面降 低气体流速(一般约在 0.8~1m/s),造成轻与 重的物质易分离。 3)迫使气体流动方向改 变,使重的油与轻的气进 行分离。 4)气体流动撞击器壁, 由于粘度不同、质量不同 产生的反向速度也不同, 促使油的沉降分离。

第10章 制冷系统辅助设备
1-风扇 2-翅片式换热器 3-套管式换热器 4-水泵 5-膨胀阀 6-视镜 7-干燥过滤器 8-贮液罐 9-气液分离器 10-压缩机 11-四通换向阀 12-单向阀 1 13-单向阀2 14-单向阀3 15-单向阀4 16-低压接口 17-高压接 口
热泵型风冷式冷水机组原理图

中间冷却器操作注意下列事项:




第10章 制冷系统辅助设备

10.2.3 氟用中间冷却器


氟利昂制冷系统在双级压 缩时大都采用一次节流中 间不完全冷却循环,低压 级排出的高温气体在管道 中间与中间冷却器蒸发汽 化的低温饱和气体混合后 再被高压级吸入高压机。 高压液体经膨胀阀降压节 流后,进入中间冷却器, 吸收了蛇形盘管及中间冷 却器器壁的热量而汽化, 通过出气管进入低压级与 高压级连结的管道里与低 压级排出的高温气体混合, 达到冷却低压排气的效果 。 氟用中间冷却器
制冷原理与设备
制冷系统辅助设备
第10章 制冷系统辅助设备
概 述

完整的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中,除压缩机、冷凝器、膨 胀阀和蒸发器四个主件外,为了保证系统正常、经济和 安全的运行,还需设置一定数量的其它辅助设备。辅助 设备的种类很多,按照它们的作用,基本上可以分为两 大类:


(1)维持制冷循环正常工作的设备,如两级压缩的中间冷却器 等; (2)改善运行指标及运行条件的设备,如油分离器、集油器、 氨液分离器、空气分离器以及各种贮液桶(或器)等。
第10章 制冷系统辅助设备
10.1.2 小型冷库
分液头 使制冷剂均匀地分配到蒸发器的各路管组中。 压力控制器 压缩机工作时的安全保护控制装置。 油分离器 把润滑油分离出来,并返回到曲轴箱去。 热气冲霜管 定期加热蒸发器而除霜。 冷却塔 利用空气使冷却水降温,循环使用,节约用水。 冷却水泵 冷却水循环的输送设备 干燥过滤器 除去冷凝器中的水份和杂质,防止膨胀阀冰堵或堵塞。 回热器 过冷液体制冷剂,提高低压蒸汽温度,消除压缩机的液击。 电磁阀 压缩机停机后自动切断输液管路,起保护压缩机的作用。
第10章 制冷系统辅助设备

10.2 中间冷却器


10.2.1中间冷却器的作用 中间冷却器是用以冷却两个压缩级之间被压缩的气 体或蒸气的设备。制冷系统的中间冷却器能降低低 压级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即高压级的吸气温度), 以避免高压级压缩机的排气温度过高;还能使进入 蒸发器的制冷剂液得到过冷,减少管中的闪发气体, 从而提高压缩机的制冷能力。它应用在氟利昂或氨 的双级或多级压缩制冷系统中,连接在低压级的排 气管和高压级的吸气管之间。
高压贮液器 a)氨贮液器 b)氟利昂贮液器 1-压力表阀 2-出液管 3-安全阀 4-放空气管 5-放油管接头 6-平衡管 7-进液管
第10章 制冷系统辅助设备
2.低压贮液器
根据用途的不同可分为低压贮 液器和排液桶等。低压贮液器 与排液桶属低温设备,筒体外 应设置保温层 排液桶的作用是贮存热氨融霜时由被融 霜的蒸发器如冷风机或冷却排管内排出 的氨液,并分离氨液中的润滑油。一般 布置于设备间靠近冷库的一侧 ,更重要 的作用是对融霜后的排液进行气、液分 离和沉淀润滑油 1-加压管 2-平衡管 3-压力表 4-安全阀 5-出液管 6-进液管 7-放油管

在制冷系统中还配有用以调节、控制与保证安全运行所 需的器件、仪表和连接管道的附件等。
第10章 制冷系统辅助设备

10.1 制冷系统流程框图
10.1.1 热泵型冷水机组 热泵型冷水机组又称为冷暖型冷水机组,多 用于风冷式机组和小型空调机组

冷暖型机组可在夏季向空调系统提供冷冻水源, 而在冬季可向空调系统提供空调热水水源,或直 接向室内提供冷风和热风 。 制冷回路流程 制热回路流程
第10章 制冷系统辅助设备

10.2.2 氨用中间冷却器

中间冷却器系用以装置在双级氨制冷装 置的低压和高压缸之间,使由低压缸排 出的热气在经过本器时达到冷却的目的。 同时使自贮氨器流经本器中盘管的氨液 过冷以增加制冷效应。 中间冷却器内气体流速一般为0.5~ 0.8m/s。 蛇形盘管内氨液流速一般为0.4~0.7m/s, 其出口氨液温度比进口低3~5℃。 中间冷却器的中间压力一般在0.3MPa (表压)左右,不宜超过0.4MPa(表 压)。 高压级的吸气过热度,即吸气温度比中 间冷却器的中间温度高2~4℃
第10章 制冷系统辅助设备

10.3.2 贮液器

1.高压贮液器 高 压贮液器一般位于 冷凝器之后,作用 是:
1)贮存冷凝器流出的制冷 剂液体,使冷凝器的传热 面积充分发挥作用; 2)保证供应和调节制冷系 统中有关设备需要的制冷 剂液体循环量; 3)起到液封作用,即防止 高压制冷剂蒸气窜至低压 系统管路中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