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带详细解析)
元素周期表全解
元素周期表全解元素周期表是一张重要的化学工具,系统地展示了所有已知元素的信息。
每个元素都有其特定的原子序数,原子量,化学符号以及其他重要的化学性质。
本文将详细解析元素周期表,了解其结构和意义。
一、周期和族元素周期表主要由周期和族组成。
周期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元素的原子核中所含的质子数)排列。
周期从左至右逐渐增加原子序数。
在周期表中,多数基本性质或周期性变化以周期的变化为基础。
周期表中的族则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进行分类。
主要有1A至8A族元素,分别是碱金属、碱土金属、硼族、碳族、氮族、氧族、卤素和稀有气体。
每个族都有其独特的性质和特点。
二、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元素都有其相应的原子结构。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心,而电子位于核外的不同轨道上。
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就是元素的质子数。
原子量是指元素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反映了元素的整体质量。
化学符号是元素的缩写,通常使用拉丁字母的第一个字母或前几个字母。
三、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表的核心是周期性变化。
周期性变化指的是元素的性质和特征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周期性重复出现。
这些性质包括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等。
原子半径指的是原子的大小。
在周期中,从左至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而在同一周期中,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
离子半径是指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后形成的带电离子相对于中性原子的大小。
正离子较原子半径小,而负离子较原子半径大。
电离能是电子从原子中移除所需的能量。
从左至右,电离能逐渐增大,因为外层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的吸引力增强。
而在同一周期中,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
电负性是衡量原子对电子亲和力的指标。
通常,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高于金属元素。
四、周期表的应用周期表是化学研究和应用的重要参考工具。
通过周期表,我们可以了解元素的性质和相互关系,研究元素间的反应和化学变化。
周期表也对新元素的发现和命名提供了指导。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结构和性质,化学家可以预测某些元素的特征,并进行实验验证。
化学元素周期表解析
化学元素周期表解析元素周期表是化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它体现了元素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的规律。
本文将解析元素周期表的各个方面,包括其结构、分类和应用等。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通常以表格形式呈现,包含了所有已知元素的信息。
它由横行称为周期和竖列称为族组成。
周期和族代表了元素的特定性质和化学行为。
1. 周期: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数表示了元素的电子层排布。
第一周期只含有两个元素——氢和氦,它们都只有一个电子层。
随着周期的增加,电子层逐渐增多,为元素的化学性质带来了变化。
2. 族:元素周期表的族数代表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和电子外层的构型。
不同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性质。
例如,第一族元素(碱金属)都具有单价阳离子的特性;第十六族元素(卤素)具有单价阴离子的特性。
二、元素周期表的分类元素周期表可根据元素的特性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金属、非金属和过渡金属。
1. 金属: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左侧,包括碱金属、碱土金属和过渡金属。
它们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例如,铜是一种常见的导电金属。
2. 非金属:非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右上角,包括氢、氧、氮等。
它们通常具有较高的电负性并且不具有金属的性质。
非金属主要以共价键形式结合。
例如,氧气是一种常见的非金属物质。
3. 过渡金属:过渡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中间的区域,包括铁、铜、银等。
它们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稳定性。
过渡金属在催化反应和电子传输方面具有重要应用。
三、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元素周期表在化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应用领域:1. 预测元素性质:通过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预测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例如,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我们可以推测出氯气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
2. 原子结构研究:元素周期表为研究原子结构提供了指导。
通过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电子层排布和价电子数,科学家可以更好地理解原子结构和化学键的形成。
3. 化学反应分析:在化学反应中,元素周期表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变化。
化学元素周期表讲解
化学元素周期表讲解化学元素周期表是现代化学的基础工具之一,它将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展示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和特征。
下面对元素周期表进行详细的讲解。
第一周期:氢(H)、氦(He)第一周期只包含两个元素,分别是氢和氦。
氢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它在化学反应中常作为还原剂或燃料使用。
氦是非金属元素,常用于氦气球和液体燃料。
第二周期:锂(Li)、铍(Be)、硼(B)、碳(C)、氮(N)、氧(O)、氟(F)、氖(Ne)第二周期包含的元素较多,包括锂、铍、硼、碳、氮、氧、氟和氖。
锂、铍和硼是典型金属元素,碳是非金属元素,氮是气体元素,而氧、氟和氖是负电性很高的元素。
第三周期:钠(Na)、镁(Mg)、铝(Al)、硅(Si)、磷(P)、硫(S)、氯(Cl)、氩(Ar)第三周期的元素包括钠、镁、铝、硅、磷、硫、氯和氩。
钠是典型金属元素,镁和铝也是金属,硅是非金属元素,而磷、硫、氯和氩各具特殊的化学性质。
第四周期:钾(K)、钙(Ca)、钛(Ti)、铬(Cr)、锰(Mn)、铁(Fe)、镍(Ni)、铜(Cu)第四周期的元素包括钾、钙、钛、铬、锰、铁、镍和铜。
这些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各异,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钢铁制造、电池工业等。
第五周期:锌(Zn)、镓(Ga)、锗(Ge)、砷(As)、硒(Se)、溴(Br)、氪(Kr)第五周期包括锌、镓、锗、砷、硒、溴和氪。
其中锌是重要的金属元素,镓、锗、砷和硒是非金属元素,溴是液体元素,氪是惰性气体元素。
第六周期:铷(Rb)、锶(Sr)、钇(Y)、锆(Zr)、铌(Nb)、钼(Mo)、锝(Tc)、钌(Ru)第六周期的元素包括铷、锶、钇、锆、铌、钼、锝和钌。
这些元素具有重要的催化剂、电子器件和合金材料的应用。
第七周期:钯(Pd)、银(Ag)、镉(Cd)、铟(In)、锡(Sn)、锑(Sb)、碲(Te)、碘(I)、氙(Xe)第七周期的元素包括钯、银、镉、铟、锡、锑、碲、碘和氙。
这些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也广泛应用于光电子器件、催化剂等领域。
化学元素周期表详解
起源简介现代化学的元素周期律是1869年的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首创的。
1913年英国科学家莫色勒利用阴极射线撞击金属产生X射线,发现原子序数越大,X射线的频率就越高,因此他认为原子核的正电荷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并把元素依照核内正电荷(即质子数或原子序数)排列,经过多年修订后才成为当代的周期表。
常见的元素周期表为长式元素周期表。
在长式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最小的排行最先。
表中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一纵列称为一个族,最后有两个系。
除长式元素周期表外,常见的还有短式元素周期表,螺旋元素周期表,三角元素周期表等。
道尔顿提出科学原子论后,随着各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数据日益精确和原子价(化合价)概念的提出,就使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与性质(包括化合价)之间的联系显露出来。
德国化学家德贝莱纳就提出了“三元素组”观点。
他把当时已知的54种元素中的15种,分成5组,每组的三种元素性质相似,而且中间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较轻和较重的两个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之和的一半。
例如钙、锶、钡,性质相似,锶的相对原子质量大约是钙和钡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的一半。
法国矿物学家尚古多提出了一个“螺旋图”的分类方法。
他将已知的62种元素按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顺序,标记在绕着圆柱体上升的螺旋线上,这样某些性质相近的元素恰好出现在同一母线上。
这种排列方法很有趣,但要达到井然有序的程度还有困难。
另外尚古多的文字也比较暧昧,不易理解,虽然是煞费苦心的大作,但长期未能让人理解。
英国化学家纽兰兹把当时已知的元素按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顺序进行排列,发现无论从哪一个元素算起,每到第八个元素就和第一一个元素的性质相近。
这很像音乐上的八度音循环,因此,他干脆把元素的这种周期性叫做“八音律”,并据此画出了标示元素关系的“八音律”表。
显然,纽兰兹已经下意识地摸到了“真理女神"的裙角,差点就揭示元素周期律了。
不过,条件限制了他做进一步的探索,因为当时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值有错误,而且他也没有考虑到还有尚未发现的元素,只是机械地按当时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将元素排列起来,所以他没能揭示出元素之间的内在规律。
化学元素周期表详解
化学元素周期表详解化学元素周期表是化学科学中的重要工具,用于组织和展示元素的属性和关系。
它按照元素的原子数和化学性质将元素进行分类和排列。
本文将详细解释元素周期表的构造和元素分类,并介绍周期表中一些重要的元素和其特性。
一、周期表的构造元素周期表由一系列水平排列的行和垂直排列的列组成,其中行称为周期,列称为族。
元素周期表的基础是元素的原子数和化学性质。
原子数逐渐增加的顺序排列在周期的不同行,而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排列在同一族中。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或称为核电荷数)从小到大排列,即从左到右。
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原子数和质量越大。
每个元素都用一个独特的符号表示,比如氢元素的符号为H,氧元素的符号为O。
二、周期表中的分类1. 主族元素:主族元素是指周期表中的1A至8A族元素(以旧国际命名方式),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主族元素可以进一步分为碱金属、碱土金属、硼族元素等。
2. 过渡元素:过渡元素位于周期表的3B至2B族,它们具有较高的原子数和更复杂的电子结构。
过渡元素常用于合金、催化剂等应用。
3. 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镧系和锕系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底部,它们都是内过渡元素。
这些元素具有复杂的电子结构和特殊的化学性质。
三、周期表中的重要元素及其特性1. 氢(H):氢是元素周期表中最简单的元素,原子数为1。
它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可以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
氢广泛应用于氢气燃料电池等领域。
2. 氧(O):氧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原子数为8。
氧气是生命的必需,用于呼吸和燃烧等过程。
氧还广泛应用于氧化反应和氧化剂等。
3. 碳(C):碳是生命的基础,原子数为6。
它是有机化合物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生物分子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核酸。
碳的四个价电子使其能够形成多种化学键。
4. 金(Au):金是具有高度延展性和高反射率的贵金属,原子数为79。
它在珠宝制造、电子技术、医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金是稀有和珍贵的元素,其产量较少。
【知识解析】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1 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2 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1)原子序数: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着下列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3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横向:七横七周期,三短和四长)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
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
同一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序数依次增大(2)族(纵向:十八纵列十六族,七主八副一0)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列,每一个纵列叫做一个族(8、9、10三个纵列共同组成第Ⅷ族),共有16个族,包括7个主族、8个副族和1个0族。
属于副族记忆口诀族的位置分布巧记一主二主三七副,Ⅷ族三列紧排布,一副二副三七主,最后一列是0族。
名师提醒(1)元素所在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主族元素所在族序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不一定在同一族,如Mg、He最外层电子数均为2,Mg为第ⅡA族元素、He为0族元素。
②同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相同,如某些副族和0族,但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均相同。
③H为第ⅠA族元素,但H不属于碱金属元素,而属于非金属元素。
(2)族包括三种类型:主族、副族和0族。
主族元素的族序数后标A,如第ⅠA族;副族元素的族序数后标B(除了第Ⅷ族),如第ⅡB族。
(3)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包括所在周期和族,二者缺一不可,如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第ⅥA族。
(4)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第一周期的氦最外层电子数为2),元素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通常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把它们的化合价定为0,因而叫做0族。
(5)元素周期表中从第ⅢB族到第ⅡB族,其中包括了第Ⅷ族,共10个纵列,全部是金属元素,统称为过渡元素。
(6)为了使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美观,分别将第六、七周期的各15种元素统称为镧系元素(57~71号)、锕系元素(89~103号),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各占一格,并在元素周期表的下方单独列出。
化学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解析
化学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解析介绍化学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一张非常重要的图表,它是描述元素结构、特性和按照一定规律组织的周期律表。
它是由俄国化学家季莫费耶夫和德国化学家门德莱夫分别于1869年和1871年独立发明的。
化学元素周期表通过排列元素的原子序数,将元素划分为周期性的、有规律的周期。
它不仅仅是化学中的基本表格,还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和教育教学。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化学元素周期表由序号、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和元素分类等部分组成。
序号:序号指的是按原子数排列元素的编号。
元素符号:元素符号是缩写的化学符号,由不同字母组合而成,表示不同的元素,比如氢元素 H、氮元素 N、氧元素 O等。
元素名称:元素名称是指匹配元素符号的正式名称,如氢 H 的正式名称是 hydrogen、氮 N 的正式名称是 nitrogen等。
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指原子核质量与质子数之比,在元素周期表中为每一个元素的质量指标。
因为一些元素有几种同位素,所以相对原子质量可对应不同的同位素。
元素分类:元素分类是按物理和化学性质分类的。
相对原子量的单位是amu(atomic mass unit),约等于质子或中子的质量,一个质子或一个中子的质量约为1.007 amu。
为了给元素分类,周期表按照周期性和反应性将元素分类为主族元素、过渡族元素和族元素。
周期表的应用1. 预测元素化学性质根据周期表,我们可以在不做实验的情况下预测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性质。
因为有着相似物质性质的元素在周期表上通常被划分到同一组中,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出它们的恒定化学性质。
例如,元素周期表上同一组的化学性质类似,所以大家都能预见铵离子含金属离子减去一到四个电子所形成的阳离子,具有相似的使它们遵守相同的硬碱规则。
这也等于说,周期表对于改善化学实验室实验的教学效果是不可或缺的。
2. 解释原子结构和周期律周期表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原子的结构和周期律。
周期表的布局实际上代表了由主量子数、角量子数和磁量子数所组成的原子壳层电子结构的周期性。
初中化学常见元素周期表详情解析
初中化学常见元素周期表详情解析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元素则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在化学中,元素周期表是一个重要的工具,用于整理和归类所有已知的元素。
本文将详细解析初中化学常见元素周期表的内容和特点。
1.周期表简介元素周期表是一种将元素按照其原子序数、原子量和化学性质等排列的表格,便于对元素进行分类和研究。
最早的元素周期表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提出,此后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如今我们使用的是现代元素周期表。
2.元素周期表的组成现代元素周期表按照一定顺序将118个已知元素排列在表格中,包括横行称为周期,纵列称为族或者群。
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递增,族从上到下原子序数相同。
每个元素的方格中包含了该元素的化学符号、原子序数、原子量等详细信息。
3.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元素周期表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以便归类元素。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规律:- 元素周期性规律: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一定规律重复出现,类似于音乐中的音阶。
这种规律称为元素周期性规律。
- 周期内的递增规律:周期内,原子序数递增,原子量递增,化学性质存在一定的变化。
- 族内的相似性:同一族(或群)内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如同一族的元素的外层电子结构相同。
- 电子结构的规律: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有密切关系。
通过分析元素的电子结构,可以预测其化学性质。
4.常见元素周期表分析针对一些常见的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进行详细分析,如氢、氧、碳等。
- 氢: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1周期,原子序数为1,属于非金属元素。
氢是最轻的元素,具有高燃烧性和爆炸性。
- 氧: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16族,原子序数为8,属于非金属元素。
氧是大气中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具有强烈的氧化性。
- 碳: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14族,原子序数为6,属于非金属元素。
碳是生命存在的基础,能形成极多种类的化合物。
5.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元素周期表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 化学反应:根据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了解元素的化学性质,从而预测它们之间的反应。
高二化学元素周期表解析
高二化学元素周期表解析1. 元素周期表简介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用来分类元素的一种表格,它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元素,并展示了元素之间的关系。
周期表中的元素可以分为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或类金属)三大类。
2. 周期表的结构2.1 周期周期表中的水平行称为周期。
每个周期代表了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能量级。
周期数等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2.2 族垂直列称为族(或族群)。
每个族代表了具有相同价电子数的元素。
价电子是元素原子中最外层电子,它们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3.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3.1 周期规律从左到右,周期表中的元素原子序数逐渐增加。
同一周期内,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电负性逐渐增大。
3.2 族规律从上到下,同一族元素的原子序数逐渐增加。
同一族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因为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4. 重要元素群4.1 碱金属族第1A族,包括锂、钠、钾、铷、铯和钫。
它们都是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性。
4.2 碱土金属族第2A族,包括铍、镁、钙、锶、钡和镭。
它们也是金属,具有较高的熔点和硬度。
4.3 卤素族第17A族,包括氟、氯、溴、碘、砹和石田。
它们都是非金属,具有较高的电负性。
4.4 稀有气体族第18A族,包括氦、氖、氩、氪、氙和氡。
它们都是非金属,具有稳定的原子结构。
5. 应用实例5.1 钠(Na)钠属于碱金属族,具有低熔点和良好的导电性。
它广泛应用于照明(如钠灯)、制造化学品(如烧碱)和电池(如碱性电池)。
5.2 铁(Fe)铁属于第8族,是地球上最常见的金属元素。
它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工具制造、机械制造和电子产品等领域。
6. 总结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的重要工具,通过周期和族的排列,展示了元素之间的关系和性质。
掌握周期表的结构和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应用。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详解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详解化学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家们研究元素特性和推断元素性质的重要工具之一。
它是由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首次提出的,而如今的周期表已经发展成为包含118个元素的大型表格。
本文将详细解析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内容和特点。
一、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周期表由周期数和族(或称为组)来组成。
周期数表示元素的电子层,而族表示元素的化学性质和价态。
周期表的布局包括水平周期和垂直周期。
水平周期:它由每一行的元素组成,每行的元素数量逐渐增加。
水平周期从左到右的顺序是1至7,每个周期的最后一个元素都是填满了各个电子层的惰性气体。
垂直周期:它由每一列的元素组成,每列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所有位于同一族的元素,其最外层电子的数目相同。
二、元素周期表的分类1.主族元素:周期表中的1A到8A族元素,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至8,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其中,1A到2A族元素通常被称为典型元素。
2.过渡族元素:周期表中的3B到2B族元素,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至10。
这些元素具有多种氧化态和复合价的特性,广泛应用于工业和生活中。
3.稀土系列元素:这一系列元素位于周期表的下方两行,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至14。
稀土系列元素具有特殊的化学性质,在催化剂、磁体、发光材料等领域有重要应用。
4.放射性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元素具有放射性,包括核辐射较强的放射性元素。
这些元素通常位于周期表下方,如镭、钋等。
三、周期表的标识和命名规则周期表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一个唯一的符号,通常是由其拉丁文名称的头两个字母组成。
例如,氢元素的符号是H,氧元素的符号是O。
元素的原子序数也是周期表中的重要标识,原子序数是指元素核中质子的数量,也就是元素中电子的数量。
四、周期表的元素属性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元素都有自己的一些特点和性质,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元素属性:1.原子半径:元素的原子半径是指元素的原子核到最外层电子轨道的距离。
一般来说,随着周期数的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化学元素周期表解析
《化学元素周期表解析》化学元素周期表是化学领域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它以一种简洁而有序的方式呈现了已知的所有化学元素。
这张看似简单的表格,却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深刻的科学原理。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是一个由横行和纵列组成的表格。
横行称为周期,纵列称为族。
目前,元素周期表共有 7 个周期和 18 个族。
1. 周期周期是指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排列的一个横行。
周期的编号从 1 开始,依次递增。
第一周期只有两个元素,氢和氦。
随着周期数的增加,元素的原子序数和电子层数也逐渐增加。
2. 族族是指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按纵列排列的一组元素。
族的编号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罗马数字表示主族和副族,另一种是用字母表示族的类型。
主族元素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副族元素的化学性质则相对较为复杂。
二、元素周期表的性质1. 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是指元素原子核中的质子数。
原子序数决定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从左到右逐渐增加。
2. 原子半径原子半径是指原子的大小。
原子半径通常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
这是因为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和电子数也增加,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增强,导致原子半径减小。
3. 电离能电离能是指将一个电子从原子中移除所需的能量。
电离能通常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加。
这是因为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和电子数也增加,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增强,导致电离能增加。
4. 电子亲和能电子亲和能是指一个原子获得一个电子时释放的能量。
电子亲和能通常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加。
这是因为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和电子数也增加,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增强,导致电子亲和能增加。
5. 电负性电负性是指一个原子在化学键中吸引电子的能力。
电负性通常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加。
这是因为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和电子数也增加,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增强,导致电负性增加。
元素周期表(含详解)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基础热身1.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周期表有8个主族B.ⅠA族的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C.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D.短周期是指第一、二周期2.石墨烯是仅由一层碳原子构成的新型材料,具有超强的导电性。
下列元素与碳元素处于同一主族的是() A.He B.O C.Si D.P3.第ⅠA族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由于它们的原子具有相同的()A.原子半径B.电子层数C.核外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4.下列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是()A.HCl B.HBr C.HF D.HI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钾的金属性比钠强B.溴的非金属性比氯强C.ⅦA族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氟D.第三周期中,除稀有气体元素外原子半径最大的是钠能力提升6.[2012·黄冈高三联考] 图K15-1为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若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3个,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图K15-1A.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c>b>d>a B.d的氢化物比a的氢化物稳定C.a和d的原子结合可以形成带3个负电荷的阴离子D.a、b、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关系是c>b>a7.(双选)短周期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
X与Z同主族,Y 与W同主族,且X的原子半径小于Y。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Y<Z<W B.Z在化合物中呈+1价C.Y与W可形成离子化合物D.Z的单质能与X的氧化物反应8.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A、C的原子序数的差为8,A、B、C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A<B<C<D B.非金属性:A>C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D<C D.单质B常温下能溶于浓硝酸9.[2012·杭州第一次质检] 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X、Y是金属元素,X的焰色呈黄色。
元素周期表解析
元素周期表解析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至关重要的工具,它是一张按照元素原子核正电荷(即原子序数)及其电子结构排列的表格。
本文将对元素周期表进行解析,介绍其结构和作用,以及一些与元素周期表相关的知识。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通常由一系列的横行(周期)和竖列(族)组成。
横行被称为周期,一共有七个周期。
竖列被称为族,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被归为同一族。
周期表的左侧为金属元素,右侧为非金属元素,两者之间为过渡元素。
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单元格表示一个元素,其中包含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
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原子核中的质子数量越多。
二、元素周期表的作用1. 元素周期表可以预测元素的性质: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元素的性质。
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某一族元素的性质,推测其他同一族的元素的性质。
2. 元素周期表可以解释元素间的反应:在元素周期表中,横向相邻的元素通常具有相似的化学反应性质。
这是因为它们具有相似的电子结构,容易发生相似的化学反应。
通过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预测元素间的反应类型和方向。
3. 元素周期表可以预测元素的物理性质:元素周期表不仅可以预测元素的化学性质,还可以预测元素的物理性质。
例如,通过周期表中的位置,我们可以推测元素的电子亲和能、离子半径、电负性等物理性质。
三、元素周期表的重要信息1. 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是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主要排列依据,也是判断元素性质的重要依据。
2. 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元素都有独特的元素符号,用于简化元素名称的表示。
例如,氧元素的符号为O,氢元素的符号为H。
3. 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周期表中给出的是相对原子质量,用于比较不同元素之间的质量差异。
相对原子质量以碳-12原子的质量作为基准,碳-12的相对原子质量被定义为12。
四、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元素周期表最早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提出,但其结构并非一开始即为现在的形式。
初中化学元素周期表详解
初中化学元素周期表详解元素周期表是化学领域里一张重要的图表,它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进行了有序排列。
通过学习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元素的性质、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元素周期表进行详细的解析。
1.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元素周期表由一系列的横行和纵列组成。
每一行被称为一个周期,共有7个周期。
每一列被称为一个族,共有18个族。
周期表的左侧是金属元素区,右侧是非金属元素区,中间是过渡金属元素区。
通过该结构,我们可以方便地找到特定元素所处的位置。
2. 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即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呈现出循环变化的趋势。
周期表中的每一周期都有明显的特点:第一周期只有两个元素——氢和氦;第二至第七周期分别有8个元素;在同一周期中,原子序数越大,金属性越差,非金属性越强。
3. 元素周期表的分类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和元素的性质,我们可以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三类。
金属元素大多数位于周期表的左侧,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延展性;非金属元素主要位于周期表的右上角,通常具有较高的电负性和较差的导电性;过渡金属元素则位于金属元素区和非金属元素区之间。
4.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命名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其独特的符号和名称。
元素的符号通常由一个或两个拉丁字母组成,如氧元素的符号为O,钠元素的符号为Na(来自拉丁文Natrium)。
元素的名称则多数情况下来自于人名、地名或者历史名词,如铁元素的名称来源于拉丁文Ferrum。
5. 元素周期表和化合价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常常可以通过它们的位置来推测其化合价。
原则上,元素的化合价等于其最外层电子的数目。
例如,在第一族(碱金属族)中,元素的化合价为+1,因为它们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容易失去;而在第一族(卤素族)中,元素的化合价为-1,因为它们外层只缺少一个电子,容易接受。
6. 元素周期表和周期性趋势元素周期表还可以展示元素的周期性趋势,如原子半径、电子亲和能、电离能和电负性等。
(完整版)元素周期表详解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递变性规律1 原子半径(1)除第1 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2 )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注意:原子半径在VIB 族及此后各副族元素中出现反常现象。
从钛至锆,其原子半径合乎规律地增加,这主要是增加电子层数造成的。
然而从锆至铪,尽管也增加了一个电子层,但半径反而减小了,这是与它们对应的前一族元素是钇至镧,原子半径也合乎规律地增加(电子层数增加)。
然而从镧至铪中间却经历了镧系的十四个元素,由于电子层数没有改变,随着有效核电荷数略有增加,原子半径依次收缩,这种现象称为“镧系收缩”。
镧系收缩的结果抵消了从锆至铪由于电子层数增加到来的原子半径应当增加的影响,出现了铪的原子半径反而比锆小的“反常”现象。
2 元素变化规律(1 )除第一周期外,其余每个周期都是以金属元素开始逐渐过渡到非金属元素,最后一稀有气体元素结束。
(2 )每一族的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3 元素化合价(1)除第1 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 递增到+7 ,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 递增到-1 (氟无正价,氧无+6 价,除外);(2 )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3)所有单质都显零价4 单质的熔点(1 )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2 )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5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1 )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
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2 )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6 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化学元素周期表解析
化学元素周期表解析化学元素周期表是化学领域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它以一种系统的方式组织了所有已知的化学元素,揭示了元素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本文将对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分类以及周期表的应用进行解析。
一、周期表的结构周期表由一系列水平排列的行和垂直排列的列组成。
每一行被称为一个周期,每一列被称为一个族。
周期表的左侧是金属元素,右侧是非金属元素,而位于两者之间的是过渡金属元素。
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即元素的核中所含有的质子数)的增加顺序排列。
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原子结构中的电子层数也越多。
周期表的上方标有元素的原子序数,下方标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二、元素的分类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和电子排布规律,周期表将元素分为了不同的族和区块。
1. 碱金属族:位于周期表的第一列,包括锂、钠、钾等元素。
这些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倾向于失去一个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离子。
2. 碱土金属族:位于周期表的第二列,包括镁、钙、锶等元素。
这些元素也倾向于失去电子,但相比碱金属族来说,它们的离子化能力较弱。
3. 过渡金属族:位于周期表的中间部分,包括铁、铜、银等元素。
这些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形成不同价态的离子,具有多种化学性质。
4. 卤素族:位于周期表的第七列,包括氯、溴、碘等元素。
这些元素倾向于接受一个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离子。
5. 惰性气体族:位于周期表的第八列,包括氦、氖、氩等元素。
这些元素的外层电子层已经完全填满,非常稳定,不易参与化学反应。
三、周期表的应用周期表不仅仅是一张用于学习和记忆元素的工具,它还有许多实际应用。
1. 预测元素性质: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分类揭示了元素之间的规律。
通过观察元素所在的周期和族,我们可以推测元素的化学性质、原子半径、电离能等特性。
2. 化学反应的预测:周期表的分类和排列揭示了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根据元素的电子排布规律,我们可以预测不同元素之间的化学反应类型和产物。
3. 元素的发现和合成:周期表还可以帮助科学家预测新元素的性质和存在方式。
最全的元素周期表解析(含元素周期表图、元素周期表简介
化学元素周期表1、原子序号:1;中文名:氢;读音:qīng;元素符号:H;英文名:Hydrogen原子序号:2;中文名:氦;读音:hài;元素符号:He;英文名:Helium3、原子序号:3;中文名:锂;读音:lǐ;元素符号:Li;英文名:Lithium4、原子序号:4;中文名:铍;读音:pí;元素符号:Be;英文名:BerylliumBoron6、原子序号:6;中文名:碳;读音:tàn;元素符号:C;英文名:Carbon7、原子序号:7;中文名:氮;读音:dàn;元素符号:N;英文名:Nitrogen8、原子序号:8;中文名:氧;读音:yǎng;元素符号:O;英文名:Oxygen9、原子序号:9;中文名:氟;读音:fú;元素符号:F;英文名:Fluorine10、原子序号:10;中文名:氖;读音:nǎi;元素符号:Ne;英文名:Neon11、原子序号:11;中文名:钠;读音:nà;元素符号:Na;英文名:Sodium12、原子序号:12;中文名:镁;读音:měi;元素符号:Mg;英文名:Magnesium13、原子序号:13;中文名:铝;读音:lǚ;元素符号:Al;英文名:Aluminium14、原子序号:14;中文名:硅;读音:guī;元素符号:Si;英文名:SiliconPhosphorus16、原子序号:16;中文名:硫;读音:liú;元素符号:S;英文名:Sulphur17、原子序号:17;中文名:氯;读音:lǜ;元素符号:Cl;英文名:Chlorine18、原子序号:18;中文名:氩;读音:yà;元素符号:Ar;英文名:Argon19、原子序号:19;中文名:钾;读音:jiǎ;元素符号:K;英文名:Potassium20、原子序号:20;中文名:钙;读音:gài;元素符号:Ca;英文名:Calcium21、原子序号:21;中文名:钪;读音:kàng;元素符号:Sc;英文名:Scandium22、原子序号:22;中文名:钛;读音:tài;元素符号:Ti;英文名:Titanium23、原子序号:23;中文名:钒;读音:fán;元素符号:V;英文名:VanadiumChromium25、原子序号:25;中文名:锰;读音:měng;元素符号:Mn;英文名:Manganese26、原子序号:26;中文名:铁;读音:tiě;元素符号:Fe;英文名:Iron27、原子序号:27;中文名:钴;读音:gǔ;元素符号:Co;英文名:Cobalt28、原子序号:28;中文名:镍;读音:niè;元素符号:Ni;英文名:Nickel29、原子序号:29;中文名:铜;读音:tóng;元素符号:Cu;英文名:Copper30、原子序号:30;中文名:锌;读音:xīn;元素符号:Zn;英文名:Zinc31、原子序号:31;中文名:镓;读音:jiā;元素符号:Ga;英文名:Gallium32、原子序号:32;中文名:锗;读音:zhě;元素符号:Ge;英文名:Germanium名:Arsenic34、原子序号:34;中文名:硒;读音:xī;元素符号:Se;英文名:Selenium35、原子序号:35;中文名:溴;读音:xiù;元素符号:Br;英文名:Bromine36、原子序号:36;中文名:氪;读音:kè;元素符号:Kr;英文名:Krypton37、原子序号:37;中文名:铷;读音:rú;元素符号:Rb;英文名:Rubidium38、原子序号:38;中文名:锶;读音:sī;元素符号:Sr;英文名:Strontium39、原子序号:39;中文名:钇;读音:yǐ;元素符号:Y;英文名:Yttrium40、原子序号:40;中文名:锆;读音:gào;元素符号:Zr;英文名:Zirconium41、原子序号:41;中文名:铌;读音:ní;元素符号:Nb;英文名:NiobiumMolybdenum43、原子序号:43;中文名:锝;读音:dé;元素符号:Tc;英文名:Technetium44、原子序号:44;中文名:钌;读音:liǎo;元素符号:Ru;英文名:Ruthenium45、原子序号:45;中文名:铑;读音:lǎo;元素符号:Rh;英文名:Rhodium46、原子序号:46;中文名:钯;读音:bǎ;元素符号:Pd;英文名:Palladium47、原子序号:47;中文名:银;读音:yín;元素符号:Ag;英文名:Silver48、原子序号:48;中文名:镉;读音:gé;元素符号:Cd;英文名:Cadmium49、原子序号:49;中文名:铟;读音:yīn;元素符号:In;英文名:Indium50、原子序号:50;中文名:锡;读音:xī;元素符号:Sn;英文名:TinAntimony52、原子序号:52;中文名:碲;读音:dì;元素符号:Te;英文名:Tellurium53、原子序号:53;中文名:碘;读音:diǎn;元素符号:I;英文名:Iodine54、原子序号:54;中文名:氙;读音:xiān;元素符号:Xe;英文名:Xenon55、原子序号:55;中文名:铯;读音:sè;元素符号:Cs;英文名:Cesium56、原子序号:56;中文名:钡;读音:bèi;元素符号:Ba;英文名:Barium57、原子序号:57;中文名:镧;读音:lán;元素符号:La;英文名:Lanthanum58、原子序号:58;中文名:铈;读音:shì;元素符号:Ce;英文名:Cerium59、原子序号:59;中文名:镨;读音:pǔ;元素符号:Pr;英文名:PraseodymiumNeodymium61、原子序号:61;中文名:钷;读音:pǒ;元素符号:Pm;英文名:Promethium62、原子序号:62;中文名:钐;读音:shān;元素符号:Sm;英文名:Samarium63、原子序号:63;中文名:铕;读音:yǒu;元素符号:Eu;英文名:Europium64、原子序号:64;中文名:钆;读音:gá;元素符号:Gd;英文名:Gadolinium65、原子序号:65;中文名:铽;读音:tè;元素符号:Tb;英文名:Terbium66、原子序号:66;中文名:镝;读音:dí;元素符号:Dy;英文名:Dysprosium67、原子序号:67;中文名:钬;读音:huǒ;元素符号:Ho;英文名:Holmium68、原子序号:68;中文名:铒;读音:ěr;元素符号:Er;英文名:ErbiumThulium70、原子序号:70;中文名:镱;读音:yì;元素符号:Yb;英文名:Ytterbium71、原子序号:71;中文名:镥;读音:lǔ;元素符号:Lu;英文名:Lutetium72、原子序号:72;中文名:铪;读音:hā;元素符号:Hf;英文名:Hafnium73、原子序号:73;中文名:钽;读音:tǎn;元素符号:Ta;英文名:Tantalum74、原子序号:74;中文名:钨;读音:wū;元素符号:W;英文名:Tungsten75、原子序号:75;中文名:铼;读音:lái;元素符号:Re;英文名:Rhenium76、原子序号:76;中文名:锇;读音:é;元素符号:Os;英文名:Osmium77、原子序号:77;中文名:铱;读音:yī;元素符号:Ir;英文名:IridiumPlatinum79、原子序号:79;中文名:金;读音:jīn;元素符号:Au;英文名:Gold80、原子序号:80;中文名:汞;读音:gǒng;元素符号:Hg;英文名:Mercury81、原子序号:81;中文名:铊;读音:tā;元素符号:Tl;英文名:Thallium82、原子序号:82;中文名:铅;读音:qiān;元素符号:Pb;英文名:Lead83、原子序号:83;中文名:铋;读音:bì;元素符号:Bi;英文名:Bismuth84、原子序号:84;中文名:钋;读音:pō;元素符号:Po;英文名:Polonium85、原子序号:85;中文名:砹;读音:ài;元素符号:At;英文名:Astatine86、原子序号:86;中文名:氡;读音:dōng;元素符号:Rn;英文名:RadonFrancium88、原子序号:88;中文名:镭;读音:léi;元素符号:Ra;英文名:Radium89、原子序号:89;中文名:锕;读音:ā;元素符号:Ac;英文名:Actinium90、原子序号:90;中文名:钍;读音:tǔ;元素符号:Th;英文名:Thorium91、原子序号:91;中文名:镤;读音:pú;元素符号:Pa;英文名:Protactinium92、原子序号:92;中文名:铀;读音:yóu;元素符号:U;英文名:Uranium93、原子序号:93;中文名:镎;读音:ná;元素符号:Np;英文名:Neptunium94、原子序号:94;中文名:钚;读音:bù;元素符号:Pu;英文名:Plutonium95、原子序号:95;中文名:镅;读音:méi;元素符号:Am;英文名:AmericiumCurium97、原子序号:97;中文名:锫;读音:péi;元素符号:Bk;英文名:Berkelium98、原子序号:98;中文名:锎;读音:kāi;元素符号:Cf;英文名:Californium99、原子序号:99;中文名:锿;读音:āi;元素符号:Es;英文名:Einsteinium100、原子序号:100;中文名:镄;读音:fèi;元素符号:Fm;英文名:Fermium101、原子序号:101;中文名:钔;读音:mén;元素符号:Md;英文名:Mendelevium102、原子序号:102;中文名:锘;读音:nuò;元素符号:No;英文名:Nobelium103、原子序号:103;中文名:铹;读音:láo;元素符号:Lr;英文名:Lawrencium104、原子序号:104;中文名:;读音:lú;元素符号:Rf;英文名:rutherfordiumDubnium106、原子序号:106;中文名:;读音:xǐ;元素符号:Sg;英文名:Seaborgium107、原子序号:107;中文名:;读音:bō;元素符号:Bh;英文名:Bohrium108、原子序号:108;中文名:;读音:hēi;元素符号:Hs;英文名:Hassium109、原子序号:109;中文名:;读音:mài;元素符号:Mt;英文名:meitnerium110、原子序号:110;中文名:;读音:Dá;元素符号:Ds;英文名:Darmstadtium111、原子序号:111;中文名:;读音:lún;元素符号:Rg;英文名:Roentgenium112、原子序号:112;中文名:钅哥;读音:gē;元素符号:Cn;英文名:Copernicium113、原子序号:113;中文名:钅尔;读音:nǐ;元素符号:Nh;英文名:nihoniumFlerovium115、原子序号:115;中文名:镆;读音:mò;元素符号:Mc;英文名:Moscovium116、原子序号:116;中文名:钅立;读音:Iì;元素符号:Lv;英文名:livermorium117、原子序号:117;中文名:;读音:tián;元素符号:Ts;英文名:Tennessine118、原子序号:118;中文名:;读音:ào;元素符号:Og;英文名:Oganesson。
元素周期律(带详细解析)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重难点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原子核外电子总是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能量最低原理),即排满了K层才排L层,排满了L层才排M层。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
(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能超过2个)。
(4)次外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
特别提醒(1)以上几点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必须同时满足各项要求。
(2)上述为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只能解释1~18号元素的结构问题,若要解释更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学习核外电子排布所遵循的其他规律。
(3)最外层电子数排满8个(He为2个)形成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化学性质稳定。
(4)最外层电子较少的(<4)一般易失去电子达到稳定结构,表现出金属性;最外层电子较多的(>4)一般易得电子或通过形成共用电子对形成稳定结构,表现出非金属性。
2.1~18号元素原子的结构特征(1)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原子有H、Li、Na。
(2)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原子有He、Be、Mg。
(3)最外层电子数跟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Be、Ar。
(4)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是C。
(5)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是O。
(6)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原子是Ne。
(7)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Li、Si。
(8)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Li、P。
(9)电子层数跟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H、Be、Al。
(10)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是Li。
(11)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原子有He、C、S。
(12)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原子是O。
3.粒子的结构示意图(1)表示方法结构示意图是用小圆圈和圆圈内的符号及数字表示原子核及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各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重难点一元素周期表1.构成原子(离子)的微粒间关系(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中)。
(2)离子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4)质子数(Z)=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阳离子的电荷数。
(5)质子数(Z)=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阴离子的电荷数。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3)过渡元素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到ⅡB共10个纵行,包括了第Ⅷ族和全部副族元素,共60多种元素,全部为金属元素,统称为过渡元素。
特别提醒族序数为Ⅱ、Ⅲ的地方是主族和副族的分界线,第一次分界时主族在副族的前面,第二次分界时副族在主族的前面。
“第一次”指ⅠA ⅡA ⅢB ⅣB ⅤB ⅥB ⅦB Ⅷ依次排列。
“第二次”指ⅠB ⅡB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依次排列。
重难点二 零族定位法确定元素的位置 1.2.比大小定周期比较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与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大小,找出与其相邻近的两种0族元素,那么该元素就和序数大的0族元素处于同一周期。
3.求差值定族数(1)若某元素原子序数比相应的0族元素多1或2,则该元素应处在该0族元素所在周期的下一个周期的ⅠA 族或ⅡA 族。
(2)若比相应的0族元素少1~5时,则应处在同周期的ⅢA ~ⅦA 族。
(3)若差其他数,则由相应差值找出相应的族。
重难点三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1.碱金属单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①与O 2反应生成相应的氧化物,如Li 2O 、Na 2O 等。
②与Cl 2反应生成RCl ,如NaCl 、KCl 等。
③与H 2O 反应,能置换出H 2O 中的氢,反应通式为2R +2H 2O===2ROH +H 2↑。
④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生成H 2,反应通式为2R +2H +===2R ++H 2↑。
(R 表示碱金属元素)(2)递变性从Li 到Cs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减弱,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增强。
表现为:①与O 2的反应越来越剧烈,产物更加复杂,如Li 与O 2反应只能生成Li 2O ,Na 与O 2反应还可以生成Na 2O 2,而K 与O 2反应能够生成KO 2等。
②与H 2O 的反应越来越剧烈,如K 与H 2O 反应可能会发生轻微爆炸,Rb 与Cs 遇水发生剧烈爆炸。
③对应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减弱,即氧化性:Li +>Na +>K +>Rb +>Cs +。
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CsOH 的碱性最强。
特别提醒 (1)碱金属单质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是其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的必然结果。
(2)因Na 、K 等很活泼的金属易与H 2O 反应,故不能从溶液中置换出不活泼的金属。
2.卤素单质的相似性、递变性和特性 (1)相似性①与H 2反应生成相应的氢化物:X 2+H 2===2HX 。
②与活泼金属(Na 等)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卤化物: 2Na +X 2=====点燃2NaX 。
③与H2O反应:X2+H2O===HX+HXO(X指Cl、Br、I)2F2+2H2O===4HF+O2(2)递变性①从上到下,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即氧化性:F2>Cl2>Br2>I2,还原性:I->Br->Cl->F-。
②随着原子序数递增,与H2反应越来越难,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其水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HCl、HBr、HI的熔、沸点依次升高。
③卤素单质与变价金属(如Fe)反应时,与F2、Cl2、Br2生成高价(如FeBr3),而与I2只能生成低价(FeI2)。
(3)卤素单质的特殊性质①氟元素无正价,无含氧酸。
②Cl2易液化。
③Br2是在常温下唯一的一种液态非金属单质。
④碘为紫黑色固体,易升华,淀粉遇I2变蓝色。
特别提醒F与Cl、Br、I的性质在某些方面差别较大:(1)卤素单质与水的反应;(2)F-的还原性极弱;(3)氢氟酸为弱酸,而盐酸、氢溴酸、氢碘酸为强酸;(4)F无正价、无含氧酸,而Cl、Br、I有最高正价和含氧酸。
3.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由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性质来看,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其次是电子层数。
原子结构相似的元素,它们的化学性质表现出相似性和递变性。
同主族从归纳总结由碱金属元素、卤素推导出的同主族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规律适合其他所有同主族元素,这里必须强调的是金属性增强是指同主族的金属元素之间的金属性相比,自上而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是指同主族的非金属之间,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大逐渐减弱。
如第ⅣA族中,非金属性C>Si,金属性Ge<Sn<Pb。
4.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1)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比较金属性的强弱,其实质是看元素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越易失电子,金属性越强。
①从元素原子结构判断a.当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越易失电子,金属性越强。
b.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越难失电子,金属性越弱(以后学)。
②从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判断a.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越剧烈,元素金属性越强。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金属性越强。
③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一般来说排在前面的金属元素其金属性比排在后面的强。
④离子的氧化性强弱判断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则对应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弱。
特别提醒金属性强弱的比较,关键是比较原子失去电子的难易,而不是失去电子的多少。
如Na失去一个电子,而Mg失去两个电子,但Na的金属性比Mg强。
(2)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比较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其实质是看元素原子得到电子的难易程度,越易得电子,非金属性越强。
①从元素原子结构判断a.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非金属性越强;b.当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非金属性越弱。
②从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判断a.单质越易跟H2化合,生成的氢化物也就越稳定,氢化物的还原性也就越弱,其非金属性也就越强。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其非金属性越强。
如H2SO4的酸性强于H3PO4,说明S的非金属性比P强。
c.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例如:Cl2+2KI===2KCl+I2,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碘强。
d.元素的原子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弱。
如S2-的还原性比Cl-强,说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
特别提醒(1)金属性和非金属性讨论的对象是元素,具体表现为该元素的单质或特定化合物的性质。
(2)氧化性和还原性讨论的对象是具体物质或某物质中的特定粒子,具体表现在该物质中某元素得失电子的能力。
重难点四核素1.元素、核素、同位素之间的区别和联系2.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1)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就是按照该元素各种同位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算出的平均值。
(2)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设某元素有多种不同的核素,A 、B 、C ……表示各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b%、c%……为各核素的原子数目百分数,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式为Mr =A·a%+B·b%+C·c%+……例如,氯元素有3517Cl 和3717Cl 两种天然、稳定的同位素,3517Cl 的原子数目百分数为75.77%,3717Cl 的原子数目百分数为24.23%;3517Cl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4.969,3717Cl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6.966。
则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4.969×75.77%+36.966×24.23%=35.453。
题型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例1 若把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号取消,由左到右按原顺序编为18列。
如碱金属为第1列,稀有气体为第18列,按这个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第3列元素种类最多,第14列元素的化合物种类最多B .第10列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C .第18列元素单质全部是气体D .只有第2列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解析 第3列元素中包括镧系和锕系元素,各有15种元素,所以种类最多,第14列元素中包括碳元素,碳元素可形成有机物,故化合物的种类最多,A 正确;第10列为过渡金属,故B 正确;第18列元素为稀有气体元素,单质全部为气体,故C 正确;D 项中除第2列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外,其他如He 、部分过渡金属元素最外层也是2个电子。
答案 D对每一族中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熟悉,忽略He最外层也是两个电子。
题型2 元素位置的确定例22007年3月21日,我国公布了111号元素Rg的中文名称。
该元素名称及所在周期是()A.钅仑第七周期B.镭第七周期C.铼第六周期D.氡第六周期解析经推算第七周期的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所以111号元素位于第七周期,故C项和D项是错误的;又知镭为第ⅡA族元素,排除B项,所以A项正确。
答案 A题型3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例3铯是一种碱金属元素,下列关于铯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硫酸铯的化学式为Cs2SO4B.氢氧化铯是一种强碱C.可以电解熔融的氯化铯制取铯D.碳酸铯受热易分解成氧化铯和二氧化碳解析我们熟悉碱金属中钠的性质,而铯与钠同主族,其结构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决定了它们在化学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铯和钠一样,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氢氧化钠是强碱,而铯的金属性比钠强,所以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也是一种强碱;和钠一样,铯也可以用电解熔融盐的方法制取;碳酸钠受热不易分解,类比可推知碳酸铯也不易分解。
答案 D解决此类问题,应充分利用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利用已知物质的性质以点带面,类推新物质的性质。
题型4 核素、同位素例4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Gerhard Ertl对金属Pt表面催化CO氧化反应的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
下列关于20278Pt和19878Pt的说法正确的是()A.20278Pt和19878Pt的质子数相同,互称为同位素B.20278Pt和19878Pt的中子数相同,互称为同位素C.20278Pt和19878Pt的核外电子数相同,是同一种核素D.20278Pt和19878Pt的质量数不同,不能互称为同位素解析20278Pt与19878Pt是同一种元素的不同原子,因此它们互称为同位素。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之间互称为同位素。
元素原子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
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就是一种核素。
答案A1.查阅元素周期表中的有关信息,填写下表…… 提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