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 章天子章第二
《孝经》上册
《孝经》上册内容(第一、二、三课时)开宗明义章第一:仲尼居,曾子侍。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第四、五课时)天子章第二: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盖天子之孝也。
《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第六、七课时)诸侯章第三: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
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
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
盖诸侯之孝也。
《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第八、九课时)卿大夫章第四: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
盖卿大夫之孝也。
《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第十、十一课时)士章第五: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
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
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
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
盖士之孝也。
《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第十二、十三课时)庶人章第六: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第十四、十五课时)三才章第七: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
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
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
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于德义,而民兴行。
孝经每章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一、《开宗明义章第一》《孝经》开篇即阐述了孝道的根本意义。
我深刻认识到,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
孝道不仅仅是敬养父母,更是尊老爱幼、关爱他人的表现。
通过学习《孝经》,我明白了孝道的内涵,即:敬亲、慈幼、尊长、亲仁。
感悟心得:孝道是做人的根本,我们要时刻铭记孝道,将孝心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用实际行动践行孝道。
二、《天子章第二》本章讲述了天子应如何践行孝道。
我认识到,作为一国之君,天子应以孝道治国,关爱百姓,使国家繁荣昌盛。
天子应以身作则,为天下人树立榜样,使孝道深入人心。
感悟心得:作为普通人,我们虽然没有治国安邦的职责,但也要时刻关注国家大事,关心他人,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三、《诸侯章第三》本章讲述了诸侯应如何践行孝道。
诸侯作为一方诸侯,应以孝道治理国家,关爱百姓,使国家安定。
诸侯应尊老爱幼,亲仁善邻,以德服人。
感悟心得: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应以孝道为准则,关爱身边的人,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大夫章第四》本章讲述了大夫应如何践行孝道。
大夫作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应以孝道修身齐家,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夫应尊老爱幼,关爱下属,以身作则,弘扬孝道。
感悟心得:我们每个人都肩负着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应以孝道为准则,修身齐家,为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士章第五》本章讲述了士人应如何践行孝道。
士人作为国家的精英,应以孝道修身养性,为国家的发展献计献策。
士人应尊老爱幼,关爱百姓,以身作则,弘扬孝道。
感悟心得:我们每个人都是国家的精英,应以孝道为准则,修身养性,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六、《庶人章第六》本章讲述了庶民应如何践行孝道。
庶民作为社会的基本成员,应以孝道为准则,关爱家人,尊敬长辈。
庶民应尊老爱幼,关爱他人,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感悟心得: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基本成员,应以孝道为准则,关爱家人,尊敬长辈,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孝经原文与翻译
《孝经》原文与翻译开宗明义章第一仲尼居,曾子侍。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开宗明义章第一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
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
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
你知道那是为甚麽吗?”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孔子说∶“这就是孝。
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
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
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
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於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
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於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怎麽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称述修行先祖的美德啊!’”天子章第二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盖天子之孝也。
《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天子章第二孔子说∶“能够亲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厌恶别人的父母,能够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不会怠慢别人的父母。
以亲爱恭敬的心情尽心尽力地侍奉双亲,而将德行教化施之於黎民百姓,使天下百姓遵从效法,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呀!《尚书·甫刑》里说∶‘天子一人有善行;万方民众都仰赖他。
’”诸侯章第三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
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
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
孝经》原文与译文
《孝经》原文与译文开宗明义章第一【原文】仲尼居,曾子侍。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汝知之乎?’【注释】有一天,孔子在他的家里闲坐着,他的弟子曾参,也陪坐在他的一旁。
孔子说:‘古代的圣王有一种崇高至极之德,要约至妙之道。
拿它来治理天下,天下的人民,都能够很和气的相亲相敬,上自天子,下至庶人,都不会相互的愁恨。
这个道德的妙用,你知晓吗?’【原文】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注释】曾子听了孔子给他讲的这一段话,道理很深,他不觉肃然起敬,离开他的坐位站起来,向孔子答对说:‘我曾参很鲁钝,不大聪敏,怎么能够知晓这样深奥的道理呢?’【原文】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注释】孔子因曾子很谦恭的起来答对,就告诉他说:‘前边所讲的至德要道,就是孝道,这个孝道,就是德行的根本,教化的出发点。
你先坐下,我慢慢的告诉你’。
【原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
’【注释】‘说起这个孝道,固然范围很广,但行的时候,却很简单,你要晓得爱亲,先要从自己的身上爱起。
凡是一个人的身体,或者很细小的一根头发和一点皮肤,都是父母遗留下来的。
身体发肤,既然承受之于父母,就应当体念父母爱儿女的心,保全自己的身体,不敢稍有毁伤,这就是孝道的开始。
’【原文】‘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注释】‘一个人的本身,既站得住,独立不倚,不为外界利欲所摇夺,那他的人格,一定合乎标准,这就是立身。
做事的时候,他的进行方法,一切都本乎正道,不越轨,不妄行,有始有终,这就是行道。
他的人格道德,既为众人所景仰,不但他的名誉传诵于当时,而且将要播扬于后世,无论当时和后世,将因景慕之心,推本追源,兼称他父母教养的贤德,这样以来,他父母的声名,也因儿女的德望光荣显耀起来,这便是孝道的完成。
’【原文】‘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注释】‘这个孝道,可分成三个阶段,幼年时期,一开始,便是承欢膝下,事奉双亲。
孝经·天子章第二原文
孝经·天子章第二原文
【原文】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爱敬尽于事亲,而德孝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
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
【】
孔子说∶能够亲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厌恶别人的父母,能够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不会怠慢别人的父母。
以亲爱恭敬的心情尽心尽力地侍奉双亲,而将德行教化施之于黎民百姓,使天下百姓遵从效法,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呀!《甫刑》里说∶天子一人有善行;万方民众都仰赖他。
【读解】
这一章书,是说明一国的元首应当尽的孝道,要博爱广敬,感化人群。
人无分种族,地无分中外,天子之孝,起感化作用,故为五孝之冠,列为第二章。
孔子说:要亲爱自己的父母,必先博爱。
就不敢对于他人的父母有一点厌恶。
要恭敬自己的父母,必需广敬,就不敢对于他人的父母,有一毫的简慢。
元首的孝道,只要把亲爱恭敬的诚心,尽到自己父母的身上,他的身教之德,如吹草,自然风行草偃,很快的普及到百姓身上。
外国
人看见了,也要摹仿实行,争相取法。
大概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吧?
书经吕刑篇有两句话说:只要国家的元首,他一人有敬亲爱亲可庆幸的事,那天下几万万老百姓,都是欢欣鼓舞的仰赖效法,而敬爱他们自己的父母了。
《孝经》全文及译文
《孝经》全文及译文《孝经》是伦理学领域的经典著作,专注于论述孝道,被广泛认为是十三经之一。
在东汉时期,这本书被官方指定为必读教材,从皇室到普通百姓,都必须要阅读。
第一:开宗明义章【原文】:仲尼居,曾子持。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译文】: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参在旁侍坐。
孔子说:“古代的圣王有至高之德、切要之道,用以顺天下人心,使人民和睦相处,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
你知道先王的至德要道是什么吗?”曾子离席而起,恭敬地回答说:“学生曾参愚昧,怎么会知道呢?”孔子说:“孝,是德行的根本,一切教化都从这里生发开来。
你坐下,我现在就跟你讲!人的身体以至每一根毛发和每一块皮肤,都是父母给予的,应当谨慎爱护,不敢稍有毁伤,这是实行孝道的开始;以德立身,实行大道,使美好的名声传扬于后世,以光耀父母,则是实行孝道的最终目标。
所以实行孝道,开始于侍奉双亲,进而在侍奉君主的过程中得到发扬光大,最终的目的就是成就自己的德业。
《诗经·大雅》说:'常常怀念祖先的恩泽,念念不忘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德行’。
”第二:天子章【原文】: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盖天子之孝也。
《前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译文】:孔子说:天子真正爱护自己的父母,也就不敢厌恶任何人;真正尊敬自己的父母,也就不敢轻慢任何人。
天子竭尽爱护尊敬来侍奉双亲,将这种道德教育推广到天下百姓,让四海之民都能起而效法,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啊!《尚书·吕刑》说:“天子有爱敬父母的善德,天下万民都会仰赖他。
孝经全文及翻译
孝经全文及翻译第01章开宗明义仲尼居,曾子侍。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第02章天子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盖天子之孝也。
《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第03章诸侯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
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
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
盖诸侯之孝也。
《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第04章卿大夫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
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
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
盖卿、大夫之孝也。
《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第05章士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
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
故以考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
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
盖士之孝也。
《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第06章庶人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第07章三才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
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
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
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德义,而民兴行。
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
《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第08章孝治子曰:「昔者明王之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
孝经原文翻译
孝经原文翻译孝经原文翻译开宗明义章第一【原文】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译文】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
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
人们无论然而尊贵还然而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
你知道那然而为甚么吗?”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孔子说∶“这就然而孝。
它然而一切德行的根本,也然而教化产生的根源。
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
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然而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然而孝的开始。
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然而孝的终极目标。
所谓孝,最初然而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古诗文网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怎么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称述修行先祖的美德啊!’”【读解】这一章书,然而全部孝经的纲领。
它的内容,就然而开示全部孝经的宗旨,表明五种孝道的义理,本历代的孝治法则,定万世的政教规范,列为一经的首章。
有一天,孔子在他的家里闲坐著,他的弟子曾参,也陪坐在他的一旁。
孔子说:“古代的圣王有一种崇高至极之德,要约至妙之道。
拿它来治理天下,天下的人民,都能够很和气的相亲相敬,上自天子,下至庶人,都不会相互的愁恨。
这个道德的妙用,你知晓吗?”曾子听了孔子给他讲的这一段话,道理很深,他不觉肃然起敬,离开他的坐位站起来,向孔子答对说:‘我曾参很鲁钝,不大聪敏,怎么能够知晓这样深奥的道理呢?孔子因曾子很谦恭的起来答对,就告诉他说:“前边所讲的至德要道,就然而孝道,这个孝道,就然而德行的根本,教化的出发点。
你先坐下,我慢慢的告诉你”。
《孝经》全文及翻译阅读精选3篇
《孝经》全文及翻译阅读精选3篇开宗明义章第一仲尼居,曾子侍。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翻译】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
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
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
你知道那是为甚么吗?”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明,哪里会知道呢?”孔子说∶“这就是孝。
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
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
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
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
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思念你的先祖,修养自己的德行。
’”天子章第二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盖天子之孝也。
《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翻译】孔子说∶“能够亲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厌恶别人的父母,能够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不会怠慢别人的父母。
以亲爱恭敬的心情尽心尽力地侍奉双亲,而将德行教化施之于黎民百姓,使天下百姓遵从效法,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呀!《尚书·甫刑》里说∶‘天子一人有善行;万方民众都仰赖他。
’”诸侯章第三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
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
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
孝经原文与翻译
孝经原文与翻译开宗明义章第一仲尼居,曾子侍。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开宗明义章第一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
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
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
你知道那是为甚麽吗”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孔子说∶“这就是孝。
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
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
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
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於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
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於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怎麽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称述修行先祖的美德啊’”天子章第二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盖天子之孝也。
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天子章第二孔子说∶“能够亲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厌恶别人的父母,能够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不会怠慢别人的父母。
以亲爱恭敬的心情尽心尽力地侍奉双亲,而将德行教化施之於黎民百姓,使天下百姓遵从效法,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呀尚书·甫刑里说∶‘天子一人有善行;万方民众都仰赖他。
’”诸侯章第三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
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
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
盖诸侯之孝也。
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孝经原文与翻译
孝经原文与翻译开宗明义章第一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开宗明义章第一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你知道那是为甚麽吗”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孔子说∶“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於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於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怎麽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称述修行先祖的美德啊’”天子章第二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天子章第二孔子说∶“能够亲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厌恶别人的父母,能够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不会怠慢别人的父母;以亲爱恭敬的心情尽心尽力地侍奉双亲,而将德行教化施之於黎民百姓,使天下百姓遵从效法,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呀尚书·甫刑里说∶‘天子一人有善行;万方民众都仰赖他;’”诸侯章第三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诸侯章第三身为诸侯,在众人之上而不骄傲,其位置再高也不会有倾覆的危险;生活节俭、慎行法度,财富再充裕丰盈也不会损溢;居高位而没有倾覆的危险,所以能够长久保持自己的尊贵地位;财富充裕而不奢靡挥霍,所以能够长久地守住自己的财富;能够保持富有和尊贵,然后才能保住家国的安全,与其黎民百姓和睦相处;这大概就是诸侯的孝道吧;诗经·小雅·小曼篇中说∶‘战战兢兢,就像身临深水潭边恐怕坠落,脚踩薄冰之上担心陷下去那样,小心谨慎地处事;’”卿大夫章第四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也;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卿大夫章第四不是先代圣明君王所制定的合乎礼法的衣服不敢穿戴,不是先代圣明君王所说的合乎礼法的言语,不敢说;不是先代圣明君王实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不敢去做;所以不合乎礼法的话不说,不合乎礼法道德的行为不做;开口说话不需选择就能合乎礼法,自己的行为不必着意考虑也不会越轨;於是所说的话即便天下皆知也不会有过失之处,所做的事传遍天下也不会遇到怨恨厌恶;衣饰、语言、行为这三点都能做到遵从先代圣明君王的礼法准则,然后才能守住自己祖宗的香火延续兴盛;这就是卿、大夫的孝道啊诗经·大雅·民里说∶“要从早到晚勤勉不懈,专心奉事天子;”士章第五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翻译:士章第五用奉事父亲的心情去奉事母亲,爱心是相同的;用奉事父亲的心情去奉事国君,崇敬之心也是相同的;所以奉事母亲是用爱心,奉事国君是用尊敬之心,两者兼而有之的是对待父亲;因此用孝道来奉事国君就忠诚,用尊敬之道奉事上级则顺从;能做到忠诚顺从地奉事国君和上级,然后即能保住自己的俸禄和职位,并能守住自己对祖先的祭祀;这就是士人的孝道啊诗经·小雅·小宛里说∶“要早起晚睡地去做,不要辱及生养你的父母;”庶人章第六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翻译:庶人章第六利用自然的季节,认清土地的高下优劣,行为谨慎,节省俭约,以此来孝养父母,这就是普通老百姓的孝道了;所以上自天子,下至普通老百姓,不论尊卑高下,孝道是无始无终,永恒存在的,有人担心自己不能做到孝,那是没有的事情;三才章第七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于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翻译:三才章第七曾子说∶“太伟大了孝道是多麽博大高深呀”孔子说∶“孝道犹如天上日月星辰的运行,地上万物的自然生长,天经地义,乃是人类最为根本首要的品行;天地有其自然法则,人类从其法则中领悟到实行孝道是为自身的法则而遵循它;效法上天那永恒不变的规律,利用大地自然四季中的优势,顺乎自然规律对天下民众施以政教;因此其教化不须严肃施为就可成功,其政治不须严厉推行就能得以治理;从前的贤明君主看到通过教育可以感化民众,所以他首先表现为博爱,人民因此没敢遗弃父母双亲的;向人民陈述道德、礼义,人民就起来去遵行,他又率先以恭敬和谦让垂范於人民,於是人民就不争斗∶用礼仪和音乐引导他们,人民就和睦相处;告诉人民对值得喜好的美的东西和今人厌恶的丑的东西的区别,人民就知道禁令而不犯法了;诗经·小雅·节南山篇中说∶‘威严而显赫的太师尹氏,人民都仰望着你;’”孝治章第八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况于妻子乎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翻译:孝治章第八孔子说∶“从前圣明的君王是以孝道治理天下的,即便是对极卑微的小国的臣属也不遗弃,更何况是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了;所以会得到各诸侯国臣民的欢心,使他们奉祀先王;治理一个封国的诸侯,即便是对失去妻子的男人和丧夫守寡的女人也不敢欺侮,更何况对他属下的臣民百姓了,所以会得到老百姓的欢心,使他们帮助诸侯祭祀祖先;治理自己卿邑的卿大夫,即便对於臣仆婢妾也不失礼,更何况对其妻子、儿女了,所以会得到众人的欢心,便他们乐意奉事其父母亲;只有这样,才会让父母双亲在世时安乐、祥和地生活,死后成为鬼神享受到后代的祭祖;因此也就能够使天下祥和太平,自然灾害不发生,人为的祸乱不会出现;所以圣明的君王以孝道治理天下,就会像上面所说的那样;诗经·大雅·仰之篇中说∶‘天子有伟大的德行,四方的国家都会归顺他;’”圣治章第九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君亲临之,厚莫重焉;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虽得之,君子不贵也;君子则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德义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翻译:圣治章第九曾子说∶“我很冒昧地请问,圣人的德行,没有比孝道更大的了吗”孔子说∶“天地万物之中,以人类最为尊贵;人类的行为,没有比孝道更为重大的了;在孝道之中,没有比敬重父亲更重要的了;敬重父亲,没有比在祭天的时候,将祖先配祀天帝更为重大的了,而只有周公能够做到这一点;当初,周公在郊外祭天的时候,把其始祖后稷配把天帝;在明堂祭祀,又把父亲文王配祀天帝;因为他这样做,所以全国各地诸侯能够克尽职守,前来协助他的祭祀活动;可见圣人的德行,又有甚麽能超出孝道之上呢因为子女对父母亲的敬爱,在年幼相依父母亲膝下时就产生了,待到逐渐长大成人,则一天比一天懂得了对父母亲尊严的爱敬;圣人就是依据这种子女对父母尊敬的天性,教导人们对父母孝敬;又因为子女对父母天生的亲情,教导他们爱的道理;圣人的教化之所以不必严厉的推行就可以成功,圣人对国家的管理不必施以严厉粗暴的方式就可以治理好,是因为他们因循的是孝道这一天生自然的根本天性;父亲与儿子的亲恩之情,乃是出於人类天生的本性,也体现了君主与臣属之间的义理关系;父母生下儿女以传宗接代,没有比此更为重要的了;父亲对於子女又犹如尊严的君王,其施恩於子女,没有比这样的恩爱更厚重的了;所以那种不敬爱自己的父母却去爱敬别人的行为,叫做违背道德;不尊敬自己的父母而尊敬别人的行为,叫做违背礼法;不是顺应人心天理地爱敬父母,偏偏要逆天理而行,人民就无从效法了;不是在身行爱敬的善道上下功夫,相反凭藉违背道德礼法的恶道施为,虽然能一时得志,也是为君子所卑视的;君子的作为则不是这样,其言谈,必须考虑到要让人们所称道奉行;其作为,必须想到可以给人们带来欢乐,其立德行义,能使人民为之尊敬;其行为举止,可使人民予以效法;其容貌行止,皆合规矩,使人们无可挑剔;其一进一退,不越礼违法,成为人民的楷模;君子以这样的作为来治理国家,统治黎民百姓,所以民众敬畏而爱戴他,并学习仿艾其作为;所以君子能够成就其德治教化,顺利地推行其法规、命令;诗经·曹风·鸠篇中说∶‘善人君子,其容貌举止丝毫不差;’”纪孝行章第十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翻译:纪孝行章第十孔子说∶“孝子对父母亲的侍奉,在日常家居的时候,要竭尽对父母的恭敬,在饮食生活的奉养时,要保持和悦愉快的心情去服事;父母生了病,要带着忧虑的心情去照料;父母去世了,要竭尽悲哀之情料理后事∶对先人的祭杞,要严肃对待∶礼法不乱;这五方面做得完备周到了,方可称为对父母尽到了子女的责任;侍奉父母双亲,要身居高位而不骄傲蛮横,身居下层而不为非作乱,在民众中间和顺相处、不与人争斗;身居高位而骄傲自大者势必要遭致灭亡,在下层而为非作乱者免不了遭受刑法,在民众中争斗则会引起相互残杀;这骄、乱、争三项恶事不戒除,即便对父母天天用牛羊猪三牲的肉食尽心奉养,也还是不孝之人啊;”五刑章第十一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五刑章第十一孔子说∶“五刑所属的犯罪条例有三千之多,其中没有比不孝的罪过更大的了;用武力胁迫君主的人,是眼中没有君主的存在;诽谤圣人的人,是眼中没有法纪;对行孝的人有非议、不恭敬,是眼中没有父母双亲的存在;这三种人的行径,乃是天下大乱的根源所在;”广要道章第十二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广要道章第十二孔子说∶“教育人民互相亲近友爱,没有比倡导孝道更好的了;教育人民礼貌和顺,没有比服从自己兄长更好的了;转移风气、改变旧的习惯制度,没有比用音乐教化更好的了;更使君主安心,人民驯服,没有比用礼教办事更好的了;所谓的礼,也就是敬爱而已;所以尊敬他人的父亲,其儿子就会喜悦;尊敬他人的兄长,其弟弟就愉快;尊敬他人的君主,其臣下就高兴;敬爱一个人,却能使千万人高兴愉快;所尊敬的对象虽然只是少数,为之喜悦的人却有千千万万,这就是礼敬作为要道的意义之所在啊;”广至德章第十三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广至德章第十三孔子说∶“君子教人以行孝道,并不是挨家挨户去推行,也不是天天当面去教导;君子教人行孝道,是让天下为父亲的人都能得到尊敬;教人以为弟之道,是让天下为兄长的人都能受到尊敬;教人以为臣之道,是让天下为君主的能受到尊敬;诗经·大雅·酌篇里说∶‘和乐平易的君子,是民众的父母;’不是具有至高无上的德行,其怎麽能使天下民众顺从而如此伟大呢”广扬名章第十四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广扬名章第十四孔子说∶“君子侍奉父母亲能尽孝,所以能把对父母的孝心移作对国君的忠心;奉事兄长能尽敬,所以能把这种尽敬之心移作对前辈或上司的敬顺;在家里能处理好家务,所以会把理家的道理移於做官治理国家;因此说能够在家里尽孝悌之道、治理好家政的人,其名声也就会显扬於后世了;”谏诤章第十五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谏诤章第十五曾子说∶“像慈爱、恭敬、安亲、扬名这些孝道,已经听过了天子的教诲,我想再冒昧地问一下,做儿子的一味遵从父亲的命令,就可称得上是孝顺了吗”孔子说∶“这是甚麽话呢这是甚麽话呢从前,天子身边有7个直言相谏的诤臣,因此,纵使天子是个无道昏君,他也不会失去其天下;诸侯有直言谏争的诤臣5人,即便自己是个无道君主,也不会失去他的诸侯国地盘;卿大夫也有3位直言劝谏的臣属,所以即使他是个无道之臣,也不会失去自己的家园;普通的读书人有直言劝争的朋友,自己的美好名声就不会丧失;为父亲的有敢於直言力争的儿子,就能使父亲不会陷身於不义之中;因此在遇到不义之事时,如系父亲所为,做儿子的不可以不劝争力阻;如系君王所为,做臣子的不可以不直言谏争;所以对於不义之事,一定要谏争劝阻;如果只是遵从父亲的命令,又怎麽称得上是孝顺呢”感应章第十六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长幼顺,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庙致敬,鬼神着矣;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感应章第十六孔子说∶“从前,贤明的帝王奉事父亲很孝顺,所以在祭祀天帝时能够明白上天覆庇万物的道理;奉事母亲很孝顺,所以在社祭后土时能够明察大地孕育万物的道理;理顺处理好长幼秩序,所以对上下各层也就能够治理好;能够明察天地覆育万物的道理,神明感应其诚,就会彰明神灵、降临福瑞来保佑;所以虽然尊贵为天子,也必然有他所尊敬的人,这就是指他有父亲;必然有先他出生的人,这就是指他有兄长;到宗庙里祭祀致以恭敬之意,是没有忘记自己的亲人;修身养心,谨慎行事,是因为恐怕因自己的过失而使先人蒙受羞侮辱;到宗庙祀表达敬意,神明就会出来享受;对父母兄长孝敬顺从达到了极至,即可以通达於坤明,光照天下,任何地方都可以感应相通;诗经·大雅·文王有声篇中说∶‘从西到东,从南到北,没有人不想悦服的;’”事君章第十七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诗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事君章第十七孔子说∶“君子奉事君王,在朝廷为官的时候,要想看如何竭尽其忠心;退官居家的时候,要想看如何补救君王的过失;对於君王的优点,要顺应发扬;对於君王的过失缺点,要匡正补救,所以君臣关系才能够相互亲敬;诗经·小雅·隰桑篇中说∶‘心中充溢着爱敬的情怀,无论多麽遥远,这片真诚的爱心永久藏在心中,从不会有忘记的那一天;’”丧亲章第十八子曰:“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丧不过三年,示民有终也;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陈其簠簋而哀戚之;擗踊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为之宗庙,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时思之;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丧亲章第十八孔子说∶“孝子丧失了父母亲,要哭得声嘶力竭,发不出悠长的哭腔;举止行为失去了平时的端正礼仪,言语没有了条理文采,穿上华美的衣服就心中不安,听到美妙的音乐也不快乐,吃美味的食物不觉得好吃,这是做子女的因失去亲人而悲伤忧愁的表现;父母之丧,3天之后就要吃东西,这是教导人民不要因失去亲人的悲哀而损伤生者的身体,不要因过度的哀毁而灭绝人生的天性,这是圣贤君子的为政之道;为亲人守丧不超过3年,是告诉人们居丧是有其终止期限的;办丧事的时候,要为去世的父母准备好棺材、外棺、穿戴的衣饰和铺盖的被子等,妥善地安置进棺内,陈列摆设上、簋类祭奠器具,以寄托生者的哀痛和悲伤;出殡的时候,捶胸顿足,嚎啕大哭地哀痛出送;占卜墓穴吉地以安葬;兴建起祭祀用的庙宇,使亡灵有所归依并享受生者的祭祀;在春秋两季举行祭祀,以表示生者无时不思念亡故的亲人;在父母亲在世时以爱和敬来奉事他们,在他们去世后,则怀看悲哀之情料理丧事,如此尽到了人生在世应尽的本分和义务;养生送死的大义都做到了,才算是完成了作为孝子侍奉亲人的义务;”。
孝经天子章第二心得体会
孝经天子章第二心得体会篇一:读《孝经》有感读《孝经》有感中国的孝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孝道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观,关乎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表现。
所谓「百行孝为先」,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
“孝”为何也?按照我个人望字生义的理解,“孝”字是“老”与“子”的结合。
“孝”字的上半部为“老”字的半边,下半部为“子”字,两者结合即为“孝”。
从意形上看,又恰好解释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由上而下看为老子抱儿子,由下而上看乃儿子背老子。
由是观之,我们不得不惊叹先贤的聪慧与睿智。
《孝经》是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与弟子曾参以问答的方式,阐述孝道及孝治意义的一本经书。
《孝经》共分十八章,将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士,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分为五个阶级,就个人的地位和职业,标示了其,实践孝道的法则与途径。
《孝经》中国古代汉族政治伦理著作。
儒家十三经之一。
传说是孔子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
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
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
《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
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
”指出孝是诸德之本,认为“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
《孝经》首次将孝与忠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推而广之,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统而详细的规定。
它主张把“孝”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是孝之终。
孝经天子章第二章的读后感
孝经天子章第二章的读后感
《〈孝经天子章第二章〉读后感》
哎呀呀,当我读到《孝经天子章第二章》的时候,那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个神秘又充满智慧的世界!
这一章里说,天子要有至高无上的孝道,才能让天下人都心悦诚服。
这让我不禁想到,天子就好像是我们班的班长,要是班长自己都做不好,怎么能让同学们服气,好好听话呢?
天子得“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这意思不就是说,天子要先好好孝顺自己的亲人,然后把这种品德和教育推广给百姓,让所有人都能受到影响嘛!这就好像一颗种子,先在天子那里发芽,然后长成大树,树荫能庇护整个天下。
我就在想,要是现在的领导人也能这样,那我们的国家得多美好啊!他们以身作则,爱护亲人,尊重长辈,那我们这些小老百姓不也会跟着学嘛!
再比如说,我们家里,爸爸妈妈要是对爷爷奶奶特别孝顺,我看在眼里,肯定也会想着要好好对待他们呀。
这不就跟天子的孝道能影响百姓是一个道理吗?
而且呀,天子的孝道还能让国家变得更强大呢!如果天子孝顺,大家都学着孝顺,那家庭和睦,社会也和谐,国家不就繁荣昌盛啦?这就好比盖房子,孝道就是那最坚固的基石,基石稳了,房子才能盖得又高又漂亮。
我还跟我的小伙伴们讨论了这一章的内容。
我问他们:“你们说,要是古代的天子都不孝顺,那国家会变成啥样?”小伙伴们七嘴八舌地说:“那肯定乱套啦!”“大家都不学好,到处乱糟糟的!”
读了这一章,我觉得孝道真的太重要啦!不管是天子,还是我们普通人,都得把孝顺放在心里。
我想说,孝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可不能丢!我们要把它好好传承下去,让每一个家庭都充满爱和温暖,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美好!。
《孝经》原文与译文
《孝经》原文与译文开宗明义章第一【原文】仲尼居,曾子侍。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汝知之乎?’【注释】有一天,孔子在他的家里闲坐著,他的弟子曾参,也陪坐在他的一旁。
孔子说:‘古代的圣王有一种崇高至极之德,要约至妙之道。
拿它来治理天下,天下的人民,都能够很和气的相亲相敬,上自天子,下至庶人,都不会相互的愁恨。
这个道德的妙用,你知晓吗?’【原文】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注释】曾子听了孔子给他讲的这一段话,道理很深,他不觉肃然起敬,离开他的坐位站起来,向孔子答对说:‘我曾参很鲁钝,不大聪敏,怎么能够知晓这样深奥的道理呢?’【原文】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注释】孔子因曾子很谦恭的起来答对,就告诉他说:‘前边所讲的至德要道,就是孝道,这个孝道,就是德行的根本,教化的出发点。
你先坐下,我慢慢的告诉你’。
【原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
’【注释】‘说起这个孝道,固然范围很广,但行的时候,却很简单,你要晓得爱亲,先要从自己的身上爱起。
凡是一个人的身体,或者很细小的一根头发和一点皮肤,都是父母遗留下来的。
身体发肤,既然承受之于父母,就应当体念父母爱儿女的心,保全自己的身体,不敢稍有毁伤,这就是孝道的开始。
’【原文】‘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注释】‘一个人的本身,既站得住,独立不倚,不为外界利欲所摇夺,那他的人格,一定合乎标准,这就是立身。
做事的时候,他的进行方法,一切都本乎正道,不越轨,不妄行,有始有终,这就是行道。
他的人格道德,既为众人所景仰,不但他的名誉传诵于当时,而且将要播扬于后世,无论当时和后世,将因景慕之心,推本追源,兼称他父母教养的贤德,这样以来,他父母的声名,也因儿女的德望光荣显耀起来,这便是孝道的完成。
’【原文】‘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注释】‘这个孝道,可分成三个阶段,幼年时期,一开始,便是承欢膝下,事奉双亲。
《孝经》(Word打印版)
《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仲尼居,曾子持。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训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
」大雅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天子章第二子曰:爱亲者不敢恶於人,敬亲者不敢慢於人。
爱敬尽於事亲,而德孝加於百姓,刑於四海,盖天子之孝也。
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诸侯章第三在上不骄,高而不包。
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高而不包,所以长守贵也。
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
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
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卿大夫章第四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
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
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
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此卿大夫子孝也。
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士章第五资於事父以事母,而爱同。
资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
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
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
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故自天子至於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三才章第七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
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
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
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
陈之以德义,而民兴行。
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
道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示之以好恶,而民和禁。
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孝治章第八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於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
孝经原文译文
孝经原文译文《孝经》原文译文开宗明义章第一仲尼居,曾子侍。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
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使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天子章第二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
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诸侯章第三“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
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盖诸侯之孝也。
诗云:‘战战竞竞,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卿大夫章第四“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性,不敢行。
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
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也。
世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士章第五“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君,而敬同。
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
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
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
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之孝也。
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三才章第七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
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
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
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于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
诗云:‘吓吓师尹,民具尔瞻。
’”孝治章第八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
最新-孝经全文带拼音版 精品
孝经全文带拼音版篇一:《孝经》注音版目录开宗明义章第一-2-天子章第二-3-诸侯章第三-4-卿、大夫章第四-5-士章第五-6-庶人章第六-7-三才章第七-8-孝治章第八-9-圣治章第九-10-纪孝行章第十-12-五邢章第十一-13-广要道章第十二-14-广至德章第十三-15-广扬名章第十四-16-谏诤章第十五-17-感应章第十六-18-事君章第十七-19-丧亲章第十八-20-孝经āōɡíɡìāɡìī开宗明义章第一?ɡíūēɡǐìǐēāáɡ仲尼居,曾子侍。
子曰:“先王ǒì?ààǐùāàí?ɡ?ù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àɡàúàǔīīūēɡǐìíē上下无怨。
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ēùǐ?úǐīīǐē:“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úà?īěěàīǒ?ēɡě“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ù?úùǔēǐàū?īùǔ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ùɡǎǐāɡàīǐěìēíɡàáɡ,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íɡú?ìǐǎùǔàīōɡěúà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ǐúìīōɡūìūōɡúìē始于事亲,中於事君,终于立身。
《àǎúúàěǔù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āǐāɡì天子章第二ǐēàīěùɡǎùú?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ìɡīěùɡǎàú?àìɡìúìī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孝经原文与翻译
《孝经》原文与翻译开宗明义章第一仲尼居,曾子侍。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开宗明义章第一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
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
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
你知道那是为甚麽吗?”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孔子说∶“这就是孝。
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
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
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
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於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
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於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怎麽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称述修行先祖的美德啊!’”天子章第二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盖天子之孝也。
《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天子章第二孔子说∶“能够亲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厌恶别人的父母,能够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不会怠慢别人的父母。
以亲爱恭敬的心情尽心尽力地侍奉双亲,而将德行教化施之於黎民百姓,使天下百姓遵从效法,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呀!《尚书·甫刑》里说∶‘天子一人有善行;万方民众都仰赖他。
’”诸侯章第三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
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
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家有没有这种想法过?其实夫君跟我们一样,都是羽毛未丰。结婚没多久,夫君对父母的爱好显然比对岳父岳母熟悉。
在不熟悉不了解爱好之前,做得还不够好,是必然的。而此时,需要我们做妻子的理解与沟通,而不是抱怨。
那我们试想一下,夫君是不是也有这样和感觉?感觉我们对公婆就没有对爸妈好? 曾经的壮嫣妈也是对夫君有诸多抱怨,感觉夫君就是对公婆比对自己父母好,这一课也给我很深的启示。
爱父母的男人,真的是好男人。我们应当欣赏这个男人。从心底去感恩夫君,无论我们的夫君是怎样的人,因为他,我们才有了现在的家庭,我们才有了孩子。
好了,我们今天就学到这里,感恩小甜心老师和天真老师给我这个成长的机会,。感恩大家的聆听。我们下周六再见!
做一个智慧的父母,不在昨天,不在明天,就在当下!
有些妻子抱怨夫君,觉得夫君对父母总是顺着,帮着父母说话,不照顾妻子的感受,于是家庭关系不和谐,等等。
我们说“爱亲者,不敢恶
当然因为和父母的感情最深,所以第一时间考虑到的是父母,这也是人之常情。反过来想,如果对自己父母都不好的男人,还能对别人真的好吗?如果你说,我的夫君对自己父母特别好,但是对我爸妈不怎么样。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能感动天地。另外,在古代孝顺的人会被推荐当官,也是同样的道理。【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天子能以爱敬之心尽力侍奉父母,以至高无上的道德教化人民,成为天下人效法的典范。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1、上课期间请不要发大图,尽量用文字回应,以免影响大家的思路。
2、?请不要发广告等与本堂课程无关的话题。讲课过程中,欢迎大家积极参与、回应、互动。请注意:发广告者,直接清理。
?今天,我们的国学课堂
继续和大家一起学习<孝经>第二章上两周我们学习第一章我们知道;
第一章为开宗明义章,是全文的主旨:“夫孝,德之本也,孝之所由生也。”那接下来的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别为天子章、诸侯章、卿大夫章、士章和庶人章,规定了不同地位的人的孝道标准。好我们现在开始天子章第二,这一章讲述是天子的孝道。天子虽然地位尊贵,但也是父母所生。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弟子规中“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刘恒作为帝王,他做到了。
在电视里,经常看到有专门试药的小太监。所以,这个帝王能亲自试药,不容易。
【《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甫刑》是《尚书·吕刑》篇的别名就是说:“天子有善行,天下万民全都信赖他,国家便能长治久安。”刘恒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这里大家可能就要又问了,我们都不是天子,学习这一章,能有什么样的收获呢?那我现在就就我们的家庭来谈谈我自己的感受。
亲爱的家人们,大家上午好!我是益阳壮嫣妈,在这美好的周六上午与大家相聚在这充满智慧的高能量的大课堂!共同学习,共同进步!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为大家带来精彩的课程。
感恩老师们对我的信任,给我成长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请家人们用心聆听,学习、收获、成长!我们10点的课程马上开始了,请亲们做好课前准备。
下面播报一下课堂纪律:
加入天真育心亲子大学,只要您坚持、跟随、听话、照做,让子成龙,让家幸福真的不是梦!
让让优秀成为习惯!
让我们成为孩子的榜样!
努力永不止步!
让自己为了家庭幸福,而发奋学习,提升智慧。让家庭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正面的模范、榜样!感恩天真老师为我们搭建了这个高能量的学习锻炼平台!感恩义工们的辛勤付出!
今天10点的课程到此结束,感恩大家的配合、聆听!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所以,夫君日后肯定不会对岳父岳母差,我们给他一些时间。
所以我们对夫君,也可以用我们的411原则:(4多)多关心、多聆听、多赞叹、多帮扶;(一少一不)少责备,不抱怨。
如果对夫君能做到这些,我们的家庭一定会越来越幸福。我们记住“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天子如果能够以身作则,敬爱父母,那么人民一定会受其感化,个个都能尽孝.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能够爱自己的父母,也就不会厌恶别人的父母;能够尊敬自己的父母,也就不会怠慢别人的父母。
《论语》里面讲“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孝,一个人仁爱心的根本。
其实,古代帝王孝顺父母的非常多,而且国家治理的也相当好。舜,是传说中历史的人物,是五帝之一.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弟象(弟弟的名字)几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的顶.(大家知道谷仓是什么吗?是装稻谷的仓库,简称谷仓,那个谷仓呢就是用稻草搭建的,)乘他去修补仓顶的时候,从谷仓下放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了;
让舜挖井的时候,他的父亲瞽叟与他的弟弟象却往井里填土.舜挖地道逃脱了。事后舜毫不嫉恨他们,仍然对父亲恭敬孝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上天。舜在厉山种地的时候,大象帮他耕地,鸟帮他锄草。